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有得高中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有得高中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有得高中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有得高中評價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輸贏要看得雲淡風輕》 今年暑假,八歲的沐沐除了幫熟人畫肖像、去街上賣檸檬汁賺零用錢外,她自告奮勇參加了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比賽。 . 當她決定參賽,她的小腦袋裡便盤旋著無數構思,隨即提筆創作。 . 起初,原本想拿她過去畫過的圖像小說去參賽,但她堅持不要。她想專為這次比賽畫一本全...

有得高中評價 在 雙橡教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9:14:31

【我只是運氣好而已?】⁣ ⁣ 你是否有在比賽中好不容易贏得獎牌的那一瞬間認為:「我只是運氣好而已。」的類似經驗?不論是在比賽、考試、日常生活中,當你受到他人的認可與獎賞的時候,你更傾向於自信地接受讚賞,還是暗地裡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好,甚至害怕被他人看穿呢? ── 如果你更像是後者,那你可能也有「冒牌...

有得高中評價 在 李天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10:55:27

RE: 自由🦕 我也想要 不喜歡活得小心翼翼 或是活得像所有人依樣 成長的時候總是被說要(這樣這樣) 然猴像個女孩、當好寶寶、要秀氣、有氣質、皮膚要白、膚質要好、白理透紅、聽話、聽經典的音樂、穿M號、要正經、喜歡名畫、讀書考高分、讀很好的學校、找一份好工作、學好英文、以後買房子、以後成立一個家庭...

有得高中評價 在 Esme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22:27:10

1025-26日記記錄 10/26星期六 昨日中午爸爸終於轉到了普通病房了。下午1點時,看護來報到。是一個越南籍的女生,看似專業性頗高的。希望是個有耐心和細心度高的看護。 轉到普通病房後,看護開始訓練爸爸自己排尿。還好看護很專業和有經驗。 也許有人會疑問怎麼不自己照顧就好。 其實要我對於要照顧爸爸,...

  • 有得高中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08:29:53
    有 1,600 人按讚

    《輸贏要看得雲淡風輕》

    今年暑假,八歲的沐沐除了幫熟人畫肖像、去街上賣檸檬汁賺零用錢外,她自告奮勇參加了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比賽。
    .
    當她決定參賽,她的小腦袋裡便盤旋著無數構思,隨即提筆創作。
    .
    起初,原本想拿她過去畫過的圖像小說去參賽,但她堅持不要。她想專為這次比賽畫一本全新的作品。
    .
    我們在夏威夷渡假遊玩之暇,她也會時不時拿出紙筆,畫下她那隨興所至的繆思。
    .
    由於她的想法點子太多,抓不到主題,到比賽截稿前兩周,她竟畫了四五本不同主題的作品草稿。
    .
    我知道她需要幫忙,所以我幫她選出一本架構比較完整的內容投稿。也請了一位高中姐姐幫她過稿、校稿,給她建議。
    .
    她終於在截稿日的前一周交出完整八頁的手繪圖像小說。記得幫她上傳稿件時,我心跳動的厲害。她能孜孜不倦如期完成一本作品,為母的我感動莫名。
    .
    .
    兩個月過去,上週是頒獎典禮,於網路上進行。沐沐跟我在螢幕前正襟危坐,顯得萬分緊張。
    .
    『媽咪,不管有沒有得獎,都不可以激動,好嗎?!我們要心平氣和看待這次比賽。』宣告得獎者前,沐沐提醒我多次。
    .
    不瞞大家,女兒是抱著得獎的信心參賽的,我也等不及要幫她歡呼。
    .
    怎料,得獎者名單裡竟沒有女兒的作品。我臉上頓時那一抹淡淡的悵然被心思敏感的她察覺了。
    .
    『沒有關係,媽媽妳不要難過,明年我還會繼續參加。』女兒為了安慰我,語氣鎮定。
    .
    原本我以為事情就這樣落幕,輸贏可以看得雲淡風輕。
    .
    .
    昨日夕暮時分,我牽著沐晨的手去社區圖書館領取參賽獎。
    .
    一名熱心的男圖書館員一眼就認出我,聽聞沐沐來領獎,頻頻向我致賀。他欣喜地從辦公室裡捧著一只牛皮紙袋親自頒給她,連櫃檯前的年輕女圖書館員也一同在旁道賀。
    .
    當場我們自成了一場小型的領獎典禮,有束光芒正照在沐晨身上,她開心地接過獎品,博得那兩位圖書館員及我的掌聲喝采。
    .
    『我女兒其實沒有得獎,她只是拿到參賽獎而已。』我小聲地在圖書館員耳邊解釋。
    .
    『但她還是好棒,因為她完成了作品,光這點就值得慶賀。』不知怎麼地,縱然只有三雙手在鼓掌,卻也是如雷貫耳。
    .
    這場即興的、溫暖的小型頒獎典禮,
    舞台上的女兒,
    看來是如此地
    光。芒。四。射。
    .
    .
    女兒領完獎、借好書後,我趕緊送她去上芭蕾課。
    .
    我又拿著那只牛皮紙袋回到圖書館,本來想坐下來看本書等女兒下課。但我忍不住先幫她先拆開那只牛皮袋探看,裏頭有一本全新出版的圖像小說、得獎者作品彙集、一只棉麻小提袋及幾張評審分數建議表。
    .
    我拿出評審表,仔細讀著各個評審的分數及評語,前面四位評審一致給沐沐4至5分的高分(滿分5分)表明非常喜歡她的作品,原創力很高,技巧構思都相當好。偏偏最後一位審查嚴苛的評審完全不認同她的作品,只給她1分,並且未給予任何評語建議。
    .
    那無緣無由的1分,把沐沐從得獎名單上拉了下來。
    .
    1分,那1分如同外子說的「給的是垃圾分數」,怎麼可以給一位用心努力完成八頁圖畫小說的小孩如此低的分數,更遑論在什麼都用好棒棒鼓勵孩子的美國,這評分顯明有誤。我與外子感覺事有蹊蹺,希望主辦單位能重新查詢成績,並請那位評審給出實質有建設性的建議。
    .
    沐沐芭蕾課下課後回家的路上,我將評審表遞給她看,她為高評價的分數欣喜若狂,縱使尾端出現不堪入目的1分,她也坦然接受。
    .
    『這1分妳不覺得很奇怪嗎?應該是評分過程有誤吧!我跟爸爸想要寫信去重新查詢分數。妳覺得呢?』
    .
    『不,妳千萬不要這麼做!1分就1分,每個人有自己的意見,妳不能質疑別人的意見。而且其他評審都給我高分,我現在知道我的問題在哪裡,我再繼續努力就好。』女兒用平靜沉著的態度來撫平我沒由來的憤憤不平。
    .
    .
    回到家後,我又以為我可以很平靜地看待一切。
    .
    數分鐘後,我經過房間,看見她換下舞衣後,旋即埋首在桌前,開始創思她下一部作品。
    .
    我默默不語地走向浴室,再也忍不住為此事潸然落淚。
    .
    我掉淚不是因為沐沐與得獎失之交臂,
    .
    我掉淚是心疼—
    她為了撫平母親的情緒,佯裝夷然,選擇心平氣和接受事實;
    .
    我掉淚是感動—
    她即使跌倒,也懂得拍拍身子自己爬起來,繼續向前。
    .
    .
    😭 哪像媽媽我反像個孩子似地,躲在這裡抽抽咽咽。

    🎂 恭喜沐沐邁向九歲了。

    😘歡迎大家分享和按讚,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妳的想法。

    😎請尊重作家的文章版權,如果要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切勿抄襲盜用。

    #母職路上不孤單

  • 有得高中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3 17:46:01
    有 2,292 人按讚

    新書試讀又一發~~~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從沒想過,七年後的我,又站在阿姆斯特丹這座橋上。
    一面看著橋下緩緩流過的水,一面看著七年前的自己。二○一一年的我帶著爺爺去世的傷痛,宛如行屍走肉般行走於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迎面而來的人們臉上總帶著愉悅,但我的心卻空空的。走著走著,我來到這座橋,被突如其來的悲傷淹沒,毫無防禦能力。

    從那時候開始,我花了好多年時間思索生與死的議題。
    七年後,二○一八年,我又為了生死議題來到同一個地方,但目的不同。
    七年前是為了忘卻死亡的陰影,七年後則是為了直視死亡。
    站在橋上,我再次想起爺爺。
    我感謝他,感謝他的去世所帶給我的學習、體悟與成長,感謝他幫助我建立了信念,也由於這信念,它帶著我重回舊地,去記錄他人的故事。
    這一路上,他未曾遠離。

    站在橋上,看著七年前的自己,我多麼希望時空能重疊。
    我想對七年前的自己說:
    妳得到了一份意義十分深遠的禮物,不要逃避它。
    打開它,好好地檢視它,欣然地接受它,並且感謝它。
    它真的太棒了。

    #一份特別的工作邀約

    二○一七年十月,騰訊新聞的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個原定名稱叫《Tough Job》的節目(後來定名為《明天之前》),去體驗這世界最困難的工作。比方說捕鯨船的船員、西班牙鬥牛士,或是後來採訪成行的執行安樂死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等等。
    接到這個邀約,我心裡是很樂意、也很高興的。一是我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二是沒想到先前我為了興趣而做的準備:學英文(我的上一本著作《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中敘述了原由),正好能派上用場。
    簡單地說,由於主持Discovery頻道的《越野千里》節目,深覺我的口語英文實在不夠用,於是從二○一七年一月開始,我找了一位英文家教上英文課。剛開始上課時,我心中毫無負擔地跟家教用英文聊天,沒想到半年之後,有個需要全程用英文與受訪者與國外工作團隊溝通的工作找上我。
    騰訊新聞的朋友說:節目預計從二○一八年春季開拍。我心想:還有大半年可以做準備嘛,儘管知道這工作並不容易,但我樂觀地認為「一定沒問題!」便欣然接下這項工作邀約……沒想到隨著開拍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給自己的壓力也一天比一天沉重,甚至焦慮到快要爆炸!
    還記得,當合作拍板定案後,製作單位要我先選一、兩個主題做開拍前的準備。

    我的首選是安樂死,這是由於爺爺過世之後,我花了很長時間在思考關於生死的問題。
    當我去正視安樂死這主題時,是否能印證我這些時間的思考與學習有所成長?我到底走到何種境界與階段了?心中抱著期待與想望,知道機不可失,因此我毫不猶豫便先選了「死亡醫生」這個主題。
    那麼第二個主題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或是捕鯨船與鬥牛士,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選項叫做:墮胎船。由於我對性平議題很有興趣,加上我的英文家教剛好也很關注這類議題,於是我選了墮胎船為第二個主題,不過,後來這主題由於某些敏感因素而被排除掉了。

    開拍前的準備有哪些?除了閱讀大量從網路上搜集來的新聞、個人背景等資料,受訪者所有的影片、書籍、身邊的相關人物,甚至是所有相同主題的影片,不管有沒有中文或英文字幕……一個都不能落下。我得做足功課,才能與製作單位討論採訪對象與主題的取捨……

    #準備再準備
    ……當我接到騰訊的主持邀請時,我心中很清楚:這個機會,在我生命中可能只會出現一次!我不能讓它溜走。這個節目,有可能成為我事業的代表作,我必須要完成它。我也知道,當我完成它時,我必定能脫胎換骨,人生再邁開更大一步。
    更別說有人願意出資讓我思考我有興趣的議題,能與國外的優秀製作團隊合作,還能與每個議題相關的頂尖人士以及最有爭議的人面對面……種種誘因讓我知道:無論未來有多辛苦,都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難道當時我心中沒有一絲害怕?當然有。但我告訴自己:害怕不足以成為擋在我面前的石頭。絕對不可以。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除了前面提到出發前需要大量閱覽資料、做足功課,對我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英文能力」。
    出發前半年那段準備期,由於不停消化外文資料,腦袋不停進行Q&A的沙盤推演,大腦幾乎整天都在高速運轉,使得我的睡眠品質很差,有時連作夢都在說英文。

    每個議題都是專業範疇,有許多專有名詞需要學習,除了要會讀它們,還得要用得正確,這對我而言是非常大的考驗,比方說安樂死「Euthanasia」、永生「Immortality」……這些字,我反覆唸了千百次記住它們,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而在受訪對象一個個確認之後,我發現自己必須一坐下來,就要能跟一個陌生人聊他這輩子最傷痛、或是他已經研究了一輩子的事,這是另外一個困難點。
    例如安樂死這個議題,幾乎每個受訪者的心中都有很深的傷,而我必須在沒有時間寒暄、互相熟悉的情況下,在短短一、兩個小時中切入受訪者的內心,這對我、對受訪者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全程英文採訪的壓力
    除此之外,還有口音這個關卡。
    受訪者來自不同地區,澳洲、英國、愛爾蘭、美國東西岸、美墨邊境、英屬澤西島……更有受訪者是戴著呼吸器說英文、口音含糊不清的!再加上一起工作的英國團隊,導演是來自紐約的倫敦人,兩位攝影師中一位是有維京血統的北歐人、一位是敘利亞人,收音師是義大利人,整個工作團隊儼然是個小型聯合國。
    製作單位投入了這麼多資源,我絕對不能搞砸,更不想丟亞洲人的臉,可想而知我想把英文說好的壓力有多大了。
    這時我得要感謝老天爺給了我一個禮物:我的英文老師Joy。

    當時我已與她上了半年多的課。Joy是多明尼加裔美國人,十多歲時從多明尼加共和國搬到美國亞歷桑那州鳳凰城讀高中與大學,二十多歲便來台灣工作,直到如今。
    身為移民的她,對於生死、移民以及女性議題也十分有興趣,與我志趣相投。當她知道我接的新工作要討論這些主題,二話不說地願意助我一臂之力,更為我補充許多視野與背景(如美國非法移民與永生議題),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我真是太幸運了!
    我與英文老師會先分頭看由紀錄片工作人員收集來的資料,再找時間一起腦力激盪。
    當我們見面時,會以英文聊天的方式各自表達讀了資料後帶給自己的衝擊。我可能得用十句話來陳述一件事,但老師用兩句話就能充分說明,由此我便能得知用哪些英文字詞來表達會更恰當。
    而討論的最後,我與老師會決定應該要問哪些問題:一個大問題之下圍繞著哪些小問題?問題的先後順序?要從個人經歷開始問還是從議題開始問?從哪個角度切入問題?……與英文老師這番沙盤推演,對於我日後的正式訪談,幫助極大。

    #出發前,我到底是誰?

    離出發拍攝日二○一八年四月一天天逼近。
    三月,我特地飛去北京與騰訊的團隊開會,臨出發前,北京、倫敦以及台北的我,三方再一起開了長達三、四小時的視訊會議。
    此時一個個新的問題在我心中浮現:我在這個團隊中的定位是什麼?我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記者還是主持人?是一名觀察者?一個好奇的民眾?我到底是誰?……
    出發前,這些疑問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

    以往在工作時,我總是會看著自己的表現,而這次,我意識到了另一雙看著我的眼睛:工作團隊對我的評價。
    在不能丟臉、時刻意識到他人眼光的壓力下,我踏上這趟未先磨合的旅程,飛往阿姆斯特丹。
    我決定帶著未知出發,不預設答案。
    出發前,我也告訴自己:不要用個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人生。
    而這趟旅程的終末,原本也不該預設只能有一個解答。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7/27 00:00 開始預購
    8/1 全台上市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7/26晚上有新書預購前直播❤ 敬請密切關注 @曾寶儀 Bowie 和 #大田出版 社群

  • 有得高中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2 18:36:43
    有 286 人按讚

    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孩子上小學之後,我常常在思考「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

    我們的教育系統重視考試,考試的分數成為衡量孩子學習的主要標準。從我小的時候到現在,時代雖然改變了,教育改革也改了無數次,但是分數至上的觀念,仍然大同小異。

    為了講究考試的效果,每一道題目都需要有標準答案,但「標準答案」這件事,在學習來說究竟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甚至,有些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是要求孩子們,在算式上完全依照老師所教的步驟來進行,才能獲得完整的分數;少寫了一條,不行,沒有按照老師規範的步驟來,就必須扣分。

    有些考試題目的出法,明明就有其他思考的方向,但偏偏標準答案就只有理所當然的那一個,但只要學生懂得思考,就可以發現題目的盲點,答案或許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但,長期在群體中的孩子們,有時候不見得敢於爭辯,久而久之也就不再去思考,直接接受了這些「標準答案」。

    我聽說過有些班級的老師,在檢討考卷時直接跟孩子們說:「這樣寫才對,沒有為什麼。」、「考試就看你答案有沒有寫對,沒人管你其他理由。」

    這樣的「標準答案」制度下,容易脫穎而出的,有一部份或許是像以前的我一樣,在學習上相當早熟(俗稱資優生),也比較懂得出題邏輯的孩子。但也有一部份得到高分的,是那些花時間在寫習題、死背,在補習班研究考試技巧的學生。

    但是,完全依照規範,寫出了「標準答案」,真的意味孩子們完全理解了這個題目嗎?他們真的能夠思考題目背後的意涵嗎?更深刻一點來看,我們所遭遇的每個問題,一定有一套「標準答案」可以去選擇嗎?

    也許有些人會說:蔡醫師妳想太多了吧?不就是小學考試,讓孩子好好背,題目寫對了就好了啊!平常還是可以多思考啊~

    但我真正憂心的是,當我們要求孩子為了拿高分,寫出「標準答案」時,孩子很容易誤以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的意義是為了拿到高分,要拿到高分就得選「標準答案」......無形中,他們其實正在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

    長年追求答案,容易讓孩子們的大腦變得僵化;而考試分數所帶來的壓力,也會快速地扼殺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逐漸的,當這群孩子從小學慢慢長大到高中,在寫所謂「學習歷程檔案」時,突然會感到生活中,除了唸書、考試之外,其實一片空白。我們真的希望,教育體制一路訓練出來的,是一群服從制度、追求「標準答案」,卻無法獨立思考,也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考試機器嗎?

    人生的每個問題,有沒有標準答案?當孩子們一一出社會之後,他們真正要面對的是什麼?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在兩個大孩子上小學,我以家長的身份,親身經歷教育現場的真實狀況後,我已經不只一次問自己這些問題。

    雖然我一直是老師長輩口中的模範生、資優生,但在我真正出社會與創業之後,會發現:懂得溝通與表達,持續學習、不斷成長,遇到各種狀況能夠冷靜思考,並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不敗的軟實力。

    也因為這樣,當我慢慢跳脫傳統家長的框架,開始重新去看待孩子之後,我改變了陪伴孩子學習的方式。

    以往我在意考試成果,現在我開始更注意他們身為一個學生,有沒有「負起學生的責任」?該做的作業要完成,該準備的課程要準備,如果他們都做到基本的負責,那麼考試的成果我就不再苛求。

    陪他們檢討考卷,沒有得分的題目,我試著理解他們的理由,如果他們的說法合理,我反而會讚美他們的思辨能力,而不再因為成績而評價他們的學習成果。

    在學校的課業之外,我並沒有安排安親班,但我花比較多時間在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加強中文與英文的聆聽、閱讀、理解以及表達。因為語言文字是人際溝通最重要的媒介,懂得聆聽他人的想法,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其實是職場上非常重要的能力。

    最後,我用更多時間去陪伴他們,嘗試各種學習之外的興趣。女兒喜歡藝術,我們會一起去看展,陪她畫畫、討論設計,有時候也跟她一起插花,探索藝術的不同面貌。兒子對學科比較感興趣,除了學科之外,我們盡量鼓勵他多運動,也陪他打球、跑步。

    在自我的反思和調整後,我在面對孩子學習這件事,已經不再那麼「傳統」。而這條不傳統的道路,雖然不容易養出「次次拿高分」的孩子,但當他們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開始會用更具有思辨的方式去看待他們的課業和生活時,我感到非常欣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