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曹西平爸爸醫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曹西平爸爸醫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曹西平爸爸醫生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感人...,眼眶都紅了。值得閱讀! 女兒問我~又不是為了工作,為甚麼寫文章? 我說,我是為你和弟弟寫的。 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才會知道我的腦子~在帶你們長大的時候~裝了些什麼。 或許有一天,等你們當爸媽的時候~我不一定還在,但我們仍舊可以透過我的文章聊聊天。 我懂這個爸爸,也感恩...
曹西平爸爸醫生 在 少女心文室 NEWS ROOM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4:05:13
👨🏻⚕️『《機智醫生生活》暖心金句回顧』 / 📺年度療癒劇《機智醫生生活2》6/17(下週四)就要在Netflix回歸啦!相信真的很多人期待這部,還沒有看第一季《機智醫生生活》的朋友們,趕緊在第二季開播前,趕快追起來!!申導的療癒系生活路線,保證讓你感受到滿滿日常生活感! / 👨🔬🩺《機智醫生生...
曹西平爸爸醫生 在 Rowling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20:16:02
#文章 #尾末 #有 #彩蛋 徐駿慈(以前叫徐崇根) 今天他回來說他跟公司 韋登精密(也是媽媽前公司) 福利薪水獎金都很好 還周休每年出國 媽媽當初為什麼被解僱 是他工作出錯 當時徐崇根他們逼媽媽把養養送走 不然讓媽媽永遠看不到孫子 阿姨朋友牧師家庭說喜歡他要養 我跟媽媽 請我七年阿傑男友 載區苗栗...
曹西平爸爸醫生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感人...,眼眶都紅了。值得閱讀!
女兒問我~又不是為了工作,為甚麼寫文章?
我說,我是為你和弟弟寫的。
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才會知道我的腦子~在帶你們長大的時候~裝了些什麼。
或許有一天,等你們當爸媽的時候~我不一定還在,但我們仍舊可以透過我的文章聊聊天。
我懂這個爸爸,也感恩自己還有些時間。
【潸然淚下!41歲英年早逝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北大才子魏延政畢業於北大計算機系,因罹患癌症而辭世。41歲英年早逝的他,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讀來令人潸然淚下,他對教育本質的深刻剖析,也許會讓很多爲孩子的培養焦慮糾結的爲人父母者,明白自己在做的和將做的所謂教育付出,是否徒勞甚至事與願違。
刊發此文,既是爲了表達對逝者的敬意,也希望藉此引發更多爲人父母者對生命和教育本質的追問。讓更多孩子作爲自己活着,而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
轉載自公衆號:爸爸幫爸爸 ID:bababangbaba
作者:魏延政
原文《人生若如幾回憶》 發佈於公衆號:魏延政智庫,有節選
▍最好的禮物
我問兒子,“你知道爸爸得了癌症可能會死的,你知道死亡是什麼?”兒子說,“就像超市裏的死魚,它們的爸爸媽媽再也見不到寶寶了,寶寶也再不能見到它們的爸爸媽媽了。” “對,那麼如果爸爸沒了,就再也不能教你學習知識了,你現在爲什麼不珍惜爸爸還在你身邊的時間呢?” “要是你沒了,要是我很想你,你還能回來嗎?” “不能了。” “要是我很想很想很想你呢?” “那我也回不來了。” 小人兒坐在我的腿上,茫然了好一會兒,眼裏的淚水越來越多,我也無法忍受,我知道這個對話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又摟起他不住親吻,但不知道說些什麼。
這時候,我心裏開始盤算,假如我真的哪一天突然沒了,我該留給他些什麼。也許時間不允許我再這樣一個字一個字一幅圖一幅圖的教他了,我究竟該留給他些什麼?。
我沒有想到當今的幼兒園居然教了四歲孩子那麼多漢字、算術,這在我們的童年、西方社會當今的幼兒園都是極力排斥的。幼兒園就把小學的漢字、運算都教了,孩子真到了小學,你又不能教他中學大學內容,他們自認爲什麼都會了,還能有幾個聰明的孩子專心聽講?專心的怕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總也什麼都學不會的吧。現在的教育體制實在扭曲,幼兒園把小學的學完了,小學就學奧數。“奧數”這兩個字我聽了就覺得噁心嘔吐,我倒是當年拿過全國數學聯賽獎的,大學隔壁宿舍就有個我們那一級代表中國拿到國際奧賽數學金牌的。人家都謙虛的從來不提“奧數”這兩個字,現在的小學中學是全民奧數,好似全中國的小學生不能人手一塊世界奧數金牌就不配做中國人似的,我請問,教奧數的老師自己有幾個當年拿過省級競賽獎?還有中關村那些畸形變態的課外教育機構,確有北大清華教授高材生來執教,先秦兩漢諸子百家內容生動,十歲孩子聽不懂的父母陪讀要做好錄音筆記回家繼續補課,你要說你孩子還在讀大學中庸,你都不好意思開口,人家都把尚書春秋讀完了;你的孩子每天只睡7小時,人家的孩子每天只睡5小時,其餘時間不在課堂裏,就在這個興趣班到那個興趣班的開車路上,吃飯都是車上吃;人人都以14歲學完量子物理、高等代數爲榮。
我們真的要把我們的孩子個個都培養成爲愛因斯坦、圖靈、馮友蘭這樣的世界級學術泰斗嗎?他們的童年都這麼扭曲的勤奮嗎?那個少年打架泡妞成年把諾貝爾、圖靈、美國最高心理學獎拿個遍的赫伯特西蒙的少年時代好像沒有那麼刻苦吧?請問這樣的人幾百年才能出一個?能是你的孩子嗎?一旦將來不能成爲世界知名大學者、大教授,那麼15歲前扭曲的童年少年時光200%的付出給奧數、先秦哲學、量子物理是多麼荒唐變態的一件事?最後到了30歲拿幾張別人不緊不慢也能拿到的這證那證一起去給不緊不慢接觸社會、生活、市場、消費的當年二三流學生如今當上總裁CEO的人打工,回首前30年,女朋友沒時間談、朋友哥們兒也沒交上幾個、說話辦事舉手投足技不如人、工作三年辭職六次都因爲上司在他眼裏是個傻子、相親帶上800度眼鏡請女孩子吃飯主動買100次單最終沒一個想要你,這種人生是現在教育體制的目標嗎?
還有人拿中關村補習班說事撰文“寒門再難出貴子”,真是可笑至極,請問什麼是貴人?考上北大清華就能成爲貴人?少兒時代每年投資幾十萬和30歲後人生回報真能成正比?毛澤東蔣介石那個年代的貧富差距比當今不知大多少倍,他們身無分文走出鄉村上過什麼貴族學校名牌大學?林徽因樑思成徐志摩是靠着殷實的家資遍訪世界名校成了一代才子佳人,但同一時代的華羅庚直到在西南聯大當上正教授也只有小學文憑,和聞一多一家八口合租一間破屋僅一簾隔開兩家人,在這間屋中寫出哥德巴赫猜想論著獲得民國194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僅他一人,再後來人都沒出國,芝加哥大學爲之立塑像,列名影響世界最偉大的前80位數學家。
可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要因爲中關村一時的刮噪,就認爲古今中外千年歷史總結的“寒門貴子”的規律經驗就被推翻了。人生若有好的家境條件固然成事的難度障礙減掉不少,但不意味着將來的天下就是中關村那點興趣班所能引導的。讀書學習固然仍需十年寒窗專心努力,能上哈佛斯坦福當然要志在必得,但學習的場所未必都在幾十萬一年的北大清華執教的興趣班裏,學習的目標也不是100%都在教科書裏,要有個平衡,如今互聯網相信社會,想學什麼網絡上都有,除了數理化和文史哲,生活、幸福、社會、經濟、投資、創業這些東西也應該在18歲上大學前有所瞭解,不要再成爲高考自己有什麼興趣想報什麼專業都不知道的教育犧牲品。
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有時間應該讀讀古今中外歷史名人的傳記,看看別人是怎麼活的,也想想自己該怎麼活這一生。文史哲可以當作學術來研究,也可以當作人生來修養,量子物理可以當作學術來研究,也可以當作某些商學院混飯吃的教授瞎忽悠的商業哲學的原理,反正臺下聽戲的是傻子,臺上唱戲的是瘋子,各有各存在的道理,但是誰有真本事最終會水落石出,沒有真本事的終究是沉沙一般半紙而落。
也許我的時間不多了,這麼多的道理不是一時半會能給他說清楚的,我究竟該給4歲的孩子留下些什麼?我還在摟着他一邊親吻他的小頭髮一邊繼續沉思着,平日裏鬧騰的不讓我抱的小人兒那天也出奇的安靜,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我將要給他說些什麼。
終於,我拉着兒子走到他的小黑板前,寫下四個字“智力、毅力”,豪氣干雲的說,“跟爸爸大聲念,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 兒子跟着唸了一遍。
我說“今天就記住這四個字,明天和後天爸爸再每天教你四個字,你現在或許不懂什麼意思,但是一定要把爸爸教你的這幾個字記住,每天給爸爸背一遍。如果爸爸有一天沒有了,你要每天都想一想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今天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智力就是你聰不聰明,毅力就是一件事沒做好要有長年累月的決心一定要把它做好爲止,這就叫毅力,毅力和智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天生就一輩子都聰明,小時候聰明但是沒有毅力不努力也就小時了了,只有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
第二天兒子放學,我又教了四個字,人生做事第二要靠“朋友和助力”。讓兒子記住,小孩長大後就要自己討生活混社會,做人在先做事在後,所謂做人簡單講就是多交朋友,一羣人的力量總比一個人大得多,對朋友要真誠相待,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這樣才能做大事。
第三天的四個字是“眼界、定力”。這個給他解釋有點費力,懂不懂先記住點粗淺的再說吧,眼界就是一個人能力變大了、能做的事變多了,他就能見識到接觸到一般人一輩子都接觸不到的事情,他就比一般人懂得多的多,這就叫眼界;當一個人能力大能做的事多了,就會有很多人和事都想找他來做,好事壞事都有,甚至好事裏面都可能蘊藏着壞事,只是短時間很難看到,這時候這個能力大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多做好事,這就叫定力。這世上大多數人也就只能做到昨天說的“朋友和助力”,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大能力、大眼界、大定力。
此後每天上學出門前,都叫兒子把人生做事這三句話給我背一遍,他懂不懂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欣慰。
▍聽爸爸講故事
近些日子,身體幾乎到了崩潰邊緣,大堆胸腔積液導致無法呼吸,住院治療。我自己常常預感是否走到了盡頭,連續幾天滴食不進,僅靠滴液維持,喘氣說話也極度困難,醫生亦對妻子說,“做好思想準備”。活着,真難!
過了些日子,我又如瘋子一般吃了碗麪條,宣佈,我還活着。幾日後,有驚無險的回到家裏。幾度灰心絕望之後,發了條喪氣的微信朋友圈,只得北大校友看得見。得到的多是鼓勵,理解者甚少。次日住友集團朱暉校友來家看望,亦兄亦友的關切了許多話。
在生不如死的疼痛中又捱到了兒子幼兒園放學回來,用啞了音幾乎說不出話的嗓子喊兒子過來,讓他搬個小凳子坐在我摸得着的地方,摸着他的毛毛頭,說“好些天沒講故事了,咱們今天接着講三國”。每到傍晚,我每說一句必咳十下,去他的,這條命豁出去了,“前幾次講了桃園三結義、曹操、呂布的故事,今天咱們講關羽的故事”。
關公,曾經有一段時間和他的大哥劉備、三弟張飛在戰爭中被打散了,他曾一度被曹操收攏帳下,曹操用當年呂布的天下第一名馬“千里赤兔獸”和“美髯公”的雅號收買關羽的心,但關羽從不爲之所動,執意要去尋找失散的哥哥劉備。因了這個緣故,後人奉關羽爲忠義千秋的武聖人。曹操百般無奈,只好遂了他的心願,也算交下這個朋友,放他走了。於是就有了流傳百世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故事。
現在,爸爸問你一個問題,前次講過“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劉關張三個人合起來都打不過呂布一個人,爲什麼曹操殺了呂布這個天下第一武將,卻偏偏喜歡關公?關公和呂布他倆誰厲害?不到五歲的兒子當然答,呂布單打一個關公,肯定是呂布厲害。我說,不錯,但是曹操爲什麼更喜歡關公一定要留住關公爲自己效力呢?兒子搖搖頭。
我問兒子,“爸爸讓你記住的人生做事第二要靠什麼?”
兒子很快就回答,“靠朋友和助力”。
“對,因爲關公的忠誠和義氣,他能得到很多信服他的人願意幫助他,於是關公後來有了千千萬萬的將軍和士兵幫他打仗,而且他懂謀略,懂得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那麼他和僅僅自己武功厲害卻沒有朋友不懂謀略的呂布相比,誰厲害?”
“關公!”
“對。所以,記住爸爸告訴你的'人生做事第二要靠朋友和助力',和朋友要講義氣,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那麼,關羽的謀略又從哪裏來呢?”
“……不知道”
“讀書和實踐,就是知行合一。”
“……”
“關公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這個故事中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在有一關,守城將軍想要害死關公,命手下人在黑夜用柴草燒死關羽。手下人放火前出於好奇,想看看守城將軍要燒死的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於是隔窗偷偷一看,不得了,眼見關公威風凜凜端坐在油燈前,左手拿一本《春秋》,右手捋着鬍鬚,這哪裏是個凡人,簡直就是天神下凡!於是這個人不忍加害關公,關公因此得以平安度過這一關。關公夜裏讀的那本書《春秋》講的都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文化思想和軍事戰略最鼎盛最活躍的周朝的歷史故事,關公的謀略就是一半來自這些書裏,一半來自他領兵打仗的實踐中。那麼,關公夜讀《春秋》是恰恰這天他偶爾讀了一次就被害他的人碰巧看見了嗎?”
“……不知道”
“肯定不是。關公就讀了一次書,就被別人看見了,天下沒有那麼巧的事。一定是關公讀書習以爲常纔會被人看到。所以,讀書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一曝十寒的事,而是持之以恆、天天都要做的事。爸爸問你,爸爸說的‘人生做事第一要靠什麼’?”
“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
“對,記住,關公堅持每天讀書,持之以恆,這就叫作‘毅力’。”
“記住了。”
“你知道關公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嗎?”
“不知道。”
“關公後來成了三國當中蜀國最厲害的‘五虎上將’的第一名將,統率管理魏蜀吳三個國家必爭的當中要地荊州。因爲他的能力和眼界都超出了一般的常人,這時候的他鎮守荊州大片土地就變得責任重大,他的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決定都會影響到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所以他這時候做每個決定都要儘可能的避免犯錯誤。想想爸爸說的‘人生做事第三要靠什麼’?”
“眼界和定力!”
“對,關公這時候能力非常大,能做的事非常多,那麼很多壞事和誘惑也會隨之而來,如果不謹慎就非常容易犯錯。所以,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就是定力。”
“記住了。”
“後來,關公因爲自己的功績越來越顯赫,就變得傲慢了,於是就給敵人可乘之機,導致關公大意失荊州,而後敗走麥城,在途中死在幾個無名小輩的手中。這說明,人的定力不但要禁得起外部的誘惑和錯誤信息,還要禁得起來自自己內心的驕傲、迷惑和錯誤。”
▍THE NEXT BEST THING
某晚做了個夢,醒來後夢中場景清晰可見歷歷在目。我已頭髮半白,和兒子做在斯坦福的同一間教室裏,我又重新開始了大學學習。開學第一天,窗明几淨,一位比我年級更長的白髮老者在課堂上當着全部學生問我,“你這麼大年齡爲什麼要和這些年輕人在一起讀書?”我愉快的回答,“斯坦福的教學改革印證了我多年以前認定的一件事——讀書是個一輩子的事。他們用年輕的想象力讀書創造,我用我一生的經歷去分享讀書。我的生命已離不開這芳草青青的校園,我願把全部生命撒盡在永遠年輕的大學校園。”
本文作者:魏延政 原文《人生若如幾回憶》,有節選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衆號“爸爸幫爸爸”,ID:bababangbaba
已獲得授權
曹西平爸爸醫生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hinking & Learning]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主講人:大千電台顧問張惠美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麼?
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
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前,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
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想起今年暑假帶著一軍去日本,還是心裡很激動。沒有家長的陪伴,這群孩子,更強大了。)
曹西平爸爸醫生 在 Yoyo Sham 岑寧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婆婆媽媽的故事。謝謝曉蕾。
劉天蘭 空難之後
一架阿聯航空公司的飛機從香港起飛,原本要到泰國曼谷。
那年,劉天蘭只有四歲,書香世家:爸爸是英文月刊《東方地平線》總編輯,打字機逹逹逹逹,打出一篇篇英詩和散文;媽媽在《新晚報》主編副刊,廣結左派文人;家裡煮飯打掃都靠傭人萍姐,照顧十四歲的哥哥天均、八歲的姐姐天梅,還有小狗噹噹。
晚上十一時,飛機應該降落在曼谷機場,卻失了蹤!
終於泰國空軍在緬甸山區發現飛機殘骸。四歲的小女孩去媽媽的房間,看見媽媽哭得死去活來,旁邊幾個同事在安慰,包括陶傑的媽媽。「當時小女孩不知道媽媽為何會這樣傷心,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好久都沒看見爸爸,好久。」劉天蘭在自傳裡寫道。
爸爸劉芃如是四川成都人,在四川大學外文系畢業後留校當助教,媽媽楊範如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因為父親重男輕女不能讀大學,改請劉芃如來家教英文。課堂間情愫蔓生,兩人結婚,生下兒子天均。爸爸已是大學講師,獲得獎學金入讀倫敦大學研究英國文學。一九四九年爸爸本來計劃回國出任副教授,途經香港時被老師勸說留下,加入《大公報》,媽媽就帶著天均來香港,加入《新晚報》,相繼生下天梅、天蘭。
「爸爸媽媽最初住在摩利臣山道的房子,同屋共煮的頭房中間房尾房住了好多人,包括查良鏞先生……隔壁房間還有叮噹馬頭的梁羽生先生。」兩大武俠(小說)高手,劉天蘭小時已經常喚作查伯伯、陳文統(梁羽生真名)叔叔。
梁羽生也寫過劉爸爸,形容他是「學兼中外的才子」,蕭紅在香港過身,亦有份奔走。梁羽生說他雖然在報館曾經負責要聞版,但更愛文學創作:「聽報館的朋友說,有一次報館要劉芃如寫一篇有時間性的文章,他遲遲未交,報館朋友催他,他突然大發脾氣,說道:『你們都是才子,我是劉慢,我不寫了!』」
劉天蘭聽了大笑:「『劉慢』是爸爸的花名,他們都愛笑他寫得慢!」然後輕輕收起笑容:「這些關於爸爸的往事,我其實知道得很少,他公幹遇上空難時我年紀太小,我和哥哥姐姐也不敢在媽媽面前再提起爸爸,媽媽有很多情緒。」
媽媽才三十出頭,用爸爸的撫恤金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買房子,早上在《新晚報》編副刊,晚上還得寫稿賺稿費,是萍姐照顧三個孩子。「我媽媽,有很典型左派文人的一面,也有不典型的一面。」劉天蘭開始說故事:灣仔的《新晚報》她從小就熟悉,副刊組在四樓,她放學後偶然會去找媽媽,等媽媽七點看完「大樣」(最後排版)後一起回家,七樓小食部還有乒乓枱,媽媽同事的孩子會在那裡一起打乒乓,報館經常有聯歡會,員工都是一家大小來──陶傑便記得六歲時,聽過「楊範如阿姨」表演相聲。
「小時我個個都叫姨姨、叔叔、伯伯,長大後才知道『威猛』!」劉天蘭說媽媽最要好的兩位手帕交,吳阿姨是羅孚太太吳秀聖,楊阿姨是黎小田母親楊莉君,而嚴浩爸爸嚴慶樹伯伯、陶傑父母曹驥雲伯伯、常婷婷阿姨、畫家黃永玉、作家葉靈鳳等等,都是媽媽的同事。
「報館就是社群,同事大多是外省人,教育、文化、思想都非常貼近,很多不懂說廣東話,也不需要學,自己就成一個圈子。」她記得爸爸剛過身,幾個同事輪流天天來陪媽媽;哥哥青春期學結他有點吵,這些姨姨叔叔又輪流來訓話。
可是,在劉天蘭眼中:媽媽並不全然是典型的左派人士。她看著媽媽的老照片,細細形容:媽媽上班穿旗袍,或花或素,都是淡雅的顏色;正式場合搭上西式外套,大方得體;郊外踏青,穿的是翻領翻袖白襯衣、七分褲、平底鞋、方形手錶和蝴蝶形墨鏡,活脫脫一位「柯德莉夏萍風格的中國少婦」。
「如果爸爸不是突然離世,媽咪可能更加獨立。」天蘭說媽媽曾經想在銅鑼灣買一間小鋪開文具店,可是被同事勸停:「你一個女人,看店安全嗎?」為了三個孩子,媽媽選擇繼續留在報館。
「我媽媽是聰明女子,懂人情世故,有很多好朋友,她的責任感很強,說要『堅頂三天』,把哥哥天均、姐姐天梅和我帶大。」雖然生活圈子全部都是同事左派人士,但天蘭覺得媽媽更喜歡文學和文化,而不是政治:「哥哥讀拔萃、姐姐真光、我在聖保羅,都不是左派學校。我沒有問過媽媽,但我估『不言而喻』。」
一九六七年暴動,哥哥考入香港大學,但選擇往加拿大升學,並留下工作,姐姐也接著去,七四年媽媽帶著中四的天蘭,終於全家移居加國。當時的中國,是火紅的文化大革命。
哥哥劉天均在溫哥華開設電台節目《華僑之聲》、電視節目《華僑之夜》,姐姐和天蘭輪流上電視報新聞,媽媽也幫忙編輯電視雜誌。一九七七年天蘭剛入讀大學傳理系,暑假就受哥哥所托向無線電視採購節目,十九歲少女獨個兒回到香港,開心得彷彿飛起來。
媽媽放心?「她那麼多死黨,會照顧我啊!」天蘭去找媽媽的好朋友楊阿姨,楊阿姨的丈夫在麗的電視工作,就叫丈夫帶天蘭去參觀。天蘭大膽開口,竟然有機會做暑期工;楊阿姨也打電話給兒子黎小田,天蘭於是也上了小田的節目伴舞伴唱。有一次,天蘭還被安排跳單人舞,配合一位男歌手──那是剛出道的張國榮。
暑假結束,天蘭帶著無線節目的放影版權和多姿多彩的回憶返加拿大,翌年她參加華埠小姐得到冠軍,之後回到香港簽約無線。「媽媽很開明,給我很大自由度。」她說媽媽在《新晚報》當副刊編輯,經常報導長城鳳凰新聯三家電影公司,天蘭自小便有機會跟著媽媽去試片間,也許無意中埋下演藝的種子。
天蘭回港參與台前幕後大量不同崗位的丄作,姐姐又接著回港選美,連哥哥也回來做律師,媽媽卻寧願留在加拿大,閒時四處旅行。
「媽媽快要六十歲,突然對我們說想結婚,問大家是否贊成?」劉天蘭說三兄妹都舉手舉腳贊成,爸爸過身後,媽媽也有追求者,但都為了孩子婉拒。
「媽媽的新娘妝,是我化的!」劉天蘭笑著說。
媽媽回四川探親,重遇朋友許先生,四十年代許先生和劉先生一起追求楊小姐,許先生輸了,直等到一九八零年才可在一起。
劉天蘭在香港,可算是見證三十多年來的創意工業發展史:無線藝員、時裝模特兒、蕭芳芳助手、電影副導演、唱片歌手、雜誌執行編輯、電視台電台高層、形像設計……最近在忙服飾精品店TINA’s Choice,銅鑼灣利園和PMQ都有店鋪。「我很幸運,對很多事有興趣,同時也得到多機會,可是各個崗位其實都離不開創意工業。有時回想自己彷彿在織一張布毡子,好花樣好多質地,效果幾得意,好多層次,好豐富。」
而媽媽,變成她的大後方。媽媽再婚後十年,許先生癌症過身,媽媽獨自住在加拿大,自得其樂,年紀很大還在學英文,直至跌斷手骨才搬回香港,當時天蘭女兒岑寧兒Yoyo在唸中學,正好在家作伴。
「我很開心有五、六年可以和媽媽一起住,Yoyo有婆婆,似一個家。」天蘭說當日離婚,不少人覺得她帶著女兒是「單親家庭」很「欠缺」:「欠缺什麼呢?我不明白,但之後才明白,我是在沒有欠缺的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本身因為爸爸的猝死,沒有安全感,有時看事情比較負面,可是她把我們三兄妹帶得很好,讓我們仨都自信心爆棚,我也就能學著媽媽,獨自把YOYO帶得好好的。」
二零零二年媽媽突然背痛,姐姐馬上陪著去醫院,醫生說是大動脈內壁撕裂,然而年紀大,不主張做手術,安排上病房觀察。大家陪到夜深,媽媽叫各人去睡,第二天一早,天蘭買了粥來看媽媽。「我站在床邊,看著姐姐拿著枕頭從門口進來,姐姐突然臉色一變,我回過頭,媽媽的儀器指數大亂。護士慌忙請醫生,醫生未經便出來說:『走了。』」天蘭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深刻:「稍稍慶幸是,媽媽沒有受苦,前後僅僅二十二小時,好快。」
喪事辦完,三兄妹聊天,都覺得媽媽非常本事,當年父親不在經濟應該是拮据的。「但你有沒有覺得少了什麼?」「我真的不覺得!」三人互問,都覺得童年過得很好,有屋住、有飯吃,傭人萍姐懂得買布做衣服,三個孩子漂亮體面,健康成長。
「媽媽守寡時才三十多歲,她常說自己一事無成,唯一成就就是養大三個孩子,我自己當上媽媽,才知道這句話有多艱難。」天蘭不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