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產品中有9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10818商周 他靠省錢存下一棟房:要把「無痛消費」想像成「皮肉痛」 商周原址→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3005825 撇開電動機車、汽車不談,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生活在大台北地區的機車族,你每月的停車費...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彎道小魔女 Ele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來整理線路跟監控 一次開箱了Anker Roav.Lufi 新款水溫 儀表等還有飛利浦的USB插槽 分別聊聊心得與功能 其中Anker Roav的功能最讓我驚豔XD 也可以說他其實很危險 哈哈哈哈 看完影片你就知道了 然後早知道去年就先衝了阿 然後7/5-7/31我們蝦皮有小小的特賣會喔 想...

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 在 包定居美國中(๑•̀ㅂ•́)و?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0:16:26

《🇺🇸來美國後最不習慣的事》[交通篇🚗] 呃啊我真的好討厭開車,順便在這邊幫自己集氣,希望駕照第二次能順利考過(;´༎ຶД༎ຶ`) 1.不會開車等於沒有腳: 美國地真的太大了🥲,去超市或Mall基本上都要開車,但習慣之後就會覺得,開車能到的地方就算不上遠( ‘-ωก̀ ) 2.紅燈可以右轉🚦:...

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 在 Keryl in the USA ??美國代購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0-08 05:44:27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 爸爸我想你了❤️ 明天就是10/1,10個月過去了 我過得很好,甚至慶幸也珍惜 別人在面對因爲疫情造成的危機時 我確比平常更忙碌 除了感謝客人的支持 也感謝我自己的不服輸和認命 沒有比別人多的資源 那就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怒力 老天爺終究是公平的 會在某一個部分彌補你的不足 ...

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 在 Anna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07:28:16

#Bumkins的米奇大防水袋已完售謝謝大家女寶媽還有米泥跟美人魚可以搶喔 [ 林安娜星海羅盤 #9 ] 奈森媽咪 真的很希望你能看到我的訊息幫我指點迷津😭 我曾經也是有個平凡的家庭生活 二寶2018出生後,先生在2019年中開始大變 常藉由工作不回家(偶爾)或凌晨兩三點回家(很常)。 直到201...

  • 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10:40:38
    有 6 人按讚

    210818商周 他靠省錢存下一棟房:要把「無痛消費」想像成「皮肉痛」
    商周原址→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3005825

    撇開電動機車、汽車不談,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生活在大台北地區的機車族,你每月的停車費大約是多少呢?你通常願意花多少時間找免費停車位?還是你覺得停車1次20元也在斤斤計較是怎樣,有車位當然就直接停了,幹嘛囉哩叭唆的!

    像這樣的「小額支付」你有感覺嗎?雖然我們都該具備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但如果在有機會停免費停車格的前提下,卻懶得試著尋找,小心你的錢正在不經意中一點一滴地流失。

    將「無痛消費」想成「皮肉痛」......↓

    請你跟我一起這樣想:如果每天停車1次花20元,1個月就是600元。如果你在住家附近停車繳1次,到公司附近停車再繳1次,那1天就要繳2次也就是40元,1個月就是1,200元。

    無論是600元還是1,200元都已經不是小錢了,以1天3餐,每餐100元換算,起碼可以讓你吃2天~4天了。假設你能省下600元或1,200元的同時,再跟那些不省這些錢的人相比,一來一回的差距就是1,200元或2,400元了。

    至於該花多少時間找免費停車格?我最多只花5分鐘。當然如果是你很熟悉的地方往往不用2分鐘就能找到,我進一步說明。

    把錢轉換成時間,根據最新公布的基本時薪是160元,換言之1分鐘就是2.67元,而用20元換算是7.5分鐘。也就是說,如果你為了省20元而花超過7.5分鐘找免費停車位就不划算;可是如果你花不到5分鐘找車位,也就是13.4元的時間成本,便找到免費的車位因而省下20元,一來一往你還是省了6.6元,既然如此,在行程不趕的前提下,為何不花個5分鐘試著找免費停車格呢?

    還有,你知道20元的利息要如何產生嗎?必須要有1萬2,000元的錢母,搭配年利率2%的投資工具,還要花1個月的時間才能產出20元。因此,就算是20元也是得來不易啊!

    月租5折超便宜?抱歉我選免費的!

    我的公司位於仁愛路、敦化南路圓環一帶,這裡非常難停車,尤其在台北市主要幹道的停車格都開始收費以後,免費的車位就變得極少。但,你相信嗎?我到現在幾乎都還是能夠找到免費的機車停車格,我付費停車的頻率1年頂多1次~2次而已。

    記得在2019年8月中,公司周遭的機車停車格開始實施收費制沒多久,我的機車後座被釘上了1張20元停車繳費單,還被釘了1張「機車格月租300元」的紙條。當我進一步了解後,得知是附近辦公大樓的室內停車場對外招租,就在我公司的正後方,月租金300元換算1天只要10元,跟戶外比起來等於是打了5折!

    業者相當聰明,因為他們是將閒置的汽車格當機車格使用,1格汽車格可停4台~5台機車,能替辦公大樓增加社區基金,物盡其用值得讚許!只不過,業者聰明,我更懂得精打細算。

    到底要不要花300元租機車位?我認為要實測後才能決定。一來是我真的很會找免費機車格,二是禮拜天本來就不收費,所以實際上1個月有4天是免錢,停車費的計算基礎應是:戶外520元/月、室內300元/月。

    再來,我相信附近有一定比例的上班族都跑去租每月300元的室內機車格了。而在停車需求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我判斷只要忍耐一段時間,找到戶外免費機車格的機率就會提升。果不其然,自從8月23日停過1次20元的戶外機車格後,至今我都還沒有花錢停車過,所以我現在每月的停車成本依舊保持「趨近於0」的紀錄。想到每月都能替自己省下數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的停車費,心情就很愉悅!

    因此,當你問我到底要停每次20元的戶外車位,還是租月租金300元的室內車位呢?我的答案是:「抱歉,我選免費的!」

    買車容易養車難

    順帶提一個講到快爛掉卻攸關你能否加速存錢的觀念:別太早買汽車!

    汽車不僅昂貴,而且一落地就折舊。汽車怕刮傷變醜,內部要保養,外部也要清潔。可機車就不同了,縱使外殼傷痕累累我也不心痛,反而覺得這是防止被盜牽的「保護色」。

    而且在台北市要找汽車停車格很困難,停車費比機車貴,機動性也差,尤其到了尖峰時刻,看著擁擠的車陣,頓時慶幸自己騎車能夠一路暢行無阻!另外包括每年的持有成本(稅金)、保養成本也差很大。

    另外,買汽車還會嚴重拖累你的存錢速度,在被動收入大於或等於生活開銷以前,盡量不要買汽車。

    書籍簡介_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
    出版社: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5/31
    作者簡介_陳泰源
    現職:東龍不動產仲介公司資深經理

    從業超過10年的專任約房仲、客串無數戲劇的特約演員、尾牙與婚禮的最佳主持人、長期榮登熱銷榜的作家、超級偶像第7屆的入圍歌手、分享房地產知識的講師,六位一體的斜槓小生。

    歷經參選議員失敗、被黑心房仲店長詐騙及交易糾紛,人生最高負債達380萬元,仍自不量力買了2萬美元6年期的儲蓄險保單,展開一連串從負債→還債→省錢→存錢→最終圓夢買房的歷程。明明家中富裕,卻仍堅持靠自己努力,把存錢當有趣,號稱「台版貧窮貴公子」。

    雖已買房,但至今仍不懂股票與基金,希望透過本書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不懂投資沒關係,只要養成低度消費的習慣,就已經具備人生逆轉勝的DNA!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8/210818_19.html

  • 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4 18:00:08
    有 80 人按讚

    【概念文】「專業的傲慢」?給「專業者」與「面對專業者」的反思
    #本文未寫完

    情境兩則
    (一)
    機車發不動了,我推車去修理
    車行師傅看了一下就說:「你這喔,那個什麼零件不行了啦,要換掉」
    「可是,有時候還可以耶」我弱弱地說。
    「不是這樣說,你發不動一開始沒來修,拖拖拖就變這樣,不然你推回去自己發動再試試,想修再來。」師傅語氣很平靜。
    「那,換掉要多少?」我無奈地問。
    「算你6000就好。」師傅並不強迫。
    我是非修車不的,不然怎麼上班?

    (二)
    機車發不動了,我推車去修理
    車行師傅測試了幾分鐘,說:「這個現象喔,你看這部分轉不動,氣排不出去,所以整個卡住,啊可能車子也騎久了,零件部分自然老化。可能要換掉這個零件比較好。」
    「可是,有時候還可以耶」我弱弱地說。
    「這表示零件還可以運作一陣子,如果之後發不動最好一開始就來修,拖太久就會磨損其他周邊零件。勉強還是可以騎啦,但是很不確定,你這樣上班不方便喔。不然你再看看。」師傅語氣很平靜。
    「那,換掉要多少?」我無奈地問。
    「這個,原廠零件是6000,因為要叫貨,如果你要換,我這邊代步車先借你。」師傅並不強迫,但也沒有要打折。
    我是非修車不的,不然怎麼上班?

    #專業的傲慢
    機車是一定要修的,不知道讀者是遇到哪一種車行師傅?
    年輕時我遇到的都是第一種,他不會跟外行人解釋太多,反正只要修到「機車可以騎就好」。我不懂機車構造,只能從價錢去比,盡量挑便宜的,而便宜又沒好貨,所以實際上沒什麼選擇。
    中年以後,奇怪時代變了是不是,遇到的車行老闆多數都換了態度,都偏向第二種,會跟我詳細說明車況的來龍去脈,讓我理解機車不是無端故障,讓我付費修理也能付的知其所以然。雖然我無從判斷師傅說的是真是假,但是「那套說明」就有其用處,每次去修車都會累積一些知識,讓我更懂平常保養車子的原理,也有概念跟師傅討論騎車時的不對勁情形。
    維基百科解釋『傲慢』,形容極度自信與驕傲的心理狀態,以致於擁有這種心態的人會脫離現實,對自己的能力、成就、競爭力與處境過於自負,認為自己優於所有人,且看不起別人。擁有權力與地位的人,通常會出現這種心態。
    那麼,(一)的車行師傅即使語氣平靜,仍是專業傲慢,(二)的車行師傅沒有傲慢,他試著跟當事人解釋機車故障原理、構造、如何修理與效果,甚至替當事人著想,提供代步車解決不便。
    兩位師傅說話語調平和,用語也無歧視,但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專業的傲慢,實際相處後才會知道,重點在於專業者是否「盡量彌補彼此的知識/技術落差,盡量使其站在同一平台上」(實際不可能一樣,但是盡量。「轉譯」就是如此。),如此才能讓彼此對等討論,最後讓當事人做出適合自己處境的判斷。
    專業是否傲慢,不是僅憑對方一句話或表面印象就能決定,例如「面惡…」是心善還是心惡,一定要實際接觸後才能接後一句,而不是成語公式。太快進入想像的當事人,說「面惡一定心善啦」,那只是憑自己的過去經驗腦補了這個脈絡,產生「作者已死」的新故事,結果喪失了可能的機會。
    不過我倒也不是說凡事都要試過才知道,那也太累了,我是提醒大家在判斷專業是否可信時要多幾份不同的資訊,或者長期觀察,才是真正可信的。

    #你判斷的是「專業」還是「服務滿意度」?
    專業者提供知識與技術,消費者付出代價(通常是金錢),是互相的。如果消費者不懂專業其實是很難判斷專業到底好不好的,就如情境的指標,也許就僅憑「交易價錢」這種很表層的數字來決定,他認為專業服務有打折,就表示有誠意。但其實消費者此時依賴的是「服務、應對上的個人滿意度」,不是專業。
    是「專業」還是「服務滿意度」?很多人都會搞混,以為兩者相同,它們當然是不衝突的,但不一定會同時給予。很多人專注在專業上,一次做一件事,結果忘了微笑就被罵(便當店也有這樣的句子:忙碌時會忘了微笑,請見諒)
    奧客,則是在這向度上吹毛求疵,「我上次踹一腳機車就能騎了,這怎能這麼貴?」。
    專業也不是慈善家,消費者說「我又窮又忙,沒時間來修車,你怎麼能說我『發不動最好一開始就來修?』你不體恤民情,我就不可能來啊…」,嗯,那句話是是事實陳述,不是評價,講專業還要顧及消費者心情,那種「會說話的服務」是另一種技術了。

    #本文未寫完
    文章結論導向還不清楚,不然請大家給點引導?

  • 最便宜的機車多少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7 14:37:21
    有 9 人按讚

    210628關鍵評論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關鍵原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573

    本書為超業房仲泰源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從負債到買房的實戰方法歸納彙整集結,以實戰經驗分享省錢的方法與財富累積思維、體質培養的工具書。......↓

    文:陳泰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省錢絕技,我也有我的「順便哲學」,無論是採買、聚會、旅遊等等,甚至未必跟錢有關的任何事,我總想著怎麼做才能一石多鳥。我把這樣的價值觀應用在生活中,凡事「順便一下」總能讓我省下不少錢、時間與精力,以下是我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6個例子。

    情況1:收到紅色炸彈時

    以前只要收到紅色炸彈,我都會厚臉皮跟新人說:「非常感謝你的邀請,但我負債中,若不嫌棄,我願意擔任婚禮主持同時演唱情歌,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予祝福(暗示折抵紅包)。」有的親友欣然答應,有的表示流程已安排好但不介意我只給少少的紅包錢,有的則說:「沒關係,等你還清負債後我們再聚。」言下之意就是要我不用出席,我也只好裝傻回覆:「感謝你的諒解!」

    如今我已還清負債卻仍保持這個詢問的習慣,把握住每次收到喜帖的機會,看看能否爭取從「親友」變「工作人員」,這樣的轉換,不僅讓我省下要包給新人的禮金,往往還能拿到新人的紅包呢!而在給予新人祝福的同時,也能順便滿足自己的表演慾望,還能賺外快且飽餐一頓,餐後我也會順便將剩菜打包回家,替自己省掉下一餐的費用,簡直是一舉數得!

    情況2:手機或行動電源需要充電時

    我的手機從不在家充電,都是利用在公司時充電,也會順便充行動電源,如此一來,回到家裡也能享用到公司的電。

    順帶一提,前陣子我的行動電源壞了,我不直接購買,而是在臉書發文許願看看有誰願意送我,我用請客當作交換,這種以物易物的模式(午餐換行動電源),也讓我藉此順便跟沒見過面的臉友及僅有一面之緣的同業有了交流機會;另外還有一位因為換新手機,所以用不著行動電源的好同事,也將他原本的行動電源送給我,讓我頓時多了四顆行動電源,不用再擔心在外時電不夠充了。

    情況3:經過房價較低的區域時

    我住在物價頗高的台北市中山區,而我有個每週看二輪電影的習慣,於是都會趁去景美看二輪電影的時候,順便採買水果。

    因為景美的房價基期相較北市其他區域,甚至是新北市的新店都來得低,所以店租不高,物價自然便宜;同樣的水果在中山區跟景美夜市(文山區)的價格就是不一樣,平均價差至少一成!

    另外,景美夜市還有一家歷史悠久,在地人都知道的小甜甜手搖飲料攤。同樣的飲品比其他連鎖飲料店的價格便宜至少10塊錢以上,像我平常不喝手搖飲的,因為現在一杯的價格普遍都50元起跳,而當我花超過50元買飲料,卻喝到地雷飲品時心情會很差!但只要去景美,我都會來上一杯珍珠鮮奶茶或是蜂蜜檸檬加蘆薈,可口又高CP值的飲料喝了就是爽!

    情況4:搭捷運時

    現行悠遊卡採「搭乘次數越多折扣越多」的遊戲規則。

    由於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機車,使用悠遊卡的頻率很低。但只要我當天的行程需要搭捷運,我就會順便使用家人的悠遊卡,如此便能將搭乘次數累計在同一張卡片上。

    情況5:吃吃喝喝時

    想喝汽水時,我都會買「纖維+」(內含膳食纖維)或「奧利多水」(內含Oligo 寡糖),不然就是「CC檸檬」(內含維他命C);這樣除了能享受喝碳酸飲料的爽快,也能順便幫助消化或補充其他營養素,讓飲料不至於太沒營養。

    情況6:出遠門拜訪友人時

    每當要去中南部拜訪友人時,我都會昭告天下以爭取演講機會,這樣不僅能與好友們相聚,也能順便賺演講費。

    以2020年為例,我去高雄與台中拜訪友人,同時爭取到3場演講(大家房屋、21世紀不動產、有巢氏房屋),除了賺演講費,搭乘高鐵的交通費也能跟邀約單位申請補助,演講現場順便賣書又再多賺一筆錢。

    結束後,同行通常會續攤請我吃飯,這些林林總總,讓我出一趟遠門往往沒花到錢,反而還倒賺不少呢!

    人不OVER枉少年

    上述例子,無非是想與大家分享,我的確靠賣房子賺了不少錢,但真正讓我致富的,其實是「順便哲學」。

    當你把這一系列的行為內化為觀念並植入腦中,從此每天早上醒來到晚上回家睡覺前所做的每件事,所展現出來的順便行為,長期累積下來省下的時間、金錢、精神,肯定讓你驚喜不已!

    累積財富的三小方法

    積少成多是大家都懂的概念。可「真正懂」又能付諸實踐的人有多少?在這裡分享我身體力行的染個方法,希望你也覺得受用。

    一筆錢,拆成多筆小定存

    定存除了保本加微利,也是我們在尋找進場投資時機點之前最合適的資金停泊處,不管利率再低,至少比活存高一點而且隨時可解約,變現超容易。

    只是,當你有一筆閒置資金時,該將這些錢全部綁在一起還是拆成多筆小額定存呢?後者的方法是我看《佑佑努力記3年從零存款到百萬》這本書學習到的技巧,我覺得很棒,好處如下:

    除非你刻意查詢,否則紙本存摺與網路銀行登入時只會顯示活存餘額,創造存款變少的錯覺,換句話說,只要讓「活存維持低度水位」,就能讓人在平時有意識地少花點。

    靈活彈性,同時把利息極大化!人們無法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先到,金錢運用亦是,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急需用錢。因此,假設你目前有10萬元並把它轉為一筆定存,哪天突然急需用到5萬元時卻得被迫解掉10萬元定存,是不是很可惜?然而,假設你拆成兩筆定存(各5萬元),當你急需用錢時只需要解掉其中1筆即可,另外1筆仍然可以存到期滿,讓利息領好領滿。

    過水ShopBack網站,再用行動支付刷信用卡

    現金的議價幅度通常比信用卡高,當你要消費時記得問老闆「付現是否有優惠」,如果有就用現金,畢竟信用卡會讓店家的利潤被銀行剝一層皮,你得到的折扣自然縮水。當然,如果付現跟刷卡的金額一樣,那就選擇刷卡。

    選擇刷卡時,請先確認是否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如果是單純把信用卡綁定在手機裡的那種(像是Apple Pay、Google Pay),在折扣上雖然跟實體卡片一樣,但至少方便查帳,對理財也有幫助,記得,多數有錢人都有記帳的習慣。

    如果店家可以接受的行動支付包含像是「街口支付」或「LINE Pay」之類的,那就盡量用,因為除了信用卡本身的回饋之外,上述的行動支付也可以享有額外的虛擬貨幣折抵(街口幣與LINE POINTS),也就是「消費一次,雙重回饋」的概念。

    至於「ShopBack」,它可是我現在網購前必過水的網站,以我每月買書的習慣為例,我會先進入ShopBack網站再連結到網路書店找書,下單時用LINE Pay刷信用卡,如此將ShopBack、LINE Pay及信用卡結合,讓你一次性消費獲得「3重」回饋,超級划算!

    只花紙鈔,不花硬幣

    記得,硬幣不是拿來花的,而是拿來存的!我始終保持一個習慣,在只能用現金的每次消費行為中,只花紙鈔,不花硬幣。每次買完東西後找零的錢幣,不論是1塊、5塊、10塊或50塊錢,我一回到公司就立刻存進撲滿,這讓我產生「錢怎麼這麼快就花完了」的錯覺。

    而每到農曆新年前就是我的殺豬公日,我都會有一種「突然多了這些錢」的驚喜感!這些多出來的錢,我通常拿去旅遊、買新衣、吃美食犒賞自己,有時想不到可以做什麼,就把它存進銀行裡繼續滾雪球。

    以前還沒使用信用卡時,我大約每3~4個月就能殺豬公,使用信用卡之後大約每半年殺一次豬公,現在行動支付興盛,我存零錢的速度被拖慢了,目前的頻率則是一年一次。而每次結算的金額,最低也有1.5萬元,最高紀錄還曾經達2.6萬多元,都快要可以付我兩個月的房租了!

    馬桶裡有錢,你撿不撿?

    某日中午我去速食店用餐,發現廁所馬桶裡面竟然有10元硬幣,我想撿,可是想到那是排泄物的必經之處,縱然水看起來是清澈的仍心有障礙。

    換作是你,拿還是不拿?請不要跟我說「跟店員講我的錢掉進馬桶請幫我撿」這種話,我會揍你。而我是這樣想的:

    想像自己是負債狀態。

    手髒了,洗手就好,反正沒人看見。

    要知道,生出10元的利息並不容易,你必須先有6000元的錢母並搭配年利率2%的理財工具(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已經連1%都不到了),還要花1個月的時間才能生出這10塊錢。因此,如果我不撿,不是看不起10塊錢,而是看不起它背後6000元的錢母。

    於是我便鼓起勇氣伸手拿,然後趕緊用肥皂連同硬幣一起洗手。

    請重視每一塊錢

    在《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一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有錢人自居守財奴,重視每一塊錢。」這讓我想到過去我也曾看過類似財經書籍所舉的情況,看到路邊有一塊錢,你撿還是不撿?

    不撿的代表人物:比爾蓋茲。因為他一分鐘幾百萬元上下,撿錢的時間不如拿來賺錢。

    撿錢代表人物:香港首富李嘉誠,某次一枚銅板掉出來滾到臭水溝,他試圖去撿;美國股神巴菲特,他搭電梯時發現地上有一塊錢,他看同乘電梯的人都沒有要撿,於是他撿;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他的名言之一就是「賺一塊錢不是賺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

    比爾蓋茲不是有錢人,而是超級富豪,那我們呢?伸手進馬桶拿錢與洗手時間加起來不過一分鐘,你一分鐘賺得到10元嗎?你工作時薪有達600元嗎?比爾蓋茲在逛街吃飯與朋友聊天時依舊有被動式收入,你有嗎?如果你是負債狀態或處於努力存錢累積財富的小資族,想想李嘉誠,他連臭水溝的錢都要撿,你有什麼理由不撿?你怎麼可以不撿?

    順帶一提,為何有些人不花心思做預算與記帳卻一樣可以成為有錢人?因為他們刻意營造一種「缺錢感」,這樣就不用擔心會亂花錢了。

    說了這麼多,如果沒有執行都只是空談,行動吧!讓我們一起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省錢hen好玩──2年存百萬祕技不藏私大公開!

    本書的案例生活化,以「一般人生活中會遇到的」食衣住行等面向來分析,提供大家意想不到的省錢方法,幫助你的存款累積;此外,本書的手法簡單易懂的做法與建議,並輔以泰源親身體驗認證,讓你不用靠投資、理財也可以按部就班輕鬆存出買房金;以及,書中的觀念是心法也是新法:除了方法的教學,還會從「觀念」出發,幫助你既學會實務操作,也能理解其中原理並自行應用到其他面向。

    即便你不懂理財、不會投資,只要掌握原則與心法,還是可以從現有狀態中「開源節流」,存出自己的多桶金。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