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有情(下)
🍀隔天,我又跑去常去的中醫診所。因為我已經取消兩次了,還是去一下吧。
這家診所要用手機掃兩個Q R code 。我有些不解,不是刷健保卡就什麼資料都有了?護理師小姐說不一樣。好吧,掃就掃,一個是疾管家的QR code,一個是醫院的表格,要填許多資料,包括旅遊史、病...
🍀蒼天有情(下)
🍀隔天,我又跑去常去的中醫診所。因為我已經取消兩次了,還是去一下吧。
這家診所要用手機掃兩個Q R code 。我有些不解,不是刷健保卡就什麼資料都有了?護理師小姐說不一樣。好吧,掃就掃,一個是疾管家的QR code,一個是醫院的表格,要填許多資料,包括旅遊史、病史、家人有無異樣等。要填的項目真多。如果不會使用手機的老人家,也有紙本。若有不會寫的,護士也會幫忙。
這家診所平常門庭若市,今天只有寥寥數人,馬上就可以看診了。看來大家只要不是急症,都忍著不出門了。
醫生戴著一付頭罩,載手套把脈。醫生一把脈就知道我出了什麼事兒。我又忍不住告訴醫生:
「上次報導說醫院最髒的地方是這隔簾……」因為之前我說過一次了。
醫生笑笑:
「我知道,我會分批送洗。也會告訴小姐拉了隔簾之後要消毒。」正是此意。
我又對醫生說:
「我們要進來時你們層層把關,但我剛才明明看見外賣小哥直接把飲料送給櫃枱,他沒量體溫,也沒填資料。為什麼不放在門口就好?」
醫生看來頗為詫異,說:
「外賣一向都放在門外啊!」
「哪有!剛才明明就直接進來。」
「喔!有這種事?」
我心想:護理師小姐已經够辛苦了,我還這麼囉嗦,說不定會惹她們討厭,但防疫的破口不就在這細節裡?再多的辛苦,都抵不過一個小小的疏忽呀。
之前,我已經多嘴說了一些事,包括讓醫生花六萬元買一台自動血壓機。而原來的血壓計只要六千元,但在醫院實在不太方便使用了,每次都要護理師小姐幫忙,而且一群人擠在櫃枱前,實在不太好。
醫師針灸後,我隔著紗簾聽到一位資深護理師正不厭其煩的在教導新人如何取針?如何準備材料讓醫師使用?如何觀察病人狀況等等,巨細靡遺,無所不教。
原來,因為疫情關係,有些父母不讓掌上明珠從事這麼危險的工作,所以有人離職了。此時,遠處傳來一位歐吉桑的聲音,是對資師護理師說的:
「小姐,帶人不容易,妳真有耐心,也很有一套,做得很好,真不簡單。」
那位先生又說了些讚美的話,讓那位資深卻年輕的護理師有些不好意思,連忙回答:
「我有時也會說得比較急,若帶不起來(新人),我也會生氣。」那位先生又是連番讚美及鼓勵。
我想她今天一定非常開心,誰不希望自己的能力及努力被看見呢?其實這家診所的醫護人員一直都很細心親切。
🍀前兩三天看的這家是區域醫院,依然門禁森嚴。到入口處,一位阿婆和她的外籍看護被保全擋了下來:
「阿媽(婆婆),没戴口罩不能進去。」
「我有啦,出門時太狂(太匆忙),未記戴(不記得戴)。」
「不行!」保全鐵面無私,說:
「去買一個。」
「去叨(哪裡)買啦?」老太太行動不便,需人攙扶。
此時我正在後方,便從皮包裡拿出一個備用口罩給阿婆。她連忙說謝謝,高高興興的進門去了。
我通常皮包裡都會多帶幾個口罩,因為有時連我自己也會忘,走到電梯口才想起,幸好皮包裡有。而在醫院,也碰過幾次有人忘了戴或不小心掉了。這時我的備品就派上用場了。
醫院一般看診人數也不及平常的三分之一,也是志工全撤。
此時看到某處有些人在登記什麼?靠近詢問,原來是排時間打疫苗。
「小姐,我可以登記嗎?」
「妳是醫護人員嗎?」
「不是。」
「那不行,醫護人員優先。」
當然,我知道,也只是好奇去看看。今天可能是他們院內的醫護在排程打疫苗。
進了疹間,我說:
「醫生好,我要不要坐遠點?」
「隨妳坐啊。」這醫生倒是不緊不張。
「醫生,您怎麼不戴面罩?」
「有啊!」醫生聞言立刻從座位旁拿出一個面罩,很得意的戴上給我看。
「這種比較好。」原來額頭上有一圈海棉。我上次買的沒有。
「戴這個不悶嗎?」我順口問。因為我上次買的家人說悶壞了。
「哪有不悶的?要習慣。這樣的日子恐怕還要一年。」天啊!
想想醫護人員也真辛苦。整天戴著,要習慣,也只能習慣。我有時戴著口罩走路都覺得很喘。
「最近怎樣?」醫生總是這樣問。
「差不多。」
「那就好,那藥照正常吃。」
「吃藥好煩喔!我能不能不吃藥?如果我調整作息,多運動,可不可以不吃藥?」我開始說服醫生。
我累、生氣、煩惱或憂心時血壓就會飊高到爆表,而且會心悸。但我卻沒高血壓,有時還會低到頭有些暈。醫生說我這是個性和情緒的問題。
我想,自己莫非得了「公主病」?累不得,氣不得,煩不得,傷心不得?
「那三個月後再來看看,我幫妳開檢驗單。」
「要檢驗什麼?」
「什麼都可以檢驗啊。」反正每次都覺得來和醫生鬥嘴,只是至今沒勝利過。
🍀就這樣,已經許久足不出户的我,在兩星期內跑了五次醫療院所(包含一次之前的排檢。),嗅到了醫院內緊張的氣氛及醫護人員緊繃的情緒(之前他們常互相聊天談笑的)。反觀我們雖然行動不自由,但比起他們日日如同打仗一般的工作,又不能隨意休息。我們實在也不能再抱怨什麽了!
但願雨水如甘霖,滋潤大地。
換個天氣,換個運氣。
蒼生平安。
#蓮想美景
#蓮想手寫
#蓮想創作
✨圖文:蓮想
🌌摘句:蓮想
#閱讀
#手寫字
#散文
#鋼筆字
#名言佳句
#詩詞
#手機攝影
#感情
#文字
#新詩
#隨筆
#風景
#天空
#雲
有品血壓計哪裡買 在 就是教不落 - 阿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可以偵測「血氧」的智慧型手錶,一千初就搞定!
realme 智慧手錶應該是目前最划算的運動手錶!
運動型的智慧型手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偵測要盡可能的準確,阿湯其實分別有測試了走路、跑步以及心率的部份,心率是比對家用的血壓計,誤差不大,而走路我是自己數步數看 100 步誤差多少,反覆測試下,誤差值大概在 2% 以內,跑步是每 200 步測試一次,誤差值大約在 3% 以內,都是非常的小,按照經驗,之前還有些運動手環的誤差值達 10% 就有點多,一般來說 5% 以內比較能獲得精準的記錄數據,所以以這價位的運動手錶來說,偵測準確度且具有血氧偵測功能,可以說是相當划算,雖然不像一般 Android 手錶還可以擴充 APP 什麼的,但是做為運動及生活記錄使用來說,這所有的功能都已經綽綽有餘,已經有運動習慣,或者正想開始記錄運動的人,還沒有運動手錶嗎?你會需要來一支的。
然後不知道之後有沒有運動模式叫做「陪小孩」.....想知道一小時可以耗多少卡路里,XD。
👉 開箱在這:https://steachs.com/archives/52589
👉 售價:NTD 1,299
👉 顏色:黑
👉 錶帶:可另選購紅、藍、綠錶帶
👉 哪裡買:
👉 網路:https://www.realme.tw/SalePage/Index/6387079
👉 實體店面:realme 信義威秀、台中秀泰、高雄夢時代品牌專櫃。
有品血壓計哪裡買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護士土法練鋼 做出大生意
.
血壓計、血糖機、輪椅、氧氣瓶,該到哪裡買?
二十三年前,拿著醫囑單走出醫院,病人幾乎毫無頭緒。一個為了脫離夜班生涯的小護士,滿足了離院病人一站購足且專業教用的需求,無意間開啟全新的市場。
這名小護士陳麗如,如今看起來還是很小:個子嬌小、辦公室小、態度謙遜,絲毫不像擁有一六七間門市、員工一千多人、三十多億年營業額的醫藥通路事業龍頭掌門人。
她的杏一醫療用品,總部隱身在林口長庚醫院旁一棟不起眼的大樓裡。沒有燙金字體的門面,訪客踏出電梯,連服務台都見不到。設在電梯口的會議室,是幾張小方桌拼湊起來的會議桌。
杏一與維康(一七二家門市),實力不分伯仲,「沒人敢說自己第一,」一名業內人士說,但七成門市店長是醫護專業,是杏一的獨特之處。
當初是看到利基市場而動念創業的嗎?「其實沒有!」四十九歲的陳麗如誠實回答。
真正的創業動機,出自小護士的工作困境。
加班過勞 被逼走上創業路
護理科畢業後,陳麗如二十歲進醫院當護士,一待六年,為了多賺每個月六千元的夜班津貼,出身農家的她,選擇有家庭的同事不願意上的夜班。夜復一夜,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前途,還賠上了健康。四十五公斤的體重,瘦到只剩三十九公斤,生理時鐘大亂,還一度昏倒在病人床前。
身體發出警訊,母親要她別再當護士。她開始思考:不當護士,要做什麼?
一名病人的需求,給了她靈感。
陳麗如照章行事,唸經般很流暢地幫一名病人做出院衛教,交待對方要買氧氣瓶在家備用。
病人問,「該去哪裡買?」陳麗如一如既往回答:「翻電話簿找。」
不料一天後,這病人竟又入院,且病情更嚴重,原因出在買不到氧氣瓶。陳麗如既難過又愧疚,試著自己翻電話簿,赫然發現氧氣瓶要到和一般人生活非常遙遠的氣體行去買。
陳麗如開始把自己當病人,試著走到醫院外頭買醫護用品,卻發現整條路只有一家賣紗布、棉花棒等簡易產品的店,老闆是一對阿公阿嬤,閒著沒事幫別人代售,醫護專業當然一問三不知。
陳麗如問了一輪,得知只有台北市博愛路,聚集幾家貿易商開的醫療器材店。
為病人解決問題
她興起在醫院附近,幫病人就近解決照護用品難題的念頭。
那時的她,已經挺著八個月大的身孕,拿著媽媽標會得來的十萬元,就在林口長庚對面租了一個二樓店面,賣起病人返家照護所需的血糖機、血壓計、氧氣瓶等產品。
她賣每一件產品,不是銀貨兩訖,各不相干,而是詳細解說、示範,叮嚀所有注意事項,以及教病人如何判讀觀察身體狀況。
生意慢慢擴大,需要幫手,她為了「製造分身」,一字一句親筆寫下每一件產品的銷售講義,要求同事在賣產品時,一定要像她講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而她當時,壓根沒聽過所謂的SOP。
「讓他(員工)照著講,才會講得跟我一樣,病人受到的服務才會一樣,」陳麗如解釋。
當時,傳真機昂貴,陳麗如常為了改講義的某些字句,必須一一打電話,告知哪一段、哪一句要怎麼改。
杏一如今早已電腦化,透過資訊系統和每月一次的教育訓練,落實標準化的服務。
沒念過企管書的陳麗如,從關懷病人的本心出發,意外地實踐了企業發展法則。
「策略的第一個法則是,產品服務的特色,要與目標市場相配合,顧客導向,」政大企管系教授彭朱如指出。
彭朱如在一年前,受陳麗如之邀,擔任杏一的獨立董事。幾次開會下來,她觀察到,杏一一直把滿足病人的需要視為重點,包括慎選供應商。
一家供應商總經理透露,商場上追求低成本、高利潤是通則,但他與杏一洽談合作時,發現陳麗如與她的先生、杏一總經理蔡德忠,不會只考量產品價格,反而更在乎產品的功能,例如是否比其他同類產品測得更準,讓供應商印象深刻。
擁有專業優勢的杏一,創立二十三年以來,醫療通路已經變成低毛利的紅海,通路本業成長也碰到了天花板,必須尋找新的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