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曹俊鴻過世了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曹俊鴻過世了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曹俊鴻過世了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曹俊鴻過世了嗎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 篡位自立或抄家滅族 一 歷史春秋網 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 導讀: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髮,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

  • 曹俊鴻過世了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2 14:00:01
    有 251 人按讚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 篡位自立或抄家滅族 一

    歷史春秋網

    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

    導讀: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髮,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說到權臣,首先會想到曹操。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不僅使短短幾十年的三國歷史膾炙人口,更使曹孟德蒙上千載罵名,以「白臉奸臣」的形象遺之後世。少年時讀《三國演義》,也真為漢獻帝的懦弱而嘆息,憤恨曹操的奸詐凶狠。而後讀正史,看到史家直筆曹孟德殺了董承之後,又要漢獻帝把董承的女兒董貴人交出殺掉。當時董貴人已懷孕,獻帝「累為請」,哀求多次,仍舊母子受刑而死。當時的伏皇后驚懼異常,給她父親伏完寫信,講述曹操的殘逼之狀,讓其父想辦法殺曹操。沒料想伏完是個草包,一直「不敢發」,當然很快就事洩,伏完就真的「完」了。《資治通鑑》這段描寫最精彩:

    (曹)操大怒,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收皇后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勒兵入宮,收(皇)後。(皇)後閉戶,藏壁中。歆壞戶發壁,就牽(皇)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皇)後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事寧有是邪!」遂將(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中國良史的作者都是高明的文學家。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髮,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自漢以降,「這種事」屢屢發生,史不絕筆。成年以後,能靜心讀史書,觀二十四史,權臣逼帝,改朝換代,殺戮無遺,才知道曹操誅殺那麼幾個人實在是小兒科。如果當時他自己不動手,下場肯定如其後的子侄輩曹爽等人會被人一窩「燴」掉,嬰兒不免。究讀歷史,能發慨嘆,曹孟德父子英雄,不僅武功蓋世,平定北中國,而且文採華章,曹丕、曹植,龍子騰躍。即使曹魏王朝傳至最後的高貴鄉公曹髦,不僅眉目如畫,文採卓群,更能以善畫丹青之手親執兵刃,在喊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的同時,二十歲的年輕人駕戰車直衝司馬府。雖然最終身為戈穿,殞於車下,其英烈之風,仍不減曹家風採!對於曹操,連崇尚儒家正統的司馬光都心悅誠服地承認:「(曹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與敵對陣,意思安閒,乃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用法峻急,有犯必戮。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夷群雄,幾平海內。」

    在東漢末年賊兵四起,生靈塗炭之際,曹操討董卓,破黃巾,徵袁紹,戮呂布,服張繡,梟袁譚,敗劉備,滅劉表,走馬超,又遠伐塞北,烏丸三種,鮮卑丁零,無不望風降服,致使戎狄屈膝,確實為一代豪傑!而在其有生之年,「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猶畏名義而自我抑制。至於他的子孫謀國,也是天道酬之,比起王莽之流以外戚竊國,不知要勝出幾萬倍。

    曹操權臣出身,漸有天下。而後曹氏家國,又為權臣司馬氏所有。依理觀之,很有佛家因果報應的意味。羅貫中就幸災樂禍地做打油詩一首:「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料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只有兩種名義:禪讓和徵誅。權臣們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的名義。曹丕導演的「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借此名義。不過,曹魏,司馬晉,包括東晉的桓玄廢安帝,對前代帝君都沒有加以殺戮。漢獻帝,曹魏末帝曹奐,包括被虜的蜀漢劉禪,孫吳的孫皓,都得以善終。自南朝宋劉裕篡位,這位寒人出身的老頭子開始殺舊朝皇帝,再到沈約勸蕭衍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南朝北朝相蹈此習,末代的少年皇帝及鳳子龍孫們下場極慘,無一善終。

    東魏權臣高歡逼走了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靜帝,由於心裡有愧,對新皇帝恭禮有加。高歡死後,其子高澄襲位,對孝靜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載這位青年皇帝好文學,美容儀,能臂下挾石獅子翻宮牆,箭術精妙,很像他的先輩北魏孝文帝。身為大將軍的高澄派中兵參軍崔季舒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連吃飯喝酒說什麼話都要一一細稟。有一次孝靜帝在鄴東打獵,馳逐如飛,監衛都督(應該叫「監視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馬,大將軍會怪罪!」還有一次,高澄侍宴,舉一大斛直抵孝靜帝下巴:「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封建等級社會,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勸」皇帝飲酒!孝靜帝也急了,不悅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了!」高澄大怒,指帝大罵:「朕,朕,狗腳朕!」並命令崔季舒猛搗靜帝三大拳,然後奮衣而出。連打皇帝都不親自動手,令屬下代擊,真是聞所未聞。

    不久後,高澄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洋襲大將軍位,很快就上演「禪讓」戲。靜帝不得已,與嬪妃辭訣。高洋派輛破牛車在東上閣等著接靜帝搬家,值班的小班長趙德跳上車作押解狀從後面抓持,孝靜帝以肘擊之,最後發怒:「朕畏無順人,授位相國,你是什麼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對跪滿庭院淚如雨下的后妃,風神俊朗的孝靜帝還忘不了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漢獻帝、常貴鄉公(曹魏末帝曹奐)相提並論啊。」這句話錯了。漢獻帝和曹奐「禪位」後好酒好肉好宮殿活了多年。高洋當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鴆殺孝靜帝,並其三子。

    高洋初當皇帝時勵精圖治,北中國大半為其所有。而後沈湎於酒,動輒肢解烹煮虐殺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發問:「漢光武何故中興?」元韶是魏朝皇族,因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還不錯,此時只得老實回答:「因為王莽沒有把劉姓皇族全部殺絕。」於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全部殺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餓得這位駙馬爺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過了一陣,高洋又在晉陽把諸元疏屬也全部殺淨,或祖父為王,或身為顯貴,皆斬於東市,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共殺721人,棄屍漳水,以至於後來剖魚的人常在魚腹腔中看見人的指甲,致使鄴城人好久都不食魚。高洋又留下東魏王子元黃頭一個人,讓他和一些死囚從高台上以席為翅,飄悠而下,事先講好摔不死就饒他一命。死囚們紛紛摔成肉餅,惟獨元黃頭靈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飛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計有點像現在玩滑翔傘的技術),高洋食言,全然不顧「君無戲言」的古訓,把元黃頭交給御史關在獄裡餓死,還不如摔死來得痛快……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秦朝李斯、趙高,西漢霍光、梁冀,曹魏司馬氏,西晉司馬倫,東晉桓溫,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南朝宋劉裕,齊蕭道成,梁蕭衍,陳朝陳霸先,北周楊堅,唐朱溫,後周趙匡胤,北宋高俅、蔡京,南宋秦檜、賈似道,元朝阿合馬、脫脫……朱元璋建立明朝,削弱宰相職權,最終閹堅弄權,宦官大成氣候,一個魏忠賢就已經「九千歲」了,種下亡國之禍。

    有明一代,權臣只有張居正一人而已。清朝權臣差點當皇帝的只有攝政王多爾袞,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小心翼翼,國柄在手仍一心忠於王室,最後的袁世凱一直被小溥儀念叨:他會不會是曹操?——果真是曹孟德之流,只不過世易時移,國人已不喜歡再有人當皇帝,春秋大夢,八十三天戛然而止。一代雄傑,活活憂死。
    由此可見,權臣持國,只有兩種下場——一是先封王,受九錫,加黃鉞,然後搞「禪讓」,成為一朝開國之君;二是忠於王室,又戀於權力,或生時被殺,或死後宗族覆滅,鮮有善終。無論如何,子孫都難逃辱死。特別是南朝時期,王朝短命,幾十年就一個輪迴,可稱是「現世報」。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曹操

  • 曹俊鴻過世了嗎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23 10:00:01
    有 116 人按讚

    【荀彧:末世凋零的王佐之才】強大的全方面謀士

    前情提要:
    從小生長在學霸家庭的荀彧,人生第一次當官就甩鍋落跑,並帶著全家族一起避難到河北。之後高富帥的軍閥─袁紹,邀請他加入袁氏企業,卻沒想到荀彧再次落跑,並去投奔窮矮矬軍閥─曹操(曹操:姓金的!這梗你上週用過了還要用?你絕對是故意的!)。曹操對於荀彧的到來,不禁興奮地說出:「你就是我的張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繼續介紹荀彧之前,老ㄕ要先岔出去介紹一下張良(字子房)這號人物。

    張良的祖先本為戰國七雄中的韓國人,後來秦滅六國,張良就走上了復仇及復國之路,這也使他和反秦隊伍中的劉邦一拍即合。
    在輔助劉邦的日子裡,張良屢建大功。比如在著名的鴻門宴,張良先買通了項羽的叔父─項伯,使得項莊打算舞劍刺殺劉邦時,項伯挺身相護。這才讓劉邦獲得珍貴的喘息空間,而張良隨後也趕緊讓劉邦尿遁,這才脫離項羽集團的逼殺。
    然後在項羽分封諸侯時,是張良的勸說才使得項羽打消對劉邦的懷疑,並且多分封漢中給劉邦(從後來曹操跟劉備為了漢中而大打出手,就可看出漢中超高的戰略價值)(另外一提,劉邦之所以叫漢王,就是因為獲得漢中之地,而我們現在的漢族之名,則跟大漢王朝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講的over一點,漢族這個名詞的建立跟張良可是有密切的關係)。
    之後張良訂下「燒棧道」的計謀,麻痺項羽對劉邦的警惕,為劉邦後來的突襲作戰提供良好的前置作業。
    等到劉邦與項羽簽訂和平條約,張良建議劉邦迅速毀約偷襲,這才造成項羽在烏江自刎,也結束紛亂的楚漢相爭。
    戰後,張良更是力薦劉邦應該定都關中(也就是秦國故地),好掌控天下。而這個方案,在日後漢朝爆發內亂時,為中央朝廷的安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因為張良的出謀劃策對漢朝貢獻巨大,劉邦曾感嘆:「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而我們也看到張良的三大貢獻:1.臨戰之際的機智應變。2.規劃整體戰略方針。3.挑選並穩固勢力的發展地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荀彧對曹操的貢獻對得起「吾之子房」的讚賞嗎?我認為: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在194年,曹操出兵征討徐州陶謙時,呂布勾結了曹操的盟友,突襲曹操的根據地─兗州,一時之間兗州只剩三座城池(鄄城、范縣、東阿)還歸屬於曹操,而這三城正是因為有荀彧統籌防守,這才撐過亂局,也讓緊急回軍的曹操還有基地可以駐紮並順利擊敗呂布。
    之後,當徐州的陶謙過世,曹操立馬想趁機再次出兵戰領徐州。

    荀彧站出來勸阻:「從漢高祖保關中和光武帝佔據河內的故事,就可以知道先鞏固地盤才能取得天下。因為有根據地,進可攻敵,退可固守。現在呂布雖被擊敗,但仍在我們的根據地附近遊走,我們應該把握戰機,收割熟麥儲糧,在積蓄實力後就可以徹底殲滅呂布。
    如果放棄攻打呂布,多留兵守後方,您出去攻敵的軍隊就不夠多。留的兵太少那您必然要動用百姓來守城,到時百姓的經濟生產受影響,只會惹的人心不安。到時呂布乘虛而入,要是輸了,明公就沒了安身之地。另外陶謙雖死,徐州卻也沒那麼容易攻下,就算您能攻破徐州,上次明公在徐州造成的戰禍及屠殺也必使當地百姓不悅,所以也未必守得住,希望明公深思熟慮。」

    聽完荀彧一長串的話,曹操接納了。(要不接納,大家要不要猜猜看荀彧會做什麼事?)之後曹操大敗呂布,徹底掌握兗州。
    整場兗州之戰,充分顯示出荀彧臨戰之際的機智應變,而他建議曹操鞏固兗州,與張良勸說劉邦建都關中而鞏固漢朝,具有同樣的戰略意義。

    保住了地盤,接下來就是進取,此時也正是展現荀彧規劃整體戰略的時刻。當時漢獻帝落跑到洛陽,由於身邊護衛人數稀少加上洛陽周遭的治安一片混亂,所以漢獻帝趕緊向包含曹操在內的有力人士發出護駕的求援信號。
    荀彧一聽到這消息,立即建議曹操:「當初晉文公接納保護了周襄王,使得各國諸侯無不對對他遵從。漢高祖劉邦攻打項羽時,則是表示要為曾經的天下盟主─楚義帝發喪報仇,這才為自己贏得了正當性及名聲。現在天子仍有名望,百姓看到天子無不念舊並為漢室衰敗的處境感到悲哀,我們若趁此時迎接天子,一可獲得民心,此大順也;二可用中央朝廷的命令要求群雄折服,此大略也;三可打著大義的名份招攬天下人才,此大德也。如果我們不趁機保握迎接天子的機會,到時晚了可就後悔莫及呀!」
    聽完荀彧這一大串建議,曹操接納了。(再問各位一次,如果曹操不接受,您們猜猜荀彧會有什麼反應?)於是曹操獲得了漢天子,並展開「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這對曹操爭霸天下有至為重要的影響。
    像是接納漢室後,一些仍對漢室保有忠心的人才連帶為曹操效力,例如本就是漢朝官員的鍾繇,此人後來在沒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硬是守住長安城周遭地區,甚至還為曹操輸送了重要的物資─戰馬。
    另外接納漢室,也代表了自身的正統,有些諸侯因此不戰而降。最著名代表就是張繡了,這位盤據在南陽一帶的軍閥之所以投降曹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底下人告訴他曹操掌握天子擁有正統地位。

    荀彧也是在曹操奉迎漢室後,進入漢朝中央朝廷擔任侍中(可近距離與皇帝溝通的政務官),兼任尚書令(尚書在東漢已經是政務官之首,像是今天的行政院長加強版),也因此獲得「荀令君」的尊稱。此後荀彧鮮少奔赴前線或是陪伴在曹操旁謀劃,而是多留守後方統籌大局,但他對曹操的影響力依舊至為關鍵。
    最好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戰,當時曹操正與北方最強的軍閥─袁紹相互對峙,結果眼看軍中缺糧,曹操就寫信給留守許都大本營的荀彧商量是否應該撤退。荀彧回信道:「我軍糧雖少,但未及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在滎陽、成皋對峙時的窘境。當初劉邦和項羽為何誰也不肯先退?因為先退的人必陷入被動。現在主公僅憑著對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已經扛住對方半年的攻勢,當敵人折損銳氣軍力下滑時,必將有變化之數。」曹操看完回信,下定決心繼續堅守,結果沒多久袁紹軍中就出了叛徒,導致曹操一口氣逆襲反轉,大破袁紹。
    後來曹操攻下袁家的大本營─鄴城,此時曹操抖擻了,突然就想:「我乾脆重定天下行政區,然後把鄴城所在的冀州轄區擴增,如此不壓服了天下群雄!」
    荀彧立刻表示:「明公若是這麼幹,必定人人自恐,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土地不保了。另外,冀州轄區並定要多派人馬鎮守,這將導致其他邊防地區守衛虛弱,到時狀況就棘手了」
    聽完荀彧的建議,曹操接受了,可沒多久,曹操又突發奇想:「那現在我在北方戰場大勝,不如調派主力攻打南方的荊州劉表吧!」
    荀彧表示:「我們雖然大勝,但袁家勢力還在,若是我們攻劉表不順,等到袁家緩過勁,對我們施以夾擊,到時要平定天下就不容易了。如今,願明公先平定河北,之後再調兵逼近荊州並先責怪劉表不納貢好挫挫他的銳氣,同時讓天下人再一次認識明公代表了漢室的正統性。等到這些都辦成,明公再想修改天下行政區也還來得及呀。」

    我們可以從以上事情看到,正是荀彧明智地戰略分析,加上曹操明智地接納建言,曹操才能將原本佔有北方四州的袁家勢力連根拔除。而統一北方的曹操,也因此在國立資源上大占便宜,導致日後的孫、劉二家必須要聯手才能抵抗,並且在戰略上也只能被動地等待良機(順帶一提,結果良機還沒等到,反倒是孫劉兩家因為各自的戰略重疊度太高,自己先起了衝突,老ㄕ認為:當孫劉兩家起內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們各自的戰略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上述案例完全可以證明荀彧的實力,但各位會不會覺得老ㄕ說荀彧比起張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顯得太誇張?老ㄕ會這麼說,是因為荀彧在歷史上有被明確記錄一個才能:打造超強的人才團隊!

    荀彧投靠曹操後,曾舉薦: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杜畿……等人才。
    這其中有善於戰局謀劃的人才,像是荀攸,荀彧的姪子(但年紀卻比荀彧大),是曹操重要的戰場謀士,曾在多場戰役提出奇計屢破強敵;郭嘉,也是曹操重要的謀士,曹操對抗袁家勢力的戰役中,郭嘉真對戰局對次提出重要的戰略建言,引導曹操統一河北;司馬懿……我還需要提他的事蹟嗎?(至於戲志才,事蹟真的太少,只能判斷他是郭嘉之前,曹操最重要的戰場謀士。)
    另外還有地方行政官,例如鍾繇,前面提過,他以少數兵力為曹操力保關中地區;杜襲則是關中地區的行政官員,將屢經戰亂的關中重新屯墾,極大促進關中人口的成長;杜畿,擔任16年河東太守,任職期間平定叛亂,並被評為政績譽天下第一。
    還有對中央行政有整體規劃能力的人才,例如陳群,他後來在曹魏定下的「九品官人法」,成為兩百多年的人才選拔準則(雖然後來變質就是了)。

    其實張良在人才任用上也很有他的一套,像是他曾指出劉邦封賞功臣的缺失,並提出讓劉邦先分封仇人以安定人心,不過在事蹟表現上,就不如荀彧這麼的耀眼。(順帶一提,張良及荀彧在史書描述中,都擁有俊俏臉孔,不知如果比顏值又會是誰勝誰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渡戰後,曹操逐步登上人生頂峰,荀彧或許心中欣慰自己沒看錯人,當初選對了主公並成就亂世中難得的一方太平。但很多世事就有如一句經典的電影台詞:「我猜到了故事的開頭,卻沒猜到故事的結局。」

    荀彧沒料到,等待他的結局會是個悲劇......

    (下周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三國志11忠年輕版的荀彧
    這是眾多荀彧電玩圖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張,而荀彧在三國志11中擁有特技「眼力」(必定發現城市內的在野人才),個人覺得這個技能其實設定上並沒有很強(因為蒐尋到了卻不一定能錄用),雖然中肯地評價荀令君,但同時也是虧待了荀令君。

  • 曹俊鴻過世了嗎 在 食尚玩家os桑阿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03-10 14:56:27
    有 676 人按讚


    寫的真感人 選手們的拚勁更感人..

    台灣棒球的復健賽,共兩場

    後來,中華職棒一直都沒人看,記憶中除了我阿公死忠的支持兄弟,我也真不知道為什麼,他就默默地開著緯來看職棒,這樣看看看看,他過世之後,我阿媽大概也就是習慣也是這樣開著電視演球賽的看。

    這個故事要從很久以前的中日韓三國棒球說起,那時候稍早成名的郭源治,郭泰源,莊勝雄,趙士強,呂明賜,他們海外的成功,催生了中華職棒,到今天為止,過了二十幾個年頭。

    球迷被選手帶起熱潮,從各隊的四大天王,黃平洋,涂鴻欽,謝長亨,陳義信到假日場場熱場的天王對決,職棒風潮讓更多的選手投入,後來得了奧運銀牌。

    可是,那只是表面,棒球在台灣只負責被看跟用來頒獎還有報導,不用來紮根,投資,培養孩子們的品德,更不鼓勵孩子們在這種不太有投資報酬效益的行為上主動積極,打棒球的孩子,天生都是那被認為要吃體能飯的人,從來就沒聽過爸媽說,哎呀你好聰明你去打棒球吧。從一開始就帶著不正確的角度出場,棒球選手從小交往的對象也不會有太多差異。他們一心一意的想要用這少的可憐的資源,吃下多到也不知道怎麼說的辛苦跟委屈,就練,不練就被打,被訓,被罰,總歸這都是天命。

    這樣培養出來的強大,容易帶來驕傲。以及慾望。

    得到銀牌後,國家代表隊選手大量投入職棒。俊國熊分到林朝煌與黃忠義,與時報鷹分到大部分的國手,兩隊的強弱分野很大,時報鷹真的超級爆炸強,李瑞麟教練加上王光熙廖敏雄褚志遠真的強到恐怖,中信鯨當時也有分到一些,不過後來這三隊,只剩下沒有分到很強大的球員的俊國熊改名成興農熊,接著股份完全轉移,又改成興農牛,去年售出,是現在的義大犀牛隊的前身。

    時報鷹中信鯨消失。另外一個聯盟也出現了,可是大家不想也不屑關心棒球,特別是職棒,國家隊也低迷,大家都說難怪比賽看起來假假的。另外兩隊味全龍跟三商虎,則是球團選擇不經營。這根本就是耍了球迷一大圈,沒有給球員足夠尊重的薪水,也不給支持球隊的球迷良好的環境,也不願意把真正的問題交代清楚,這就是我們的棒球界。最糟的時候,台灣大聯盟號稱自清,不過沒用了,大家已經不想看了,反正沒棒球看也不會死掉。

    那些說什麼自己只看國家代表隊的球迷們,你們看的球員要從這種圈子開始成長,從小他就要和這些人打交道。發生簽賭案到現在也交代不清楚。棒球讓很多一直關心看棒球的人傻眼,球迷走了,體制被檢驗,但體制卻沒有什麼感覺,反應很慢,國家的棒協,奇怪的聯盟,詭異的球團。

    這個國家文化有病,是一個喜歡錢,但是不喜歡付錢的國家。喜歡幸福,但是不提供幸福的國度。愛自己的子女,但別人的子女反正有別人愛就好了。

    一直到那些不打假球的球員帶來一些振奮,某些高中畢業就到美國大聯盟去的球員,帶來的新的氣象,世界盃。我們那個永遠不太有表情的陳金鋒。王建民,許銘傑,張誌家,曹錦輝,謝佳賢,鄭兆行,陳致遠,在這些人沒有因傷纏身,沒有因假球案牽扯的時候,我們好像也有過很多場的榮光,大家記得世界盃的王建民好投,陳金鋒豪打,曹錦輝火球,強力左打謝佳賢,連陳致遠都為我們擊出過感動安打。上面誰打假球已經不重要了,他們都是大咖,他們打假球根本就是讓本來就脆弱的球迷信心頓時崩盤。但是這次幫台灣棒球復健的英雄,卻不是這種偉大的大牌球員。

    接連發生的假球案中。一整隊的原誠泰眼鏡蛇後來的米迪亞暴龍,到後來只剩下周思齊。那時候沒人瞧得起他。也沒有球隊要他。但是他的球迷們相信他。他希望有球隊給他機會。他拚了命,只想要有地方打球。上述的那些爛環境,爛時代,被檢察官帶走的老闆隊友,沒有名氣跟耀眼的成績的他通通撐過來了,他哭著說,請大家給他們一個機會。最後去了兄弟象。是2012年的中職MVP,拿著低於中職頂尖水手水平的薪水。繼續留在兄弟象打球。

    2013年03月08日隊WBC複賽V.S.日本隊,周思齊是英雄。

    雖然比賽台灣代表隊沒有贏,但是他是英雄。很值得很值得你去認識的英雄。在這之前,國際比賽我們狂輸,開始又有人說我只看國家代表隊了。要怎樣代表國家呢?是突然跑出來的嗎?也許你跟我都沒有打過棒球,也沒有手開過那麼次刀,沒有上過球場,沒有接傳過球,沒有去打擊練習中心揮棒練習過,所以你不知道那些有多苦,我們在這邊看,會覺得,奇怪他怎麼不跑快一點,跑過去一點,閃邊一點,往旁邊打一點,他為什麼會揮棒落空?復健很辛苦嗎?真的有那麼痛嗎?有,如果你一直關心棒球,你就知道有多痛。

    因為這是究極的運動競技。難度非常高。打者很多時候幾乎都是看不到球的飛行路線。投手對於球離手飛出去的那些細節瞬間根本不可能通通掌握。他們每天的練習就是用來克服這些變數,傷了累了也不放棄。繼續復健下去。

    一直吃苦就是為了夢想。繼續努力就是要幫台灣的棒球作復健。

    外野看臺上大都空無一人,內野也寥寥無幾。大多數的人都在家看大聯盟,沒人記得台灣棒球。球員們眼神偶爾飄向看台,但是也不敢多看,怕傷心,或許他們很想大叫,我們沒有打假球啊,你們回來看啊。但是他們沒有大叫。他們一次次的在球場上翻滾,流血,飛撲,狂奔,動腦,鬥智。只為了要幫台灣復健,希望台灣不放棄而已。

    這次國家代表隊的野手成員大都以中職球員為主,你看,他們前前後後,走過來了,走過壟罩黑暗迷瘴煙霧的幽谷,抵擋黑暗中閃爍異光的眼神,走過各種真假交錯幻滅又真實的慾望,走過孤寂沒有聲響的冷清球場。

    走到了光彩耀眼的東京巨蛋。

    他們看不太清楚球場上球迷的樣子,腦子耳朵眼睛都是球場模糊而充滿躁鬧的熱氣,天氣冷,聲響燈光混雜,參雜著異國的語言與那些精悍銳利的抖擻眼睛,反而非常安靜,當眼睛盯住對方的投手和打擊者時候,聽不見聲音。

    他們永遠記得那些在淒涼的球場中陪他們度過的球迷和球賽,那些鞠躬都是道謝。他們幫台灣的棒球打了兩場復健賽。

    謝謝你們幫台灣復健。特別感謝周思齊。謝謝你,你好棒。

    圖片取材自網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