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智慧健康照護之應用系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智慧健康照護之應用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智慧健康照護之應用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智慧健康照護之應用系統產品中有1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SEMI is More|遠距醫療助攻防疫✊】 ​ ​ 全球疫情的爆發重新改變了醫療保健產業的標準做法,為降低患者前往醫院的次數、染疫的風險,遠距醫療成為成為新型態解決方案,如遠端生命徵象監測與遠端診斷。 ​ ​ #半導體產業與醫療診斷技術的結合 ​ 舉例來說,imec為歐洲研發機構,專業領域涵蓋...

  • 智慧健康照護之應用系統 在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21:00:47
    有 679 人按讚

    【SEMI is More|遠距醫療助攻防疫✊】 ​

    全球疫情的爆發重新改變了醫療保健產業的標準做法,為降低患者前往醫院的次數、染疫的風險,遠距醫療成為成為新型態解決方案,如遠端生命徵象監測與遠端診斷。 ​

    #半導體產業與醫療診斷技術的結合 ​
    舉例來說,imec為歐洲研發機構,專業領域涵蓋半導體、整合、數據判讀、數據管理與健康應用等等。針對新冠肺炎部分明顯症狀和呼吸道有關,imec研發「呼吸監測」與「SARS-CoV2檢測技術」,協助遠端診斷的需求 >>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針對智慧醫療議題,SEMI即將舉辦「2021智慧醫療國際研討會」, 邀請產業專家分享科技驅動醫療的未來願景及背後挑戰! ​

    ▍2021智慧醫療國際研討會 (線上論壇)
    聚焦四大主題,包含臨床研究和虛擬照護之數位化措施評估、可穿戴式電子設備以非侵入方式收集人體生命徵象之實例、心電圖之即時連續診斷系統、人體狀態監測及增強發展現況。​

    ▍活動時間:台灣時間7/28-7/29、8/4-8/5 早上10點 ​

    👉報名連結:https://lihi1.com/JyiQI
    👉查看完整論壇議程:https://lihi1.com/tx6Qf

    #SEMI ​
    #SEMIisMore ​#SmartMedTech
    #遠距醫療 #智慧醫療

  • 智慧健康照護之應用系統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3 13:41:48
    有 0 人按讚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AI 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

    健康大數據、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醫療研發的新聖杯,新冠肺炎(COVID-19)更將 AI 技術推上防疫舞臺,各國紛紛串聯大數據監控足跡或採用電子圍籬。但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天網」恢恢,公衛醫療的新利器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世界為了因應危機展開大規模協作,從即時統計看板、預測病毒蛋白質結構、電子監控等,大數據與 AI 技術不約而同派上用場。但當數位科技介入公共衛生與醫療健康體系,也引發人權隱私的兩難爭議。

    2020 年的最後一夜,臺灣再次出現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警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都不應參加大型跨年活動。而且,千萬別心存僥倖,因為「天網」恢恢,「我們能找得到您」!有天網之稱的電子圍籬 2.0 出手,許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挑起國家進行隱私監控的敏感神經。

    隱私爭議不只在防疫戰場,另一個例子是近年正夯的精準醫療。2021 年 1 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臺灣勇奪亞軍,主要歸功於健全的健保、癌症資料庫及尖端資訊科技。

    國際按讚,國內反應卻很兩極。早前曾有人質疑「個人生物資料」的隱私保障,擔憂是否會成為藥廠大數據;但另一方面,部分醫療研究者卻埋怨《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很嚴、很卡,大大阻擋了醫學研發。為何國內反應如此分歧?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原因之一是,

    《個資法》早在 2012 年就實施,跑在 AI 時代之前,若僅僅仰賴現行規範,對於新興科技的因應恐怕不合時宜。

    健保資料庫爭議:誰能再利用我們的病歷資料?

    來看看曾喧騰一時的「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民間團體批評,根據《個資法》,如果是原始蒐集目的之外的再利用,應該取得當事人同意。而健保資料原初蒐集是為了稽核保費,並非是提供醫學研究。

    但支持者則認為,健保資料庫是珍貴的健康大數據,若能串接提供學術與醫療研究,更符合公共利益。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種種爭議,讓醫學研究和資訊隱私之間的紅線,顯得模糊而舉棋不定。何之行指出,「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權衡拉鋸,不僅是長久以來政治哲學家所關心的課題,也反映了現代公共衛生倫理思辨的核心。

    我們有權拒絕提供資料給醫療研究嗎?當精準醫療的腳步飛也似向前奔去,我們要如何推進醫學科技,又不棄守個人的隱私權利呢?

    「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是近年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健康大數據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對症下藥。但健康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隱私與自主權,成為另一重要議題。

    去識別化爭點:個資應該「馬賽克」到什麼程度?

    何之行認為,「健保資料庫爭議」短期可以從幾項原則著手,確立資料使用標準,包括:允許退出權(opt-out)、定義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

    「去識別化」是一道安全防護措施。簡單來說:讓資料不會連結、辨識出背後真正的那個人。何之行特別分享 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 的慘痛教訓。

    2017 年,DeepMind 與英國皇家醫院(Royal Free)的協定曝光,DeepMind 從後者取得 160 萬筆病歷資料,用來研發診斷急性腎衰竭的健康 APP。聽來立意良善的計畫,卻引發軒然大波。原因是,資料分享不僅未取得病患同意,也完全沒有將資料去識別化,每個人的病史、用藥、就醫隱私全被看光光!這起爭議無疑是一大教訓,重創英國社會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

    回到臺灣脈絡。去識別化指的是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個資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特定個人。但要達到什麼樣的隱匿保護程度,才算是無從識別特定個人?

    何之行指出,個資法中的定義不甚清楚,混用匿名化(anonymous)、假名化(pseudonymised)、去連結(delink)等規範程度不一的概念。臺灣也沒有明確定義去識別化標準,成為爭點。

    現行法令留下了模糊空間,那麼他山之石是否能提供參考?

    以美國《健康照護可攜法案》(HIPAA)為例,法案訂出了去除 18 項個人識別碼,作為去識別化的基準;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則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

    退出權:保留人民 say NO 的權利

    另一個消解爭議的方向是:允許退出權,讓個人保有退出資料庫的權利。即使健保資料並沒有取得民眾事前(opt-in)的同意,但仍可以提供事後的退出選項,民眾便有機會決定,是否提供健康資料做學術研究或商業運用。

    何之行再舉英國國民健保署 NHS 做法為例:英國民眾有兩階段選擇退出中央資料庫 (NHS Digital)的機會,一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家庭醫師將自己的醫病資料上傳到 NHS Digital,二是資料上傳後,仍然可以在資料分享給第三方使用時說不。畢竟有人願意為公益、學術目的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對商業用途敬謝不敏;也有人覺得只要無法辨識個人即可。

    近年,英國政府很努力和大眾溝通,希望民眾認知到資料分享的共善,也說明退出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鼓勵人們留在資料庫內,享受精準醫療帶給個人的好處。可以看到英國政府藉由公眾溝通,努力建立社會信任。

    參照英國經驗,目前選擇退出的比率約為 2.6%。保留民眾某種程度的退出權,但善盡公眾溝通,應是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一種做法。

    歐盟 GDPR 個資保護的四大原則

    健保資料庫只是案例之一,當 AI 成為大數據浪潮下的加速器,最周全之策仍然是針對 AI 時代的資料運用另立規範。 歐盟 2018 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便是大數據 AI 時代個資保護的重要指標。

    因應 AI、大數據時代的變化,歐盟在 2016 年通過 GDPR,2018 年正式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包括行動裝置 ID、宗教、生物特徵、性傾向都列入被保護的個人資料範疇。
    歐盟在法令制定階段已將 AI 運用納入考量,設定出個資保護四大原則:目的特定原則、資料最小化、透明性與課責性原則。

    其中,「目的特定」與「資料最小化」都是要求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應在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內,也就是只提供「絕對必要」的資料。

    然而,這與大數據運用需仰賴大量資料的特質,明顯衝突!

    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大幅、甚至沒有「特定目的」的廣蒐資料;資料分析後的應用範圍,也可能超出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如何具體界定「特定目的」以及後續利用的「兼容性判斷」,便相當重要。這也突顯出「透明性」原則強調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義務。當蒐集方成為主要的資料控制者,就有義務更進一步解釋那些仰賴純粹自動化的決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透明性原則的用意是為了建立信任感。」何之行補充。她舉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將演算法自動化決策的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歐盟發放申根簽證都會參考。然而,所有被納入評分系統的人民,卻無從得知這個龐大的演算法系統如何運作,也無法知道為何自己的信用評等如此。

    芝麻信用表示,系統會依照身分特質、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五類資料,進行每個人的信用評分,分數介於 350-950。看似為電商系統的信用評等,實則影響個人信貸、租車、訂房、簽證,甚至是求職。

    這同時涉及「課責性」(accountability)原則 ── 出了問題,可以找誰負責。以醫療場域來講,無論診斷過程中動用了多少 AI 工具作為輔助,最終仍須仰賴真人醫師做最後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尊重醫病關係,也是避免病患求助無門的問責體現。

    科技防疫:無所遁形的日常與數位足跡

    當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人心惶惶、對未知病毒充滿恐懼不安,科技防疫一躍成為國家利器。但公共衛生與人權隱私的論辯,也再次浮上檯面。

    2020 年 4 月,挪威的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推出一款接觸追蹤軟體,能監控足跡、提出曾接觸確診者的示警。但兩個月後,這款挪威版的「社交距離 APP」卻遭到挪威個資主管機關(NDPA)宣告禁用!

    挪威開發了「Smittestopp」,可透過 GPS 與藍牙定位來追蹤用戶足跡,提出與感染者曾接觸過的示警,定位資訊也會上傳到中央伺服器儲存。然而,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NDPA)宣告,程式對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政府應停止使用並刪除資料。

    為何挪威資料保護機關會做出這個決定?大體來說,仍與歐盟 GDPR 四大原則有關。

    首先,NDPA 認為挪威政府沒有善盡公眾溝通責任,目的不清。人民不知道這款 APP 是為了疫調?或者為研究分析而持續蒐集資料?而且,上傳的資料包含非確診者個案,違反了特定目的與資料最小蒐集原則。

    此外,即便為了防疫,政府也應該採用更小侵害的手段(如:僅從藍牙確認距離資訊),而不是直接由 GPS 掌控個人定位軌跡,這可能造成國家全面監控個人行蹤的風險。

    最後 NDPA 認為,蒐集足跡資料原初是為了即時防疫,但當資料被轉作後續的研究分析,政府應主動說明為什麼資料可以被二次利用?又將如何去識別化,以確保個資安全?

    換言之,面對疫情的高度挑戰,挪威個資保護機關仍然認為若沒有足夠的必要性,不應輕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家採用「Smittestopp」這款接觸追蹤軟體,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有效的疫情控制,並不代表必然需要在隱私和個資保護上讓步。反而當決策者以防疫之名進行科技監控,一個數位監控國家的誕生,所妥協的將會是成熟公民社會所賴以維繫的公眾信任與共善。」何之行進一步分析:

    數位監控所帶來的威脅,並不僅只於表象上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害,更深層的危機在於,掌握「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後對於特定當事人的描繪與剖析。

    當監控者透過長時間、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對於個人的「深描與剖繪」(profiling)遠遠超過想像──任何人的移動軌跡、生活習慣、興趣偏好、人脈網絡、政治傾向,都可能全面被掌握!

    AI 時代需要新法規與管理者

    不論是醫藥研發或疫情防控,數位監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參照各國科技防疫的爭論、歐盟 GDPR 規範,何之行認為,除了一套 AI 時代的個資保護規範,實踐層面上歐盟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例如,對隱私風險的脈絡化評估、將隱私預先納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理念(privacy by design),「未來照護機器人可能走入家家戶戶,我們卻常忽略機器人 24 小時都在蒐集個資,隱私保護在產品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納入考量。」

    另外最關鍵的是:設置獨立的個資監管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資料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專責監控公、私營部門是否遵循法規。直白地說,就是「個資警察局」。何之行比喻,

    如果家中遭竊,我們會向警察局報案,但現況是「個資的侵害不知道可以找誰」。財稅資料歸財政部管,健康資料歸衛福部管,界定不清楚的就變成三不管地帶。

    綜觀臺灣現狀,她一語點出問題:「我們不是沒有法規,只是現有的法令不完備,也已不合時宜。」

    過往許多人擔心,「個資保護」與「科技創新」是兩難悖論,但何之行強調法令規範不是絆腳石。路開好、交通號誌與指引完善,車才可能跑得快。「GDPR 非常嚴格,但它並沒有阻礙科學研究,仍然允許了科學例外條款的空間。」

    「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臺灣擁有世界數一數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唯有完善明確的法規範才能減少疑慮,找出資料二次利用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點,也建立對於資料二次利用的社會信任。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814-ai-privacy-medical?fbclid=IwAR0ATcNjDPwTsZ4lkQpYjvys3NcXpDaqsmE_gELBl_UNu4FcAjBlscxMwss

  • 智慧健康照護之應用系統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1:19:25
    有 0 人按讚

    檢驗流程優化 北榮新竹分院邁向AI人工智慧醫療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1年5月8日 週六 上午8:20·

    偏鄉地區因為距離所致,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北總新竹分院位於人口數近10萬的竹東鎮,不斷以奠定偏鄉醫療基石為初心,以醫學中心規格為目標,努力往AI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發展,克服偏鄉醫療等於醫療落後的刻板印象。北榮新竹分院的第一步,將檢驗科打造成AI智能化醫事檢驗環境,引進各種檢驗流程優化項目,並積極配合 COVID-19 疫情之需,以偏鄉地區醫院之姿,首批加入國家檢驗隊,更是榮民分院之首,展現出媲美都會區醫療質量的高度!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奠定偏鄉醫療效能基石的工作,近年來以打造AI智能化醫事檢驗環境、提升醫檢量能、邁向精準醫療,其軟硬體規劃皆以醫學中心規格為目標邁進。從檢驗科的資訊整合應用、引進自動化檢驗流程設備、打造智能自動化實驗室,進而逐步邁向智慧醫療的境界。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院長彭家勛表示,醫療邁向AI人工智慧化已是全世界的趨勢,利用AI結合醫療技術,可突破時間壓力與人為錯誤,以使用者為核心,提供趨向個人化的醫療或健康管理服務,並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及品質。

    院長彭家勛表示,因應COVID-19疫情之需,北總新竹分院超前部署,建置地區醫院分子生物檢驗診斷技術,成為首批加入國家檢驗隊的地區醫院,為榮民分院之首,守護在地鄉親居民的健康,讓民眾對新竹榮總的醫療效能更具信心 ; 此外,北總新竹分院也是退輔會所屬分院之首,以檢驗科為主題,榮獲2020 SNQ國家品質標章殊榮肯定,在在可見新竹榮總的醫療動能。

    AI人工智慧醫療不但是未來趨勢,更是醫院不斷成長的里程碑。擔任此次檢驗科改造及流程優化推手的楊婉華主任提到,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在榮民體系分院中率先建置智慧抽血櫃檯及報到系統,自從檢驗科抽血環境改造與引進智慧採血設備系統後,最讓病患明顯感受的差異,是以往尖峰期間病患等候抽血時間都要10多分鐘甚至更久,引進此套智能系統後,病人從報到到抽血完成平均時間只要為 5.3分鐘,大幅縮短病患等候的時間,醫檢師們也有更多的專注力關懷病患,提供更專業的醫療服務。

    新竹榮總檢驗科持續引進七大檢驗流程優化項目,包括:智慧型採血管理系統、智能型自動化檢體分揀系統、生化免疫複合分析儀整合、智能連線型血糖機資訊管理系統、智能訂單系統、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分子檢驗負壓實驗室等,提升了醫學檢驗前、中、後的流程效益,有效地利用有限空間,縮短病友抽血等候時間、降低人工備管錯誤率、提升檢驗報告時效、改善護理工作流程及民眾的照護質量,也大幅提升整體醫療品質與醫院形象。

    檢驗科楊婉華主任提及,AI智能化醫事檢驗環境的打造,除了帶來品質更好的醫療服務外,也成為組織內部育才留才的關鍵,讓醫檢師團隊凝聚向心力,持續精進、創新與共創榮耀。因為楊婉華主任相信,要深耕醫療在地化,不僅要從鄉親健康需求出發,更要從培植優秀的醫檢人才著手,真正落實「以病人為中心」及「以員工為家人」的核心醫療理念。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6%AA%A2%E9%A9%97%E6%B5%81%E7%A8%8B%E5%84%AA%E5%8C%96-%E5%8C%97%E6%A6%AE%E6%96%B0%E7%AB%B9%E5%88%86%E9%99%A2%E9%82%81%E5%90%91ai%E4%BA%BA%E5%B7%A5%E6%99%BA%E6%85%A7%E9%86%AB%E7%99%82-002000114.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DovL20uZmFjZWJvb2suY29tLw&guce_referrer_sig=AQAAAIAJo6RyvAR-fbjyTvJiXDlKx1Y86j3IV8GomZbfHnPjfFfU3XKaZVCoJIVrXyzaZeTdmrHJbL14Kgej1_WzHugjoNsei24ErgEM2b9ri3nPuGjwlR3tL5ZkSBnNnshUIFKM7nE_UZEkLZu7_f4TikrHNrDUdT4RZc3m-tBK0J_q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