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KT醫師終於接種了第二劑AZ疫苗!
因為施打第一劑時的不舒服狀況很明顯,甚至要跟醫院請假休息,所以有點擔心第二劑施打後的情況。還好施打第二劑後,除了隔天微微疲倦感和肌肉酸痛外,沒什麼不好的狀況,當然也不用跟醫院告假休息,可喜可賀!🥰
🌹KT醫師提供一些來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針COVID-19疫...
🌹前天KT醫師終於接種了第二劑AZ疫苗!
因為施打第一劑時的不舒服狀況很明顯,甚至要跟醫院請假休息,所以有點擔心第二劑施打後的情況。還好施打第二劑後,除了隔天微微疲倦感和肌肉酸痛外,沒什麼不好的狀況,當然也不用跟醫院告假休息,可喜可賀!🥰
🌹KT醫師提供一些來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針COVID-19疫苗施打的資訊,供各位媽咪參考。 #10個常見Q&A,陪準孕媽咪們安心接種疫苗.
Q.孕婦打COVID-19疫苗安全嗎?
A.可以的。孕婦可以安心接種疫苗,且建議懷孕超過13週再接種疫苗,避免和懷孕前三個月容易發生的萎縮性胚囊、自發性流產、胎死腹中,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和疫苗有不當的聯想。
Q.那些孕婦不適合施打COVID-19疫苗?
A.有曾對其他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病史,罹患風濕免疫疾病必須例行住院的人,正在發燒(有明顯感冒症狀)或者急重症治療中的人;但還是可以先經由婦產科門診諮詢,讓醫師為您判斷身體及懷孕狀況。
Q.產後哺乳的媽媽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A.可以的。WHO 建議媽媽們在接種疫苗過後可以繼續哺乳,美國 CDC 及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Joint Committee on Vaccination and Immunisation)也在第一支疫苗獲得許可之後發表了聲明,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影響哺乳安全,因此媽媽們能夠放心接種。
Q:孕婦要打哪一種COVID-19疫苗比較好?該選莫德納疫苗嗎?
A:建議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時,以mRNA疫苗,如莫德納疫苗為優先考量。對莫德納疫苗中成分過敏(例如,聚乙二醇),不應該接種莫德納疫苗即使不嚴重,也不要施打莫德納疫苗。
Q.什麼情況的孕媽咪建議一定要施打COVID-19
疫苗?
A.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若有以下問題之孕婦應優先考慮施打:有嚴重內科疾病的孕婦。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屬於高暴露風險族群。妊娠糖尿病,或BMI>40。35歲以上的孕婦。
Q.COVID-19疫苗和其他疫苗可以一起施打嗎?
A. 台灣 CDC 目前建議為間隔至少 14 天,若是活性減毒疫苗間隔至少 28 天。
Q.COVID-19疫苗對於孕婦產生的副作用有那些?
A.接種疫苗後注射部位和全身性事件(副作用)很常見,例如:注射部位疼痛、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頭痛、疲勞和其他症狀(這些副作用是身體對疫苗的正常反應及產生抗體以預防 COVID-19)
Q.接種後如有副作用,何時該就醫?
A.接種後需在醫療院所觀察30分鐘,避免罕見的過敏反應。施打完第一劑後出現嚴重與立即過敏,像是4小時內出現蕁麻疹、腫脹呼吸急迫等反應。回家後若發燒超過 48 小時、劇烈的疼痛、噁心、嘔吐,視力改變、呼吸困難、下肢腫脹、皮膚紫斑等情況,要趕緊到能處理急症的醫療院所就醫。而孕婦接種疫苗後若出現陰道出血、懷疑破水、規則宮縮、持續下腹疼痛或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應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定胎兒健康狀態。
Q.打COVID-19疫苗後發燒了怎麼辦?
A.若孕婦注射後有發燒或是其他副作用需要止痛退燒藥時,優先建議使用Acetaminophen,並可考慮提早給予備用藥讓接種者帶回,方便需要時使用。
Q.打COVID-19疫苗後容易發生不孕或者流產問題嗎?
A.COVID-19疫苗目前均不會導致不孕。任何孕期都可以施打疫苗,目前資料顯示不會因此增加異常懷孕、流產、畸胎等問題,但因懷孕 12 周內本就常有上述情況,施打前建議孕媽咪要先和醫師諮商。
。。。。。。。。。。。。。。。。。。。。
🌸雖然數據有限,但在懷孕期間接受 COVID-19 疫苗的臨床數據,至今並未顯示有任何安全上的顧慮。
因COVID-19 疫苗可能預防重症、死亡發生,降低呼吸器、葉克膜使用比例。
🌸目前有觀察性研究顯示在第三孕期母體施打疫苗而讓新生兒有 IgG 抗體,但是沒有數據可以證實此抗體能預防新生兒感染 COVID-19。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目前並未包括在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中,但緊急使用後目前已收集的孕婦接種疫苗數據,尚未發現有任何安全疑慮,然而還需要後續的長期追蹤。根據發展及生育毒性(DART)動物模型研究的數據,施打 COVID-19 疫苗,在懷孕期間沒有表現出任何安全上的疑慮。依據這些疫苗的作用機制,以及在 II 期和 III 期臨床試驗中所被證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預期在孕婦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和沒有懷孕的族群是相似的。
🌸 基於尊重個人自主權,孕婦可自行決定是否施打 COVID-19 疫苗,施打前可和醫療機構諮詢。
🌸媽咪們有任何疑問,KT醫師任職的澄清醫院婦產科也有諮詢電話(04)24632000 #32863
⚜ 追蹤郭醫師FB|
https://www.facebook.com/DrKTKuo/⚜
#KT美學世界 #郭美妤醫師 #KT醫師 #醫美 #醫美指南 #婦產科醫師 #微整 #微整型 #愛自己 #肌膚保養 #女性保養 #凍齡 #美麗 #愛美 #漂亮 #知性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孕婦 #孕媽媽 #施打疫苗
曾國亮門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聽見下雨的聲音 /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前言: 今天要描述的主角,他的家人是我臉書朋友,也可能是此粉絲專頁的讀者, 本文描述的內容是根據我對主角生前的記憶,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與事實有出入,本人絕無惡意,也請家屬海涵。可以直接私訊我,讓我做修正,或是撤除。)
每天早上我都會開車載我孩子上學, 在車上我會讓孩子點歌, 聽他們喜歡聽的歌曲, 邊開車邊聊聊對這首歌的感覺, 也算是一種親子同樂。
有一天, 我的女兒(國小三年級) 點了「聽見下雨的聲音」。
「爸爸! 這首歌好好聽喔! 我們老師最愛聽, 班上同學很多人都在聽喔!」
「喔!這樣啊!爸爸也很喜歡這首歌呢!」
正如同曾經有人說過:「 所有的故事, 都有一首主題歌」。我會喜歡這首歌,除了旋律好聽之外,它更喚起過去一段特殊的回憶。
故事開始
我記得那是一個週五的傍晚, 他是我當天門診最後一個病人。 當時我在長庚還算資淺,同時段開診的都是大牌的主治醫師。 顯然他是臨時掛號掛不到號, 而我是唯一沒有滿號能夠掛進來的。
他是一個身材非常瘦高的男子, 理著小平頭,穿著T卹、 短褲,大約50多歲。 講話非常文雅有禮貌。 我可以感覺到他生病已經忍耐一段時間了, 從他的身形、言語,任何人都可以感到他非常的不舒服。
經過幾次的追蹤檢查, 確認了他的病因, 這個疾病必須住院開刀才能治療。 護理師告訴他住院的流程。 到目前為止,他就像我看過的大部分病人一樣, 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幾個禮拜後,也就是他要手術的那一天早上, 我帶著住院醫師查房, 巡視當天要手術的病人。 那一天手術特別多, 他被安排到下午時段。 我們進入病房的時候, 他正坐在床上戴著耳機聽音樂, 好笑的是雖然戴著耳機,耳機線卻忘了插入手機 (或是沒有插好), 病房都是他手機音樂聲音。
「 先生, 聽音樂要小聲一點喔, 否則會干擾到其他病人」 住院醫師提醒他。
「 哇... 真對不起! 」, 他慌慌張張把音樂關掉。
「 醫師抱歉, 今天要開刀有點緊張, 聽聽音樂緩和一下心情」, 這位先生不好意思說道。
走出病房, 我問住院醫師, 這首歌是什麼啊? 還挺好聽的勒!
「 啊! 老師你不知道嗎? "聽見下雨的聲音啊"! 好樂迪、錢櫃,K歌必點」
呵呵, 我當然不知道啊。從我當醫生以來好久沒有去KTV唱歌了, 簡直就是流行絕緣體啊。
當天的手術相當的順利, 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 下班前, 我到病房一一巡視手術完的病人, 當我巡查到他的病房的時候, 我簡直驚呆了!
他的孩子這麼多!
印像中應該有五六個吧,男的英俊、女的美麗,年紀最大的姐姐估計30歲出頭, 最小的弟弟很年輕可能還是中學生,每一個都挺拔高挑,都是模特兒級的身材。
孩子們圍繞在爸爸的病床旁邊,陪伴著爸爸。 病人的太太滿面愁容,很擔心先生的病情。 她拉著我問了很多問題。 雖然焦慮,但他太太非常有禮貌, 而且談吐舉止相當的溫雅端莊。 第一次跟病人的家人見面, 我感覺到這個可能不是一般普通的家庭。
走出病房之後, 住院醫師壓低聲量跟我說,「 誒...老師.. 裡面有一個人是 XXX 耶。」
「 那是誰?」 我滿臉狐疑。
「 是很有名的歌手啊! 人漂亮! 歌又好聽!」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昨天聽到的這首「 聽見下雨的聲音」 正是他女兒所唱。 頓時我心裡一陣感動。 通常一個即將開刀的病人, 情緒必定惶恐不安, 此時如果聽到自己女兒美妙的歌聲,一定是無比的慰藉, 心情必定緩和許多。
後來我上網搜尋了一下這位「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不查不知道, 查了嚇一跳!
看似低調平凡的他, 竟然是地方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地人又敬又怕的「社會人士」, 也正因為喬過一些「社會事」,因此進去「深造」過。他的事跡在網路新聞都可以看到。
第二天查房我再見到他的時候, 有點緊張,「 哎呀, 真不好意思, 我不知道大哥您這麼有名!」
他很靦腆的笑一下, 「 沒有啦! 就做做生意、交交朋友, 幫忙自己兄弟。新聞寫得都誇張啦!」
但沒多久他又拉著我的手,很嚴肅的跟我說: 「侯醫師請您務必幫忙! 因為我身份特殊, 希望低調, 讓我好好養病就好。」
大哥是對的,大哥的話要聽。
不知道為什麼, 我們聊了起來, 而且很投緣。 他跟我想像中的社會人士完全不一樣。 他很幽默很健談,每次查訪查我都心情很好。 我在長庚工作步調非常忙碌, 可是每次查房到他的時候內心都會有點期待,把握有限的時間跟他「鬼混」一下。
這些年來,我治療的病人不乏政治人物、大老闆,很多都是什麼總裁什麼董的, 每個人似乎都很會交朋友,然後又說他跟「王家」有多熟, 「三小姐」是他認的乾姐姐、台塑企業的哪一個老臣是他打球的朋友..... 諸如此類的話,這些年真的是聽多了。
我的這位「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非常不一樣,他不會像其他人總是要攀親帶故、依附關係。 他很喜歡聊體育, 尤其是籃球,對台灣的宗教民俗也相當的熱衷。
但跟他聊最多的還是「爸爸經」, 當時我老大才1歲半, 老二剛出生, 他總是跟我閒聊當爸爸的心得。 他會跟我分享他家庭的照片, 跟他子女的互動。每次聊到他的孩子的時候, 都可以感受到他眼神流露出的自信與驕傲。
「侯醫師你知道嗎, 我這一生最大的成就, 就是我這群孩子, 他們都很棒!都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我們男人在社會打拼, 為家庭犧牲奉獻,很辛苦、很危險, 但是只要想到我孩子們這麼乖, 這麼懂事, 一切都值得了」
我非常確定他是一個好父親、 好先生、 好老闆。 但老實說,他可能不是一個好病人。 出院之後, 我幫他預約的回診他常常沒有來,幫他安排的檢查有些他會忘了去做, 印像中,他常常是不舒服, 受不了,才會再跑來門診找我。
而且,總是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 沒辦法, 最近事情太多, 真的是抽不出時間。」 他總是這樣解釋。
「 最近忙著邀請朋友參加我女兒的演唱會, 侯醫師要不要來啊? 我請公司的人幫你安排一下。」 這時候又可以看到眼神充滿父親的自信與驕傲。
不過,說真的, 我對他病情的擔心, 遠遠勝過於對他女兒演唱會的好奇。
之後我辦了離職,到美國去進修, 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他。 學成歸國之後,回長庚看門診, 老病人們陸續回籠。 我常常在星期五下午門診結束的時候會想到他, 心中納悶,他怎麼沒有再回來了? 有時候有念頭想主動打電話找他, 可是他低調到連名片都沒有給我。
等到下次聽到他的名字, 是2017年從新聞上得知他過世的消息。 當時我感到震驚、 有些難過。依據新聞報導,他是因為另一個疾病而過世,與泌尿系統疾病似乎無關。
一直到今天當我聽到這首歌,「 聽見下雨的聲音」, 我都會想起那位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想到他的小平頭、靦腆的笑容、高瘦的身材、想到我們聊的爸爸經。
這一天我在家裡,一邊聽著歌, 微笑著望著我的三個小孩。
「爸爸你怎麼一直看我們, 然後又不說話?」
「 嘿... 沒事」,我恍過神。
「 孩子們, 你們知道嗎? 你們都很棒! 你們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 都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健康科技最前線
#深夜老司機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曾國亮門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報專欄逢星期日出版
這兒則不定期會將專原文發佈
要新鮮滾熱辣的話記緊去買報紙喔!
=====
《One By One》12.09.2021
無國界醫生在戰火最激烈的地方服務,動不動要用十數小時去拯救一個病人的生命。病人走出大門,一顆數厘米的金屬從遠方飛來,或有意,或無心,便可將同一條生命取去。那數十小時的搏鬥、血汗、人力、物力,統統一筆勾銷。為了什麼?莊梅岩在《留守太平間》的答案叫「one by one」。病人可能立即死於非命,也可以十年後回來跟你道謝。醫生不是神,也不是預言家,只能當機立斷作出當刻最好的決定,祈求「one by one」之後,好的結局在天秤上比韓劇式的悲劇重多一點點。
曾經到印度偏遠地區實習。那裏雖然沒有飛機大砲,卻都是一片頹垣敗瓦。爛地黃土翻飛,農民嘗試在泥灰中勉強種出農作物去;路面不時有豬狗牛羊成群經過,也不時有豬狗牛羊的屍體在旁發臭分解。
我當時跟着當地的教會醫院,駕着吉普車去鄰近一條更小的村落作外展診症。這個流動服務一般是照顧這些地方的孕婦,給她們開點維他命、鐵丸、鈣片。吉普車沒有拖來藥房,其他藥很少開,而且那折合港幣10元的維他命已經貴得要了她的命。
試過有孕婦來看症說下腹疼痛。見紅、肚痛、穿水乃婦產科三大徵狀,聽到任何一款也需要亮起紅燈,小心處理。在旁的老公一直不讓我給她檢查,是最傳統的男女授受不親。幸得最長氣的我和更長氣的助產士在場,病人才可以在先生監督下躺上產牀檢查。脫下內衣褲,已經是一陣惡臭;用儀器撐開陰道,流出來的不是血、不是羊水,是五顏六色的膿。在印度,「男尊女卑」是常態,「奶奶大晒」是潛規則。因為一句「我哋舊時咪又係咁生」,什麼西藥補品都是邪魔妖道,看西醫基本上和人家去占卜一樣迷信。那五顏六色的感染,理應入院打抗生素;對着這個孕婦,卻要我勸說了半句鐘才肯到醫院作檢查。
又一個懷孕女子來檢查。她有開明的丈夫和奶奶,來覆診也沒大問題。正當我打算讓她離去時,眼角卻看到她的體重和上一次產檢一模一樣。本以為是文筆之誤,重複檢查卻依然相同。要知道胚胎在10個月內要變成一個七磅多的嬰兒,無論是孩子的重量、脂肪的儲藏量理應倍增。細問之下,原來她們這一家是穆斯林,而那時正正是齋戒月,所以這名女士一直都沒吃太多飯菜。又是一輪唇槍舌劍後,兩夫妻才一臉懷疑地離開診所。
門診完了,我問助產士:「這些案例常見嗎?」
她呷了一口茶,看着遠處夕陽的餘暉,淡淡然地說:「每天如是。」
在戰火地區服務,要和槍林彈雨搏鬥;在印度偏遠地方服務,要面對的是印度幾千年的家庭習俗、宗教傳統。這班醫護人員不為錢、不為名利,在這兒默默耕耘,又何嘗不是「one by one」?
星期日生活 Sunday Mingpao
#DrWhoHK
#DrWho誰人日記
曾國亮門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孩成長只有一次 當爸媽的不能等啊
長高的關鍵在高蛋白,固好本是在高鈣👉 https://iqueen.shop/ltUh6
這道理你我都懂,但就是找不到適合的產品😤😤
我因為個子不高,很擔心我兒子,特別是老大;之前曾經帶兄弟去成長門診檢測,幾次下來的結果,都說兄弟倆只能長到160幾,特別是哥哥,讓我憂心忡忡,😤😤
本想我雖然只有168,好歹夫人也有166,應該兒子不會矮才對,二少爺看來是如此,但……大少爺😢😢
跟同齡或者年紀比他小的比起來,就是差一大截,從小到國中都一樣,特別在他升國中後,我遍尋祕方,誰說有效我就讓他試,幾種什麼大人、高鈣膠原蛋白、滴雞精、有名中醫開得轉大人湯,能試都給大少爺試,不能說沒效,但成長的速度就是有點慢,當父母的實在是很擔心,我相信跟我有一樣煩惱的家長應該不少,雖然是覺得健康就好,然而或多或少,都不希望孩子矮人一等,造成自卑,畢竟我嚐過這種苦(不高)。😭😭
為了讓大少爺能夠像大樹一樣茁壯,近兩個月,每周有三天,我會用中藥燉雞給他吃,中醫說這能開脾開胃,幫助營養吸收,打開他的成長板;而西醫也建議除了攝取燉雞的蛋白質,能額外多補充會更好;某天在臉書看到好朋友撒基努 - sakinu、郁方推薦含有超過50項專利(益生菌19項+海藻鈣26項+PS19項等等巴拉巴拉) S702黃金成長素,簡單說就是高鈣+高蛋白+優質益生菌,適合成長中的小孩,跟奶粉一樣是沖泡式的👍👍
一小包含有三杯牛奶的鈣含量,有1.5顆雞蛋的蛋白質,還有幫助吸收鈣質的維生素D,還擁有19項專利的PS配方,一包含量等於市售成長奶粉的10倍,更添加7國專利、350篇共3892人臨床研究的杜邦益生菌,加倍調整體質,看到這裡我眼睛都亮了。🤩🤩
甚至郁方還說,她在歐洲唸書的朋友透露,歐洲貴族學校從小就在小孩的早餐,多沖泡了S702黃金成長素,每個小孩都長得頭好壯壯;不囉嗦立馬厚著臉皮跟廠商聯絡,廠商也很阿莎力,提供給我們家兩位少爺來試吃,我為了做實驗,先讓哥哥吃,搭配跳繩,逼他早睡,兩個月下來,哎呦,哥哥感覺有明顯的變化,最近降二級跟弟弟一起出門,已經不會再被問誰是哥哥,因為之前他只比弟弟高一點點。😁😁
小孩的成長曲線,家長不能不關心,特別是九歲開始,但還不到國中,不可能喝什麼中藥,加上年紀小對燉品的接受度也不高,S702黃金成長素我想不能只給哥哥喝,這個月二少爺小磊,也開始喝,畢竟成長只有一次,千萬不要等啊!👊👊
S702黃金成長素一共有三種口味, 香草、草莓、巧克力,可以交替喝就不容易膩,用冷水沖泡,這個季節每天早餐或當點心,讓成長期的孩子喝一杯,就能把蛋白質跟鈣補足。😊😊
👉S702黃金成長素 https://iqueen.shop/ltUh6
黃金成長素的口感蠻濃郁的,我是幫兒子沖泡後再加一些鮮奶來綜合,就比較爽口,大小少爺都蠻愛喝的,期待兩個兒子越來越向上發展,趕快超越我。其實大人也適合喝,畢竟我們也需要高蛋白、高鈣跟優質益生菌不是嗎? 😊😊
#S702黃金成長素 #超能蛋白
#一定要配合運動跟早睡喔
#感謝夫人掌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