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麼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家庭和諧,不只是女人的責任 最近看到經濟部「新創企業價值共創計畫」創業者性別分析報告,發現一個不意外的事實:2013-2017年以來每年創業者的性別,男性創業者的數量大約落在每年120人至140人左右,而女性創業者的數量則大約落在每年60-80人之間。最近的數據是2017年,這一年裡創業者中男...

  • 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麼 在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6 17:43:37
    有 493 人按讚


    家庭和諧,不只是女人的責任

    最近看到經濟部「新創企業價值共創計畫」創業者性別分析報告,發現一個不意外的事實:2013-2017年以來每年創業者的性別,男性創業者的數量大約落在每年120人至140人左右,而女性創業者的數量則大約落在每年60-80人之間。最近的數據是2017年,這一年裡創業者中男性佔69.9%,女性則是30.1%。

    這不是一個很意外的數字。且不論是否創業,女性在職場上至今都是相對弱勢。我前陣子在電子新聞中,才看到一個數據: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Global)2017年6月的調查報告,各國企業董事會中僅15%為女性。」、「美國《財星》雜誌調查,2017年財星500大企業中,僅32家企業的執行長為女性、占6.4%,為63年前開始調查以來最高。」

    如果再看男女的平均時薪差異,勞動部看到的資料也顯示:2017年台灣女性平均時薪大約是271元,而男性是315元,兩性的薪資差距有14%。而這樣的薪資差距並不只侷限於台灣,事實上全球女性都面臨了一樣的難題。

    身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可以深刻體會到一個女性,想「擁有一份事業」或「想在事業上追求成就」,可能會遭遇的艱難挑戰。

    最大的戰場就是家庭。男性在結婚後可以安心衝刺事業,似乎是一個普世價值。但一個女性在婚後究竟應該以家庭為重,還是可以如男性一般繼續在事業上發揮所長?這一點,在每個家庭中都會不一樣的標準,而且往往都不是這個女性本人可以決定。

    朋友Y在職場上一直是個有想法、勇於挑戰自我的新時代女性,兩年前和交往多年的男友結婚,婚前男友表示支持Y繼續保有自己,但婚後Y卻發現,婆婆並不贊成做為妻子的Y時常出差或加班。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Y的身體狀況和工作壓力,使她無法受孕......

    「但我一開始就跟男友說,我短期內沒有生小孩的打算。」Y煩躁的對我說。而這點,在婚前她已經跟老公提過,而老公表示同意也支持;但她最難以接受的是,她的肚皮要不要生孩子,旁人竟然沒法尊重她跟另一半的決定。公婆和親戚們總是不時地提醒兩句、勸說三句,流言蜚語講得好像沒有懷孕都是因為Y熱衷於工作,才會鑄成的大錯。

    然而有了孩子後,女人的事業道路卻更加險峻。M在產前與Y一樣,也是個相當專業的經理人,但卻在懷孕後被老闆有意無意地「暗示」離職,最後甚至直接資遣。失去工作的M最後選擇在家待產,產後丈夫與公婆「體恤」她的辛勞,要她乾脆在家照顧孩子別再回到職場。

    「孩子需要妳啊!」老公與婆婆這麼說,而M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家中。

    我們很容易在菜市場和學校門口看見母親穿梭的身影,而在學校的家長群組裡,也幾乎是母親佔大多數。如果在這幾乎都是婦女的空間裡,我們看見一位父親出現,很多人都會欣羨的說:「哇!真是好男人!」

    但為什麼男性照顧小孩與家務就是「好男人」,但女性照顧孩子卻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

    即使較為重視女性價值,女性勞動力提升的今天,女性照顧家庭似乎依然是社會常識,女性即使婚後、產後重返職場,我們仍然比較常看到這些職業婦女匆忙下班,趕著去學校接孩子,回家後忙著煮飯幫孩子帶便當的畫面。而不是太太下班後回家,先生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並主動督促孩子的功課和作息。

    每一個在事業上衝刺的人,都會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後盾,男人是如此,女人當然也一樣。家庭既然是兩個人共同組構而成,那麼「支持彼此的夢想」、「尊重與肯定對方的選擇」,應該也是建構一個家的基本要素。

    當然,要怎麼達到「支持彼此的夢想」與「尊重並肯定對方的選擇」,需要很多時間的溝通、協調,彼此磨合出一個共識。但我相信真正幸福的家庭,不應該建構在單方面的犧牲、奉獻,如果是夫妻任何一方一味犧牲所帶來的和諧,那麼也只是表面的幸福罷了。

    女性的權益其實是到了這個世紀才真正被重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繼續往真正的和諧、平等前進,那麼不只是女人本身要能夠找回自我價值,男人們也扮演很重要的支持角色。在面對傳統家庭價值觀的時候,如果夫妻雙方能夠理念一致、相互扶持,即使會有一段短暫的適應與磨合期,我相信最終一定能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家庭。

    #璞之妍 Essenangelo
    #愛自己

  • 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麼 在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6 08:00:00
    有 495 人按讚


    家庭和諧,不只是女人的責任

    最近看到經濟部「新創企業價值共創計畫」創業者性別分析報告,發現一個不意外的事實:2013-2017年以來每年創業者的性別,男性創業者的數量大約落在每年120人至140人左右,而女性創業者的數量則大約落在每年60-80人之間。最近的數據是2017年,這一年裡創業者中男性佔69.9%,女性則是30.1%。

    這不是一個很意外的數字。且不論是否創業,女性在職場上至今都是相對弱勢。我前陣子在電子新聞中,才看到一個數據: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Global)2017年6月的調查報告,各國企業董事會中僅15%為女性。」、「美國《財星》雜誌調查,2017年財星500大企業中,僅32家企業的執行長為女性、占6.4%,為63年前開始調查以來最高。」

    如果再看男女的平均時薪差異,勞動部看到的資料也顯示:2017年台灣女性平均時薪大約是271元,而男性是315元,兩性的薪資差距有14%。而這樣的薪資差距並不只侷限於台灣,事實上全球女性都面臨了一樣的難題。

    身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可以深刻體會到一個女性,想「擁有一份事業」或「想在事業上追求成就」,可能會遭遇的艱難挑戰。

    最大的戰場就是家庭。男性在結婚後可以安心衝刺事業,似乎是一個普世價值。但一個女性在婚後究竟應該以家庭為重,還是可以如男性一般繼續在事業上發揮所長?這一點,在每個家庭中都會不一樣的標準,而且往往都不是這個女性本人可以決定。

    朋友Y在職場上一直是個有想法、勇於挑戰自我的新時代女性,兩年前和交往多年的男友結婚,婚前男友表示支持Y繼續保有自己,但婚後Y卻發現,婆婆並不贊成做為妻子的Y時常出差或加班。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Y的身體狀況和工作壓力,使她無法受孕......

    「但我一開始就跟男友說,我短期內沒有生小孩的打算。」Y煩躁的對我說。而這點,在婚前她已經跟老公提過,而老公表示同意也支持;但她最難以接受的是,她的肚皮要不要生孩子,旁人竟然沒法尊重她跟另一半的決定。公婆和親戚們總是不時地提醒兩句、勸說三句,流言蜚語講得好像沒有懷孕都是因為Y熱衷於工作,才會鑄成的大錯。

    然而有了孩子後,女人的事業道路卻更加險峻。M在產前與Y一樣,也是個相當專業的經理人,但卻在懷孕後被老闆有意無意地「暗示」離職,最後甚至直接資遣。失去工作的M最後選擇在家待產,產後丈夫與公婆「體恤」她的辛勞,要她乾脆在家照顧孩子別再回到職場。

    「孩子需要妳啊!」老公與婆婆這麼說,而M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家中。

    我們很容易在菜市場和學校門口看見母親穿梭的身影,而在學校的家長群組裡,也幾乎是母親佔大多數。如果在這幾乎都是婦女的空間裡,我們看見一位父親出現,很多人都會欣羨的說:「哇!真是好男人!」

    但為什麼男性照顧小孩與家務就是「好男人」,但女性照顧孩子卻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

    即使較為重視女性價值,女性勞動力提升的今天,女性照顧家庭似乎依然是社會常識,女性即使婚後、產後重返職場,我們仍然比較常看到這些職業婦女匆忙下班,趕著去學校接孩子,回家後忙著煮飯幫孩子帶便當的畫面。而不是太太下班後回家,先生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並主動督促孩子的功課和作息。

    每一個在事業上衝刺的人,都會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後盾,男人是如此,女人當然也一樣。家庭既然是兩個人共同組構而成,那麼「支持彼此的夢想」、「尊重與肯定對方的選擇」,應該也是建構一個家的基本要素。

    當然,要怎麼達到「支持彼此的夢想」與「尊重並肯定對方的選擇」,需要很多時間的溝通、協調,彼此磨合出一個共識。但我相信真正幸福的家庭,不應該建構在單方面的犧牲、奉獻,如果是夫妻任何一方一味犧牲所帶來的和諧,那麼也只是表面的幸福罷了。

    女性的權益其實是到了這個世紀才真正被重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繼續往真正的和諧、平等前進,那麼不只是女人本身要能夠找回自我價值,男人們也扮演很重要的支持角色。在面對傳統家庭價值觀的時候,如果夫妻雙方能夠理念一致、相互扶持,即使會有一段短暫的適應與磨合期,我相信最終一定能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家庭。

    #璞之妍 Essenangelo
    #愛自己

  • 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麼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9-02 14:42:03
    有 86 人按讚

    好文分享~很殘酷也很深刻。
    --------------------------------

    從1999年至2016年,美國的物價上漲了45%。

    因此,對普通的工人來講,在過去17年之間,工資等於完全沒有上漲。

    美國現在的人均GDP是5.6萬美元,對一個四口之家來講,如果都工作,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均GDP是22.4萬美元。

    但真實的生活並不是這樣的,大多數人都只是被平均而已。在這個國家裡,極少數人賺到了讓人難以想像的財富,遠遠甩開了後面的人。

    1990年,美國最富有的400人,總共擁有930億美金。

    而今天,美國最富有的400人,總共擁有2.4萬億美金。

    也就是說,在過去26年,美國富人的財富上漲了30倍,而普通工人的工資卻基本停滯不前。

    美國尚且如此,中國的情況,其實更惡劣。

    2005年,福布斯中國排行榜前10名富豪的總資產為1,100億人民幣。10年後福布斯中國排行榜前10名富豪的總資產超過9,000億人民幣。

    二、對窮人來講,只有眼前的苟且,並沒有詩和遠方

    最近在讀一本名字叫《我在底層的生活》的小說。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她為了體驗美國底層人民的生活,於1998年,選擇了六個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

    每到一處,她都隱瞞自己身份,斷絕和過去朋友的來往,全靠1,000美元的積蓄開始,不借助外界任何的幫助,希望可以體驗從貧民區出頭的可能性。在這些地區,一個沒有學歷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般時薪是6~7美元(20年過去,如今美國的最低工資也僅僅只是7美金),一天八小時工作下來,也就是50美元,一個月工作25天也就是1,250美元。

    但是如果想離工作地點近一點的話,往往房租就要到600美元以上,這對一個月收入1,000多美元的人負擔太重了。所以她不得不到離工作地點幾十公裡遠的地方租房,但這樣交通成本就會上升。即使吃便宜且沒有營養的快餐,一個月還得400~500美元買食物和汽油。

    然後就所剩無幾了。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換了六種工作,有服務員,有零售,有清潔,有老人服務,但是結局都一樣:

    她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困局:

    因為錢不夠,不得不住在偏遠的地方來節省房租。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

    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她用於提升自己和發現更好的工作機會的時間,越來越少。

    為了應付逐漸上漲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說服自己承擔更多的小時工作或者兼職。

    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做各種勞苦的工作,她漸漸成為一個工作機器,無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每天只是在重復的做同樣的工作。

    然後換一個地方,進入下一個循環。不管芭芭拉多麼努力,也不能換來一個未來,在沃爾瑪也不行。一個可笑的事實是,她們這些在沃爾瑪做服務的人,卻買不起在沃爾瑪做促銷的商品。

    這本書寫的非常深刻,很清楚明白地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

    對窮人來講,請不要談詩和遠方,因為他們只有眼前的苟且。在絕大多數時候,僅僅靠自己的努力,窮人,是很難改變命運的。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聽到“努力工作”是成功之道,例如“努力工作就會出人頭地”,亦或者“我們就是努力工作才有今天”。這些說法已經聽到讓我反胃,但沒有人告訴你,就算你“努力工作,拼了命的工作”,還是有可能發現自己依然深陷在貧窮和負債中,甚至還越陷越深。

    為什麼沒有人告訴你,或許“努力工作”並沒有多大的用?

    因為現實太殘酷了,殘酷到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面對這些現實,從而選擇相信一個自己編造的謊言。

    三、《折疊北京》裡的三層空間

    在《折疊北京》裡,世界被劃分成了三個階層:資本家,中產階級,和平民。

    我們生活的世界和小說裡的世界非常相似,在我們這個高度兩極分化裡的世界裡,有某種詭異的光學特性,使得經濟地位高的人幾乎看不到比自己經濟地位低的人。

    富人很少看到窮人,即便他們確實在某些公共空間裡瞥到窮人,也很少明白自己看到的是什麼。而窮人卻可以輕易的看到富人,比如在電視裡,在雜志封面上,在微博上面。

    與此同時,各個階層裡的人接觸到的大部分人也都是和我們自己背景相似,幸運值差不多的人。每個階層裡的人都在仰望比自己階層高的人,都看不見比自己階層低的人。

    因此,真實的世界也就形成了三個固定化的階層,每個階層之間的流動性開始逐漸變差。

    從這個角度來講,《折疊北京》並不是一個科技小說,而是一個社會小說。

    而且,小說裡也反映出,在你本身的那個階層裡,努力從來都不是實現階級變動的必要條件之一。

    四、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世界。勞動必須與資本結合才能創造價值。

    當創造出來價值之後,就存在成果分配的問題,由於資本的稀缺性和低級勞動力的富裕性,使得資本獲得收益率要遠遠大於勞動所獲收益。

    除此之外,勞動獲得的收益是線性增長的,而資本獲得的收益卻可以按照指數型增長。

    就像《折疊北京》裡描述的一樣,真實世界裡,極少數的人掌握著大量的資本和壟斷性的生產要素,這些人是資本世界中的大貴族。他們有能力影響政治,影響選舉,影響政策。

    這些大貴族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所有人加大消費力度。因為只有消費更多,他們才能賺到更多資本。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會設計信用卡,設計時尚,設計奢侈品。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你消費。

    除了大貴族外,有少數的勞動者湧進了高知識密集的行業,他們勞動收入覆蓋日常開銷綽綽有余,在工作若干年後,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終於步入了中產階級。

    他們之所以能獲得超過日常生活開支的資本,主要是因為他們技能和認知能力的稀缺性。

    然後,這些人可以將所得資本投入股市、樓市、不動產等資產中,尋求資本收益。隨著資本回報在總收入中逐漸占據更大比例,他們將更少的時間用來勞動。這些人從此過上了“收租”的生活,成為資本世界裡的小地主。

    當然這些中產階級中,也有一部分人中了“大貴族”的圈套,把滿足日常生活之外剩余的金錢全部拿去消費,而不是去用於資本積累。這樣,中產階級會發現自己的負債越來越嚴重,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最後,還剩下一部分勞動者,也許因為勞動附加值太低,也許因為競爭激烈而沒有議價能力。總之他們單位時間收入太低,僅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既沒有積蓄,也沒有再投資的能力。他們無論工作多久也永遠無法邁過那個門檻,他們就是資本世界裡的農奴。

    和農奴一樣,因為入不敷出和知識儲備上的不足,這些人永遠以出賣勞動力為生,辛勞一生也依然處於社會的底層。

    最可怕的是,由於對私有財產的保護,這種差距存在世代性。部分同齡人,他們可以繼承父母乃至祖父母一代的資本,但窮人,卻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謀生活,不,是生存。

    而這套制度最聰明的地方在於: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生產力與知識掛鉤了,人類社會一直在快速發展,每個“農奴”在縱向對比自己生活的時候(拿10年前的生活質量和現在的生活質量作對比),一定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

    五、有什麼解決方法?

    如果你是一個剛畢業的普通大學生,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社會底層人士,該如何擺脫財務陷阱?

    答案就是努力的獲得“資產”。

    這個答案很簡單,但是確實很難做到。

    因為絕大多數人缺少基本的正確的財務知識。

    什麼是資產?

    假設你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這個房子是你的資產嗎?

    假設你有一輛自己開的車,這個車是你的資產嗎?

    實際上,自己住的房子和自己開的車,都不是資產,而是負債。正是這種不正確的財務知識讓很多人這輩子無法積累起來真正的“資產”。

    那麼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資產其實就是未來能給你帶來現金流的東西。資產並不是你擁有的東西。

    負債其實就是未來會導致你現金流流出的東西。負債並不是你欠別人的東西。

    如果無法正確的理解資產和負債,你這輩子都會像困獸鬥一樣,困在疲憊不堪的財務壓力中。

    如果你的房子是自己住的,在你賣掉這個房子之前,這個房子都是負債,因為你要裝修,要維護它。

    如果你的房子是租給別人的,這是資產,因為房子能給你帶來現金收入。

    如果你借錢來消費,那麼你借的錢是負債,但是如果你借的錢是用來投資,當你的投資收益大於借款利率,那麼1美元不僅永遠不會消失,卻還可以增加你的“股東權益”,你借的錢反而是你的資產了。

    這就是適度負債的好處(絕不鼓勵過度負債,過高的杠杆)。

    作為一個普通人,要獲得所謂的財務自由,關鍵是減少真正的負債,獲得真正的資產。

    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不斷的獲取新的知識?為什麼要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

    因為在你金融資產還不夠多的時候,你的知識(才華)就是你最大的資產。

    從會計的角度來看,知識這個資產有三個好處:

    1.是無形資產,沒有折舊。

    2.有壟斷性競爭優勢,你積累的知識,別人復制不了,即使復制也需要大量的時間。

    3.一個人可以獲得的知識理論上無限的。

    當然知識也是分兩種的:1.裝樣子用的知識。2.真實有用的知識。

    裝樣子用的知識,如何拿來賺錢?

    你需要積累的是真實有用的知識。

    如果你是個知識豐富,很有才華的人,“才華”這個資產可以為你每個月帶來現金流,這就是你的工資。

    當你的工資足夠覆蓋你的開支時,你就有了所謂的盈余,也就是資本。

    從你有資本的時候,你就面臨著一個問題:是消費掉這些資本,還是放到資產裡?

    如果你要擺脫所謂的財務陷阱,請把這些資本放進資產裡。

    當然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因為你要區分出來哪些是值得放進去的資產,你要懂得克制,懂得節儉,要懂得適度消費。

    不過你要明白的是,幸福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六、結語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公平,100年前是如此,100年之後也是如此。

    與其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不如直接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想想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有很多人抱怨說,這個世界最大的不公平是因為智商不同。

    然而,這個世界並沒有被一群智力超群的天才統治著,相反那些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往往智力並不突出。

    這是因為,智力並不等於智慧。

    你可能無法提高自己的智力,但是你可以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能看得清這個世界的人。

    而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我唯一能說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人。

    巨人就是前人留下來的真知灼見,而獲得前人知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閱讀有質量的書籍。

    當你擁有的真知灼見越多,你就會越了解世界的真相,就會發現世界根本就是不公平的,但是同時你也會發現你具備了與這種不公平鬥爭的能力!

    而當你擁有了鬥爭的能力,不公平又算什麼?!
    http://www.gelonghui.com/p/86032.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