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臺⽚| 從《#誰先愛上他的》細探臺灣多元文化的共榮】 ft. @tffuknordic
⠀⠀⠀
#艾斯特看影展 #英國北歐臺灣影展
#文末抽獎
⠀⠀⠀
自經營平台以來陸續關注世界各地影展,看到來自異地的台灣影展總是喜出望外,讓旅居在外的朋友可以看到臺灣電影之餘,也將道地的人情味透過影視作品傳...
【#精選臺⽚| 從《#誰先愛上他的》細探臺灣多元文化的共榮】 ft. @tffuknordic
⠀⠀⠀
#艾斯特看影展 #英國北歐臺灣影展
#文末抽獎
⠀⠀⠀
自經營平台以來陸續關注世界各地影展,看到來自異地的台灣影展總是喜出望外,讓旅居在外的朋友可以看到臺灣電影之餘,也將道地的人情味透過影視作品傳遞至世界各地。這次很開心收到英國北歐臺灣影展的邀請推薦,《#英國北歐臺灣影展》致力於將台灣介紹給英國與北歐五國的觀眾,不僅是第一個在冰島舉辦售票影展的亞洲國家,疫情之下更與倫敦百年老牌影院合作,舉辦實體場次放映,打破倫敦票房紀錄之於,更重要的是讓英國北歐的觀眾們看見臺灣。
⠀⠀⠀
⠀⠀⠀⠀
「如果要向外國⼈推薦⼀部臺灣電影,
你的選擇會是?」
⠀⠀⠀
我的推薦是2018年的《#誰先愛上他的》。
⠀⠀⠀⠀
⠀⠀⠀⠀
臺灣女性一直是臺灣電影中值得玩味的靈魂角色,既可以如《#血觀音》顯露名門權貴背後真正操控一切的女主人,又能像《#孤味》透過三代女性觀點,傳遞台灣早期大家族間的情感衝突,而《誰先愛上他的》的 #劉三蓮,作為典型台灣傳統媽媽代表,家是生活的一切,直到發現逝去的老公居然把財產留給外人,而對方是個「男人」,讓媽媽不得不與看似是敵人的「小王」阿傑正面對決,卻也是傳統與多元文化衝突與理解的起點。
⠀⠀⠀
《誰先愛上他的》流轉於愛情、同志與家庭等不同面相的關係總和,採用輕喜劇方式包裝其中的真摯情感,性格鮮明的角色刻劃,卻真實如你我生活周遭的人物投射,看似簡單卻寓意深遠,於通俗與深省小品間取得極佳平衡,加上男女主角邱澤、謝盈萱在劇中令人為之一亮的表現,透過剪接得宜讓觀眾恣意穿梭於不同時空背景,在下戲之後依然能笑中帶淚的細細咀嚼。
⠀⠀⠀
真正的愛不分先後到來,誰先愛上他的答案或許不再重要,誠如這部電影的舊片名,因為「我們都愛他」。
➡️閱讀完整影評:#誰先愛上他的_艾電影
⠀⠀⠀
/
⠀⠀⠀
「我們的故事,由我們自己說。」
⠀⠀⠀
在2020年,由於駐外單位的政策改變,加上疫情的衝擊,活動需要高度應變,影展被迫即刻轉型,只能以財務獨立的方式來運作,面臨巨大的資金困難。因此,他們持續用心的策劃一系列的募資活動,詳細資訊可以見以下網址,而文末也有影展相關周邊紀念品要送給大家:
#影展聯名抽獎活動
⠀⠀⠀
留⾔把 @+10・加拾 X 影展聯名美襪 以及影展群募限定貼紙明信⽚帶回家!
⠀⠀⠀
【參加規則】
1.按讚追蹤 @tffuknordic 與 @movie_record
2.標記兩位愛看電影的朋友,並留⾔ #⽤我們的電影說我們的故事
例:@王⼩海 @李⼩怪 ⼀起 #用我們的電影說我們的故事
即可獲得抽獎機會!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08.31晚上7點,將於當晚9點抽出三位幸運讀者
(襪⼦ 1 名、貼紙明信⽚ 2 名)於限時動態通知!
⠀⠀⠀
歡迎把活動分享給⾝邊的影迷朋友,更歡迎在底下留言如果要向外國⼈推薦⼀部臺灣電影,你的選擇會是哪一部電影?
⠀⠀⠀
⚡️來官網支持一下:https://supportfilmtaiwan.org/
(已放於主頁連結)
#誰先愛上他的 #徐譽庭 #許智彥 #艾斯特的電影紀錄 #臺灣電影 #電影推薦 #國片 #台灣電影 #抽獎活動 #抽獎進行中
#⽤我們的電影說我們的故事
#英國北歐臺灣影展
晚明小品文代表人物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幸福提早來》平凡但堅強的母愛 (7.6/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76018588
《當幸福提早來》是一部丹麥傳記劇情電影,由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執導,艾芭·奧古斯特、崔娜·蒂虹主演,改編自瑞典暢銷童書作家阿思緹·林格倫的真實故事,阿思緹生長在瑞典的小農村,個性活潑又有點叛逆,年輕時期便具有優異的文學天賦,成功應徵上當地報社的實習工作,但卻意外跟成熟帥氣的總編布隆伯格發生關係,沒多久便發現自己懷孕,在當時民風保守的社會中,未婚懷孕的阿思緹被迫將孩子送往丹麥寄養,一段動人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儘管阿思緹·林格倫有著瑞典國寶級作家的響亮名號,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看《當幸福提早來》之前,不只沒有聽過她名字,更沒有讀過她的作品,但也正因如此,我更能在毫無先入為主想法下,徹底沉浸在電影所建構出來的世界,看著阿思緹成為童書作家前的年少經歷,陪著她度過與孩子分隔兩地的掙扎歲月,並透過導演從女性角度切入的細膩情感描寫,真正了解阿思緹背後不為人知的真實面貌。
導演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在電影前段就把阿思緹的角色塑造得相當完整,一位在教會心不在焉,回家路上開著聖經中罪惡之城玩笑的女孩,不論是以「蛾摩拉的人常說早安,索多瑪的人愛喝蘇打」逗其他人笑、在舞會中不顧旁人瘋狂地跳舞,或者因為晚回家與母親爭執,都馬上顯現出她有趣、想像力豐富、不拘小節、開放且嚮往自由的性格。
《當幸福提早來》不光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同時也一部女性主義電影,阿思緹急於跳脫傳統思想對於女性的束縛,情竇初開的她不願坐在原地等待男人提出邀請,反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所愛,看見女性雜誌上的流行指標便馬上到理髮廳剪去兩根辮子,留起連家中妹妹都非常不習慣的新髮型。片中多次看到阿思緹隻身處在男人堆中的場景,不論是被總編指派撰寫關於新鐵路的新聞,前往會見未婚夫布隆伯格的丹麥飯店,阿思緹身邊充斥無數男人的身影,都顯示她不願屈服在當時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標新立異的新時代女性思維。
然而《當幸福提早來》主題依舊是少女的成長故事,儘管阿思緹有著獨立自主的想法,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她還是必須面對自己對於未來的迷惘。從懷孕開始面對家庭、周遭社會的異樣眼光,在為了愛情、為了孩子離開家鄉之後,又因為未婚夫在瑞典的離婚訴訟而被迫離開身處丹麥的孩子身邊,雖然這在旁人眼中看似是一個逼不得已的作法,但對一位母親來說,不能親眼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並跟自己孩子一同度過成長的時期,大概是最煎熬與掙扎的時刻。
因此當阿思緹得知布隆伯格沒有因為跟自己相愛而被關,僅僅賠點錢就能了事的時候,她才會憤而離開自己深愛已久的未婚夫。或許某些觀眾會認為她生氣與情緒突然大幅轉變有些莫名其妙,兩人不是正好能自由過著他們一直以來嚮往的生活嗎?但如果站在阿思緹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她著想便能發覺,布隆伯格如此簡單就能脫離牢獄之災,便代表阿思緹幾年來犧牲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時光,甚至被兒子當作是不熟悉的外人,所有的堅持與努力都在這瞬間變得毫無意義。
正是如此,《當幸福提早來》沒有花太多篇幅描述阿思緹與兒子相處的過程,反而更聚焦在她如何以自己對孩子的愛與堅持,來改變身邊家人對於自己與孩子的誤解並重新得到所有人(包括兒子)的認同與肯定。家庭成員的互相包容、諒解絕對是電影的主旨之一,「養兒方知父母恩」原本叛逆的阿思緹在這段故事中得到成長,慢慢學習跟家人和孩子的溝通方法,而母親也因為阿思緹對於孩子的愛,從嚴肅強硬的管教方式逐漸轉為開明的態度。片尾全家人來到那座每週固定參加禮拜的教堂,不同於電影前段心不在焉的神情,阿思緹臉上似乎多了點成熟與自信,也更懂得享受這平凡的美好,作為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這種收尾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整體而言,《當幸福提早來》以回憶、插敘的方式,透過年老的阿思緹收到來自各方小朋友寄來的信,來帶出她如何成為一位能寫出這麼多帶有意義童書的過程,導演刻意在電影前後以冷暖色調作對比,呈現出阿思緹的挫折與成長,不論是對於家庭、孩子、孩子父親或自己,導演都把角色的心境轉變描寫得相當細膩,更進而引出女性獨立自主思想,是一部劇情簡單,但內容療癒動人的溫馨小品。
捷傑電影
晚明小品文代表人物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幸福提早來》平凡但堅強的母愛 (7.6/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76018588
《當幸福提早來》是一部丹麥傳記劇情電影,由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執導,艾芭·奧古斯特、崔娜·蒂虹主演,改編自瑞典暢銷童書作家阿思緹·林格倫的真實故事,阿思緹生長在瑞典的小農村,個性活潑又有點叛逆,年輕時期便具有優異的文學天賦,成功應徵上當地報社的實習工作,但卻意外跟成熟帥氣的總編布隆伯格發生關係,沒多久便發現自己懷孕,在當時民風保守的社會中,未婚懷孕的阿思緹被迫將孩子送往丹麥寄養,一段動人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儘管阿思緹·林格倫有著瑞典國寶級作家的響亮名號,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看《當幸福提早來》之前,不只沒有聽過她名字,更沒有讀過她的作品,但也正因如此,我更能在毫無先入為主想法下,徹底沉浸在電影所建構出來的世界,看著阿思緹成為童書作家前的年少經歷,陪著她度過與孩子分隔兩地的掙扎歲月,並透過導演從女性角度切入的細膩情感描寫,真正了解阿思緹背後不為人知的真實面貌。
導演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在電影前段就把阿思緹的角色塑造得相當完整,一位在教會心不在焉,回家路上開著聖經中罪惡之城玩笑的女孩,不論是以「蛾摩拉的人常說早安,索多瑪的人愛喝蘇打」逗其他人笑、在舞會中不顧旁人瘋狂地跳舞,或者因為晚回家與母親爭執,都馬上顯現出她有趣、想像力豐富、不拘小節、開放且嚮往自由的性格。
《當幸福提早來》不光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同時也一部女性主義電影,阿思緹急於跳脫傳統思想對於女性的束縛,情竇初開的她不願坐在原地等待男人提出邀請,反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所愛,看見女性雜誌上的流行指標便馬上到理髮廳剪去兩根辮子,留起連家中妹妹都非常不習慣的新髮型。片中多次看到阿思緹隻身處在男人堆中的場景,不論是被總編指派撰寫關於新鐵路的新聞,前往會見未婚夫布隆伯格的丹麥飯店,阿思緹身邊充斥無數男人的身影,都顯示她不願屈服在當時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標新立異的新時代女性思維。
然而《當幸福提早來》主題依舊是少女的成長故事,儘管阿思緹有著獨立自主的想法,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她還是必須面對自己對於未來的迷惘。從懷孕開始面對家庭、周遭社會的異樣眼光,在為了愛情、為了孩子離開家鄉之後,又因為未婚夫在瑞典的離婚訴訟而被迫離開身處丹麥的孩子身邊,雖然這在旁人眼中看似是一個逼不得已的作法,但對一位母親來說,不能親眼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並跟自己孩子一同度過成長的時期,大概是最煎熬與掙扎的時刻。
因此當阿思緹得知布隆伯格沒有因為跟自己相愛而被關,僅僅賠點錢就能了事的時候,她才會憤而離開自己深愛已久的未婚夫。或許某些觀眾會認為她生氣與情緒突然大幅轉變有些莫名其妙,兩人不是正好能自由過著他們一直以來嚮往的生活嗎?但如果站在阿思緹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她著想便能發覺,布隆伯格如此簡單就能脫離牢獄之災,便代表阿思緹幾年來犧牲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時光,甚至被兒子當作是不熟悉的外人,所有的堅持與努力都在這瞬間變得毫無意義。
正是如此,《當幸福提早來》沒有花太多篇幅描述阿思緹與兒子相處的過程,反而更聚焦在她如何以自己對孩子的愛與堅持,來改變身邊家人對於自己與孩子的誤解並重新得到所有人(包括兒子)的認同與肯定。家庭成員的互相包容、諒解絕對是電影的主旨之一,「養兒方知父母恩」原本叛逆的阿思緹在這段故事中得到成長,慢慢學習跟家人和孩子的溝通方法,而母親也因為阿思緹對於孩子的愛,從嚴肅強硬的管教方式逐漸轉為開明的態度。片尾全家人來到那座每週固定參加禮拜的教堂,不同於電影前段心不在焉的神情,阿思緹臉上似乎多了點成熟與自信,也更懂得享受這平凡的美好,作為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這種收尾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整體而言,《當幸福提早來》以回憶、插敘的方式,透過年老的阿思緹收到來自各方小朋友寄來的信,來帶出她如何成為一位能寫出這麼多帶有意義童書的過程,導演刻意在電影前後以冷暖色調作對比,呈現出阿思緹的挫折與成長,不論是對於家庭、孩子、孩子父親或自己,導演都把角色的心境轉變描寫得相當細膩,更進而引出女性獨立自主思想,是一部劇情簡單,但內容療癒動人的溫馨小品。
捷傑電影
晚明小品文代表人物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喜剧之王》观后感
#2019努力奋斗
四个内容:
1。《疾风》这首歌
2。《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
3。《天鹅湖》这部芭蕾舞剧
4。《周星驰》这股精神
(你要是想要看这部电影的话,就停在这里,请不要继续看下去,因为严重透露剧情。)
1。《疾风》这首歌。
你还记得喜剧之王是那一年制作的电影吗?
答案是1999年。
你还记得喜剧之王第一幕就是男主角尹(yin3)天仇(周星驰饰演)对着海边涌起的浪花大喊一句:“努力!奋斗!”,这一句话成为电影的序幕。
20年前的你,那个时候,是否有梦想呢?
20年后的你,这个时候,依然还在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吗?还是早已被时间巨轮操到疲惫不堪?
新喜剧之王的序幕,还是同样的浪花、天空及海洋;没有了努力奋斗的呐喊,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寂寂无名的草根人物:跳广场舞的大妈,背景歌曲是陈百强的《疾风》,歌词是周星驰专挑出的一段:“如内心有梦,便全力追踪,不须计那天才可终。 ”。
广场舞大妈加上这一句如此有梦想的歌词成了此部电影的序幕。
我自己读到的电影潜台词是:“即便做不成专业舞者,也可以潇潇洒洒做一名最厉害跳广场舞的大妈呀!”
嗯,这就是周星驰反讽的功力、也是草根人物需要被看见的鼓舞。不管如何,草根的你我他就是需要努力!奋斗!没有他路了……
再说:用这一首歌词“如内心有梦,便全力追踪。 ”拉开序幕,不得不称赞一下。如内心有梦,成为了女主角的名字:如梦。
再说:剧终最后的一句台词:“人生,只不过两个字,如梦!”这样先后呼应的设计及安排,有始有终,绝!
2。《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
序幕的镜头逐渐拉远,让我们看见一大群不曾放弃理想的大妈共同跳着广场舞,熟悉的一本书透过女主角如梦的手走出来,出现了:《演员的自我修养》。
这本书出现之际女主角的脸还没有出场哦。意味着要先看内涵,再来脸蛋。我很喜欢这样的编排。
演员的自我修养 之书本介绍
https://zh.m.wikipedia.org/zh-my/%E6%BC%94%E5%91%98%E7%9A%84%E8%87%AA%E6%88%91%E4%BF%AE%E5%85%BB
20年前,尹天仇熟读此书,视其为宝藏,意味着追求理想要有足够的自我修养。尹天仇曾引用此书内容说过:“演技要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这样的表演才有层次。”
简单来说,从外到内就是我们要消化外在世界给我们的境遇,从内到外就是我们要用自己拥有的生存资源来应对这些境遇。
再简单一点,从外到内消化境遇,从内到外应对境遇。
这也在说着我们每个人生存之时需要的自我修养。
我们何尝不是演员啊?!我们的人生有那一天不是在演戏,而且还是没有NG的。每天早上醒来就是“action!”;每天晚上入睡就是“cut!” 。
因此,“演员”的自我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啊!
20年后,周星驰没有改变过此想法,不管是作为主角的男性或女性,他依然觉得自我修养是任何生命里的“演员”都需要“熟读”的一本书。
为了追求你的理想,你有没有同步熟读你生命的自我修养?
3。《天鹅湖》这部芭蕾舞剧
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天鹅湖》芭蕾舞背景音乐出现在《新喜剧之王》至少三次。
起初如梦不计酬劳,但求有饭盒及演出机会。在颠簸路上,好不容易在货车内终于吃到饭盒的第一口饭的过程,背景音乐就是天鹅湖。我看到这里都快要哭出来了,我是哭包,这个不用多着墨,快快跳过!
天鹅湖故事其实不难懂,就是述说着一名受苦受难的女子被诅咒成了天鹅,需要王子来拯救,才能变回少女。
所有典型的童话故事都述说着同一个版本。每一个受欺压的女主角,都需要有一个男主角来拯救她,她才能脱离苦海。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后咧)
而如梦需要的就是一个可以拯救她的男性,可以给她演出机会的男性。而戏中偏偏每一个瞧不起她的、侮辱她、欺压她、玩弄她的都是男性。包括过气的中年演员,马可老师(王宝强饰演)、合约男友,查理(张全蛋饰演)等等。(唯独爸爸还有暗恋她的男人例外。)
当梦想破灭,她跌入谷底之际,骑着机车,闭上眼睛,在高速公路任由机车带领方向。当时也是这首天鹅湖作为背景音乐。周星驰导演用很凄美、婉转、下着雨的镜头把自杀动作作为放弃理想的剧情。
我的解读是自杀其实就是杀害理想最凶的武器,毕竟能活着才有继续追梦的权利。试问有哪一个在社会边陲打滚多年却郁郁不得志的草根人物,没有想过自尽、自残、或自杀呢?
背景出现的音乐就是天鹅湖,很绝!没有人拯救你的时候,你是否依然可以为梦想而大喊努力奋斗?!
当如梦能透过演绎再次殴打合约男友,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活。对啊,女性为何一定要需要王子来拯救?女性需要自主、自爱、自立来作为拯救自己的力量!
当如梦终于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时候,背景音乐第三次出现天鹅湖啊,这个就无须再多于着墨了。(我没有很喜欢这个结局,说不定是周星驰想要弥补当初没有给喜剧之王的尹天仇一个“看似成功”的结局吧?)
4。《周星驰》这股精神
我必须要承认不是所有周星驰的电影我都喜欢。的确有一些是搞屎搞尿的电影。然而,自 1992年我看《审死官》这部电影(由杜琪峰执导)之后,我就开始改变我对周星驰的看法。
接下来,我比较喜欢的是《西游记》系列、《少林足球》、《喜剧之王》、《功夫》、《美人鱼》等。
于我,我喜欢这些周星驰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点,都在述说着好几个同样的主题:社会边陲、草根人物、欺压、孤单、坚持、有梦想、成为自己。
这一部《新喜剧之王》,在中国票房无法夺冠称王,至年初六今天仅居第五,而且戏院的场次数量每天持续大幅度减少。
或许现在的社会趋势不再需要草根人物的励志故事。或许草根人物的奋斗故事再也引不起消费者太大的共鸣,然而,我还是很喜欢周星驰用简单的方式说着小品的故事,用他一贯无厘头的方式说着社会现象的反讽,用他一贯努力奋斗的坚持来说着激励的心灵鸡汤。
已经步入中年阶段的我很感谢在这人生年少的时候能接触到香港电影及香港音乐。你不难发现周星驰、林忆莲、张学友、梅艳芳等等香港众多巨星,都是外表不那么俊俏或艳丽,但他们都是很努力很奋斗的草根人物,在生命里不断求突破,坚持梦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天生就不是有明星的味道,却很努力、很奋斗地哼唱出属于自己的《疾风》,熟读着属于自己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舞动着属于自己的《天鹅湖》。
单单这种努力奋斗的精神,我忍不住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我对《周星驰》这股代表所有草根人物努力奋斗精神的感谢。
我终于写完了。下台一鞠躬。
以量 祝福大家 祝福自己
#年初六
#写给那些早已经忘记要奋斗也早已放弃梦想的人们
#2019新春电影
#要努力
#要奋斗
#周星驰精神
#我们都不是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