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月子中心改天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月子中心改天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月子中心改天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月子中心改天數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網路上一則今年人口首度負成長、生育率創新低的新聞引發大家討論,讓我又想起去年初曾向友人預測,今年生育率應該會更低,並不會有所謂防疫寶寶潮。畢竟,人不是動物,關在一起就會繁殖,生育本來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考量。相反的,有些人光是用房價高和薪資低去解釋生育率低,我覺得同樣是將問題過度簡化,我認為生育率...

月子中心改天數 在 Apple Ch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57:38

在月中最期待的就是吃飯時間 每天都有三餐兩點 生完還是一人吃兩人補 這次補的是老公😂 平常在家都要想說要吃什麼 在這邊就是睡到自然醒 睡醒就有熱騰騰的食物送上門 直送到房間的送餐口 不用另外接觸其他人 對於防疫時期也是很貼心的設計 早餐大多是中西式混搭 午晚餐都會有兩種主食 也都會附上營養的雞湯魚...

月子中心改天數 在 吳佩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08:14:33

這次我真的要在沐綿畢業了 最後一次來住了~~~ 生三胎 三胎都住這邊 看我多愛這裡😂 而且第三次入住 是改建過後的 比起五年前來住的 環境更好了,一些規定上也覺得更喜歡❤️ 那做月子的這段時間收到好多媽媽的訊息 問我有關月子中心這裡的資訊 想說 直接更清楚的分享成文章 可以讓一些準媽媽們參考 我住的...

  • 月子中心改天數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5 07:24:54
    有 5,691 人按讚

    最近網路上一則今年人口首度負成長、生育率創新低的新聞引發大家討論,讓我又想起去年初曾向友人預測,今年生育率應該會更低,並不會有所謂防疫寶寶潮。畢竟,人不是動物,關在一起就會繁殖,生育本來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考量。相反的,有些人光是用房價高和薪資低去解釋生育率低,我覺得同樣是將問題過度簡化,我認為生育率持續探底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首先,性別平等法雖明文規定不得因性別在進用、升遷上有差別待遇,但現實上,一旦懷孕,女性不僅很難獲得升遷機會,且就會面臨許多職場上的考驗。在診間就曾有孕吐嚴重的媽媽和我說,已經很不舒服了,還被主管揶揄「到底真的還假,我當初懷孕怎麼沒妳這麼多毛病」。再加上,孕期各種狀況的個體差異本來就很大,有些孕期平順一路工作到生,也有人頻繁出血、腹痛需要請安胎假,甚至提早待產。因此,狀況多的孕婦很容易被誤會是仗著懷孕不想工作,或想請假又不早點提出來,被視為造成同事負擔的害群之馬。

    也有懷孕八個月的媽媽哭著和我說,「能不能開診斷書提前讓她安胎待產,因為公司為了逼她自願離職,故意派給她大量的工作,熬夜加班都做不完」。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會憤憤不平地想,「社會根本沒有要鼓勵生育的意思啊!」

    再加上,目前法定產假天數相對很短(台灣:8週,中國、日本:14週),等於身體剛復原,好不容易適應新生命加入就得重返職場,緩衝期根本不夠。雖說現在有育嬰假,但現實上卻有很多人面臨想請不敢請、請了怕回不去的窘境。過去我也曾聽媽媽和我反應,育嬰假後回公司被故意調至不熟悉的單位,暗示她主動離職。

    這些實際發生的情況都促使許多女性決定先在職場打拼,事業有成再考慮生育,但拼著拼著就過了適育年齡,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受孕率下降,又得面臨「想生卻生不生來」的困境。

    不單只是事業,女生懷孕後,許多稀鬆平常的事情也得犧牲妥協。比如想喝冰水被說小孩氣管會不好、想吃海鮮被說小孩皮膚會不好,搬家稍微快跑被說會動了胎氣,就連孕期有較劇烈的情緒起伏都不好,因為有可能響胎兒腦部發育......這些不正確的說法,一再地對媽媽們形成恐嚇。假設孕婦有所抗議,往往被一句「都要當媽了,懷孕才幾個月,忍耐一下又怎樣?」堵回去。
    這也反映出,不管有無科學根據,大家還是認定母親要對孩子的健康負完全的責任。
    甚至我還聽說過有高齡媽媽被指責,「就是年紀大才生,讓小孩免疫力不好,才會頻繁生病住院」。

    萬一孩子罹患需要特別照護的疾病, 狀況就會更複雜。以我好朋友為例,即使產檢一切正常,夫妻雙方聽力也沒問題,孩子出生後仍被診斷中重度聽損,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帶孩子復健和早療。我一方面很心疼她工作和育兒兩頭燒,二方面則慶幸至少她後援充足,各式復健課程又有民間的雅文基金會資助。

    但仔細想,並不是每對父母都有足夠的資源,也不是每種疾病都好有強大的病友支持團體提供協助,只要一個環節沒搭好,都有可能發生悲劇。好比前陣子爸爸悶死腦麻女兒的新聞,就是因為父母不堪長期照顧精神和體能上的壓力所引爆的人倫慘劇。身為產科醫師我得坦承,多精密的產前檢查都無法保證新生兒一定健康,很多女生也因此擔心萬一真的生出特別的孩子,社福能提供的協助有限,自己無力照顧又可能拖垮整個家庭。再加上社會對部分疾病仍有極深的歧視,比如自閉症、思覺失調症,許多人害怕冒此風險,自然寧可選擇不生。

    另外,隨著社會氛圍改變,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漸漸被打破,這樣的轉變對男性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在臉書上我就曾看過有先生抱怨,既要出錢養家,還得分擔家務,不能像自己的爸爸一樣,只要出錢,回家就可以當大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我要強調的是,育兒和家務事本該是兩性共同分擔,上一代的男人實在有點爽。只不過對男性不公平的是,男尊女卑的錯誤觀念雖有所轉變,但社會普遍仍認定男人就得開車買房,才能娶妻生子。新聞媒體也常為了流量,一再轉載類似激化男女對立、強調男人該出錢的抱怨文,比如「人妻堅持住30萬月子中心,先生不付錢,就威脅離婚墮胎」、「年薪百萬,買不起北市房,女友吵到要分手」,我認為這些新聞不僅無助於兩性溝通,反而會降低生育率。就有男性友人開玩笑地和我說,現代的女生太難搞了,我才不要為了傳宗接代而被綁住下半生。

    再來就是生得少,現代的父母相對投入更多資源在小孩身上,因此各種育兒學派和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資訊當然能提供爸媽們許多參考,但有些教養專家一再強調幸福婚姻才是成功育兒的關鍵,某KOL更引用文獻表示單親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機率就是比較低,不僅狹隘偏頗且這種過度勾勒婚姻烏托邦,強化家庭價值的說法,反而會提高生育的門檻,讓許多男女認為,非得符合某些條件才能當個好爸媽。若夫妻不夠恩愛、沒信心天長地久就無法教出所謂「成功」的孩子。這種理論同時也會加深社會上對非婚生子女、單親子女的污名化,更嚴重的,會讓更多受困於不幸婚姻的男女,為了孩子而不敢離婚。

    我一直認為,生育本不該鎖死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裡,我也不認為有所謂完美父母。任何人,不管你是單親失婚、未婚、同性伴侶,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當個稱職的家長,畢竟大家在育兒的路上,也都是見招拆招,陪著孩子一起摸索成長。也因此,我認為儘速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伴侶合法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是最實際且又有效提高生育率的做法之一。

    要提高生育率大方向很簡單,讓想生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地生,但細節卻是盤根錯節,極為複雜,比如更充裕且不限定女性的產假、完善的社福制度、對多元家庭(單親、同婚子女)更友善的社會氛圍等,這些都需要政府、專家、企業和民間倡議團體不斷對話溝通,而不是發發生育津貼,結婚補助或金鏟子就有用!

    回到個人層面,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我能做的是鼓勵女生,在懷孕中盡可能保有完整的自己,盡力破解各種捆綁住孕婦的迷思。對於想生育但還在猶豫的女性,則給予中性的諮詢和建議,比如參考AMH指數、排卵試紙,基礎體溫,並繼續在性別平等、多元成家的議題上發聲和努力。

  • 月子中心改天數 在 莎旗馬•sachima•成長•孕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5 02:08:44
    有 28 人按讚

    #月中月嫂保母終於搞定

    📅109/06/14
    🤰28w+5


    最近忙到我實在沒時間整理孩子的東西
    也不知從何準備
    謝謝先前朋友送的恩典牌
    但新手媽媽真的不知道baby的東西還缺什麼
    於是請月嫂來家裡巡視一下!
    這樣比較快

    整理出男寶的東西⋯
    講一件很好笑的事
    其實之前去美國
    回來的行李有100kg
    其中有很多是baby的東西
    我對可愛的東西
    愛不釋手
    美國真的好好買
    那時候也不知道以後會懷男寶女寶
    反正東西覺得不錯就買了
    除了自用送人也很棒
    於是回台灣的行李真的100kg 😄哈哈

    假日整理出來
    直呼開心因為終於兒子可以用到了
    真的好可愛啊啊啊啊啊🥰🥰🥰

    月子中心在懷孕3個月時候就已經早鳥訂好了
    原本住25天
    但發現這金額實在太龐大加上我可能在月中會無聊到慌掉
    (雖然做月子可能還要邊處理公事等等⋯)
    後來縮短為10天~
    把剩下的天數交由月嫂

    說到月嫂也是個緣分
    最近透過轉介紹才結緣的
    在推薦之下也比較安心放心~

    於是把月中日子砍掉後面改接月嫂
    一方面不怕無聊外
    也想先提早回家試試跟莎旗馬互動的感覺

    等之後要上班
    再接手保母照顧

    也感恩母娘幫忙
    保母也找到離家近(是位護理師)
    剛好跟我一樣是孕媽也是生男寶👶
    7月就要生囉!
    雖然我是她第一個家長
    但有8年待在產房照顧新生兒經驗
    決定給保母一個機會😊

    很感恩這一切目前算是順利

    現在開始也步入孕期後期⋯
    腳已經開始水腫
    整條腿莫名真的很酸
    酸到很想好好按摩
    (但不行啊⋯⋯😖)

    保母即將要生
    跟我告誡後期真的會開始慢慢不舒服
    ㄘˊ股 (妹妹骨頭的地方)會很酸很痛到不行⋯⋯

    而且疲勞感會更重

    希望我的後期不要那麼慘⋯
    祈禱🙏⋯⋯

    我的保母是每天閒到發慌
    無聊到爆炸
    她羨慕我有很多事可以做⋯

    我才羨慕我的保母😂
    我也好想好好休息
    開始待產
    但真的無法⋯⋯
    而且月子做完還要馬上回職場⋯⋯

    體力真的也有感
    現在才出門不到一小時
    我就累了
    走不太動
    會很想休息

    夭壽

    想到我快生
    孕寫真也因為公事逼不得已延後
    攝影師跟我說擔心我的肚子到時候大到拍照可能會醜⋯😭

    我也怕我腳水腫拍照不好看
    拍照也很耗體力
    隔兩天還要帶團出遊⋯⋯

    我好怕我身體負荷不了⋯⋯

    每個人都告訴我不要那麼累-
    這句話已經聽到我都不知道如何回對方⋯
    我也很想放空
    但真的沒辦法😣

    總之每天告訴莎旗馬不要讓媽媽那麼辛苦!

    多羨慕孕期都沒症狀的人!
    但這種人少之又少吧

    其實比我嚴重跟辛苦的孕媽多得是
    這樣想可能比較舒心一點

    #開始倒數
    #一切順其自然
    #緊繃的孕期生活

    #孕 #孕婦 #懷孕 #孕媽咪 #準媽咪 #新手媽媽 #懷孕日記 #懷孕大小事 #孕日記 #孕婦裝 #孕婦寫真 #孕婦穿搭 #pregnant #pregnancy #preggo #pregnancydiary #Pregnantphoto
    #preggolife #pregnancylife #preggobelly #pregnancyblog #pregnancyphotos #ootd #pregnantootd #28weekspregnant

  • 月子中心改天數 在 護理師cc×跟你說懷孕234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20 16:05:31
    有 81 人按讚


    當媽媽快兩年的我,也曾在月子中心當過護理師,這篇文值得一看。
    #我們應該回歸最原始的模式
    PS:我們不該被那些指數、標準、門檻數字給綁架了~沒有數字壓力,媽媽哺乳育嬰更輕鬆💪💪

    【陳鈺萍醫師專欄-乳妳所願】坐月子機構化所產生的「數字迷思」:媽媽的奶量、寶寶的體重與黃疸數值。
    ---
    「乳」,可以當名詞,指乳汁;也可以當動詞,指餵小孩喝奶。餵哪種奶?由誰來餵?用什麼方式餵?有各種的排列組合。

    2011年,台灣產後第一個月總母乳哺育率為87.5%,純母乳哺育率為61.8%。這樣的數字傳達出這十多年來,母乳哺育社會技術體制逐漸形成。無論是醫學專家或是一般大眾,對乳汁成分的認知,已從對配方奶象徵「科學」、「進步」的崇拜,轉而重新認識母乳的好。

    令人在意的是,「總」哺育率與「純」哺育率有著25.7%的落差,有1/4的母親,是母奶與配方奶混和餵食的。這些母親並非不知道純母乳哺育對寶寶的好處,大部分是泌乳不足。

    在母乳哺育的相關研究中,常有因果導置的問題。孩子們進到醫療場域,一旦有生長或感染的問題,常被給予提早吃副食品或是添加配方奶的建議。這些孩子就此落入非純母乳哺育的族群,母親如果沒有得到適切的協助,泌乳量很容易開始減少。

    我們來討論三種常見的「數字迷思」:媽媽的奶量、寶寶的體重與黃疸數值。

    「乳汁不足」是很多母親開始幫寶寶添加配方奶的原因,醫學上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泌乳不足。「原發性泌乳不足」在醫學上有其診斷與處置方式,但這佔少數。大部分的泌乳不足屬於續發性,醫學上的分類將其歸為「自覺乳汁不足」。這樣的分類方式,認為這些母親沒有得到足夠母乳哺育的相關知識與支持,寶寶不一定喝不飽,母親的身體也還持續泌乳,處置的方式就是加強對母親的衛教,以及尋求更多的支持方式。「自覺」,加重了母親對自己身體的責任,也讓母親對自己的泌乳能力更沒信心。

    2013年夏天,我在月子中心進行例行巡診。產後第二周的Y,雖然泌乳順暢,但寶寶每天都還有二至三成的奶,需要靠配方奶補足。「陳醫師,我產前所有與母乳有關的媽媽教室都認真上了,可以買到的書,也都讀了,為什麼奶還是不夠?」Y的哺乳知識充分,家人對她的支持也足夠,為何還是泌乳不足?

    我將其稱為「醫源性泌乳不足」。從醫院到月子中心,機構中的種種處置,使得母親的身體雖然具有分泌足夠乳汁的能力,卻被重新導向為泌乳不足的身體,目前最常見開始補充配方奶原因,一個是寶寶體重不足,一個是寶寶有黃疸問題。Y就是因為寶寶體重下降太多,在醫院聽從兒科醫師建議,開始補充配方奶。

    「生物監測」的觀念,讓媽媽與寶寶的身體消失

    寶寶體重的測量成了評估生長的指標,也等於有沒有喝到足夠的奶。坐月子機構化後,延續醫院的照顧模式,寶寶每天被測量著體重,也統計每天進出身體的奶(水)量。若是親餵,無法得知寶寶喝進肚裡的奶量,就得紀錄餵奶時間的長短。一旦寶寶在生理性脫水的階段體重掉太多,或是出生後體重該回升時沒回升,就會歸因於喝的奶不夠,如果餵的是母奶,責任完全就落到母親身上,母親開始覺得自己泌乳不足,把自己身體「病理化」成為無法分泌足夠乳汁的身體,讓醫療可以介入。焦慮的媽媽開始在意寶寶一餐究竟喝了多少奶,於是把奶擠出來度量。

    另一個數字的迷思,是關於黃疸數值。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二至三天,開始有生理性黃疸。形成黃疸的「膽紅素」,是寶寶體內紅血球代謝過程的產物,經肝臟處理後,隨著寶寶的糞便排出。膽紅素在寶寶身體裡遊走,也會沉積在皮膚底下。遊走的膽紅素會與身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結合,將其帶出體外;而沉積在皮膚底下的,是寶寶天然的「防曬乳」,幫助尚未成熟的皮膚抵抗紫外線的傷害。

    以配方奶為嬰幼兒餵食典範的年代,寶寶不太容易有黃疸,大家不去探究為何喝配方奶較不容易有黃疸,是不是餵食配方奶的寶寶,缺少了什麼「正常」該有的身體代謝功能。反而用餵了配方奶重新導向的「不黃」身體為標準,「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開始被視為「不正常」。而依著這「不黃」身體立下的照光標準,寶寶黃疸數值較高,醫療上的常規是要照光讓其恢復「正常」,另一個常被提出的建議,就是改餵配方奶。

    (當然醫學上還是有病理性黃疸,需要積極治療的情況。但通常寶寶能出院隨著媽媽住進月子中心,幾乎都是生理性黃疸,或是餵食不足的黃疸,黃疸數值尚在可接受的範圍,否則醫院「不會放人」。)

    另一次月子中心例行性的巡診,C產後第五天,寶寶在醫院時就因為黃疸數值過高照過光,月子中心每天都會幫寶寶測量黃疸指數,今天數值又升高了,C很擔心。

    「今天有沒有什麼問題?」C正好在擠奶。
    「陳醫師,寶寶今天黃疸值又升高了,我覺得奶不夠,衝不上來。」C回答。
    「為什麼不把寶寶帶回房裡餵,而在這裡擠奶?」我問。
    「寶寶要照光啊!」C認為跟醫院一樣,寶寶照光得在嬰兒室,所以她把奶擠出來,再送到嬰兒室請護理人員瓶餵。
    「我們用的是照光毯,寶寶可以推來身邊啊!」我這麼說。

    C把讓寶寶黃疸值下降當作首要目標,認為照光是目前最重要的解決方式。為了不中斷照光的進行,就把奶擠出來送至嬰兒室讓護理人員用奶瓶餵食。然而寶寶與媽媽分開,會減少討奶的次數,喝不到足夠的奶,黃疸數值更不容易下降,媽媽泌乳也會因為寶寶沒有在身邊頻繁的刺激與互動,而開始減少。但目前對寶寶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喝到足夠的奶,而不是照光。

    我們常說,媽媽能選擇餵寶寶什麼奶,但許多醫療處置無形之中,限縮了媽媽的權利,在現今的醫療場域中,母親泌乳的功能與寶寶身體的運作,都被重新導向,只有釐清這種處境帶來的問題,才能提升哺乳母親的行動能力,不再泌乳不足。

    回顧:
    專欄01:月子中心如何改變近代母乳哺育文化?
    https://goo.gl/kfqaD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