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建築產業在職場的專業分工,總讓我想到David Chipperfield先生去年演講說:「雖然懷念早期設計可以單純探討空間,但也認知現代建築急需回應環境、社會變化,有時建築師反而需要更多專業的跨域合作(multi-discipline)。」
空間如果只談建築、景觀、都市或規劃總是無聊,若包含地...
討論建築產業在職場的專業分工,總讓我想到David Chipperfield先生去年演講說:「雖然懷念早期設計可以單純探討空間,但也認知現代建築急需回應環境、社會變化,有時建築師反而需要更多專業的跨域合作(multi-discipline)。」
空間如果只談建築、景觀、都市或規劃總是無聊,若包含地理、藝術、經濟、政治、市民、土地、生活、甚至機器學習,或許這樣的思考比較充實?
順便分享自己職場的跨域經驗:在都市設計部門(Urban Design)經常需要與建築、景觀建築、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及交通規劃(Transport Planning)等單位合作設計。在參與總體規劃設計案(Masterplan)時,則需更多的專業顧問包含結構、電機、古蹟、視覺影響、社區參與、日照分析等等的顧問公司來回更改方案,每次會議都像是設計補習。
一個案子究竟需要多少專業合作完成?以照片中倫敦St Pancras車站案為例,列出了相關所需專業給大家參考。
英國職場雖分工清楚,就業環境卻普遍鼓勵個人擁有跨領域多元背景,允許保持開放觀點、多角度批判,也難怪大家講話常表現所謂「英式」模糊態度,避免絕對。
延伸閱讀👉
1️⃣ 都市設計的跨專業合作案例:
https://mingtw.com/雷恩都市設計/?fbclid=IwAR20_K0fw-QytYm-jjIczBV1XjLgoYfWKI1s9jsTAnQnDvyLEoMoCwCxdZM
2️⃣ 都市學的跨學科教育經驗:
https://thesevengrader.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m=1
Article/ Phot credit: @haowenl
#駐英台 #景觀設計駐台派 #景觀設計 #設計 #設計師日常 #景觀人生 #工作瑣事 #設計思考 #都市設計 #跨領域
#twuklandarchnote #landscape #landarch #landarchproject #landscapearchitecture #urbandesign #multidisciplinar #stpancras
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在 郭鴻儀-議員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地儀熊讚
#台南也要特色公園
鄉親ㄟ~14日鴻儀市政總質詢,以『找回屬於孩子的彩虹』為題,邀請市長黃偉哲成為台南孩子王,並簽屬承諾書,承諾於任內啟動『仁德區運動公園游泳池整建與活化工程』與『重建都會公園兒童島,打造台南第一座共融式遊戲場示範區』,要市長做台南市孩子的領航員,建構安全、友善、快樂的成長環境,讓小朋友們都做個開心的台南孩子。
郭鴻儀以其他縣市成功案例,分析台南市在特色公園(遊戲場)建設落後其他縣市的三大原因,從管理整合、經費比例、建置策略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精進台南的公園,也道出許多家長寧願捨近求遠,假日還扶老攜幼到其他縣市的公園遊玩,就是因為覺得台南的公園”很無趣”。
原因一:#一局獨鬥 孤掌難鳴
台南市公園多由市府工務局主導,從選地、設計、發包、執行、竣工落成,這是常態但也導致工務局業務繁重難以適地適所,鴻儀以『屏東市和平公園』為例,就是由屏東縣社會處主導,以遊戲場注入「全人照顧的共融精神」為主題來打造全人、友善、無障礙的跨世代共融場域,獲得「2020第8屆台灣景觀大獎」,而台南目前會夯的『閱之森公園』,就是文化局所轄台南市總圖的一部分,所以跨局合作才能激發創意,讓公園更加有亮點。
原因二:#經費落後 巧婦難為
已近2年公園建置經費來看,總計經費6億的公園建設經費實際上只有5000萬被配置在遊戲場中,以黃金海岸整體景觀環境改造(公62及公65公園)工程 9000萬僅編列14萬在遊具,永康區公7 2億7400萬總經費中,僅編列80萬於遊具,都不到1%,顯見公園由居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就以罐頭遊具了事的常態,就算有心經營,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不能從經費比例改變,始終會陷入公園越做越無聊的循環,要求市府應檢討,將公園遊戲場經費比例納入招標規範,並參考鄰近縣市,將「兒童表意權」等公民參予機制,落實在公園建設工程中。
原因三:策略不明 架構鬆散
市長的策略目標,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鴻儀舉出下列案例
1. 台中市長盧秀燕上任後力推「台中美樂地計畫」,台中市政府建設局2019年完成49座公園改善,2020年改善53座公園,讓台中的公園更好玩。
2. 新竹市府推動「進擊的公園」計畫,已完成23座公園的改造,2020年再推出「進擊的公園2.0版」5年內投入近5億元預算,翻新市區23座公園。
3. 高雄市納入公民參予 改善公園環境、揮別罐頭式遊具,推動一區一特色的共融式特色公園,已開闢完成的共融式特色公園有3座,辦理施工中有7座由民政局編列經費,以區公所納入公民參與並融合在地特色,將小型老舊公園改造為特色公園,至2021年3月完成28座特色公園。
以上可以看出,計畫性的策略目標重要性,鴻儀也要求黃偉哲市長要有魄力,以一區一特色公園(遊戲場)為階段目標,逐步讓台南市公園越來越好玩,才不枉市長擔任孩子王的重責大任。
本影片連結:https://youtu.be/snbDYYFDD4w
鴻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SZPoIbIrweY2Wb2CyP4w/
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雞排妹ili鄭家純 在主持工作時被客戶性騷擾事件,她勇敢揭發,並且決定把這場主持的收入都捐出,「讓一個糟糕的壞事有個好結局」。
我非常敬佩她的善良及勇氣,但很遺憾,如同每一次的性騷擾或性傷害事件一般,社會上還是存在一些「檢討受害者」的聲音,讓人不捨也氣憤。
溫暖公理是台灣人不變的DNA,請大家一起給雞排妹鼓勵打氣。
而身為國會議員,從體制面下手解決問題,抑止事件再發生並協助更多被害人,是思瑤的職責及使命。
這正是我和 范雲 FAN, Yun 共同舉辦一系列 #跨職場 #打造反性騷防線座談會 的初衷。
#建築人WeAreOne 座談於上個月舉辦,這是建築界各相關團體有機會一起坐下來,正視職場長期存在的性別不平等,與許多藏在暗處的性平事件正面對話、正面對決的第一次!
為了促成這場台灣建築界史無前例的對話,我與合作的 臺灣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 與 WOMEN in Architecture Taiwan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耗時數個月,開過大大小小籌備會,跟所有相關部門索取資料檢視制度漏洞。
最令我難熬的,是聆聽個案的故事,一個個令人震驚心疼,這樣的事件從未停止。
我知道這不是個輕鬆的話題,這場「建築人反性騷擾」座談我刻意不在立法院舉行,我特別安排自己心愛的場地,在一個充滿溫暖與美感的空間裡,讓大家平等舒適地坐在一起,我們希望盡量做得多貼心一點點。
看活動照片就知道,這是真正的「促膝長談」「平等對話」,再來點茶點熱飲,讓大家胃暖了、心也暖一些。
除了工會(NSDU)、女建築家學會(WAT) 提供專業的經驗分享和網絡支持,我也拉上 建築改革社(建改社)、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 的好朋友,擴大參與,還有政府相關部會齊聚,大家坦誠對話,共商如何提出解方。
我的團隊整理行政院性平處、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考試院考選部、營建署、警政署、勞動部、 衛生福利部、 教育部 相關性騷擾防治的政策與統計資料,逐一檢視現行法規落實不足之處;
工會郭孟瑜理事長統整問卷調查中的建築人親身經歷,學會許麗玉理事長分析了實際案例的各種樣態,建改社和各公會則提出了非常實質的內部改革方案。
性騷擾不只跟性有關,更跟展現權力有關。
這次被爆料的很多個案,都是被業界認為大師級、英雄式的人物,但偏偏正是因為這種光環太耀眼,反而模糊了互動的份際。
因為職場上的權力不對等,很可能讓員工不敢拒絕不舒服的言行,而讓加害者誤以為自己是被崇拜、被允許繼續。
「原來這樣的行為構成性騷擾要件,造成當事人身心受害⋯⋯」
「過去確實都沒有注意到這些環節啊。」
「以後真的要避免這樣的情境發生,要提醒事務所同仁一起『提高警覺』」
「有同理,就能前進!」對我來說,這就是這場座談會的重要價值。
我們獲得了幾項共識結論,是我未來和范雲在立法院強化監督、完備法制的基礎:
1. 營建署應透過建築師每6年換證需具積分300點以上之研習時數,開設性別平等研習課程。
2. 勞動部應積極將《性別工作平等法》納入未來勞檢查察範圍,並著重檢查第三章第13條中,對雇用30人以上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之規定。
3. 內政部即刻透過各該主管機關及職業公會網絡,研議檢討及落實《性騷擾防治法》第10條中,對雇用10人以上應設立性騷擾申訴管道之規定。
4. 檢討現行職場性騷通報機制,朝統一、有效、即時、讓受害者有安全感的目標改進。
5. 為落實建築產業專業內部控管,建議各公會可利用成立性平小組、提供培訓課程,或利用法規說明會等集訓場合納入性平培力宣導。
6. 教育部高教司與學特司應針對建築相關科系學生,在實習前接受性騷擾防治指南與培訓。
雖然全場談論的是一個個讓人心酸痛楚的事件,但這同時也是我舉辦過最最溫暖的一場座談會。
建築人反性騷,We Are One!
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在 駐英台-景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討論建築產業在職場的專業分工,總讓我想到David Chipperfield先生去年演講說:「雖然懷念早期設計可以單純探討空間,但也認知現代建築急需回應環境、社會變化,有時建築師反而需要更多專業的跨域合作(multi-discipline)。」
空間如果只談建築、景觀、都市或規劃總是無聊,若包含地理、藝術、經濟、政治、市民、土地、生活、甚至機器學習,或許這樣的思考比較充實?
順便分享自己職場的跨域經驗:在都市設計部門(Urban Design)經常需要與建築、景觀建築、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及交通規劃(Transport Planning)等單位合作設計。在參與總體規劃設計案(Masterplan)時,則需更多的專業顧問包含結構、電機、古蹟、視覺影響、社區參與、日照分析等等的顧問公司來回更改方案,每次會議都像是設計補習。
一個案子究竟需要多少專業合作完成?以照片中倫敦St Pancras車站案為例,列出了相關所需專業給大家參考。
英國職場雖分工清楚,就業環境卻普遍鼓勵個人擁有跨領域多元背景,允許保持開放觀點、多角度批判,也難怪大家講話常表現所謂「英式」模糊態度,避免絕對。
延伸閱讀👉
1️⃣ 都市設計的跨專業合作案例:
https://mingtw.com/雷恩都市設計/?fbclid=IwAR20_K0fw-QytYm-jjIczBV1XjLgoYfWKI1s9jsTAnQnDvyLEoMoCwCxdZM
2️⃣ 都市學的跨學科教育經驗:
https://thesevengrader.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m=1
Article/ Phot credit: @haowenl
#駐英台 #景觀設計駐台派 #景觀設計 #設計 #設計師日常 #景觀人生 #工作瑣事 #設計思考 #都市設計 #跨領域
#twuklandarchnote #landscape #landarch #landarchproject #landscapearchitecture #urbandesign #multidisciplinar #stpanc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