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奉兩舊文賀中秋 節逢中秋,華人社會的大節。我無新文章向網友奉賀,謹在此轉錄兩篇舊作(分別寫於2012年和2018年),並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李怡 中秋節的呢喃 月圓,人亦圓,是值得珍惜的事。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故永久地月圓人亦圓,是「古難全」之事。能夠「千里共蟬娟」也不錯了,雖隔千里...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3 20:46:05

以月之圓盼人之團圓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謝穎豪 中秋,最早現於《周禮》,其起源有多種說法,除了源自古代皇帝的祭祀活動外,也有一說是紀念唐官員裴寂發明月餅解決軍糧一事。千百年來,人們以不同的方式慶祝中秋節,亦是因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尤其皎潔圓滿,故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象徵中國人祈求家...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 在 Joy❤️日常。小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23:01:54

. #午安 #午餐 #冷便當 #氣炸鍋料理  2019-10-18。金曜日。星期五  今日便當菜 ❶ 氣炸雞胸肉/ 萵苣/ 紫色馬鈴薯 ❷ 烤杏鮑菇/ 水果甜椒/ 香蜜柚  #蜂蜜優格雞胸肉 清肉先灑一些肉桂胡椒粉 在淋上一些優格和蜂蜜,冷藏一晚 氣炸鍋180度15分鐘,中...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 在 時間教會我的事(日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17:39:24

【明月幾時有】 · 一直覺得,外國的 thanksgiving day 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在一年快將過去之際,好好的為過去一年的人和事感恩,想一想自己可以為對方做甚麼,在接下來的聖誕節給對方一個驚喜。 · 只可惜中國文化太含蓄,甚少將愛宣之於口,甚至連認真好好的說一句多謝的文化也很不常見。在眾多...

  •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1 11:56:56
    有 867 人按讚

    奉兩舊文賀中秋

    節逢中秋,華人社會的大節。我無新文章向網友奉賀,謹在此轉錄兩篇舊作(分別寫於2012年和2018年),並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李怡
    中秋節的呢喃
    月圓,人亦圓,是值得珍惜的事。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故永久地月圓人亦圓,是「古難全」之事。能夠「千里共蟬娟」也不錯了,雖隔千里至少人還在。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陪伴一生也有永別之時。古難全啊。

    每個人都是穿插在他人生命中的一個片段,注定只能相伴一程。你愛父母,但你再孝順,他們大都會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愛兒女,時刻願為他們遮風擋雨,然而總有一天,你也會走在他們前面,你只能陪兒女一程。你有一個好妻子,然而總有一人會先離去,二人相伴也只是一程。你有要好的朋友,但你們也不是永遠相處,你們只是相伴一程。

    因為只有一程,你要更加珍惜人亦圓的時刻。他們饑餓時,你的關愛要成為一隻蘋果。他們快樂時,你的笑容應該最燦爛。他們傷心時,你的撫慰應該最真摯。

    因為只能相伴一程,我們不能不學會放棄。不要期待父母是你永遠的拐杖,他們不能照顧你一生;不要把子女當作你永遠的附屬品,要尊重他們的人生選擇。配偶與你相愛,但不是相互的愛情抵押品,要給對方私人空間。朋友給你溫暖,但這種溫暖是開放的,你不能獨佔他的友誼。

    我們都是他人生命中的過客。這注定了你給別人或別人給你的都有限,不能要求無限付出。正如月圓的時候短,月缺的時候長。而人生終會有月永缺也就是人永訣的時刻。珍惜月圓人亦圓,也接受月圓人未圓或永難圓。珍惜千里共嬋娟,也接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中秋節的呢喃並不快樂,但能夠接受就是積極的人生。(2012.09.30)

    中秋的省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逢中秋,許多人用蘇軾詞中的這最後兩句來相互祝福。而這首《水調歌頭》在現代歌曲中也以梁弘志作曲、鄧麗君原唱而流傳。
    這首詞其實不是慶團圓而是傷別離之作。在最後兩句之前是:「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是:明月不該對人們有甚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可惜「人有悲歡離合」,分離兩地、相隔千里的人,只能分別觀賞中秋月圓了。整首詞是嘆「悲離」而不是慶「歡合」。
    但中秋原是應該團圓而不是傷離的日子,中秋緣起於農耕社會慶祝秋收,闔家團坐聚飲賞月。西方的感恩節,也是緣起於作物收成後的11月,舉行感恩的祈禱儀式,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
    除了中秋,華人闔家團圓的日子還有過舊曆年,而西方則是聖誕節。
    回想我的人生,中秋大都不是在闔家團圓中過。小時候經歷抗戰、內戰,父親總是在外地奔波,為謀生、為保命也為家計。1948年來香港沒幾年,父母離異,母親離港,姐姐弟妹去了大陸,唯我和父親在香港,也不知道那些年的中秋怎麼過。結婚後,妻子和兩女兒居大陸,我一人在港,有20年我與妻子都是在「千里共嬋娟」中過中秋。蘇軾的詞是自我安慰,實際滋味真不好受。
    中共建政後的大陸,夫妻分離兩地幾乎已是大部份幹部和知識階層的常態。好像為祖國獻身,就理應如此。
    改革開放近40年,原來在祖輩父輩的土地生活的農民,也離家到外地做農民工了。中秋幾乎一定是「千里共嬋娟」,到了舊曆年,就是一年一度回家的日子。每年春運,各種交通工具的載客量逐年增加。1992年春運總客運量是12.2億人次,到今年(2018)春運已增加到29.7億人次。這龐大數字說明了甚麼?
    中共和香港建制派常說「沒有國,哪有家」,但有了中共國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真正是沒有家了。
    家庭是個人出生最早接觸的地方,也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儘管世界瞬息萬變,家庭的意義、類型、結構、功能有很多變化,但對每一個個體來說,仍是新生命的搖籃。對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家庭是基礎,是本源。《孟子.離婁》:「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為本,有家才有國。國只是一個抽象概念。
    一個文明的國家,一個正常的社會,對家庭價值的肯定,對家庭的維護,一定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夫妻分離兩地工作和生活不能作為常態,「千里共嬋娟」絕不是常態,只有「攜手共嬋娟」才是常態。
    國家主義的政權,將「國」放在「家」之上。為了國,夫妻可以分離兩地;為了國,不惜棄家毀家;掌權者以為了國的名義濫權,貪腐縱慾。當國被置於一切之上,當國不是以家為本,這國之大廈也成為無本之木,終會崩塌。
    中秋夜,讓我們省思一家人團聚的意義,一個以家庭為本源的社會的意義。(2018.09.2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