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會議記錄人員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會議記錄人員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會議記錄人員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會議記錄人員英文產品中有5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

會議記錄人員英文 在 Angela Lu 盧怡君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6:07:15

前陣子看到許多朋友在臉書上玩一個:「寫下自己曾做過的工作,當中有一個是假的」遊戲。 今天為了記錄「CRIF中華徵信所Top5000 五十週年慶祝酒會暨產業趨勢論壇」的這場主持工作,決定來跟風一下,但稍微改變一下題目。 以下都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曾經做的工作,猜猜看我因為哪個工作,而跟這個活動的主辦單...

  • 會議記錄人員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3 08:10:48
    有 236 人按讚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 會議記錄人員英文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13:50:53
    有 813 人按讚

    0813「蔡英文 陳時中 無法無天 圖利高端 謀財害命 天理難容」記者會 國民黨團新聞稿

    蔡政府即將在8月23日開放國人施打高端疫苗,疫情指揮中心、衛福部竟然連高端疫苗的仿單都當作營業秘密,拒絕提供給國人檢視,明顯違反《藥事法》第75條規定。同時在衛福部的官網上顯示,明確指出高端「本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一項,說明高端疫苗只能第一劑施打,無法作為第2劑的選擇。此外,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昨日公開宣稱「3+11」不是破口,令國人一片譁然。國民黨團今(13)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蔡英文總統、衛福部長陳時中護航高端已經到不擇手段、口不擇言的地步,連高端疫苗最基本的「仿單」都拒絕公開,推翻會對「3+11」破口負責的承諾,甚至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小組委員台大醫師李秉穎,毫不猶豫地承認「圖利高端,天經地義」,國民黨團強烈譴責蔡英文總統、陳時中部長,並且認為陳時中部長已經不適任衛福部長,必須立刻下台。國民黨團近期會向監察院、法院告發陳時中瀆職、圖利,負起該有的責任。

    總召費鴻泰表示,針對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日對外宣稱3+11不是破口,在更早之前,陳時中口口聲聲表示,3+11沒有會議記錄,但是國民黨團從海量的衛福部公文中,找到在5月27日衛福部回覆黨團公文書中顯示,4月13日晚上召集相關任務組召開研商會議,做出「長程航班機組員3天居家檢疫,11天自主管理,短程航班14天自主管理」的結論。費鴻泰指出,陳時中先說會議不是他主持,推給中央防疫副指揮官陳宗彥,後改口承認主持會議,但是沒有簽到簿、會議記錄;昨天更是推翻要負起3+11破口責任的說法,聲稱3+11不是破口,根本就是鬼扯。費鴻泰指出,從病毒株基因定序列排中就可以發現,從機師/旅館相關17案(1078開始到1100),到案1203相關10案、羅東遊藝場1案、萬華茶藝館4案(1217-1254),都是相同的英國變異株,陳時中還敢說3+11不是破口?一個是疫情指揮官身分,又是最後決策者,球員兼裁判的衛福部長,說謊臉不紅、氣不喘,臉皮比城牆還厚,國民黨團近期會再向監察院、法院告發陳時中瀆職。

    費鴻泰表示,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台大醫師李秉穎昨天對外竟稱:「圖利高端,天經地義」,政府圖利人民、圖利國家相信沒有人會質疑,但是公開宣稱圖利特定生技公司,可以嗎?研發疫苗的生技公司不僅僅只有高端,還有聯亞和國光,生技業還有更多家廠商也在研發疫苗,李秉穎「圖利高端」說,根本就是幫衛福部、食藥署護航高端說項,非常不得體。費鴻泰表示,雖然李秉穎不屬於公職人員體系,但說出「圖利高端」已經非常不適合再擔任諮詢委員職務,國民黨團呼籲李秉穎回到大學再重修醫師「道德倫理」學分,並且從此退出諮詢小組。

    書記長陳玉珍表示,疫苗的安全有效來自於精準的科學證據,民眾在施打國際認證疫苗之前,都會拿到政府提供的「疫苗接種流程須知」,也就是官方口中的「仿單」,更通俗的說法就是「說明書」。「仿單」內必須明確記載說明疫苗施打後的副作用、不良反應,以及施打後注意事項等等,這是依據《藥事法》第75條規定辦理,疫情指揮中心將在8月23日開放國人施打高端疫苗,國民黨團發文要求衛福部提供高端疫苗相關數據,包括仿單在內,結果衛福部回覆表示,高端相關數據涉及營業秘密,不便提供。陳玉珍痛斥衛福部,護航高端到如此黑箱,8月23日就要讓全民施打高端疫苗,連仿單都不願意提供,反觀在衛福部的官網上,包括AZ、莫德納的仿單、藥品說明書清清楚表列說明,而高端只有「本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一項,這也說明了高端疫苗根本沒有辦法是施打第2劑的選擇。

    陳玉珍指出,在疫苗短缺之下,疫情指揮中心不斷延長AZ、莫德納第二劑施打時間,從4週、8週、12週到現在最新的16週,台灣人民到底還要等多久?所謂的「疫苗購買超前部署」、「現在疫苗足夠了」,結果造成疫苗空窗,沒有仿單的高端疫苗立馬無縫接軌讓人民施打,陳玉珍強烈質疑,強迫人民施打高端疫苗,就像是強迫推銷商品般,連使用說明書、保證書都沒有,可以這樣嗎?陳玉珍進一步表示,既然衛福部、食藥署全力護航高端到底,那麼這是否也表示蔡政府中央要員、部會首長對高端深具信心,願意伸出手臂打高端?但事實上,國民黨團7月5日揭露食藥署超打國際認證疫苗達169%,到了8月13日今天,食藥署繼續打好打滿,更高達202%,換句話說,食藥署在給高端EUA之前,搶打國際認證疫苗,還滿出來。把沒有獲得國際認證的國產高端疫苗,留給小老百姓施打,實在可惡!

    首席副書記長萬美玲表示,陳時中以為,他是台灣人民在疫情嚴峻當下的信仰,但一路走來,台灣歷經長達將近2個月的3級警戒,即便台灣人民是善良的,這段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呈現在眼前的事實,就算是陳時中改口3+11不是破口,但在人民眼中,3+11就是造成台灣陷入疫情攻擊,造成800多人死亡的原因。萬美玲指出,陳時中從誣指陳宗彥副指揮官主持3+11會議,到國民黨團不斷追查3+11會議開會公文、推說完全沒有會議記錄,到衛福部次長石崇良甩鍋給「萬華」才是疫情破口,再再顯示疫情指揮中心上上下下官員,心態實在可惡。萬美玲指出,無論是從病毒序列、傳染途徑,都能夠證明3+11就是疫情破口,如果陳時中不認3+11是破口,那麼,疫情破口就是陳時中本人。

    萬美玲感嘆,家裡時鐘壞了,頂多耽誤時間,但是國家「時中」壞了,就會誤國誤民;疫苗採購超前部署沒有做好、防疫工作零零落落,該到貨的疫苗永遠遲到,人民搶打殘劑,官員誇稱疫苗足夠,人民的苦,陳時中可有看在眼裡?沒有解盲、沒有保護力的高端疫苗,審查一路開綠燈,沒有仿單、蒙著一層紗高端疫苗,卻要人民接種,陳時中已經不適合擔任衛福部長、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職務,而人民不想打高端,只想打「高官」。

  • 會議記錄人員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3 17:46:01
    有 2,292 人按讚

    新書試讀又一發~~~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從沒想過,七年後的我,又站在阿姆斯特丹這座橋上。
    一面看著橋下緩緩流過的水,一面看著七年前的自己。二○一一年的我帶著爺爺去世的傷痛,宛如行屍走肉般行走於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迎面而來的人們臉上總帶著愉悅,但我的心卻空空的。走著走著,我來到這座橋,被突如其來的悲傷淹沒,毫無防禦能力。

    從那時候開始,我花了好多年時間思索生與死的議題。
    七年後,二○一八年,我又為了生死議題來到同一個地方,但目的不同。
    七年前是為了忘卻死亡的陰影,七年後則是為了直視死亡。
    站在橋上,我再次想起爺爺。
    我感謝他,感謝他的去世所帶給我的學習、體悟與成長,感謝他幫助我建立了信念,也由於這信念,它帶著我重回舊地,去記錄他人的故事。
    這一路上,他未曾遠離。

    站在橋上,看著七年前的自己,我多麼希望時空能重疊。
    我想對七年前的自己說:
    妳得到了一份意義十分深遠的禮物,不要逃避它。
    打開它,好好地檢視它,欣然地接受它,並且感謝它。
    它真的太棒了。

    #一份特別的工作邀約

    二○一七年十月,騰訊新聞的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個原定名稱叫《Tough Job》的節目(後來定名為《明天之前》),去體驗這世界最困難的工作。比方說捕鯨船的船員、西班牙鬥牛士,或是後來採訪成行的執行安樂死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等等。
    接到這個邀約,我心裡是很樂意、也很高興的。一是我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二是沒想到先前我為了興趣而做的準備:學英文(我的上一本著作《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中敘述了原由),正好能派上用場。
    簡單地說,由於主持Discovery頻道的《越野千里》節目,深覺我的口語英文實在不夠用,於是從二○一七年一月開始,我找了一位英文家教上英文課。剛開始上課時,我心中毫無負擔地跟家教用英文聊天,沒想到半年之後,有個需要全程用英文與受訪者與國外工作團隊溝通的工作找上我。
    騰訊新聞的朋友說:節目預計從二○一八年春季開拍。我心想:還有大半年可以做準備嘛,儘管知道這工作並不容易,但我樂觀地認為「一定沒問題!」便欣然接下這項工作邀約……沒想到隨著開拍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給自己的壓力也一天比一天沉重,甚至焦慮到快要爆炸!
    還記得,當合作拍板定案後,製作單位要我先選一、兩個主題做開拍前的準備。

    我的首選是安樂死,這是由於爺爺過世之後,我花了很長時間在思考關於生死的問題。
    當我去正視安樂死這主題時,是否能印證我這些時間的思考與學習有所成長?我到底走到何種境界與階段了?心中抱著期待與想望,知道機不可失,因此我毫不猶豫便先選了「死亡醫生」這個主題。
    那麼第二個主題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或是捕鯨船與鬥牛士,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選項叫做:墮胎船。由於我對性平議題很有興趣,加上我的英文家教剛好也很關注這類議題,於是我選了墮胎船為第二個主題,不過,後來這主題由於某些敏感因素而被排除掉了。

    開拍前的準備有哪些?除了閱讀大量從網路上搜集來的新聞、個人背景等資料,受訪者所有的影片、書籍、身邊的相關人物,甚至是所有相同主題的影片,不管有沒有中文或英文字幕……一個都不能落下。我得做足功課,才能與製作單位討論採訪對象與主題的取捨……

    #準備再準備
    ……當我接到騰訊的主持邀請時,我心中很清楚:這個機會,在我生命中可能只會出現一次!我不能讓它溜走。這個節目,有可能成為我事業的代表作,我必須要完成它。我也知道,當我完成它時,我必定能脫胎換骨,人生再邁開更大一步。
    更別說有人願意出資讓我思考我有興趣的議題,能與國外的優秀製作團隊合作,還能與每個議題相關的頂尖人士以及最有爭議的人面對面……種種誘因讓我知道:無論未來有多辛苦,都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難道當時我心中沒有一絲害怕?當然有。但我告訴自己:害怕不足以成為擋在我面前的石頭。絕對不可以。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除了前面提到出發前需要大量閱覽資料、做足功課,對我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英文能力」。
    出發前半年那段準備期,由於不停消化外文資料,腦袋不停進行Q&A的沙盤推演,大腦幾乎整天都在高速運轉,使得我的睡眠品質很差,有時連作夢都在說英文。

    每個議題都是專業範疇,有許多專有名詞需要學習,除了要會讀它們,還得要用得正確,這對我而言是非常大的考驗,比方說安樂死「Euthanasia」、永生「Immortality」……這些字,我反覆唸了千百次記住它們,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而在受訪對象一個個確認之後,我發現自己必須一坐下來,就要能跟一個陌生人聊他這輩子最傷痛、或是他已經研究了一輩子的事,這是另外一個困難點。
    例如安樂死這個議題,幾乎每個受訪者的心中都有很深的傷,而我必須在沒有時間寒暄、互相熟悉的情況下,在短短一、兩個小時中切入受訪者的內心,這對我、對受訪者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全程英文採訪的壓力
    除此之外,還有口音這個關卡。
    受訪者來自不同地區,澳洲、英國、愛爾蘭、美國東西岸、美墨邊境、英屬澤西島……更有受訪者是戴著呼吸器說英文、口音含糊不清的!再加上一起工作的英國團隊,導演是來自紐約的倫敦人,兩位攝影師中一位是有維京血統的北歐人、一位是敘利亞人,收音師是義大利人,整個工作團隊儼然是個小型聯合國。
    製作單位投入了這麼多資源,我絕對不能搞砸,更不想丟亞洲人的臉,可想而知我想把英文說好的壓力有多大了。
    這時我得要感謝老天爺給了我一個禮物:我的英文老師Joy。

    當時我已與她上了半年多的課。Joy是多明尼加裔美國人,十多歲時從多明尼加共和國搬到美國亞歷桑那州鳳凰城讀高中與大學,二十多歲便來台灣工作,直到如今。
    身為移民的她,對於生死、移民以及女性議題也十分有興趣,與我志趣相投。當她知道我接的新工作要討論這些主題,二話不說地願意助我一臂之力,更為我補充許多視野與背景(如美國非法移民與永生議題),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我真是太幸運了!
    我與英文老師會先分頭看由紀錄片工作人員收集來的資料,再找時間一起腦力激盪。
    當我們見面時,會以英文聊天的方式各自表達讀了資料後帶給自己的衝擊。我可能得用十句話來陳述一件事,但老師用兩句話就能充分說明,由此我便能得知用哪些英文字詞來表達會更恰當。
    而討論的最後,我與老師會決定應該要問哪些問題:一個大問題之下圍繞著哪些小問題?問題的先後順序?要從個人經歷開始問還是從議題開始問?從哪個角度切入問題?……與英文老師這番沙盤推演,對於我日後的正式訪談,幫助極大。

    #出發前,我到底是誰?

    離出發拍攝日二○一八年四月一天天逼近。
    三月,我特地飛去北京與騰訊的團隊開會,臨出發前,北京、倫敦以及台北的我,三方再一起開了長達三、四小時的視訊會議。
    此時一個個新的問題在我心中浮現:我在這個團隊中的定位是什麼?我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記者還是主持人?是一名觀察者?一個好奇的民眾?我到底是誰?……
    出發前,這些疑問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

    以往在工作時,我總是會看著自己的表現,而這次,我意識到了另一雙看著我的眼睛:工作團隊對我的評價。
    在不能丟臉、時刻意識到他人眼光的壓力下,我踏上這趟未先磨合的旅程,飛往阿姆斯特丹。
    我決定帶著未知出發,不預設答案。
    出發前,我也告訴自己:不要用個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人生。
    而這趟旅程的終末,原本也不該預設只能有一個解答。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7/27 00:00 開始預購
    8/1 全台上市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7/26晚上有新書預購前直播❤ 敬請密切關注 @曾寶儀 Bowie 和 #大田出版 社群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