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有關海的愛情句子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有關海的愛情句子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有關海的愛情句子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有關海的愛情句子英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見微知著》文選兩篇 (《見微知著》共選有關人生的小品文125篇,這裡再錄其中兩篇。) 當人人認為你向左 在發生木馬屠城故事的特洛伊城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一面古銅鏡,銅鏡後面刻了一段古怪的銘文。許多考古學家去看,卻怎麼都看不懂。古鏡就放在博物館中。 二十年後,一個年輕人來看銅鏡,他也是學考古的。他拿出...

  • 有關海的愛情句子英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8 12:35:38
    有 502 人按讚

    《見微知著》文選兩篇
    (《見微知著》共選有關人生的小品文125篇,這裡再錄其中兩篇。)
    當人人認為你向左
    在發生木馬屠城故事的特洛伊城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一面古銅鏡,銅鏡後面刻了一段古怪的銘文。許多考古學家去看,卻怎麼都看不懂。古鏡就放在博物館中。
    二十年後,一個年輕人來看銅鏡,他也是學考古的。他拿出一面普通的鏡子,照着銅鏡背後的銘文,原來只是左右倒轉寫的希臘文。鏡中的銘文就清楚了,上面寫着:「致我最親愛的人:當所有人認為你是向左時,我知道你一直向右。」這段文字,正道出銘文何以左右倒轉的原委。
    許多民族都有左卑右尊的觀念,英文的right,既是右的意思,也是對的意思。這面銅鏡大概是美麗的海倫留給她苦命情人的,她要告訴他:儘管所有人認為他是愚蠢的,錯誤的,但她絕對相信他是對的。
    這也許是一個杜撰的故事,但它對人生的寓意值得細味。
    人生的道路很長,而道路並非筆直順暢,挫折彎路難免。有時候是因為選擇錯,有時候是因為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是非價值而碰壁。孔子推行仁政,但他說:道之不行,己知之矣。人總要忠於自己,但忠於自己不一定成功。當輸了,失敗了,會有許多人認為你是愚蠢的,錯誤的,但若始終有一個人在你身邊說:我絕對相信你是對的。這種情感,這種信任,這種堅持,足可使人度過困乏和難關。
    我一生寫作,常受到種種批評甚至鋪天蓋地的圍剿,但過去總有一個聲音在我身邊說,你寫這樣的文章也許不合時宜,但絕對是對的,也是應該寫的。寫文章就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儘管這只是一個人的聲音,但這聲音太重要了。

    ●人總要忠於自己,但忠於自己不一定成功。在失敗的時候,若有人始終相信你是對的,這種信任足可使人度過困乏和難關。
    人生三句話
    在波譎雲詭的人生長途中,我常以三句話自勉。
    第一句是「難得糊塗」。語出清朝名士鄭板橋,並作解釋:「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着,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糊塗不是愚蠢。許多人常以智商去評鑑聰明人和蠢人。但其實人類的智商一般不會相差太遠,蠢事通常是由智商高的聰明人做出來的。聰明人過度高估自己,自我膨脹,妄自尊大,輕視對手,過早暴露強勢嘴臉。聰明不等於有自知之明,無自知之明的聰明人往往會用他的全部聰明去做一件蠢事。因此,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說:「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
    甚麼是由聰明而轉入糊塗呢?就是本屬聰明人,卻放棄蠅頭小利之爭,意氣之爭,口舌之爭,搶着說最後一句話之爭,特別是不與家人爭。放一着,退一步,保持和睦,可以使自己身處一個和諧的環境,有益身心健康。鄭板橋說「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其實心安就是最大福報。
    當然,對不合理的事,要據理力爭;個人或群體應有的權益,也自然要維護。這是不能含糊的。
    第二句是「知足常樂」。這是眾所周知的成語。但許多人看這句子只是着重「知足」,而忽略了「常樂」,而且往往是因為得不到追求的利益才以「知足」去安慰自己。這就失去「知足常樂」的真正意義了。其實重點應該是「常樂」。人生的追求不外就是「快樂」,如得到「常樂」就不啻是無價寶。因此,不僅是因知足而常樂,而且是為了得到人生的常樂,就要銘記住能夠得到「常樂」的法寶是「知足」。
    人生往往要追逐一些目標,如果是求正義,那麼儘管目標未必追到,至少是跟隨心中的意願和價值觀,能夠率性而為也是「常樂」。不知足通常是指出於私利。追逐不到的私利,即使你認為是應得的,但現實令你得不到,那麼不如停止追逐,珍惜因放棄而留下的心寬日子。
    第三句是「順其自然」。人生免不了有許多金錢、權力、情愛的爭執。被背叛、被拋棄、被出賣的事是常會發生的。你覺得不甘心,苦苦糾纏,強求,都未必使事情改變,壞人不會被你感動變成好人。你晚上泣不成聲,早上醒來這個城市依舊車水馬龍。被負心者拋棄,無論是友情或愛情,其實都應該對自己擺脫了這個負心人而心懷感激。
    所以,「與其糾纏強求,不如順其自然」。不溺於幻想,不擾亂心智,不受困情感,不糾纏不強求。自己問心無愧就好。有道是:離去的都是風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不僅是因知足而常樂,而且是為了得到人生的常樂,就要銘記住能夠得到「常樂」的法寶是「知足」。
    https://www.levellingup.com/shop/%E8%A6%8B%E5%BE%AE%E7%9F%A5%E8%91%97-%E9%80%81%E6%9B%B8%E7%B1%A4/

  • 有關海的愛情句子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3 21:00:01
    有 106 人按讚

    〈舞和音樂〉中點的關係、線的排列及立體的面 探析夏宇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及其象徵性 ◎田書菱

    我們要全數參加的

    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一、前言——討論夏宇的詩的敘事的可能?

    讀夏宇的詩總像是被邀請進一場華麗派對,突然開始、狂歡、移動、暫停、終止,如同〈舞和音樂〉中的結尾,讀者們輕易地被詩人攬進一個集體的概念之中,全數參加/閱讀,卻沒有人能夠明確地說出參加了什麼/讀了什麼,卻跟著夏宇一起來到了詩的斜對面了。

    夏宇的詩常是被放在後現代的脈絡討論,如林耀德所說:「要破解夏宇詩作的奧秘,首須理解她作品中後現代主義的傾向。」,他認為,夏宇瓦解傳統意義的主題、藏匿主題、剝離主題,抽離意義縱容讀者自行設定的各種可能和猜臆。

    緊接而來的問題是,夏宇的詩在寫什麼?夏宇為什麼而寫,她的詩裡有終極目標嗎?詩到底有沒有一個核心狀態可以去追求呢?後現代的情境終,不停地去中心化,那中心到底去到哪裡呢?對夏宇而言,寫詩或許並沒有如此後現代,她以吃蘋果比喻寫詩,而詩的核心概念其實簡單到就像吃蘋果最後碰到的蘋果核,寫詩最終仍會碰到一個核心。

    「我通常傾向於把事情翻譯成一個幼稚的情況,所以到底有沒有那個蘋果核的存在呢?是有的,而且我極願意去相信它,而且是一廂情願極其浪漫地去相信它。我其實是為這個蘋果核寫詩的,但我沒有辦法更深入地告訴你那是什麼東西,我只能告訴你那就是一個蘋果核,就是這樣子。」

    本文以夏宇2000年出版的《Salsa》詩集中的一首長詩〈舞和音樂〉,分析夏宇詩中的敘事方法與意義之間複雜的關係,討論其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及其象徵性,以更逼近詩的內裡,試圖接近夏宇所謂「詩的蘋果核」。

      

    二、從〈舞和音樂〉接近夏宇的蘋果核

    〈舞和音樂〉是夏宇少數的長詩之一,詩的篇幅一旦拉長,必然涉及結構安排、情節調度,更需要動用敘事策略與思考,下略將此詩分成五個部分描繪整體輪廓:

    不管是先有音樂再編舞

    或是先有舞

    再配樂

    當大家正打著毛線或拼圖

    對現在造成強烈的視覺效果

    對未來也相對詮釋了

    而就抽象面來說,每一樂音間隔處

    所進出的舞,那關係

    第一部分首先確立詩的主題:舞和音樂。舞是視覺、音樂是聽覺;舞是具體、音樂是抽象;舞是肉體、音樂是精神。夏宇一開始便揭示了音樂和舞的關係,是由音樂帶領舞,舞和音樂的先後關係彷彿無法確定或是不重要?

    接著夏宇在當下和未來、具體與抽象之間來回,具體在當下看到打著毛線或拼圖的視覺,卻是朝向未來做出詮釋的行為。隨後,立刻退回當下的抽象層面,音樂似乎帶領著舞的進出,音樂創造舞的空間,音樂和舞在此有了觸發與被觸發的關係。

    使得我們的行徑都不像是發明出來的

    連我們的出生

    連我們要去馬達加斯加這件事

    大家都贊成開車去

    實在是一輛爛車。音響還不錯

    音樂也還可以。但為什麼

    我們忽然到了斯德哥爾摩

    我們強烈地感覺被解決

    被空間代換、打發和耽誤

    而也同時那麼想念卡薩布蘭卡

    一切互相推卸

    愛就因磨蹭懸宕

    被發生了當大家深入表面大家是

    那麼強烈意識到結構主義

    第二部分繼續討論音樂和舞的互相發生,因為音樂進入體內,人的內外彷彿被置換,行徑被觸發,開著一輛破車移動到斯德哥爾摩,接著身體感覺被解決、內外空間開始翻轉,時間被拉帶過去,空間隨之移動到間卡薩布蘭卡中,愛在過去被懸宕、在現在被發生。隨著車廂內移動的表面下靜止的自己、身體的表面和裡面、空間的轉移、時間的過去和現在,大家意識到結構主義。透過這個部分夏宇點到音樂所觸發了身體狀態改變,連結隨後段落將帶出本詩的兩個循環意象——排隊、信/書寫。

    意思是你隨時可以參加

    你隨時可以排隊

    用你的行李或網球拍

    像個知道內幕的人

    一天寄出50封匿名連鎖信恐嚇

    每一個收到的人重新抄寫

    50份寄出去而且

    限定對方在收信10天之內——

    否則、否則、否則。無邊的抒情死亡拜物

    永久性通信好友。集體

    匿名書寫的瘋狂需要。

    你就設法傳一張紙條給戲院帶位員:

    「把我包括在外面吧!」心理分析

    一旦開始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一旦開始就像那些永遠

    掃不乾淨的地整理不完的花園那些

    焦慮模糊的信那個太過自覺

    永遠不肯完成他的勾引的人。大家

    大家在岌岌可危中只能大家

    把一切訴諸暗喻。大家

    第三部分,首先出現本詩第一次的「排隊」意象(將在第四、五部分重複),接著帶出「信/書寫」循環意象,書寫帶著與音樂類似的共用——發出聲音、集體狂歡式抒情,匿名取消了個人性,夏宇並藉此探討信、書寫、心理分析、暗喻、無邊的抒情死亡拜物,當語言被形式化、物質化,真實情感衰敗死亡。

      

    食欲不振。更別提搭上火車

    才又發現風景正全數向前面倒退的事。然後

    不管音樂從機器裏出來

    或是現場演奏大家都感覺

    那舞和舞者都盡可能想把對方

    置於裏面。那些信

    就找到它們的不光榮面了

    那麼我們是那磨損面了。

    試想有另一現在是那軸

    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

    屆時還是得排隊的

    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

    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

    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

    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

    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

    「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

    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如此這樣我們到了尼泊爾

    尼泊爾肯定是一個側面

    對那些雲來說

    連我們的死

    連那些信

    死那信箱坡面

    除了證明一開始說的「關係」

    連已經學會十字繡這件事情

    是比什麼都充分得多得多的清醒

    連打毛線這件事情如果萬一

    我們並不怎麼喜歡面對面地打

    因為容易分心一打錯就得重打

    這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

    如果你決定要和貝婀一起打   

    你要記得保護瑪蓮

    如果你決定要和傑霍姆打

    你也不要忘記保護丹尼爾

    這是大致生活守則

    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耶和綠西就糟了

    到現在為止

    還沒有人保護他們

    我們就想辦法繞

    到了他們的背面

    還沒有誰打進去過呢這背面

    他們好像也不是那麼反對

    如果可以治療自我吞噬和互相侵略

    綠西她甚至更啟示了她的正面

    但也還真有這樣的一個時刻

    大家對正面完全不予賞識的

    第四部分再一次開始移動,從火車前進與風景倒退帶出前面、後面的同時存在,開始進入各種關係的討論:音樂和機器及演奏、舞和舞者、信的光榮面與磨損面。接著透過排隊的循環意象帶出更多「面」的進出翻轉舞動,並打破時間的線性關係,再進一步深入更多關係的討論,重複前面短落的移動與抵達、信、打毛線的意象,從「信」和「打」毛線,夏宇接著巧妙地連接到愛滋病廣吿語,拉到「性」的層次探討關係。

    即使配上音樂

    編了舞

    在現場演出時的

    自我毀滅傾向一直遭到忽視

    更視而不見的是盡可能地

    尋找不妥善的修辭狀態

    以便於大家之不一致及不和諧的

    直到繳不起房租

    把整棟房子放棄

    連同房東

    (那不一致不和諧之極致的)

    房東說:「就另一方面來說……」

    房東說:「最難的是開始。」

    房東還說:「更難的是結束。」

    那中間呢?

    有誰敢忽視中間呢--

    有時候稱為

    「肉體的脆弱」等等

    和音對位洗衣坊麵包店

    星散這些美好日子裏如此呈現的

    長久慎密的共謀中

    所邀請的朋友們都各有所長大家果然

    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吟詩

    有的演講也想盡辦法儘量

    不與對方發生關係就來到的

    的黑暗面之之

    不值得討論的了大家結結巴巴

    只想在那裏打發一下時間

    或者排個什麼隊吧

    我們要全數參加的

    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最終部分再一次回到舞和音樂,在現場的不一致及不和諧中,直到繳不起房租,結構彷彿開始鬆動,開始、中間、結束都變得困難。而每個人自我在集體中、肉體與精神彷彿各自有各自的主體與目的,是不是共同在音樂中、在同一個關係中,已經不重要,不值得討論了。



    三、夏宇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點的關係、線的排列、立體的面

    〈舞和音樂〉主題關於空間與時間,夏宇透過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當下的意象跳動在點與點之間,因不斷「否定」而推進,而詩中反覆的出現幾個意象,意義因「重複」而轉換,並挑戰了時間的線性概念。本節分析〈舞和音樂〉中,「否定」與「重複」的空間設計敘事策略,探討夏宇如何在詩句之間調度點的關係與線的排列,以創造出詩的立體空間。

    (一)否定的否定——「面」的進出翻轉舞動

    在〈舞和音樂〉裡,不斷出現關於「面」的字眼,包括表面、外面、裏面、正面、背面、前面、後面、光榮面、磨損面、抽象面、黑暗面、側面、面對面、斜對面,夏宇透過「否定」在各種面之間翻轉進出,讓意義隨之舞動起來。



    愛就因磨蹭懸宕/被發生了當大家深入表面大家是/那麼強烈意識到結構主義

    「把我包括在外面吧!」心理分析/一旦開始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一旦開始就像那些永遠/掃不乾淨的地整理不完的花園那些/焦慮模糊的信那個太過自覺

    食欲不振。更別提搭上火車/才又發現風景正全數向前面倒退的事。然後/不管音樂從機器裏出來/或是現場演奏大家都感覺/那舞和舞者都盡可能想把對方/置於裏面。那些信/就找到它們的不光榮面了

    夏宇詩語言中,「表面」是可以「深入」的,「外面」是可以被「包括」的、「前面」是可以「倒退」的,表面、外面、前面的本質被否定、被推翻,都可以被放置於「裏面」,再連帶出舞和舞者都盡可能想把對方置於裏面——「舞」和「舞者」,在夏宇詩中被視為獨立個體,舞自此被異化了。跳舞的人沒有擁有舞、唱歌的人沒有擁有歌、舞和舞者可以發生關係、對話、相融,可以置於裏面,被創作出的對象,脫離了創作主體,有了主體性。

    蔡林縉〈在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 ──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一文中指出:「物質的關係在被決定之前都必須經過『再』三考慮,就算是彼此關係暫時得到確定,也不得不因為『否定』的力量而『再』一次斷裂並『再』建立新的網絡, 所達致的思想形象便是一個越來越盤根錯節且無窮旋轉翻動的詩語言面。」而這些無限翻轉的詩語言,其目的或許如同海德格所認知的「真理的本質」,真理是由否定而得到徹底貫徹的,真理在本質上即是非真理。在夏宇的世界中,彷彿也不存在所謂絕對的真理。

    那麼我們是那磨損面了。/試想有另一現在是那軸/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屆時還是得排隊的/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如此這樣我們到了尼泊爾/尼泊爾肯定是一個側面/對那些雲來說/連我們的死/連那些信/死那信箱坡面

    信的不光榮面是書寫者的磨損面,不光榮與磨是關乎靈魂的事,夏宇以齒輪形容之,再延伸齒輪的意象帶出「時間」的主題,藉由「排隊」的概念打破時間的線性關係,夏宇的時間之間是圓形關係,空間上逆時針不斷往最前面邁進,時間上卻反而不斷進入重新開始的循環,前面之前其實是後面。

    空間與時間規則在辯證後被翻轉,夏宇提出另一個否定——「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緊接著再給出否定一個否定——真正的意義在「這句話的外面」。在此,夏宇詩中的意義是極度自由的,隨時成立而又隨即被推翻,點與點、面與面間的規範不存在。點和線的關係被打破後,接著的段落隨即就翻轉到空間上的「側面」到達尼泊爾這個點,彷彿看見地球上兩點構成的球型行徑軌跡,在不同面之間,夏宇最終給出了一個立體的空間。

    (二)重複「排隊」——時間線的空間感變化

    在〈舞和音樂〉裡,夏宇重複使用打毛線、排隊、信/書寫、旅行的意象,每當相同意象再次出現在不同段落,意義疊加,有推進全詩情節的作用。蔡林縉〈在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 ──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一文中也探討德勒茲「差異」與「重複」的概念:「重複是一種僭越,其質疑規律亦與一般性的概念相抗衡,採取的途徑則是追尋藝術的現實。」

    於是,夏宇詩中重複的意象也像是一種對既定意義的質疑,以〈舞和音樂〉中重複最多的「排隊」為例,在每個重複之間,明顯可觀察到排隊的意象隨著詩的排列意義變換。

    意思是你隨時可以參加/你隨時可以排隊/用你的行李或網球拍

    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屆時還是得排隊的/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不值得討論的了大家結結巴巴/只想在那裏打發一下時間/或者排個什麼隊吧/我們要全數參加的/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上為全詩中關於排隊的段落節錄,共三次排隊的意象。第一次排隊是直觀的層次,屬於空間的「線型」排隊;第二次排隊打破了直線關係,是時間循環中呈現「圓形」排隊;第三次排隊,則跳脫線與面的關係,打發時間的排隊變得可有可無,意義隨機而偏移著,是為「無秩序」的排隊。

    在〈舞和音樂〉中,結合排隊本身帶有空間感的意象,重複出現變換著空間,出現三次便有三種空間串聯、疊加、翻轉,連結到時間的線性、循環性、隨機性特質。重複的「排隊」,於是讓〈舞和音樂〉在時間線上有了空間感的變化,最終,在重複中反而重新獲得自由的可能,以自由、恣意、傾斜的姿態,大家一起來到「斜對面」了。



    四、〈舞和音樂〉空間策略下所呈現的象徵性

    延續上一節夏宇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分析,本節進一步探討在「否定」及「重複」的空間敘事策略下,〈舞和音樂〉中所呈現的象徵性及其意義,更接近夏宇在這首長詩所帶出的「當下」與「集體」概念。

    當下——給時間以時間

    在〈舞和音樂〉這首長詩裡,夏宇以「否定」及「重複」的策略佈置整首詩的空間,匯聚多個當下的空間,在破碎的情節中拼貼、翻轉、重複、推進、再翻轉,以解消關係的理所當然。進一步追問:透過打破關係的空間設計策略,夏宇想要幹什麼呢?

    翁文嫻在〈如何在詩中看見思想〉一文指出詩歌的深度不在題材,而在於其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思維狀況,「夏宇就是『不要幹甚麼』,一般能『幹什麼』之類的內容都夾在回憶事件或想望,對夏宇而言都阻礙了『當下』的把握。」在夏宇的詩語言遊戲中,重複或是否定不過是在提醒讀者——每個瞬間當下所發生的關係。再看一次〈舞和音樂〉的這個段落:

    那麼我們是那磨損面了。/試想有另一現在是那軸/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屆時還是得排隊的/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在前文探討否定的概念時,推翻點與點、面與面間規範後,夏宇提出一個「否定的否定」——「『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蔡林縉以「否定的等式」的威力形容這句詩,「在不可見之外,比看不見更難以捉摸,意義在自身缺席的最外部,夏宇儼然已經透過詩語言指出那個比思維更遙遠的『域外』。這樣的『域外』要如何重新被納入思考? 」

    在夏宇的詩中,真正的意義始終不在裡面或外面,反而不斷成立在對立面的重新翻轉中,翁文嫻如此談論,「首先是有趣的,然後又會有各類變化中的,可能致你命的意義。」夏宇詩句變化中的意義是致命的,作為讀者唯有不斷回到當下:

    星散這些美好日子裏如此呈現的/長久慎密的共謀中/所邀請的朋友們都各有所長大家果然/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吟詩/有的演講也想盡辦法儘量/不與對方發生關係就來到的/的黑暗面之之/不值得討論的了大家結結巴巴/只想在那裏打發一下時間/或者排個什麼隊吧/我們要全數參加的/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同這個段落,描述出一個鬆脫發散的無聊片刻,但是這個當下又彷彿是經過長久慎密的共謀而來,大家各有所長卻也結結巴巴,排個隊或者參加個什麼都好。如前文翁文嫻所說——夏宇就是「不要幹甚麼」,她也認為「夏宇最愛揭發這當下的訊息,以至引出如迷宮般,有如地圖般的分叉歧路式的種種理解或誤解。」

    在夏宇詩的空間中,當下無限變幻著、隨時可以理解也隨時可以誤解,時間在這之中也隨之展開。如同蔡林縉探討夏宇詩中的重複概念時,他提出「透過語言重複,將思維的螺線一次次藉由重複更趨近『當下』,向意識的深處與存有的狀態不斷逼近,每一次重複的『當下』都是前一個『當下』的『當下』。」夏宇詩語言總是連結到時間的深刻探索與反思,關於時間的意義,最為深刻而直接明瞭的仍是〈給時間以時間〉中,

    自從時間成了時間

    我們就得給時間以時間

    存在也就這樣存在了也不難

    就被當做存在般了解。

    回到〈舞和音樂〉一詩,在重複、否定的敘事策略下空間無限變化,時間的線性概念隨之被打破,而「當下」無限展開。於是,全詩最後以傾斜的姿態大家一起來到斜對面了。

    集體——精神與肉體的狂歡

    承上對「當下」的探討,閱讀夏宇總必須重新掌握著每個「當下」所發生成立的狀態,給予自由的理解,跟著她前進、後退、歪斜、進行一次次精神與肉體互相涉入的時空遊戲。

    第二節導讀整首詩曾提及,在這首詩的主題中,舞是視覺、音樂是聽覺;舞是具體、音樂是抽象;舞是肉體、音樂是精神。透過這首詩的主題,夏宇在音樂和舞的關係之間自由穿梭,在詩裡創造出空間中,進行肉體與精神的來回辯證,明確直白地切入她向來詩中所鍾愛的「肉」的意象。

    而就抽象面來說,每一樂音間隔處

    所進出的舞,那關係

    使得我們的行徑都不像是發明出來的

    連我們的出生

    在詩句前三行,夏宇給了模糊含混的音樂和舞的先後關係,緊接著進入上述的段落,兩者關係稍有推展,彷彿是音樂帶領著舞,透過音樂的進行或間隔,舞進出發生了,於是呈現出了一個集體的肉的狀態。然而我們還是沒辦法那麼確定舞和音樂、肉體和精神的先後關係,是集體「肉」的狀態再配上精神,或是精神控制著「肉」的狀態,如同舞和音樂的關係,仍無法確定或是不重要?

    而隨著舞和音樂的關係進出發生,產生了我們的行徑、我們的出生,帶著一點點「性」的暗示意涵,是我們的集體行為與關係,彷彿感受到某種進出中,產生了「肉」的愉悅狀態。

    連我們要去馬達加斯加這件事/大家都贊成開車去/實在是一輛爛車。音響還不錯/音樂也還可以。但為什麼/我們忽然到了斯德哥爾摩/我們強烈地感覺被解決/被空間代換、打發和耽誤/而也同時那麼想念卡薩布蘭卡/一切互相推卸/愛就因磨蹭懸宕/被發生了當大家深入表面大家是/那麼強烈意識到結構主義

    接著,繼續討論音樂和肉體的互相發生。我們的身體在爛車裡,音響傳出的音樂進入體內,身體同時前進,彷彿暗示著肉身所構成的移動行徑,是由精神所觸發。

    隨著音樂我們突然到了到斯德哥爾摩,眾人對音樂侵入沒有反抗是否是斯德哥爾摩症候,被侵入對侵入者產生強烈的情感,感覺被解決,隨之肉體被代換,內外空間開始翻轉的同時想念發生,時間點便從現在拉到過去,空間轉到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是《北非諜影》的英文片名,或許跟電影的愛情故事有關,也或許無關,總之,在此愛被發生了,而愛發生的理由是磨蹭懸宕,接著深入表面,整個段落一連串的肉體語言彷彿帶著一點性的暗示。而〈舞和音樂〉後半有更直接討論肉體和性之間的段落如下:

    連打毛線這件事情如果萬一/我們並不怎麼喜歡面對面地打/因為容易分心一打錯就得重打/這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如果你決定要和貝婀一起打/你要記得保護瑪蓮/如果你決定要和傑霍姆打/你也不要忘記保護丹尼爾注/這是大致生活守則/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耶和綠西就糟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保護他們/我們就想辦法繞/到了他們的背面/還沒有誰打進去過呢這背面/他們好像也不是那麼反對/如果可以治療自我吞噬和互相侵略/綠西她甚至更啟示了她的正面/但也還真有這樣的一個時刻/大家對正面完全不予賞識的/即使配上音樂/編了舞

    注:以上四行為法國衛生部預防愛滋病廣告語

    夏宇巧妙地利用「打」,創造出本詩中最富音樂性的段落,同時輪番上演的人名彷彿與詩句共舞,而其中夏宇引用了四行預防愛滋病廣告語,並且在詩末以注說明之,在廣告語之後,是一連串背面與正面的肉體狂歡,精神上自我吞噬和互相侵略。〈舞和音樂〉自此在集體狂歡式的夏宇詩語言中,讓讀者聽到了音樂、看到了舞。

      

    五、結語——當詩語言配上音樂、開始跳舞

    〈舞和音樂〉是夏宇詩一次音樂和舞的「互相發生」,透過這首長詩所調度的空間設計策略,詩語言因「否定」而推進、意義因「重複」而轉換,音樂和舞因此被異化,突顯了精神和肉體的獨特質感。

    在詩句進行與結構開展之時,夏宇透過打毛線、排隊、信/書寫、旅行以及各種「面」等日常瑣碎事物的意象,將材質、形式、關係重新混搭、翻轉,展現對既定空間結構關係及線性時間概念的反思,最終得以回到「當下」給時間以時間,在配上音樂、編了舞的詩句中,參加一場精神與肉體的集體狂歡。

    讀著〈舞和音樂〉,一句句自然而然地會漸漸在心中聽見音樂的節奏、看見一個個舞動的場面,總會想起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描寫的這個段落:

    「他想要一段無邊無際的音樂,一些絕對的噪音,一些美好而歡樂的吵鬧聲,可以將一切都覆蓋、淹沒、窒息,讓話語帶來的痛苦、虛浮和空洞都沈沒下去。音樂就是對語句的否定,音樂就是反話語!他很想和薩賓娜久久地擁抱在一起,默默不語,不再說話,讓肉體的歡愉匯流在音樂的狂歡喧囂之中。在這幸福滿滿的喧鬧想像裡,他沉沉睡去。」

    音樂是對語句的否定、音樂是反話語,音樂和吵鬧聲及噪音相同能夠覆蓋話語,翁文嫻在〈如何在詩中看見思想〉論及「詩的內蘊」,也曾引用米蘭.昆德拉:「如果詩人不去尋找『在那後面某個地方』的『詩』,而是『介入』到一個為人們早已熟知的真理(它自己站了出來,就『在那前面』)的服務中,那麼他就放棄了詩的自身使命。」夏宇的詩總挑戰著那些屬於「前面的」,她的詩語言是音樂的、噪音的、混雜的、翻轉的,而夏宇的蘋果核終是「在那後面的某個地方」,在〈舞和音樂〉裡,當話語退位,你我不再說話,就讓肉體的歡愉匯流在夏宇詩語言音樂狂歡喧囂的想像之中,擁抱著一起睡去。

      

    參考資料

    1. 專書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尉遲秀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北:皇冠文化,2004)。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孟湄譯,《小說的藝術》(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 )。

    夏宇,《Salsa》(臺北:唐山出版社,2000)。

    翁文嫻,《創作的契機》(臺北:唐山出版社,1998)。

    2.論文

    期刊論文

    江長威,〈詩,如何過火?想詩、談詩、念詩、玩詩——《中外文學》三十週年系列座談之二〉,《中外文學》32卷1期(2003.06)。

    林燿德,〈在速度中崩析詩想的鋸齒:論夏宇的詩作〉,《文藝月刊》第二〇五期(1986.07)。

    學位論文

    蔡林縉,〈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夏宇 #點線面 #詩語言空間設計策略 #象徵性 #舞和音樂

  • 有關海的愛情句子英文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4 19:56:54
    有 260 人按讚

    [ 關於愛情&投射效應:說同一種語言,不保證溝通有效 ]

    昨天聽到我媽跟我妹吵架,突然體悟到一件事情,原來很多時候人看似在交談,其實根本是在自言自語。
    一早起來,我媽跟我妹正在吵垃圾該怎麼處理最有效率,兩人各執一詞,吵到最後情緒越來越激動,妹性格直講話快,姿態十分咄咄逼人,讓平常性格溫順的媽,也開始生起氣來。我媽被激到最後說:「我不是這麼容易生氣的人。」沒想到我妹一聽,竟然更氣,反唇相譏:「所以妳是在說我很愛生氣囉?」
    這兩句話乍聽下有關聯,卻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媽單純想說:「如果妳態度好一點,我也不會生氣。」但在妹聽來,卻被曲解成「妳說自己不容易生氣,是在暗諷我很愛生氣嗎?」
    她們吵著,我在旁邊陷入沈思,因為這讓我有「投射效應」的既視感。
    投射效應,指的就是人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與特點投射到別人身上,好的時候叫做「以己度人」,壞的時候叫做「做賊心虛」。投射效應是一種認知障礙,會妨礙我們用客觀全面的角度看事情,例如一個工於算計的人,就會老是懷疑別人想要害他,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也會因為假設別人不壞而受騙上當,而一個常常自我質疑的人,也會覺得別人說話都是在拐著彎批評他。


    人與人的「對話」,或許很難避免一定程度的「自言自語」。
    聽我們想聽的,想我們想想的,說我們想說的,或許這是為什麼同一本書,兩個不同的人閱讀後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與想法。文字具有高度互動性,它會與閱讀者的內心「已經存在」的東西發生關係,像鏡子互照折射、像物質相融後發生質變,也像把一顆石頭投到黑暗中,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湖」,那顆石頭就不會發出石頭入水的聲響,而是消失於無形,意義散失半空,Lost in translation。而「讀書」、「讀人」、「讀空氣」,其實都差不多,我們在這個大世界裡團團轉,到最後原來都是在和自己對話。


    雖說與外在接觸時,人很難過濾掉「自言自語」的成分,但有時候,還是能幸運遇上不靠「語言」也能互相了解的人。
    我男友是義大利人,以前很多人問過我,會不會因為文化差異大、母語不同,而產生很多溝通問題?
    現實是幾乎沒有影響。我們一個母語是中文,一個是義大利語,在一起都用英文溝通,而我們的英文都不像母語人士那麼 100% 完美,所以常常會創造出一些超脫語境的奇怪用語,但更奇怪的是,我們竟然都還 get 得到對方想說什麼。我是個已經重看超過 20 次的超級《甄嬛傳》迷,有一年拉我男友下海,把整整 68 集逐字逐句即時翻譯給他聽,但遇到「賤人就是矯情」、「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再冷,也不該拿別人的血來暖自己。」這種超難傳神翻譯的句子,就只能東拼西湊弄出個大概意思來。沒想到有一次聚餐,朋友聊到被前男友糾纏,對方烙下「我不好過,妳也別想好過」的話,男友轉頭低聲跟我說,“don’t warm yourself with others’ blood.” 讓我驚奇地笑了起來。
    反過來說,我也曾經與母語相同、成長背景差不多的男子約會過,但不知道哪裡不對勁,怎麼聊都很卡,他接不到我的笑點,我覺得他的言外之意很粗糙,這種感情都不會長久。
    很多時候,人與人雖然說著同一個「語言」,進行的卻是無效的溝通,但當我們遇上「心語」相近的人時,不需精準語言,也能讓兩個原本孤獨的小世界一拍即合。


    長越大,對投射效應體悟越深、對無效溝通越不耐煩,也就越重視「實質溝通」感。
    當我在社交情境裡,感到被攻擊而焦慮不安時,盡量不再像以前一樣馬上武裝起自己,而是先冷靜下來,思考別人是真的在指桑罵槐,還是我本身太在意某件事,所以想太多?不斷自問這些問題,讓我這些年來的社交焦慮減輕了非常多,心情放鬆時,肢體也會放鬆,不再忙著糾結於內心世界,而有更多從容餘裕,去注意到人與人互動背後的真實質地。然後,我才真正開始珍惜生命中那些「對的人」和「對的事」,因為知道真的難得。

    ps. 辦了個「少女A」的 IG,未來文章也會在上面同步發表,歡迎大家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Photo via: Unsplash

    #投射效應 #心理 #社交 #愛情 #語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