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未來進行式履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未來進行式履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未來進行式履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未來進行式履歷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Microsoft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 Careerhack 校園程式黑客松精彩花絮🎉】 感謝參與活動的百位 Hacker 透過團隊合作 展現令人驚豔的創意與技術能量 運用 HoloLens 2, Azure Sphere, Azure Bot Service 開發各領域解決方案 例如以 TinyML 模型分析影像以進行晶圓瑕...

未來進行式履歷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07:10:15

第一階段結果出來了,每年相同時刻,總是會聽著許多同學訴苦 爸媽不能諒解第一階段結果不如意 老師完全否定他繼續努力下去的可能 同學因這個結果而小瞧他不起 當朋友一個又一個地成為大學生,這種挫折感,以及排山倒海來自各處的否定 讓他也漸漸開始覺得自己很弱,質疑自己所下的決定是否正確 是否真的,...

未來進行式履歷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7:29:29

我覺得在十八歲到二十二歲,在高中到大學這個年紀之間 有一個很有趣卻又有些弔詭的現象 在高三時,我們都覺得未來是徬徨,是未知的 不知道將來要去哪,不知道自己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可是到了大學,我們卻又覺得高三是最有目標的 比起糜爛的大學生活,高中生活有明確前進的方向 是走的最踏實的一段時...

  • 未來進行式履歷 在 Microsoft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6 18:30:23
    有 45 人按讚

    【2021 Careerhack 校園程式黑客松精彩花絮🎉】
    感謝參與活動的百位 Hacker 透過團隊合作
    展現令人驚豔的創意與技術能量
    運用 HoloLens 2, Azure Sphere, Azure Bot Service 開發各領域解決方案
    例如以 TinyML 模型分析影像以進行晶圓瑕疵檢測;
    運用 AI 聊天機器人搜尋名畫、改善交通、協助銀髮族;
    透過 MR 混合實境培訓廚師、規劃宴會場地等
      
    因應疫情升溫,總決賽在短時間透過 Microsoft Teams 全程改為線上舉行
    更體現出數位轉型已是現在進行式
    而每位 Hacker 都是轉型的一份子 💪
    面對不斷變化的數位轉型,需要持續學習、精進
    期待大家未來於科技之路再相會 👋
      
    活動完整報導👇
    https://aka.ms/MSTW_022604

    Microsoft 職缺👇
    https://aka.ms/MSTW_022605

    TSMC 職缺👇 (TSMC IT專用履歷信箱:JoinIT@tsmc.com)
    https://aka.ms/MSTW_022606
      
    加入台積 共創奇蹟
      
    #MicrosoftTaiwan
    #2021Careerhack
    #HoloLens2 #Azure #AI #MicrosoftTeams

  • 未來進行式履歷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1 10:03:59
    有 56 人按讚

    萊豬早來也?請問馬前總統,除了讓萊牛合法進口,在您任內,萊豬、萊雞來了多少?
      
    #最後一次沒有萊豬的中秋節?
      
    今年的中秋節,國民黨在臉書貼了一則祝賀文,內容提到「如果 #萊豬進口,這可能會是最後一個安全的中秋節,珍惜大口吃月餅,跟親朋好友烤肉賞月的美好時光!」,先不論中秋是否一定要烤肉?抑或是烤盤上非得選用豬肉?誰能掛保證,長期以來,我們吃下肚的豬肉或其加工品,真的沒有含萊劑?
      
    #萊豬 很可能早已上了餐桌
      
    #食藥署 的網站可查詢 #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這個網頁是我過去查案的好幫手之一。許久未用,前幾天再訪,我發現這個資料庫似乎改版,累計好幾年的舊數據也被清空,只好用反向搜尋的方式整理資料。
      
    從附圖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2年進口的肉品,不論是美牛、美豬,甚或是美國火雞肉,都曾在邊境查驗時被攔下,因為 #殘留萊劑 等動物用藥而遭銷毀或退運。
      
    #邊境查驗 的比例遠比俄羅斯輪盤還低,未被查獲卻含萊劑的豬肉,不知道已經進口了多少?有些甚至已經是加工食品的形式,包括火腿、香腸及豬肝醬等等在市面販售。萊豬吃下肚,並不是未來式,而是進行式。
      
    當時中央政府喊出對進口美牛採取 #三管五卡,也派人赴美查廠,但成效有限,徒具形式。我記得2012主婦聯盟曾踢爆,全台中市有數百家賣場超市及傳統市場販賣美牛,然而台中市府衛生局,一年僅抽驗14件,其中有3 件含瘦肉精,不合格率為21%。
      
    含萊劑的美牛合法進口,含萊劑的其他肉品非法進口,同樣都被不知情的消費者早吃下肚。開了第一槍的 #馬前總統,在查驗機制上把關不嚴,執政多年來讓 #萊豬流進市面,對於管制鬆散,讓民眾健康蒙受風險,不但從不反省,如今還好意思跳出來譴責別人?
      
    馬前總統的第二任期間,#食安事件連環爆,美牛,禽流感,餿水油,橄欖油,過期食品等議題應接不暇,當年身處立院工作的朋友們應該印象深刻,追蹤這些攸關民眾健康的重大事件,一場接著一場的記者會,助理和記者朋友幾乎忙到爆肝。
      
    這個週日,一場反萊豬的遊行即將進行,據報導,馬前總統也會參加,對這場遊行而言,無疑是最大的諷刺——開放萊牛進口者跳出來反對開放萊豬。
         
    #朝野荒腔走板,誰為民眾健康與權益把關?
         
    食安會報一年未開,顯見行政機關失職,身處監督機關的最大在野黨後知後覺,也該被譴責。不論是執政或在野黨,若持續沉迷政治攻訐,將民眾健康置之度外,必遭唾棄。
      
    身為小國,難敵強權的施壓,這是台灣人須共同面對與體認的。然而,對於萊豬議題,迄今我們看不到政府拿出具體的主張和措施安撫民眾的憂慮!不禁讓人疑惑,開放萊牛這八年,行政部門究竟從中得到甚麼經驗或教訓,足以關照未來更多含萊劑肉品進口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建議
       
    1.#提高並落實查驗比率
    除了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提高進口和市面上肉品的查驗頻率與比例外,我們同時也要呼籲業者,善盡責任,盡可能採購未殘留動物用藥的肉品,販售時清楚標示添加物和藥劑殘量,讓消費者能夠食得安心。
       
    2.#資訊公開透明化
    食藥署和地方衛生局,應該要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定期公告查驗結果,讓社會大眾可以從中了解哪些廠商進口或販售的肉品大有問題,以減少採買,透過市場機制來驅逐劣質品。
       
    3.#啟動長期健康風險評估與調查
    衛福部要啟動健康風險評估機制,一但含動物用藥的肉品大量進入食物鏈循環,會不會讓後端的人體積累更多藥劑殘留,增加代謝負擔?每年公布研究報告,作為政策是否延續推動的參考。
        
    4.#完善標示
    不論是進口或國產肉品,都應完善產銷履歷的建置。此外,許多傳統市場販售的肉品,長時間置於常溫,現場也不容易清楚標示,特別是絞肉、香腸、丸子等製品,應該要設法改善,讓民眾可以更安心地選購國產肉品。
      
    #馬英九
    #萊豬
    #秋鬥
    #產銷履歷
    #食藥署

  • 未來進行式履歷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04 09:01:12
    有 19 人按讚

    《誤打誤撞的意外旅程:我如何成為一位碼農》
    (三) 就這樣走到了今天,然後呢?(文極長,慎入)
    .
    前情提要: (1) https://bit.ly/2SHjah7 (2) https://bit.ly/2u6gHCB
    .
    如同前文所述,三年多的新創環境裡有許多的不順遂,對我而言就像是抗壓性測試。雖然說最後狀況開始漸漸好轉、和同事們也建立了革命情感,但我知道在專業上自己還是處於捉襟見肘的狀態——新創環境資源不多,我們的經驗也不太足夠,常常在時間壓力下土法煉鋼,手上的產品就因此做得越來越像一輛拼裝車——看起來能跑、但實際上有著隨時會散掉的危險。我很想解決這些問題,自己的能力和高層給予的空間卻又不允許。
    .
    探索許久,最後我得出了「轉職」這個結論,目的是希望自己在更健康的環境下,學到更多業界的「最佳作法」(best practice),這樣如果未來再回到這種環境,我才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那時是2017年的年尾。
    .
    * * *
    .
    經過了5年多的磨練,那時候的我已經算是一位相當典型的「碼農」,找的自然也就是業界大公司的軟體工程師職位,目標相當清楚;那麼,我又該怎麼準備面試呢?
    .
    在近幾年的北美大型公司,軟體工程師的面試有標準化的趨勢,重點都放在寫程式,而且以類似的考題為導向,這造成了一個很有趣的生態——面試這些職位變得像是在考聯考一樣,大部分的工程師如果要轉職、而且以知名公司為目標,第一步就是先去找演算法題庫刷上幾百題;其中最知名的網站叫做LeetCode,只要你願意多付一點錢,他們還可以告訴你哪些題目是谷歌、臉書、微軟與亞馬遜這四大巨頭會考的。
    .
    憑良心講,我個人並不享受這個過程。這些考題無論難易,基本上考的是你解題的能力,而不是我認為在業界更重要的——把各種已有的解法綜合在一起、然後和團隊合作找到最能達到目標的做法。我身邊認識的多數工程師也同樣不太享受這個過程,只是因為那些大公司的福利實在太好,而甘願拼了老命去練這些考題。(不覺得很像台灣的高三學生嗎?總會聽到老師說「這一年好好忍耐用功,等考上了理想校系就由你玩四年」這類鬼話。)
    .
    * * *
    .
    要面試哪家公司則是另一門學問。那時候因為已經進入F家和G家的面試程序,心裡也做好了搬到矽谷的心理準備,甚至開始研究加州灣區的生活機能,並且朝聖一下那高得嚇死人的房價。但不知道為什麼,內心深處還是有個聲音說:波士頓也不差呀!也找幾個這邊的工作機會吧!
    .
    然後我就很敷衍地做了一件事:直接找網路上評價最好的軟體公司排名,看看有沒有哪家在波士頓的。這時候我注意到有家以前沒聽過的公司叫做HubSpot,總部就在離我不遠的Cambridge,做的東西我也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很奇怪的就是覺得好像可以申請看看,於是隨便在他們網站上看了看就把履歷丟了出去,連職稱都沒看清楚(笑)。
    .
    結果有點令我意外——履歷一丟馬上就跟HR連絡上、很快獲得現場面試的機會,面試後很快就拿到了口頭offer,從頭到尾只用了不到三個星期。因為發展實在太迅速,最後只好硬著頭皮跟HR說,我三個禮拜後還要去G家面試,可以等到那邊結果出來再發給我正式offer嗎?
    .
    HR倒是答應得很爽快。從言談中得知,其實他們還蠻常碰到這種需要搶人的狀況的,早就處理得駕輕就熟啦。
    .
    * * *
    .
    2018年三月底,我抱著送死的決心飛到山景城的G家總部面試,最後也不意外的鍛羽而歸。有趣的是,這件事情那時候並沒有讓我很挫折,只因為比起灣區,我內心還是對波士頓有稍微多一點的好感。
    .
    於是我回到了波士頓,開開心心地接受了HubSpot的offer、告別了充滿愛恨情愁卻仍然有點不捨的那家新創。接下來做的第一件事情當然不是馬上開始新工作,而是先放自己兩個月的假,用了其中42天去壯遊。相關文章可參考《2018大旅行》系列文( https://ltsoj.com/tag/Grand%20Trip )。
    .
    就這樣開心放蕩了兩個月。2018年7月初,我才開始在新公司的工作。
    .
    * * *
    .
    HubSpot的產品核心是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簡稱CRM),從10幾年前的新創,一路成長到當時有超過500人的研發部門。在這樣規模的公司裡,我的加入就像是成為一顆小螺絲釘,在這部偌大的機器裡管好自己的小角落。
    .
    身為一個已經有6年經驗的工程師,又經歷過大公司與小公司的磨練,上手新工作應該是輕而易舉吧?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
    .
    HubSpot是一家給予工程師極大權限的公司,任何一位工程師都可以不經過任何人同意,直接改動產品的程式碼並且放到線上給客戶用;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像金正恩一樣,隨時可以按下核彈發射的按鈕(誤)。這意味著每個工程師都被賦予了很大的決策權,同時當然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至於這些決策(從程式怎麼寫、要做到什麼程度、寫好後如何發佈,到發佈之後如何和用戶溝通)怎麼做才對?這就取決於你對這家公司內部系統(無論是技術上或組織文化上)有多了解。這是為什麼幾乎每個同事剛加入時,都得經歷過一段不短而且充滿挫折的適應期。
    .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個人非常喜歡擔任決策者的角色,但過去三年半在前公司那種「上面說什麼就做什麼」的運作模式,已經深深影響了我當時的工作風格;因此,如何重新把自己調回一個更獨立的角色,並且找到新環境中的生存之道,是我加入HubSpot之後持續面對的挑戰,甚至直到已經入職一年半的今天都還是如此。
    .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已經來到了「現在進行式」。這個仍然在發展中的故事,接下來的情節會是什麼?
    .
    * * *
    .
    「軟體工程師這個職業,我到底還會做多久?」我常常這樣問自己。
    .
    如果用旅行來做比方,我現在就像是在走在一條計劃以外的路徑上。這條路上風景其實還不錯,走起來也算平坦舒服,路旁設施完備,幾乎要什麼有什麼,前面更有著很大的空間等著我去探索。要我一直這樣走下去,發掘路上更多計畫之外的美好,我想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問題。
    .
    然而,我也仍然記得自己最早的熱情所在:想要了解並且接近這世界各地的人事物,並且將自己所見到的和人分享。這個目標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像是童話故事中的遙遠國度,你不見得講得出它的具體位置,甚至不確定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但你知道就是它促使你踏上了這段旅程。
    .
    我認為這兩條路並非完全沒有交集,最理想的情況或許會是:我一邊沿著前者邁進的同時,一邊發現它也正在帶領我一步步向後者接近;但也有可能我最終必須在某個時間點停下腳步,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改變方向。總之接下來究竟會如何發展,我自己也不知道。
    .
    * * *
    .
    話說回來,雖然辦公室裡的碼農生活常常讓我覺得離世界越來越遠,最近我卻有了不同的想法:軟體工程師現在可是許多國家都有需求、而且少數不太受文化差異限制的職業(畢竟大家寫程式還有溝通用的大多還是英文啊)。也許我現在擁有的這份職業,未來會是將我帶向遠方的那雙「隱形的翅膀」呢(不好意思快選舉了,腦中一直浮現政治梗,哈哈)!
    .
    (全文完)
    .
    (圖為我貼滿地圖的辦公室座位,說明了我雖身在公司裡,心卻常常在遠方的某個世界角落,哈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