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書籤列不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書籤列不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書籤列不見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來吧,一起來聊聊創傷】 《創傷的智慧》紀錄片播放的時間結束了,當初推薦文的分享人數,還有之後繼續向我詢問的人數,都讓我感到很振奮。在我這個小小的粉專裡,一篇小小的推薦文,得到了比我預期更多的迴響,我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人數對「創傷」這件事感到好奇,甚至隱約感覺到它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彼得爸與蘇珊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
書籤列不見 在 Ting Kin Fung 丁健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4 07:42:48
#周一奏鳴曲 《書籤》 _ 一直沒有很喜歡韓國,但我的生活卻有一樣來自韓國的物件,那是一塊銀杏葉。這塊樹葉來自首爾的樹,經過了一輪的程序,抵得住溫度與濕度的變幻,時刻可以夾在我的書本裡。 _ 收到書籤的時候,我沒有刻意呵護,更是隨意地放在書櫃邊緣。某天出門時,我拿起一本書,也想要多拿一張書籤,順手的...
書籤列不見 在 誠品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8:47:42
歡迎光臨「 看不見的書店」👀 💡你的想像力,是打開門扉的唯一線索👆🏻右滑進入 . 書店裡的氣味獨特、文字在空中漂浮、販售奇思異想, 透過方程式、星球等元素,刺激著感官和大腦, 提醒我們要隨時保持在活躍的思考狀態!🧠✨ . 🙋🏻 你猜得出來,這間書店的主人是誰嗎? ❶ 名偵探柯南 ❷ 柏拉圖 ❸ ...
書籤列不見 在 盧怡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0:40:01
去年最暖心的合作 收到台電這本農民曆已經一兩週了,心頭還好暖。 和伊甯從未謀面,但她卻非常了解我,給我寬裕的時間、寬裕的經費,寫了24節氣裡,我在市場看到的好東西,以及料理成餐的幾道食譜。有幸能與幾位赫赫有名的專家,同列這本當代的農民曆中。 總之就是幸福、開心。 我平時喜歡收集一些誤剪的枝葉...
-
書籤列不見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2-22 19:00:05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寄東西給我們⬇︎
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5號2樓『 彼得爸與蘇珊媽 收 』
========================================================
熱門影片:
彼得爸與蘇珊媽水中生產 | 溫柔生產 | 全紀錄 :https://youtu.be/6SqVOTw5buk
cody有了一日褓母 | 今天爸媽放風去 Feat.古娃娃、喵喵:
https://youtu.be/m8ETJJMSPyc
孕婦畫肚皮迪士尼系列:
https://youtu.be/Hg5JGpzoodw
抓到了有個洞 | HRV交車:
https://youtu.be/h8FqxkBpHxc
Cody爸比媽咪先回家囉:
https://youtu.be/WoS_mr07qIE
susan水中生產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sQSXpYOifmY
彼得爸與蘇珊媽婚禮mv:
https://youtu.be/pz3mfpYxj0I
彼得爸與蘇珊媽求婚紀錄:
https://youtu.be/dEQhWmkiDiE
=========================================================
拍攝工具⬇︎
相機:canon 80D iphone 7 Gopro5
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腳架:JOBY GorillaPod Focus & Ballhead
空拍機:dji spark
=========================================================
剪輯工具⬇︎
final cut pro
=========================================================
幫我們一起完成字幕吧⬇︎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wxjIrUCgWmOKN1oDqiL_lA&tab=2
=========================================================
合作邀約⬇︎
peterliu@pressplay.cc
第一格行程就來到,做功課時大家都說不見得好買但一定要來的地方加雅週日市集,真實體驗過覺得其實也不會難買,因為東西便宜,很多好玩的東西可以買。只是天氣真的頗熱,記得多喝水😍
整趟下來兩個半小時應該就可以逛得完而且很愉快
也有體驗到當地生活得感覺,因為裡面也有賣相當多的生活用具,或是當地人或購買的物品
唯獨看到很多小狗狗跟小貓咪在販售覺得很殘忍
=========================================================
沙巴在地人帶的旅行vlog
東南亞最好買最好逛最好玩 | 自然度假勝地 Peter Liu vlog:https://youtu.be/vsHszdc4Jms
無敵好逛超級好買 | 加雅周日市集 Peter Liu Subah vlog44(上):https://youtu.be/kKULC5Q3Y6I
一生必來生態之旅 | Peter Liu vlog44(下):https://youtu.be/KYrxnGjIYG8
蔚藍大海深潛初學者 | 沙巴沙比島 | Peter Liu Subah vlog45:https://youtu.be/cPOHzNgTJLg
書籤列不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吧,一起來聊聊創傷】
《創傷的智慧》紀錄片播放的時間結束了,當初推薦文的分享人數,還有之後繼續向我詢問的人數,都讓我感到很振奮。在我這個小小的粉專裡,一篇小小的推薦文,得到了比我預期更多的迴響,我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人數對「創傷」這件事感到好奇,甚至隱約感覺到它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強大影響力。
在紀錄片的網站上,依然保存了活動期間的精彩對談,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理解「創傷」的各種面向,感覺導演和專家們,是希望能透過紀錄片當作一個起頭,一次拓展整個社會對於「創傷」的理解,還有對話的深度和廣度。然而這些座談都是英文,同時美國社會在談論情緒與感受方面跟我們的經驗很不同,如果在這方面沒有經過一些文化上專業上的「翻譯」,有時就算是語言能力足夠,理解上和實行上還是會有一些隔閡。
如果這一切只停留在這裡,那就太可惜了。
我想起跟「創傷」這個詞彙相遇之前的漫長追尋。
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強烈地感覺「我以後絕對不要變成跟我媽一樣的人」。甚至在高中的時候,還曾經跟同學互相約定,「如果以後你看到我有變成我媽的跡象,請你立刻過來打死我」。
話講得很毒,其實反映出內心極大的恐懼,因為我的母親真的就是我外婆的樣子。
我的母親長年有一個非常激怒我的習慣。當我在他面前跟他說明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會在我說話的當中突然伸手,摸我臉上的痣或是耳垂或是任何其他「缺陷」,感嘆:「哎呀這個鼻子要是再挺一點就好了。」
然後我就會因此抓狂,跟他大吵一架。
大學畢業沒多久,有一回外公因為小中風在家裡跌倒,緊急送醫,大家都趕到醫院,由母親代表去聽主治醫師的報告。他消失了好一陣子,回來的時候第一個走向祖母,跟他轉告醫師的診斷。只見外婆盯著母親的臉,毫無表情的聽了一陣,然後突然伸手撥開正在講話的母親的瀏海:「你這頭髮很難看耶,是去哪一間理髮店弄的?」
母親大爆炸的瞬間我忍不住笑出來,你看看你,但是一轉身心裡卻打了一個大寒顫。
總是聽到人說,女兒以後會變成媽媽的樣子,居然被我親眼目睹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媽媽的樣子很糟糕的人,一輩子不就毀了?我不相信這是一種預言,一定有人可以逃過這種詛咒,可是這樣的人在哪裡?他們又是怎麼找到走上不同道路的方法?
有害怕成為自己母親的女兒,就會有害怕步上父親後塵的兒子,或是在自己身上重蹈任何家族覆轍的孩子。每個人都在跟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戰得灰頭土臉,弄不懂為什麼馴服不了自己,活不出自己更好的樣子,沒有辦法跟所愛的人更接近。
我看著螢幕上每一個,受邀到講座上侃侃而談的講師,一來一往,大家在談笑之間分享自己多年來鑽研的成果和領悟,相互補上不同角度對「創傷」的理解和連結,一層一層教給我更多思考的方向。但是最珍貴的,是在這些專業的對話之間,大家不經意地透露出來的,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傷痛。
丹尼爾・席格醫生,也許是大家最熟悉的講師,他所寫的《不是孩子不乖,是爸媽不懂》,還有《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系列,都曾是台灣很暢銷的教養書。他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那場座談裡提到:「我家族裡就是有毒癮的歷史,常常在我的演講裡分享完我的故事之後,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覺得你一定有吸毒!!』」他哈哈大笑,「我把這個當做對我至高的讚美。」
Gabor Mate醫生在《關係是一面照出創傷的鏡子》座談會上自陳:「我跟我太太之間的問題是,我自己覺得是一隻醜青蛙,我坐在角落希望他來吻我,讓我可以變成王子;可是他不要啊,他覺得他沒事幹嘛要吻醜青蛙,他希望我直接就是一個王子向他走過來。」
而在另一場關於《破裂的關係》的座談裡,Mate醫生朗讀了他母親當年,在Mate醫生才只有三週大時的育兒日記:「現在是清晨兩點,你已經哭了整整一個半小時,希望我餵你。但是我無法,因為我已經答應醫生,我必須按照時刻表給你吃東西。」讀到這裡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情緒,伸手搓揉自己的額頭。剛剛才分享自己的母親因為讀了當年的暢銷教養書,相信「嬰兒是暴君,我們不能讓他們控制我們」,所以在他哭泣的時候都會起身離開的依附關係創傷專家Diane Poole Heller博士,臉上露出非常凝重的表情。
這些瞬間,有些讓我深吸一口氣,有些讓我會心一笑,有些讓我的眼淚毫無預警的就落下來,有些讓我必須把影片暫停,陷入沈思。
這真是美夢成真的一刻啊。這些人每一個人都是勇敢的戰士,他們放膽伸手去觸摸自己的傷痛,找到了逃過詛咒的方法。而今他們聚集在一起,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身上遺留著創傷的痕跡並不可恥或悲慘,當我們找對方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創傷轉化成個人的成長,讓我們更加成熟,更能夠給予和接受深刻的愛。
「但是,我可沒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Diane笑著警告大家。
這樣的交換和對談裡,有一種非常迷人的力量。不單單是在創傷的這條路上,有人可以懂的感覺真好。對我而言,當越多人開始承認「我不喜歡被這樣對待」,我們才能夠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基礎,去探討「錯誤的教養」跟「教養風格不同」之間的差異,讓更多人可以很有自信地表達:「請不要這樣對待我/我的孩子,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時間點獲得這麼多寶貴的資源,讓我興起一股很強的動力,想要在這裡也營造出一個,讓大家可以試著談論創傷的空間。
我還不是很確定會怎麼做,但是目前的想法是,我會分批把各個講座裡非常觸動我的部分節錄出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理解,還有我自己的相關經驗。然後我也會像之前一樣,在文末貼上一個匿名的塗鴉牆,讓想說話但是有些顧忌的讀者,可以在裡面抒發感想。
從這個現有的形式當作起點,我想試試看可以引起什麼樣的互動和變化。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者是對互動的形式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嗎?並不是說如果有興趣的人數很少,我就不會寫了,我這個人天生任性,想做的事情就是會去做沒人可以阻止我(傑克握拳)。但是,確切知道有多少人在關注這個主題,會給我很大的鼓舞。所以,請大家無論長短,出個聲讓我聽見吧!
PS. 閉關中拍不了什麼特別的照片,只好叫書籤們出來排排站會客。有個孩子的個性比較彆扭,也不讓我伸手幫忙,不過我相信他的本質是很美麗的XD
書籤列不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三張照片是20年前
第一次以探訪生態找昆蟲的主題
跟好友們出發泰北清邁
展開十天九夜的慘烈行程
因為目標太過明確
就是要找蟲
結果一連串的期望
搭配一整個的失望
回台灣後還大病躺了好幾天
卻也因此打開我的探險旅程
(玩蟲的朋友能認出幾個人?)
那時也是開始用電腦在網路上找資訊的年代,許多網站論壇開始出現,也因此認識多朋友,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眾團體,心中的生態與觀察的種子開始萌芽,也因此有了這一段文。
《植物日記簿》醞釀了好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同時分身做很多事,這是這幾年的生活方式,在旁人看來似乎把自己逼得太緊,但習慣性的高壓創造出自己的熱血特色,是件蠻開心的事。
走在學習植物的路程上,有許多好友貴人的幫助,讓我能一直找到設定的目標,而書出版的同時,也非常感謝好友們力挺掛名推薦!
在此要特別感謝
中山大學顏聖紘老師(偷偷刊上老師玉照)
在20多年前的網站年代,就聽「安妮的昆蟲世界」其中一位站長說:有一位超強大大「雞哥麵」非常雞歪,因為他超有才反應又快,跟他回文要特別小心。
於是每次看到老師的發文或回文都會特別仔細閱讀,但太學術太深奧的真的看不懂,自然不會有回文不妥,被痛電的問題。
後來老師結束英國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員身分,回到台灣的國立中山大學生科系任教,也開始使用臉書,這時比較有機會見識到老師對於不同層面事物的發言。看老師的發言很有趣,都是真實生活世界的角度,很多梗是我童年的回憶,但不知為什麼社會化後就不見了,看到老師的文章,慢慢開始回想自己成長歷程,解開心中的鎖,把禁錮已久的能量釋放!說的好像很神奇對吧?
任何人在對的時間點上,如果有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或許就剛好打開那道鎖,白話一點叫做打通任督二脈。
讓你有機會完成解鎖任務的人不一定知道,但是你自己絕對清楚!我很高興這本新書《植物日記簿》邀請到我的精神導師推薦,原先擬定請老師專文推薦,但老師除了很忙之外也非常客氣,看完美編與文編後輕輕的說「我會幫你推薦」。
再次感謝老師
或許您不知道
但您的發文影響很多人
包括我在內
當然不忘業配一下
新書〖植物日記簿〗預購點公告
非常開心!今年度的新書〖植物日記簿〗準備上市了,內容有各種野外觀察的植物,例如大王花(世界直徑最大的花),泰坦魔芋(全世界最高的單花序),蠻多種蟻植物,姿態飄逸的石松,人見人愛的豬籠草(有超厲害的種類),還有許多人瘋迷的秋海棠,與我回坑一年多專心栽培的鹿角蕨,當然也有室內栽培植物的雨林缸,不只是照片的火力展示,更是各種栽培實戰經驗的分享!希望大家看了以後,人人都是綠手指。
跟往年一樣,這次也規劃「預購通路」在全台灣各地,大家可以看哪邊比較近,就近取貨。今年除了原有昆蟲店通路的好友們支持預購外,還增加新的植物店預購通路,方便更多植友買植物的時候一次搞定!
預購方式:前往下列公告各店家粉專,找到預購PO文下方留言,或直接傳訊息表達預購數量,別忘了留下大名電話,方便到貨時通知取貨。
如果預購點與您所在地很近,也可以在電話聯絡店家登記或直接在店家營業時,前往登記。
跟往年一樣
在昆蟲店、植物店預購點預定購買,都有以下福利!
定 價:580
預購價:460
限量小禮物:非常漂亮實用的觀葉植物書籤,兩個一組(如圖三)
還有我的親筆簽名
預購點通路資訊:(合作通路持續增加)
藍底黑字的部分,可以點入進去該店粉專
台北
中山區 蕨稀garden(聯絡粉專)
中山區 @台北木生昆蟲(臺北市松江路372巷13號)
大安區建國花市501號(每週六日)
信義區 蟲林野售(臺北市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65巷3弄29號)
士林區 士林區蟲磨坊哈拉指揮部(臺北市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79號)
文山區 蟲殿甲蟲專賣店(臺北市羅斯福路五段170巷39號)
新北市
新莊區 喜蟲天降甲蟲專賣店(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437號 )
三重區 喜蟲天降甲蟲專賣(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二段19巷15號 )
板橋區 魔晶園(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西路二段74號1樓)
桃園市
桃園區 Vittaria Café 書帶蕨 (桃園區同安街373號)
盧竹區 北台大蘭園(蘆竹區南竹路四段300巷83弄8號)
八德區 叢林漿果。jungle jungle(聯絡粉專)
復興區 丸山咖啡(桃園市復興區三民里丸山2鄰8號之1)
新竹市
北區 菜蟲叔叔昆蟲生活坊(新竹市天府路二段10號)
竹北 蟲趣昆蟲生態館 (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二段182號)
台中市北區
台中 愛森螗甲蟲生物館(台中市北區忠明路153號)
台中新社
新社 鵡力對蕨(聯絡粉專)
彰化
員林 綠光蟲林生態館(彰化縣員林市林森路413號)
嘉義市
東區 蕨晴谷(洽社團管理員)
台南市
安平區 蕨對鹿迷(708 臺南市育平三街57號)
安南區 蕨的想買就買 (臺南市安南區怡安路二段516巷178號)
高雄市
新興區 丸虫虫原昆蟲樂園(高雄市新興區復橫一路221號)
新興區 爬爬食堂(800 高雄市新興區復興二路350號 )
屏東好友
鄭凱駿(東港中正路92號)
宜蘭冬山
蘭陽綠野工作坊(宜蘭縣冬山鄉光華六路67號-聯絡粉專)
花蓮縣
吉安 回春植栽 Vivify Plants (花蓮縣吉安鄉明仁二街210號)
台東市
好友 王子尹
香港
九龍 蟲森萬象甲蟲專門店 Discovery Beetles
(向粉專預定)
目前預估上述預購點會在8/13號拿到書
但因為目前書還在印刷廠趕工
所以各位可以先向您所在地方便的店家預購
實際到貨時間會再公告
感謝大家支持
熱血種植物
#熱血阿傑黃仕傑
#植物日記簿 #新書上市預購點
#植物店通路 #昆蟲店通路
#鹿角蕨 #大王花 #雨林缸
#高光栽培 #魔芋 #秋海棠
#蟻植物 #石松 #原生蘭
書籤列不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在的我,正在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寫下這篇文章。
我面向著一面大片的落地窗,把窗戶推開一個小縫隙,聽著遠方小鳥像抛出一條條弧線般細長的叫聲,還有海水不斷推進又退回的翻滾聲,隱約還能聽見遠方的船隻用鳴笛在交談的聲音。空氣中有很熟悉的包覆感,帶過來的筆記本,紙張因為潮濕變得有點彎曲,下筆寫字的觸感變得有點柔軟又黏膩,非常熟悉。
這裡是台灣北部某處的集中檢疫所。因為有些要事得辦,但是英國又被列為危險地區,入境台灣的管制特別嚴格,相當不利有幼童的家庭。幾經討論,我跟傑克決定今年夏天由我當代表,隻身回台灣一趟。
離開的當天,傑克和蕃茄送我去車站。原本都表現得很坦然的蕃茄,也許是突然真正明白「媽媽會不在家一陣子」到底是什麼意思,緊緊攀著我的手臂不讓我離開,拼命大喊「三個人一起去!!不然就三個人都在家!!!」最後我在蕃茄瘋狂尖叫的大哭聲中走上公車,轉身跟他揮手掰掰。
公車開動,我找了一個比較寬敞的位置坐下,對面的阿伯跟我對上眼,隔著口罩笑著說:「孩子就是這樣,離不開媽媽。」
「是啊,真是辛苦他了。」我也笑著回應,但是心裡有不同的想法。自從蕃茄出生以來,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傑克,生涯規劃頻頻受阻。我們曾經有過幾次討論,考慮是否交換角色,回到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模式,讓傑克可以擁有多一點的個人空間,但是最後都不了了之,原因就在於傑克是安定蕃茄內心最重要的關鍵。當蕃茄的情緒強度超過他能夠負荷的程度時,他就是必須要在爸爸的懷裡才能找回他的安全感。
我曾經試圖主動介入他們之間,想說讓蕃茄對我的依賴可以更多一點,減輕傑克的負擔,結果情況失控到我跟蕃茄兩人的身心都嚴重受創。扯遠了,這個事件我之後再找機會聊。總之我想說的是,雖然剛剛蕃茄因為我要離開很崩潰,但是他可以抱著爸爸好好發洩他的難過。如果今天情況倒過來,是我抱著蕃茄目送傑克離開,那他到傑克回到家以前心裡都會有一個洞,這一個月對他來講會是非常可怕的折磨。
其實心裡覺得有點抱歉,這陣子蕃茄滿躁動的,這個情況下傑克一打一應該會特別辛苦。不過多年的合作已經讓我明白,罪惡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我能給出最好的回報,就是好好利用這個獨處的機會,調整我自己,過得充實,然後表達由衷的感謝。
因為懷著這樣的心情,這次打包的時候我格外用心,挑選會讓我覺得愉快的物品。我預期在集中檢疫所與世隔絕的這兩週,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我學習如何安定自己,更了解自己。打包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究竟該如何讓行李精簡又豐富。
最後決定帶上三本書,一本日記,一小疊水彩紙,旅行用的水彩用具,十枝不同種類的鉛筆原子筆,橡皮擦,小剪刀一把,餐具,外帶用餐盒,一個折疊式的杯子,還有二十個不同口味的小茶包。最後臨行前,我靈光一閃,從抽屜裡拿出一個珍藏的杯墊,塞進背包,笑得合不攏嘴。
「居然要帶這麼囂張的東西啊!」傑克很誇張地說。
「當然啊,有杯墊的話幸福感翻倍耶!!」我很認真地回答。
等我真正踏進隔離的房間,發現檢疫所的人員只有提供四個紙杯,我真是太開心了!蹦蹦跳跳地拿出我精心準備的茶杯和茶包擺在櫃子上,把紙杯拿來當筆筒。成功以一個「我真是太聰明了」的良好心情開始隔離的生活。
不過,百密還是有很多疏。
昨天晚上睡不太著,決定來看點書。讀了一陣子之後想要休息,才發現我居然沒有帶書籤!
搞什麼啦,真是的,明明之前跟蕃茄一起用紙膠帶做了二三十個,怎麼就沒有想到帶上兩個備用呢?覺得自己錯過了另一個覺得「我好棒」的機會,覺得很懊惱。尤其是這回帶的三本書都是非常厚,內容又很深的英文書,我得分很多次才能看完,而且很容易會找不到我上次讀到哪,沒有書籤真的很不方便。
「沒辦法,不然明天找找看有沒有廢紙,折一折將就一下好了。」我嘆了口氣,仔細思考昨天入住的時候,有沒有拿到什麼合適的東西。
誒,等等!我不是帶了水彩紙嗎?那個厚度超級適合的啊!!!
於是,今天早上,雖然因為時差還有點昏沉,我還是立刻跳下床開始做書籤。我把厚重的水彩紙撕成長方形的四張紙條,然後裝了一小杯水,把迷你水彩盒打開。
我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碰水彩了,說實在有點緊張。不過我想起蕃茄畫圖時的樣子,他總是拿起筆就畫,沒有任何遲疑,我也想要像他那麼自由。反正是給我自己的書籤,不喜歡就重畫就好,沒什麼大不了的。
清晨六點,我拿起很生疏的水彩筆,學習讓當回一個不批判自己,懂得享受當下的孩子。憑著直覺畫了一小時,覺得足夠,擱下筆決定明天再繼續。這個難得的獨處機會,很適合回顧一下自己的轉變,跟自己的過去連結,然後找出對未來的方向。這是我給自己八月份的功課。
親愛的台灣,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