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暨南大學學習歷程平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暨南大學學習歷程平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暨南大學學習歷程平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暨南大學學習歷程平台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81間學校7548位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遺失 #范雲持續為您追蹤 9/25媒體獨家披露高中職生學習歷程檔案遺失事件,我辦公室第一時間追蹤教育部處理情形,並提出多項關鍵問題( https://reurl.cc/0x28Vo ),經過教育部盤整,回復重點包括(原文詳文末): 📎學習歷程檔案資料有備份...

  • 暨南大學學習歷程平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0:16:07
    有 894 人按讚

    #81間學校7548位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遺失
    #范雲持續為您追蹤

    9/25媒體獨家披露高中職生學習歷程檔案遺失事件,我辦公室第一時間追蹤教育部處理情形,並提出多項關鍵問題( https://reurl.cc/0x28Vo ),經過教育部盤整,回復重點包括(原文詳文末):

    📎學習歷程檔案資料有備份機制,但完整資料備份只到9月4日。 #自9月5日開始資料沒有備份。

    📎虛擬主機資料目前回復有困難,#資料已回不來。所有受影響得81校、7,854位學生的 #25210件資料必須重新上傳。

    📎國教署因疫情影響之前已經行文各校,109-2的資料上傳期限至少延長至9月30日,所以 #目前還是資料上傳期間,許多學生都在持續上傳資料,受影響的學生也可以再次上傳, #不影響公平性。

    📎必須重新上傳檔案但自己沒有備份檔案的學生,可由 #教師輔導學生重製資料,國教署將 #補助教師鐘點費。

    📎國教署今天(9/27)會有一個「檔案比對平台」上線,學生重新上傳的資料比對和原本一樣,教師就不用重新認證;不一樣的,教師就要再次認證。

    #影響已經造成
    #正視數位落差
    #持續追蹤後續精進改善情形

    教育部昨天召開記者會,針對後續精進作為提出「強化備份機制」、「強化資訊安全與監督機制」等作為。

    但教育部目前的改善作為還是只關注在「最後系統端」的處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我認為應該從這次事件,看見 #數位落差 對學校和學生各層面的影響。

    例如有些學校可以分「兩階段上傳」,學生資料先保留一份在學校端、再上傳到中央系統。所以這次雖然在受影響範圍,但可以很快再次上傳學校端的備份。

    又如有些學生自己有電腦有設備有網路可以儲存上傳的檔案,這次也可以很快重新上傳。但有些學生可能因為軟硬體不完備,之前用學校電腦製作檔案上傳,自己卻難以保存檔案,這次就必須重新製作。

    「學習歷程檔案」的其中一個目標是 #紙本備審資料數位化,但這次的事件顯示,教育部不僅自己沒有準備好,也還沒有給予所有學校和學生 #公平的數位環境。

    這次的遺失事件,重挫學生和家長對學習歷程檔案的信心。

    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檢討整體流程, #補足師生端數位資源,強化資訊保存及安全等議題,我會持續追蹤教育部,也請大家有什麼建議,隨時跟我分享。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關於范雲委員辦公室詢問相關議題,國教署回應說明如下:

    Q1、資料到底有沒有備份?

    A:學習歷程檔案資料有備份機制。本次事件,是國教署委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建置提供學校使用之學習歷程公版模組,另為了強化資通安全防護措施而進行「向上集中」作業;暨南大學於 9 月中旬,逐步搬移到新機房內的虛擬主機 VM;暨南大 學團隊於系統搬移到新機房運作十餘天之後,因系統更新而重新開機,發現其中 少數 VM 的硬碟設定失誤,造成部分檔案無法連結。

    Q2、到底資料回不回的來?

    A:本次事件受影響的範圍如下:
    1.受影響的學校,僅限於「使用國教署委託暨南大學招商建置學習歷程公板模組」的學校,且僅限於「資料儲存在該 3 臺 VM 硬碟」的學生資料。 2.前述相關學生受影響的資料,僅限於其「9 月 5 日至 9 月 22 日期間」,上傳到該公版模組的 109 學年度第 2 學期「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資料。
    3.至於前述相關學生的其他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包括「學生基本資料」、「修課紀錄」、 學生所傳檔案所對應的課程名稱與 100 字簡述)、學生於 9 月 5 日以前上傳到學校 平臺的資料,均已有留存及備份,均完全未受影響。

    Q3、如果回不來,再重新上傳是不是會影響公平性?

    A:國教署前已行文各校,各校讓學生上傳 109 學年度第 2 學期的截止期限,應至少延長至 9 月 30 日(包括 10 月 1 日以後),故目前目前仍舊處於資料上傳期間,目 前仍有許多學校、學生仍在進行資料上傳;且上傳後之資料,均須經教師認證, 經認證後,均可確認為學生於修課過程中所產出。因此,學生重新上傳資料之程 序,相較於未受影響之學生,並無差異,故不影響公平性。

    Q4、萬一學生未保存上傳檔案或資料,要如何補救?

    A:針對可能有部分學生原已上傳資料,但已無備用檔案可重新上傳之情形,得由教師輔導學生依其參與課程學習之相關原資料素材、內涵予以重製,國教署將補助教師輔導學生衍生之鐘點費。

    Q5、老師協助再認證的程序怎麼處理?

    A:1.針對學生原已上傳並經認證的「課程學習成果」,國教署刻正開發「檔案比對平臺」, 預計於 9 月 27 日(星期一)上線,讓相關作業更簡化。
    2.於「檔案比對平臺」上線後,請學生將原「已經」教師認證的「課程學習成果」上傳至該平臺,平臺逕予比對確認,比對結果與原上傳資料相符時,無須再經教 師重新認證;比對結果與原上傳資料不相符時,由學生依據原程序於學校平臺重 新上傳,並經教師認證即可。

    Q6、教育部一方面說正在想辦法回復資料,一方面又通知學校協助學生確認資料、 重新上傳。但,這一來一回的時間差,會不會又產生新的問題:
    (1)資料重複不知道要用哪份?
    (2)新資料會不會覆蓋舊資料(但明明應該是以最原本的資料回復是最公平的方法)?

    A:目前要回復虛擬主機 VM 之資料,尚有技術上困難,故應無本題所詢之爭議。

  • 暨南大學學習歷程平台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18 09:17:54
    有 167 人按讚


    這個攸關所有台灣孩子未來在台灣升學的系統,問題出在哪?
    ————

    藍偉瑩老師的補充說明:

    除了朱校長寫到的問題外
    試想 如果大學端收到同一個學校不同學生的修課證明 對於相同一門課竟然有不同代碼
    你們知道大學會擔心什麼嗎 他們會擔心高中造假

    現在被審資料就是如此
    同一個學校不同學生被審資料附上的成績單形式不同
    大學就曾提過他們懷疑是造假
    其實根本就是一個附上申請入學五學期成績單 一個可能給學校成績證明單

    唉 不要這麼辦公室決策好嗎
    這次真的終於要整合了
    可以好好理解原本規劃的意義嗎

    #真的不想說是哪些人影響政策規劃
    #我們也不是很想整天發這種文
    #我們只是老百姓
    #我們

    順便跟大家說清楚整套系統吧,以免大家誤解我的意思。

    首先,要肯定國教署在這波課綱推動過程中願意參考我們的架構,把幾套系統都進行整合,這絕對是一件大工程!

    整個系統分成課程計畫平台、校務行政系統、學習歷程資料庫、大學端學習歷程審查系統,過去只有前兩套系統,而且是分別規劃的,校務行政系統更是學校自行採購的,導致一些學校實際開課與課程計畫脫節。

    這次的系統啟動點在課程計畫平台,高中學校每個課程都會登錄在平台上,系統將會提供每個課程一個代碼(系統自動產出),如果是校訂課程(校訂必修或多元選修等),則必須連帶送上課程規劃表(十八週授課大綱),這個代碼等於課程的身分證,也會帶著課程規劃表的連結點一起移動。

    第二步是學校的校務行政系統,以往學校是自行在校務行政系統內開立課程,未來只能從國教署的課程計畫平台匯出並匯入自己的校務行政系統(這樣才能確保課程代碼跟著移動),學生修完課之後會產出學習歷程檔案的修課紀錄(攜帶課程代碼),連同其他學習歷程檔案一同傳到國教署的學習歷程資料庫(目前設在暨南大學)。

    第三步是學生在高三下選擇申請大學時,可以在大學甄選會及暨南大學共同開發的平台上報名,也勾選自己想傳給大學的檔案,暨南大學會將學生勾選的學習歷程檔案提供給大學端,大學各科系會看到學生的修課紀錄(取代過去的成績單)等等,當評審想看看學生修習的某一門課內容時,直接點選課程名稱(隱含課程代碼及連接點),可以直接看到該課程的授課大綱,方便大學教授更深入認識高中學校與學生。

    所以這是一套前後連接的系統設計,牽動到的範圍非常龐大,所以國教署願意承擔已經誠屬難能可貴了。只是,這次的事件是高中端自己的問題,多次會議我都提出學校應該要有一張課程總表,如果要分班群,各班群再用下拉選單勾選即可,可是,某些委員認為課程總表沒有意義,無法檢核學校開課情形,反而先讓學校選擇班群(有點類似過去的類組概念),結果導致,如果學校有五種班群,每個班群所修的課程都會有不同代碼(即使課程名稱和內容是相同的),這必須加長課程代碼的數目,更要學校填寫許多資料,試想,如果是多元選修課程開給不同班群選修,因為不同課程代碼,就可能要填重複的課程規劃表(授課大綱)。

    其實,更重要的是,國教署在多次會議討論課程計畫書格式,常常有人亂修先前的內容,如果無關大局就算了,這次動到了最重要的課程總表,我實在難以忍受,沒有整體概念的系統規劃,怎麼可能順利推動呢?如果連國教署都沒有人有整體系統觀,那就只能整天委辦給學校,聽這些學校人員的擺布,一切就會如舊了!

  • 暨南大學學習歷程平台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8-05 15:10:07
    有 254 人按讚


    全台灣繳最多學費的CEO,施振榮要辦什麼樣的大學?
    2017-08-04 天下雜誌 記者程晏鈴
    「你知道最頂尖的國際領導人才在哪裡嗎?在宏碁,就是陳俊聖,」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接受《天下》專訪,稱讚六月甫上任的宏碁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現在,施振榮要用王道結合教育與創意,培養下一個陳俊聖。
    「我是全台灣繳最多學費的CEO,」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坐在金華街家中,靠近大片落地窗陽光灑落的專屬座位,談起過去失敗的歷程,笑得燦爛。但他直說自己也賺了錢,總得回饋社會。他回饋社會的方法,就是創設「王道未來大學」,培養有視野跟格局的企業領導人。
    「年輕人都說,對的事情就是王道,」總將企業經營的王道精神掛在嘴邊的施振榮,重複提及創造價值與利益平衡的概念,對這樣的企業經營心法,他深信不疑,認為將王道精神融入不同領域,也會得到不同的化學作用。
    過去,施振榮開辦過「全球王道企業家薪傳班」,要培養能面對二十一世紀各種挑戰的企業家;也和會計師劉順仁給企業家們開設「王道經營會計學」,現場座無虛席。
    但這次,他要籌設的,是大學。
    王道未來大學,在八月底正式啟動。以「王道與創意」的九堂課程揭開序幕。說是大學,卻沒有學位、預算或是校園,沒特定型態,反而比較像是新型態的共享共創的企業家學習平台。「你問我這所大學會怎樣?我也不知道!」施振榮攤攤手笑開懷。只說會將過去三造宏碁的經驗融入課程,培養更多讓台灣在世界舞台發光的領導人。
    施振榮接受《天下》獨家專訪,談王道未來大學,如何改變未來。以下為專訪摘要:
    Q:為什麼台灣現在需要王道未來大學?企業領導人出了什麼問題?
    A:因為短視阿,台灣企業領導人看短不看長,利用現在的優勢去賺錢,沒考慮核心價值,遲早要出問題的。
    王道未來大學要培養專業的領袖人才,因為領導人的思維、能力跟視野格局會影響整個企業。台灣沒人教這個,因為過去都是靠自己學習。我常講要好高騖遠,但要量力務實,有策略、漸進式地。務實就是確實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多的價值。
    Q:台灣企業領袖沒有這樣的能力嗎?
    A:不是說沒有啦!
    只是領導人每天看到聽到的會讓自己的格局越來越小。領導人因為擁有很多資源,社會責任也更重,要善用資源創造社會價值。任何人任何組織存在的價值就是對社會有貢獻。我每天也一定會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要刺激領導人去問問題,新的視野就是一種刺激。
    Q:領導人需要具備的能力是什麼?
    A:第一是系統觀的創新。因為你要考慮整個系統,任何一點問題都會影響你整個系統的輸出狀況(output),這是第一步。第二個你要確認要改革的部分很重要,而不是想到什麼就創新。
    舉例來說,三年多前我回到宏碁,我知道只有產品創新是不夠的,應該讓價值要體現在用戶市場端,很多問題需要溝通,不只是產品。組織再造也是系統創新,多個系統相互運作,提升價值。
    再來就是跨域整合的能力,要重視別人存在的價值,也要盡力了解不同系統運作的關鍵。過去習慣用價格競爭,不要用價格競爭,像是新南向,應該尊重當地的文化,跟當地生態共創價值。
    再來是探索根源問題的能力,要靠經驗累積和懂得問深入的問題,才能真正探索問題。知道問題的根源之後,不要踩那些克服不了的地雷,跳過去就好。比如創品牌,問題的根源是台灣的形象很難打,我就不提我來自台灣。或是一開始宏碁打市場,從台灣派人出去,但他們對當地社會不了解,後來就用當地人才經營。
    Q:這些能力怎麼透過王道未來大學的課程學習?
    A:課程第一發是王道與創意,這是和姚仁祿老師合作的課程,會先談歷史,因為歷史告訴我產業變化,我也會有危機意識,知道未來大概怎麼發展。再來談創意。
    因為創新要有三要素:價值、創意和執行。如果創意沒有落實,沒有創造價值就不是創新,因為可能浪費資源或傾家蕩產。最後是美感。美感不只是觀賞的美,而是看不見的美,包括人的修養,像王道精神裡面追求利益平衡,因為充滿希望也很美。之後會有「王道與問責」,會計就是為了問責(accounting&accountability)。會計很短視,短期內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用現在的會計去做問責會有問題。接下來是「王道與傳承」談企業領導人如何傳承價值觀、形象和人脈網絡給接班的人。
    過去的王道薪傳班、王道講堂都是階段性任務,需要翻新,加上早期師資從美國來,成本比較高。
    王道未來大學有別於目前學校教育的型態,有互相分享的過程,也不要制式化說一定要上多久的課,有重要議題就找教授合作開課。這個未來大學沒有預算、沒有學位也沒有校園,也不受教育部管轄。我一路談未來大學,什麼是未來?未來就「是不知道」。所以這個大學會長成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笑)。
    一個月前我提出「新微笑曲線」,指出未來有價值的第一個是體驗經濟,第二個是共享經濟,讓大家共享資源。
    王道未來大學也是如此,要變成讓企業家跟講師共同創造新的模式的課程。這些企業家不是學員,而是學習夥伴,共創的過程更重要。舉例來說,每次我開策略會議的時候,從願景、到組織的關鍵能力與策略擬定,每次都跟我腦筋想的不一樣,可是都很滿意,因為是腦力激盪有共識的東西。
    Q:中間有沒有遇到困難?
    A:沒有挑戰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因為創造不出新的價值,沒有冒險是最大的風險。最大的困難是,將腦中的知識整理成簡單有邏輯的訊息。
    重點是尋求突破,不要以井觀天。所以我也學習美國、歐洲的創新教育型態,放到王道未來大學的課程。台灣對社會的貢獻,讓知識全球化。企業家要不斷問自己,台灣未來對社會發展要有多少貢獻,台灣對世界的意義是什麼。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