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有效溝通的七個要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有效溝通的七個要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有效溝通的七個要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有效溝通的七個要點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綠角財經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學語言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溝通,為的是多一扇看這個世界的窗口。 但在台灣,我們最早開始學的外語,也就是英文。不是學來溝通的,是學來考試。 考試必需有個可評定的標準,所以就考選擇題,不考口語說話。因為前者才有辦法大量閱卷,評定分數。評鑑口語說話能力,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然後,考試決定教學方式...

  • 有效溝通的七個要點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7:11:08
    有 1,537 人按讚

    學語言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溝通,為的是多一扇看這個世界的窗口。

    但在台灣,我們最早開始學的外語,也就是英文。不是學來溝通的,是學來考試。

    考試必需有個可評定的標準,所以就考選擇題,不考口語說話。因為前者才有辦法大量閱卷,評定分數。評鑑口語說話能力,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然後,考試決定教學方式。許多學生整節英文課,看課本、背句型、記文法,卻是一個英文句子也沒說過。或是只是照著課本覆述,從沒自行建構一個句子,嘗試用英文表達自己。

    這樣學出來的英文,遇到外國人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是本應如此,還是令人意外。

    有了這樣失敗的第一外語學習經驗,有多少人會願意學第二外語?或者可以在學習第二外語時,跳脫這個失敗模式,成功學習?

    《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就是這個問題的解答。作者建議先藉由聽與模仿,學會說。再學讀跟寫。

    會說是最核心的語言能力,藉由聽學會說也是最自然的語言習得過程。

    只要會說,你就可以跟外國人交談。用講的表達你的意思,用問的找到你要的答案與協助。

    聽說讀寫四個能力,作者將其分為輸入與輸出兩端。輸入是聽跟讀。輸出是說跟寫。

    要能輸出,才是重點。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說能寫,但整個外語學習課表都是在閱讀跟學單字。這樣也是很認真沒錯。但在錯誤的地方投入資源,不會在正確的地方產生成果。

    你要會說會寫,你就要練習說跟寫。

    這個似乎淺白不過的道理,卻是很多人外語學習的盲點。

    書中列出了範例課表,教一個想偏重口說,或是偏重書信能力的讀者,要如何安排時間。

    這本書的討論很全面。一個生活忙碌的成年人,如何抽出時間來學習外語、如何達成持續的效果、動機的重要性。還有各種學習管道的比較都有分析討論。

    譬如語言交換,似乎單純而美好,不用花錢,還可以交到異國朋友。

    但許多人沒注意到,你是在跟一個未必有語言教學經驗的人往來。有時要嘗試很久,才能找到合適的夥伴。

    而且所謂交換,就是譬如兩個小時的會面談話,一個小時他跟你用你想學的外語談話,另一個小時,你則要用中文跟他談。花兩小時的時間,學一個小時的外語。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時間成本高昂。

    還有費用便宜的線上大型教學平台。看起來選擇超多,每個老師的介紹都很吸引人。其實這種網路平台讓幾乎所有想當外語老師的人,都可以開課。幾乎沒什麼篩選。

    那誰來篩呢?

    就是你。

    篩得到好老師還好。但假如上過一堆老師的課,卻少有人讓你想再約第二節呢?

    有時想要免費或是省錢,結果卻是浪費更多時間跟金錢。

    書中關於制定明確學習目標的討論非常重要,也是很多人欠缺的一點。

    譬如學習30小時後,可以寫一篇簡單的自我介紹。一個期限與可評估的目標,才可以讓學習者知道自己有沒有在前進。

    不要訂下太大太遠的目標。譬如學兩年後,可以跟外國人流利對話。時間太長,回饋來得很慢。假如沒出國,也沒啥機會遇到外國人,很難驗證。

    一小步一小步的成就,終究會累積出可觀的成果。

    最後的結語有個現實的計算。台灣學子從國小到高中,保守估計每人花了兩千個小時學英文。成效如何?有多少人,外語成為一個實用的工具?

    假如能換個更有效的學習方式,會帶來多大的節約與效益。

    看到這些討論,綠角又想到投資這件事。

    台灣成年人,每年花了多少時間選股跟研究?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從1969年底的110點,到2020年底的14732,是134倍。單純參與到市場的成長,原始投資一百萬,會變成一億三千萬。

    (這還只是加權股價指數喔,沒有計入股息的成果。假如計入股息,成果會更可觀。)

    假如學習挑選股票,讓人達到比大盤更好的成果。假如學習判斷經濟與市場指標,擇時進出,讓人躲過下跌參與上漲,我們應到處可以看到,現在七十歲以上的資深台股投資人,許多人都可以跟你講述投資台股賺200倍、賺300倍的故事。

    有嗎?

    還是連股市本身報酬都拿不到的人比較多?

    或者你簡單就可以找到家族長輩在股市中虧到不敢再投資的例子?

    這些投入研究的時間與精力,用錯方向,拿到比市場更差的成果,都是浪費啊。

    學生時期在錯誤的學習方法中浪費時間,成年後在錯誤的投資方法中浪費時間。回首一生,虛擲時光,所成甚少。

    這難道就是台灣學生跟台灣投資人該走的路嗎?

    面對問題,要從正確的角度下手。而不是只會埋頭苦幹,一心以為有付出必有回報。在錯誤的地方付出,是力倍功半。

    投資,我選擇指數化投資。

    語言學習,《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提供切中要點的解答。

  • 有效溝通的七個要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9 17:05:55
    有 124 人按讚

    🙋#孩子不喜歡操作教具怎麼辦? #不喜歡按照遊戲規則玩怎麼辦?
      
    莉娃不只是想要推薦大家好的教具,也希望能透過個人淺薄的經驗分享,讓爸媽們能帶孩子更有效使用教具。當孩子能從中得到樂趣並有些學習收穫,爸媽會感覺投入教具非常有意義,那我也會非常開心,畢竟我肯推薦的就希望大家也會喜歡並且真的常使用到😊
      
    /
    📌針對孩子們使用益智型/邏輯訓練教具與桌遊,爸媽可能常遇到的問題包括:
        
    「孩子就不願意玩教具」
    「孩子只愛玩某一兩款教具,不是每款教具都願意玩」
    「剛開始好像很樂中,但3分鐘就不玩了,要換另一款,然後又再換」
    「沒有常常使用教具的習慣,大多選擇玩具」
    「容易被家中其他小孩干擾,而無法好好進行教具」
    「只想用自己的方式玩,不想讓媽媽教或照著方式玩」
      
    以上問題,你遇到幾種?(笑)
      
    /
      
    莉娃不是幼教專家,所以我的看法與做法都無憑無據(有人這樣說自己的嗎哈)僅能就自己帶三寶的經驗,做一點小小分享。每個孩子的氣質與個性都不一樣,每個媽媽的個性與教育觀也不同,家裡有一二三四寶的家庭運行模式與干擾/帶動程度同樣各不相同,因此我的分享(或網路/專家所有的做法)不見得能適用每個家庭,大家就隨意看看,能用上就lucky,不能用上也很正常,畢竟人生沒有公式,育兒當然也沒有。
      
    /
    【不分年齡,爸媽應檢視的內容】
      
    與孩子年齡無關,不管在任何年齡階段,我認為爸媽們都有幾個共同點可以事先檢視:
      
    ☑️1.提供教具是否適齡?是否好玩?
      
    有時候爸媽提供的教具太難了,就算教具上面說適合三歲,但孩子可能還真的無法理解,那就請先收起來,過一陣子再拿出來。最適合的學習強度,就是比孩子目前有的能力再難一丟丟,那就是最好的刺激成長的難度。
      
    另外,有些教具或教材很明顯地就是很有刷題感,例如雖然是教具,讓孩子很明顯地覺得做這一直在練習數數,每一題、每一頁都要一直數,他當然會累會嫌煩!因此教具「玩樂」的方式是否會讓孩子覺得好玩,非常重要,當他覺得好玩,就算實際上一直在算數,他也樂此不疲。
      
    ☑️2.爸媽是否有陪伴引導怎麼玩?是否樂在其中,帶入一些故事或創意,讓整個過程變得有趣?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所以就算是桌遊,也請帶入一些故事在裡頭。故事情境能幫助孩子更融入角色,激發他們想當小幫手、小英雄、小廚師、小老師等意氣風發心境,所以爸媽請當一個最佳的演員/導演,帶著孩子進入情境中,搭配教具來玩。
      
    過程中請善用:言語鼓勵、激將法、比賽(有小獎賞)、求助等方式,他們實在很吃這一套。

    另外,不管任何教具或桌遊,都需要爸媽有質量的陪伴引導,不然再好再貴再多的教具都是枉然,孩子沒學到,錢浪費了,爸媽還不開心呢!但陪伴教導時請盡量趣味開心一點,不然教具本身不無聊,都被爸媽搞到無聊了😂
      
    ☑️3.有沒有適時適量?會不會他們喜歡玩就放給他們長時間玩?
      
    平時教具請收在高處,「看得見」卻玩不到最好。就算孩子很喜歡玩某些教具,請觀察孩子的熱度時間與能力能做的量,見好就收,哭著想玩也不行太久,只能稍微通融。
      
    之前我有看過一款邏輯教具限制孩子一天只能做幾題,做完就要收起來不能再做,但是要讓他們每天做一點,是不是很有趣?限量就會讓人更想要,不要讓孩子玩膩了很重要。今天玩膩玩累了有不好情緒,搞不好下次就不想玩了呢!見好就收,再見不難。
      
    ☑️4.他們是否有選擇權,能決定要做哪些教具?
      
    大家都喜歡有自主權,孩子也是。我覺得適度給孩子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他們奇檬子好,奇檬子好配合度才會高。但要在爸媽給的範圍內選擇,能避免孩子永遠只選某一兩款,挑三種選一種,或是孩子開口平常不是一直玩的某些款也行。
      
    這就是為何我家教具種類很多,他們手上拿的教具,通常都是自己選的,而不是我決定的。有時候他們是自己吵著要玩,有時候是我說先來做點教具,然後再陪他們玩想要的吧!說好要做教具時,帶他們到書櫃前去挑,例如小康軒桌遊盒一排5盒/10盒,他們自己挑要做什麼,我就陪他們做什麼,太頻繁做某幾個,我才會提醒他們要換一個。今天都不想做檯面上選行嗎?當然可以!從秘密小書櫃裡問:那想要念小書嗎?做青林遊戲版嗎?總是能有一款他們比較喜歡的。
      
    ☑️5.是否有培養固定學習的習慣?
      
    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學齡前若能養成自學的習慣,以後到小學感覺也能比較自律並能適應小學生的生活。當能每天或每兩天就來學一點東西,無論是看書學教材也好、操作教具也好、做數學題目也好,學習不侷限方式與科目,貴在養成習慣,持之以恆,才有辦法慢慢延長學習時間,除了讓知識得以累積,也提升專注力與自律能力。
      
    翰翰現在已經五歲半,實行每日學習已經兩年多,我覺得他已經習慣每天都要學習,沒再換貼紙與禮物,似乎也不會常常跟我要了(大笑)而現在學校有時候有作業,他也不會覺得因此很痛苦,因為我只是把平時固定學習時間,挪一部分去寫學校作業,因此非常無痛適應學校作業的生活。
      
    ☑️6.是否有適度的誘因?
      
    現在小孩很幸福,家裡堆積如山的繪本/玩具/教具,缺少資源匱乏感的孩子,很容易什麼都只玩一下而已。誘因不是只有指物質玩具,也可以是家人一起去做某些事、他可以去做什麼活動等。
      
    我在翰翰三歲時開始要求每天學習習慣之後,我再也不無理由買玩具給他,只有生日、過年、聖誕節、或出遊除外,因為這些本來就是特別的日子,偶爾開心一下的儀式感是必須的。平時就算有長輩/朋友送禮,或是我忍不住購買,我大多都會把禮物收起來在秘密小屋,等適合的年齡及搜集到一定貼紙才拿出來兌換,有時候禮物一壓就是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都有。讓孩子「努力才能獲得收穫」,這樣得到時也會感覺更家甜美開心。若是平時玩具唾手可得,缺乏努力的動機,學習也較難長久。也可以把物質獎勵換成全家一起去看電影、爬山、坐摩天輪、爸媽陪孩子做些他平常想做的事情等等,我覺得更好呢!
      
    只是對於低幼寶寶,可能暫時還是小小禮物比較容易。(我的學習貼紙獎勵禮物價格大多在30~50人民幣左右,不是大禮物)另外換獎勵的時間,年紀越小就要越容易換到,三歲左右的小孩,我認為兩三週差不多,等待太久就沒勁了不想努力。
      
    /
      
    【分齡學習建議】
      
    因為不同年齡的孩子,行為與認知能力還是有很大區別,因此方式不能一概而論。我簡單就各年齡層可能可以著重的面向簡單說明一下。
      
    💡2歲半以下的小孩
      
    這年紀先不用希望或強迫他們必須玩什麼教具,如果看過小孩專注力發展圖,就知道這年紀的小孩根本就是「逛大街」類型,不大會一直待在某一區域或專注某些教具。所以,如果媽媽煩惱孩子2歲半以下的孩子怎麼都不玩教具,那其實不用太擔心,這樣很正常。
      
    不過,還是可以檢視一下自己買的玩具教具是否合適?是否超齡?其實很多媽媽都不願意買超簡單的玩具,覺得好像一下就不能玩了,但其實他們都很喜歡。挑選上可以盡量選擇可以讓他們練習小肌肉操作,玩法簡單單一,不追求「多種玩法」的玩具或教具,因為這個年紀的小孩,本來就喜歡單一而重複的學習。
      
    若是看到一些教具覺得很不錯很想買,或是拿出來試水溫以後,發現他們不喜歡,沒關係,請你把它收起來,先放個三個月半年,也許結果就會不一樣。也或許,你這位孩子不愛,下一位可是愛得不得了!多生一個,你就知道,孩子天生就不一樣,然後不是教具或你不好,只是少生一位孩子讓教具遇到對的人(大誤)(媽媽決定還是讓教具犧牲浪費就算了,不要犧牲自己)
      
    真要我推薦什麼玩具,1~2歲左右的孩子,強烈建議入手點讀筆。你要買哪一家都可以,但能提供他們唱唱跳跳、互動性強的就好,龍鳳就是我最好的實驗成果!
      
    -
    💡2歲半~3歲
      
    因為剛好是龍鳳的年紀,這半年帶他們的感覺是要找到他們喜歡的教具,因為每個孩子喜歡玩的都不一樣,面對「挑戰」的態度都不同。
      
    像翰翰以前在這年紀是厭惡挑戰與新事物的,會排斥抗拒和惱羞成怒,還不願意讓人家教;小龍是願意接受智力方面的挑戰(體能的會拒絕)但需要大人帶著做;小鳳會想嘗試新東西看看,試了一下發現太難就會立刻放棄,以後會想做簡單的題目或用自己的方式玩,但不會完全不碰。
      
    在這階段的孩子,我覺得剛開始不必太要求他們照著玩,可以嘗試教、但不強求,或是可以在陪他用他的方式玩時,技巧性置入一些其他玩法,看看他是否比較容易買單。
      
    另外,我很常用的一招是:媽媽自己在旁邊玩得不亦樂乎!我會認同他可以自己照自己方式玩,但你也可以跟他說明「我也想照自己方式玩」,並且觀察他的興趣度,適時詢問他要不要幫忙我(他看起來很沈浸自己世界我就不問,大家不要連戲都演不過孩子啊!)若是孩子很希望你跟他照著他的方式玩,你可以要求輪流,然後表現「覺得輪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這個階段,「好玩」還是最重要的事!但就像前面講的,檢視一下自己買的玩具教具是否合適?是否超齡?是否符合孩子的興趣與能力?依然是最重要的一點。有時候媽媽覺得好,孩子不一樣這樣覺得(苦笑)
      
    -
    💡3歲~4歲
      
    這年紀,我認為是可以置入「學習習慣」的時機。
      
    在我個人的教育觀裡面,三歲其實是可以學習守規矩的年紀,如果能在這時候建立行為規範、學習習慣,對往後的學習路程,都會容易一些。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類的話不是沒有一點點道理,習慣與性格的塑造本來就是越小越容易,因為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在來到世上的頭幾年,他的價值觀與習慣準則,就是家庭給他的。有規矩,不代表不能包容,對孩子包容,不等於就能讓他們隨心所欲。
      
    所以我自己的做法是:我會有固定要求每日功課,即便是龍鳳之前才兩歲多,我也有在慢慢輸入這觀念,現在說要先學習,再陪玩他們想要的,他們習慣了也都OK。當然現在他們年紀小,有時候我自己也忙或偷懶,不見得會執行,但至少他們已經有這樣的意識,而哥哥當年也是三歲多時,置入每日學習10~15分鐘的活動。
      
    學習不等於枯燥,教具、教材、唱歌都是學習的一部分,龍鳳目前的學習內容,舉凡讀一本Preschool Prep小書才花3~5分鐘,或做一份教具3張題目卡花10~15分鐘都行。哥哥當年從10~15分鐘開始,慢慢延長到20~30分鐘,現在5歲多快6歲,已經能延長到60~90分鐘,是不是很驚人!習慣養成真的很重要呢!
      
    剛開始執行時當然會遇到抗拒的情況,但我覺得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可以盡量堅持住慢慢要求。可以從一週七天,減少為一週五天、三天等,並且提供3種教具讓他們自行選擇,給予貼紙鼓勵換玩具等。
      
    -
    💡4歲~6歲
      
    學齡前的最後階段,應該已經有點懂事與能夠溝通,我覺得爸媽可以稍微「走心」溝通說明你為什麼會希望他完成哪些事情,以及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問問他們有沒有什麼想法、希望如何進行會比較好、比較想先從哪些科目開始、對哪些教具比較喜愛等。讓小孩覺得被尊重、讓小孩有目標、讓小孩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些事、讓小孩有選擇權,我認為是對帶領這階段的孩子在家自學最重要的方式。
      
    剛開始的溝通要走心,必要時用「要求」的方式,我也覺得不為過。只是規則及標準可以先放寬一點,然後提供他們選擇權,我覺得會比較容易和平成功。
      
    /
      
    【簡答常見問題】
      
    前面已經寫了兩段「不分齡」與「分齡要點」大家看完應該心裡稍微有個底,但我相信很多人還是很想要看到「解答」問題的部分,感覺心靈才完整(笑)所以我還是再一次完成簡答題題吧!
      
    1.「孩子就不願意玩教具」
      
    可檢視:孩子是否還年紀太小、教具是否適齡/有趣、是否剛好遇到孩子累了所以有情緒、是否剛才玩得正高興被叫來玩教具、是否玩完教具就得去洗澡睡覺、是否上一次玩教具有不好的經驗、是否有太多干擾因素(長輩/3C/兄弟姊妹),再來探討解決辦法。
      
    -
    2.「孩子只愛玩某一兩款教具,不是每款教具都願意玩」
      
    剛開始如果是這樣,可以稍微順著他們無妨,畢竟人都會有偏好,大人也一樣呢!但也可以同時檢視是否其他教具太難/無聊/太累。
      
    必要時,可以偶爾將最喜歡的一兩套教具收起來輪替,讓別的教具也有機會被臨幸,有時候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熟悉教具,才會發現它的樂趣。另外爸媽也能嘗試把一些故事融入、自己演得很好玩的樣子,或把握孩子「別人手上的總是比較好玩」的心理,沒事自己在旁邊把玩研究,吸引孩子的注意,進而順利成章介紹教具。
      
    還有,雖然爸媽不願意承認,但有些買回來真的就是不對孩子的胃。如果評估教具不是太難而是他真的沒興趣,那也只能認賠殺出,They are just not that into it.
      
    若家裡是雙寶以上的家庭,「競爭」是個好東西,有競爭就有需求。看到別人玩自己就想玩,一起玩更好玩!
      
    -
    3.「剛開始好像很樂中,但3分鐘就不玩了,要換另一款,然後一直換」
      
    如果是三歲以下的孩童,這種行為還蠻正常的,三歲以上的話,那也許可以稍微訓練一下,讓他專注力更好一些。針對後者,我覺得可以建立學習習慣,並且提供有限選擇「三選一」進行,選了就要至少好好完成三題,才能換下一款,然後慢慢延長時間與題數。
      
    -
    4.「沒有常常使用教具的習慣,大多選擇玩具」
      
    如果不是年紀太小或教具不適齡,在玩自己玩具時間足夠的情況下,我覺得是能要求孩子先做一點點教具,在玩玩具的。爸媽如果陪孩子玩過一陣玩具,中間休息時間,孩子若想請爸媽繼續陪玩其他玩具,我會先請他陪我做點學習,然後我就能陪他玩任何他想玩的玩具。
      
    若家裡有雙寶以上家庭,我會優先陪要玩教具的小朋友玩,玩到一定時間後,才會陪要玩玩具的孩子玩。雖然聽起來怎麼有點現實,但事實上教具真的需要爸媽陪,而玩具是有可能可以自己玩的,這也是孩子自己要學習的取捨問題。我沒有不陪他們,一定時間後,我也會請做教具的孩子休息,換陪下一位孩子玩。
      
    教具到底要多常使用才叫頻繁,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覺得一週能有個三次能操作教具(不一定要同款唷)學習就算很不錯了,當然目標還是養成每日學習的習慣。
      
    -
    5.「容易被家中其他小孩干擾,而無法好好進行教具」
      
    這一點真的很難,因為大人也很容易被別人干擾。可以的話,要做教具時還是最好能家人各自帶開孩子進行不同活動。可是如果需要媽媽一打二三四的時候,我建議可以幫買為孩子都安排一些活動,例如教老大教具,老二三剪紙/畫畫/黏土/做別的教具,並且承諾其他孩子,等老大做完一段時間後,媽媽會換單獨教他們。有時候其他孩子干擾是因為沒事做,有時候是好奇,有時候是吃醋,爸媽應該能觀察出是哪一種類型,再尋求正確解決方式。
      
    -
    6.「只想用自己的方式玩,不想讓媽媽教或照著方式玩」
      
    這有時候發生在孩子「遇到挫折」之後,或是孩子本身很固執及好勝。我家三寶也都會有這種情形,又以翰翰最劇烈且頻繁(汗)在孩子三歲以前,我覺得完全可以包容,在三歲以後,我覺得可以跟孩子溝通,依照年齡與執著度要求先照著規則做個至少一到三題,然後就能隨意自己玩。
      
    若孩子真的很堅持不願意照著做,無須過度勉強。一樣回過頭先檢視:孩子是否年紀太小、教具是否適齡/有趣、是否剛好遇到孩子累了所以有情緒、是否剛才玩得正高興被叫來玩教具、是否玩完教具就得去洗澡睡覺、是否上一次玩教具有不好的經驗、是否有太多干擾因素(長輩/3C/兄弟姊妹),再來探討解決辦法。
      
    可詢問是覺得不會照著做(覺得太難)、覺得不懂嗎?覺得累嗎?還是覺得自己那樣做比較好玩呢?真的不喜歡或不適合,可以先收起來一陣子再拿出來。如果喜歡玩,只是想要照自己的方式玩,就先讓他們那樣玩一下也無妨,玩久了搞不好下次就願意參考一下你的玩法唷!
      
    /
      
    以上就是莉娃的經驗小分享,如果還有什麼想問或沒回答到的,雖然我也不見得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但還是歡迎留言討論!
      
    💡最後工商一下: #小康軒桌遊團購到這禮拜天(1/31)為止唷❤️

  • 有效溝通的七個要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5 19:48:36
    有 237 人按讚

    #知識策略【與其說得天花亂墜,不如說得精準正確】

    收到【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這本書之後,我一直讀不到!因為有些學生正逢要考學測,他們如獲至寶;一直到學測結束,這本書才終於回到我手上。

    這本書有兩大重點,一是讓說得天花亂墜的人,可以說得精準正確!二是讓很想說卻沒想法的人,立刻變成有想法!

    這兩大重點,不得不說,在面對大考或自媒體時代都非常重要!

    要寫出一篇吸睛文章,就得在讀者給你的十九秒內抓緊他們的注意力,倘若不能吸睛,還廢話連連,那你這篇文章的價值就立刻歸零!

    要寫出一篇爆文,除了前十九秒得吸睛之外,你還得精準,有觀點、有想法,最後還要來個金句收尾。少了任何一個關鍵點,那你將失去讀者信任,最後不僅沒有收粉,還會掉粉。

    面對大考作文,閱卷老師給你的時間就是二到三分鐘,如果你不能講出重點,甚至不斷鬼打牆,那麼,你失去的不僅是作文分數,還是連掉五、六個志願的悲劇。

    ___

    不論是上述哪種情況,寫作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但即使是心知肚明寫作的重要,學生拿起稿紙,努力想了十分鐘,還是只能在紙上塗鴉,最後敷衍了事;或者是好不容易寫出了一篇文章,但第一段跟第二段很像,第二段又跟第三段很像,最後連第四段都無法產出,結果是三段等於一段的冗言贅字,也消耗了閱卷老師寶貴的青春。

    一般人打開電腦,想要來篇爆文,偏偏有了標題,卻怎樣都開展不起來,說來說去都在繞口令,自己看了三句都覺得無聊,只好關上電腦,幫別人按讚就好!

    這些窘境都來自於「我想寫」,可是「我沒東西可寫」的無奈。

    【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這本書恰好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書中先從「寫出『有效益的文章』」開始,幫你建構基本的寫作架構,確認寫作目標之後,更利於出發。

    其次,第二部分,也是我覺得很棒的部分是「寫出動人好文的7大視角與關鍵問題」,作者從:

    1. 意見:你想表達的內容是什麼?
    2. 期望結果:寫作的目標,是希望達到誰的什麼期望?
    3. 議題:你想要溝通的主題是什麼?
    4. 讀者:這篇文章要寫給那些人看?
    5. 自身地位:讀者會如何看待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6. 論據:文章中有對方認同的根據嗎?
    7. 中心思想:你內心最根本的想法是什麼?

    引導你依據自己想說的面向,一步步找出可寫的內容。這個部分是我認為本書最最核心的關鍵,畢竟最大的問題莫過於不知道怎麼從一推演成二,再從二順利走到十。

    書中依據上述七要點教你如何思考,例如:談「意見:找到自己最想說的事情」這一思考,就教你如何發想問題,該用什麼切入點,並結合自己的特色讓文章更出色,作者除了教你發想,還運用時間軸「過去、現在、未來」與空間軸「自己、身邊、社會、世界」的視野,教我們看到更大的範圍,從中找到「今後我自己想要怎麼做」的論點。

    這些思考法涵蓋了大部分寫作的命題和需求,像一本教你如何思考、辨識問題、精準切入的思考書。一旦當我們懂得如何思考,就能順利開展文章的內容,也能讓立論更精確周延。

    第三章教你如何寫出動人、有效的文章,這部分我也覺得很有趣。因為作者分成「說服主管、請託文、會議記錄、應徵動機(自我推薦)、道歉文和電子郵件」六大類,也涵蓋了一個人需要寫作的各種面向,這些面向都不是含糊其詞,而是一步步教你如何寫、如何切中、如何完成。

    讀完第三章,再結合四、五章「獲得更大效果的技巧」和「邁向未來的成果」,運用心理學和管理學輔助寫作的動機,將會讓你在寫作時更有「讀者意識」,也能寫出更切合目的的文章。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氣寫作指導專家山田紫霓,我覺得整本書不論從架構到內容都非常有日本應用類書籍的那種「周到」特色,因為你將發現這本書所有的論點都有詳盡的舉例,讓人更容易學習理解;它不僅是寫作書、思考書、心理書,還是人際交往提點書,會讓你最終收穫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

    如果你頭腦空空,苦於寫作沒想法?

    或者你總是說得天花亂墜,卻無法說得精準正確?

    或者你是:

    1. 對於職場溝通、實用書信與自傳撰寫感到困擾的社會新鮮人
    2. 工作中需要寫作技能者,例如社群、行銷、媒體、公關、業務等
    3. 過去沒有寫作習慣,想鍛鍊文筆卻不知如何加速起步的初學者
    4. 喜歡透過寫作進行深度溝通和表達自我的深度思考者
    5. 有計畫寫書、寫專欄,經營個人品牌發揮影響力的內容創作者

    那這本【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只要2小時,就讓你的文字表達力脫胎換骨!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0510?sloc=mai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