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普丁戰爭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普丁戰爭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普丁戰爭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普丁戰爭罪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周政治類期刊重點摘要 Der Spiegel(德國明鏡) 封面故事:旅行的終點 德國也存在種族主義問題 政治上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德國的總理梅克爾和歐洲議會主席馮德萊恩雙人組 希望徹底改變歐盟 匈牙利總理奧班敗訴 歐洲法院判決該國爭議性的NGO法違反歐盟法律 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的"...

普丁戰爭罪 在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2:31:57

#一杯咖啡看時事:#啡聞 帶你看世界大小事 Hash Tag追起來👆 - 📍#法國🇫🇷 台灣各大學校 #放暑假 以及高中生準備指考拼命的同時 全國高中會考 #Baccalauréat 簡稱 #BAC 在 7/5 公布了會考結果 這個結果的成績 除了是高中生三年的學業總覽 也是每個應試學生能否進入大學...

  • 普丁戰爭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9 09:01:00
    有 645 人按讚


    本周政治類期刊重點摘要

    Der Spiegel(德國明鏡)
    封面故事:旅行的終點
    德國也存在種族主義問題 政治上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德國的總理梅克爾和歐洲議會主席馮德萊恩雙人組 希望徹底改變歐盟
    匈牙利總理奧班敗訴 歐洲法院判決該國爭議性的NGO法違反歐盟法律
    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的"復仇" 新書形容美國總統川普無知又喜怒無常
    明鏡周刊秘密調查發現 希臘海岸防衛隊涉嫌攔截難民船後將他們棄於海上
    專訪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 "歐盟千鈞一髮逃過新冠疫情這一劫"

    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
    韓國不該放任朝鮮"爆炸式"霸凌 韓國的表現有如金正恩執法部隊禁止民間團體往北方發送傳單一樣
    中印兩大核武強權起衝突 逾40年來首次有士兵死於邊境軍事衝突
    印度撤銷憲法第370條給予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 形同把干預喀什米爾的武器交給了中國
    印尼黑人的生命也重要 美國抗爭鼓舞印尼人對抗巴布亞人和種族歧視
    美國無法讓以色列切割中國 除了交易誘人之外 中國威脅對以色列人來說看起來很遙遠
    印度的伊斯蘭恐懼症蔓延到尼泊爾 國族主義媒體和對新冠疫情的恐懼使得仇恨加劇
    下令制裁調查美軍戰爭罪刑的國際刑事法庭(ICC)人員 美國總統川普的虛偽來到新低點
    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新書揭露 美國總統川普迫不及待想要獲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認同
    全球都在聲援對抗美國的警察執法過當 但非洲的警察暴力卻沒有人注意到

    Foreign Affairs(外交事務)
    充滿自信的美國應該怎麼對付俄羅斯 牽制強人普丁
    普丁笑不出來 俄羅斯對美國失序的恐懼大過想歡呼的心情
    美國民主的裂解 國家跟經濟從慢慢到突然的崩潰
    後疫情後逐漸浮現的饑荒問題 新冠病毒威脅把數百萬人推入饑荒危機

  • 普丁戰爭罪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5 19:32:37
    有 1,384 人按讚

    #普立茲的國際與聲音 📰📸
    「自由會在黑暗中死去。」2020年的普立茲新聞獎,4日晚間在美國公布得獎名單。由於疫情困擾的關係,今年得獎新聞名單——以及那些因為評審規則,直到公布一刻才知道自己入圍但沒得獎且不太容易被人討論的「遺珠之憾」——的討論熱度,相較往年也更為小聲。但在全球新聞界一片低迷、崩潰,甚至開始感到絕望的同時,回顧2019年的新聞大事件,卻也給人非常、非常深刻的感受烙印。
    
    在2020年的榮譽獎項中,轉角的編輯團隊特別在意兩大項目——其中之一,即是「國際新聞報導獎」——今年得獎者是《紐約時報》,新聞作品則是對「俄羅斯海外『黑色行動』」的集結報導。
    
    普立茲官網的得獎敘述中,將《紐時》這一連串主題分散的深度新聞,形容成「揭露普丁政權的侵略本質」。雖然2017年《紐時》獲得國際報導獎的作品,同樣也是「普丁之野望」,但當時更著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為背景的「資訊秘戰」;本回得獎作品,則是以間諜、刺客、傭兵集團與海外遠征軍為主角的「實體戰爭」。
    
    自從2018年英國爆發「諾維喬克化武謀殺事件」後,俄國在海外的黑色行動,就重新引發國際關注。例如《紐時》報導中,俄羅斯的歐洲間諜犯罪網,足跡遍及中非、利比亞與敘利亞的「華格納傭兵集團」,以及俄軍在敘利亞內戰中「主動轟炸」醫院、平民醫療設施的戰爭罪事證——包括前線目擊影片的交叉比對,以及戰機發動空襲的座艙錄音...等絕對證據。
    
    但除了第一名的得獎作品外,2020年普立茲國際報導獎的「遺珠之憾」,則不約而同指向同一個方向——中國的壓迫——他們分別是《路透社》對於「香港『反送中』抗爭」的系列報導,以及《紐約時報》在去年揭發的「新疆再教育營『新疆文件』」。
    
    《路透社》的參賽作品——〈香港的反抗〉(The Revolt Of Hong Kong)——基本上同《紐約時報》一樣,是一系列線性追蹤,但報導之間並不直接連貫的長篇新聞。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社》的香港反送中系列,雖無緣拿下國際報導項目;但在「突發新聞攝影獎」中卻是年度首獎,並因獲獎新聞而再次讓香港的現況,得到相當大量回顧及追蹤曝光。
    
    至於《紐時》的「新疆文件」報導,指的是2019年11月起,第一批被曝光於國際媒體的中國維吾爾人再教育營內部政策文件。事實上,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之間,新疆再教育營的官文外流至少出現3波的大宗官文外流事件,在國際媒體中,他們依序是〈新疆文件〉、〈中國電文〉以及最後的〈墨玉名單〉——但之中衝擊力最強也最震撼國際輿論的,可能還是《紐時》曝光打響第一槍的新疆文件。
    
    除了國際新聞報導獎之外,另一個引發關注的年度獎項,則是普立茲103年歷史裡第一次設獎的「音頻報導獎」(Audio Reporting)——不過與傳統的廣播新聞、政論節目不太一樣,其針對的主要是以聲音為主要呈現形式的新聞報導。因此入選的節目清單,也多是「報導方向明確的系列式主題追蹤」。
    
    像是今年獲得首獎的音頻報導作品,就是由獨立廣播媒體《這樣的美國人生》(This American Life)的單集報導〈放逐者眾〉(The Out Crowd)所獲得——內容主要透過「新聞記者的第一手記憶」來回顧美墨邊境的偷渡客遣返爭議。
    
    雖然美墨邊境的移民管控問題已是重覆到令人疲乏的老生常談,但《這樣的美國人生》卻仍「以邊境的角色」為立場區分,劃開了令人動容的兩大面向——第一大段的「再見!陌生人」,是《洛杉磯時報》的移民記者歐圖莉(Molly O’Toole),針對那些同情難民申請人、但卻被夾在法律政治中必須質行遣返的移民官員的矛盾故事;第二大段的「返鄉路遙」,則是由常駐墨西哥的獨立記者葛琳(Emily Green),就「被趕回長城彼端後」的偷渡人生,所記錄另一趟辛酸旅程。
    
    至於音頻報導獎的遺珠之憾,則是老牌體系《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犯罪歷史調查報導〈白人的謊言〉,系列節目追蹤的是1965年人權牧師詹姆斯.瑞布(James Reeb),在參加美國民權運動倡議者,為了反對種族隔離的塞爾瑪市-蒙哥馬利郡大遊行期間,遭到白人種族主義者謀殺事件。
    
    僅管瑞布牧師是白人,但對於黑人平權運動的支持與響應,或許才引爆了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殺機。但相關案件最終卻在高度爭議的狀態下以「找無兇手」為由結案。因此在半世紀後,《NPR》才以調查報導與歷史回顧的方式,試圖為當年的種種爭議抽絲剝繭——此種單元,也是近年流行於歐美Podcast圈的節目類型。
    
    另一遺珠之憾,則是獨立廣播節目《耳噪喧囂》,內容的發起者是兩名加州聖昆丁州立監獄的受刑人(已出獄)與獨立創作者的合作,節目一方面記錄受刑人生,一方面也側寫監獄內外的人生百態,試圖就個人層面的點點滴滴,來訴說那些無奈、懺悔與社會結構不公義所導致的社會陰影。
    
    Photo Credit:Reuters,2020年普立茲國際新聞報導獎的入選專題頁。
    
    #恭喜 #重磅廣播摩拳擦掌 #糖蜜加油 #發達勿忘我 #普立茲獎 #Pulitzer #紐約時報 #NYT #路透社 #Reuters #中國 #美國 #香港 #反送中 #HongKong #新疆 #維吾爾 #Uighur #再教育營 #新聞記者 #Podcast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普丁戰爭罪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4-13 11:47:54
    有 66 人按讚


    ※ 2017.04.13 英國 ※
    歐洲反對,特瑞莎·梅決定支持對俄經濟制裁

    雖然歐洲國家反對,但英國首相特瑞莎·梅決定支持對俄作進一步制裁行動,以懲罰俄國支持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

    英國梅首相與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作了二十分鐘的電話交談後,她說美國總統已經製造了一個促使普丁改變作法的機會。

    另外,川普想要對中國施壓以抑止北朝鮮核武計畫,並對伊朗的立場轉趨強硬,英國首相都表示支持。

    英國外交大臣波理斯·江森(Boris Johnson)在美國以導彈攻擊敍國軍事機場後,促歐洲各國對俄國軍官作出經濟制裁,但德國與義大利不支持,柏林的資深官員表示,進一波制裁行動只有反效果。現在英國首相作出明確的挺美立場,歐洲國家恐怕感到失望。

    美國國務卿雷克斯·提勒森(Rex Tillerson)與江森在義大利盧卡七國高峰會前夕,先進行了密談。但提勒森在會後並沒有立即表示支持江森的制裁方案。

    據了解,提勒森鼓勵江森在七大工業國高峰會,繼續遊說各國支持。英國官員表示,外交大臣正準備提出新的制裁對象與方式,希望能夠克服歐洲國家的反對。

    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現在相信,上週敍利亞對汗謝克宏(Khan Sheikhoun)使用化學武器時,俄國事先知情。

    報導說,一家忙著救治傷患的野戰醫院,先看到一台無人駕駛的飛機前來探查,接著就被俄製的戰鬥機轟炸,目的顯然是為了遮掩化學武器的罪證。川普總統立即對敍利亞的戰爭罪行作出回應,以五十九枚巡弋飛彈轟炸敍利亞軍事基地。

    英國梅首相與美國川普總統通電話後,唐寧街發表聲明說:「首相與總統一致認為,現在出現了一個說服俄國不再跟阿薩德聯盟的好機會。他們認為,本週提勒森先生將拜訪莫斯科,是製造機會,可能達成一個長遠的政治解決方案。」

    「他們也討論了中東地區,包括伊朗對整個地區造成的威脅。」

    「首相與總統亦強調國際社區,包括中國在內,應該一致對北朝鮮施壓,以限制其威脅。」

    俄國官員嘲笑英國外交大臣江森所提出來的俄國軍官制裁措施,說它根本是「拿槍打麻雀」,意味虛張聲勢,徒勞無功。

    江森抵達義大利後表示:「我們將討論進一步制裁的可能性,尤其是對敍利亞的軍事將領、俄國將軍,後者負責協調敍利亞的軍事攻擊,因此被阿薩德政權可恥的行為所污染。他們有一個選擇,可以死巴著阿薩德政權不放……或者跟世界各國一起合作,尋求政治解決方案。」

    德國認為制裁措施反而使各方無法坐下來談判。義大利外交部一位官員告訴《泰晤士報》:「我們目前不考慮進一步的制裁。」法國在大選之前也不願意對俄國進一步作出經濟制裁。

    https://www.thetimes.co.uk/…/britain-defies-allies-on-russi…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