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凱聊聊
大家晚安,本週想續聊上次提到的「提綱挈領」,不曉得各位還記得嗎?如果還沒看過的擇友們,建議可以回到前一篇的聊聊文章看看。
每日一篇手稿的目標與關鍵成果(OKR)
在上篇文章中,有分享到現在要更加專注於行動綱領上的相應行動優化,而今天就嘗試定義每日手稿的目標,作為外部衡量的指標。
...
#嘉凱聊聊
大家晚安,本週想續聊上次提到的「提綱挈領」,不曉得各位還記得嗎?如果還沒看過的擇友們,建議可以回到前一篇的聊聊文章看看。
每日一篇手稿的目標與關鍵成果(OKR)
在上篇文章中,有分享到現在要更加專注於行動綱領上的相應行動優化,而今天就嘗試定義每日手稿的目標,作為外部衡量的指標。
━━━━━━━━━━━━━━━━━━━
▎行動綱領 OKR
⠀
我自己是怎麼看待行動綱領中的三大行動「每日手稿」、「每週更新 Podcast 」、「每年一個作品」呢,以及又該怎麼設定一些可衡量目標,來檢視目前這些行動是否有一步步的在形成積累,而非又成了窮忙,或是反向給自己設下的窠臼呢?
⠀
首先從「每日手稿」開始做整理,並將每個行動都用 OKR(關鍵與目標成果)的方式來進行規劃及調整,大家不必緊張,OKR 其實很容易,OKR 是英文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的縮寫,以中文翻譯就是目標與關鍵結果,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而其作法就是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並假定若要完成它,須具備的 3-5 個關鍵成果會是什麼。
⠀
▎每日手稿之年度 OKR 拆解
⠀
⊗ 目標(2021 年 6 月 30 日前):
▸ 成為台灣最大的線上沙龍俱樂部,並維持 95% 以上的超高續存率。
⠀
⊗ 關鍵成果:
▸ 每天,撰寫一封 1,500 字的手稿,若當天未完成,隔天必須加寫一篇,不可延遲超過一日(生病、意外等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 每天,檢視每則貼文下方的留言以及互動,並逐條進行回覆。
▸ 每週,必須重新閱讀一次自己所寫的文章,並進行優化檢討。
▸ 每晚,必須空出 40-60 分鐘整理當天生活,並初步制訂明天撰寫之題目。
▸ 每早,必須靜心 30 分鐘,構思下今天文章的架構,以確保文章的品質。
⠀
而這邊大家可能會有點疑惑,為什麼「每日手稿」並非是目標,而是關鍵成果的第一項呢?這個其實就牽涉到 OKR 的使用方式了,「目標」是用來定義一個激勵你的方向,而非是行動本身,主要是用來定調下行動後所能帶來的預期成果,同時這個成果最好有些可衡量的量化數據會是最好。
⠀
每日手稿的目標成果,主要是在傳遞我的信念給實驗所內的共創者,並讓大家感受到收穫。
後續定義出的關鍵成果,這幾週撰寫文章後所找出的優化方向,主要都是用於提升內容本身的質量。
⠀
歡迎大家使用 OKR 的方式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前進的動力,不見得要像我一樣,動不動就是十年一年起跳,你也可以用一個月或是一季,來嘗試開始制定。
同時,也推薦大家閱讀《OKR 做最重要的事》此書。
⠀
若你對於上述設立目標的背後脈絡及原因深感興趣,
皆可在 #徐嘉凱共創實驗所 當中閱覽完整文章。
另外,有在聽疫情期間限定《被限制下的選擇》的擇友們,相信你們對於《被限制的 999 種選擇》應該不陌生吧!在 Podcast 《被限制下的選擇》單集 SP22 當中,我與好友大涵 @tahan.lin 討論發起在綠洲策展的群眾募資可能性,我將這些想法以及後續結合外部公益性質的活動,都整理在 #徐嘉凱共創實驗所 當中囉,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收看
⠀
━━━━━━━━━━━━━━━━━━━
以上資訊自於 #徐嘉凱共創實驗所 部分資訊。
若想要觀看完整資訊,歡迎加入你一起共創所的行列!
誠摯歡迎你的加入 #徐嘉凱共創實驗所,
在未來的每一天,我將會在實驗所中,
分享最真實、最原始的思考觀察,與事業體的各式帷幄運籌。
預計每週五會定期舉辦線上沙龍,
和參加實驗所的夥伴們一起共同前進。⠀
如果,你也認同台灣的影視娛樂文化要撐出自己的經濟體系,
歡迎到我的IG頁面 @jackself1991 的資訊欄,內有連結提供你參考。
━━━━━━━━━━━━━━━━━━━
#創業 #創業日記
晚安英文縮寫 在 莫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odsSS21 🎻🎷🎺🎼 Tod's
各位莫寶週五晚安~~~
誰沒有出去玩耍待在家的?
不管你在外面還是在家
請看完這篇好嗎哈哈哈
好加在今日天氣突然轉涼
讓我穿著 @tods 這件外套拍照顯得沒有那麼熱
(但其實還是挺熱XD)
不過沒關係就當作總經理先為大家示範冬裝如何穿搭
不是我在說
@tods 這雙鞋子真的讓腿看起來夠修長
最高級的日常看秀服頒獎給Tod’s
剛剛九點一樣準時收看了Tod’s 的線上直播大秀
我必須說....
這真的是我目前米蘭時裝週看到最愛的一場線上秀!!!🙌🏾
如果大家願意真的要花時間看完這場秀的影片拜託~~~
簡直一切太用心太有創意太有溫度
Tod’s 這次也選擇用先錄製好的方式進行這次時裝秀
以「The Song」為主題
模特兒們在Villa Necchi別墅各個角落一一演繹服裝
襯著迷人的歌聲與多種樂器協奏而成的樂章作為走秀音樂
前段慵懶自在
後半段換上節奏輕快愉悅的調調
所有觀秀嘉賓在視訊畫面裡頭與品牌一起同歡
好像我們所有觀秀的人都身在其中
我超喜歡最後設計師融入在模特兒中
沈穩愜意的坐在地上看著鏡頭
好像在述說即使隔著一層螢幕
我們還是想要把快樂帶給大家
雞皮疙瘩~~~~~
這場秀的設計跟創意實在太棒了
而且Tod’s 從前置作業就超級用心
連送給我們的邀請卡
都附上了印有我們英文名字縮寫的小皮件禮物
我的是桃紅色上面印有MC
覺得非常窩心
感謝Tod’s讓我週五夜晚瞬間好心情
真的好愛這場秀喔
我要去再看一次了
#一樣挑選了我這一季最愛的四套
#你們喜歡的跟我一樣嗎
#明年夏天渡假就穿這些了吧
#包款也更年輕化更亮眼了超好看耶
#莫莉線上時裝週
晚安英文縮寫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你暫時脫離了情緒的糾纏,就能看清自己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更能看見事情的全貌。
你會發現,眼前的危機並不是真的那麼嚴重,你的生命也沒有受到威脅。所有可怕的情況都是由你的大腦所想出來的,所以你該思考自己該怎麼去應對。
你不必一直都清楚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該如何應對,特別是對於你無法接受的方法,而且你也沒有意願去執行。唯有你自己對這些方法有所體悟,才有可能讓你和孩子(或是伴侶、母親、婆婆或其他人)開啟互動;並且讓你看清,你所感受到以及在乎的人事物。
取自《媽媽的情緒練習》
……………………………………………………………..
各位朋友,晚安:
最近工作接連著來,大概回留言會開始零零落落的,先跟大家報告。
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不管是我自己,或者說是媽媽的工作,突來的意外打斷生活步調的狀況也不少見。譬如說,孩子一生病,不能上學,媽媽的日常作息常常就會暫時亂成一團。
這時要有取捨,通常不能忘了照顧自己。
有時要讓情緒來,我們沉浸在情緒裡,讓情緒慢慢退去。摘文中建議的CIA方式,Cut→Imagine→Act,我相當贊成。
祝願您,身心健壯,理智線堅強!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覺察內心的不滿
—有意識地引導自己,脫離負面情緒泥沼—
【文/ 珍琳.米克, 珊德拉.提墨.葉特】
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會有什麼表現?表現出難過還是失望的樣子嗎?在孩子覺得受不了,甚至無法負荷時,他會立即用某種方式來抒發或是發洩嗎?像是流淚或哭喊,他或許會打自己,跌坐在地板上蹬著雙腳,摔東西、咬人或是大吼大叫。即使我們大人(最好)在生氣時沒有這麼做,我們自己也難以承受孩子的行為,因為我們的身體也會跟著經歷類似的過程。
◎身體裡的憤怒:關鍵九十秒
你大概已經知道,自己在生氣和有壓力時會有什麼感覺:喉嚨緊縮、呼吸紊亂、胸口像被壓住一般。你的身體僵硬、無法放鬆;你會咬著牙齒不放,連下頜都緊繃了起來。再進一步你會被引爆,然後失控:你的大腦開啟了自動反應,釋放出多種化學混合物質,接著流竄到你的全身──這就是你在當下所感受到的感覺。
不過,我要告訴你一個很重要的訊息:這一切過程只會持續九十秒。九十秒當中,從大腦啟動這個程序,接收到憤怒的訊息,傳遍你的身體,最後消失在身體裡,然後,它就結束了。你經歷了情緒的起伏,意識到該處理憤怒的感受,必須控制它,也都在這九十秒裡發生。美國神經學家吉兒・博爾特・泰勒(Jill Bolte Taylor)在她的書《奇蹟》(My Stroke of Insight,暫譯)提到這個過程,她還補充:「在這九十秒後,如果我的怒氣還未消失,原因就出在『我自己決定要讓這個過程留在我的生命裡』。我每個月都想著,是要緊抓著這個過程不放,還是回到眼前的當下,不要再巴著這道感覺。」
◤從大腦啟動憤怒的機制,讓感覺傳遍你的全身,最後又離開你的身體,這個過程只有九十秒。◢
這是給身為大人和媽媽的你的一個好消息。不過,千萬不能把這九十秒當成一種期待,對孩子說:「好吧,九十秒之後你就不可以再這個樣子了。」孩子還不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緒,但如果我們給他們機會去學習,他們就會愈做愈好。
從大腦啟動憤怒的機制,讓感覺傳遍你的全身,最後又離開你的身體,這個過程只有九十秒。這短暫的片刻,也讓我們明白一些重要的事:如果有一天,你被情緒困住了,那正是你的大腦正忙於自己的運作。這時的你完全沒有能力去顧及你自己和孩子,也沒辦法在生氣的情況下去陪伴他,一旦你被「啟動」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先照顧好自己。在這九十秒的時間裡,你就是身處緊急情態中,你的大腦和身體也一樣,只有關閉這個自動機制,釐清憤怒的原因,你才有餘力去面對孩子。
幫自己踩煞車,不要干涉你的本能反應,是這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事。最理想的作法就是在生氣時深呼吸,並且覺察你的身體反應。但我們都知道,要有辦法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做到你想要的模樣,可能還要努力一段時間。這時候,抱持完美的心態反而會適得其反,它可能會導致你再次陷入自責的情緒裡,因為你認定自己又會再次失敗。
你可以設定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像是,稍微調整自己長久以來面對孩子生氣時的反應:
・抓著沙發或長椅的靠背,不要抓孩子
・對著牆壁發洩,不要對著孩子怒吼
・可以試著退後一步,不要奪門而出
你的焦急心情會完全反應在你的行為舉止上,所以更要一步步努力朝你想要的方向邁進。一次一小步,反省、失敗、再反省、最後成長。當你覺得眼前的方法行不通時,你可以說出來並且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式。
在你憤怒及激動時,即使你早就習慣把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壓下來,你的身體也會提醒你,現在該好好去面對它了。你可能會因此感到心痛,但唯有允許你自己去體會和感受,你才能變得更好。
我們身為父母,遲早要學著控制及調整我們的情緒,才有辦法對別人伸出援手。這和我們做為大人,去期待別人,像是另一半或是孩子能幫我們把情緒停下來完全不同。或許,下一次你也可以想著:「啊,其實我也可以試著冷靜下來!」特別是當你的情緒到了臨界點時,就這麼做吧!或者擺動一下身體,感受一下當下的自己,再深呼吸一口氣。過了九十秒後,你又可以恢復思考,也更願意努力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C.I.A:你的救命計畫
請試想一個讓你在瞬間就會抓狂的情境。你走進客廳,看到孩子用麥克筆在沙發上作畫;你拿喝的東西給孩子,他盯著你,在你面前把杯子裡的東西全數倒光;你拒絕孩子的請求,他開始生氣,對著你發飆,捶打你的背,揮拳攻擊你的臉。
從這些事件的情況看起來,在那時,就在當下,你需要能及時因應的方法,好讓你應付眼前的狀況。從現在開始,當你遇到上述的情況時,請記得C.I.A.步驟。
C.I.A.是一種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辦法,是由我們所發想出來的一種處理過程。簡單來說,它涵蓋所有棘手情況下所需的重要步驟,哪些可以做,又有哪些千萬不要做。C.I.A.是由「Cut」、「Imagine」和「Act」等三個英文字縮寫組成,也就是「停止」、「想像」和「行動」。
◆ 停止:停下來!不要動!就是現在!想像一個你迫不及待想要播放的電影片段,接著按下暫停鍵。就像把從你嘴裡冒出來的話、不加以思索的動作,通通都停止。電影裡的「Cut」代表著必須立即停止拍攝,這時演員可以放鬆和深呼吸,可以脫離角色回到自己。因此,「Cut」以及「Stop」對現在的你來說是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事。你必須這麼做,才有機會進行到下一步。「Cut!」能讓你身處壓力時不再受困於眼前的事物,你會把前方一大片視野看得更清楚。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關注你的呼吸!
◆ 想像:當你暫時脫離了情緒的糾纏,就能看清自己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更能看見事情的全貌。你會發現,眼前的危機並不是真的那麼嚴重,你的生命也沒有受到威脅。所有可怕的情況都是由你的大腦所想出來的,所以你該思考自己該怎麼去應對。你可以在心裡想著那個可怕的片段,接著觀察你的身體反應,仔細發掘心裡冒出來的感覺。感受你自己、體會你自己、保持呼吸的節奏,好好地與你自己相處。你無須匆忙,花點時間陪伴自己。所謂的「想像」是給你自己有逐步檢視起伏的情緒,允許自己去瞭解自動冒出來的負面感受,以及存在腦海裡被「被拘禁」的想法。如果你能細心地去觀察牽動你反應的這些「片段」,並且思索你和孩子接下來的情況,正好能讓你去尋找其他可行的作法。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能藉此去認清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同時去找出我們想要的替代方案。
◆ 行動:現在你已經瞭解自己的想法,能和身體、情緒對話,掌控情緒的波動對你來說也不再是難事,你已經可以盡自己所能去面對它,你會因此感到滿足,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處理問題。
即使參考了C.I.A.步驟,你可能還是不確定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畢竟它還是有不足的地方。當你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做,也可以在當下明確表達出這種不確定感。你不必一直都清楚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該如何應對,特別是對於你無法接受的方法,而且你也沒有意願去執行。唯有你自己對這些方法有所體悟,才有可能讓你和孩子(或是伴侶、母親、婆婆或其他人)開啟互動;並且讓你看清,你所感受到以及在乎的人事物。
C.I.A.的計畫及步驟需要經過練習,你把步驟做得愈確實,就愈清楚自己有喊「Cut!」的能力,漸漸地,你就能在遇到情況時做到冷靜、感受、呼吸等三件事,重新和自己對話,然後知道怎麼面對問題。於是,C.I.A.就完全成為你個人的方法。
這本書裡的呼吸、肢體練習以及啟發,都是為了幫助你能經常運用C.I.A.的步驟,並且更得心應手。其中的關鍵就是不要失去和自己的連結,也就是和自己對話。透過一心二用,可以做到:關注自己、感覺身體和呼吸的變化,於此同時也關心孩子,並且維持先前關注自己的狀態。你願意敞開心房,關注自己所處的情況,與它共存,如此一來就能維繫你和自己、和孩子的連結。
.
以上文字取自
媽媽的情緒練習:自我覺察,用智慧愛孩子和自己,建立正向家庭關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252
大好書屋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晚安英文縮寫 在 Linn / 老娘才不是日本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調到新部門的三個月】
從去年就跟公司爭取調部門,等了大半年才終於實現(過程超漫長又有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可以講)。調到新部門到現在已經三多個月了,新部門跟我之前做的業務類型完全不同,規模更是大了好幾倍,協作的團隊也比之前錯綜複雜,整個專案裡面有大大小小的各種案子,相關人員應該有近百人。
回想起來剛到新部門的時候,因為相關的背景知識其實不是很充足,我幾乎算是從頭開始學,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跟著主管跑來跑去、瞭解業務內容、認識各個協作團隊成員,還有我最討厭的——開會寫會議紀錄。
日語開會本身雖然不成問題,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當有很多不懂的專有名詞或是英文縮寫在你頭頂上飛來飛去,而你只能滿頭問號的時候,內心已經很崩潰,表面上還要裝沒事,而且還必須專心聽進去那些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的內容,因為你要寫會議紀錄。天啊真的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痛苦的了。
一方面覺得必須要寫一份我根本沒搞懂過的會議紀錄很瞎,也不喜歡這種半調子的感覺;另一方面也覺得為什麼大家可以針對這些簡直像外星文的內容侃侃而談,彷彿只有自己像是局外人,超遜。ダサい。想問問題也不知道從何問起,因為不懂的事情太多,根本無法抓到重點。
由於會議紀錄有時候不夠詳盡,主管經常會分享他同時寫的筆記給我,或是在我更新完會議紀錄之後幫我看一下,然後說「我稍微修改一點點喔」,結果根本改超多甚至連標點跟分段都給我改掉。對,主管是我見過最龜毛、嘮叨加完美主義的人,竟然比我這個處女座還要龜毛。
會議紀錄被改這件事,其實是滿感謝主管的,因為重點不是誰寫的,而是裡面的資訊正不正確、夠不夠詳盡,詳盡之餘又必須適時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資訊。這點主管當然做的比我好太多了。但是總不能一直靠他幫我。把會議中不懂的事情搞懂是最根本的,但也不能一直在會議中提問,那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於是,那一個月,我做了一件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
我把所有可以錄音的會議都錄起來,結束後不懂的地方就重新聽,把不懂的名詞全部記下來,就像以前學日語的時候會聽廣播一樣,只是那時候聽的是NHK,現在聽的是公司機密情報(笑)。每個會議我都寫兩份紀錄,一份是給大家留存的會議紀錄,一份是我專用的「不懂的事情」紀錄,記在電腦的待辦事項裡面,查資料、看書、問主管,用什麼方法都好,搞懂了就可以打勾。
有時候同事會開玩笑說「會被錄音這樣我都不敢亂講話了(笑)」但又很包容我讓我把iPhone擺在桌子中間好收音。每天就這樣除了寫企劃以外也寫會議紀錄,不懂的事情累積得越多,打勾的項目也越來越多。主管依然嘮叨又龜毛,只是有時候他不能來開會的時候,不叫我幫忙改會議時間,而是跟我說「這個會議就交給你了」。到第三個月,回過神來發現我手上突然多了好幾個負責的案件,其中還有一個很受高層重視的專案。而iPhone裡面的語音備忘錄已經很久沒更新,因為我現在不需要錄音也能搞懂大家在說什麼,還能不慌不忙地主持會議。
最近因為手上案子受到重視,也背負著一起合作的同事們的期待跟擔憂,因此壓力也很大,每天都加班覺得累到炸(單押)。有時候事情沒進展時會有點陷入自我厭惡跟焦慮的感覺,下班了內心卻還是不能好好休息。但比起剛來的時候,現在明確知道自己在煩惱什麼,也知道自己的課題是什麼,已經進步太多了。想要告訴自己,你已經很棒了,會有焦慮感是因為你的標準高,但不要累壞自己了。晚安。
#今天也加班好累
#如果不是怕隔天會累其實還想再加一下
#好社畜
#沒事還是不要隨便錄音啦記得徵求同意
#照片是去曼谷出差時拍的
🔽老娘IG🔽 有比較多生活瑣事跟食物
https://instagram.com/linzoma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