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品大爆發,在踏進即將拆除的中銀膠囊大樓的這天、東京放晴了
━━● 我與中銀膠囊大樓的初次及深度接觸
2020/July,經朋友介紹 @show.case_tokyo 的線上導覽服務、遠端透過「影片、簡報」一窺大樓的內部
自那次後,每每路過銀座,便會繞路瞄一眼中...
今天人品大爆發,在踏進即將拆除的中銀膠囊大樓的這天、東京放晴了
━━● 我與中銀膠囊大樓的初次及深度接觸
2020/July,經朋友介紹 @show.case_tokyo 的線上導覽服務、遠端透過「影片、簡報」一窺大樓的內部
自那次後,每每路過銀座,便會繞路瞄一眼中銀膠囊大樓;外觀搖搖欲墜,卻能從膠囊圓窗內的裝飾、感受到「膠囊主」對大樓的愛,讓人難以停止想像在裡面生活的光景。很幸運的,這次揪到 @tiffanippon, @nipponadvisor, @remywu, @s.for.shelley 一起參加同個團隊舉辦的線下英文導覽,更幸運的是一連好幾個陰雨天後,東京放晴了
烈陽穿過玻璃,打亮斑駁的純白牆壁,在靛藍地毯上留下橢圓窗影,站在窗邊,滿足感無止境地從身體深處膨脹、湧出;終於見到你了!原來你的內在長這個樣子
━━● 一定要知道「中銀膠囊大樓的5件事」
📍目標客群原是在銀座工作的商務人士
↳ 當時經濟發展快速,銀座各種機構林立,上班族常工作到凌晨,膠囊大樓便是為了讓上班族能在週間減少通勤時間而生
📍膠囊全是「工廠製造、運送至現場懸吊焊接」
↳ 建築師黑川紀章的流派主張「建築也是生物,會隨著時間進化及代謝」
↳ 共有140個膠囊室,焊接在AB兩棟大樓,A棟主色調為紅色、B為藍
↳ 每間房間有如「膠囊」各自獨立,維修時只要取出損壞的房間即可
📍房內設計堪稱當代最前衛
↳ 窗戶、頂燈、浴室、玻璃等都是採圓形設計,彷彿置身輪船內
↳ 電子配備也是當時最新潮的SONY產品,至今都還能收聽節目
↳ 還能指定房間色調(白、藍、橘、黑),窗紙採特殊扇形和紙,現已脆化不能開展
📍一間膠囊房價值 7百萬日幣
↳ 原始設計是每30年更換膠囊,需要從上至下拆除全部的膠囊,維修估額驚人
↳ 導致內部設施多處損壞難以修復,價高卻無投資價值
↳ 又因為防震基礎不佳、天候不佳時整個膠囊都會晃動,許多人主張拆除
📍中銀集團早已賣出產權,拆除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 除了雙塔、後側的中銀辦公室也同樣被售出;不幸中的萬幸,拆除計畫因疫情遲遲無法推進
↳ 今年又傳出拆除的消息,連導覽團都不曉得能帶看到何時(;´༎ຶД༎ຶ`)
━━● 形體會消逝,精神永留存
雖然對即將拆除的建築感到惋惜,但有形的物質總會逝去,我們只能盡可能理解其蘊含的知識價值、時代意義,記錄下來並流傳(當然花一點錢錢買下當年的sales kit也只是剛好而已,絕對不是亂花錢)。中銀膠囊大樓作為我對日本建築愛的啟蒙大師,對其甚是感謝,接下來也要把握時間,盡可能認識東京各個有故事的建築們(握拳٩(ˊᗜˋ*)و✧
*資訊來自:兩次導覽筆記下來的內容✏️強烈推薦唷興趣的朋友上showcase.tokyo官網查詢!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純旅遊|日本職場|東京生活 @nan_tokyo_dai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nの日本生活雜感 #建築巡り #在日台灣人 #銀座 #建築探訪 #建築女子 #建築散步 #台灣人在日本 #東京散歩 #東京生活 #東京自由行 #私房景點 #日本旅行 #japan_of_insta # #streetactivity #matcha_jp #visitjapanjp #popjapan #keke_traveltheworld #wantogo #livejapan #wafoo_japan #wamazing #visitjapantw #iphonecamera #kkday
晴雨窗工廠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79年戴口罩來運動】#廢氣汙染 #台北市
今日環境保護意識進步,
早期的嚴重工廠污染已漸為人淡忘。
看到老照片中,42年前的台北市區,
還有工廠終日運轉,排出廢氣威脅國小師生健康。
戴著口罩運動不是今日才有的事,
雖然原因不同,回首過往,
你有什麼感觸呢?
日期:1979/3/9
圖說:台北市松山國小學童,每日身陷附近工廠排放廢氣汙染的空氣當中,學童戴起口罩上體育課表達抗議。
來源:聯合報
攝影:徐燦雄
歷史新聞
【1979-03-11/聯合報/03版/】
松山國小罩濁煙 師生無語問「灰」天!
半數以上罹染.喉頭鼻腔毛病.紛請轉學調職.不堪常期污染
【本報記者周萍、趙南雍專訪】初到台北市松山國小附近的人,很容易把天空中灰濛濛的一片當作濃霧,等弄清楚了竟是工廠排出來的廢氣,不禁訝異的蹙眉掩鼻,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松山國小近三千位學童,百餘位教職員,卻天天呼吸這些嚴重污濁的空氣。
去年,松山國小遭受空氣污染危害的情形,經過本報披露,曾引起有關單位重視,並即謀求改善。但是,時隔九個月,確實改善了嗎?目前,和松山國小東側毗鄰的三家工廠,永明鐵工廠配合該校作息時間,白天停工,夜晚操作。永和鐵工廠及寶山磚廠排放的含金屬氧化物的黃濁色煙,及黑煤煙,仍然每天隨風飄向該校每一個角落。晴朗風勁的天氣,濁煙倒還容易揮散,陰雨或無風的日子,灰濛濛的廢氣就籠罩整個松山國小,滯留不去。一片朦朧中,從校園這端竟然無法看清楚對面距離四十公尺的三樓教室。
教室門窗上的玻璃每天蒙上褐黃色的一層物質,粉白的牆壁也薰成灰黑色,課桌椅不到半天就舖上一片灰層,清潔工作令教師和學生感到頭痛。建成甫一年的游泳池,看台欄干已受廢氣侵蝕的斑鏽不堪,雖然每天由校工做清潔工作,水面還是飄浮著黑煤渣,池底總是一道黑垢,刷不勝刷。
事實上,根據最近的各區污染測定結果顯示,台北市空氣中浮游塵、落塵量、鐵板腐蝕度,仍以松山、南港區最高。而松山國小附近的落塵量仍然高居松山區首位,每平方公里達二十二點多公噸,較去年未見降低。 最叫人擔心的,是金校學生的健康問題,林宗源校長嘆氣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他們的健康也是國家的財富啊!
去年,松山國小曾作了一項全校學生健康狀況的統計,發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患過氣管炎,百分之六十學生經常咳嗽或喉嚨不舒服,百分之十的學生上課經常有頭暈現象。據該校教師們最近觀察,這些情況目前並未改觀。三年一班學生章上林和陳念平說:上課時,常有帶瓦斯味的黑煙飄進教室,聞了就耍咳嗽、喉嚨痛。同班同學嚴心逸上星期甚至還流鼻血,醫生說是得了過敏性鼻炎。 二年四班的王杏如也是一嗅到廢氣煙霧就不停的咳嗽,有時戴上口罩也沒用。另一位同學李松樹,則是經常頭暈、噁心,等「臭臭的煙」消失後就好了。
一年級的曾繁華小弟弟,去年才進松山國小就讀,那時身體沒有一點毛病,現在卻已患了嚴重的鼻塞,必須天天用藥。曾小弟弟的父親說:他一開學鼻病就發作,寒假期間不上課在家,症狀就輕了許多。 家長們心疼子女健康受摧殘,要求轉學的愈來愈多。上學期已轉走五十六個學生。這學期至今也有三十二人轉至其他小學,據該校教務處說,轉學的理由至少三分之二是基於無法忍受污染的空氣。
松山國小八十多位教師中,到校服務滿一年以上的,多少都有呼吸系統疾病。教社會科的高老師有嚴重鼻竇炎;上六年級課的曾姓老師經常喉嚨作痛,肺部難過;教美勞的董老師則氣管過敏,老是咳嗽,有濃黑色痰;林宗源校長更是經常隨身攜帶鼻孔通霧器。
由於松山國小教師們經常前往公保醫院聯合門診中心耳鼻喉科求治,該中心李宏信醫師曾開玩笑地說:『松山國小的教師一律特別用最好的藥。』他並且贈送數本自著的「淺論耳鼻喉病」給該校全體教師,囑咐他們多吸收有關知識,以對抗烏煙瘴氣的環境,保養健康。
教師們忍受不住廢氣薰染,多萌去意,上學期就有近十位教師請調他校,由於積分的資格限制,僅有兩位調成。對於污染禍源的工廠,有關單位雖然一再管制、罰款,黑煙還是照冒,工廠方面不願花幾十萬元裝置處理廢氣的設備。市政府輔導污染性工廠遷移至桃園大園工業區的計劃,又因為電力線路費用等問題,還在作業階段。經濟部、市政府、工廠各有苦衷。何時重見新鮮空氣,松山國小師生只有無話問「灰」天。
晴雨窗工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意象與結構捕捉詩集《小寧》的敘事體感 ◎李修慧
詩人楊智傑的第二本詩集《小寧》於2019年出版,收錄多首與台灣2012年以來一系列社會運動相關的作品,融合年輕人對於時代的惶惑,敘事中又有抒情,也間雜有知性哲理,引起注目。
此外,《小寧》中的每一首敘事詩讀來氣氛統一、整合性強,雖融合敘事、抒情與知性,卻沒有斷裂感,楊智傑接受《幼獅文藝》訪問時,曾引述廖偉棠的話表示,他重視詩作的「體感」:「詩作用的方式並非意象而是氛圍⋯⋯是整首詩的氣味。」
本文將透過「意象」和「結構」兩個面向,探討楊智傑《小寧》中的敘事詩為何能有高度統合性?又如何營造一致的「體感」?
意象:環環相扣、中心意象
首先,在意象方面,楊智傑每一首詩中的意象,都隨著詩的發展「環環相扣」,此外,每首詩都能找出一個「中心意象」貫穿全詩。以下將以〈返鄉夜車〉說明詩的意象如何環環相扣、中心意象又如何作用。
〈返鄉夜車〉
阿銘,誰錯過末班車又回到這裡
靜靜濱海小廟
微亮線香
收攏逝去之物,永在之物的獨眼
縫合,省道盡頭的黃昏——
無路可退了,就不再迷路了
砂石車揚起一個塵世
泥濘中
我們卻閉上了雙眼,卻暢泳流水線
在工地制服內
藏好,一顆22K電鍍的心
像孩子王卸下紙王冠
放棄
最後的權力。阿銘
就在那光潔、整齊的明日受降吧
看水蟻翅膀
晨風中
隨吊扇飛升。迸散、虛無、透光
阿銘,總有一天我將成為你
像正午稻浪間
一支稻草人安穩倒下,從此海風徐徐
晴空無敵
穿過我們的只剩下光——
詩作開頭,楊智傑勾勒出一個錯過末班車的身影,或許孤單的站在車牌旁,或許頹喪的坐在候車椅上,無論何者,都散發出孤落的氛圍。而車站旁立著一間小廟,暗夜中,只有線香熒亮。
接著,作者將文字的鏡頭,聚焦在線香頂端的熒火,隨著鏡頭拉近,原本細如針尖的火越來越大,視野之外的其他物件都被那唯一的光收攏、蓋過。透過鏡頭的拉近,那熒火於是看起來像一顆巨大的、熒紅的瞳孔。
而透過「眼可以開闔」的物理狀態,詩人連結到「縫合」。偌大無車的省道盡頭,與熒火同樣暖色的黃昏,在暗色天空、灰色地面的夾縫間,像是一道暖紅的縫線,正逐漸消退。
當黃昏消退,黑夜完全籠罩,楊智傑以簡潔的一句話「無路可退」,既說明黑夜完全籠罩,也說明主角阿銘的人生狀態。在砂石車遍地的工業區鄉村成長,阿銘的身影又出現,但這次不再是錯過末班車的頹喪狀態,而是仍然年輕、的他,為了避開揚起的沙塵、為了逃避那無可迴避的荒涼,阿銘閉上眼。閉眼的動作,又接連到同樣需要閉眼的「暢泳」,但阿明暢泳的場域,並非流水,而是工廠流水線。
作者在這裡,終於直白道出阿銘迷途、錯過夜車的原因:他是流水線的工人,被工地制服、資本體制緊縛,肉做的心,就算鍍上一層金屬,也必須藏好。
接著,作者再從「心」這個較為性靈的詞,連接下一段的「孩子王」與「紙王冠」兩個充滿童貞感的詞彙。詩中,敘事者以呼告的語氣奉勸阿銘,連最後僅有的事物,也一起放棄吧,資本主義下,人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阿Q的當個孩子王。只要放棄僅有的權力,就能迎向整齊的、光潔的景象。作者從整齊、光潔,再跳接到同樣具有光潔感的白蟻琥珀色的翅膀,白蟻隨吊扇飛昇,透光的瑩翅落下時,同時也迸散、死亡。
讀到這裡,我們幾乎已經可以確定,前一段的「整齊、光潔」所指的正是天堂的景象;而阿銘所放棄的、那僅有的事物,或許正是生命;第一段的身影,也許是無腳的幽魂阿銘;線香,可能隱含生者給予阿銘的祝禱。
最後兩段,作者從「透光」連結到更平曠的光亮景色:正午稻浪、晴空無敵,在這幅晴空豔陽的好景色中,稻草人倒下,回歸稻浪。那倒下的,也許是稻草人、也許是阿銘、也許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汲汲營營的其他年輕人,但唯有倒下才能卸下重負,才能重溫被光穿透的輕盈與救贖。
解讀整首詩後可以發現,楊智傑善於鍛造鎖鏈般的意象:小廟→線香→線香的熒火→熒紅的獨眼→黃昏的縫線→省道盡頭→路→無路可退→砂石車→沙塵→閉眼→暢泳→流水→流水線→工地制服→像制服一樣包裹他物的電鍍→電鍍內的心。
這些意象或許難以統合出一個主旨,但若沿著詩的順序,它們就像一條鎖鏈,A意象勾著B意象,B意象勾著C意象,A與C或許並無關聯,但透過B的連接,一切就渾然天成。最後,整串意象娓娓帶出敘事的主體、以及主體所遭遇的故事。
此外,〈返鄉夜車〉中,也可以觀察到一個重複出現的「中心意象」:光。從最初小廟中一炷線香的熒紅火光,隨著文字鏡頭的拉近,變成獨占視野、泛著紅光的巨大獨眼,接著,詩作的帶出同樣屬於暖色系的「黃昏的光」。
而詩的中段,隨著阿銘的故事逐漸明朗,光的色澤也開始由夜晚神秘、孤落的紅光轉變為白天的白光。首先是電鍍銀白的反光,接著,當敘事者奉勸阿銘放下最後的事物,走向死亡,出現了「光潔、整齊」的明日,再連接到晨間的光,以及水蟻翅膀半透明的透光模樣,最後,作者建構出正午、晴空,一個更平曠明亮、視野及寬的光,詩的末尾甚至收束在「只剩下光」。
透過「環環相扣」的技巧,意象得以持續延伸,支撐起敘事詩中的故事與細節。但由於有概念相同的「中心意象」凝聚整首詩,詩作的每一小節即使在不同的場景中游移、跳換,也不致太過發散而顯得虛無,讓整首詩仍然保持相似的體感,密度一致、氣氛統一。
結構:以背景敘事、以抽象換場
在結構方面,楊智傑的敘事詩中,可能安插著不同時空的場景,透過這些細筆描繪的背景,讓背景補足沒有明白說出的故事遠因。另外,在不同的時空場景間,楊智傑善於以極富張力的抽象哲思跳接換場,也使換場不過於突兀。
以下將以〈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說明:
〈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
2012在故鄉海產店
遇早婚
初戀女友小媛。西北雨暗暝
伊看看窗外,又低頭
轉開地下電台
說舊情綿綿一直播、一直播也好。一世人平安
怎樣,都好⋯⋯
(窗外只有細雨,輕撫矮泥牆
剝蝕一排
褪色的壯陽藥海報)
最後。我們選擇了雨
歷史卻未選擇
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
烏有是盛放紫丁香
雨中
泥濘的工地
烏有是省道旁
名叫「薄紗誘惑」的檳榔攤裡,穿吊嘎
顧店的老頭
烏有,就是時代。穿過小鎮工業區
霓虹閃爍的KTV
穿過排氣管,轟鳴的海岸路
長長暑假
女孩
熱辣短褲與背心
(與前座,男孩緊繃的褲襠。)
1996在黑暗裡,過彎,失速——彼時我們所擁有的
不正是自由
落體,墜落的自由?
2012,卻已沒有一場雨,願意前來淋濕我⋯⋯
騎樓躲雨的外籍工人,倚牆
靜聽菸絲燃燒
小媛恍惚凝視街道
任細肩帶
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那是菸燙的、這是酒瓶⋯⋯」她指著眼角
這是十七歲
一起摔車的痕跡
我笑了。「我也已經很少哭了」她說
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
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
化為烏有
放晴了,我拉起小媛
跨上破機車
直直衝向明亮的港口。我們笑著,唱著
這是2012
但再快一些,這就是1996
(我站在雨中/沒有一場雨因此淋濕我/
我該為誰一無所有/又該為誰從此溫柔)
這首詩講述一名受暴的女子,但女子受暴的事實,在詩的中後段(第8段)才被揭曉,且並沒有特意說明這些傷口為何造成、由誰造成。然而,在整首詩穿梭過去與未來的場景中,已經補足故事的情節。
作者描述,小媛生活的地方,來自敘事者的「故鄉」,一個沒落的工業小鎮,省道交織、充滿工地、地下電臺盛行。此處曾經繁盛一時,但如今只剩廉價的外籍勞工,連檳榔攤也請不起薄紗誘惑的小姐,只剩老闆在顧店,牆上的壯陽藥廣告,也早剝蝕一片。
而在這個曾是工業重地的小鎮,以肌肉、血汗掙錢陽剛遺跡隨處可見:早期,這裡曾有氣盛的年輕人,在此飆車,轟鳴整條海岸路,女子熱辣短褲,男子褲襠緊繃。這裡也曾充滿男性需要的情色娛樂:KTV霓虹閃爍、檳榔攤取名為「薄紗誘惑」、牆上壯陽藥海報貼了整排。
當小媛的故事,放置在這個充滿陽剛氛圍的沒落工業區,讀者便能透過這些線索,猜想小媛受暴的來龍去脈:從「早婚」來推斷,小媛的傷口可能來自丈夫對她的家庭暴力,或許是早婚的育兒壓力、也許是蕭條的經濟,讓丈夫將所有不順遂都轉化為肢體暴力,轉嫁到妻子身上。
但若從小媛「任細肩帶/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來看,小媛或許是情色產業的一環,也許是台灣偏鄉情色卡拉OK、色情小吃店的性工作者,在工業小鎮裡,消費者不外乎工人,而情慾與暴力皆是權力的展現,被酒瓶砸傷、被煙蒂燙傷,可能是性工作者必須承接酒醉客人的高張情緒,也可能是在不對等的產業中,女性工作者服務男性客人時,不可避免的職業傷害。
作者透過這沒落的小鎮景象、充滿陽剛的暗示,間接告訴讀者小媛為何受暴、如何受暴,完成「敘事」。
而「以抽象換場」方面,這首詩總共建構了五個場景:窗前聽著地下電台的小媛(以及窗外海報)、省道旁的檳榔攤、過去小媛與敘事者飆車、小媛說明自己的傷口、小媛與敘事者跨上機車奔向港口。在這些場景間,作者透過高張力、富有哲思的抽象句式作為橋樑。
例如,作者第一場景過渡到第二場景時,以「最後。我們選擇了雨/歷史卻未選擇我們/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來連接。這三句將「歷史」如此龐大、厚重的名詞,與「烏有」這樣破敗、消極的詞做連結,拉扯出巨大的張力。
而從第二場景的檳榔攤,要過渡到第三場景的飆車時,作者以「烏有,就是時代」當作橋樑,同樣是將龐大、沈重的「時代」一詞,與虛無的「烏有」劃上等號。
而在第三場景與第四場景間,作者寫道「彼時我們所擁有的/不正是自由/落體,墜落的自由?」將正向的「自由」與負面的「墜落」相連,也令人思考,小媛的早婚、小媛以性工為職業,是否也是擁有不受限的自由時,錯誤的選擇所導向的代價?
而第四場景與第五場景間,作者以「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化為烏有」作為橋樑。傷口新舊交雜本已令人比酸,但作者有將「傷口」如此日常、個人的意象,以短促而決絕的語氣與「歷史」連接,下一句又反過來,將歷史凝縮到更微觀的「一滴冷氣水」中,最終甚至走向「烏有」。同樣三句話中,描繪抽象的「歷史」,富有哲思與大小拉鋸的張力。
這些連結不同場景的「橋樑」,或兩句或三句,涵括抽象的「時代」、「歷史」、「自由」、「墜落」等辭彙,將極具張力的詞彙互相連接,像是為時代下的短注,而這樣的短注,適用於每個破落的場景,因此地已連接「橋的兩端」。
此外,每隔幾段就重複出現的「烏有」、「歷史」,也隱約展現出一種相互聯繫的韻律,營造出統一的體感
此外,作者在寫景、進行單一敘事的同時,也透過這些抽象短句為時代下註解,隱然暗示:小媛的故事也將發生在同時代的每個沒落小鎮,暴力與權力的傾軋不是個案。
徵引資料:
洪崇德:〈給相聚時刻與同代人的詩――訪談楊智傑〉,《幼獅文藝》2019年5月,頁18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楊智傑《小寧》書評好讀版 https://pse.is/3bv6v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智傑 #小寧 #意象 #結構 #敘事體感
晴雨窗工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小烘焙師傅上工啦!! 穿上全套廚師服變身甜點師傅,餅乾、蛋糕...美美甜點 DIY 好好玩。還有好好拍的北歐場景、嗨翻天的互動導覽~有得吃又有得玩,晴天雨天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