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景觀建築學系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景觀建築學系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景觀建築學系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景觀建築學系出路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46的網紅Mongwei.yoga_Olivi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oli私房話 _經歷 這個社會很常在問一個人的經歷時 大家要聽到的都是什麼樣厲害的事蹟 因此回答也總變成是訴說豐功偉業 基本上大部分回饋的反應都是 :哇~好厲害喔!~~... 但對我來說真正的經歷是一個個的故事 一個個從不可能變可能的過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無需花時間心力去羨慕他人 我們可以為...

景觀建築學系出路 在 孟薇?Öłîvîå |瑜珈•皮拉提斯老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19:35

#oli私房話 _經歷 這個社會很常在問一個人的經歷時 大家要聽到的都是什麼樣厲害的事蹟 因此回答也總變成是訴說豐功偉業 基本上大部分回饋的反應都是 :哇~好厲害喔!~~... 但對我來說真正的經歷是一個個的故事 一個個從不可能變可能的過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無需花時間心力去羨慕他人 我們可以為...

  • 景觀建築學系出路 在 Mongwei.yoga_Oliv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6 12:08:03
    有 88 人按讚

    #oli私房話 _經歷
    這個社會很常在問一個人的經歷時
    大家要聽到的都是什麼樣厲害的事蹟
    因此回答也總變成是訴說豐功偉業
    基本上大部分回饋的反應都是
    :哇~好厲害喔!~~...

    但對我來說真正的經歷是一個個的故事
    一個個從不可能變可能的過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無需花時間心力去羨慕他人
    我們可以為他人的成功感到恭喜開心
    因他人的成功而有學習的動力及參考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
    無論這生活對世俗來說是否厲害
    但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你的生活就是比任何人都更精彩豐盛

    最重要的也不是表面看到的結果
    而是種種不爲人知的過程

    我成為了一位瑜珈老師
    因為大學時的職傷
    身體神經被壓迫下半身失去知覺
    從下背痛腿麻 到走路會突然軟腳
    到完全不能站 躺也不能動
    每天臥床痛哭 吃不盡的止痛藥
    上廁所要用爬的 還爬不回床上

    難得能走動還是想去學校
    我很愛選外系的課去上
    (畢竟繳了一樣的學費我更要把學分選滿學到的就是我的)
    下課走出教室又突然軟腳
    身旁沒有任何自己班的同學
    滿滿人海中就我倒在地上擋大家的路
    身體已經夠痛了 此時心痛大於身體的痛
    忍住淚水在眼眶打轉 當時只覺得自己好悲慘

    人間自有真情 不認識了兩位同學把我半扶半抱
    陪著我一起坐計程車去醫院
    下車先去推著輪椅出來把再我推進去
    至今我還是不知道妳們是誰 但萬分感謝🙏🏻

    中間經過了多少次的就醫 無果
    家人要上班不可能時刻照顧我
    我不想清楚讓我振作沒人能幫我
    當時我20歲

    很長的一段時間休息後
    我終於接觸到了瑜珈
    但開始我也是像用跳舞的方式做瑜珈
    各種比較 各種只想挑戰高難度
    這樣也持續了要1年吧⋯⋯

    為了我未來不會失業 我新修景觀設計系
    我愛畫畫 愛設計 愛大自然 愛生物 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從不後悔我選的新出路
    既然選了 就要做到好 這就是我
    4年的設計學系加上舞蹈系訓練
    我學會自律 規劃 準時 負責
    從來不要小看自己所選 能學到多少學到什麼
    都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這期間瑜珈也越學越深
    感謝願意以傳承的心來教導我的
    我的瑜珈導師 王年珍老師🙏🏻
    不只教我瑜珈
    教導我的是生理、身體、醫學、經絡、穴位..
    教我要懂理財 教我看股票基金
    要求我做人基本是善良 是愛
    並且可以以什麼的方式去執行
    什麼樣的思維去面對
    (沒有您我怎麼辦🥺🥺❤️🙏🏻)

    要畢業很幸運直接有建築公司請我
    待了一小段時間(3個月🤣🤣)
    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 我也很果斷的捨離

    瑜珈導師要我全心進入瑜珈世界
    要求我一定要去印度
    當時印度強姦案依舊平凡 我英文又不太好
    雖然害怕緊張 (朋友家人都比我緊張🤣)
    但我一個人完成報名跟印度聯絡接洽
    隻身前往印度學習瑜珈
    當時終於懂得什麼叫做「面對害怕就超越害怕了」的道理

    現在教學路上遇到的許許多多問題
    亦都是為我未來累積
    中間身體的傷也幾次復發 或是新傷
    種種問題的出現並積累
    心裡看待事情的想法也會有所不同

    也因為這曾經認為的崩潰
    造就了現在的我
    雖然現在我依舊什麼都不是
    但我以我的善良 易感動為自己感到自豪
    為自己對瑜珈的態度一次次新的體悟
    為自己目前教學目的目標的清晰感到感動

    其實我們不會碰到無法處理的問題
    而我們碰到的每個問題
    也都是為了讓我們體悟到自己擁有的能力
    也都是為了可以讓我們發揮更多的潛能!

    這就是經歷 我們的經歷從此而來~

    那你們呢?願意分享你們的經歷我會非常認真傾聽閱讀☺️
    0403.110

    #孟薇olivia老師
    #oli薇瑜珈
    #oliyogavia

    📷 @nk9105037

  • 景觀建築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3 07:15:00
    有 1,196 人按讚

    向標竿學習是很重要的,標竿人物使我們能夠勇敢丟棄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根深蒂固念頭。後五十人生可以更精采,但是,要先改變想法,才能抓到機會、看見出路。

    歷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晚年,依然充滿活力和創意。
    艾蒂(Mary Baker Eddy,1821-1910)在八十七歲那年,完成個人的使命─創辦一份具有宗教影響力的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這是一份難得一見、歷史悠久的好報紙;
    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他在八十四歲完成生平最後一本著作《卡塔麗娜》(Catalina);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維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到了八十多歲依然創作不斷;
    英國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九十多歲了還持續在寫劇本,九十三歲時更寫下名劇《牽強附會的寓言》(Farfetched Fables);美國現代建築開山祖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他是大家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在八十九歲那一年完成最後一張建築設計圖。

    他們的事例或許不是你我能相比的,上面的例子只是要證明一件事:年齡不是問題,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真的想做出什麼」才是關鍵。

    取自《樂齡的幸福課》

    ……………………………………………………………

    各位朋友,早安:

    上面這段文字,對我來說相當激勵,我其實常常如此思想:也就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可以用一生累積,不必非得急於一時!

    這篇摘文是延續上一篇,用不同的方式回應「我是誰?」這個問題。我還是強調,即便不是老人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搞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實在是無比重要的事—儘管這並非理所當然。

    「我們要的是甚麼?」

    這也是我幾乎都會問當事人的一個問句,這問句引領了我們當下的行動。譬如說,如果我們希望跟對方有真誠的互動,那顯然我們得要願意表達希望跟對方靠近的意願,而不是用言語打擊對方,又希望對方主動靠近。

    我偶爾會提到,可以拉長我們的時間觀,去看待現在讓我們困擾的事。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以一個宏觀的角度,去檢視目前的執著,是否有其必要性。

    祝願您,能體會簡單的事能花時間反覆做,也能變得不簡單,只要我們夠專注,時間可以是我們的好朋友!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84176071598674

    ……………………………………………………………

    你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文/ 魏惠娟、王梅】

    經過前面的練習,你對於自己的上層目標已經有一些想像了,接著,繼續想一想你的「行動起點」是什麼呢?很多人會在這裡卡關,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不知道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

    介紹幾個有助於找到下半場人生構想的方法。首先,是「以終為始」,想一想,你打算留下什麼遺產?你希望後人能記得你的是什麼?你希望你的親人、朋友如何描述你?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與成功有約》告訴我們,當蓋棺論定時,你希望獲得的評價就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標。他教我們做以下的練習,請你準備筆記本,針對每一個問題,練習寫下你的答案吧。

    一、你希望你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等親友,以及朋友、同事,如何
    描述你?
    我希望他們會說:
    ①是一個認真的人。
    ②是一個愛神也愛人的人。
    ③是一個不斷指引我們方向的人。
    ④是一個不斷把我再帶回軌道的人。
    你呢?

    二、失去了你,對於關心你的人有什麼影響?
    失去我,他們會覺得:
    ①失去一個重要的、可靠的諮詢對象。
    ②失去一個總是讓我們﹁看見未來﹂的人。
    ③失去一個不斷引導我們﹁向未來伸展﹂的人。
    你呢?

    三、以終為始:你對人生最終期許是什麼?
    我對人生最終期許是:
    ①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貢獻到老。
    ②看見大方向,抓住大原則:做重要的事,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榮神益人。
    ③奔跑賽程,始終如一,直到那日,了無遺憾。
    你呢?

    四、這一生,你想帶走什麼?
    探索下半場人生目標,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嗜好或是曾經有過的心流經
    驗來思考,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必定會有幫助。
    ①哪些事情對我很重要?
    ②哪些事情讓我感到快樂?
    ③在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令我快樂,我也很想重溫舊夢的事情是什麼?
    ④在職場上,做過哪些令我感到愉快,我也希望繼續下去的事情?
    ⑤哪些事情會讓我成為更快樂的人(不包括追求名利)?
    ⑥我最得意的天賦或才能是什麼?
    ⑦哪一類活動常帶給我新鮮刺激的挑戰?
    ⑧我覺得最有創意的事情是什麼?
    ⑨在長期打拚的過程中,我忽略了我的哪一項嗜好?
    ⑩哪些事情,是我一直想做,卻始終沒有機會做的?
    ⑪我希望拋棄哪些舊習慣?

    如果有時間,你可以一一回答上面這些問題,必定會有所發現。

    但是,經驗告訴我,忙碌的中年人士沒有動機回答那麼多問題,要他們拿起筆一一填答也不容易。《五十後的精采,來自你的行動與渴望》的兩位作者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艾瑪‧萊弗利(Emma Lively),認為下半場人生目標應該「要接觸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他們提供一個與上面類似的活動,但是更具體也更容易練習,例如:列出二十項令你心情愉快的事情。這個練習可能是一個起點,幫助你發展出一套生活座標。作者特別提醒我們,注意尋找最可行的構想、最真誠的想法,以及確實使自己興奮的念頭,在探索下半場人生目標時,學習表達真實的自己也是活躍老化的課題。

    二十項令我心情愉快的事情是什麼呢?
    ①和朋友聚會,唱詩歌、閱讀/分享生命的話(《聖經》)。
    ②享受咖啡與烘培的香氣。
    ③擁有搖尾迎接、忠誠的狗。
    ④與朋友一起學習運動,做重量訓練、伸展活動。
    ⑤旅遊參觀、訪問交流。
    ⑥跟心意相同的人,一起交流學習。
    ⑦與一群朋友分享生命經驗與人生設計進度。
    ⑧設計好課程,開設好課程。
    ⑨走路散步、思考想像。
    ⑩朋友一起學習好菜好食、共食共享。
    ⑪一起去看望朋友,走出陰霾與自己的小天地。
    ⑫看見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變得更美好。
    ⑬真心倡議重要的事情:未來準備、終身學習、教學研究、人生設計、聚會模式。
    ⑭聆聽有內容的訊息、課程、演講。
    ⑮提供有品質的好產品。
    ⑯保持優雅、美麗、健康。
    ⑰提供(引介)各種自我超越的好東西。
    ⑱分享愛與關心,專業助人。
    ⑲讓自我感覺Loser 的人成為Winner。
    ⑳像一艘商船:從遠方來,無限供應。

    以上的練習,不必拘泥內容是否宏偉,也不用管別人怎麼想,只要是你真心想要、真正令你喜悅的事情,就寫下來。我採用「想到就寫」的方法,不管順序、不修飾文辭,只要是真實的想法、真正令你興奮的事情。現在請你找個安靜時刻,練習「想到就寫」,寫下你自己的「真心想要」。

    ■ 這一生,你想成為什麼?

    以上兩個練習,都是很有用的思考方式,幫助我們構想下半場人生的「真正想要」。第三個方法是「榜樣學習」,在下半場人生設計過程中,向標竿學習是很重要的,標竿人物使我們能夠勇敢丟棄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根深蒂固念頭。後五十人生可以更精采,但是,要先改變想法,才能抓到機會、看見出路。

    歷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晚年,依然充滿活力和創意。艾蒂(Mary Baker Eddy,1821-1910)在八十七歲那年,完成個人的使命─創辦一份具有宗教影響力的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這是一份難得一見、歷史悠久的好報紙;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他在八十四歲完成生平最後一本著作《卡塔麗娜》(Catalina);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維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到了八十多歲依然創作不斷;英國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九十多歲了還持續在寫劇本,九十三歲時更寫下名劇《牽強附會的寓言》(Farfetched Fables);美國現代建築開山祖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他是大家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在八十九歲那一年完成最後一張建築設計圖。當然,這些都是世界知名的偉人,他們的事例或許不是你我能相比的,上面的例子只是要證明一件事:年齡不是問題,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真的想做出什麼」才是關鍵。

    ■ 這一生,你真心想做的是什麼?

    最後,如果還是想不出太多好點子,還是向前輩學習、多聽他們的分享吧《幸福退休新年代》的作者爾尼‧柴林斯基UErnie John Zelinski)匯聚了前輩所分享的下半場人生構想,哪些事情或許也是你想要做的呢?請試著勾選。

    ①重返大專院校攻讀某個學位,目的是學習而不是找工作。
    ②帶著相機前往非洲、南美洲、亞洲等地拍攝自然景觀。
    ③從事社會改革工作。
    ④當弱勢兒童的志工老師。
    ⑤增加太陽能方面的知識, 並協助推廣這項能源的用途, 以造福人群。
    ⑥至少去五十個國家旅行, 了解當地人民、歷史、經濟、地理和風俗。
    ⑦組織抗議團體,反對引起民怨的政治計劃。
    ⑧抱著愉快的心情退休,然後開一門課,教別人如何做個快樂的退休族。
    ⑨寫科幻小說。
    ⑩為自己居住的城鎮做歷史紀錄。
    ⑪創作並出版幾本詩集。
    ⑫做個宣揚環保優點的公眾演說者。
    ⑬經營民宿,不為賺錢、只為好玩。
    ⑭幫助家人和朋友改善生活。
    ⑮保持年輕的心情。

    ●設計你的人生下半場
    透過上面不同的方法,你找到自己下半場人生目標了嗎?
    一、請寫出你的目標。
    二、請寫出你想做的事情。

    .

    以上文字取自
    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327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https://www.facebook.com/comehomelife/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景觀建築學系出路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25 04:38:28
    有 20 人按讚

    《誤打誤撞的意外旅程:我如何成為一位碼農》
    .
    雖然這個部落格與臉書專頁的主題是旅行,但因為我一直把日常生活也當成人生這場旅行的一部份,因此稍微用點篇幅來講講我在這段旅程上的經驗,應該不算是超出本部落格的主題範疇吧?

    先講結論:這段旅程的走向基本上都在我的意料之外。平常自己自助旅行,我通常可以規劃並且執行得很精準;但是人生這場旅行,不只充滿著意外,許多關鍵的決定都不完全是我的選擇,而是受情勢所迫而做的。
    .
    * * *
    .
    我從很小的年紀就對旅行有興趣。大概從幼稚園開始,每次坐車走中山高(那時候全台灣只有這一條高速公路),家父就會教我認地名,偶爾心血來潮就帶著我亂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某次在嘉義市說要「出門走走」,結果這一走就走到阿里山去了,據說連外套都沒帶(笑)。
    .
    後來應該是繼承了他的血脈(廢話,我是他兒子啊),小學六年級就會自己坐火車去基隆廟口吃好料,國中就騎腳踏車把台北市區跑遍,也因此大學選擇主修地理學,副修社會學,對於任何理工科系完全不屑一顧,其中最不感興趣的就是電腦相關領域,因為那和我最熱衷的事情——探索世界、了解人事物——看起來一點關係也沒有。
    .
    既然如此,到底是怎樣的際遇把我帶上了碼農這條路呢?大概有兩個轉折點,一個讓我進入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簡稱GIS)的領域,另一個則讓我陷入了美國科技業這個進去了就出不來的大火坑(誤)。
    .
    * * *
    .
    大學快畢業時,出國留學的意念逐漸在心裡萌芽,一部份為的是學位,另一部份則是想要看到更大的世界——在大學畢業之前我從未自己出國旅行過,而且因為經濟能力的限制,很少有機會出國,於是我就像身邊許多同學一樣去考了托福和GRE準備申請學校,但是因為程度太差,成績並沒有非常理想。
    .
    另一方面,要申請什麼領域也是個大問題。大學時期我極度著迷於以分析、批判、反思見長的人文地理,在地理學與社會學兩邊也都吃得很開,但到快畢業時卻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學會太多屬於應用層面的工具(無論是技術或分析方法等),因此有了想要稍微轉換領域的念頭。
    .
    總之,一邊當兵一邊申請學校的過程中,由於英文成績不好、對於方向感到迷茫,再加上沒有能力自費留學, 讓我方向越來越混亂。眼看距離提出申請的時間越來越近,方向卻仍然不是很確定,最後決定聯絡一位久未見面的大學老師,兩人約了一個週六中午,在大學系館附近的餐廳吃飯。
    .
    那頓午餐中,我很誠實地把當時所有的限制一一講給老師聽,連當時感情因素的限制都交代清楚;後來老師很有趣的提出了一個建議:你就乾脆申請GIS這個方向吧!這種技術性的東西比較有機會拿到獎學金、比較不受英文能力限制,現在發展還也不錯。這個建議在當時算是我唯一比較可行的出路了,於是我就因為這樣踏上了大學時期其實沒那麼喜歡的GIS之路。
    .
    後來出國的故事這裡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我的菜鳥移民故事》系列(https://ltsoj.com/tag/Fob)。
    .
    * * *
    .
    接下來談談第二個轉折——我又是如何從GIS跳到科技業並且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呢?關鍵就在我的第一家公司,Esri。

    只要是出身於環境相關領域(地理、地質、生態、環境工程、建築、景觀設計等)的人大概都知道,有個獨佔鰲頭的地理資訊軟體叫做ArcGIS,Esri就是生產這家軟體的公司,也是多數GIS領域畢業生心目中的業界第一志願,然後我竟然很順利的在這家公司拿到實習,實習不到三週就拿到正職的offer,於是我就正式搬到南加州,在這家公司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
    .
    雖然碩士班期間有稍微學一點程式語言,但我的寫程式能力以業界標準來說基本上是零,因此我在Esri初期並沒有真的負責寫程式,反而花比較多時間在做測試、寫參考文件等,偶爾會寫寫小的程式範例,給公司外部的開發者作參考。就這樣寫著寫著,大概一年之後對於JavaScript有基本的掌握了(喔對了,我在這裡說的是jQuery當道、Angular才剛出來大家覺得很酷、React連個影子都還沒有的年代),我才開始多少寫一些真的會成為產品一部份的程式碼。
    .
    * * *
    .
    但就在進那間公司一年多之後,我決定離開,原因很多,其中跟專業比較相關的是:我知道自己喜歡GIS,做起來也覺得蠻上手的,但是這個領域畢竟比較小一點,而當時的我已經在業界龍頭了,領域裡面沒有比那更好的公司。因此,如果我想要探索更大的世界、挑戰自己的極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往GIS以外的世界發展。雖然我不是電資科系出身,卻也累積了一些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與前端開發(front-end development)的經驗,於是就開始往這個方向找工作。
    .
    美國科技業雖然工作機會很多,但因為自己的外國人身份,要轉換工作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我後來是如何找到工作並且從西岸搬回東岸的呢?意外的旅程待續,敬請期待下回分曉。
    .
    * * *
    .
    (照片為2014年滿腦子想著要換工作時攝於南加州,常常週末就一個人出去找一間咖啡店,坐在那裡準備面試,整個浪費了南加州大好的陽光和戶外活動啊!)
    .
    繼續閱讀系列文: (2) https://bit.ly/2u6gHCB (3) https://bit.ly/2SRVtmu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