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暴力熊模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暴力熊模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暴力熊模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暴力熊模型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媽媽,在你變成一個含辛茹苦、下半輩子都充滿怨念的女人之前,你有問過我的意見嗎? 如果可以,我寧願我不要出生,你不要為了我去撐一個圓滿,我寧願不要這樣長大,請你不要再說是為了我,不要再說我不知感恩,不要再說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你沒有問過我要不要這些「恩情」,不要把你的恩情跟怨念當成無限額度的黑卡,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rios arc / 弧圓亂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介紹的是Standard Format的水箭龜VMax(Blastoise VMax Deck)!水箭龜V三顆能量已可打200,實力不容忽視,進化後的VMax有超高血量,第一招可幫助後排填能量,第二招硬打220,還可打對方後排兩隻精靈30,算是一隻頗全面的精靈。 加入Discord群組 : h...

  • 暴力熊模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4 07:15:02
    有 2,855 人按讚

    媽媽,在你變成一個含辛茹苦、下半輩子都充滿怨念的女人之前,你有問過我的意見嗎?

    如果可以,我寧願我不要出生,你不要為了我去撐一個圓滿,我寧願不要這樣長大,請你不要再說是為了我,不要再說我不知感恩,不要再說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你沒有問過我要不要這些「恩情」,不要把你的恩情跟怨念當成無限額度的黑卡,動輒提領,消費我的痛苦。

    我寧願我今天這些都不存在,也沒有我,而你還是原來的你。

    取自《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

    ……………………………………………………………..

    各位朋友,早安:

    「你不能選擇當誰的孩子,但你絕對可以選擇怎麼當你自己。」

    今天晚上要談和解,我想把這篇文章分享出來當教材。或許晚上的時候,有機會提一提。

    原生家庭的影響深遠,因為那是我們人格養成的最初。尤其母女之間的連結更深,細細內省整理,常常千絲萬縷。

    這個工作很不容易,常要有人陪伴。都只靠自己,確實少了旁觀者清。但也許,這篇文章可以多幫您一點忙,讓您有多一點覺察,能更有能量。

    祝願您,藉著這些能量,一步一步選擇找回自己!

    .

    ps. 這次出版社要求的贈書活動不太一樣,是要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大好書屋」兩邊的粉絲團按讚,然後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分享並公開此文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這篇文章下方以及「大好書屋」粉絲團公布獲獎名單,再請中獎的讀者提供收件資料,由出版社為讀者寄出贈書。。

    大好書屋

    pps. 今天晚上的活動,主辦單位希望能有直播,歡迎各位朋友在7點半,在版面上就可以參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

    【文/ 劉冠吟】

    「母親」對於女兒而言,就是一個女人的模範,一個直接吸收仿效的對象,好的壞的都收,我們就是這樣學習當女人的。母親通常是最直接帶孩子的人,孩子看著母親長大,母親如何裝扮自己,如何評論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母親快不快樂,孩子全知道。

    母親其實不用太強大,但母親必須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不然孩子就會直接複製那些永遠打成死結的思維,這輩子要花上三倍五倍的力氣去學習如何打開這個結。

    我跟我母親「重版出來」的缺點真真切切。饒舌音樂品牌「顏社」的老闆迪拉胖跟我是學生時代就認識的好友,此人知我甚深。有一次非常低潮的時候找他出來聊聊,他聽了我這個那個天花亂墜無數個煩惱,雙眼直直地看著我,跟我說:「冠寶(我好友們對我的暱稱),這麼多年來,我看著你,你一直都很努力,想做很多事去證明自己很棒、很強,但其實你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人了。」

    我跟原生家庭感情很密切,但人性是這樣,極度的濃密,就會引發對極度孤獨的渴望。血親是一種弔詭的關係,我們用一生互相餵養對方,有時是感情、有時是毒藥、有時是潛移默化的意識形態、有時是幫助、更多的時候是情緒勒索。緊密的血親關係最上乘的,或是說勒得最緊的,稍不留神就往死裡掐的—一定是母女關係了。

    ▍奇妙的母女關係

    我最好的朋友之一飛飛,出生在一個「經典」的破碎原生家庭。我稱之為「經典」,是因為飛飛的原生家庭具備了連續劇裡面所有會出現、讓人不悅的家庭因素:飛媽是爸爸再婚的妻子,前妻必然的愛錢,在爸爸死後將遺產火速搬光;飛飛從小目睹爸爸打媽媽,爸爸如同連續劇中亦必然的擁有不負責任的人格特質及暴力傾向。

    飛飛並不是家裡唯一的小孩,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妙的是,妹妹在這齣什麼狗血元素都有的連續劇裡,竟然是一個平板角色。通常編劇不會這樣寫,但飛妹完全沒有擁有如同飛飛一樣的喜怒哀樂跟痛苦哀愁,就真的是一個,沒有對白、沒有戲份、沒有承擔,無法同情共感的平板角色。

    「我爸打人就算了,但是用拳頭打我媽的眼珠耶,這是什麼打法?直拳打眼珠?」飛飛描述這些畫面的時候,語氣很平靜。我跟飛飛是大學認識的朋友,聊這些事情的時候,她已經是二十幾歲的成年人了,陳述故事很精確,沒有情緒,跟我講這些,不是抱怨,也不是討拍,只是分享一些個人背景資訊,讓身為好友的我更瞭解她。

    即使是面對這樣的爸爸,飛飛的媽媽還是非常努力維持這個家庭,並不是因為經濟因素,飛媽其實是有養家能力的。我們都覺得,應該是為了一些女性傳統的堅持,以及更多的不甘心。

    飛飛回憶起她小學六年級,有一次,媽媽要帶她跟妹妹去吃西餐,但臨出門前,飛飛才發現爸爸也要去。飛飛不肯去,飛媽「倒地大哭,以手捶地,小六生我雙手環抱胸前,冷眼看著我媽在地上扭動」。最後只有爸爸帶著從頭到尾沒進入狀況的妹妹去吃西餐。

    到了飛飛的高中時代,各種因素交逼,「我媽身體出事,進了急診室,我爸都不願意簽字,差點活不了,我媽這才死了心。」穿著高中制服的飛飛出席了少年觀護庭,才讓法院結束了這段婚姻。爸爸過沒幾年就因病去世,生活並沒有隨著爸爸的提早登出而好轉,後來飛飛明瞭,自己一切問題的根源,其實不完全來自父親,更可能來自母親。

    ▍即便只是暫時丟棄,都是困難的

    打出生開始,母女關係就是一種天然的寄生。媽媽說什麼都對,媽媽說錯一定的就是錯。孩子會知道害怕,但無法判斷真實的道理,孩子做很多事情只希望博得媽媽一笑,媽媽眉頭一皺,就像天塌了一邊。這種天然的灌輸跟依賴並不奇怪,就是人生而為動物的天性之一,像水泥灌進模型一樣堅固。小獸沐浴在母愛之中,渴望獲得更多的關愛,藉由情緒賞罰的訓練,奠基了人格的雛形。

    要到了某種程度的社會化以後,小獸們才會發現哪裡有點不對勁,而這番檢視跟掙脫,將是人生中最長最難走的一段苦行。拆解、重組、寬恕?原諒?或是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暫時先直接丟棄這些過去。但母女之間的糾葛何其複雜,即使「只是暫時丟棄」,都是困難的。

    我跟飛飛相識十多年,一開始聽她講家裡的事情,多半就是跟著罵一罵。直到近幾年,我們才用一個全新角度,去看待她家裡發生的種種。

    飛飛說,認真回想起來,媽媽的情緒總是很差,小學的時候寫生字本一寫錯字就是一個巴掌過來,繪圖本的顏色描出框線外面去,媽媽也往死裡打。小小的她不明白為什麼,覺得自己真是太糟糕,一直惹媽媽生氣,原來把字寫錯跟把顏色畫出去是這樣十惡不赦。要是自己再表現得好一點,媽媽就會開心一點,也會更喜歡自己一點。要得到愛好難,千萬不能犯錯,因為犯錯就不會被愛了。

    整個童年都在賣力表現,仍然沒有換得母親的快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飛飛還是一路以第一志願畢業,媽媽還是一樣沒有笑容,負面情緒如海浪一波襲過一波,沒有停歇。只要她人生中遇到什麼挫折,媽媽一定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她:「一定是你又怎樣怎樣了,現在才會這樣,你從小就是個怎樣怎樣的人,你就是活該,我早就知道你會怎樣怎樣。」

    「怎樣怎樣」,可以填進各種想像得到的低下辱罵詞,罵起人來的母親彷彿被什麼邪靈附身,用一些低級的男性貶抑女性的用詞在對付她。當時的飛飛淚流滿面。時隔多年,我們在這樣的對話脈絡中梳理出來,媽媽在罵的其實是她自己,也復刻著那個在罵母親的爸爸。說不出犯了什麼的錯的媽媽,在婚姻裡飽受凌辱,卻帶大了兩個不錯的孩子,這個毅力非常人所有。媽媽真的沒有怎樣怎樣,但局面就是如此這般。這麼多年了,媽媽從沒走出去,找不出錯,媽媽只能先扼殺了自己,再一直怪自己,然後怪所有人。

    這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飛飛交往的初戀男友,是一個多情的才子,兩人愛得熾熱,但男生的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他生日當天,偷偷跑出去跟學妹廝混,飛飛好不容易捧著蛋糕找到了他,男生回說:「可是我在忙著耶」,飛飛問說:「那蛋糕怎麼辦呢?我等你吧?」男生回了一句:「蛋糕就丟掉吧。」

    那天飛飛不知道徒步走了多遠,邊走邊哭,見到我的時候雙眼已經哭成鹹蛋超人,口中一直喃喃重複:「為什麼他這樣對我?為什麼?我怎麼了?」

    一般女子發現男友在跟學妹廝混,鐵定大鬧一場,換作是我應該已經把男生打到五官移位,飛飛竟然直接哭崩,然後把問題矛頭指向自己,負面能量跟方向完全衝著自己來,那個可憐跟矛盾的場景,我至今無法忘懷。

    ▍原生家庭的深切影響

    飛飛出社會工作一路順遂,這不意外,她本來就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責任感過大,又深怕讓任何人失望的人。讀書時代的午餐時間一起吃飯,她一定都會先問我要吃什麼,總是亂吃且沒意見的我說不出什麼來,然後她再婉轉說附近有一間什麼好吃的,要不要一起去呢?即使對親密好友,她都是把自己放在後面。

    這幾年遇到一個很賞識她的老闆,飛飛很盡力在工作上表現,擔下了超載的工作,但是老闆的這份賞識這份愛,其實很沉重。老闆本身是一個很有才華但工作能力平庸的人,同組同事們又一個比一個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為了老闆的這份賞識,飛飛拚了命似的在工作,其他同事留下的爛攤子、趕不到的死線、看起來不可能的案量,全都完成了。老闆不吝表現對飛飛的欣賞,總是在大家面前誇她,對她特別好。

    這樣共事了三年,到了第三年打考績的時候,飛飛意外得知同組的笨蛋同事阿花—一直在闖禍的那個阿花—考績竟然比飛飛還好,飛飛就崩潰了,找老闆質問。實際上,那公司有個不成文的濫俗,考績是用輪流的,連續得了兩年好成績的飛飛,這一年輪到承擔爛考績。這樣的濫俗,很多老派公司都有,公家機關尤甚,考績流於形式。

    考績用輪流的,是很常見、許多人都麻木的事,稍微解釋一下成年人都能懂。偏偏感情用事的老闆一被質問,口氣也不好,跟飛飛兩個互相指責對方,原本三言兩語就能解開的事,變成一場劇烈的感情相互勒索。在職場上彼此依賴的兩人,兩敗俱傷,老闆馬上提出要調單位,過沒多久,飛飛就辭職了。

    事發當時,我還在國外渡假,一回到台灣,飛飛就奔到我家狂哭,絮絮叨叨地說著此事,唸著阿花憑什麼考績比她高,老闆憑什麼怪罪,她怎麼都想不懂,眼睛又再度變成鹹蛋超人。在職場打滾多年、什麼險惡場面都看過的我,一聽就覺得這個劇情也太簡單,簡單到讓我疑心大起。不過就是個考績用輪的爛習俗,通常老闆會私下按捺幾句或包個紅包就沒事了。這麼簡單的邏輯,一向聰明的飛飛會不懂?

    「你真的很在意考績這件事嗎?老闆不是跟你說這是用輪的?而且你已經輪了兩年的領先耶?」我問,坐在沙發上哭到脫水的飛飛說不出話。「而且像我們這種工作能力好的人,自己都很清楚,不太需要考績這種東西吧,大不了換間公司就是了。」脫水的飛飛還是說不出話。我太瞭解她了,她在意的才不是考績甲乙丙,而是老闆的愛,那份她人生中少有的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按照教育部的百科:「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語出《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比喻人同處於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在職場上賴以生存的這兩條魚,老闆依賴的是她的工作能力以及對老闆才華的仰慕,飛飛依賴的是老闆對她喜愛及倚重,那種沒有她不行、就你最懂我的感覺。原本不應該發酵成這樣的職場上下屬關係,卻因為各自踩到個性的殘破處,雙方都痛得撕心裂肺。

    於此同時,飛媽那端也沒閒著,同樣的上演情緒勒索、指責、破口大罵、哭泣的無間道,舉凡房子漏水跟鄰居間的修繕問題、自己的腿拐到看醫生、飛飛要多久回去吃飯一次等等,都可以輪播一次上述戲碼。

    直到與老闆的狀況同時發生,飛飛再也承受不下去了,傳訊息給媽媽將從小到大憋在心裡從沒講過的話全盤托出,從生字簿、插畫本一路細數成長中的種種創傷,訊息的結尾是:「我沒有忘記這一路上,你是怎麼對我的,所以現在才要演母女情深那一套,很抱歉,我做不到。」

    與媽媽斷了聯絡的幾個月後,到了農曆過年,左思右想許久的飛飛,還是提起勇氣,帶著禮盒跟紅包回去。結果,回到老家,電鈴沒裝上、電話無人接聽,無法上樓的飛飛打手機給平板角色妹妹,叫她把電鈴跟電話裝回去。

    上了樓,四十坪的老華廈,被飛媽跟飛妹堆東西堆到連一個站的地方都沒有。那麼久沒見了,兩人還是一見面就開演老戲碼,飛媽不需要暖身就可以登場,再度數落飛飛都不回來陪她、不顧家、忘恩負義、不惜福、以後會有報應等等。這齣家庭爛戲的結尾是飛飛大哭奪門而出,找了一間過年期間幸虧還有營業的小火鍋,一邊哭一邊吃。

    辭去工作後的飛飛,幾度出國旅行,去一些自己去過、熟悉也喜歡的地方,也去一些從未去過、但心嚮往已久的地方。我三不五時就在手機裡收到飛飛的旅遊照片,冬日大雪中包得像熊的她,熱帶國家中盡情享受美食的她,坐著電車漫無目的遊走的她,看似自在,卻沒有比較好。知她如我,只能在她想說話的時候陪她簡訊聊個盡興,然後留給她一句:「如果你真的想離開這個世界,跟我說一聲,我跟你那麼好,有資格先知道。」

    她說,好。

    ▍榮格也解不開的題,薑母鴨可以

    在冰天雪地的北緯國家,她住在一間設施完善的小套房,浴室廚房一應俱全。飛飛說:「一應俱全的意思,其實就是我要怎麼傷害自己都是很容易的,工具很多。」旅行到世界的盡頭,想著自己人生中的種種,想著自己為什麼把自己的人生搞成這樣,想著自己的人生裡要得到愛,為什麼這麼難這麼坎坷,坐在房間裡小沙發的她淚流成河,把自己的上衣哭到擰得出水。「這個時刻我可以體會安東尼.波登的感覺,人生真的好苦,雖然世界上還是有些愛你的人跟你愛的人事物,但巨大的痛苦,還是讓你想要放下這些而離開。」

    我在遠遠的那方聽著她說,想不出什麼深奧道理,只能回她:「嗯,那邊太冷了,我覺得你現在去泡個澡,然後好好睡一覺,早一點回台灣。台灣現在也很冷喔,但我在吃薑母鴨,就是你家附近那家很好吃的,你吃過嗎?」

    「回來吃薑母鴨吧。」我在手機上再打一次這句話送出去。

    在這個當口上,就算飛飛傳訊息給榮格,我想榮格也不一定解得開這道題,但薑母鴨或許可以。薑母鴨是個魔性的字眼,人生中其實還是有很多膚淺的東西是美好的,像是台灣冬天的薑母鴨、羊肉爐,還有想跟你一起吃薑母鴨的我。

    據她後來說,她就是默默地脫下淚濕的衣服,直衝浴室把自己泡得紅紅熱熱的,泡到有點疲倦鬆軟感,然後裹上被子,睡個好覺。

    有一句話很土,但我還是得用:「解鈴還需繫鈴人。」面對人生種種的結,我們只能靠自己解開。我鼓勵飛飛去找老闆好好談一談,也推薦飛飛去看了一個很溫柔的身心科醫師。

    飛飛跟老闆說,她氣的是她一直都最為老闆盡心盡力,但是考績不如人。但她也知道,她要的不是考績,是一直以來老闆對她的倚重跟愛惜,「我知道我非常渴望被肯定被愛跟重視,這點大過一切。」老闆說,這些其實他都明瞭,這幾年在職場飛飛大小戰事無役不與,飛飛是自己人,他以為他不說,飛飛都明白。他也知道自己的才華高過工作能力,外面的人講得難聽,自始至終,飛飛都護著他。

    兩個殘破的人再度安慰了對方。這不是最好的結局,但旁觀者如我覺得很不錯。雙方說出心底的話,尤其是,說出自己的弱項,說出自己在強烈爆炸的情緒後面複雜的動機,即使只是殘破的人互相安慰也無不可。說到底,人生而在世,誰能十全十美?誰能有一份完整如滿月的心靈?能夠找到知己堪可藉慰,就算是三隻腳的椅子,亦能互相扶持在這世間站穩。

    要一個血親結構外的人,去理解原生家庭的痛苦跟糾結,是多麼困難,即使是夫妻,即使是好友,要梳理十幾二十年複雜結構,還原幾千幾百個錐心的現場,都是困難的。但只要是一次同情共感的理解,對於在無間道裡輪迴的他們,都已是一份無上的溫柔。

    ▍我能不能選擇,不要當你的女兒?

    在三十歲後段,我跟飛飛耗費了大量時間去討論關於飛媽的種種,盡量還原一個她從小看到大的女性典型,再回溯她從兒時吸收到的種種,用做學術研究的精神、抽離的、盡量客觀的(雖然很難),去解析她為何成為現在的她。

    心理諮商師說,飛飛已經取代父親,成為這個破碎家庭的配偶角色,媽媽的精神支柱兼凌遲對象,這個分析也同樣解讀了為什麼歲數相差不多的飛妹,一直是情緒淡薄的平板角色,因為在這個結構裡,飛妹就真的單純扮演了孩子,而飛飛隔離了所有孩子應該承受的殘忍與痛苦。

    另一個心理諮商師說,飛飛心底應該還是很想跟媽媽和好,或是希望媽媽的狀況能有所改善,至少母女關係不要像現在這樣惡劣;但,諮商師說,現在飛飛最主要的課題就是要顧好自己,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遺棄了媽媽。畢竟在此之前,她已經耗盡青春,陪媽媽走過了千山萬水,卻尋不到任何解方。

    「我覺得我媽不會有任何改變了。」某天飛飛傳訊息給我,絕望地說。「我忍耐了這麼久,好不容易講出口,講得這麼白,她好像在平行時空,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是不以為然,完全沒有要溝通的意思。這樣也好,我以後也不用再忍耐了。」

    我揣測著飛媽的角度,再回想飛媽常指責飛飛的那幾句話,「我覺得你媽媽心裡對目前為止的人生,跟你的劇情應該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媽應該覺得,她才苦咧,她一生都很苦,為了你跟你妹,『這種情況下』她還忍耐了你爸好多年,『這種情況下』含辛茹苦把你們姊妹帶大,『這種情況下』你卻沒有繼續陪在她身邊反而逃開就是不知感恩⋯⋯」

    「可是『這種情況下』,孩子寧願不要長大啊。」飛飛說。

    我可不可以不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為我犧牲?
    我能不能不要當你女兒?
    我能不能選擇,不要繼續當你女兒?

    ▍人生沒有如果

    孩子無法選擇在哪個家庭出生,孩子沒有能力篩選成長過程中接受到的資訊,甚至無力去抵抗受到的任何對待。媽媽,在你變成一個含辛茹苦、下半輩子都充滿怨念的女人之前,你有問過我的意見嗎?如果可以,我寧願我不要出生,你不要為了我去撐一個圓滿,我寧願不要這樣長大,請你不要再說是為了我,不要再說我不知感恩,不要再說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你沒有問過我要不要這些「恩情」,不要把你的恩情跟怨念當成無限額度的黑卡,動輒提領,消費我的痛苦。我寧願我今天這些都不存在,也沒有我,而你還是原來的你。

    但,人生沒有如果。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出生,無法選擇出身,無力改變成長過程,無力幫助已經深陷泥淖的親人,無力償還那些對方覺得深似海而硬加於你的恩情。但我們一定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相似,不那麼受對方牽制,一根毛一根刺,慢慢拔除。

    對於與母親相像的種種優點,身為子女的自覺性反而比較低。其實那些內化的正面力量,亦帶我們渡過人生萬重山。

    我母親是個性圓滑、容易交到朋友且樂於助人的女人。從小看著她的生活樣貌—就算自己不甚好過,也願意對人伸出援手;即使是一通電話的關心,即使是非常遠的關係的拜託—只要她覺得整個局面讓大家受益,她就會去做。「我們能被別人求助,代表我們自己有能力。」這點深深影響著我,讓我在成為嚴厲苛刻的目標導向者之餘,還能真心關切別人。活在世界上的時間長了,才深深體認到這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永遠都對別人再好一點」。

    對於吸收自母親的缺點,總是在長大成人後變得比優點顯眼。輕微症狀如我,也在學著篩掉那些深植在我腦海中、我比較不適應的價值觀,然後在每個快把自己逼死的關卡,深呼吸一口氣,放掉這個深深種植在我靈魂中的完美控制狂人格,把腦中那個從永康公園急奔回家的高跟鞋聲音關掉。我很感謝她,但我不是她,我只想成為我,我也只有能力成為我。

    即使那樣的相像是深植在靈魂裡的,在你每個沮喪的時刻,又再度散落在你周遭的空氣,你聞著那些似曾相識的思維,覺得你又要再度陷落在某個附身的靈魂。不,你們是不一樣的,即使要拔除一萬根的刺,你也該明瞭,你們曾經很像,那是因為你很在乎她,但你們早就是完全不同的人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們已是各自呼吸、各自運轉的獨立星球了。

    我們是看著母親學習當女人的,跟母親可以很相像,也可以很不像,孩提時代的你或許無力解套,但長大以後的你一定可以。即使需要跋涉一段長長的路,在途中飽受愛與不愛的追殺及殘破的自我懷疑,還是可以打磨出一個比較接近理想的自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前面說,飛飛跟她的老闆像《莊子.大宗師》裡講到的那兩條困在陸地的魚,相互吹氣濕潤對方,一種非常浪漫的相濡以沫,實則所有的相濡以沫,都是帶有痛苦成分的,與老闆的互相扶持還能稱為是萍水相逢中的一點溫暖,一個渴愛的孩子遇到了一個賞識的臂彎,母女關係卻絕少是這樣理想的依賴。

    莊子在本篇的下半段說了:「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條都快垂死的魚,互相吐沫救助潤澤對方,還不如在江湖中忘了對方。沒有人有能力拯救另外一個人,除非被救的當事者有心。也沒有人真的會完全復刻另外一個人的宿命,除非你自己根本不想逃出這個輪迴。互吐泡泡到雙方都乾涸至死,不如想辦法擠出這塊泥濘回到水底,然後相忘於江湖。

    親子關係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路。我自己同時身為女兒、母親,深知母女關係對一個女子人格成型的著力之深。我最常跟我女兒說的話是:「你喜歡哪一個,就選哪一個。」她看到我發怒,會問我為什麼這件事情讓我不開心,我說,因為這件事情的某個點讓我不喜歡,但你可能很喜歡,這只是媽媽的感覺。以此類推,我的喜怒哀樂,我的喜好選擇,都是我的,你有可能有跟我不一樣的,關於你自己的那些,「你要好好想一想,看看自己的感覺。」

    除了大是大非的道理之外,舉凡審美、情緒、人際互動、生活狀態,我都希望她「好好想一想」。她現在才四歲,確實很難好好想一想,但我說,你可以體會自己的感覺,你真的開心嗎?還是因為你的朋友都想這樣,所以你也選了?還是因為媽媽喜歡,所以你選了?多探索一些,多嘗試一點,身為媽媽當然心裡還是有些期待,或許你跟我很不相像,也不符合我的那些期待,但你是自在且快樂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人生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但很困難:找到自我,不要偽裝成別人。這個偽裝可能是你的保護色,或是你根本渾然不覺,或是你覺得必須要這樣才能活下去,你長久以來習慣那樣的活,或是你覺得根本擺脫不了,又或是你覺得那些與你切不斷的都是你的責任,你必須償還,必須拯救。做為一個人,遺棄自己的出身實在太可惡了,你心底覺得自己是個逃犯,你不明白為什麼得到愛那麼困難,不明白為什麼你長那麼大了還是渴望稱讚,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奇異的時間點你就會捲進某個情緒的漩渦,吼著那些不像你平日說的話,做一些像以前傷害過你的人的事情,但那根本不是你。

    我們都是這樣看著母親,學著當女人的。不管你多喜愛你的母親(或是相反),你都已經「只是」你自己了。每個人都有資格無條件地被愛,就算你的母親沒有如此回應你,那也不代表你失去了愛的能力。

    小時候,母親就是你的天,當你變成大女孩,會發現世界上有各式各樣有趣的人。現在你必須專注地看著自己,重新學習當女人。雖然心底那個小女孩偶爾會害怕,偶爾會抓狂,但那沒關係,因為你會照顧她。

    你不能選擇當誰的孩子,但你絕對可以選擇怎麼當你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再簡單的小日子,也需要挺身前進!
    博客來:https://reurl.cc/1x1nLm
    金石堂:https://reurl.cc/Kk0ynq
    誠品:https://reurl.cc/D9ANkE
    讀冊:https://reurl.cc/R4zKVr
     
    大好書屋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暴力熊模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2 07:15:02
    有 2,423 人按讚

    婚姻當中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隨著兩個人分工的不同,各自的世界越來越不一樣,在認知上的公開區也就越來越少。

    這時候如果一個人不願意聊,另一個人懶得問, 這個「未知區」就會越拉越大,再想溝通就難了。

    那些懂得經營婚姻的人往往能有意識地製造新的話題,發掘新的興奮點,不斷開發和擴大公開區,縮小未知區。對於他們來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問題可能會大大減少。

    取自《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我在松菸誠品的直播中,談到這篇摘文的概念,我想把原文拿出來補充。「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很可能並不一樣」,這說法也是昨天提到的重點。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432711376915391/

    有效的溝通,是以大家都能感知到的事實為基礎,擴大對彼此的理解。適切的同理,能幫助雙方把連當事人自己都不一定能清楚覺察的部分,慢慢談出來,變成共識。

    譬如說,有對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後,關係漸行漸遠,話少了,似乎愛也淡了。但在某次因為觸景生情,意外談到彼此年輕時剛剛認識的那一個瞬間,當時的一見鍾情,讓雙方眷戀懷念。

    先生才在這股情緒帶動之下,提到現在太太的眼神常放在孩子與手機上,有時候想找太太說話,但太太常心不在焉。還好這個開誠佈公的冒險,得到太太善意回應,也覺察到自己長期忽略孩子的爸爸,也是自己的情人,承諾多找一些雙方能獨處的時間。

    這種先生很難得,在傳統對男性的制約下,還願意坦誠自己的受傷。也是因為觸景生情帶動了情緒,這實在超級巧合。

    太太也難得,知道這個時候得好好接住先生的情緒,讓關係能修補靠近。如果太太這時慣性地選擇忽略,下次要有這種開放性溝通,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之前有朋友談到,家庭溝通可以用在職場。我於是倒過來想,職場溝通也可以用在家庭作參考。

    商管類的書,我在版面上很少分享。但在職場談溝通,那有相當具體的目的性,不管牽涉到的是專案的合作,還是業績的達成。

    簡單來說,在職場工作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其實認真研讀,都是心理學,都可以回到人性的交鋒。

    今天晚上9點半會有這本書的贈書直播,不管對職場或家庭有興趣的朋友,都歡迎參與。傾聽、表達,以及兩者結合的溝通,是各種關係要維繫的必要活動。

    祝願您,能靈活運用多元知識,裨益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

    |周哈里視窗|
    沒弄懂溝通區域,怎麼溝通?

    【文/ 路騁】

    ▍「溝通漏斗」

    我年輕的時候玩過一個遊戲,就是一群人圍坐在一起,主持人跟第一個人小聲說一句話,然後這個人把這句話原封不動地悄聲傳達給第二個人,以此類推。按道理說,傳話沒什麼難度, 而且主持人說的是非常簡單的一句話:「阿蘭德龍,我愛你。」結果到最後一個人大聲公布時,他聽到的是:「樓上的沒有樓下的高。」這和原話已經相去甚遠。這個遊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很可能並不一樣。

    有一個著名的「溝通漏斗」理論:你心裡想的是100%,嘴上能說出來的是80%,別人能聽到60%,聽懂40%,而最後付諸行動的只有20%。

    ▍周哈里視窗的4 個區域

    怎麼避免進入「溝通漏斗」的陷阱,讓溝通達到最佳效果呢?我們先來理解一個關於溝通區域的概念:周哈里視窗(Johari Window)。

    周哈里視窗根據「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別人知道— 別人不知道」這兩個維度,將人際溝通劃分為4 個區:公開區、盲目區、隱蔽區、未知區。

    所謂公開區,是指訊息對你和他人都是公開的。比如你今天穿了一件黑色T 恤,別人看到的也是一件黑色T 恤,毫無疑問。這就叫作公開區。

    所謂盲目區,是指別人知道、你不知道的訊息。比如,你吃完飯沒擦嘴,臉上掛著飯粒而渾然不知⋯⋯所謂「被蒙在鼓裡」,說的就是這種在盲目區的狀態。

    所謂隱蔽區,是指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區域,也就是你心裡的小祕密。比如我每個月拿多少薪水,我自己知道,但是你不知道。這條訊息就在隱蔽區。

    最後一個,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區域,叫作未知區。比如一個人生了重病,因為症狀不明顯,自己沒有察覺, 別人更沒發現。

    從周哈里視窗的4 個象限可以看出來,真正有效的溝通是在公開區裡進行的,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打開天窗說亮話」。也就是說,要想讓溝通更有效,就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公開區,努力縮減盲目區、隱蔽區和未知區。我們通常可以有3 種方法做到這一點。

    第一,請教與反饋。主動尋求對方的解釋和說明,瞭解對方的想法,以此縮小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目區。想想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埋頭於手頭的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的口頭禪是「怎麼沒有人說過呢」、「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呢」⋯⋯ 對於這類人來說,公開區域永遠都很小。這裡說的請教與反饋, 不一定是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而更強調「積極尋求」、「主動獲取」。就像我經常問別人「我帥不帥」,這就是在主動尋求反饋,雖然得到的答案一般都不是我想聽的。

    第二,自我暴露。縮小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隱蔽區。比如,曾經有人告訴我交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對方你的一個小祕密。如果你看過綜藝節目《極限挑戰》,應該還記得,孫紅雷從來都不好好完成導演組布置的任務,全程就是耍寶、搞怪, 被評為極限三傻的「大傻」,但他卻能收穫最多人氣。為什麼? 想清楚這個道理,你就知道「自我暴露」的威力了。

    第三,共享發現。嘗試搞定別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的未知區。共享發現其實是結合了上面的兩點,相當於在尋求反饋的同時,主動自我暴露。婚姻當中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隨著兩個人分工的不同,各自的世界越來越不一樣,在認知上的公開區也就越來越少。這時候如果一個人不願意聊,另一個人懶得問, 這個「未知區」就會越拉越大,再想溝通就難了。那些懂得經營婚姻的人往往能有意識地製造新的話題,發掘新的興奮點,不斷開發和擴大公開區,縮小未知區。對於他們來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問題可能會大大減少。

    …………

    周哈里視窗(Johari Window)
    周哈里視窗是美國學者喬瑟夫(Joseph Luft)和哈里(Harry Ingham)共同提出的一個理論,它也被稱為「自我意識的發現— 反饋模型」。它把人際溝通比作一扇窗,將其分為4 個區域: 公開區、盲目區、隱蔽區和未知區。

    …………

    一句話理解周哈里視窗:
    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很可能並不一樣。


    .

    以上文字取自
    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用得上的商學課,全球超過81萬人訂閱,100則超實用商戰策略:用得上的商学课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493831
    博客來→ https://linkingunitas.com/B1493831
    誠品→ https://linkingunitas.com/E1493831
    金石堂→ https://linkingunitas.com/K1493831
     
    聯經出版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暴力熊模型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14 15:49:41
    有 76 人按讚

    【盧斯達:中國模式的後遺症正由整個世界承受】

    冷戰中後期,美國決定聯中抗蘇,與中國破冰,協助中國進入聯合國、世貿等組織,全面扶正。政治層面影響之大,自不待言;「納入中國」的後續影響,更導致西方文明的價值判準開始自我解離。

    二戰終結之後,資本主義陣營國家,多數比蘇聯陣營國家富有。自由陣營=經濟繁榮,是一個波及整個世界的意識。東德人逃跑到西德,除了因為政治迫害問題,當然還有「經濟移民」。從中國逃到香港的中國人,其實有很多都不是因為自由,而是因為經濟和生計。資本主義=溫飽,共產主義=共慘,這就是一般人的看法。然而美國「納入中國」的政策,貪圖一時方便,當中有對抗蘇聯的圖謀、生產鏈轉移的新自由主義轉型等等因素,政治轉型是次要的,中共體制整個保留下來。

    方便生下流,最後中國經濟繁榮起來,對世界的威脅不只是經濟,而且是文明模式的挑戰。以往很多人追求自由,並不是真的對政治自由有不可妥協的慾望,而是需要政治和市場自由所帶來的財富。中國在美國的幫助下,拿出了一條alternative的路線,這裡沒有政治自由,但同樣可以帶給財富,甚至更多。在中國崛起之後,東德vs西德的二元模型,幾乎已經瓦解。政治自由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模式同樣行得通。中國製造的財富,證明了法西斯政治不一定導致赤柬式貧窮,擴闊了世界人對「法西斯」的想像。

    在西方,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已經將主權國國內民主的有效程度,減至極低。大部份民眾,在本國的民主制度,都沒有得到賦權的感覺;而超國家體系,如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則是跨國精英的玩物,一般人根本沒有位置。自然,遭受冷落和剝削的國家人民,就會尋求大格局的改變,挑戰二戰之後遺留下來的秩序。

    二戰秩序的精英支持者,批評新力量為「民粹」。「民粹」出現,正是因為歐美體制惡化,民主對一般人已失去現實意義。此取彼長之下,大量西方人受到中國模式吸引。這是當然的,因為本國的政治秩序仍然保護他們,但又得到中國市場開放的紅利。

    西方價值自中國崛起後的自我解離

    既然中國模式也可以繁華,為甚麼不接受?況且西方人在二戰後建立的一大堆超國家組織,本來就有走向整合和大一統的傾向,中國對他們來說,更是建立「世界政府」的參考模型。所以各種國際組織,與中國的關係好到不得了,除了錢的原因,還可能有「同心同德」的位置。

    而香港和台灣,都看到同樣的價值混亂。在故事的前段,香港人和台灣人都「恐共」,因為很多人有過「共產貧窮」的親身經歷,很多去到「自由世界」之後,成為鐵桿的自由主義者。然而「自由主義者」成為「自由主義者」的初衷,也是方便和因勢利導,因為自由主義代表溫飽,所以才相信。

    改革開放的中國來了,政治上近似法西斯主義,但經濟發展起來,暴富的區域也不少,於是很多人就「從了」。因為大部份人需要的其實是「強國」。因此中國變成強國之後,很多本來反共的人都轉投陣營,因為大多數人怕的不是專制,而是貧窮;很多人要的不是民主自由自己有尊嚴,而是國家強大自己有虛榮。而且很多西化的華人,內心都有一條大中華的孽根。大中國的招魂幡一揮舞,他們就像殭屍一樣跳起來。在歐美世界,很多中國移民始終還是中國人,是真心的愛國小粉紅。

    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神話,就是有些人覺得中國自清末以來有一個對民主的「百年追求」,所以習近平「稱帝」是對這一百年奮鬥的諷刺。中國人從清末以來,不論是追求三民主義,或者「新民主主義」,其實都只是手段。從康有為或者梁啟超的言論,我們可以看見「新中國」的建國先賢,內心都有一個「再興天朝」的夢,大清由強權變成弱國,令他們感嘆;他們相信憲政民主、法西斯主義 (蔣介石時期)可以令國家再度團結,然後回到「盛世」。

    從這個心態,可以解釋為甚麼排滿革命成功之後,馬上就成為五族共和。因為中國人理想中的強國,就是地廣民眾、國富兵強、讀書人有官做、沒有大型叛亂…所以中國是不可以瓦解的,用人工和暴力的方式,也要維持這樣的大國。即使大清沒有了,但大清的疆域還在,則中國仍能再興。

    美國打開了古老吸血鬼的棺材

    在這些「強國」的標準中,並沒有太多個人權利、地方權利的落墨。所以到了今日,中國也有很多「自由派」,連護旗手愛國愛黨的李文亮也被追捧為良心英雄,然而他們一談到香港台灣西藏新疆,都是一句「中國不可分裂」,至於香港有人被打死、新疆有集中營,都只是大歷史中的沙石,主題還是中國的再興。中國人,至此沒有放棄帝國主義。因為「中國」本身就是帝國的意識形態,因此擁抱這個身份認同的,基本上都是自知或不自知的帝國主義者。

    因為「富有而續存的法西斯政治」,打破了二戰之後政治理論的刻板印象,納粹德國強大,但被打敗;社會主義陣營,只有貧窮。然而中國卻是富有,而且被美國和世界容納。這導致整個西方文明內部,出現了認知障礙或存在危機。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歐美的自信心到達最低點,而香港這一邊在同一時期,則到達「中國身份認同」的頂點。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中國模式」在西方內部成為顯學。對中國的各種包容縱容和默許,都是這種意識形態混亂的徵狀。西方的絕大多數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根。

    中國國力可升可跌,甚至有倒台解體的可能,但無論結果如何,對世界的意識形態影響,更為長遠。在帝國的廢墟,還會有帝國升起,中國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後來者可以追認的遺產。然而一開始,是美國打開這頭古老吸血鬼的棺材,一切只為打敗北極熊。以邪惡來攻打邪惡,也許是唯一的方法,但後遺症卻是由整個世界來承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