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朝鮮總督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朝鮮總督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朝鮮總督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朝鮮總督府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每日一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微冷 一個殖民帝國,兩種態度 今天是東京奧運開幕式,再來分享關於日本,關於奧運的故事。 在日本帝國崛起以後,陸續將臺灣與朝鮮納作殖民地。作為殖民地人民,臺灣人和朝鮮人只能透以殖民母國──日本人的身分參加奧運。 1936年,臺灣奧運的第一人張星賢繼入選1932年洛杉磯奧運再次入選日本奧運代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擁有朝鮮時代瓦屋的北村從以前起就是眾所皆知的兩班貴族居住地區,直至今日仍然完整保存了上流階層的建築形式。北村韓屋村位於景福宮、昌德宮和宗廟間,是與首爾一同走過600年歷史歲月的住宅區。緊鄰兩大宮闕之間的傳統韓屋聚落,依然能看到像樹枝般分岔的小巷弄,更可觀覽600年歷史都市的迷人風景。如今這些建築活用...

朝鮮總督府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18:43:59

殖民歷史中的兩個8月29日 知史情報 (1)1842年8月29日(178年前的今天)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派遣代表耆英、伊里布和戰勝國英國代表璞鼎查(砵甸乍,Henry Pottinger,也是後來第一任港督)在停泊於南京的英國軍艦上簽訂《南京條約》,令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 《南京條...

  • 朝鮮總督府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3 18:30:40
    有 1,273 人按讚

    #微冷 一個殖民帝國,兩種態度

    今天是東京奧運開幕式,再來分享關於日本,關於奧運的故事。

    在日本帝國崛起以後,陸續將臺灣與朝鮮納作殖民地。作為殖民地人民,臺灣人和朝鮮人只能透以殖民母國──日本人的身分參加奧運。

    1936年,臺灣奧運的第一人張星賢繼入選1932年洛杉磯奧運再次入選日本奧運代表隊。除了來自臺灣的代表以外,朝鮮選手也在代表團的行列中。

    在馬拉松的賽場上,來自朝鮮的孫基禎和南昇龍分獲金牌與銅牌。孫基禎甚至打破當時紀錄,而這樣的成果也讓他不僅成為第一位獲得金牌的朝鮮人,也是第一位獲得奧運馬拉松金牌的亞洲人。

    然而,在頒獎臺上,他不僅刻意以大會贈送的月桂樹擋著身上的日章旗,還在《君之代》響起時低頭。後來,在接受訪問時,他除了強調自己來自朝鮮以外,他也提及被迫代表日本出賽讓他感到屈辱。

    好消息傳回國內以後,《東亞日報》在刊登典禮上的照片時,將孫基禎身上的日章旗移除。這件事被朝鮮總督府發現以後,引起總督府的大動作,造成了八名報社職員受到拘禁,《東亞日報》同時被停刊9個月。

    而臺灣的張星賢沒能奪牌,不過他對日本還是充滿期待,「所幸,下一回的奧運將在東京舉辦,我認為這是發揚國民總精神的機會。……如此宏偉的的奧運運動場,我們日本到底是無法建造的,但是以我們的精神與努力,必定能夠舉辦具歷史性的奧運。……希望在下回的第十二屆東京奧運時,能培育出不是像我一樣難以期待的選手,也不是只有一個選手,但願能夠培育出更多更堅強的選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張星賢是基於「我要打敗在臺灣的所有日本人,成為日本代表選手參加奧運」的心情,因而以參加奧運為目標。)

    在同一個殖民母國之下的兩個殖民地,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張星賢之前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實踐,1940年的東京奧運因為戰爭而停辦,也可以說是一種歷史意義。不過,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時,三度代表日本出賽和日本運動界交好的張星賢卻沒有成為代表團的一員。原因或許是和日本關係密切吧,他曾在回憶錄中猜想「我出生在日本殖民地的臺灣,接受日本教育,當過三次日本代表選手,想法較接近日本人,許多朋友都是日本人。從曾經被日本人凌虐的中國人來看,我可能是個可恨的中國人。」

    張星賢複雜的身分認同與情緒更是在另外一段文字表露無疑「曾經被割讓給日本,受到殖民統治的臺灣,光復後回歸中華民國,我當初抱著希望回歸中國人,但不知為何,光復後至今三十年,我的命運,宛如被迫必須承受當養子的心情一樣。」

    關於孫基禎,戰後韓國獨立以後,他持續在韓國田徑界服務,執教出許多韓國名將。在1988的漢城(首爾)奧運中,由孫基禎擔任火炬手,將聖火帶入開幕式會場。

    前陣子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官網上列出日本歷屆代表團時,1936年將孫基禎列入,但沒有詳細標註國籍,引起部分韓國團體抗議。

    臺灣、中華民國、日本、朝鮮,這些國家之間排列組合下的關係大概是東亞難以消除的歷史纏結。

  • 朝鮮總督府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2 14:19:26
    有 3,665 人按讚

    1930s年 八十多年前 日本殖民時期韓國(朝鮮)漢城(首爾) 黑白影片 Colorized色彩

    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將原本朝鮮王國的宗主國(滿清)逼退,朝鮮王國也改為大韓帝國,而後與日本簽訂《乙巳條約》,成為日本的保護國。
    日本帝國強制佔領時期指的是1910年29日—1945年8月15日間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的時期。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8月27日大韓帝國正式滅亡,成為日本殖民地。朝鮮半島併入日本帝國,由朝鮮總督府管治。朝鮮總督府所在地為京城府(今首爾特別市)日本統治朝鮮共35年。初期採用強硬手段統治。後因民族主義運動不斷,1930年代起日本主要實行「同化政治」,韓國稱為「民族抹殺統治期」。作為皇民化運動的一部分,日本宣稱「內鮮一體」「日鮮同祖」,向朝鮮人灌輸日本精神,實行思想控制。1939年日本曾頒布「創氏改名」令,允許朝鮮人更改日式姓名。
    中國抗日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期間,國民精神總動員也適用於朝鮮,日本軍徵召朝鮮籍日本兵。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號召朝鮮人全身心投入「大東亞聖戰」,加強對朝鮮的同化宣傳。1940年代起,由於中日戰爭曠日持久以及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開始在朝鮮徵召士兵並投入戰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並撤出朝鮮半島。朝鮮半島被美國和蘇聯分為南北兩塊分別占領,並分別建政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日本殖民者將朝鮮半島納入其經濟計劃體系,在學校、鐵路以及基礎設施上大量投資,使朝鮮實現高速工業化。然而由於工業化目的為服務日本本土,因此日本殖民者在工業化進程中大量剝削朝鮮半島人民。

    #歷史時空

  • 朝鮮總督府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9 16:31:12
    有 270 人按讚

    殖民歷史中的兩個8月29日 | 知史情報

    (1)1842年8月29日(178年前的今天)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派遣代表耆英、伊里布和戰勝國英國代表璞鼎查(砵甸乍,Henry Pottinger,也是後來第一任港督)在停泊於南京的英國軍艦上簽訂《南京條約》,令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

    《南京條約》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因戰敗給外國而需要割讓土地和開放通商的不平等條約。

    (2)1910年8月29日(110年前的今天)

    在日本的命令下,“大韓帝國”被迫改國名為“朝鮮”,意味著大韓帝國的滅亡。日本隨即開設朝鮮總督府,並任命第一任朝鮮總督。

    ————

    下列文字來自中國文化研究院網站中的“《南京條約》及後續” :

    1842年8月29日,清廷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長江江面的英艦康華麗號上簽訂了《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條約主要內容如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香港島割讓與英國;賠償煙價六百萬元、商欠三百萬元、兵費一千二百萬元,共二千一百萬元;進出口稅餉秉公議定則例;兩國官員用照會往來。簽訂該條約意味着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從此走上所謂「近代化」的道路。

    《南京條約》簽訂後,中英之間還有些後續的補充條款,如1843年10月中英在虎門訂《五口通商附黏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同時又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為《虎門條約》附件),使列強可在中國租地(「租界」)管理,中國漸失關稅自主權、領事裁判權及出讓最惠國待遇。而美國、法國也聞風而至,於1844年7月及10月迫清廷分別簽訂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取得與英國同等的在華權益。

    https://chiculture.org.hk/tc/photo-story/112

  • 朝鮮總督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5-07 16:17:00

    擁有朝鮮時代瓦屋的北村從以前起就是眾所皆知的兩班貴族居住地區,直至今日仍然完整保存了上流階層的建築形式。北村韓屋村位於景福宮、昌德宮和宗廟間,是與首爾一同走過600年歷史歲月的住宅區。緊鄰兩大宮闕之間的傳統韓屋聚落,依然能看到像樹枝般分岔的小巷弄,更可觀覽600年歷史都市的迷人風景。如今這些建築活用於傳統文化體驗館或韓屋餐廳等,能夠間接感受朝鮮時代的氛圍。首爾市為了把北村建設成在首爾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遊勝地,指定了8個最佳欣賞地點,並為遊客設置了拍攝點。所指定的風景,堪稱北村主要旅游資源的韓屋景觀和盡顯韓屋獨特風情的小巷風貌。小巷路雖如迷路一般縱橫交錯、層層疊疊,但充滿濃濃的歷史氣息,這裡留下了人們的生活痕跡,且到處散佈著珍貴的文化和寶物,適於漫步欣賞的村莊。北村本身當然並非供遊客觀賞修建的民俗村,確是人們實際居住生活的村莊,包括11個洞900多座韓屋。隨著韓屋畫廊、傳統作坊、韓屋餐廳等的入駐及韓劇大量取景,這裡更成為一個倍受矚目的新文化藝術區。北村韓屋村有很多已經開放為參觀場所的傳統韓屋,比如建於1874年的嘉會洞93-1的白麟濟家屋,是1920年代堪稱韓國名醫白麟濟先生的故居。其建築材料是利用鴨綠江的黑松建造的,門房高聳,院落內裡屋和廂房相連,配上傳統的韓服拍照,的確很美。此外,這裡還有韓國第四任總統的故居,深宅大院、門扉緊鎖,如今是他的長子一家在裡面居住。韓屋村被稱為城市中心的街道博物館。在朝鮮時代(1392~1910),統治階級們多在這裡居住,遺留下許多傳統房屋。最近最熱的是穿著一套韓服在古宮和在韓屋村裡復古。
    景福宮경복궁建於1394年,是朝鮮王朝的正宮,也是朝鮮五大宮闕中規模最大的。位於今韓國首爾市。景福宮位於漢陽城(今首爾)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為北嶽山。韓國獨立後,開始了景福宮的重建工作。光化門1968年在總督府前面重建(原先被移到今天國立民俗博物館的地方)。朝鮮總督府在1995年開始拆除,1996年拆除完畢。光化門從2006年開始進入整修,往南移動14.5公尺到100年前的舊址,2010年完成重建。日帝時期拆毀的資善堂、乾清宮、泰元宮等宮殿也被修復重建。目前宮內有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此宮也是電視劇《女人天下》及《明成皇后》的拍攝地。光化門,景福宮正門。門內為守門將廳。是建在白色石造城台上的城樓式建築,下面的城台辟有三道門券。光化門的南邊是官署區,設有議政府、三軍府、吏戶禮兵刑工六曹、以及司憲府、司諫院、中樞院等官署建築。東西十字閣,即景福宮的東南角樓和西南角樓。西十字閣在日據時代被拆毀,東十字閣保存至今。興禮門,在光化門之內,是第二道正門。原名弘禮門,大院君重建時為避清高宗弘曆名諱而改名。1911年為修建朝鮮總督府大樓而被拆毀,現已重建。用成門,在光化門內御道西側,通往內司僕院。勤政門,在興禮門之內,國家舉行重要儀式或典禮時,正門才會被開啟。在平時,文武官需各別從兩側的日華門與月華門通行。在世宗、世祖、成宗、中宗、宣祖時期,勤政門也是舉行朝參禮的地方。景福宮在壬辰倭亂中被焚毀之前,朝鮮王朝諸國王去世後,嗣王通常在勤政門舉行嗣位禮。勤政殿,韓國國寶第223號。為五間五進、重檐歇山頂的建築,坐落於兩層丹陛之上。又稱「法殿」,是朝鮮君舉行對中國禮儀(正至及聖節望闕禮、皇太子千秋節望宮禮、拜表儀、為皇帝舉哀儀、成服儀、舉臨儀、除服儀)、朝賀儀式、王世子冠禮、國王納妃禮、冊王世子禮、王世子納嬪禮,以及召開養老宴、飲福宴等宮廷宴會時的地方。接見外國使臣也均在此殿進行。殿前的廣場上,有品階石於東西兩側整理排列著。文官居東,武官居西,並依照階級高低排列。慶會樓,位於修政殿之北,為一座二層樓的建築,四周有圍牆,東為含弘門、西為天一門。慶會樓建築為干闌式,底層用24根石柱架空,上為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的歇山頂樓閣,四面開敞,景色優美。為朝鮮君王招待外國使節時所使用之樓閣,也曾在此舉行殿試。慶會樓坐落於方池之內,池中另有兩座小型方島,象徵「一池三山」之制。燕山君時期,曾在慶會樓西側築有萬歲山,山上設蓬萊宮,周圍設萬歲宮、鳳來宮、日月宮、禮珠宮、白雲宮等五宮,實為小型的單體樓閣建築,裝飾以金銀綢緞和各種彩絹。燕山君造龍舟,泛於慶會樓池上,又做黃龍舟,可乘百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