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girlstyle.presslogic 教你3大方法預防痱滋⠀
.⠀
有沒有人飲食清淡,沒有進食薯片、炸雞脾等熱氣食品,又沒有捱夜,仍然生飛滋﹖一不小心觸碰到痱滋患處,那種痛楚真是難以形容,不但影響心情、食慾、進食、說話、刷牙,更要等待一個多星期才完全痊癒,簡直生不如死。⠀
.⠀
...
Follow @girlstyle.presslogic 教你3大方法預防痱滋⠀
.⠀
有沒有人飲食清淡,沒有進食薯片、炸雞脾等熱氣食品,又沒有捱夜,仍然生飛滋﹖一不小心觸碰到痱滋患處,那種痛楚真是難以形容,不但影響心情、食慾、進食、說話、刷牙,更要等待一個多星期才完全痊癒,簡直生不如死。⠀
.⠀
痱滋亦稱口瘡,醫學名稱為口瘡性潰瘍(Aphthous Ulcer),通常長於舌頭或牙齦上,多數是可見的白點或紅腫點,令患者疼痛難耐。形成的痱滋原因眾多,包括壓力大、睡眠不足、女性月經來前,以及因免疫力下降及茹素不當導致缺乏維他命B12等。⠀
.⠀
一般而言,普通人一年約生飛滋二至四次,正常會於十至十四天內自癒,若直徑超過五毫米,則約要六周才能康復。⠀
.⠀
間中出現少量痱滋,多數並非大病。然而若果有大量痱滋,感覺痛楚,持續三星期仍沒有痊癒,便應求醫了解成因。英國便有一名21歲的女生,持續生痱滋3個月,其後這些痱滋漸漸變大,更變色流血,之後才確診為口腔癌,並已出現擴散。不過,多數口腔癌患者都是年長一輩及煙民,如果是這兩類人士而有不尋常的痱滋,更要提高警覺。⠀
.⠀
預防痱滋方法:1 - 保持口腔濕潤⠀
多喝水和蜜糖水或者有助。雪梨、馬蹄等我水果也有生津功效。⠀
.⠀
2 - 進食維他命B的食物⠀
因缺乏維他命B(B1,2,6及12)、鐵質、葉酸及鋅均會增加患上飛滋的機會,故均衡飲食非常重要。各款食物中,肝臟(如豬肝)含豐富鐵質、鋅、維他命B6、B12及葉酸;肉類蘊含多種維他命B,尤以紅肉含豐富鐵質、鋅及維他命B1。⠀
.⠀
至於素食者,可從綠葉蔬菜如(菠菜、唐蒿)、豆類、豆腐、麥皮中吸收這些營養素,有助預防飛滋。⠀
.⠀
3 - 減少進食太鹹或太甜的食物⠀
香港人壓力大,愛吃重口味的食物,但吃過量太鹹或太甜的食物,會減少口水分泌令口腔乾燥,意味口腔抵抗力也下降。另外,凡吃下去令身體發熱口乾的食物也不宜多吃,好像熱性食物如芒果、榴蓮,調味如黑椒、咖喱、沙爹,烹調方法如煎炸等。⠀
.⠀
#女生要健康⠀
.⠀
FB: PressLogic-GirlStyle女生日常⠀⠀
『 💌如果妳都有打卡靚相/情侶甜蜜照想同讀者分享 📷即刻 #presslogicgirlstyle 或tag我哋或inbox比小編! 我哋會係女生日常嘅IG同大家分享💕 』⠀
.⠀
#hkig #hkgirls #beauty #lyrics #hkiger #love#sisters #lovemygirls #hklife #hkboy#hkgirl #hkboys #hkgirls #852 #hkcouples#hkstore #hkonlineshop #hklover#mygirls
月經前口腔潰瘍 在 調皮女醫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生理期來之前容易嘴破?我都沒有咬到啊!』
『是不是吃某些食物也比較會嘴破啊?』
『嘴破是不是因為我火氣大?』
大家俗稱的嘴破,不管是破在嘴唇、舌頭、還是口腔黏膜其他地方,排除感染、惡性或其他原因,其實叫做 #復發性口瘡性口腔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RAS)或是 #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recurrent aphthous ulcer),有分嚴重型(major)和輕微型(minor),大部分人都是輕微型居多,佔了85%。
#輕微型
85% ; 好犯在口腔非角化黏膜的地方,絕大多數在口腔的前半部。屬於表淺潰瘍,傷口範圍<1公分,個數1~5個,10~14天會自然痊癒,不會留疤痕。
#嚴重型
10~15% ; 除了嘴唇、舌頭外,軟顎也可能會有。屬於較深的潰瘍,傷口範圍>1公分,個數1~3個,很痛,可能造成吞嚥困難,需要數週~數月才會痊癒,會留疤痕。通常出現在愛滋病人。
#造成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的原因 很多,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原因。
#賀爾蒙
文獻指出,黃體素較低的時候會降低人體抗發炎的機制,就容易產生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這也能解釋為何懷孕的時候黃體素高比較不會嘴破。根據統計,受到月經週期賀爾蒙的影響,30%的人會有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5%有唇皰疹,8%的人會有牙齦出血的現象。
#受傷
自己咬到、刷牙的時候、做牙科治療的時候。
#食物
有人吃巧克力、咖啡、花生、穀物、杏仁、草莓、起司、番茄、小麥麵粉(含麩質)也會嘴破,因為體內會產生大量的抗牛奶免疫球蛋白(anti-cow's milk proteins immunoglobulin, IgA, IgG, IgE)跟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有關。
#營養素缺乏
缺鐵性貧血的人比一般人有兩倍的機率容易嘴破。有28.2%的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病人缺乏維他命B1, B2, B6,這類病人建議可以補充維他命來改善口腔狀況。
#藥物
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巴比妥類藥物、心血管用藥(nicorandil, captopril)、免疫風濕用藥金鹽(gold salts)。
#壓力
這點還是有爭議,但有專家認為精神壓力也會造成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
#抽菸
抽菸的人比較不會得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耶!很意外吧!因為抽菸會讓口腔黏膜增加角化,就比較不會產生潰瘍。
#遺傳
佔了24~46%,有家族史的人會比沒家族史的人病灶在更年輕的時候就出現,而且比較嚴重。
#與系統性疾病相關
貝塞特氏病(Behcet's disease)、愛滋病、反應性關節炎、史維特症候群(Sweet's syndrome )、口腔和生殖器潰瘍與軟骨炎症候群(Magic syndrome)、週期性發燒/口瘡性口腔炎/咽炎與頸部淋巴炎症候群(PFAPA syndrome)等等。
絕大多數的復發性口瘡性口腔潰瘍會自己好,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可以求助皮膚科醫師,擦藥或吃藥都可緩解疼痛並加速癒合。若情況不對,醫師也會安排進一步檢查才能對症下藥。
Ref :
S Utami et al 2018 J. Phys.: Conf. Ser. 1025 012080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ral Health 2015; 7(5):74-80
J Contemp Dent Pract. 2012 Mar 1;13(2):178-81.
#林政賢皮膚科
月經前口腔潰瘍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開工收心囉~今天就應觀眾要求寫唇皰疹☺️
👄#唇疱疹👄
👉🏻感染原:主要是 #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但由於現在性行為開放,也可見第二型單純疱疹病毒(HSV-2)感染。
👉🏻 病毒第一次從皮膚或黏膜感染發作後,#會潛藏在神經節內,在免疫力低下時,病毒會活化產生疱疹,#最常好發在唇緣,但也會發生在口腔、手指、鼻子或下巴。
👉🏻傳染方式:接觸傳染。
👉🏻症狀:疱疹病程可分為五個階段,
1️⃣唇部會 #先出現燒灼感、搔癢、刺痛等;
2️⃣出現水疱狀皰疹,#水疱中的液體有傳染性,#建議避免接觸嬰兒👶🏻;
3️⃣水疱破裂後出現 #疼痛感的潰瘍;
4️⃣#潰瘍會變乾且結痂,傳染力下降,此時患部覺得癢;
5️⃣結痂脫落後,唇疱疹便癒合了,#通常耗時6至10天。
❗️ 若是嬰兒或學齡前幼兒第一次感染HSV-1,主要會以齦口炎表現。(跟腸病毒很容易混淆,之後有機會再寫衛教文)
👉🏻診斷:病史、血清學檢查、水皰或潰瘍的病毒培養或PCR。
👉🏻治療:抗病毒藥物(Acyclovir、valacyclovir、famicyclovir)或抗病毒藥膏,可以縮短病程,#但仍然沒辦法完全根治皰疹,病毒會藏在神經節裡伺機而動。
🙋🏻♂️:皰疹什麼情況容易發作?
👩🏻⚕️:#免疫力較差或是壓力較大的時候,如:熬夜、感冒、睡眠不足、月經、曬傷、有小傷口、嘴唇乾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紋唇或免疫力缺乏的患者(如:化療、糖尿病或重大手術者)。
🙋🏻♂️:如何預防唇皰疹再發生?
👩🏻⚕️:建議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均衡飲食或避免壓力。
🙋🏻♂️: 有沒有什麼飲食禁忌?
👩🏻⚕️:避免辛辣或刺激性食物,清淡飲食,減少刺激黏膜。
⚠️皰疹有哪些嚴重的併發症?
1️⃣#皰疹性角膜炎:若懷疑感染皰疹合併 #眼睛疼痛👀、對光線敏感或眼部分泌物增多的症狀時,需盡快找眼科醫師就醫,嚴重甚至有失明可能。
2️⃣#新生兒皰疹:如果孕婦生產時有生殖器皰疹可能傳染給新生兒👶🏻。因為新生兒的免疫力較低,一旦感染皰疹病毒會比成人來得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率皆很高!
3️⃣#皰疹性腦炎或腦膜炎🧠:孩童的免疫力較差,皰疹病毒的感染甚至會併發腦炎或腦膜炎!#因此大家沒事千萬不要隨便親別人家的小孩,尤其是嬰兒👶🏻或唇皰疹正在發作時喔!
#佳鴻診所
🔽以下圖片描述唇皰疹病程五階段,可見病灶多在唇緣,參考自medicalnewstoday
月經前口腔潰瘍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蝦米!嬰兒這麼小就知道利用罷工(strike)爭取權益?
其實孩子是透過不喝奶,告訴家長他目前有狀況!建議家長仔細觀察找出原因排除,並多多安撫孩子,通常他就會重新愛上哺乳了:)
罷奶(Nursing strike)
原本哺乳順利的寶寶突然不願意哺乳了,由於嬰兒很少在18~24個月大前自然離乳,出現罷奶可能是母親身上的味道改變,例如換了香水或洗衣精,奶水的味道或產量改變,例如媽媽正逢月經週期或是懷孕時奶量會降低,抑或是乳腺炎時的奶水變得較鹹或不暢通,媽媽的生活壓力變大或改變哺乳型態也會使奶量變少。有時大一點的寶寶會咬乳房,如果媽媽的驚嚇反應太大或是責罵寶寶,也會讓寶寶拒絕哺乳。
有時罷奶是因為寶寶生病了,例如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和手口足症,疱疹性齒齦炎,口腔中的潰瘍會讓寶寶疼痛,感冒引起的鼻塞,中耳炎和鵝口瘡也可能讓寶寶在吸奶時不舒服而拒絕哺乳。
寶寶出現罷奶時,媽媽不要驚慌,盡量找出原因並擠乳維持泌乳,暫時改用其他方法哺餵寶寶,例如杯餵或湯匙餵食,可以試著在寶寶想睡時餵奶,改變擺位姿勢,利用揹巾邊走邊餵,減少環境燈光與聲音的干擾,與寶寶多做肌膚接觸,用更多的耐心與安撫,和寶寶一起度過這段罷奶期,通常寶寶會願意回到乳房上繼續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