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時間電價契約容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時間電價契約容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時間電價契約容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時間電價契約容量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能源轉型的步伐依舊持續向前邁進中..... 中鋼中油成供電大軍,台電需量反應產業戶破 2 千 (07/05/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中央社) “..... 轉移尖峰、充分利用離峰用電的觀念已逐步被接受與落實,台電也將研擬需量反應強化機制,減輕未來停、限電風險。 事實上,在尖峰用電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SHIN L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精進紓困 #永豐大戶 #信用卡推薦 合作信箱✉️ : [email protected] ❗️影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二次搬運、寫成新聞稿 ❗️每月45元幫助我創作更多影片|https://shinli.pse.is/PD4Q5 ———————————————————————————— 短...

  • 時間電價契約容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7 16:29:12
    有 19 人按讚

    能源轉型的步伐依舊持續向前邁進中..... 中鋼中油成供電大軍,台電需量反應產業戶破 2 千 (07/05/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中央社)

    “..... 轉移尖峰、充分利用離峰用電的觀念已逐步被接受與落實,台電也將研擬需量反應強化機制,減輕未來停、限電風險。

    事實上,在尖峰用電時段,並非所有用戶都一定需要用電,只要給予足夠鼓勵,便能有效抑制大型用電戶的尖峰用電量,例如台電也推出「需量競價」等其他需量反應措施,不僅節電,還能降低整體發電成本。

    需量競價概念為,由各參與廠商自行出價決定節省1度電價格,台電以價排序,進行最經濟的採購;得標廠商會在當天特定時段自行減低用電,若有確實配合減少用電,便可獲得電費扣減。

    需量競價措施從104年初實施時,申請戶數為161戶,隔年激升至824戶,包含中鋼、中油、東鋼等皆為參與大戶,甚至中鋼集團旗下子公司還成立「電力交流網」群組,進行需量競價資訊、技術交流。

    根據台電資料,需量反應措施總體參與戶數節節攀升,從106年的1,064戶,109年已達2,125戶響應,4年內翻倍成長;8月單日最高抑低用電107.9萬瓩,約等於1部核能機組發電量。....."

    進入盛夏用電高峰,台電緊急調度大機組歸隊外,也從產業界「找電」,拉攏中鋼、東鋼與中油等大廠加入,強化需量反應祭出電費折扣。台電統計,現有 2,125 戶成為需量反應簽約商,儼然是新一批「供電大隊」。

    歷經513、517分區大停電之後,供電穩定度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尤其炎夏到來,高溫將導致用電再創新高,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即表示,必須強化需量反應。

    台電解釋,需量反應是指引導用戶管理用電,促使用戶改變原本用電習慣,例如減少下午1~4時用電或將尖峰用電轉移至離峰時間,簡言之,就是在全台用電高峰時段省電或不用電,如此一來才能減輕台電在尖峰負載供電壓力。

    不過「單純降低用電」難度較高,例如即便將空調改為變頻冷氣,確實能減低用電,但抑低程度畢竟有限;因此多半還是透過「移轉用電時段」的方式,讓尖峰用電時段不至於供電緊澀。

    台電指出,由於工廠等大型用電戶多半可自由調配製程時間,因此台電可在電價設計上提供價格誘因,鼓勵廠商改為離峰時段用電,如此一來,便能降低尖峰用電負擔,這項措施稱為「計畫性減少用電」。

    「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適用對象為高壓、特高壓用戶,可再細分為3種型態,例如「日減6時型」意思是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1~5時、6~8時,減少用電6小時。

    用戶可自由選擇所欲抑低用電的月份,雙方再根據約定好的抑低契約容量,核算後續電費扣減事宜,達到台電、用電戶雙贏結果。

    事實上,在尖峰用電時段,並非所有用戶都一定需要用電,只要給予足夠鼓勵,便能有效抑制大型用電戶的尖峰用電量,例如台電也推出「需量競價」等其他需量反應措施,不僅節電,還能降低整體發電成本。

    需量競價概念為,由各參與廠商自行出價決定節省1度電價格,台電以價排序,進行最經濟的採購;得標廠商會在當天特定時段自行減低用電,若有確實配合減少用電,便可獲得電費扣減。

    需量競價措施從104年初實施時,申請戶數為161戶,隔年激升至824戶,包含中鋼、中油、東鋼等皆為參與大戶,甚至中鋼集團旗下子公司還成立「電力交流網」群組,進行需量競價資訊、技術交流。

    根據台電資料,需量反應措施總體參與戶數節節攀升,從106年的1,064戶,109年已達2,125戶響應,4年內翻倍成長;8月單日最高抑低用電107.9萬瓩,約等於1部核能機組發電量。

    轉移尖峰、充分利用離峰用電的觀念已逐步被接受與落實,台電也將研擬需量反應強化機制,減輕未來停、限電風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1/07/05/taipower-demand-responds-to-industrial-households

  • 時間電價契約容量 在 經濟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5 08:39:01
    有 670 人按讚

    防疫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也讓家中的電費比以前多,為了減輕民眾負擔,住宅用戶6月不實施夏月電價,預估將有 1,000 萬用戶受惠。還有更多紓困精進措施,請大家幫忙分享。
      
    #電費減負擔
    對於受衝擊的服務業、農業,提供今年5月起至7月的電費減免。其中,營業額減少50%以上者,低壓用戶減收30%(每月上限30萬元);高壓用戶減免30%(每月上限300萬元),免收供電設備維持費。

    營業額平均減少15%以上未達50%者,低壓用戶減收10%(每月上限10萬元);高壓用戶申請暫停部分契約容量減收基本電費,於明年2月底前申請恢復,免收期間的供電設備維持費,但無法申請降低契約容量的百貨商場,每月電費則減免10%(上限50萬元)。
      
    #標準再放寬
    針對商業服務業,彈性認定營業額衰退期間,預估6月可符合衰退條件的業者,可先提出5/15~6/14 的營收資料送件申請,後續再追認6月份財報,以便儘速申請拿到補貼款。至於新創業者,因為跨領域營運模式,常有行業別認定的困擾,經濟部也有單一窗口,彈性處理資格認定、協助申請補助。
      
    #租金有減免
    減輕承租人受疫情的影響,台電、中油、台糖及台水公司等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提供租金減收2成,延長至2022年6月;此外,林口新創園、自設育成中心(南軟、南科、高軟)等經濟部所轄的場域,進駐的新創業者5-7月租金減半。

  • 時間電價契約容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1:35:18
    有 17 人按讚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電還是電網輔助服務?(05/26/2021 陽光部落格Sunnyblog)

    2021.5.14興達發電機組匯流排故障,依照台電公佈的備轉容量,應該足以因應這次事故的震盪,然而結果是目前台電現有發電能量其實無法應對波動,導致C、D組用電戶需要輪流限電數小時以等待發電機組重新升載。時間拉到這幾天,根據台電的發電廠即時資訊,在日正當中、氣溫最高的時刻,所有的發電廠,包含設置目的為輔助啟動、而非發電的的輕油發電機組,幾乎都是滿載運作中,才能維持6%以上的備轉容量率。

    就以上狀況而言,台灣的確缺電。

    更多的再生能源併網是趨勢,面對已投入的巨大資源評估、開發、建置的發電項目,及目前國際對於再生能源、減碳的要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持續提升目前的再生能源配比與併網量;新型態能源的加入也有分散風險、降低負載壓力的優點,如近年來太陽能的併網緩解了過去在中午必須大量升載的壓力,讓現在用電尖峰從中午轉為清晨與黃昏,形成鴨子曲線。

    既然轉型趨勢明確,也必然發生,在應對上,我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1. 發電量與用電量成長不同步

    依照經濟成長率預測未來用電需求,每年用電量都會上升1~2%,增加發電量是必然的。然而,政府在能源開發上重點放在再生能源的風能與太陽能,皆有因為爭議導致開發卡關,因此發電量並無達到預期水準;除此之外,再生能源大量併網會增加台電調度的壓力,彈性調度能力不可或缺,但不僅燃氣電廠因溝通不良卡關、缺水導致抽蓄發電更為短缺、電網輔助服務措施尚未成長完備,目前彈性調度能力尚待成長。

    要解決電源開發的問題,隨著經濟部的再生能源躉購政策逐漸降低收購價格準備退場,需要有更自由的電力交易市場,才能由市場交易機制支撐起價格,保持再生能源的開發誘因。目前太陽能建置上,沒有環境爭議的屋頂型電廠有90%,為無法自由交易的第三型發電設備,雖然能源局有對此做出解決方案,但對於廠商來說摩擦依舊太大、無法有立即性的幫助;在風能建置上,要將數百千瓦裝置容量的風場導入自由交易機制,也不是簡單的事,許多開發商持觀望態度,讓風機建置進度緩慢。

    2. 彈性調度多元電力來源的方法

    在彈性調度的能力提升上,燃氣機組牽涉到環境保育、地方政商及溝通不良等議題;氣候變遷影響之下,不只是近期水情嚴峻、未來也更容易因為極端氣候而缺水:

    過去一直作為重要調配資源的抽蓄水力發電,也已經被逼到了臨界點。

    就即時的電力調度而言,水力為目前最快反應的電力來源,在幾分鐘內便能達到滿發

    第二常用的燃氣發電則需要2小時才能達到滿發

    電網輔助服務措施是一條新的方向

    電網輔助服務可以細分四種:

    快速反應備轉
    調頻備轉
    即時備轉
    補充被轉

    依照電網不同情境,用各種措施反應用電調配需求。

    2020年,台電已開始快速反應備轉、調頻備轉的招標,在今年七月,也即將試行電網「輔助服務與需量反應措施平台」,讓更多的容量型儲能機組、需量反應措施可以參與電網需量反應。作為輔助服務,這幾項調整的速度都要比傳統機組來得快:

    反應最快-快速反應備轉服務:必須在一秒之內即時反應

    反應最慢-補充備轉:至少需在30分鐘內動作。

    輔助服務是一個急需發展的未來重要資源,但是目前僅有15MW的儲能調頻備轉(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AFC)初登板輔助服務市場,建置量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如果成功如期建置,513、517發生的事故,都可以用採用這種方式因應策略。

    除此之外,這種非傳統、不以發電方式來增加電網彈性的措施,台電業務處也有推出「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目標是降低用電戶在尖峰時刻的用電,來達成轉移尖峰時刻發電壓力目的。台電業務處會先跟用電戶簽訂特殊的電價契約,用以價制量的方式,將用電負載轉化為可調度的電網資源,成為整體電網規劃的一部分,突破傳統上供電必須滿足用電需求的單向運作,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而這些參與的用電戶,透過將尖峰時間的用電需求量轉移到離峰時段,也可以得到較為優惠的電價,達成雙贏的局面。

    而輔助服務內容也可以再進一步擴大。目前需量反應措施只有契約容量100kW以上的大戶會跟台電合作在尖峰時降載,然而大戶們的電力多作為工業生產所用,降低用電等於停止生產,因此參與者不多。若能開放低壓商辦、住宅用戶參與,由於低壓用戶本身彈性較大,總體來說可以讓電網運作更有彈性。舉例來說,歐洲有能源新創公司提出的輔助服務內容為調配住宅的暖氣,在備轉緊繃的時候,關閉部分用不到的暖房設施,以達到降載的目標。雖然在國外已有諸多案例,以台灣目前的狀況而言,要聚合大量低壓用戶,還需要更彈性的電網規則與商業模式參與,才有可能發揮效用。

    長遠來說,未來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傳統機組因高溫而故障或必需顯著降低電力輸出的機率也會提升,很可能使得電網在調配上需要面對更嚴峻的問題。同時,太陽能剛好在夏季白天最高溫的時候,有較多的發電量,其實也是在減少這些無預警突發狀況發生的機率。

    越彈性、多元、分散的電網供需,可以讓風險降到最低,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問題有助於產業跟大眾之間的理解。期待台灣電往未來的發展,希望能讓所有人都能更簡單地參與能源電力產業,並在其中找到價值。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blog.sunnyfounder.com/2021/05/26/我們需要的是更多電還是電網輔助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