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釋太虛」(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呂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虛,別號昧庵,以字行,出生於浙江海寧縣長安鎮,籍貫浙江崇德縣(今桐鄉市),著名佛教臨濟宗禪師、哲學家,是印順導師、東初法師、大勇法師、慈航法師的入門師父,被推崇為人間佛教的創始人,受到...
⭕️第408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釋太虛」(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呂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虛,別號昧庵,以字行,出生於浙江海寧縣長安鎮,籍貫浙江崇德縣(今桐鄉市),著名佛教臨濟宗禪師、哲學家,是印順導師、東初法師、大勇法師、慈航法師的入門師父,被推崇為人間佛教的創始人,受到佛教後學們的崇敬。太虛大師出生於浙江海寧長安鎮一個木工家庭,俗名呂沛林,父母早逝,從小跟隨外祖母生活,體弱多病,生活拮据。曾跟隨篤信佛道的外祖母到九華山、普陀山等名山古剎進香,故對佛教素有好感。在小舅的指導下,沛林讀書識字,並曾在百貨商店當過學徒。世間生活的困苦,使呂沛林對晨鐘暮鼓的出家生活更加嚮往,1904年5月,沛林終於離開長安鎮,最後在吳江縣平望小九華寺隨士達法師剃度出家,臨濟宗法名「唯心」,後由師祖奘年立表字「太虛」。同年12月,隨奘年於曹洞宗寧波天童寺受戒,得戒師敬安法師,尊證師道階法師。在傳戒過程中,由於太虛大師記憶力超群,短時間內將各種戒本背得爛熟,答問自如,眾戒師「咸以法器相許」。隨後幾年,在敬安法師、歧昌法師、道階法師等高僧的教導下,太虛大師開始學習經論,包括《法華經》、《楞嚴經》等,同時也翻閱了許多傳記,包括《指月錄》、《高僧傳》、《弘明集》等。由於太虛大師記憶力超常,口才出眾,眾名師對其多有屬意。1907年,太虛大師前往慈谿西方寺閱大藏經,閱《大般若經》有悟。1909年來到南京,就讀於楊仁山居士創辦的祇洹精舍。1908年,在僧人華山的影響下,太虛大師閱讀了不少改良派、革命派著作,包括康有為《大同書》、梁啓超《新民說》、章太炎《告佛弟子書》等。同年夏,結識了革命僧人棲雲,開始與革命黨人來往。同治年間,洪秀全打著「拜上帝教」的旗號,建立太平天國,發動起大批貧農試圖推翻滿清,一度占據了中國東南部的十多個省份,所到之處,寺院、道觀、廟宇等這些他們看來的「異教」,都一概摧毀,這場長達十多年的暴亂,幾乎造成傳統文化(包括佛教)的斷層。佛教在這樣的動盪不安中,亦是日趨沒落。由於取消了考試取僧的制度,僧人文化素質良莠參雜。在宗法社會的陰影下,原本鮮活的佛教體制,演變為「子孫廟」、「房頭患」。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僧人不是忙於經論學習、參禪修持,而是汲汲於趕經懺,淪為職業治喪者。整個社會在要求革新,上層士大夫也在嘗試改良,他們把矛頭指向了佛教,製造輿論,鼓吹占寺奪產來興辦教育。面對這樣的情勢,有識之士紛紛採取措施來挽救佛教。楊仁山居士在南京創辦了金陵刻經處,刻印流通了大量急缺的佛教典籍。有的地方開始嘗試建立佛教組織,來為佛教呼籲;建立新式的佛教教學機構,培養弘法的人才。太虛大師,在這兩個方面,都努力地進行了探索與開拓。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太虛大師隨後在南京發起成立佛教協進會,於毗廬寺設立籌備處。1912年1月,太虛大師等人抵達金山寺,他們拜訪了方丈青權、知客霜亭等,討論協進會事宜。由於改革佛教的主張,可能會觸及守舊勢力的利益,而且仁山與這些人早有宿怨,但青權等人礙於革命風潮、太虛大師等人多勢眾,協進會還是在金山召開了。與會者僧眾有二三百人,各界來賓有三四百,其中以社會黨人為多,太虛大師被推選為會議主席,講明設會宗旨,宣讀會章,接著仁山發言,他指責傳統的剃度制、子孫住持制,認為其壓制有識僧人的成長,要求予以廢除。揚州僧人寂山隨即登台演說,批駁仁山無端冒犯祖制,胡作非為。仁山聽罷,怒火中燒,再次登台,力數揚州、鎮江諸山長老昏庸無能、專謀私利。仁山的發言,受到了來賓的歡迎,仁山趁機提出,要以金山寺開辦佛教學堂,全部寺產充作辦學經費,方丈青權表示無法忍受,寂山高聲呼打,但由於社會黨人壓陣,甚至有人用手杖擊打寂山頭顱,青權等人最後只好忍耐表面接受。太虛大師對混亂的會場,自覺不妥,隨後宣布散會。當晚,仁山帶領二十多個同學接管金山寺。太虛大師將鎮江諸事務交付仁山住持,自己回到南京。幾天後,霜亭帶領幾十個人趁夜進入佛協會,將仁山等人打成重傷。在輿論的譴責下,青權、霜亭等人被判刑,但隨後因為政府大赦,青權等人又回到金山寺,重新擔任住持。協進會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這則事件,太虛大師雖然名聲大震,但名譽受到了影響。1914年至1916年間,太虛大師在浙江普陀山閉關於錫齡禪院,由印光大師為其封關。出關後,太虛大師赴日本、台灣和東南亞考察當地佛教,回國後鼓吹佛教革新,創辦《覺社書》雜誌,後改名《海潮音》月刊。1920年,太虛大師前往武漢講解心經,受到當地僧眾擁戴,成立漢口佛教會。1921年,住持杭州淨慈寺,後因受到非議,年底再次前往武漢,受私立武昌中華大學之聘,講解哲學和因明學。1922年,任武昌佛學院院長,次年創建世界佛教聯合會,任會長。1928年,出訪歐洲,傳播佛教教義。抗日戰爭爆發後,前往東南亞各地組織當地華僑募捐,支持抗戰。1943年,和于斌、馮玉祥、白崇禧等人成立宗教聯誼會。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勝利勳章。1947年3月17日,太虛大師在上海玉佛寺因腦溢血圓寂,葬於浙江奉化雪竇山。太虛大師遺體火化後留下三百多顆舍利子,引起大家對「人生佛教」理念的重視,他與印光、虛雲、弘一三位大師並稱為民初四大師。
曹國舅法器 在 黃震宇 風水命理工作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仙過海 / 文:Wiki
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八種不同的人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物,也稱為「八寶」。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一直擁有不同的涵義,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一般稱為《東遊記》),才正式定型為鐵拐李、漢鍾離(或鍾離權)、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曹國舅、韓湘子及藍采和。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
西漢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