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時,有陣子午休,我無意見發現班上有一個女生總是不見
雖然跟她當時不算熟,她在班上也並沒有那種特別要好的朋友可以問,就是跟誰都普通,沒有不好,也沒有好的情況,不過以前還是會大家坐一起吃飯的
她實在太頻繁消失,有天我終於忍不住好奇心,就遠遠跟在她後頭,想看看她到底去了哪
我這才發現原來她是跑到...
高三時,有陣子午休,我無意見發現班上有一個女生總是不見
雖然跟她當時不算熟,她在班上也並沒有那種特別要好的朋友可以問,就是跟誰都普通,沒有不好,也沒有好的情況,不過以前還是會大家坐一起吃飯的
她實在太頻繁消失,有天我終於忍不住好奇心,就遠遠跟在她後頭,想看看她到底去了哪
我這才發現原來她是跑到四至五樓(我們學校五樓就是頂樓)的樓梯間,坐在那吃白吐司
她邊吃,一手還邊拿著單字正在背
那瞬間,我忽然心好酸
我一直知道她家境比較辛苦,可你要我說,我也並不確定她是因為什麼而去那吃白吐司,更不想傷到人家自尊心
思來想去,我從此每天早餐都會多買一份,就多買那種三明治、飯糰、漢堡類,比較能放的
藉口吃不完,再去拜託她幫我吃
久了以後,她可能也發現我是刻意的,漸漸有了比較多互動,通常都是她主動來教我數學
以至到我數乙考完走出考場時,她看起來比我還擔心我考如何,想問還不太敢問的樣子真的很好笑
.
「不用擔心啦,親愛的小老師同學」
.
「是還是有幾題不太會,不過我覺得應該還算不錯喔」
.
她才扶著胸口,鬆了口氣
不知道欸?我承認一開始,的確是基於想幫她所以靠近她的
可久了之後,漸漸覺得,或許我從她身上得到的,遠比我給她的更多
就..有過那種,你可以放心跟對方訴說一切的朋友嗎?
在她面前,你可以卸下一切的偽裝,素顏就素顏、醜照就醜照,吃相也完全沒在管的
看到什麼好笑的,想也不想就發給她,遇到什麼傷心難過,馬上就能找到傾訴
就算發了一堆垃圾訊息,講些沒營養的垃圾話,也不擔心對方覺得煩
哪怕她未讀或已讀未回,也沒在怕的,你就知道反正她肯定有事在忙,忙完就會回啦
跟她走在一起,好像自動建立起個專屬於你們的結界,講什麼好笑的除了你們兩人外,其他人都聽不懂
就因為喜歡跟她相處,所以老是賴著她在一起
我們後來大學四年也都很要好,直到各自畢業進社會後,才逐漸因為工作忙,比較少見面了,現在頻率大概一年兩三次吧
前幾天深夜,她突然一個人從竹北開車來淡水找我
.
「怎麼啦?」
.
從門上小孔看出去發現是她後,剛剛被吵醒,還有些睡眼惺忪地不爽瞬間一掃而空,反倒為能看到她的雀躍所取代
.
『嘿嘿,當我伴娘吧』她一臉神秘,直到進屋,才把左手無名指上的婚戒舉給我看
.
「哇靠!!什麼時候的事!!!!?」我立刻尖叫
.
『剛剛啊,妳是第一個知道的喔』
.
那晚我們兩個女生在屋裡也坐不住了,就跑去巷口全家買了一大堆吃的,再到附近公園去坐著,聊了通宵
.
『能找妳當伴娘,是我從高中就開始的夢想喔』
.
『那時候我爸爸放無薪假,他還是每天假裝去上班,可其實都去公園,我根本不敢跟他說他給我的錢我書費就繳掉了,沒錢吃飯』
.
『這麼丟臉的事,我也不知道還有誰能講』
.
『所以雖然妳聽過很多次了,但我還是想跟妳講,妳真的不知道我發現妳是刻意要買給我吃的時候,有多感動』
.
『我那時候甚至想啊,怎麼辦呢?妳也是女的,看起來直直的掰不彎,我沒辦法以身相許』
.
『那起碼是把妳數學教好吧』
.
『雖然教了才知道,以妳笨的程度,幾十塊的早餐,這學費真的是收便宜了』
.
「欸欸欸欸,妳專程來嗆我、吵架的是不是?」
.
『真的齁,怎麼會有人到高三了,連sin、cos、tan的關係都還搞不清楚』
.
『好啦』
.
『可是後來發覺妳真是很善良很善良的女孩,就算娶不到妳,也要和妳當一輩子的朋友嘛』
.
『我的伴娘一定要是妳,只能是妳』
.
『18歲時沒能掰彎妳,那也只好28歲時請妳喝喜酒囉』
.
她似乎喝得略有些醉,臉色微醺地笑著說
.
我們在公園的草坪上一個躺著,一個席地而坐,遠處就是仍在不停向前緩緩流逝而過的淡水河
很快就是清晨,彷若劃破了墨水那般,原本夜幕的漆黑在晨陽升起的瞬間,就被曙光一掃而空
天空明晃晃地,遠處的河水、建築、馬路都好似有個人正手動調整畫面清晰度那般,越來越清楚
微風輕輕涼涼地,拂過臉龐,將她一夜未洗的髮,吹得有些凌亂
驀地間,總覺得,好像又回到了高中,回到了那個我們都還身穿制服的日子
還有那個只要一點點回應,牽牽手、對望幾眼,都能無比雀躍的感情
還有那群即使沒做什麼,但只要在一起,就覺得永遠有聊不完話的同學
還充滿對大學的期待、對未來的憧憬、對夢想的盼望
那一天怎麼都沒想到,許多年後,這些都將逐一破滅
現實它哪,從來不像我們當時想的那樣美好
可幸好妳還在,幸好妳一直都在
嘿,承蒙有妳出現,夠我喜歡了好多年
還能看到妳,和妳說說話,哪怕偶爾,都覺得幸福
至少,還有些什麼,是沒有變的
這世上真有些友情,不遜於愛情。
__
樂擎文
#你的故事我幫你寫
更多故事,收於《筆尖上的擺渡人》,訂書、投稿、演講資訊,請見 @luke7459
曙光高中學費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薦《我們在德國IB學校學會的事》】
💖孩子努力的目標,就是發展成為最佳版本的「自己」
.
凱若媽咪算起來應該是我的小學妹了
但我可以從她的著作中不斷看到她真誠反省自己、保持開放思維、不斷修持又奮力精進自我的身影,往往給我這個學姐必要又適時的提點。
反映在和孩子的相處,凱若媽咪也始終保持彈性柔軟善於自覺的習慣,
因此在她這本新書裡,我們可以看到凱若媽咪如何按捺住大人的主觀成見,細細感受、並接受女兒自主興趣的萌芽、又如何的壯大、最後匯聚成自己鮮明又適性的生涯方向,
作為家長的,能做到不主導、不批判、不強壓,著實不容易。
在108課綱上路的此時,凱若媽咪與女兒這本真誠的現身說法,雖發生在遙遠的德國,但絕對是很棒的參考歷程。
以下是我的推薦序/ 彭菊仙
………………………………………………………………
.
108課綱已上路,其中最重大的方向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最快速成長的國高中階段摸索自我,逐漸對焦到清晰的生涯方向,
網路社群上父母最疑惑的便是關於新課綱的「學習歷程」,這個全新的名詞還沒帶來曙光,卻造成父母極大的集體焦慮,因為華人的爸媽們普遍跟它很不熟。
雖然凱若講的是遙遠的德國IB學校,但是她娓娓敘述女兒如何從單純的熱愛打球到順勢發展、鎖定自己的生涯方向,卻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學習歷程示範。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確信,完整且完美發展的學習歷程絕不能藉由爸媽依照「自己」的理想一手打造,絕對必須將主權交還給孩子,
父母則透過陪伴、觀察來感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特質與能力分布;同時,願意儘可能的放下自己,去接受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將自己的亮點發展成專業。
凱若女兒小學畢業來到德國就學,一開始得克服非常艱難的語言與文化隔閡,
所幸,喜歡體育的她遇到了一個引她進入籃球世界的貴人教練Johen,不僅教會她籃球,也讓她很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而這個起點,竟讓她有機會逐步看到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價值、引發如泉湧般的探究熱情,
最後,具體的生涯方向便順理成章地浮現---不是去當運動員,而是對「運動管理」產生高度興趣。
.
因為自己親自走過練球之路,深知其中的辛苦,所以明白一個球員要堅持走下去,需要有很好的引導系統,不
論飲食作息、練球方式、意志力鍛鍊、團隊合作、戰術設計,都須仰賴良好的管理;
她同時在和同儕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擁有活潑愛助人的特質,因此,她擔任了助理教練一職,從中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正面影響而看到自身的價值。
.
而在國際大學日以及實習的機會,她更加確認了她對結合統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活動設計的運動管理躍躍欲試,
從此,不待父母威逼,她便非常主動地查詢大學相關科系學程,思考如何籌得學費,因而從心發願要有一番作為。
.
若是我們把凱若女兒此案例搬到相當重視學科的台灣呢?會不會一開始這株在體育上探索的小小幼就被扼殺?
因為,如果不是想要成為專業的運動員,有多少父母能有此強大心臟讓孩子純粹玩球?
連凱若媽咪一開始都不能完全釋懷,她自己是一個在台灣一路讀名校的學霸,她承認自己非常難以擺脫舊思維,她甚至也曾跟女兒說過:「打球是閒事,請把正事做完再去打球!」
不過,凱若在IB學校卻從未聽聞任何一個老師批判女兒花太多時間練球,再加上她善於觀察、省思並願意等待,
在不斷找機會和孩子深度的對話中,她愈來愈能勾勒出女兒的潛質樣貌,之後,不是她推著女兒走,反倒是女兒汩汩的熱忱把她一直放不開的手自自然然的鬆開!
.
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孩子約有七成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高中也還高達六成,很多孩子甚至考完學測任由命運帶領,花落誰家都憑機運。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台大學生如果有機會重選,只有44%會選擇現在的科系,其他則是不會再選或不知道。
或許我們會說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不過凱若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
有天凱若跟婆婆提到她爸爸罹癌的往事,凱若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呢!」
當她婆婆知道凱若當時十九歲,就很自然的回答:「喔,那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
.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正是因為東方的爸媽最難學會的功課就是放手,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走冤枉路,所以一路代為安排,現在又來個學習歷程、生涯探索,父母是不是又要一路緊張安排下去?
殊不知,孩子始終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為自己出征,才可能是最長的冤枉路。
謝謝凱若無私的分享,她生動而順暢的文筆讓讀者感覺親身參與了她女兒的探索過程而絕對能心有所悟,我真心希望台灣爸媽都要來觀摩!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991?loc=P_0003_009
曙光高中學費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彭菊仙老師的超感人推薦序
「#非常值得參考的_學習歷程_示範」
108課綱已上路,其中最重大的方向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成長最快速的國高中階段探索自我,逐漸對焦到清晰的生涯方向。網路社群上父母最疑惑的,便是新課綱的「學習歷程」,這個全新的名詞還沒帶來曙光,已然造成父母極大的集體焦慮,因為華人的爸媽們普遍跟它很不熟。
雖然凱若講的是遙遠的德國IB學校,但是她娓娓敘述女兒如何從單純的熱愛打球到順勢發展、鎖定自己的生涯方向,卻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學習歷程示範。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確信,完整且完美發展的學習歷程,絕不能藉由爸媽依照「自己」的理想一手打造,絕對必須將主權交還給孩子,父母則透過陪伴、觀察來感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特質與能力分布;同時,願意盡可能的放下自己,去接受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將自己的亮點發展成專業。
凱若女兒小學畢業來到德國就學,一開始得克服非常艱難的語言與文化隔閡,所幸,喜歡體育的她遇到了一個引她進入籃球世界的貴人教練Johan,不僅教會她籃球,也讓她很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這個起點,竟讓她有機會逐步看到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價值、引發如泉湧般的探究熱情,最後,具體的生涯方向便順理成章地浮現——不是去當運動員,而是對「運動管理」產生高度興趣。
因為孩子親自走過練球之路,深知其中的辛苦,明白一個球員要堅持走下去,需要有很好的引導系統,不論飲食作息、練球方式、意志力鍛鍊、團隊合作、戰術設計,都須仰賴良好的管理;她同時在和同儕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擁有活潑、愛助人的特質,因此,她擔任了助理教練一職,從中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正面影響,而看到自身的價值。
而在國際大學日以及實習的機會,她更加確認了她對結合統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活動設計的運動管理躍躍欲試,從此,不待父母威逼,她便主動查詢大學相關科系學程,思考如何籌得學費,從心發願要有一番作為。
若是我們把凱若女兒的案例,搬到相當重視學科的台灣呢?會不會一開始這株在體育上滋長的小小幼芽就被扼殺?因為,如果不是想要成為專業的運動員,有多少父母能有此強大心臟讓孩子純粹玩球?
連凱若本人一開始都不能完全釋懷,她自己是一個在台灣一路讀名校的學霸,她承認自己非常難以擺脫舊思維,她甚至也曾跟女兒說過:「打球是閒事,請把正事做完再去打球!」
不過,凱若在IB學校卻從未聽聞任何一個老師批判女兒花太多時間練球,再加上她善於觀察、省思並願意等待,在不斷找機會和孩子深度的對話中,她愈來愈能勾勒出女兒的潛質樣貌,之後,不是她推著女兒走,反倒是女兒汩汩的熱忱把她一直放不開的手自自然然的鬆開!
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孩子約有七成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高中也還高達六成,很多孩子甚至考完學測任由命運帶領,花落誰家都憑機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台大學生如果有機會重選,只有四四%會選擇現在的科系,其他則是不會再選或不知道。
或許我們會說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不過凱若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有天凱若跟婆婆提到她爸爸罹癌的往事,凱若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呢!」當她婆婆知道凱若當時十九歲,就很自然的回答:「喔,那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正是因為東方的爸媽最難學會的功課就是放手,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走冤枉路,所以一路代為安排,正式上路的新課綱又來個「學習歷程」、「生涯探索」,父母是不是要更加上緊發條及早為孩子做好規劃?殊不知,孩子始終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為自己出征,才可能是最長的冤枉路。
謝謝凱若無私的分享,她生動而順暢的文筆,讓讀者感覺親身參與了她女兒的探索過程,而絕對能心有所悟,我真心希望台灣爸媽都要來觀摩!
--彭菊仙老師(親子作家,著有《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等書)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
讀了菊仙老師的推薦文真是非常感動。老師百忙之中還真的很仔細閱讀了凱若的這本小書,還撥空寫出這篇感人的推薦序呢!很希望就如老師所說,這本書的分享能提供「學習歷程」而苦的家長老師們一些不同角度的參考!
女兒的學習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更非輕鬆無壓力,但卻在許多老師與IB環境的引領下,逐漸堆砌出屬於她的未來雛形。
已經收到這本書的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一篇故事呢?
也很期待收到大家的回饋與分享呢!
【凱若新書這裡買】 http://bit.ly/2lWCyJ7
曙光高中學費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彭菊仙老師的超感人推薦序
「#非常值得參考的_學習歷程_示範」
108課綱已上路,其中最重大的方向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成長最快速的國高中階段探索自我,逐漸對焦到清晰的生涯方向。網路社群上父母最疑惑的,便是新課綱的「學習歷程」,這個全新的名詞還沒帶來曙光,已然造成父母極大的集體焦慮,因為華人的爸媽們普遍跟它很不熟。
雖然凱若講的是遙遠的德國IB學校,但是她娓娓敘述女兒如何從單純的熱愛打球到順勢發展、鎖定自己的生涯方向,卻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學習歷程示範。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確信,完整且完美發展的學習歷程,絕不能藉由爸媽依照「自己」的理想一手打造,絕對必須將主權交還給孩子,父母則透過陪伴、觀察來感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特質與能力分布;同時,願意盡可能的放下自己,去接受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將自己的亮點發展成專業。
凱若女兒小學畢業來到德國就學,一開始得克服非常艱難的語言與文化隔閡,所幸,喜歡體育的她遇到了一個引她進入籃球世界的貴人教練Johan,不僅教會她籃球,也讓她很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這個起點,竟讓她有機會逐步看到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價值、引發如泉湧般的探究熱情,最後,具體的生涯方向便順理成章地浮現——不是去當運動員,而是對「運動管理」產生高度興趣。
因為孩子親自走過練球之路,深知其中的辛苦,明白一個球員要堅持走下去,需要有很好的引導系統,不論飲食作息、練球方式、意志力鍛鍊、團隊合作、戰術設計,都須仰賴良好的管理;她同時在和同儕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擁有活潑、愛助人的特質,因此,她擔任了助理教練一職,從中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正面影響,而看到自身的價值。
而在國際大學日以及實習的機會,她更加確認了她對結合統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活動設計的運動管理躍躍欲試,從此,不待父母威逼,她便主動查詢大學相關科系學程,思考如何籌得學費,從心發願要有一番作為。
若是我們把凱若女兒的案例,搬到相當重視學科的台灣呢?會不會一開始這株在體育上滋長的小小幼芽就被扼殺?因為,如果不是想要成為專業的運動員,有多少父母能有此強大心臟讓孩子純粹玩球?
連凱若本人一開始都不能完全釋懷,她自己是一個在台灣一路讀名校的學霸,她承認自己非常難以擺脫舊思維,她甚至也曾跟女兒說過:「打球是閒事,請把正事做完再去打球!」
不過,凱若在IB學校卻從未聽聞任何一個老師批判女兒花太多時間練球,再加上她善於觀察、省思並願意等待,在不斷找機會和孩子深度的對話中,她愈來愈能勾勒出女兒的潛質樣貌,之後,不是她推著女兒走,反倒是女兒汩汩的熱忱把她一直放不開的手自自然然的鬆開!
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孩子約有七成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高中也還高達六成,很多孩子甚至考完學測任由命運帶領,花落誰家都憑機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台大學生如果有機會重選,只有四四%會選擇現在的科系,其他則是不會再選或不知道。
或許我們會說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不過凱若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有天凱若跟婆婆提到她爸爸罹癌的往事,凱若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呢!」當她婆婆知道凱若當時十九歲,就很自然的回答:「喔,那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正是因為東方的爸媽最難學會的功課就是放手,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走冤枉路,所以一路代為安排,正式上路的新課綱又來個「學習歷程」、「生涯探索」,父母是不是要更加上緊發條及早為孩子做好規劃?殊不知,孩子始終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為自己出征,才可能是最長的冤枉路。
謝謝凱若無私的分享,她生動而順暢的文筆,讓讀者感覺親身參與了她女兒的探索過程,而絕對能心有所悟,我真心希望台灣爸媽都要來觀摩!
-\-\彭菊仙老師(親子作家,著有《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等書)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
讀了菊仙老師的推薦文真是非常感動。老師百忙之中還真的很仔細閱讀了凱若的這本小書,還撥空寫出這篇感人的推薦序呢!很希望就如老師所說,這本書的分享能提供「學習歷程」而苦的家長老師們一些不同角度的參考!
女兒的學習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更非輕鬆無壓力,但卻在許多老師與IB環境的引領下,逐漸堆砌出屬於她的未來雛形。
已經收到這本書的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一篇故事呢?
也很期待收到大家的回饋與分享呢!
【凱若新書這裡買】 http://bit.ly/2lWCyJ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