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月光小夜曲台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月光小夜曲台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月光小夜曲台語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傾聽音樂X不能沒有他 -- 鋼琴家及編曲家蔡昱姍專訪 頻道首播:20210720 am10:05-12:00 線上收聽連結由此去: 線上收聽由此去:http://www.goodnews.org.tw/content.php?id=1653708 福爾摩沙合唱團 Formosa Singers ...
月光小夜曲台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傾聽音樂X不能沒有他 -- 鋼琴家及編曲家蔡昱姍專訪
頻道首播:20210720 am10:05-12:00
線上收聽連結由此去:
線上收聽由此去:http://www.goodnews.org.tw/content.php?id=1653708
福爾摩沙合唱團 Formosa Singers
#合唱音樂群像
你知道在合唱團中,除了一個令人佩服的指揮家、團員們的齊心唱和,還需要什麼力量才能成就深入人心的合唱演繹嗎?我的答案是:鋼琴伴奏。我總是時常想起學生時代合唱團的鋼琴伴奏,一位是個頭小小的學姐,她的力道總是迸發出超過人所想像的樂音;一位也是個頭小小長相甜美的學妹,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學妹很能唱,但無奈當時只有她琴彈得最好,只好請她當伴奏,而且一彈就彈了好多年。想著合唱團的鋼琴伴奏,也和合唱指揮一樣,都需要具備極大的耐心及包容力,愛樂者可能很少去理解,每段精彩樂曲的呈現,其實背後是樂句間反覆的練習,鋼琴家肯定想要流暢地彈奏曲目,但在練習過程中,卻不斷地需要「再來一次、再試一下」,說到這邊,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對合唱團的鋼琴伴奏,致上一份敬意了!
本集節目,為大家邀請到的就是我極其佩服的鋼琴伴奏-福爾摩沙合唱團鋼琴伴奏蔡昱姍老師,蔡老師為美國琵琶第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自1995 年返台後,經常和國內外音樂家和音樂團體合作演出,約是在2000年開始,她展開了與福爾摩沙合唱團的合作關係,並有幸參與音樂家蕭泰然老師的合唱音樂錄音合作,於公於私也和蕭泰然先生擁有珍貴的學習與互動經驗。
蔡昱姍不只是位鋼琴家,多年前她開始進行合唱編曲,編寫包含國語、福佬、客家,及原住民作品,累積兩百多首精彩可期合唱音樂作品,我個人認為,真的是極其珍貴的華語合唱音樂資產。蔡老師說:「因為有福爾摩沙合唱團的相伴,我的合唱編曲技巧才能更上一層樓。」合唱團每個成員的相輔相成,由此可見一斑。本集節目除了與蔡老師暢談她的合唱音樂人生,也搶先和聽友分享福爾摩沙合唱團即將發行的台語聖詩專輯「親愛主牽我手」同名歌曲,歡迎你和我一起享受在合唱樂聲中吧!
播放曲目:
開場曲
山頂的黑狗兄/福爾摩沙合唱團
想欲彈同彈/福爾摩沙合唱團
單元一 歌聲交會時
雖然經過死蔭的山谷/福爾摩沙合唱團
至好朋友就是耶穌/福爾摩沙合唱團
單元二 樂人相談室:蔡昱姍專訪
世界恬靜下來的時/福爾摩沙合唱團
搖籃曲/福爾摩沙合唱團
花樹下/福爾摩沙合唱團
月光小夜曲/福爾摩沙合唱團
有時經過美麗河漧/福爾摩沙合唱團
鬼湖之戀/福爾摩沙合唱團
親愛主牽我手/福爾摩沙合唱團
單元三。好好聽唱片行: 國王最愛的頌歌集 / 克里歐貝瑞(指揮)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
【傾聽音樂】
佳音電台FM90.9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週二至週六am01:00重播)
羅東電台FM90.3 週一至週五 pm08:05首播
桃園GoGo Radio FM104.3週一至週五 pm08:05首播
全球線上收聽:http://www.goodnews.org.tw/goodnews.php
手機及行動平台,請連結 app.goodnews.org.tw
或下載 Hinet廣播app
月光小夜曲台語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作者:陳順勝醫師
台杏宜蘭人文教育進修行程9月19日(六)上午到陳定南園區、南澳火車站,下午出發往南澳,途經莎韻之鐘鐘誕生地與粉鳥林海灘祕境。
莎韻之鐘就位於南澳市區火車站至武塔,大約6分鐘的車程,「葉家香休息站」右側的「莎韻紀念公園」內。這座公園並不大,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 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鐘亭旁環繞著一片草坪,草坪的一側有五個繪有原住民圖像的帳篷式小亭小攤子。莎韻之鐘掛在鐘亭的中央高處,亭下有一塊大理石碑,正面寫著「莎韻之鐘」,背面有莎韻事蹟的簡介。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目前已遷村,1960年轉移至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一名泰雅族少女莎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警丁(柿田警手)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台灣總督為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後來渡邊濱子主唱的《莎韻之鐘》(サヨンの鐘),為臺灣日據時期的皇民政策宣傳歌,1960年代初由周藍萍重新填詞成國語流行歌曲《月光小夜曲》,後也改編為台語版的《莎詠》,由彭恰恰演唱。
後來拍成電影戲劇化: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軍佔領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爆發,發動對中國全面戰爭,日軍於兵源不足下,開始徵召各地日本青年,組織持續進犯中國的軍隊。在被日本統治的台灣方面,首波被徵召對象,除了駐守台灣的台灣軍之外,就是為數頗眾的駐台警察。而這些於各地擔任警察任務的日籍青年,一旦接到徵召令,就必須馬上離職出征,開赴以中國華北為主的中日戰爭戰場。
1938年(昭和十三年)9月,一名於該台灣原住民村落內南澳蕃童教育所從事教職的警手(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行政體系中為最基層警察,並代理老師,負責教習原住民日文)—田北正記,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布的從軍徵召令,並立即依法離職前往中國戰場。因南澳一地位於台灣宜蘭山區,教育所教師田北正記派莎韻(泰雅語:Sayun Hayun 日語:サヨン)協助搬運行李。
9月27日,兩人在行經宜蘭山區途中,不但遇到颱風,還在過渡武塔南溪時,碰到溪水暴漲。在天候惡劣下,田北正記雖順利離開宜蘭,但是同行的泰雅族17歲少女莎韻卻在暴風雨中不幸於南溪便橋上,失足落水失蹤。經當地警所營救後,除了發現所背負行李外,並無莎韻任何行蹤。而台灣總督將莎韻塑造成一位愛國少女, 因協助老師順利出征而不幸遇難。為了褒揚其義行,1941年台灣總督長谷川清親自頒贈一只紀念鐘給莎韻的家屬,並在莎韻遭難的地點立碑紀念。《莎韻之鐘》的流行歌曲、繪畫、戲劇及小說紛紛問世,風靡一時。昭和17年(1942年),莎韻的故事更被改編成為電影, 也被編入小學教科書,而成為當時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由當時最有名的作曲家古賀政男及作詞家西條八十作出歌曲叫《サヨンの鐘》並拍出電影,由最紅的名星李香蘭主演。
也許其他人沒有特別感覺,我卻有些哀傷,這使我想起戰死南洋入祀東京靖國神社的我三舅,早先誤傳1944年從海南島要移往菲律賓,因為麥克阿帥要反攻,日軍加強軍備。未抵達菲律賓被美軍炸沉陣亡或戰病死。據二舅媽與外祖母描述,他靈魂先抵家,讓外祖母哭了好一陣子,不久就收到頭髮與指甲遺物。但是去年我調查才知道是1944年10月13日遇難,地點在索羅門群島,日本政府有讓他移入靖國神社,列名祭神簿,有籍可查,去年我首度前往靖國神社祭拜。一樣台灣人,莎韻與我三舅都是當時為日本政府犧牲的台灣人也都值得留念!
月光小夜曲台語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者:陳順勝醫師
台杏宜蘭人文教育進修行程9月19日(六)上午到陳定南園區、南澳火車站,下午出發往南澳,途經莎韻之鐘鐘誕生地與粉鳥林海灘祕境。
莎韻之鐘就位於南澳市區火車站至武塔,大約6分鐘的車程,「葉家香休息站」右側的「莎韻紀念公園」內。這座公園並不大,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 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鐘亭旁環繞著一片草坪,草坪的一側有五個繪有原住民圖像的帳篷式小亭小攤子。莎韻之鐘掛在鐘亭的中央高處,亭下有一塊大理石碑,正面寫著「莎韻之鐘」,背面有莎韻事蹟的簡介。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目前已遷村,1960年轉移至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一名泰雅族少女莎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警丁(柿田警手)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台灣總督為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後來渡邊濱子主唱的《莎韻之鐘》(サヨンの鐘),為臺灣日據時期的皇民政策宣傳歌,1960年代初由周藍萍重新填詞成國語流行歌曲《月光小夜曲》,後也改編為台語版的《莎詠》,由彭恰恰演唱。
後來拍成電影戲劇化: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軍佔領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爆發,發動對中國全面戰爭,日軍於兵源不足下,開始徵召各地日本青年,組織持續進犯中國的軍隊。在被日本統治的台灣方面,首波被徵召對象,除了駐守台灣的台灣軍之外,就是為數頗眾的駐台警察。而這些於各地擔任警察任務的日籍青年,一旦接到徵召令,就必須馬上離職出征,開赴以中國華北為主的中日戰爭戰場。
1938年(昭和十三年)9月,一名於該台灣原住民村落內南澳蕃童教育所從事教職的警手(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行政體系中為最基層警察,並代理老師,負責教習原住民日文)—田北正記,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布的從軍徵召令,並立即依法離職前往中國戰場。因南澳一地位於台灣宜蘭山區,教育所教師田北正記派莎韻(泰雅語:Sayun Hayun 日語:サヨン)協助搬運行李。
9月27日,兩人在行經宜蘭山區途中,不但遇到颱風,還在過渡武塔南溪時,碰到溪水暴漲。在天候惡劣下,田北正記雖順利離開宜蘭,但是同行的泰雅族17歲少女莎韻卻在暴風雨中不幸於南溪便橋上,失足落水失蹤。經當地警所營救後,除了發現所背負行李外,並無莎韻任何行蹤。而台灣總督將莎韻塑造成一位愛國少女, 因協助老師順利出征而不幸遇難。為了褒揚其義行,1941年台灣總督長谷川清親自頒贈一只紀念鐘給莎韻的家屬,並在莎韻遭難的地點立碑紀念。《莎韻之鐘》的流行歌曲、繪畫、戲劇及小說紛紛問世,風靡一時。昭和17年(1942年),莎韻的故事更被改編成為電影, 也被編入小學教科書,而成為當時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由當時最有名的作曲家古賀政男及作詞家西條八十作出歌曲叫《サヨンの鐘》並拍出電影,由最紅的名星李香蘭主演。
也許其他人沒有特別感覺,我卻有些哀傷,這使我想起戰死南洋入祀東京靖國神社的我三舅,早先誤傳1944年從海南島要移往菲律賓,因為麥克阿帥要反攻,日軍加強軍備。未抵達菲律賓被美軍炸沉陣亡或戰病死。據二舅媽與外祖母描述,他靈魂先抵家,讓外祖母哭了好一陣子,不久就收到頭髮與指甲遺物。但是去年我調查才知道是1944年10月13日遇難,地點在索羅門群島,日本政府有讓他移入靖國神社,列名祭神簿,有籍可查,去年我首度前往靖國神社祭拜。一樣台灣人,莎韻與我三舅都是當時為日本政府犧牲的台灣人也都值得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