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曼斯特國際藝術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曼斯特國際藝術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曼斯特國際藝術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曼斯特國際藝術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VO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法醫建築(Forensic Architecture)是英國的一個藝術研究組織,集合跨領域的團隊成員,他們聚焦區域衝突與環境災害,並和人權組織合作,以藝術、報導、紀錄片和科技運用等方式,從「建築=空間關係」的概念出發,進行大規模的系列調查。​ ​ 對法醫建築而言,藝術展覽只是行動的一部分,他們積極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

  • 曼斯特國際藝術展 在 V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09:55:23
    有 93 人按讚

    法醫建築(Forensic Architecture)是英國的一個藝術研究組織,集合跨領域的團隊成員,他們聚焦區域衝突與環境災害,並和人權組織合作,以藝術、報導、紀錄片和科技運用等方式,從「建築=空間關係」的概念出發,進行大規模的系列調查。​

    對法醫建築而言,藝術展覽只是行動的一部分,他們積極介入議題發展,作品本身甚至可以是在國際事務討論中成為依據的法庭供證。在他們此刻於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斯藝廊舉行的展覽「雲的研究」(Cloud Studies)中,呈現他們長期以來對加薩走廊的研究,但同時也引發了爭議。​

    在「雲的研究」展覽入口處,法醫建築在牆上張貼短文——「與巴勒斯坦站在一起」,並在聲明文字中以「種族清洗」、「種族隔離」與「殖民行徑」等措辭譴責以色列,同時向巴勒斯坦人的抵抗致意。以色列在英國的遊說組織「以色列律師團體」(UKLFI)為此大力撻伐該展,一度迫使該展關閉。​

    __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__​

    #法醫建築 #當代藝術 #以色列 #巴勒斯坦​
    #ForensicArchitecture #UKLFI #CloudStudies​
    #Whitworth

  • 曼斯特國際藝術展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6-15 08:00:00
    有 56 人按讚

    自上次五月底與其他評審們選出了九位高校年輕鋼琴家與一組雙鋼琴,終於明後天6/17(一)、6/18(二)晚上七點半要開始決賽了!但今天6/16下午兩點半就先有盛大的開幕式音樂會,想來看十一雙巧手在六台平台鋼琴上演奏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第四樂章嗎?來衛武營音樂廳就對了!

    ★ 《2019高校龍虎鬥-鋼琴篇》開幕式
    甄選脫穎而出的十組高校鋼琴好手,齊聚衛武營音樂廳為接續兩天的音樂會拉開精彩序幕!此生難得一見的大型合奏,十一雙跳躍琴鍵的巧手,將在六部平台鋼琴上,共同演譯經典的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第四樂章;今夏最青春的舞台競技,邀請您一起為樂壇的未來之星喝采!

    時間:6/16(日) 14:30
    地點:衛武營音樂廳
    入場方式:免費索票入場

    2019高校龍虎鬥 — 鋼琴篇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不僅推出多樣化的表演藝術展演及相關活動,亦肩負表演藝術人才培育與藝文推廣的社會教育任務;本次與「臺灣藝術教育高校聯盟籌備會」合作辦理「2019高校龍虎鬥」,衛武營期待作為音樂培力基地,從南方擴散音樂動能,得以持續且長期培育具有音樂天賦的藝術種子,提供優秀演奏人才的表演舞台。

    藉由本活動的辦理,能夠永續藝術教育的經營,並透過演奏家、民間與政府三方合作,讓臺灣在地培訓的青年演奏家接軌國際,優秀的青年音樂家得以站上國內第一座葡萄園式音樂廳舞台,盡情揮灑並分享他們對音樂的感動與熱情。

    「高校龍虎鬥」從鋼琴作品演奏出發,未來計畫將逐步擴展至各種不同的樂器演奏類別,期許能讓國內的青年音樂家們在衛武營以琴會友、展現青春原動力!


    🎵 6/17演出曲目
    歐孟恩 蕭邦: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作品61
    劉泓佑 李斯特:第一號梅菲斯特圓舞曲,作品514
    陳為鈞 蕭邦: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作品23
    ——中場休息——
    林彥呈 蕭邦:降B小調第二號詼諧曲,作品31
    林芳伃、胡詠晴 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作品448

    🎵 6/18演出曲目
    簡鳳玟 李斯特:巴哈主題幻想曲與賦格,作品529
    粘侑菲 布拉姆斯:降B大調韓德爾主題變奏與賦格,作品24
    ——中場休息——
    劉維由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36
    廖可瑄 李斯特:E大調第十號匈牙利狂想曲,作品244
    李浩恩 巴拉基雷夫:升C小調觸技曲


    索票方式
    2019/6/3(一)起,於衛武營服務中心開放現場索票(服務中心營業時間為每日12:00~20:00)。
    ※座位隨機,恕不開放選位。
    ※每人最多限索2張,數量有限,請一人一票對號入座。
    ※索完為止,遺失恕不補發。

  • 曼斯特國際藝術展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4-18 09:40:38
    有 155 人按讚

    【典藏 #新書|#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4/20正式上市,但你可以比別人先訂🛒>>>https://goo.gl/qivp7Z
     
    當代藝術策展實踐面對的是開放的公眾關係,以及經由「教育轉向」所發展的自我技術所蘊含的民主價值;從策展的字源意義作為一種「照料」他者與自我的技術,是將藝術展演本身視為啟發智性的公共性行動。這個思考取徑在於將策展從起源學的意義,進行對其歷史、專業、責任與機制關係的變革等綜合考究。
     
    本書書名挪引亞里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乃是強調策展之實踐創造性,如同詩學作為一種「從無到有」的「生成」。《詩學》係指一個「如何」創作戲劇的創造方法與認知,因此,「即興/創新」是重要的創造技巧。在此意義下,本書所集結的文章在於強調策展本身的創作論,同時也是進行對「策展技術」的思考,包含策展中發生的寫作、形式、空間拓樸、主體性等思辨面向。本書書寫原則上建立在作者對於大量國際雙年展的觀察,其中也包括作者所協同策展的台北雙年展。因此書中除了有許多相關理論收集整理之外,還包括很多的策展案例摘要,無疑是一本台灣近年來討論策展的重要著作。
     
    【作者介紹】
    #林宏璋
    藝術工作者,從事創作、寫作及策展。紐約大學藝術人文博士。作品曾參加台北雙年展、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廣州三年展、中國亞洲雙年展等;策展台北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以及國內外當代性展演計畫等。於過去十年內以偽台灣人喬治‧薩滿納扎為題創作概念型性作品計畫,2014年於台北伊通公園舉辦個展。任職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現為關渡美術館館長。
    研究專長為跨領域藝術、美學政治、當代藝術思想等面向。藝評寫作散見國內外期刊雜誌,並發表相關論文。
     
    #當代藝術 #策展 #策展人 #美術館 #雙年展 #詩學

  • 曼斯特國際藝術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08 20:00:10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文學
    ─────
    你相信自己是個特別的人嗎?還是你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真是這樣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市〉、〈鬼靈〉與〈禁鎖的房間〉三部中篇所構成,〈禁鎖的房間〉為壓卷之作。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者;故事環繞著「我」與失蹤的童年摯友范修展開。作者奧斯特刻意隱去了「我」的名字──讀者們只知道「我」是小說中向讀者訴說故事的人,但並不知道「我」的具體姓名。請注意:這件事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故事描述「我」的童年摯友──天才作家范修留下了兩大箱作品手稿,拋下美麗動人且即將臨盆的妻子蘇菲,突然消失於茫茫人海之中。這極可能是個預謀,因為「我」和范修長大後其實早已失聯許久,唯一可知的共同點是,二人同為作家。當時「我」寫作事業堪稱順利,是個小有名氣的雜文作者,被視為「評論界的明日之星」。然而儘管頗受器重,「我」可不見得那麼瞧得起自己。他是這樣說的:

    剛開始,我也期待自己成為偉大的小說家,能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明白,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小。我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可堪寫出曠世巨著。有時候我甚至會告訴自己,放棄這個春秋大夢吧!就這樣繼續寫些雜文,容易多了。賣力一點,一篇接著一篇,好歹可以餬口飯吃。
    我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小有名氣,也開始寫作詩與小說的評論。電影、舞台劇、藝術展、音樂會、書,甚至球賽,都有人來找我寫評論。世人給我的評價是「評論界的明日之星」,但在我的內心,我覺得自己心態老邁,而且江郎才盡。我所做的,不過是一些無用之物。好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會灰飛煙滅。

    伊格言分析:這些關於「我」的背景細節設定其實意味深長──一位覺得自己一輩子寫不出偉大作品,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此,「我」的「個體殊異性」在這樣的身份設定中被徹底壓縮,成為幾何上無體積無重量的一個點。對,我們其實並不特別;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很可能都不特別。事實無比殘酷:只有極少數人具有驚人的才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的生命歷程也難免平庸;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匿逃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平庸命運之外。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