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木匠的家徵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木匠的家徵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木匠的家徵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木匠的家徵才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阿鴻投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他們淨做同樣的事,是因為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我以前的學生將之比喻為「鮭魚返鄉」,有個密西根大的研究生則說是「生產線輸送帶」。有名的三角欲望理論指的正是此事:你想要某樣東西是因為看見別人都要,所以假定它很有價值。麥可.路易斯(Michael Lewis)寫下他對鮭魚返鄉的解釋,「這其中有一種群眾安全感...

  • 木匠的家徵才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4-17 12:39:56
    有 25 人按讚

    "他們淨做同樣的事,是因為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我以前的學生將之比喻為「鮭魚返鄉」,有個密西根大的研究生則說是「生產線輸送帶」。有名的三角欲望理論指的正是此事:你想要某樣東西是因為看見別人都要,所以假定它很有價值。麥可.路易斯(Michael Lewis)寫下他對鮭魚返鄉的解釋,「這其中有一種群眾安全感。」

      「安全感」是個關鍵字。比起迷失或貪財,恐懼的驅動力更大。由於名校生一向表現優異,他們格外害怕自己不再傑出,對於大環境的競爭激烈也特別敏感,因此總是懷抱著對於失敗的恐懼與焦慮,而那很可能來自於家長的觀念,例如爸媽本身也極端害怕失敗。

    有一個在顧問公司待過幾年的學生,每逢公司徵才時都趁便回學校來看我,也總是提到他想到外頭做些更有建設性、更有意義的事,但不知該如何著手,也無法想像離開現有舒適圈之後會是什麼景況,其實這種話我聽得多了。我就換個說法吧:這個年輕人已經對金錢上癮了。

    即使是最頂尖、拿過最多獎章的學生,也會在回首過往時懷疑自己努力的這一切是否值得。越是專業人才──醫師、律師、學者、商務人士等等──越常在他們的而立與不惑之年遭受到不獨立與困惑的心理衝擊。有的推說他走上這一行是為了滿足某人的期望,也有的就只是隨波逐流,壓根兒沒停下來想過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這份工作。他們最常說自己錯失了整個青春歲月,從未活在當下,總在追求一些錯誤的目標。

    所以呢?這冠冕堂皇的高等英才教育,讓多少學生扼殺自我以擠進窄門,多少家長拚死拚活的為孩子掙學費,萬一到最後才發現這箇中的期許反而讓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越活越窒息,那又如何?假如我想當老師、做政府官員或做一名木匠,這鍍金似的學歷是否就浪費了?爸媽會不會覺得我沒出息?朋友又將如何看待我?在畢業二十年的同窗會上,我該怎麼面對我的同學們,特別是他們全都成了大城市裡的有錢醫生博士或重要人物?隱藏在這些糾葛之後的關鍵詰問是:難道我不配功成名就嗎?就在此一大哉問之下,生命中的其他可能性都封閉了,只留下你錯失靈魂深層的渴望"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231?ref=161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