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有效廣告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有效廣告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有效廣告量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7萬的網紅羅智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在美國壓力下棄守人民健康,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台灣的蔡英文 應該好好學學 35年前,當時的政府是如何在美國強大的貿易壓力下 捍衛國人的健康,和董氏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一起努力,一步一步的打造了讓世人稱讚的菸害防制典範 1985年臺美貿易談判 美國揚言威脅 若不開放美國菸進口 並拿掉進口菸品的廣告限...
有效廣告量 在 羅智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9-21 09:16:59
#瞭解自己從何而來 #才能知道未來將從何而去 - 🗓紀念日| 9月19日「菸害防制法」施行日🚬 - 1985年臺美貿易談判 美國揚言威脅 若不開放美國菸進口 並拿掉進口菸品的廣告限制 就要制裁我們紡織、電子產品出口😕 當年我們勇敢的第一線談判人員 在政府的全力支援下 最後用低稅率進口 成功換取低廣...
有效廣告量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在美國壓力下棄守人民健康,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台灣的蔡英文
應該好好學學
35年前,當時的政府是如何在美國強大的貿易壓力下
捍衛國人的健康,和董氏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一起努力,一步一步的打造了讓世人稱讚的菸害防制典範
1985年臺美貿易談判
美國揚言威脅
若不開放美國菸進口
並拿掉進口菸品的廣告限制
就要制裁我們紡織、電子產品出口
當年我們勇敢的第一線談判人員
在政府的全力支援下
最後用低稅率進口
成功換取低廣告量
為了降低洋菸進口對國人健康的衝擊
政府也在同年開始,和民間團體如董氏基金會一起努力,研擬相關法規,並在1997年通過「菸害防治法」
而當年「菸害防制法」通過的關鍵人物
正是曾仼內政部部長、總統府秘書長的吳伯雄
「菸害防制法」施行的這23年來
有效減少將近80萬吸菸人口
2015年世界公共衛生大會
還開了以「臺灣菸害防制推動現況及未來展望」的專場
我國的菸害防制
可說是另類的「臺灣之光」!
我想謝謝
當年第一線與美國折衝的談判人員
最後和美國政府達成共識
放棄施壓台灣放寬菸品廣告限制
以及為菸害防制一直努力奔走世界的董氏基金會等民間團體
美國的貿易壓力固然強大
但台灣人民捍衛健康的意志
不能也不該屈服
明年8月28日,站出來,公投去
公投護食安,為健康而戰
紀念日| 9月19日「菸害防制法」施行日
歡迎訂閱「紀念日」頻道:https://youtu.be/MQrgZ0xVBTs
有效廣告量 在 布爾喬亞 Vocal Middle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品牌主對於 #網紅、#KOL 的依賴逐日攀升,DMA《2019台灣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 指出品牌花在「口碑/ 內容操作」的金額在 2019成長 12.5%,近69億元,其中「網紅業配」更佔了 42.8%。
以來自台中、主打頂級日本A5和牛鍋物《BEEF KING》為例,在首度進軍台北展店之際,便採用 KOL 合作,與媒體公關搭配,引發市場關注,有效帶動討論與人潮。
---
📍 6/11(四) 前留言「#趨勢開箱」即可查看 DMA《2019台灣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完整報告!
有效廣告量 在 Mr. 6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tlantic上週有一篇震撼的報導說「冠狀病毒正在摧毀媒體中」,受害者包括各地的新聞媒體、廣播電台、電視台,原因是,廣告全都取消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廣告量銳減,媒體都收不到廣告錢,頓失主要收入來源,快要掛了。這還蠻奇怪的,企業平常都蠻會想鬼點子的,線上商店明明仍開著,廣告也可以小規模的下,但最近企業界竟一片沉靜,好像大家共同患了「點子枯竭症」。
近兩週唯一比較大的案例是福特汽車,它將疫情前所有廣告都撤掉,換上新一系列廣告來「通知」所有買家,他們買的福特汽車的分期付款可以「延後」慢慢付──
這種事,發發免費的電子報、出出新聞稿就好,為什麼要大買「廣告版位」(很貴啊)來做這種「宣傳」,原因當然是想要告訴「更多的人」,別一直都去選那些時尚的汽車品牌,別忘記,已經100年的福特汽車就是為了這個艱困時期而建立的(Built For Right Now),回釦到品牌精神,讓民眾全都熱血了起來!
這樣的行銷,有一個比較少人使用的字眼叫「Moment Marketing」(這裡簡稱MM),應翻為「當下事件行銷」,也就是遇見什麼新聞、什麼大事,當下立刻馬上跟風反應,頻率相符,無違和感;而那個「梗」,必須做得很「接地氣」,同時又為自己開創了一條新路,就像最近公部門或各政治人物都很會這招,發生了什麼大事,幾個小時內就貼文回應,連「圖」都做得漂漂亮亮的,就是因為他們隨身都有一位「小編」,幫他們隨時做「MM行銷」。
問題是,這種「MM人」,必須是固定領薪水的,而不是有事才報價做一個案,這樣才會「快」──等到病毒來了,民眾恐慌,還要比價廣告公司,看看誰的點子比較好,等到比完,一個月又過去了,怎麼來得及呢!企業就是缺了一個可以隨叫隨到、隨傳隨發想隨時有點子又可以馬上寫文做圖的「MM人」,才會如此懵鈍。
我現在沒在做廣告公司了,寫這篇,只想發發牢騷,回憶過往光榮───
當時,我們為各公司派駐的MM人,都是一個月五萬元的月薪,往往比他們內部的行銷人員還高薪,卻不必到他們公司打卡!
而這些都是我和那位大哥聊的結果──
「你知道為什麼要開的比他們內部的人還高薪嗎?」大哥說。
「因為,每間公司都期待一個真正的MM人才,而這種人,市場上非常少,」大哥說:「然後,這種人,通常直接跨部門、直接對老闆報告,所以,也不知道要放在組織圖的哪裡,因此,他可以在家工作,不必來上班。」
當時,我聽了只有半懂,心想,天下哪有這種好事?
「像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大哥說。
我心中浮現一種人──企業顧問,我對顧問的印象其實是不好的,覺得那些人都是和老闆泡茶聊天,在我接案子的時候常常跑來打擾,每次和老闆提案,明明老闆就有興趣,卻被旁邊的那個所謂「顧問」給打斷,不懂裝懂的說了一堆。
「不,這個人不是顧問,」大哥說:「和你想像的不一樣,他仍是一個固定領薪的人,比較像是某個年輕的特別助理,但是可以教老闆,也可以自己執行一個專案。」
大哥往後靠了一下。
「這個人,是每個40歲到70歲之間的主管或老闆的『夢想』,是老闆們最希望聘用到的一個人。」大哥說:「而這個人的最佳年齡,其實是在25歲到40歲之間,再大一點也可以,但不宜太老,最重要的是,他不需要進辦公室。」
這個方向很重要。因為我接下來就是那樣設定我們公司的──幾個月後,我們就從一間廣告公司,幾乎變成了一間「人才仲介公司」,而我們就專門幫企業找尋「MM人」。
當時我們並不稱他們「MM人」,我們簡稱他們為「聰明人」──他不只出一張嘴,還得直接幫公司做出來(這是重點),而他做出來的東西,主要都是和推廣、行銷、業務相關的,比方說行銷素材,比方說商品短片,比方說邀請函,比方說展場設計。
在之前,有這樣能力的人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到公司裡面上班,叫外包來做事,不然就是在外面,接受公司的委托,但現在多了一種更好的方式──將公司內部人員和外包者「合在一起」,變成同一個人,那,為何這個人值得領到比全職還要高的薪水?因為,公司除了此人的薪水之外,幾乎都不必再付額外的費用(他全包了),卻能比先前在外面花廣告費、做網站、做素材、請顧問……都還要有效。
有一陣子,我們公司很厲害,就靠推廣這種「MM人」,企業都說「我要、我要」!太多企業願意付錢,而我們一時竟然還找不到MM人,外包網都遠遠不夠用,這個「MM人才荒」還讓我們「慌」了一陣子,直到──
直到有一次,我記得很清楚,我們為了一個月付4萬的職缺,找了三個人去面試。
注意,這是一個月4萬的位子,不必上班打卡,於是,來了很多人面試。
第一位是行銷高手,待過好幾間廣告公司,也自接過幾個案子,很有經驗,我請她帶了過往作品,許多都是被客戶稱讚到天上去的。
第二位,則曾經在該公司的最大競爭者工作,對此產業非常透澈了解;她是一個文青,看起來也像是一個絕頂聰明的MM人,我幾乎覺得客戶沒有理由不接受這一位。
沒想到,後來,客戶卻選了第三位。
第三位,其實是一個在家全職照顧孩子的媽媽,第一個孩子才3歲,第二個還在肚子裡待產,已經離開職場多年的她,挺著大肚子,居然打敗另外兩位,得到這個工作,可以在家坐領固定薪,不必出門,輕輕鬆鬆的當MM人?
那間企業客戶說,他們選這一位在家的媽媽的理由,只有四個字──
不說我們還不知道,一說,我們完全秒懂了,突然間我們才領悟,高手就在民間,人人都有機會當MM人。
是哪四個字呢?
繼續閱讀:https://mr6.com/?p=1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