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最大自主收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最大自主收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最大自主收縮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要吃就要動啊,我平常沒有忌口更沒有節食,就是因為愛吃美食,甜點零嘴也無法抗拒,所以很早就認清無法做骨感美人的事實,只有靠不斷運動,讓自己健健美,就算防疫在家,也要讓自己每天都流汗! #居家運動系列 分享今天的臀腿有氧運動操,晚餐後休息一下可以動一動!十分鐘保證你爆汗💦 每組動作做10次,單腿動作...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點解人會打嗝? 最長可以打足70年 一個飲水方法幫你解決 「打思憶」(打嗝)因為膈肌(diaphragm)不自主突然收縮,再加上喉部(larynx)收縮和聲門(glottis)完全閉合。導致空氣突然湧入肺部,並發出「hic」聲。 幾乎所有哺乳類都會「打思憶」,BB未出世時,在超聲波底下都會看到有「...
最大自主收縮 在 物理治療師 啊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12:00:00
👨🏻⚕️分享一下 前鋸肌 (serratus anterior) 的訓練 📍前鋸肌是很重要負責控制肩胛骨動作的肌肉,在很多肩痛族群都有發現,前鋸肌活性在動作的過程會有明顯的減少。 🤔訓練前鋸肌時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哪一個效率最好呢? ⭐️首先前鋸肌主要是做肩胛骨後傾、外展還有上...
-
最大自主收縮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17 21:30:11點解人會打嗝? 最長可以打足70年 一個飲水方法幫你解決
「打思憶」(打嗝)因為膈肌(diaphragm)不自主突然收縮,再加上喉部(larynx)收縮和聲門(glottis)完全閉合。導致空氣突然湧入肺部,並發出「hic」聲。
幾乎所有哺乳類都會「打思憶」,BB未出世時,在超聲波底下都會看到有「打思憶」的情況。
直到現在,科學家都未解釋到確切的原因,但有些因素會令到這個情況更容易發生,例如飲用碳酸飲料、吃得太多、吃辛辣食物、吃喝速度太快等等。
大多數人不定時就會出現「打思憶」,平均會持續5分鐘,最長紀錄是可以長達接近70年。如果「打思憶」持續一至兩個月,記得去看醫生了,可能是因為曾經服用藥物而引起的。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尋找以色列 - 足本版】日日炮彈聲送飯 港夫婦耶路撒冷開麵店女兒當兵「呢度係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yfMJ1OOPK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癌妻疑腫瘤增大再入院】林子博心力交瘁 感激汪阿姐報紙包錢相贈渡難關(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gk83T58fTIs)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頭條動新聞】孕婦被拉跌 社會關注度不及細So與美斯《頭條動新聞》Ep.6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4MaqWS-XFEc)
#果籽 #打思憶 #打嗝 #超聲波 #膈肌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最大自主收縮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8 19:00:17[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提出兩個問題,邀請你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就是,你覺得是一個人的行為,決定這一個人的個性;還是這一個人的個性,決定這一個人的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喔,到底我們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然後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還是啊,你先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所以對於某些事情,你才會選擇做它,或者是不做它?
我想多數時候,我們直覺都會覺得,應該是「個性決定行為」才對吧!但事實上喔,所有的心理學研究都指向一個證據。
這個證據就是,其實是我們先做了某些事、我們先說了某些話,然後我們再透過事後合理化的過程,去形塑出我們對於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也就是自己個性這方面的認識。
可能你聽到這邊會覺得有點繞哦,其實我今天談的,就是在心理學裡面,叫做「自我知覺理論」。
「自我知覺理論」認為我們的態度,不管對自己還是他人,它其實是源自於,我們對於自己行為的觀察。
通常我們沒有辦法真正很明確的,去指出我們對某件事情的行為、態度,它的歸因是什麼?
但是呢,我們會運用「看圖說故事」,也就是連結的方式,讓這件事情聽起來是合理的。
在1993年,有三位心理學家,分別是約翰.卡西歐波,跟喬瑟夫.普利斯特,還有格雷.伯恩特森,他們做了一個聯合的實驗。
他們的實驗方法很有趣哦,他們拿「中文」給那些不懂中文的受試者看。然後要他們回答,他們看到這個中文字的感覺,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然而實驗的操弄,就是在這些人看這個中文字的時候,有些受試者,他們是邊回答這個字給他們的感覺。
而這個字一邊由桌子下面往上提,也就是說這個「字」,會呈現出越來越往上抬,然後靠近這個受試者的方向。
然而有些受試者,則是相反的。就是他們邊感受、邊說這個中文字給他們的感覺,而一邊回答的同時,這個桌面是被他們撐住、而且往下壓,也就是「字」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結果這個實驗發現喔,那些受試者,他們只要是面對這個「字是往上提」的,他們多數會感覺到,這個中文字是正面的感覺。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懂中文,搞不好上面是寫個「死亡」的「死」字也不一定。
但另外一組人,當他們看到這個「字是往下壓」的時候,他們大多都得到負面的評價,他們都覺得這個字是不OK的,感覺是不舒服的。但也可能那個向下壓的字,上面是寫個「好」也不一定啊。
那這到底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哦,是因為我們不自覺的,會把肌肉的收縮,跟「正面的經驗」綁在一起。
也就是說這個「字是往上提」的時候,彷彿是我們的手,往上收縮這樣的感覺,它跟擁抱、它跟接受的這個肌肉的運動方向是一樣的。
而相對的我們會把肌肉的延伸,連接到負面的感受,也就是當那個「字是往下壓」的時候,就好像是我們的肌肉在延伸的過程,彷彿是我們排斥一件事,或者是把這個字推開。
所以只光「推」跟「拉」這個動作,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感受。而如果進一步來看的話,事實上我們還在襁褓裡面的時候,我們就會下意識的,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往自己的身邊拉,而把我們不要的東西往外推。
所以在「自我知覺」裡面,進一步的把我們這種,屬於身體的感官上面的記憶跟歸因,把它分成是「宣告式的顯性記憶」,跟「非宣告式的隱性」這兩種。
而「宣告式的顯性記憶」,就像我們的隨意記憶一樣,可以透過你自己的自主意識,而決定它的運動方向。
而「非宣告式的隱性記憶」,會不自覺的被儲存在我們的大腦潛意識裡面。這個部分跟我們的直覺是很類似的。
然而在「自我知覺理論」裡面的實驗,都發現了一件事,不管是「宣告式的記憶」還是「非宣告式的記憶」,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力幾乎是一樣的。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我們除了是被動的,因為我們身體的行為跟動作被刺激、被引發,而決定我們的內在心情之外呢。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去主動的去創造出,很多對自己的情緒跟主觀認知,有「正面效果」的動作。
當然了在這個部分,如果你是我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可能聽過,過去我分享了很多內容。
比如說,你希望自己面對某個挑戰的時候,更勇敢、更堅定;你所需要做的,並不是給自己打雞血、不斷的自我催眠,說「我要強壯起來!」。
反而啊,這個時候你先忽略你怎麼告訴自己的話,你先讓自己的身體,去做出那個領域擴張啊、抬頭挺胸啊、下巴微微的抬起這些動作;反而你會很快的感受到,自己的信心跟勇氣。
那麼談到這裡,或許你也會好奇,除了動作的自我暗示以外,有沒有可能你可以透過「自我知覺理論」,去引導別人、去創造出別人內在的主觀認知?
有些朋友聽到這邊,可能直接的就會想到,那我老叫別人去做運動、去做伸展,然後呢跳帶動唱…。
這似乎的確啦!別人在做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振奮;可是這種招數玩久了,其實所有人也會覺得很無聊,而且那個套路、那個刻意的痕跡,實在是太明顯了!
所以,所有曾經參與過我課程的朋友都知道,我從來不會在我的課程跟教室裡面,去做那些讓所有人,會得到尷尬癌末期的所有相關的事情。
可是呢,如果我不去引導別人的行為,那我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去創造出別人的「自我知覺理論」,而透過這樣的歸因的方式,把它引導到我想要帶他去的地方?
其實啊,除了口語跟自我呈現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就是「文字」。你會發現社群網路、IG、Facebook…這麼風行的年代,其實文字表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能夠善用文字的結構,跟善用文字的引導,那麼你會發現一件事。關鍵往往不在於,你是否能夠去寫出很厲害的句子;而是你整篇文章,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到底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受?
就像我的伴侶嘉玲老師,她推出了很多在市場上非常暢銷的書籍。很多讀者讀完之後,都會感覺到非常的有幫助,而且充滿療癒性。
可是如果你細細的去分析她的字詞,她所使用的詞彙跟句子,沒有那些很複雜的、很困難的,或咬文嚼字的。但是她字裡行間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卻是這麼的引人入勝。
這裡面就說明了一件事,其實「自我知覺」除了我們的行為、動作的自我引導之外;如果你要更積極的,去引導他人的自我知覺,那麼「文字」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就像今天開頭所說的,如果你認為一個人,是因為他的個性決定他的行為,那麼很多事情是無解的。
可是如果你很清楚,其實所有人的個性,都是先由某些行為,或者是你先引導出他某些行為跟認知,而決定了他自己的內在認知;那麼「文字」就是這個時代,最有力的武器。
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文字表達」上有所精進,你想要透過文字鋪成的氛圍,不是去學那些很匠氣的套路,而是回到文字的根本、回到訊息傳遞的根本。
透過「文字」去創造出你想要有的影響力的話,那我在這裡就會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嘉玲老師在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可以說是集其她畢生的功力,把所謂的「文字表達」怎麼樣寫出自己的風格,透過課程的學習跟實做的引導,讓你找到屬於自己文字的影響力。
所以很期待,能夠在「寫作小學堂」裡,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寫作小學堂」,下一期我們在7月21號開課。
相關的課程連結,在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最大自主收縮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03-09 16:32:55尿失禁 專題 - 黃國田泌尿外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 https://www.FindDoc.com
問題一:勞女士今年50歲,最近大笑,咳嗽,打噴嚏或搬重物時尿液會不由自主地滴下來,日常生活大受影響。為甚麼會尿失禁呢?0:18
問題二:尿失禁是否需要動手術?如要,手術風險如何?手術後會完全康復嗎?1:20
問題三:除了服用藥物和動手術,還有其他治療方法嗎?2:06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最大自主收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吃就要動啊,我平常沒有忌口更沒有節食,就是因為愛吃美食,甜點零嘴也無法抗拒,所以很早就認清無法做骨感美人的事實,只有靠不斷運動,讓自己健健美,就算防疫在家,也要讓自己每天都流汗!
#居家運動系列 分享今天的臀腿有氧運動操,晚餐後休息一下可以動一動!十分鐘保證你爆汗💦 每組動作做10次,單腿動作左右都要做一次,一輪循環結束休息兩分鐘,可做三次循環。
⚠️動作注意:
-運動前請暖身各關節,尤其先啟動臀部肌群,效果會更佳!
-做動作時請最大自主收縮力繃緊臀腿!這點非常重要,確保臀部使力
-全程背打直不駝背!
-全程收緊腹部核心,挺胸避免上半身前塌
-深蹲屈髖啟動,重心放臀部,不推膝蓋!
-弓箭步兩膝蓋呈90度
-不前推壓膝蓋,避免膝蓋壓力太重
-單腿動作時,重心放在固定腳的臀部
*如果跟不上影片一起做,可以分段休息,循序漸進喔
最大自主收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防疫在家都還好嗎?讓廚房變運動場,利用廚房流理台、鍋盆也能拿來健身!做完一輪大飆汗耶,加強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平安度過疫情💪
#居家運動系列
◤螃蟹走暖身:左右來回各10下,家裡走廊空曠處都可進行,如果步數較少可多來回幾趟,動作務必確實,收腹將臀向後推hold住,讓身體和小腿呈平行,膝蓋不往前推避免力量集中在膝蓋。
◤抬腿啟動臀肌肌群,用最大自主收縮力繃緊臀部並勾腳跟向後斜方抬起,可先停10秒,再抬10下,注意⚠️屁股不能翻腰不能塌。
◤深蹲:整個動作臀部都要最大自主收縮力,髖啟動往後坐,重心放在臀部,收臀推起身,做10次,3組。
◤流理臺俯撐,保持身體平板姿,繃緊全身力量,夾臀收腹,10下,3組。
◤弓箭步左右腳各10下。兩膝蓋彎曲九十度,重心放在臀部,三組。
◤提壺弓箭步:兩個不銹鋼水壺裝滿水,太輕的話,可將米袋放進袋子加重手提的重量。
◤鑄鐵鍋弓箭步旋轉:強化軀幹控制,可鍛鍊腹斜肌和臀大肌…等多項肌群,身體要保持直立,收腹不駝背或凹腰,前腳膝蓋不可內扣
◤高舉弓箭步轉體:雙膝彎曲呈90度,雙手舉高鑄鐵鍋預備,保持穩定,左右旋轉各十次。
🏋🏻♀️上半身居家運動:https://fb.watch/5z2C8QD2ra/
Have some fun home workouts to keep fit💪
*** *** *** *** *** *** ***
🏋🏻♀️ACE-CPT美國運動委員會認證健身教練
-KBC國際壺鈴認證指導教練證書
-ACE Certified™ Senior Fitness Trainer
-ACE Certified™ Group Fitness Trainer
-Stroops VITL Certified™ 彈力繩系統教練
-TRX Certified™ 懸吊系統訓練證書
-ACE Certified™ 功能性臀部訓練證書
-IOC Certification 運動醫學運動傷害認知
-IOC Certification 運動營養學
最大自主收縮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庭醫學】~ 爬山用登山杖好嗎?
最近帶老爸去附近郊山走走,做為心臟開刀完的復健;一直勸他用登山杖,把受力點分散,比較不會爬完山痠痛好幾天...
不過,長輩想的和我不一樣;因為覺得拿登山杖,就像拿枴杖一樣,表示自己已經老了,體力不好了,會被其他人笑,有污名化的感覺,所以堅持不拿。
為了這件事,我還特別去找了一些文獻,想要說服他;沒想到前兩天,去土城桐花公園時,他竟然想通了,說要試試看...果然一試成主顧,覺得很舒服,之後爬山都要用。
文獻都查了,也念了;那就分享給大家看看。
※ 國外的研究都是使用「一對」登山杖,所以不要問我用一支登山杖,會不會有一樣的效果。
這幾篇都是在「美國運動醫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所出版的期刊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找到的。
1. Effects of Hiking Downhill Using Trekking Poles while Carrying External Loads
https://doi.org/10.1249/01.mss.0000240328.31276.fc
找了15位男性,在坡度20度的木製人工坡道上,進行「下坡」測試。測定下肢關節的力矩 (net joint moments, NJM))、受力 (net joint forces, NJF)。
變因有以下兩組:(共6種組合)
A. 有沒有使用登山杖
B. 無負重│背包裝15%體重│背包裝30%體重
(題外話,他們背包用的是 Arc'Teryx Bora 40&80,我也想去背背看呀!)
得到的結果是使用登山杖有助於:
※ 減少腳踝和膝蓋周圍的肌肉活動量,並限制髖部潛在的破壞性負荷。
※ 腳踝的屈肌和膝蓋的伸肌的離心收縮動作有所減少。這種減少將減少肌肉中細胞水平受到損害的可能性,使肌肉保持收縮力,並減少運動後疼痛和受傷的可能性。
結論:(用人話來說就是)
§ 無論有沒有背重物,使用登山杖下坡時,都能明顯減少下肢的負擔。
2. Muscular and metabolic costs of uphill backpacking: are hiking poles beneficial?
https://doi.org/10.1097/00005768-200012000-00020
這篇是要來看看拿杖上坡有沒有好處。
找了5男5女,背負體重30%的重量,在傾斜5度的跑步機上模擬上坡1小時。測定「氧氣消耗」、「心率」和「運動自覺強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另外會比較關節活動及肌電圖。
結果表示:使用登山杖時「步幅會增加」、「下肢肌肉活動量減少」、「心率較快」、「運動自覺強度較輕」
結論:
§ 在背負重物的情況下,使用登山杖上山,也可以減輕下肢負擔,並使得自覺的運動強度較輕 (比較輕鬆的感覺)。
註:心率較快在文章中覺得是上肢肌肉的運動,產生的需求增加所致。
3. Trekking Poles Reduce Exercise-Induced Muscle Injury during Mountain Walking
https://doi.org/10.1249/MSS.0b013e3181e4b649
前兩篇都是模擬的,這篇來實戰一下
37名受試者 (26男、11女),分為登山杖和無登山杖兩組,背負一日健行背包登山:斯諾登山 (海拔1,085米,威爾斯第一高山,英國第二高山)。
在上山及下山途中,分別紀錄「心率」&「運動自覺強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另外在『上山前』、『下山時』、『下山後24小時、48小時、72小時』測定肌肉受傷的相關指標:最大自主收縮,肌肉酸痛,肌酸激酶(CK)和垂直跳躍表現。
結果表示:
※ 上坡時,登山杖組的自覺運動強度較輕;但心率無差異
※ 登山杖組,下山後的肌肉受傷相關指標較輕
肌肉最大自主收縮衰減量較少 (下山時、24小時、48小時)
肌酸激酶數值較低 (24小時)
結論:
§ 登山杖可以減少登山時自覺的運動強度,減少肌肉損傷的指標,在登山後的幾天內幫助維持肌肉功能,並減少可能造成的傷害。
〖小結〗
其實前面看了那麼多,總結只有一句話
-----------------------------------------
登山杖很好用,爬山帶著吧...
-----------------------------------------
特別是長距離、有負重的情況下,雖然研究中每一步關節的負擔只差一點點,但是距離拉長,傷害會增加,差異就會越來越大了。
最近發現上山的人變多了,在獲得健康之前,首先要避免自己受傷,才能爬得長長久久。
#爬山也要記得社交距離_室外至少1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