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作文最後提示
整體提示
😌記得要在封面寫上正確的試題編號,並在內頁的試題編號方格填寫「X」號,以標示所選答的題號。
😌如果題目給予開首段落/句子要求續寫,為慎重起見,最好在文章開頭抄寫;同樣地,若題目提供收結全文的段落/句子,亦宜於在文章結尾抄寫。
😌須跟從人名規定,不要自己亂作名,例如:...
卷二作文最後提示
整體提示
😌記得要在封面寫上正確的試題編號,並在內頁的試題編號方格填寫「X」號,以標示所選答的題號。
😌如果題目給予開首段落/句子要求續寫,為慎重起見,最好在文章開頭抄寫;同樣地,若題目提供收結全文的段落/句子,亦宜於在文章結尾抄寫。
😌須跟從人名規定,不要自己亂作名,例如:小明、家明。
😌不宜以時下流行曲歌詞、電視劇對白、潮流或網絡用語(如:炒車、學霸、媽寶等)入文。
😌同學寫作文章時可以引用卷一甲部範文的內容,但切忌胡亂套用,牽強附會,反導致扣題不緊。又,不必刻意以卷一白話文篇章的題材入文。
😌破折號、省略號必須以兩格書寫。
😌文首的鋪敘及引入是否有意義,端視乎其與文章內容及意旨有否關聯及呼應。同學往往喜以長篇幅的景物描寫入文,但其放諸任何題目皆無分別、與後文毫無關聯,自會予人堆砌之感。
記敘:
😌留意扣題字眼,下筆之前,想想字眼的涵義、應該如何表達出字眼的涵義。例如2020《最能體現「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考生須兼顧「對己」以及「待人」兩者的描述,不可只回應其中一項。同時也可以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作襯托,或以他人對人物的評價來突出人物為人的可貴之處,以扣連「最能體現」一語。
😌留意題目句式,當中往往提示了分句之間的邏輯關係,例如2015《沒有手機的一天》,「……,因而……」標示分句之間存有因果關係,即不一樣的經歷和體會必須因沒有帶手機而產生。又如2016《熱鬧過後》,「……,…卻……」標示分句之間存有轉折關係。
😌注意一些看似minor的字眼,2019年要寫「一句話」,故在文中不應呈現讓「我」記上一輩子的說話多於一句,例如呈現「我」對於老師多年來的各種教誨銘記於心,則並非集中記述「一句話」,亦有違題目要求。
😌宜先判斷題目為線性式記敘文或散列式記敘文。若為線性式記敘文,如2014《必要的沉默》,應集中記敘某一件事情,枝節不宜太多;若為散列式記敘文,如2012《唐老師》、2015《沒有手機的一天》、2018《重遊舊地所見有感》、2020《最能體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通篇宜以約三個片段貫穿。
😌必須要有昇華,注意事項有三:一、昇華不宜過短,或只抒發感受,而無領悟或體會;二、昇華要與文中所記述的事情或經歷有關;三、昇華要與題目有關,如果昇華可以代入其他題目、故事,就不算是一個好的昇華。
😌如文章涉及轉折,應有足夠情節鋪敘,以營造自然的轉折,當中須交代合理原因說明改變的原因,例如2014由本來想力陳己見變為保持沉默,須明確交代觸發點,以說明沉默的原因。在「個人所見畫面」與「旁人提醒」兩種常見的觸發點中,以「個人所見畫面」為佳,「旁人提醒」為次選。
😌同樣關乎轉折,同學應留意觸發轉折的事物/契機是否合理,否則難以讓人信服。例如2017《終於解開了心結》,人若處於持續良久的鬱結或困惑之中,大抵不會因為忽然想明白了、在電視看到一幕、或偶爾看到美麗風景而頃刻豁然開朗,如此轉折急而突兀。
論說:
😌留意扣題字眼,由於題目字眼或與推論過程的前設與條件相關,因此須留意字眼與其近義詞之間的分別。例如2016《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傳統」 並不等同「舊事物」;2018《談知己/談敵人》,「知己」的概念並不等同「朋友」,「敵人」亦不等於「壞人」。又如2020《微笑以對》,「微笑」有別於呵呵大笑、苦笑、冷笑。
😌留意題目句式,如因果、條件、選擇關係等,例如:2014「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為並列關係、2015「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為因果關係等,論述時須注意能否回應分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如果題目提供寓言故事,要求考生就故事所帶來的啟發,撰文探討對特定事理或如何應對某種狀況的看法(如2012《刺蝟的故事》、2013《母女的對話》),則同學必須緊扣相關內容發揮論點,不應脫離寓言故事之意。
😌舉出例子論證時,不要永遠只有一種套路:例如人物面對困境、限制、不斷努力、成功,這種套路通常都反映同學忽略了某些重要的扣題字眼,必須十分小心審視例子是否扣題發揮。
😌假若題目要求指出認同兩項看法中的哪一者,通篇均須展現兼論及比較意識。
開放題:
😌如題目中指「以『XX』為題寫作文一篇」,則一般為開放題。這類題目文章體裁不限,同學可以用記敘文或論說文的方式寫作,評分會按照所選文體的要求評閱,並無差異。至於以雜文或夾敘夾議的方式寫作開放題亦可接受,惟同學須小心避免佈局混亂、內容零碎蕪雜、敘事或論述空泛等問題。
😌「足印/禁區」一類題目可以是實指,亦可以是虛指,後者往往牽涉事物的內在意涵或象徵意義。同學欲取得較理想的分數,則文章的立意須回應虛指的部分。例如:同學敘事或論述時不應只停留於描述留在地面的足印,而應當扣連足印的虛指,就曾走過的路所得來的經驗等立論。
😌題目若輔以參考資料,然後要求考生就其所帶來的啟發,或就個人對其的體會或聯想,以「XX」為題寫作文章一篇(如:2013《成長》引述了一段話、2014《陽光與陰影》附有圖片、2019《想想別人》引述了一首詩歌),同學切忌完全不理會所提供的內容,空談個人對「XX」的體會。
景物描寫題目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1/26(二)
[100題生活題目]NO.73醫院(下)
醫院(上)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292824844747882/posts/669761360387560/
------------------------
T子好不容易在老遠的路旁找到機車停車位。四周靜悄悄的,已經是凌晨1點,路燈微弱的光替她指引走上醫療大樓的方向。
路邊稀疏停著兩三台的計程車,幾名司機圍在一起抽著煙,路過時還撇了她好幾眼。
T子拎著大包的行李,氣喘吁吁的爬上醫院前的大斜坡,走進醫療大樓內。
空蕩蕩的大廳,放了一株裝飾華麗巨大的聖誕樹,還有許多的椅子,白天可能擠滿許多人吧?
門口的警衛跟急診室不同,掃了一眼見她有戴口罩,視線又回到他的手機上。
T子把行李放在椅子上,撥通電話後沒多久
爸爸和妹妹的身影匆匆出現,臉上掛滿愁容。
往上九樓的病房,電梯內還有一股消毒水味兒,到處都貼著新冠病毒的告示。
拿著磁卡進入了病房區大門,出現了明亮的走道和各式各樣的儀器,黑色螢幕閃爍著跳動的綠色線條。護理師們推著裝滿藥水和點滴液的推車在各病房穿梭,掏出口袋裡的筆在板子上做著紀錄,一邊低聲交談著。
T子跟著家人左彎右拐的進入媽媽的病房。
病房裡的媽媽的右手包著帶子,左手插著點滴管。氣色很差,見到T子後表示隔天就要開刀,剛吃了止痛藥,今晚過凌晨不能飲食,並喃喃抱怨著止痛藥讓她聞了普通的食物一直想吐。
這是一個雙人病房,隔壁還有一位病人,病床用簾幕圍了起來,隔絕兩床的隱私,還放著輕柔的水晶音樂,傳來輕微的呼吸聲,似乎睡的很沉。
「你今天睡這裡,明天中午爸爸會過來換班」
她沙啞的說,一邊指向牆角一張深紅色小到不能再小,不知道該稱為椅子還是床的椅子。
當T子坐上去時,塑料皮包著的軟墊發出噗咻洩氣的聲音,頂到墊著的鐵板。T子的眉頭皺了起來,這大概是有生以來最讓人不舒服的床鋪。
爸爸和妹妹交代一下護理師要注意的事項後,就回去休息,中午再過來換班。
T子默默的吃著從路上買來的滷味當作宵夜,手機充好電,準備好通宵看顧的守夜。
看著那個每天從日出做到深夜鐵打的母親
吃了止痛藥後時不時的乾嘔,
腫起的手腕讓她無法翻身,
護理師在兩床反覆進出換藥檢查
手錶上的光源指向了凌晨3點。
媽媽最後在反覆折磨中疲累到睡著。
T子口罩下的眼淚滴在手背上,她輕輕抽出衛生紙趕快擦掉。
從背包拿出一本筆記本、筆、螢光筆
透過簾幕微弱的光線,她拿著螢光筆沙沙的開始作畫。
「好痛,我睡不著」
過了一陣子媽媽被護理師走進來的聲音驚醒了。
「你要喝水嗎?」T子放下手上的筆問。
「我想上廁所」
T子小心的把點滴架從左側繞到床的右側,
連接母親手腕的管子,小心別勾到了床
輕輕摟住媽媽的腰,讓她坐起來
像捧著昂貴的陶瓷娃娃般,扶她下了床,
那些習以為常的小事,平常就可以自己來的事,竟然變得那麼困難。
T子先把媽媽扶到廁所門口,再側身把點滴架先抬起來,避開廁所門檻再推進去,邊注意滴管不能繃直扯到傷口。
第二次後T子就聰明多了,她把點滴袋拆了下來拿在手上,省去了許多彎彎繞繞的細節。
在馬桶蓋上鋪上衛生紙,抓好媽媽的褲頭輕輕脫下褲子,再扶著右手讓她左手抓著牆壁上的扶手慢慢坐下。
自己不能動時,以後也是這樣讓看護服侍吧?
T子胡思亂想著。
母親一共住院了三天,
爸爸和妹妹中午接著輪班,T子回家先倒頭就睡,醒來打開電腦做著下禮拜第一次上台演講的PPT,趕著在約定的時間交檔案以及和兩位老師對練簡報的流程
12點再背著行李回到醫院睡覺。
T子白天推著輪椅帶媽媽在各診室轉來轉去,
聽取手術前說明、照X光,等待數小時進行開刀。
做完手術後,媽媽的傷口等待休息和復原,
晚上帶了筆電開影片給媽媽看。
空閒時帶媽媽慢慢走去醫院樓下的商店街,
逛逛衣服和鞋店,不過她穿著病人服不能入內
只能在門口看看,在通道旁休息。
有一次回來病房時,
T子聽到病房傳來哭泣的嗚咽聲。
隔壁的病床太太有個令人悲傷的故事,
她是最近新聞報導的遊覽車失事事件倖存下來的乘客。身上多處骨折、內臟破裂的她被醫生從鬼門關搶救了回來,陪伴在身邊多年的丈夫和孩子沒能挺過這一關,醒來時獨留自己面對剩餘的人生。
活潑的實習護士不斷輪流進來安慰、逗她開心
也許是顧忌我們,所以她一直都很安靜,沒發出什麼聲響。
只有趁所有人都不在的時候,才能偷偷的哭著,也只能哭著。
幸好母親只是骨折。
T子把媽媽扶上了床上躺好,
心理默默的祝福,願她挺過這一關。
醫院裡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
T子和家人辦理出院事宜的同時
也討論著接下來的生活方向,
醫生宣布每個月要回來複診,
檢查骨頭的癒合狀況。
休息一個禮拜後,
T子家裡的攤子開始恢復營業。
看著母親依然在廚房忙碌著,
她說生活還是要過,
沒工作爸爸也很無聊。
T子和妹妹對望一眼,
「生活還是要過,對吧?」妹妹說
「你說的沒錯」T子淡淡的說。
-----------
🧙♂️小小的實驗室場外:
醫院的(上)、(下)是我模仿
哈利波特第一集《神秘的魔法石》
的文體文章,透過描寫景物來襯托
內心狀態的第三人稱的寫法,
讓習慣以「我」第一人稱、習慣寫內心的小劇場的我可以抽離自己,站在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
這件事。得到很有趣的寫作體驗。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醫院
#第一次住院
#異業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