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景德鎮陶瓷朝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景德鎮陶瓷朝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景德鎮陶瓷朝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景德鎮陶瓷朝代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7的網紅福祿壽古玩店.Fulushou Antique Sho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國伊萬里瓷盤】 中國向來是瓷器大國,鄰近的日本自漢代開始與中國有交流,唐宋以來,日本人非常喜愛高溫燒製的中國瓷器,但礙於原料和技術,日本本土無法自行燒造瓷器,因此必須仰賴中國進口,且僅供上層階級使用。1592 年,日本大名豐臣秀吉出兵朝鮮,虜獲熟稔製瓷技術的朝鮮工匠,其中的李參平在九州北部的「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陶瓷器的歷史橫跨人類文明發展的各個階段,也是古人精神與物質文明的具體呈現。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陶瓷器,大部分來自清朝宮廷的收藏,品質精美,數量豐富,不僅是古代皇帝珍藏的瑰寶,更是當代舉世無雙的陶瓷精品。本展覽以「摶泥幻化」為名,是指陶瓷的製作從採石製泥、拉坯成形、施上釉料與敷上色彩,至入窯燒成,軟泥...

  • 景德鎮陶瓷朝代 在 福祿壽古玩店.Fulushou Antique Sh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02 06:52:42
    有 32 人按讚

    【中國伊萬里瓷盤】
    中國向來是瓷器大國,鄰近的日本自漢代開始與中國有交流,唐宋以來,日本人非常喜愛高溫燒製的中國瓷器,但礙於原料和技術,日本本土無法自行燒造瓷器,因此必須仰賴中國進口,且僅供上層階級使用。1592 年,日本大名豐臣秀吉出兵朝鮮,虜獲熟稔製瓷技術的朝鮮工匠,其中的李參平在九州北部的「有田町(Arita)」發現高嶺土,逐興建窯坊,燒製質樸的唐津燒,待技術穩定後,於1616年代燒出日本第一件白瓷器,接下來則以朝鮮李氏王朝青花風格為摹本燒造青花瓷,稱為「染付」(染:以青料進行色繪;付:紋飾。「染付」原義是以青料色繪紋飾,進一步成為日本人對於青花瓷的稱呼。)。之後透過畫譜與實物,模仿中國景德鎮陶瓷的紋樣來燒造青花瓷,尤其是在歐洲大受歡迎的「克拉克」外銷瓷,同時還加上了仿中國朝代年號的款式或是「福」字款式;在日本人看來,克拉克瓷的開光紋飾就像一朵盛開的芙蓉花,因此稱克拉克瓷為「芙蓉手」。此後數十年間,有田的製瓷技術不斷提升,並向長崎的中國商人學習五彩瓷器的釉色技法,以增加瓷器的華麗色調,1640-1650年代發展出日本的釉上彩技術;1670年開始,日本終於擺脫了模仿中國瓷器的套路,發展出日本獨特的「柿右衛門樣式*」(1670年創生)與「金襴手樣式*」(1690年創生)!由於有田町燒造的瓷器皆經由附近的伊萬里(Imari)港運銷各地,因此「伊萬里燒」(即伊萬里瓷器*)之名不脛而走。
    中國陶瓷早在唐代即有外銷記錄,到了明朝萬曆年間,外銷瓷更是首度躍上巔峯,歐洲皇室貴族莫不以擁有珍貴的中國瓷器為傲。然而到了17世紀末,中國處於明清易代的亂世,外銷瓷業極不穩定;清帝國建立初期甚至頒下海禁,嚴禁海上貿易,整個中國外銷瓷業就此廢弛。在此同時,歐洲對於中國瓷器的需求依舊大量,這使得早於1624年就佔據台灣為貿易樞紐,壟斷遠東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因為在1657年與中國貿易完全中止,不得不轉向日本做為購買瓷器的新市場。於是經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伊萬里瓷器在1659 年正式外銷歐洲,看慣中國青花瓷的歐洲人頓時對色彩鮮豔華麗的伊萬里大感驚豔,就此展開了伊萬里風潮!伊萬里瓷器,不但是歐洲王公貴族間爭相訂購的珍玩及餐具,也成為妝點宮殿的飾品與外交使節間餽贈的重禮。
    風水輪流轉,1685年江戶幕府頒布長崎貿易限制令,日本和荷蘭的正式貿易消退,瓷器輸出轉成私人貿易型態。不過,由於日本製瓷的技術依舊落後中國,窯燒過程無法大量,導致生產成本極高,荷蘭東印度公司亦對日本的商業交易方式與瓷器品質和居高不下的價格頗多抱怨,荷日外銷瓷貿易不斷衰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國開放海禁,景德鎮的貿易瓷窯業復甦,極會打生意算盤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旋及放棄日本再度投向中國懷抱,終於中國外銷瓷業在1705年正式回歸國際貿易市場,而日本伊萬里的華麗外銷使命則在1757年真正走到了盡頭。有趣的是,由於歐洲市場的品味走向,荷蘭人竟要求中國景德鎮燒造伊萬里風格的瓷器,這樣的要求儘管唐突,但在技術層面對於景德鎮來說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且生產數量、水平和價格都具備極大的競爭力,「中國伊萬里」就此誕生,訂單驚人到連廣東的製瓷業於1723年都加入燒造「中國伊萬里」!
    照片所見即是一只「中國伊萬里瓷盤」,約是清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五年間(1770年代)於江西景德鎮所燒造。

  • 景德鎮陶瓷朝代 在 米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5-03 09:06:00
    有 39 人按讚


    古染付的器物 -伊萬里的磁器世界
    『米力的器物世界』X 溫事 vol.1

    我們最熟知的瓷器應該就是青花瓷,這種花紋和樣式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陶瓷器的代表,瓷器的名稱china也由此命名。

    我們從日常的餐桌使用,甚至服裝設計師將青花瓷設計成極具東方特色的服飾,同時青花瓷也是一首享譽華人世界的歌曲。

    也因為青花很受歡迎,不過,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大量廉價用花紙轉貼燒製的青花器物,而影響了我們對古典青花瓷器的注重和鑑賞,如果走一趟亞洲各地美術館,在明朝的青花、在高麗朝鮮時期、在日本戰國時期,這些美麗的藍色圖樣瓷器,獲取了許多人喜愛,也成了歷史的一部份。溫故知新,唯有從歷史的文物開始欣賞,才能慢慢瞭解古典器物的玩味。

    在日本青花瓷稱為「染付」。除了勾勒以外,特色是毛筆去染,像是山水畫般美麗,尤其是透過釉和磁土經高溫燒制後的發色,更是神奇的效果。很佩服發明這種技法的陶工啊!原來是從元代開始發展,而明代大放異彩,青花瓷也成為明朝代表工藝。

    日本初期模仿來自中國景德鎮的紋樣,後來慢慢發展自形成了獨特的「柿右衛門樣式」和「金襴手樣式」,前者胎土呈暖白色像是帶著珍珠光澤的百合白,後者有描金的技法,因為非常受到歡迎,也流傳到現在。

    日本的代表磁器是來自九州北部的伊萬里燒,伊萬里在江戶時代是陶磁輸出的港口,產地其實來自肥前國有田周邊區域所製作的陶磁,因為統一從伊萬里輸出到歐洲大陸,所以被稱為伊萬里燒。

    不過,現在因出口的貨運大多是從有田集散,如果到了當地,可以發現車站一側停滿非常密集的大貨櫃,有田代表日本磁器名聲已取代伊萬里了。

    磁器在日本的形成時間非常晚,唐宋以來,日本非常喜愛來自中國的瓷器,但因生產和原料技術不成熟,無法製造這種高溫的瓷器,因此只能仰賴進口,也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使用這樣的器物。

    直到1610年代,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帶回熟捻製作瓷器的陶工,這時也由朝鮮陶工在有田地區發現磁石(陶石.白磁礦),從此才進入染付與彩繪磁器的世界。

    由於中國在明代末期陷入嚴重內亂,中國產瓷器無法輸出的窘迫時刻,伊萬里燒在此時順利取代中國瓷器,透過駐在九州長崎的荷蘭貿易商東印度公司將日本產磁器大量輸出到歐洲,甚至慢慢影響了近代歐洲陶瓷的彩繪風格。

    我家裡所收集的古染付伊萬里磁器,大多是在日本大正年代的器物。所以在底部可看到轆轤的痕跡,土中的氣孔與顆粒也隱約可見,在當時必須形成以柴燒高溫燒製的絕頂技術,才有辦法做出既白又堅硬的技術。

    雖然現代已經進入完全自動化生產的時代,可以大量生產出潔白無暇的胎土與光滑釉燒,但古染付的筆觸趣味是現代製品所難以比擬的,因藝術價值高,將它當作裝飾壁畫也非常美麗。不過,既然是食器,用之美來自食物和器物的配搭,當然,高級料理餐廳的主廚會隨著紋樣來擺盤,能呼應畫面,在自家盛裝日常小菜就很迷人了。重點仍是混搭,不同年代的青花搭配各種陶器,使之豐富,如一整套都是青花,那就太過華麗不自然了。

    "中國瓷器與日本磁器只是用語不同,指的是同樣的東西,一般來講中國產的為瓷器,日本產的用語為磁器"

  • 景德鎮陶瓷朝代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7-12 12:30:01
    有 27 人按讚


    【將陶瓷變身國際精品~#法藍瓷 打造受人尊重的文創品牌】
    脫離OEM、ODM,轉型成為文化創意產業,走上品牌路,法藍瓷決心立下經典,在短短的十多年內,與國外百年陶瓷領導品牌分庭抗禮。到底法藍瓷做了哪些努力?
      
    一個執政者錯誤的決策,讓中國千年陶瓷的發展就斷了線。一七八六年,乾隆皇帝廢除了專職管理景德鎮官窯的督陶官,結束當時中國陶瓷在全球陶瓷貿易市場的殘喘。
       
    在同一世紀,歐洲人解開中國陶瓷的製作祕密,法國、德國、丹麥、英國皇室全力支持本國陶瓷廠的發展。中國陶瓷外銷歐陸的大勢已去,連當時的東印度公司都不再從中國進口陶瓷;而歐洲瓷器愈來愈興盛,像法國Sevres、德國Meissen、丹麥Royal.Copenhagen、英國Wedgwood等,至今已在全球瓷器市場引領風騷三百年。
       
    二○一二年,中國外銷一百億件陶瓷,平均每件單價僅有○.四至○.五美元。過去被歐洲人譽為「白金」、必須用等量黃金換購的中國瓷器,現在變成了地攤貨,這發生了什麼問題?
      
    「我們一直仿古、復古,沒有做創新。在這情況下,外國瓷器崛起了,他們懂得做創新,就把中國瓷器打敗。」法藍瓷總裁陳立恆一言以蔽之地道出檢討這問題的答案。
      
    難道中國陶瓷就無法與歐洲陶瓷一較高下嗎?法藍瓷就帶頭扭轉了這樣的局面。
       
    《用國際視野 區隔頂級市場》
    法藍瓷的前身是做禮品OEM、ODM的海暢集團,海暢負責人陳立恆征戰歐美禮品市場多年,即使每年坐擁高毛利的營收,仍覺得「替人代工、代設計,很不張揚自己;做再多、再好都沒用,得隱形自己、貼人家品牌,上不了廳堂,報不了名號,沒有文化可言,也沒有影響力」。
       
    做代工像行屍走肉,無法獲得恆久存在的價值感,陳立恆不甘心就這樣辜負了「立恆」這個名字,於是決定自己做品牌,在二○○一年用他德文名字「FRANZ」,成立法藍瓷的精品瓷器品牌,進軍國際。
      
    「從代工、代設計,走向品牌,是很艱難的。」陳立恆坦言,以前,市場是代理商、外國買家、進口商去開疆闢土,從未想到自己去掌控市場。所以,當他要拿法藍瓷這個品牌打進市場時,一定會跟合作多年的夥伴短兵相接,他們當然會排斥法藍瓷,截斷訂單。
      
    陳立恆也不斷問自己:「有一天沒有單子了,我自己能獨立嗎?」既然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走品牌路,在法藍瓷進入市場之前,就必須先研究市場的需求,選定頂級陶瓷禮品市場,與自己的進口商、代理商作出區隔,不要跟他們短兵相見。
       
    《獨家技術 製出全球定位》
    用製瓷的藝匠技術,呈現中華文化的生活哲學觀,也只有法藍瓷有辦法實現。「我們用科學的方法求真,用人文的心境求善,用藝術的修為來求美。我們拉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用科學的方法突破以往陶瓷產業無法突破的瓶頸,讓傳產又活過來,會有新的面向。」陳立恆表示,法藍瓷經營的起心動念都從善出發,主軸抓對了,方向就對了,而且所有瓷器的創新設計都要運用與時俱進的技術,創造出「能感動人心」的藝術內涵。
       
    法藍瓷擅長將大自然的動植物、山川地形立體化,透過獨家專利的「倒角脫模」新科技工法,在瓷器胚體上呈現融合浮雕與雕塑的效果,而且溫潤的釉彩散發細柔的光感,任誰看了都會著迷法藍瓷中國味的優雅意境。像經典的「鵲躍」系列,彷彿讓台灣藍鵲活靈活現地跳上了壺蓋、停駐在瓶身上,秀出一抹優雅的藍色身影。
      
    而這些法藍瓷精心製作的瓷器,盡展藝術風采,成為全球名人富豪收藏的藝術精品,與國外百年陶瓷領導品牌分庭抗禮。而兩岸的領導人也眼光一致地挑選法藍瓷作品當作國禮,致贈外賓,打響法藍瓷的品牌。
      
    《掌握中小企業發展品牌的四要素》
    既然要做品牌,就要立下經典,然後再精緻它。他建議想走品牌路的台灣中小企業,一定要先掌控錢脈、人脈、創意脈與一條龍式的價值鏈,才有可能發展的機會。

    做品牌,一定會花錢,必須評估自己的口袋夠不夠深。其次,產業鏈的人脈必須顧及中上游、中下游與國內外的人脈關係,看看是否有不錯的合作夥伴願意共襄盛舉。再者,創意很容易失敗,往往需要大量經驗累積才能開花結果,必須時時審視創意能否永遠都經得起考驗、能不能具備解決問題的能耐、能不能創造新價值。
     
    最後要注意的是,品牌很脆弱,禁不起傷害。中小企業若完全倚靠OEM、ODM生產商品,那品牌就會產生危機,應握緊一條龍式的價值鏈。避免委外代工的不良商品進入銷售專櫃,影響品牌商譽;假使商品沒辦法自己全部生產,應該在事前做好防備與風險控管。
     
    中國的陶瓷從秦磚、漢瓦、唐三彩、宋青瓷、元鈞釉,以及明青花與釉裡紅、清五彩與鬥彩,每個朝代都不斷變化出自己的特色,但到了二十世紀就後續無力。「二十一世紀還有法藍瓷研發出新方向,我們也讓產業沒斷線,而且讓它更好,用品牌打進國際市場,這就了不起。」陳立恆露出微笑地說。
       
    《適時運用政府資源協助企業行銷拓展》
    一把瓷土,溫潤、踏實而樸實,卻蘊涵無窮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接下來,法藍瓷將用瓷器結合其他媒材,表達當代生活的lifestyle,讓更多瓷器走近生活裡。「二○一三年安徽台灣名品博覽會」上,透過國貿局「強化國際市場開發措施」的補助,法藍瓷在會館展出代表台灣精品的典範。陳立恆說:「我們要用品牌,把中國「china」(瓷器)發揚光大,不辱「China」這個字。」

    法藍瓷 FRANZ fans:https://www.facebook.com/franzcollection.tw?fref=ts
      
    本文出處:中堅企業天下雜誌報導

  • 景德鎮陶瓷朝代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5-19 15:03:00

    陶瓷器的歷史橫跨人類文明發展的各個階段,也是古人精神與物質文明的具體呈現。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陶瓷器,大部分來自清朝宮廷的收藏,品質精美,數量豐富,不僅是古代皇帝珍藏的瑰寶,更是當代舉世無雙的陶瓷精品。本展覽以「摶泥幻化」為名,是指陶瓷的製作從採石製泥、拉坯成形、施上釉料與敷上色彩,至入窯燒成,軟泥轉變成了堅硬的陶瓷,恍如質材幻化。

    「摶*泥幻化—中國歷代陶瓷展」,是以故宮藏品為中心,展現陶瓷器的造型、釉彩、裝飾技法及製作技術之美,從中呈現中國陶瓷史的發展脈絡。本展覽依照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共分為「陶與瓷」、「新石器至五代」、「宋朝至元朝」、「明朝」和「清朝」等五個單元。我們特別為視障觀眾精選9件院藏陶瓷精品製作語音導覽。您可以透過點字參觀手冊中的「陳列室平面圖」、「精選展件立體觸摸圖」,瞭解本陳列室的空間配置及語音導覽選件標示。

    在201陳列室「陶與瓷」單元中,您可以藉由觸摸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陶磚、瓷盤,了解陶器與瓷器相同與相異之處。從207陳列室入口進入後右轉,「新石器至五代」單元呈現陶瓷器由原始到成熟的演變,以及陶俑文化的發展。

    沿著參觀動線往前,205陳列室「宋至元朝」時期則以瓷窯區分,呈現青瓷、白瓷、黑釉瓷等不同類型瓷器的裝飾與美感。明朝展區主要介紹景德鎮皇家御器廠的成立、官方樣式的形成,以及民間窯廠的蓬勃發展。最後,清朝展區則強調康熙、雍正、乾隆盛世豐富多元的官窯瓷器,以及隨著國勢衰微,晚清的官窯混合著民間趣味的演變情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