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最後一秒鐘吉他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最後一秒鐘吉他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最後一秒鐘吉他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最後一秒鐘吉他譜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32的網紅TheChuniC 那群依森,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突然想回頭紀錄一下兩年前那群依森首場演出。 先從開始彈吉他說起好了。 >學吉他契機 家裡的第一把吉他是叔叔送給爸爸的五十歲生日禮物,它來我們家後,一直靜靜地立在角落,似乎只是個體積比較大的裝飾品,從來也沒有看爸爸拿起來把玩過,剛開始雖感覺新鮮,不過每個週末從學校宿舍回家,看著看著也就慢慢忘了它...

  • 最後一秒鐘吉他譜 在 TheChuniC 那群依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17 20:58:31
    有 78 人按讚

    突然想回頭紀錄一下兩年前那群依森首場演出。

    先從開始彈吉他說起好了。

    >學吉他契機

    家裡的第一把吉他是叔叔送給爸爸的五十歲生日禮物,它來我們家後,一直靜靜地立在角落,似乎只是個體積比較大的裝飾品,從來也沒有看爸爸拿起來把玩過,剛開始雖感覺新鮮,不過每個週末從學校宿舍回家,看著看著也就慢慢忘了它的存在。

    大約半年後,朋友說要去吉他社看看,無所事事的我也就跟著晃過去,社團裡的學長熱心地介紹社辦,還試著教我們按和弦及看吉他譜,記得過了兩個小時吧,我們倆似懂非懂地學了很多人學吉他時彈的第一首歌,五月天的擁抱。當然是彈地零零落落,但這兩個小時讓我對這項樂器的興趣大開,索性在該週末回家時,把爸爸當做擺設的吉他帶回宿舍。

    愛唱歌的我欣喜若狂,以往在KTV唱不上去的歌,現在移調夾移一下就可以不用殺雞,節奏要快要慢還能隨我高興。就這樣,我一有空擋就練習,YouTube教學影片一部一部的看,喜歡的歌一首接一首彈, 常常一開始彈、一開始唱就是好幾個小時。我還記得,在此之後,衝夜唱的頻率也不如過往頻繁,畢竟在家就可以唱,還能唱得忘我。

    回想起來,很感謝朋友那天帶我去吉他社,以及當時學長的熱心教學。雖然自從那兩個小時參觀社辦之後,再也沒有踏進去吉他社一步,但這天是真的替我開闢了一個可以搞自閉的小天地。

    ---------------------------------

    >YouTube頻道開張

    過了一兩年,一樣有事沒事就隨手彈彈唱唱,有天突然想起,小時候練習鋼琴時,老師會請我把自己彈的曲子錄下來,聽聽看自己彈的與想要表現的樣子是否有差距,順便可以將練習記錄下來。於是我第一次把一首歌彈唱練習到完整不出錯,錄下來,上傳到YouTube頻道(那群依森),記錄存檔。

    說是頻道開張有點誇張,因為剛開始的翻唱影片對我來說,都只是在記錄我完整練習過的曲子,而且畫質音質差到不行(現在也很差),我的吉他也不厲害,只會和弦,封閉還按地很爛。

    直到後來有不認識的人從YouTube私訊給我,說我的翻唱陪她度過好幾個失眠的夜晚,我才發覺,啊,原來我的彈唱不只給我自己耍自閉,還陪伴了別人的小天地。

    ---------------------------------

    >第一次表演

    在準備出國唸書之前,有一位玩樂團的朋友,也是我音樂之路上很重要的一位朋友,說他想找我另外組無插電,雖然當時出國唸書在即,組團的時間很短暫,但這段時間對於流行音樂的練習算是前所未有的密集,也是我接觸西洋獨立音樂的高峰期。

    回國後工作忙碌,雖然還是很喜歡彈唱,但時間就是比唸書時少上許多,翻唱影片更新得慢,對於表演這件事更是想都沒想過。這時候這位組團的朋友又出現了(再一次感謝),幫我跟一位願意讓我只需要聽眾付一杯低消,就可以出借場地的咖啡廳負責人牽線。就這樣,日期訂了(2017.03.16 ),而活動宣傳文案,其實就是在寫我一直以來想唱歌的心情和動力,涮涮涮地十分鐘就打好了:

    ...................................................
    這會是一場表演嗎?我也不知道。

    你們或許就只是來,靜靜地吃著可口的沙拉,喝著熱騰騰的經典咖啡,或許就只是來,與不用說太多話,也能很自在相處的老朋友聚聚。而背景音樂就是一旁咿咿呀呀的我在哼唱。

    在一口食物,或是一段對話之後,你偶爾抬頭看,這就是背景音樂的源頭啊。可能你也不太清楚,這個人在唱什麼,
    聽了幾秒鐘後,也不知道是微笑給誰看,反正你覺得暖暖的,接著,繼續下一口食物,或是下一段對話。

    成為一個你不需要,卻喜歡有之陪伴的背景音樂,對我來說是再好不過了。

    開玩笑的,你們可以來聽我唱歌嗎?
    ...................................................

    表演當天早上一如往常地上班,心情平靜,直到離開公司後才感到緊張。提早了一個小時到場地,在舞台上眼睛闔上,面向空無一人的台下,冷靜地想像一下座無虛席的觀眾席,再張開眼,就到了表演的預定時間。

    原以為只會有兩三隻小貓,結果竟然來了三四十個人,可能門票為一杯低消飲料真的很吸引人吧?除了很感謝朋友的捧場,當天有一半的聽眾是透過YouTube頻道認識我的,我記得還有一位同學是在新竹上班,下午特地請假北上來聽演出,真的又驚喜又感動。

    整個表演過程我想我是緊張的,還好事先準備了一些不好笑的笑話來緩和緊張,十首歌咻一下就過去了,隔天一如既往地上班,前一天晚上就好像一場夢。

    以上,各位,再陪我做幾場夢吧?

    當天演出歌單:
    1. 魏如萱 – 拉拉拉拉
    2. Alex Turner – It’s Hard to Get Around the Wind
    3. Death Cab for Cutie – I Will Follow You Into the Dark
    4. Extreme – More Than Words
    5. Meghan Trainor – All About That Bass
    6. Kodaline – All I Want
    7. 陳綺貞 – 魚
    8. 黃玠 – 香格里拉
    9. Coldplay – Us Against The World
    10. 來吧!焙焙! – 全世界我最喜歡你

    再來是歌單中我有在頻道裡翻唱的Playlist,年代久遠,回味一下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list=PLNCoObza_G7QrvHwzEqFh6n88j6CGk9_f&v=vZX9xwEDOp8

    最後,謝謝你們不離不棄。

  • 最後一秒鐘吉他譜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01 20:30:01
    有 369 人按讚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27

    在 2018 年 10 月的一篇『上帝視角』文中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301478950459656?__tn__=-R ),我提到了在錄音室 (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舞台) 創造或執行音樂工作時,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拉高一個維度』,用一種『超越本體』的視角,來觀察自己當下所執行的每一個動作 --- 我覺得這是做為藝術家應該要有的『自覺』式機能。不過,這種『自我檢查』的作用,應該是發生在自我的意識層面,在真實的錄音室工作過程中,除了『正在發生錄製』的那段時間,你應該要喚起這種自覺意識,之外~ 其他會有很多的時間,你其實必須與許多外界的人、事、物發生互動 --- 譬如說製作人與錄音師,來共同完成一個音樂作品。

    先不論新世代的音樂工作者會有多少種突破傳統音樂製作的手法,可以完成足以在市場流通的音樂;如果此刻你選擇了『傳統本格派』的音樂製作流程:由製作人在錄音室協同錄音師一起完成你的音樂,那麼,這就是一種緊密的團體合作 --- 也就是說,那個音樂作品的『純度』,很可能就不再是那麼『自我』了。又或者說,也許你是一位由製作人找來 (通常是付費形式) 在錄音室完成音樂製作物的樂手 (或歌手),雖然你將會在製作物中貢獻你所擅長的才華,但那應該會是在製作人某些的『指導原則』下所呈現的局部性的你,在這種工作條件下,你必須更在意這些與外界互動的種種狀態。

    回想許多年前,我透過參與華語流行音樂器樂的錄製來鍛鍊自己音樂能力的那些過程,很多時候,當我帶著樂器走進錄音室的前一秒,我根本不知道等一下要面對的音樂內容究竟是長成什麼樣子;在所有音樂內容都還是錄在盤帶上的那個年代,由於前一個錄音班在交班的時候,都會把音控台 (Console) 上所有的推桿、控制鈕都歸零,所以新的錄音班把盤帶上到機器、準備接下來的錄音工作時,都必須將所有的音樂軌道重新調整一次音量平衡與位置擺放 --- 我們後來習慣稱呼的『Rough Mix』,其實就是來自於這種類比世界所必須重複操作的標準動作。

    當錄音師開始重新擺放這些音樂內容時,我就必須開始繃緊神經,努力去判知現在已經有哪些樂器在做哪些事,當錄音師大致擺好了所有樂器的音量、位置時,我就必須對等一下要錄製的吉他內容做好初步的配器規劃以及一些情緒面向的準備了。江湖上有一個鐵錚錚的事實:倪方來老師通常是在 Rough 做好時才走進錄音室,他坐下來、音樂播放第一次的同步時間裡,他已經用紙筆聽寫出整首音樂的和絃進行與重要的節奏切分,以及如果有特別指定交由吉他彈奏的主要線條的所有筆記;他通常會要求放第二遍,那只是用來再次確認筆記譜面的正確度,以及他開始建構整個吉他樂器彈奏內容的樣貌。然後他會與製作人交換意見、同時調整、準備馬上要開始錄製的第一把吉他音色,當音樂播放第三次的時候,他就開始正式錄製了。

    比較令人困擾的是:第三遍音樂播放完的時候,他的第一個聲部的吉他,也!錄!完!了!!!

    我個人差距倪老師的能力,大概有九個太平洋!我約莫要來來回回聽個十幾遍,才勉強知道整個音樂設計的脈絡以及和絃與旋律的相互關係。在瞭解製作人希望要有的吉他內容之後,我會用剛才聽過十幾次音樂的印象,用還可以的時間,現場編寫出一些與現有音樂有所呼應而又別有創意的彈奏,然後錄製下來。

    當然,在錄製的過程中,製作人會時不時地提點、修正目前的執行方向與內容,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抓準他話語中表面上與隱藏著沒說的所有訊息全貌,然後用樂器的彈奏回應他的明確與隱密要求。最理想的狀況是:在製作人可容許的時間範圍內,我提供給製作人超乎他預期以外的設計內容與音樂畫面,而我在其中也做到了『音樂生產的輸出,同步成為音樂經驗成長的輸入』,讓這種緊密的團體合作,所產生的『共同人格』,可以在市場上被辨識出來,並且得到實質的聽眾支持與回饋。

    然後在下一個錄音班再重新鍛鍊一次。日復一日。

    我觀察過前輩高手,也長時間親身經歷,在這樣的『本格派』音樂製作過程中,做為樂手 (或歌手) 的你,絕對需要兩種能力:『理解』與『反應』。

    [二. 樂手教練的實務筆記]_11

    通常,我們得先『理解』了別人的話語,才能做出適切,或超出水準的『反應』;在我粗淺的人生經驗看來,『理解』,往往艱難勝於『反應』。

    『反應』,我也會歸類在比較偏物理性、可重複操作與驗證的音樂能力 --- 譬如:當下你覺得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用一組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階上行來『回應』製作人提出在這幾拍想要有一種情緒上揚的音樂表情的『要求』;當然,同一個時間你可能還有其他幾種選擇方案,也能達成這種情緒需求,但你還是覺得『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階上行』是比較有趣的,然後~ 重點是!你接下來就彈出來了!乾淨、清楚,絕不囉唆而且還帶有漸強的表情。

    譬如製作人希望歌手在這個旋律音程跳動的過程中,第一、第二個音要直接唱到、不要用滑音來掩飾跳動音程時音準的問題,但緊接著在這個旋律句子的最後一個長音時,可以『用一點帶有 Blues 慵懶感的滑音』來裝飾一下,而且在長音的過程中段之後開始有一些 Vibration 的情緒 --- 他說了,你就要唱得出來,然後再來討論你喜不喜歡。

    是什麼讓你可以『在你想做什麼彈奏、演唱,就能做出那樣的彈奏、演唱』呢?沒有別的,就是大量、極大量的練習。

    你的反應能力是用練習質量所定義出來的,任何一秒鐘,你有彈奏上『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我幾乎可以斷定『那就是練習不夠』 --- 『你不可能有效彈出你想不到的音符』,除了這個天花板限制之外,任何你想得到的音符或組合,你無法有效地彈奏出來,基本上就只能是『練習不夠』的這個因素了。

    但練習得夠不夠,往往與你所花下去的時間,沒有真正的線性關係 ---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練習的『效率』有沒有真正地被建立起來。我們在上一週討論過『錄音或演出的那個當下,要去關注的是接下來的那一個音』;但『練習』的狀態,卻是完全相反過來的:『你要一直去關注你剛剛所彈出來的那一個音』!你要非常嚴苛地去回想、感受與要求對於上一個剛剛彈出來的音是不是夠乾淨、清楚,絕不囉唆又帶有表情,如果做得不夠好,就再來一遍、再來十遍,做到你的『上帝視角』覺得『有個樣子』了為止。

    有了這種練習的『質』,如果你再願意擴充練習的『量』,我覺得在『反應』的這個事項上,應該沒有你做不出來的。

    眺回那個我還在鍛鍊的年代:我幾乎每天都維持著寫一小段原創吉他彈奏的練習習慣 --- 也許四小節、也許更長,有時候只是一些 Pattern,有時候可以是一段完整的吉他獨奏樂段,這樣的練習,只是為了讓我在聽那首我這輩子第一次碰到的歌曲重複十幾遍時,腦筋裡可以有某些的『資料庫』讓我做出有效的反應,而這些『資料庫』,對於我後來發展的編曲工作,也有莫大的助益。

    我不敢說『練習一定帶來完美』,但我知道:沒有練習而還能完美 … 這應該是火星人才敢有的想像吧?

    而『理解』,理解別人所說的話語,不論是音樂性的、或非音樂性的,我會歸類在比較心理的、化學型態的心智能力。再一次,牽涉到心理層面的,我不是專家,不敢亂說;但我有一個很簡單的經驗所得:『你的理解力等同於你的人文素養程度』。

    你不會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對於製作人、合作夥伴、你的情感對象、你的同胞,他們所說出來的話,你到底可以理解到什麼程度、如何透過理解了對方的意涵而能有進一步的溝通或觸發聯想,絕對與你自己本身對於事物真相所能掌握的程度有線性關係。而充分的『理解』才能帶來適切的『反應』,你的『反應』會充分呈現你的『理解』能力,在那樣『本格派』音樂製作環境中所帶來的,很可能是遠遠超過『完成音樂製作物』的基本要求,而更接近『修養』與『自我成長』的人生目標啊!

    事情是這樣的:當我在音樂錄製過程中,製作人會提出一些音樂上的見解,以及他希望呈現的處理手法;有一些,我覺得真是太酷了,因此我努力去執行出來,同時,也成為我自己的經驗資料庫,下一次,還可以演化而應用到別的事物。但有一些,我會有點兒三條線的感覺,不過,不論如何,我一定先照製作人的意思執行到他點頭的可以程度,然後我會說:『老師~ 關於這裡,我有一些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有時間讓我試著錄一次?』

    我後來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有在音樂產業裡做事情,其實是來自於我所提出的『我的想法』,絕大多數都取代了製作人原先的想法,而被留在音樂製作物裡了。

    而現在,我每天彈吉他最大的樂趣,仍然是試著逼自己寫出一小段音樂的那些時光與過程。

    然後去聽著年輕人說著他們的音樂想像,與他們一起進行團體合作的深度對話。

  • 最後一秒鐘吉他譜 在 品冠 Victor W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3-07 15:23:12
    有 734 人按讚


    四川衛視「詩歌之王」總決賽前的最後一場踢館賽!
    我是1/28住院當天接到的邀約,電視台不知道我腿傷,希望我2/3飛北京踢館,任務是要為一首詩譜曲跟現場演唱。
    我心想1/29要開刀,2/2才能出院。等於出院隔天就得飛!
    我都不敢問醫生,想說要直接婉拒了。
    還沒來得及回覆,對方傳來這位魯迅文學獎得主詩人李元勝老師的《終生誤》的詩!
    讀完之後很有感覺,突然腦海裡開始有旋律誕生!
    硬著頭皮跟醫生開口,他停了5秒鐘然後說:一定得接嗎?你.....應該沒缺錢吧!

    我說不是非得要去,只是我對這個任務很有感覺,也很有挑戰性!而且這個舞台可以讓我發揮我想表達的東西!
    醫生看到我堅定的眼神說:可以,但是護具、拐杖、輪椅、冰敷袋都要派上用場!
    我說醫生您放心,節目播出後我傳網路連結給你看,我保證全程坐輪椅哈哈!

    醫生最後還是補了一句:還是有風險的。腿好了你還怕沒得唱嗎?

    老婆在旁邊說:醫生放心吧,關於演出的事情,連我都阻止不了他的!
    音樂舞台, 是唯一能讓他覺得有力量的地方!比起他在家裡覺得失落
    讓他在舞台上復原肯定會更有效!

    就這樣決定去了!老婆立馬回家幫我拿了吉他,29號手術當天早上在醫院譜好這曲子!

    踢館成功得了當週冠軍!
    #能夠一直做自己熱愛的事情真的很幸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5MDU5MjY1Ng==.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