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朝教育部字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朝教育部字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朝教育部字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朝教育部字典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姓中壢選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的民進黨很憋屈,大事小事都出事,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野黨實在不濟事,不要說罷免總統,連倒閣案都提不出來,不論開駡或提告,對民進黨都不痛不癢,這些事換在國民黨執政時發生,就算不能二次占領立法院,占領凱道絕對綽綽有餘,而國民黨即使抗爭,大概還要盤算有沒有違反「群聚」規定?朝野兩黨狼羊性格大不同,...

  • 朝教育部字典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3 18:44:32
    有 46 人按讚

    <最神妙的是,為了奧運選手坐不上商務艙,總統、閣揆再三道歉,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臉不紅氣不喘直接甩鍋,「都怪馬政府把體委會降級併入教育部,才讓人力編制受影響。」不知她的邏輯是不是若非降級,體育署官員搞不好就能符合中央規定十二職等以上可搭商務艙?不怪許淑華的腦子是否被驢踢了,因為她手上拿的是「蔡氏字典」─千錯萬錯都是國民黨的錯,幸好她沒說「選手搭經濟艙,都是因為中共打壓」。>

    最近的民進黨很憋屈,大事小事都出事,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野黨實在不濟事,不要說罷免總統,連倒閣案都提不出來,不論開駡或提告,對民進黨都不痛不癢,這些事換在國民黨執政時發生,就算不能二次占領立法院,占領凱道絕對綽綽有餘,而國民黨即使抗爭,大概還要盤算有沒有違反「群聚」規定?朝野兩黨狼羊性格大不同,國民黨五年不濟事,讓民進黨進一步從無法無天,演進到死皮賴臉,可怕的是,民進黨具體展演即使在民主社會,法治與法制對獨大且不計顏面的權力者,依舊束手無策。

    蔡氏字典:科學=政治,公開=利益糾葛

    最大的事,當然是疫苗!高端疫苗EUA通過後,蔡英文總統又發表講話,重提「疫苗是科學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安全有效的疫苗才會讓民眾施打。」這句話沒有一個字不在理,唯一的問題是蔡英文有一本獨步全球的華語字典,這從她初任推出「自自冉冉」春聯,舉國都見識到了,當時一副春聯就是一樁聊供笑談的「小事」;演化到她的博士論文─有等於沒有、沒有等於有,雖然事關總統誠信,橫豎總統不靠博士論文當選,吵不吵得出所以然,事再大就當是總統鬧笑話,可追究可不追究。

    不過,這次不一樣,疫苗到底合不合乎「科學」,不只是總統的一句話,而是全台「重量級專家」的「專業水準」,他們到底有多重?實難衡量,因為除了EUA審查小組召集人鍾飲文不得不露臉之外,全部要求「匿名」,躲在密室裡決定全民安危。所謂「科學」就是有憑有據,只要科學就不怕公開,甚至必須公開,因為這才是取信於民的唯一方法;遺憾的是,在蔡英文的字典裡,「科學」可以等於「秘密」,就像她把「政治問題」等同「科學問題」,同樣一句話,聽來可能更順其耳:「(國產)疫苗是政治問題,不是科學問題,輪到你打,你就打。」(相關報導:風評:平平都是前副總統,連戰、陳建仁處境差很大|更多文章)

    與美國對比,台灣的「科學與專業」在政治面前渺小的令人心酸,川普選情最吃緊,疫情最緊張的時刻,九大藥商都能聯合聲明,拒絕在三期臨床證實有效安全之前申請緊急授權,遑論EUA審查全程公開,等於接受全球專家檢驗;台灣比不得美國,却連中國也比不上,至少中國疫苗還上了國際期刊,供其他專家公開檢驗。

    蔡英文獨步全球的華語字典,成了執政團隊奉為圭臬的經典,中央防疫指揮陳時中解釋不公開EUA審查的理由是,「公開恐有利益糾葛的問題。」這和「秘密才有利益糾葛空間」的常識大相逕庭,陳時中說得臉不紅氣不喘,結果疫苗接種小組(ACIP)多人主持或參加國產疫苗臨床計畫,甚至還接下政府巨額標案,球員裁判一身兼,「利益迴避」這四個字,顯然又有了新的定義;國人不應該這麼意外,畢竟蔡政府初任就堂而皇之,下達各部會各種標案的「親綠評委名單」,所有的故事,其實早有舖陳,秘密會議至少還有會議,還有「去識別化」的紀錄,還記得3+11放寬防疫規定造成的疫情破口嗎?追究到最後,沒有紀錄,甚至沒有會議!

    「官本位」極致:疫苗先打-Villa先住-商務艙先坐

    防疫,讓民進黨蔡政府所有逾越規範的作為,都有理直氣壯的藉口,國會絕對多數,加上不需要理性只需要鍵盤的側翼網軍,就能讓執政團隊無所忌憚,行政院政務顧問丁怡銘因為和行政院長蘇貞昌開會,就列為疫苗先打名單,遭致非議後,民進黨可以一方面出征各診所「特權搶打」,一方面加速擴大政府官員先打名單,從二萬、五萬、九萬到十二萬;前有總統府香菸超買,後有官員疫苗先打,那麼微解封之後,行政院南部辦公室執行長陳政聞違反室內群聚,「Villa先住」又有什麼可意外的?迅速請辭的陳政聞,只是違反群聚限制嗎?照台北市議員王世堅的說法,與陳正聞同遊者「都是營造業者大咖」,背後難道沒有利益糾葛的問題嗎?

    脾氣甚大,號稱御下極嚴的蘇貞昌,還管得住他手底下的官員嗎?「Villa先住」爭議沒了,又發生東奧代表團「商務艙官員先坐」風波,很難理解總說把人民放在手掌心的執政團隊,怎麼把「官本位」發揮到如此淋漓盡致,且大小皆適用的地步?選手該不該坐商務艙可以討論,重點是,這是蔡英文的承諾,還是蘇貞昌與教育部長潘文忠在國會答詢的保證,蘇貞昌就算不把總統的承諾當回事,也得把自己對國會的保證當回事吧?在國會備詢台上站在蘇貞昌身側的潘文忠,能如此雲淡風清推給體育署就了事嗎?

    蔡英文聲言「體育改革四年一百億」(前瞻預算),結果中華奧會主席林鴻道兄弟曾捲入二十四億掏空案,還被發布境管,此案尚未終結;中華奧會副主席張煥禎也曾涉入逃漏稅被限制出境,此案還累得時任國安會首席咨詢委員的邱太三捲入司法關說,被監察院調查,雖然最後彈劾未通過,如今邱太三重回內閣成為陸委會主委,民進黨趕走他們心目中「國民黨的中華奧會」,却布置出有案或曾有案在身的主席副主席,民進黨或蔡英文字典中的「改革」果然與眾不同。

    夏珍專欄:說文解字蔡英文vs.七零八落蘇貞昌─都是國民黨的錯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32155

  • 朝教育部字典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28 22:06:47
    有 68 人按讚


    【本土語言Q&A|第三話:本土語言有字嗎?台語篇】
     
     
    「台/客語有字嗎?」
    「原住民族語為什麼寫成英文的樣子?」
     
    想必許多剛接觸本土語言議題的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畢竟目前的義務教育絕大多數強調華語教學、將華語當作教學媒介傳授知識,本土語言則是長久以來遭到漠視,造成傳承困難。
     
    然而,所有的本土語言皆有自己的文字,台語、客語向來有漢字傳統,西方傳教士來台時帶來教會羅馬字,在教會中也有使用上百年的歷史。近年來愈來愈知名的台羅、客羅則是於2000年後由教育部制定而成。原住民族歷經荷治、日治到現代都歷經過文字化,使用過羅馬字、假名字等不同文字系統,現在普遍使用的是2005年公告的教育部「公告版」羅馬字。
     
    本土語言的文字發展歷史十分豐富,也曾經歷過百家爭鳴的時期,以下將依語種分類,著重介紹目前仍然流行,抑或由政府整合推動文字系統,本篇將先從台語起鼓。
     
     
    ▎漢字書寫
     
    古代中國文人學習官話、以文言文行書,極少用本身的母語進行白話創作,但是也出現各地方語言的白話文學。台語的白話漢字傳統最早可追溯至明朝的傳奇作品《荔鏡記》,內容詞語係由潮州話及泉州話混合寫成,其漢字選用除了有本字之外,也使用許多借音字、訓讀字、自創俗字等不同的方法來書寫泉/潮州話。《荔鏡記》版本眾多,用字不甚統一,卻也是閩南地區以白話漢字書寫的濫觴。
     
    清代以降,閩南地區開始出現以通俗漢字記錄閩南民間歌謠的小冊子,也就是「歌仔冊」,歌仔冊隨著漳泉移民傳到台灣,到了日治時期達到盛行巔峰。歌仔冊的目標受眾是一般沒有接受教育的普羅大眾,因此用字相當簡單淺白,較少使用艱澀漢字,而偏重借音字,許多俗用字的使用即是源自歌仔冊。
     
    1930年代日治時期,台灣文壇對於鄉土文學該使用中國白話文或台語文而引發台灣話文論爭,支持台灣話文派的黃石輝撰文主張台灣文人必須貼近一般大眾,寫台灣的文學,創作語言、文字應使用台語,達成言文一致。此論點得到郭秋生、賴和等人支持,也有後續創造新字等討論,賴和更是嘗試用台語寫小說的第一人。1930年代後期日本政府實施皇民化政策,加強日文教育、禁止漢文書寫,這波台灣話文運動也隨之戛然而止。然而,其中以台語書寫白話新文學的想像及嘗試,對後世台語文影響甚鉅。
     
    2000 年後,政府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並推動鄉土語文教育。此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開始編纂《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提供前線教師參考資料,同時試圖使台語文用字統一。編纂的過程中有十幾位語文專家組成編輯委員會,共同研商選字原則,數年後分批公告「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2007年公告第一批 300 字,至2009年總共公告700個常用推薦漢字。
     
    教育部的推薦漢字原則上尊重傳統,考據傳統上的本字、訓用字、借音字等等,以訂出易教易學、兼顧音字系統的適合漢字。推薦漢字的出現是台語文字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使得不只增加台語漢字的固定性,更使體制內的台語教學更有依據。
     
     
    ▎白話字書寫
     
    白話字(Pe̍h-oē-jī,POJ)是一種以羅馬字母拼寫的閩南語正字法,為基督教傳教士於福建廈門創設並推行的拼音文字,因此也被稱或「教會羅馬字」。
     
    白話字的雛形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初期,當時歐美基督教會積極向海外拓展,傳教士通常會先學習當地語言以利宣教。1810年代,英國倫敦宣道會的宣教師在東南亞麻六甲開辦「英華學院」,因當地大多為閩系華僑,通曉官話者為少數,宣教師遂開始研究福建話。
     
    因當時大多數中國平民不識字,難以閱讀譯作漢字的基督教經典,傳教士於是另尋他法。1850年代左右,廈門地區的傳教士以拉丁字母及符號為基礎,發展出可以準確拼寫廈門話拼音文字系統,稱作「白話字」。傳教士發現,使用這套文字系統可有效降低信徒學習識字的時間,遂在閩南地區大力推廣,也用白話字編纂字典、翻譯聖經、聖詩。
     
    自1865年開始,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甘為霖、巴克禮先後等人來台宣教,將白話字傳入台灣。1885年,巴克禮牧師甚至在台南創辦台灣第一份報紙——《台南府城教會報》(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今《台灣教會公報》),內容皆以白話字作為文字媒介,記載教會事項、各地新聞、文學創作等等,至今仍持續發行,累積大量豐富文獻。白話字在台灣的台語教會內發展悠久,也曾向外觸及非教會族群,如日治時期蔡培火著名的社論《十項管見》(Cha̍p hāng koán kiàn)即是用白話字寫成,台灣文化協會也曾短暫開辦羅馬字講習會。
     
    然而,日本政府、國民政府先後推行國語運動,白話字受到不小的壓迫,也造成目前社會上多數人不曉得或不曾聽過白話字,但是至今台語教會系統內仍然是堅持使用白話字佈道。
     
     
    ▎台羅書寫
     
    台羅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的簡稱,與白話字同樣屬於拉丁化的台語文字系統,為中華民國政府制定,且正在推動的羅馬字方案。
     
    雖然白話字歷史悠久,但是近代部分學者認為白話字有其缺點,紛紛提出修改方案。有人認為要改為更符合音韻學的音標;有人主張應改為與英語相近的通用拼音,方便大眾學習;當然也有堅持回歸白話字傳統的聲音。從1990年代起,各派之間便多有討論、爭執,最終各家在2005年達成共識,整合彼此論點。教育部遂於2006年公告整合的拼音方案,也就是台羅。
     
    台羅是以白話字為基礎做出小幅度的改革,修改部分聲母、韻母及標調方式,具有類似國際音標(IPA)的特質,不過基本上與白話字屬於一脈相承的關係,兩者間的轉換並不困難。然而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羅為目前受官方支持的台語羅馬字,體制內的教育資源皆由台羅寫成,如《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官方競賽、認證考試或者學校台語課的內容皆是以台羅為羅馬字的標準。也因為如此,台羅較為人所知,漸漸往台語羅馬字的正書法發展。
     
     
    以上為三種最通行的台語文字系統,而目前台文界主流的書寫方式的是將漢字、羅馬字(白話字或台羅)混用,稱之「漢羅濫寫」(hàn-lô lām siá),以解決部分字詞仍沒有漢字,或者漢字過於冷僻而不利閱讀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中島利郎(2003)(編)。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春暉出版社,高雄市。
    洪惟仁(2010)。閩南語書寫法的理想與現實。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1),頁81-108。
    施炳華《荔鏡記》的用字分析與詞句拾穗。
    姚榮松(2010)。台灣閩南語歌仔冊鄉土題材之押韻與用字分析。台灣學誌,第1期,頁143-204。
    陳慕真(2015)。白話字的起源與在台灣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蔣為文(2009)。蔡培火 kap 台灣文化協會 ê 羅馬字運動之研究。台灣風物,第59期 (2),頁41-65。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
     
     
     
    【灣流音樂祭】
    ▎時間:2020.10.17
    ▎地點:台大舊體後草皮
    ▎票價: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台大學生會文化部、台大台語文社
    ▎協辦單位:台北藝埕扶輪社、台語正常化推動聯盟
    ▎贊助單位:行政院文化部
    ▎演出者:siàu-lú khah-lah少女卡拉、風籟坊、雅維茉芮Yaway·Mawring、百合花、春麵樂隊、林生祥。

  • 朝教育部字典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8 07:00:06
    有 351 人按讚

    【動物園該是甚麼樣子?】
    #動物園該做甚麼
    #是由動物園自己決定
    #讀書心得預告

    在我對一些比較熱門的議題,比如新竹動物園的重生或者動物園與保育的關係發表看法時,偶爾會有一些網友跳出來以自己的經驗、觀點評論道「動物園從來不是為了動物而建的」以及「動物不需要動物園」還有「動物園是商業產品」等等。

    我不會說他們是錯的,因為世界上的動物園確實有各式各樣的存在形式,甚至連字典對於這個名詞的解釋都大相逕庭。比如在Cambridge English Dictionary中對於「zoo」的解釋是「一個飼養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以供人觀看或研究的場域(an area in which animals, especially wild animals, are kept so that people can go and look at them or study them)」;而當我們看到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解釋則變成了「一個為了讓大眾觀賞而飼養野生動物並在同時對牠們進行研究、繁殖以及保護的地方(a place where many kinds of wild animals are kept for the public to see and where they are studied, bred and protected)」;到了亞洲,就算同在日本,不同辭典一樣也對該詞彙給出截然不同的釋義,比如新明解的「把抓來的動物放在人工的環境裡規律地餵食,背離野生,作為會動的標本向人展示並兼具啟蒙意義的娛樂設施」以及小學館的數位大辭泉中「飼育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各種動物,以調查、保護、教育、娛樂等為目的的設施」;至於我們台灣的教育部國語辭典,則是給出了「畜養各種動物,供人觀賞、研究或教學的場所」這樣的解釋。

    我想,曾經閱讀過本專頁貼文的朋友都不難發現,以上的釋義沒有一個能涵蓋現今動物園行業的複雜性,甚至,沒有一個提到「保育(Conservation)」這個字眼。那麼重點來了,世界上的動物園們又是如何定義自己的呢?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各個機構的「Mission」以及「Vision」中看出端倪,前者可以解釋為「職責」,也就是該機構正在做的事情,而後者則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靠著恪守職責達成的「願景」。時常被評價為英國第一、世界頂尖的Chester Zoo,在2018之前訂定的Mission為「成為保育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主力(To be a major force in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worldwide)」,而Vision則是「一個多樣化、興旺發展並且永續的自然世界(A diverse, thriving and sustainable natural world)」,很明顯的,前些段落的字典們所提供的解釋完全無法觸及像Chester Zoo這樣的存在。(2018年後的版本會在讀書心得的正篇中討論)

    曾經被我多次提到的Pairi Daiza,作為一座被認為與保育連結不深、以文化娛樂為主要導向的動物園,他們替旗下基金會訂定的Mission為「Support our adventure, outside the walls of Pairi Daiza」。而他們篩選、執行保育的依據則是「是否能達到人類文化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屬於「延續冒險」的途徑之一,且正因為讓人看到了他們朝著自己的願景邁進的樣貌與態度,基本上沒有人會批評他們「為了人類犧牲動物」,反倒是佩服他們對於重現文化景觀的投入。

    至於我們的台北動物園與新竹動物園,前者在政策白皮書中(https://bit.ly/2UFKgVk),把總目標列做「成為世界一流的生物多樣性教育與保育機構」;後者雖然沒有在官網中明確的給出,但「拉近人與動物的距離,打造全新的生命教育場域」是在相關報導中被重點提及的目標。可以看出,台灣的動物園夥伴們在訂定Vision這一方面,雖然格局相較Chester以及Pairi Daiza要來得小一些,沒有跳脫出園區的框架,但總體而言,台北想走的方向與Chester更相近,新竹則與Pairi Daiza同樣以「人」為關注重點。

    至於中國最有名的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做為中國式野生動物園的代表,在官網上對自己的描述為「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放养,集动、植物的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具有国际水准的野生动物园,是动物种群众多、大型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也就是說,他們的自身定位是「主題公園」,描述中提到的保護、研究、科普則像是這個公園存在的「依據」。

    雖然我個人並不欣賞這樣的詮釋,但我不會沒事就批評長隆在亂搞、汙衊動物園,因為他們的作為確實與自身定位相符且證明了這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實實在在的是現階段「動物園」的體現形式之一。但是若是因為習慣了長隆這樣的導向,轉過頭來說Chester這樣以保育為目標的機構很虛偽,或者在我評論一個機構現行狀況與自身目標的差距時,把長隆的那一套當作唯一解並且用來「指導」那就有點有趣了,因為雖然談論的名詞一樣是動物園,但實際上已經是不同的概念。

    就好像,本專頁的名稱是「走近動物園」,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分享我對動物園的觀察,邀請各位一同走近、仔細看看動物園的存在。倘若每次發完文章都有人因為我沒有分享可愛的動物影片或者科普某一物種的生理資料,而批評說我的文章重點錯誤、欠缺全方位考量,那未免有點莫名其妙,因為那並不是我給自己的定位。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還記得,就像開頭的hashtag提到的一樣,這是一篇讀書心得的預告,關於我平常談論的「動物園」以及更多相關的東西,我會在將來《The Call》的觀後感裡提及,不過我雖然已經列好了大綱,但目前還沒有開始寫的計畫,如果有很多人想看的話那我會考慮早點開工,謝謝。

    圖片是Chester Zoo的眼鏡熊展區,Chester在牠們原產地玻利維亞的研究主要針對在干旱森林中熊的種群動態以及人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