[爆卦]未接來電烏克麗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未接來電烏克麗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未接來電烏克麗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未接來電烏克麗麗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Vicky 陳忻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浮出來了!!對不起又久等了 這首歌真的好好聽 這次帶著烏克麗麗回來 然後學著好好錄聲音、處理聲音、製作影片 你們覺得如何?! 我其實不太會用電腦 更不用說電腦軟體 學到魂都快散了 但成品是喜歡的ˊˇˋ 最近休息時間都要乖乖關在家裡, 看不到外面的美麗、花花綠綠, 我被逼著待在家面對自己, 好...

  • 未接來電烏克麗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15:29:52
    有 917 人按讚

    《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 未接來電烏克麗麗 在 余秉諺 Lance Y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11-07 15:35:21
    有 234 人按讚


    多久沒陪伴家人長輩出去走走呢?
    歡迎大家樓上揪樓下~阿公揪阿嬤~
    跟著秉諺一起參與這個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唷😊
    報名時間延至11/10~
    請大家踴躍報名唷💪🏻💪🏻💪🏻
    #門諾基金會
    #健走
    #公益活動

    【2016年門諾基金會 健走 野餐 音樂會公益活動 -千 歲 爺 奶 逗 陣 走】

    鼓勵長輩走到戶外 呼吸新鮮空氣 強健體魄
    我們一起揪阿爸 揪阿媽 揪爺爺 揪奶奶 三代同堂 兩代同堂
    揪"老"盆友也是可以的啦
    一起----健走-----野餐----音樂會(三種享受)
    欣賞河濱公園美麗的景色
    坐在自來水園區內聆聽
    蔡興國老師與烏克天空樂團動人的音樂
    (小編好想自己鋪野餐墊在那裏放鬆喔)

    小編提醒大家
    報名活動也可以捐款做公益 認購帆布袋/野餐墊/野餐盒喔

    捐款:
    1、預約捐款:1000元以上,每筆捐款可索取(A)野餐墊及野餐盒(二人份)一組或(B)帆布袋及野餐盒(二人份)一組,活動當日於預約捐款贈品處領取。
    2、現場捐款:現場填寫捐款授權書或現金捐款,捐款金額單筆1000元以上,或定期定額達1000元以上,可選擇野餐墊或帆布袋一個,活動結束2週內寄發禮品

    捐款管道:
    1.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花蓮分行 銀行代號017
    帳號:023-13-01379-9
    戶名: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銀行電匯及ATM轉帳,請於存根單上,註明【捐款守護東部老人計畫】、【已報名11/27健走活動】、【索取A或B贈品】,回傳03-8338055。
    2.郵政劃撥
    帳號:06647701
    戶名:門諾基金會
    註明【捐款守護東部老人計畫】、【已報名11/27健走活動】、【索取A或B贈品】

    捐款單:
    https://drive.google.com/…/0B2pGU4PW-g8nTFc2NEN1cGo5R…/view…

    活動報名:↓(家庭組及個人組請勿重複報名)
    家庭組:
    https://docs.google.com/…/1pozSy0w1xX_azu9olXcbqjO6Xn…/edit…
    獨樂組:
    https://docs.google.com/…/1IvQdUDYnT0A-aBiqI7PjBojT-G…/edit…

    活動日期:105年11月27日(禮拜日)
    活動地點:台北自來水園區(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活動路線:台北自來水園區→中正河濱公園(往返約4公里)
    人數限制:800人
    報名對象:一般民眾(6歲以上)及65歲以上長輩
    報名費用:免費
    報名日期:2016年9月2日 10:00 起至11月10日 17:00 止(限額若已滿,恕不再接受報名/動作要快喔)

    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6:20-7:00 報到
    7:00-7:05 貴賓介紹/致詞
    7:05-7:15 暖身操
    7:15-9:15 健走
    9:15-9:25 爺奶拍照/終點休息/兌換禮品
    9:25-10:25 野餐 / 蔡興國老師及烏克天空樂團音樂會
    10:25 賦歸

    注意事項:
    1、發送報名成功之E-mail,11/10仍未收到E-mail序號,請來電03-8338009#541洽詢。
    2、已報名完成者,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更換人名,亦不得因無法參加轉讓報名資格,無完成報名者不具參加資格。
    3、已完成報名者,如因故要取消報名,請於11/15前於本會上班時間(周一到周五 上午8:00-12:00 下午13:00-17:00)來電提出申請。
    4、報名成功者於報到時領取由大會所提供運動毛巾乙條(每個序號領取一條)及報名卡乙張,返程後入園需出示報名卡,以供園方辨識,遺失者需自行購票入園。
    5、參加健走者於健走路線折返點可抽取號一張碼牌,於終點處對獎,共30份獎項。
    6、三代同堂或帶父母或兩位年滿65歲夫妻或朋友預約報名並走完全程,贈送紀念照片一組,限量 100組,符合資格者於返程後終點處出示報名卡領取拍照號碼牌。
    附註:
    1、報名截止日期為2016年11月10日,敬請於報名截止日或額滿前報名,額滿或截止日後即不再受理報名事宜。
    2、報到時請主動出示序號,請妥善保管報名序號。
    3、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活動與獎項細節權利,並有權對本活動所有事宜作出解釋或裁決。

    勸募文號:衛部救字第1051362621號

  • 未接來電烏克麗麗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2-25 02:22:54
    有 69 人按讚


    前幾天和友人們一起用餐,席間聊到「女權之聲」、「謊言迷宮」…等等描繪歷史事件的電影,不知不覺話題就來到了228,惠華說,她一直到最近才第一次讀到228的來龍去脈,想像,如果身在當時,自己一定也會跟著群情激憤的,因為,政府實在太過分了,搞得通貨膨脹,民生凋蔽,然後那些官員還仗勢欺人,把人民踩在腳底。寶拉說:「但至少那是對自己人。」回應她說:「其實,二次大戰後來台灣的中國政府並不覺得台灣人是自己人喔!」中國人不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她:「喔?怎麼說?」我:「當時的台灣,已經被日本統治了50年,大部分人的母語是日語和台語,北京話根本不通。想想,那些從中國來到台灣的政府官員和軍人,才在中國結束了跟日本的抗戰,來到台灣,他們應該覺得台灣人全身上下都充滿了日本味吧。」其他人聽到了,也頗為驚訝的,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角度。
    228已經過去69年了,台灣社會對這段歷史的認識,感覺還有好多好多的不完整。我也忍不住想,人之所以會犯下大屠殺的罪行,究竟是為了什麼?是或不是「自己人」,會影響我們的決定嗎?或者只要將對方貼上「暴民」標籤即可名正言順!
    四年前,剛開始接觸轉型正義相關議題時,在一場哲五座談中收看了以1980年的518光州事件為主題的韓國電影「華麗的假期」,事件背景是,1979年底,獨裁統治多年的朴正熙總統被暗殺,國家宣布戒嚴,一波波的民主運動、工人及學生的遊行示威,開始席捲全國,陸軍少將全斗煥趁亂發動雙十二政變,取得最高軍權,並擴大戒嚴令,然而,在以民主、思想開放進步人士的孕育地著稱的光州,大規模的示威行動仍然持續進行,全斗煥派軍隊以暴力鎮壓,造成數百人死亡,幾千人受傷。諷刺的是,當時鎮暴的軍事行動代號,就叫做「華麗的假期」,這也是電影片名的由來。
    電影中最難忘的,是軍隊和人民在市政大廳前廣場對峙的那一幕,當時,人民已經聽到政府宣布說戒嚴令將取消,所以很開心地前去見證軍隊撤離,突然,國歌響起,群眾們自然而然地將掌心貼在胸前、大聲齊唱:「直到東海水枯,白頭山岩石朽爛,神保佑我疆土!願我大韓萬萬歲…」,大家的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神情,以身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為榮,然而,萬萬沒想到,「愛國歌」還未播完,軍隊就開始對著群眾開槍掃射,手無寸鐵的平民、學生,在驚嚇之中倉皇奔逃…
    看到那一幕時,我很難接受,為什麼軍隊可以對自己國家的人民做出這樣的事情?殺一儆百以免後患無窮!他們都失心瘋了嗎?他們都喝酒、嗑藥、麻痺了自己嗎?曾經是職業軍人的一三告訴我,在中華民國國軍的養成教育中,有所謂的三合一敵人,只要他們相信自己是在為國家除害,就沒有下不了手的。
    看到這段歷史很感慨,因為,雖然當時下令震壓的全斗煥當上了總統,但16年後,全斗煥及盧泰愚等人被起訴、判刑,這段歷史,以及被公權力侵害的千萬個平民百姓的人權,獲得了正視與平反。對比台灣,當時派兵來鎮壓台灣的蔣介石,至今仍然在台灣各地被膜拜著。
    記得那場座談會後,有位在台的韓國交換學生分享說,他們在韓國上課時就已經讀了不少關於台灣228的資料了,但沒想到一來台灣,機場是「中正」國際機場,換了錢幣,有蔣介石的肖像,到了台北,竟然還有「中正」路和「中正」紀念堂!而且,人民還繼續投票給國民黨!他不斷重覆說著:「難以置信」、「不可思議」!
    或許,從外人的角度,更容易看清楚事實。在台灣,這段記憶被屏蔽了整整三十多年,歷史的消逝,造成了見證的困難,許多史料尚待挖掘,我們還在拚湊全貌。
    解嚴後,這段歷史雖然出現在教科書上,但卻被刻意淡化為228「事件」,彷彿這只是一個偶發而不幸的擦槍走火,但按照國際上一般的認定,1947年發生在台灣的228絕對可以被定義為大屠殺,雖然那些比較不同情當時台灣人處境的人,會以人數不夠多來反駁,但其實,歷史上很多被認定的大屠殺,死亡人數遠遠低於228,例如,美國獨立前的波士頓大屠殺Boston Massacre只有五死六傷。
    解嚴後,官方的定義有稍微讓步,變成「官逼民反」的起義(riot),然而,此一定義假設了官民之間有統轄的關係,也就是假設了國民政府有統治台灣的合法性。但其實,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我們甚至還可以討論228是不是genocide種族屠殺。所謂種族屠殺,就是企圖將某個族裔文化、或種族、宗教的整個或部分群體進行消滅的行為,「基於意識形態或階級地位進行的集體迫害」應該也可以包括在內,不過,當時蘇聯一直阻擋這個部分進入國際法中,因為,若按照此定義,蘇共的很多行為都可以被認定為種族屠殺的國際罪行。
    從事件(incident)、起義(riot)、大屠殺(massacre)到種族屠殺(genocide),我們選擇用什麼字眼來定義這段歷史,視角也就隨之改變。我喜歡共生音樂節的創辦人藍士博說的,這跟我們的想像有關,大屠殺究竟是一個畫面,或是一扇窗?畫面,是靜止的,窗戶,則會讓我們去思考,我們究竟想要透過這扇窗看見什麼樣的未來?並刺激我們在此刻有所行動,好去實現那樣的未來。
    對於歷史的探究,從來就不僅止於對事實的理解,而是去理解這個歷史事實在人的生命中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如英國歷史學者羅賓.克林烏(Robin Collingwood)所說的,所有歷史都是思想史。真正的讀歷史,就要進入對方的思想裏,進入對方的心情,要把對方的身口意看成自己的身口意,把對方的思想看成自己的思想,當「所有的歷史都是我家的歷史」,才會有真正的「接納」,不管過去有多少的不堪,多少的恥辱,我都願意去承擔,去學習,甚至去改過。
    有本書叫做「為什麼不殺光?《政治大屠殺的祕思》」,試著以政治科學分析結構性因素、而不是從道德批判的角度,來理解政治性集體謀殺的動機,因為,犯下屠殺罪行的人,不見得是邪惡變態的人,只要客觀條件滿足,誰都有可能參與屠殺,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根源,才能夠防止這類悲劇再度發生。
    書中提到,屠殺發生的先決條件是,有絕對優勢和絕對弱勢的群體存在。在這個前提之下,有幾個屠殺的原因:
    一,考量現實利益。比如說,北美新移民驅趕印地安人,正是因為他們評估如果要跟原住民買土地,成本太高。又比如說,蒙古帝國對於遊牧民族會採用結盟的方式,對城市居民就有可能採用屠殺的方式,因為按照成本效益算一算,這樣處理比較方便,這是現實利益的考量。
    二,威嚇報復,通常是弱勢族權挑戰到優勢族群(或掌權者)那一方的榮譽或面子。比如:「大明帝國」時,燕王本來要篡位,設法爭取讀書人的支持,當時,方孝儒不服,所以,他後來登基後,就滅了方的十族,這是以階級為基礎的屠殺。
    三,恐懼這個地方的人會報復他橫加的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衝突勢力之間,屠殺的停止很困難,因為,只要有一方動手了,如果不做到底,會害怕對方報復,所以乾脆斬草除根的屠殺。
    四,怕意識型態污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納粹把猶太人非人化,認為猶太人是動物,是病毒,同時,想像日耳曼民族是最完美的,當有一個強勢的民族對於自己的出身存在著相對的自我優越感、認為該民族本質上具有神聖性,就會擔心沒有神聖性的民族會污染它。
    以上這些原因,可能存在族群對族群之間,但也可能在人與人之間,當我們把人當成方便自己生存的工具,當我們要靠著壓縮他人權益來膨脹自己,當我們的出發點不是愛而是恐懼,當我們有自貴他賤的優越感…一旦結合了權力財勢,我們都可能犯下傷害別人的罪行。

  • 未接來電烏克麗麗 在 Vicky 陳忻玥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4 21:29:24

    我浮出來了!!對不起又久等了
    這首歌真的好好聽
    這次帶著烏克麗麗回來 然後學著好好錄聲音、處理聲音、製作影片
    你們覺得如何?!
    我其實不太會用電腦 更不用說電腦軟體
    學到魂都快散了 但成品是喜歡的ˊˇˋ

    最近休息時間都要乖乖關在家裡,
    看不到外面的美麗、花花綠綠,
    我被逼著待在家面對自己,
    好好處理心裡的好多負面因子,
    但看來沒有處理得很好😂
    拍影片的時候也算是讓自己發洩一波了(叫我影后?開玩笑的~~我只是靠北愛哭而已
    -----------------------------------------------------------------------------------------------------------------
    大家 都還好嗎?
    -----------------------------------------------------------------------------------------------------------------

    感謝 @SV科學歌唱-
    在這段時間讓我使用他們的錄音室🙏

    我IG:
    https://www.instagram.com/vickychenmusic/?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