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有容乃大典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有容乃大典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有容乃大典故產品中有7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atreon我的香港回憶:納芥前傳開場白】認識我的朋友,會知道我很少說「我」字,非常不喜歡說話,更不用說去說「我的故事」。特別是甚麼受打壓、被如何對待或割蓆、有甚麼犧牲之類,這樣說話不是我的習慣。 知道這樣說好難頂,但本質上,依然是人馬座。 然而自從離開香港,驀然回首,越來越覺得「香港」不...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
「有容乃大典故」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Simon Shen 沈旭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Openbook閱讀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一撇中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有容乃大典故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容乃大典故 在 Simon Shen 沈旭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2:51:01
【#Patreon我的香港回憶:納芥前傳開場白】認識我的朋友,會知道我很少說「我」字,非常不喜歡說話,更不用說去說「我的故事」。特別是甚麼受打壓、被如何對待或割蓆、有甚麼犧牲之類,這樣說話不是我的習慣。 知道這樣說好難頂,但本質上,依然是人馬座。 然而自從離開香港,驀然回首,越來越覺得「香港」不...
有容乃大典故 在 Openbook閱讀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9:58:22
#OB短評 #宅家與極品好書連結的懶人包 #西班牙很有事(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能這般輕鬆自在地揶揄自家的身世和歷史,果真是唐吉軻德的傳人!唯有真正的自信,才能懂得自嘲,雖說多了也難免有滑膩之感,但起碼在中文出版界,不論繁簡,至今也還看不到類似的調笑歷史之作,看來是該學著點了。 ...
有容乃大典故 在 一撇中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30 08:56:00
《卷一最後提醒》 . 連續工作三十小時,頭先恰左兩個鐘only,眼唔係好打得開,可能會有d錯漏,煩請體諒,感謝。 . ———總論——— . 1、 文體:議論文機會大於記敘文,因為是參照過去趨勢,2011年《二十四孝圖》2013年《說誓》、2015年《論趣》、2017年《跑道》、2019年《傻子奴才聰...
-
有容乃大典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2-11 18:16:25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 -
有容乃大典故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4-19 12:00:01今天講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曹雪芹,他創作了《紅樓夢》、創造了女媧補天留下的補天石,也是神瑛侍者賈寶玉;以及天天要還寶玉澆花之恩的絳珠仙草林黛玉,還有十二金釵、十二丫環、十二家人、十二兒、十二官、劉姥姥、大觀園等等,其中人物多達700多位,場面浩大無與倫比。
有人說一本《紅樓夢》,就是作者曹雪芹的故事,也有人認為其中的男主角賈寶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每年都有太多太多針對曹雪芹的生平、針對《紅樓夢》的人物、歷史、詩詞、料理、服裝、政治局勢、人際關係、愛情哲學等等各種面向發表專文研究。
因此,即使不喜歡曹雪芹、不愛紅學,都不能不重視《紅樓夢》帶給近代,乃至於現今的影響。
而《紅樓夢》改編成地方戲曲、電視劇、電影,也不計其數。甚至,連歌曲都有呢!
你今天紅樓夢了沒?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
有容乃大典故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3-26 08:00:00吉澳Kat O/Crooked Island位處香港東北水域,距深圳鹽田港不足一公里,其海岸線曲折,狀如反寫的「之」字,故得 Crooked Island 之名,意即「彎曲的島」。吉澳以東為寬闊的大鵬灣,而灣口朝內海的吉澳灣三面環山,乃漁船避風良港,故名吉澳,取其吉祥之意。吉澳在五十年代曾是養活四千餘人的繁盛漁村,惜時移世易,村民多已外遷,惟仍會參加十年一度的安龍太平清醮,甚至僑居海外的鄉親亦會回到吉澳聚首一堂祭祀島上龍脈,據報章報導,剛在2016年舉辦的第26屆安龍太平清醮 (此傳統習俗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便有約八千名原居民參與,平日冷冷清清的小島頓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常。小輪經黃竹角嘴 (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岩石) 遠眺了鬼手岩及鴨洲、鴨螺春 (此為官方地圖寫法,據說正字為鴨籮膥,意即鴨尾的蛋,膥由未、成、肉三字組成,十分有趣)與細鴨洲。緩緩進入吉澳灣,建有橙黃色仿古上蓋的碼頭看上去異常豪華。登岸後隨即右轉沿吉澳大街前往天后廟。成立地質公園後,當局設立吉澳自然步道,而吉澳部份地區亦已劃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印洲塘景區。2011 年香港國家地質公園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一員,原來有位吉澳村民對此功不可沒。據說當年兩名評審員來港審視申請,其時由吉澳當地人稱「姨婆」的李玉英女士帶領參觀由她打理的天后宮,笑容可掬的李婆婆滿懷熱誠為他們親切講解廟內眾多浮雕彩繪的歷史典故,評審員受其誠意感動,皆因在吉澳土生土長的李婆婆致力為遊人介紹吉澳豐富的人文歷史,突顯村民願意為地質公園出一分力,而地區參與亦正是地質公園賴以成功的一大要素,例如政府與吉澳村民及非牟利機構合作,改建村校為吉澳地質教育中心,村民更提供了不少珍貴文物作展覽之用。倘偏離地質公園成立原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某些景區發出黃牌警告。吉澳天后宮歷史悠久,始建年份已難以考究,惟廟內銅鐘銘文鑄有「乾隆二十八年」字樣 (即 1763 年) ,以此推斷天后宮應有至少兩個半世紀歷史。天后宮有兩個天后娘娘神像,後方較大的是長駐在廟的「坐相娘娘」,前方較小的則是會在天后寶誕、安龍清醮乘轎出巡的「行相娘娘」。神台前的雕塑描繪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如八仙過海、桃園結義,但這些故事能否繼續傳承下去呢?若有機會,不妨參觀收藏在旁的「鬼佬門神」和「菜神」,據說當時駐守吉澳的啹喀兵幫忙翻新天后宮,但為大門髹上油漆後,卻忘記門神是甚麼模樣,最後參考對方模樣,再憑模糊記憶畫出一對門神,腰帶更活像比卡超、外星人,而安放在另一角落的財神亦十分特別,大抵是啹喀兵以為「財」是「菜」,結果這對財神各持一棵菜。當地人稱天后宮前的細葉榕為姻緣樹,近看則會發現其主幹橫向生長,聽聞背後有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大家不妨在網上發掘一下,除此之外,亦有傳說稱是天后娘娘不欲大樹阻擋其視線,故此命令大樹只能橫向生長。不過大樹橫生據說實乃 1936 年一場颱風將其吹至傾側,惟其生命力極為頑強,時至今日仍然枝葉茂盛。翻查記錄,1936 年 8 月中有強烈颱風襲港,天文臺曾為此懸掛十號風球,並曾在蚊尾洲 (Gap Rock) 錄得時速 132 英里 (即時速 212 公里) 的陣風,該颱風造成廣泛破壞。
有容乃大典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atreon我的香港回憶:納芥前傳開場白】認識我的朋友,會知道我很少說「我」字,非常不喜歡說話,更不用說去說「我的故事」。特別是甚麼受打壓、被如何對待或割蓆、有甚麼犧牲之類,這樣說話不是我的習慣。
知道這樣說好難頂,但本質上,依然是人馬座。
然而自從離開香港,驀然回首,越來越覺得「香港」不單是香港人的故事,也是世界的寶貴經驗。究竟昔日香港是如何運作,各門各派、各行各業、各黨各國之間,如何找到一個脆弱的平衡,最終又何以遭受此間大劫,都很值得深思。
而如何避免香港的悲劇,在台灣和海外其他地方重演,分享有關經驗,也是我們的責任。
因緣際會,我在過去二十年、也可以說是人生最年輕的黃金歲月,雖然本人微不足道,但在跨身份、職業、立場、階層的香港不同圈子當中,卻也經歷了不少事、認識了不少人,乃至經常令人感到好奇。有緣份有這些經歷的香港人並不會太多,假如能從中窺見香港昔日潛規則,而不是流於獵奇,在香港學的研究角度,也可能略有參考價值。
以上念頭在心裏縈繞良久,但總是沒有恆心有系統的寫下來。直到幾個月前,在台灣一個閉門分享,聽到來自香港的陳祖為教授,以「個人半自傳」角度,解讀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故事,例如香港發生什麼事的時候,他在當中做過什麼。這種視角,不是純粹的論事,也不是純粹的個人回憶,我當時就想,如果讓我來說,會怎樣說呢。
不久前,一位素未謀面但久仰的前輩來函,問及很多往事;而離開香港之前,我也專門搜購了大量舊書,老闆專門為我度身訂造,找了一堆經典,認定我會對這些那些感興趣。再參考一些前輩例如李怡、程翔等離開香港後,以不同角度撰寫的回憶錄,於是我想,如果東施效顰,也可能填補一些歷史的空白。
問題是以我的年紀,認識的人和事,不少依然在風眼當中。一些事情太近代,自然也未能公開分享。如何拿捏分寸,而又要不失真,同時保持可讀性,就費煞思量。不過想來想去,隨緣而寫,就是了。
既然是回憶,也希望取一個名字。記得從前讀《蜀山劍俠傳》,對一個法寶名叫「納芥環」的印象很深,它出自佛經典故「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蔬菜玉米的最微小之處,「須彌」則是古代神話的仙山,比喻最大的道理,也可以裝進最小的容器,因此一切都是無邊無垠。倪匡的衛斯理小說,也有一本《須彌芥子》,典故則一。又想起《神鵰俠侶》的天竺高手尼摩星,有一獨門武功「釋迦擲象功」,大象可以隨便拋上天、幾日後才跌回來,自然又是顛覆輕重緩急的同一寓意。
我自然沒有這樣的境界,只希望大家感興趣的是結構,不要被人和事的枝節過分纏繞,就是了。目前暫時擬定的大綱,會嘗試涵蓋我在香港接觸的若干圈子:學術、媒體、政府、公民社會、文化、教育、商界、網絡,以及香港涉外關係的小故事,這個月開始,會在Patreon「堅離地城」Tier 獨家連載。也很希望從大家的意見、反應,能重新思考無論是自己、還是香港,各自的前世今生。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399200
▶️隨緣家書:無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TXNL_FKVU8
有容乃大典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禮義廉恥故事】~子罕弗受玉
[譯文]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
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註釋]
(1)或:有人。
(2)以示玉人:把(玉)給懂玉的人讀。
(3)不若人有其寶:不如各人擁有各人的寶物。
(4)納此以請死也:(你)收下這塊玉讓我免去殺身之禍啊。
[翻譯]
宋人,得了塊玉,拿去獻給當權的大官子罕。子罕無人。
獻玉的人說:「給做玉器的師傅,說是件寶物,才敢貢獻的。」
子罕:「你的寶物是這塊玉,我的寶物是'不貪」;我真的收下你這塊玉,你的寶物不和我都死了?還不如各人留著單獨的寶物好啊!」
那人聽後跪下是磕頭,說:“我個小家,藏著這麼貴重的寶物,不安全,獻給你也是為了自己的平安啊!”
於是子罕在本城找個地方讓其住下,介紹加工買賣玉石的商行幫他把玉琢磨好,賣了個好價錢,讓他變成錢回家去了。
[啟示]
這則小故事——《左傳·襄公15年》
子罕樂喜,字子罕,春秋時宋國的賢臣。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時,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為「司城」。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位列六卿。
自古以來,中國人最喜歡玉,視玉為。古人更喜歡把玉寶看得見金子,所以富貴常用「玉滿堂來」,用「金玉良言」,來形容像玉有金價值的話。
本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很多——
第一,人各有其寶,乃為人間最美的狀態。
宋國人獻玉的人認為玉是人世間最簡單的寶,只是他想把他的寶獻給罕;而人們認為人世間最不廉潔,如果他接受了別人獻玉的寶就失去了自己的寶,所以他拒絕了那個獻玉的人,並想方圓了那個獻玉的人擁有自己的寶。就是“人各有其寶”,是一種最美的人生狀態。
第二,不慕生命之寶,才能守住自我之寶。
宋人獻的真的是個寶,但子罕不喜歡宋人之寶,才守得了自己的寶。寶。今天,尤其是做官的人,必須有子罕這樣「不貪」的品德。
第三,自知和知人是塊寶。
宋人玉與我們今人的獻玉大不。相同不是為了求利益,他去獻金罕,確實知道自己擁有之玉為必然之寶,想獻給真正能夠擁有物的子罕,而且他還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把這塊寶玉永存,必將帶來殺身之禍,他也是為了自獻。說,所以宋人的可貴進來看看他才能自知才知道子罕,所以最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寶。
第四,的美好品德比寶玉更可貴。
子罕的可貴還表現在廉潔的品質上,還表現在他身上有想著,想方三地幫助宋人真正地的寶貝的行為上擁有。可見,人應該高尚的品德,才是自己的世界上最原始的東西。
《不貪為寶》成語典故
中國商丘的成語典故
「不貪為寶」的故事
從「油鹽洞」故事說戒貪
若能「善以為寶」世界更美好
會送禮雙贏 不會送禮雙輸
「做人做官」子罕「不貪為寶」
廉政小故事之以廉為寶
戴為什麼景仰和愛這位歷史上的清官?原來的道理很簡單!
看到的美色,耳朵聽到的美聲,都屬於外來的誘惑
什麼叫「不貪為寶」?
📍影片出處自
https://youtu.be/QWHBwJ41p8c
📍文章出處自
https://kknews.cc/culture/v8gjolq.html
............................................................................................
📝【學習心得】
古聖先賢以「仁義禮智信、廉潔」為寶物,恪守自律,不因一時喜好起貪念之心、佔為己有之行,不屬於自身的東西絕對不能索取,尤其在不為人知之時更為謹慎,無論佔據的財務是大是小,絕對嚴以律己,不起絲毫貪念,堅守自身“廉潔”的這塊寶;也因有這廉潔之心,能明是非、對長官諫言行忠義之舉,心中的仁愛都是想著讓他人不受苦難,這樣的生命價值才真是無價之寶。
有容乃大典故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追溯了中國古籍,並引述2016梁天琦競選活動節錄,並以2019年7.21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反中國政府」行為,加上警方點算示威錄影片段口號與顛覆行為同時出現作為論據,指「光時」數千年意義不變,必然與把香港從中國國土分裂出來有關。
辯方的兩位李姓社會科學學者,則使用多種社科分析工具,以大數據及訪問等量化及質化研究,說明「光時」意義開放多樣,與「港獨」關係不強。
這天早上,李立峯(Francis)進入最後階段作供。今天法庭內對答互相穿插,你來我往,因為程序原因,辯方補問後,控方又可覆問;三位法官亦有提問,其後,控辯雙方亦可進行一輪補問。舌劍唇槍,火花四濺,對量化研究的統計學方法論,展開最後一輪爭辯。
法律人crossover社科人,法庭內社科論述夾雜法律用語,互相澄清,有時理解,有時誤解,有時水火不容,是一種跨專業跨社群的「傳播過程」。
高佻的Francis,今天穿了筆挺的深灰色西裝外套和同款褲子,藍色袜子,配黑色皮鞋。手長腳長的他,坐在那張調得太低的證人辦公室椅子上,大部份時間雙腳交疊着,解說社科原理時,忍不住左右微微搖晃。
Francis的手部動作很多。虛構的符號,概念,時間線,常在空中出現。「這是point A,這是 point B」,左右手好像各自握着一個小球;「時間過了幾個月」,他的右手掌竪起,在枱面上從左掃向右;「事情慢慢發酵」,他又會凌空做出像搞動手動原筆刨的動作。證人枱,尤如學術講堂。
Francis作供到了第三天,法庭裡的所有人,從庭警到保安,從記者到市民,從法官到律師們,都像接受了社科特訓。今天的對答,涉及更深入地提問,用甚麼樣的嚴謹精神,檢視事物的意思,確立事物的關係,作出任何一個聲稱。
控方曾指出,「光時」口號的出現日期,來自7.21白天,中聯辦外「反中國政府」的示威,故口號含意和「反中國政府」有關。
Francis反駁,電腦分析連登討論區,發現「光時」於網上出現的時間,要比7.21早兩星期。他解釋,2019年7月初,有人舉行「光復屯門公園」活動;7月中,有「光復上水」活動。他留意到網上已出現「光時」口號完整八字或部分。在他看來,社會運動一直發展,社運進程和口號如何出現有動態關係。
「心理學上有Priming (促發效應) 這概念。7月初至中的光復行動,讓『光復』二字開始重新在人們腦海出現,心理上作出了提示,並驅使人們回想起幾年前的社區光復行動,為『光時』口號後來再出現製造充足背景。」
控方亦挑戰,7.21日後,「光時」口號廣泛被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反中國政府」的意思認同。
Francis用數據反駁。Francis披露,他於2019年11月替進行全港電話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問受訪市民:「過去幾個月那一件事令你對警方產生負面印象。」Francis指出,大部份回應(逾八成人)均指出「元朗襲擊」有關。此民調是當時由警監會委托Francis團隊進行的。
「這數據顯示,721之後,公眾關注是元朗襲擊,而非中聯辦。對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來說,元朗襲擊引起巨大的集體不滿和憤懣。『光時』口號夠抽象,讓人們在示威現場吶喊出來,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憤怒和怨氣。」Francis補充,口號出現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忽然出現。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唐英傑案發生在2020年7月1日。而Francis的示威現場調查、電話民意調查及焦點小組等,均於2020初完成。法律上,十分強調證據之相關性 (relevance),如此,好像有段時間的空白。
今早,辯方完成覆問後,三位法官先曾退庭25分鐘,卻沒有讓Francis離開。重新開庭後,唯一的男官陳嘉信娓娓道來:「李教授,請給我們一點耐性……」說了一大堆開場白,原來就是問及這個在法官們心中的「空白時段(gap)」。
意思是,Francis如何說服法庭,他對「光時」口號意思乃開放性的看法,在案件事發時及之前 (2020年初至中),並沒有改變?如此這樣,Francis又以理論輔以數據回答。
首先,Francis以控方專家的說話反問:「我們在2020初,以多方法去找『光時』口號的意義,數據及焦點小組都確認『光時』可以有多種意思,與『港獨』關係不強烈。」
「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認為,『光時』口號千百年不變,那忽然有人告訴我,在我的研究之後6至8個月內,口號的意義有改變,那就請證明給看,相關理論及證據。現在不只是說意義出現了改變,而且是變得極單一,出現了很具體的轉變。作為社會學家,我看不到相關證據。」
Francis提供自己的證據。他從連登不同時段,搜刮了大數據,嘗試彌補這個「關鍵空白」。
Francis詳細解釋研究方法:
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從連登「時事台」看不同口號出現的情況。
團隊發現,「光復香港」與「香港獨立」的統計學上關係疲弱,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295;「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亦只有0.353。而另一個口號「五大訴求」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也差不多,只有0.371 。
Francis解釋,「1」是統計學上「完全有關」。「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出現的統計學上關係很強,高達0.99 。
而統計學上,「0.3」只能說是弱到中度有關,Francis指出,這是國際學術圈子共同認知的解讀。由於「五大訴求」中的具體訴求內容,與追求港獨沒有關係,也可以說明,「光時」口號和「港獨」沒明顯關係。
Francis指,若「光時」真是於2020年出現意義上的轉變,同一個研究於2020年初至中進行,相關係數會上升。但團隊真是把連登於2020年案發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再以電腦分析,得出結果是,統計學上,「光時」口號與「港獨」關係維持疲弱。
團隊於2020年3月至7月,從連登找一樣的口號。發現「光復香港」與「港獨」的相關係數,維持在0.291, 而「時代革命」和「港獨」字眼的相關係數,亦維持在0.2652 。
「若『光時』口號在案發現時間,與『港獨』意思變得更緊密,數字應該上升,但數據維持差不多。這測試說明,沒有證據去說『光時』與『港獨』的意思變得越來越相近。我們知道案發現時間有個隙縫,我們盡力嘗試去以數據回答。」
面對統計學上的關係,法官和控方代表,都作出追問。
這天法官杜麗冰戴了色彩繽紛的膠框眼鏡,她問道,「會不會只是後來少了人談『港獨』,少了人上網討論?」
Francis指出:「相關係數與數量的多少沒關,而是兩個變項(variable)的強弱關係。」
Francis早前提過,意義十分雷同的字眼,人們不會兩個都使用:「好像我說『你很醒目』和『你很聰明』(clever及smart),人們會只選一個字,否則是太累贅(redundant)。」
彭寶琴法官學以致用,立即追問,如果「光時」和「港獨」意思接近,這個方法怎樣有效?因為說了「光時」等於說了「港獨」,人們不用說兩次同一件事。
Francis的「社科狂熱」又燒起來,指彭官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研究的設計,非常講究。這裡關鍵是我是以『每一天』為計算單位,而非『每一個帖子』。人們發一個帖,不會重覆使用同義字,但於同一日,總的來說,若當時『港獨』是熱話題,不同的人同日使用『光時』口號會不會多了?」這是設計的精要。
Francis後來再解釋得更具體。
「例如,某一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0%;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0%。
第二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5%;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5%。
第三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2%;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2%。
如此這樣,我們拿200天的數據,看關係是否一起上升和一起下滑, 即是看兩組數字是否齊上齊落。最後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就會是『1』.」
然而,控方的報告,是由幾位警員,回看百計遊行錄影,然後數算有多少天有人揮舞「光時」旗幟或有喊「光時」口號,而再紀錄這天有沒有人進行「顛覆行為」,例如喊港獨口號、進行破壞或使用暴力等。
早幾天,Francis批評,警察的做法,不能建立「光時」與「港獨」意思相,因為兩者只是同時出現 (co-appearance)。
控方代表周天行檢控專員,還是堅持挑戰Francis,指出Francis沒有把連登裡刪掉了的帖子,計算在內。
Francis回應說:「我們的數據包含2千5百萬個帖子或回應,刪掉了一些帖子,不會影響結果。」
周專員追問:「你知道有多少帖子被刪掉了?」
Francis答得巧妙:「我不需要知道。」
周專員再拿出那疊人手從連登萃取下來的帖子影印本,指出個別帖子,叫Francis回應。帖子裡,有個別網民留言,指「光時」意思就是「港獨」。
Francis忍不住回應:「這裡顯示的是,有人把『光時』理解為與『港獨』有關。這和我們的焦點小組發現一樣。的確有人從『光時』看到有『港獨』意義。」早前,Francis在庭上有從其報告讀出有焦點小組參加者,指『光時』有『少少港獨意味』,但同時有其他人看不到港獨意思。
Francis語帶雙關:「但我看的是2千5百萬留言,人們不可以 “cherry pick”(挑選櫻桃,指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漠視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Francis說到不可以cherry pick時,一頓,望着周專員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我們如何防止包括我自己也做了cherry picking。(I am not criticizing you, but how can we prevent myself from cherry picking)」
Francis續說:「當然,研究員可以從2千5百萬個留言逐個查看是否與『港獨』有關,但現實上沒可能,所以我們才用這個統計學方法去看關聯。若你提及的這個帖,持續頻密在連登出現,數據上會見到強關係,但這類帖子只是零星出現,沒有成為一個主流。」
辯方代表劉偉聰大狀坐着,聽到這裡,微微一笑。
周專員還是不放棄找Francis研究的漏洞:「你沒有調查過連登以外,例如現實生活上,有人用其他方法喊口號?」
Francis重新讓數據說話:「我們已有2千5百萬個留言,多達20萬用家的意見,結果我們找不到統計學上的強烈關係。你問可不可以再做其他研究?當然可以。」
連登大數據分析,把「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分拆,不是把八個字一次過與「香港獨立」作電腦運算。
Francis解釋他背後想法:「網民留言很短的,只寫『光復香港』或只寫『時代革命』已經代表了整個口號。連劉智鵬教授也說過,他認為把整個口號分開來分析也含有分裂國家意思,劉教授也有拆過口號作理解。」
周專員再嘗試進攻:「警察做的示威錄像調查具相關性(relevant),有助(helpful)我們理解口號意義。」
Francis:「我不認為有幫助,我會說不相關(irrelevant)。」
周專員瞪大了眼,眼神穿透了長方型金屬眼鏡:「完全不相關(not relevant at all)?」
Francis反駁:「如果你是指警察報告,能支持『光時』意思是『港獨』,那警察報告不成立,清楚不能作出這個總結。我抱歉只能說,我不認為是相關的。(Sorry to say I don’t think it is relevant)。」
周專員質疑,警察報告中,百計示威錄影片段,Francis有沒有看過。
Francis回應:「我信任警察,在點算數目字上沒有問題。(I trust police on how they count them)我沒有理由自己去看一次,為了挑戰警察點算是否準確。」
周專員轉向發問統計學問題,叫Francis拿着控方影印的連登帖子,即場示範運算「相關係數」。
此時,彭寶琴法官插話,指這疊資料未必對法庭有幫助,「除非你對李教授的方法論有質疑」。
周說:「就是要看李教授從連登找到的結果有多可靠。」周繼續要求Francis拿着影印的連登帖子示範做統計運算。
時近中午,彭寶琴終於解說了她整個早上學習到的統計學知識:
「李教授解釋得好詳細了。當一個變項的百分比,與另一個變項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檢視兩者是一起上升,還是一起下降,如兩者趨勢一樣,則『相關係數』等於『1』.」說完,彭官望着Francis。
Francis微笑說:「很接近了(Close Enough)。」
此後,周天行專員就說,沒有提問,然後坐下。
兩位社會學家,連續五天在香港法院講解社會科學方法、理論,解釋如何以不同工具怎樣去探視、切割、理解社會運動。本來大家以為只是虛浮懸空又抽象的文字意思,透過社科工具,學者對社會深切的認知熱情,原來可以從人們的腦海中,抽取一些集體認知和意義。
按李立峯所說,他認為這些意思,雖然觸不到,也是可以科學化去檢視和驗証的社會性事實(social facts)。
兩位學者的多項關於反修例運動的研究,早在2019年已經開展,當時沒有國安法,唐英傑亦未成為被告。而再回溯過去幾十年,社科學者一直有研讀社會運動,撰寫學術論文和著書。
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派研究員到現場做問卷調查,打電話到府上問大家的各種想法,在學術圈子不是新鮮事。
只是以往這些艱澀的知識,只會出現在大學班房裡,供學者們互相辯論,或學子們修讀學習。
如今社科學者走進法庭,把他們畢生研究的成果,於審訊中呈上。法官們在審訊中,不時對這批「專家證人」強調:「教授,請問你/妳如何可以協助法庭理解這或這?」「教授,若我有錯請糾正我。」
至於法庭與社科世界的奇異交雜,最終對判決是否有影響,還待揭曉。
不過,Francis已不是第一次以社科學者身份,出現在香港法庭。2017年佔中九子案開審,他是香港近代法庭史上,第一位以「民調學者」身份作供的專家證人。
控辯雙方的律師代表,曾於今次國安法第一審中,就Francis上一次於佔中案作專家證人的結果,各有不同解讀,各自做了自己的Cherry Picking。
控方周天行問:「李教授,上次於佔中案你以『民意調查』專家身份作供,最後法庭判詞下來,是否不給予你的專家報告任何比重?」
Francis答是。
然而辯方劉偉聰大狀亦曾問及:「李教授,雖然佔中案法官沒有對你的供詞給予任何比重,但判詞中卻形容,你在民意調查的作供過程裡『既有誠信亦可靠』。」
Francis亦答是。
是否徒勞?視乎觀點與角度。
(圖為兩位辯方專家證人離開高等法院)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