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昭和12年民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昭和12年民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昭和12年民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昭和12年民國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9月6日午後2時,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艋舺龍山寺對面艋舺公園的水舞表演中。(張哲生 攝) 1927年,艋舺龍山寺完成整修,其對面新闢建完成的艋舺龍山公園,隨之啟用,落成典禮是在當年的12月24日舉行。 艋舺龍山公園今名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公園北面隔廣州街與艋舺龍山寺相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昭和12年民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6 14:57:08
    有 710 人按讚

    2021年9月6日午後2時,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艋舺龍山寺對面艋舺公園的水舞表演中。(張哲生 攝)

    1927年,艋舺龍山寺完成整修,其對面新闢建完成的艋舺龍山公園,隨之啟用,落成典禮是在當年的12月24日舉行。

    艋舺龍山公園今名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公園北面隔廣州街與艋舺龍山寺相望,西面為西園路,南面隔和平西路三段與龍山商場、萬華區行政大樓相望;東面隔和平西路三段100巷,與西三水街市場相望,其總面積達13,618平方公尺。

    艋舺龍山寺是泉州安海龍山寺之分靈寺廟,主要奉祀觀世音菩薩。據傳,清代雍正年間有渡臺移民將所佩帶的香火袋掛在樹上,多次於黑夜裏發光顯靈,遂有建寺之倡議。

    1738年(清乾隆3年),泉州三邑移民,將福建泉州府晉江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臺灣,在艋舺合資興建龍山寺。

    1740年(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地形為風水上的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

    清仁宗嘉慶年間,臺北發生大地震,艋舺龍山寺毀損嚴重,曾進行重修。1867年(清同治6年),艋舺龍山寺遭受暴風雨侵襲,再次大規模修復,此次修復後,艋舺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同年建造的艋舺清水祖師廟相類似。日治時期,艋舺龍山寺部分空間被移用當作學校、軍營以及臨時辦公處所。

    1919年(大正8年),艋舺龍山寺住持福智法師見到龍山寺老舊破損,空間被充為公用,便與鄉紳進行募款重建,推舉辜顯榮為重建事務的董事長,翌年展開重建,聘請當時頂尖的大木匠師王益順、石匠師辛阿救,打造今日艋舺龍山寺樣貌的基礎。

    1924年(大正13年),艋舺龍山寺進行整修工程,並於寺前闢建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

    1927年(昭和2年)12月24日,艋舺龍山寺整修工程與寺前公園之闢建均完工,並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寺前公園定名為龍山公園,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艋舺龍山寺的大殿在1945年(大正34年)的二次大戰空襲中全毀,戰後才進行修復。

    1968年(民國57年)8月,龍山商場設立於龍山公園內,此為第一代的龍山商場。

    1992年(民國81年),臺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並於地下興建捷運龍山寺站與龍山寺地下街;於是龍山商場內的大部分商家於1993年(民國82年)12月遷移至萬華車站北側廣場(臺鐵萬華車站前B區)的新建大樓內,此為第二代的龍山商場;等到2004年(民國93年)萬華區行政中心大樓完工後,龍山商場內的攤商於2004年(民國93年)11月遷入該大樓的地下一樓與一至三樓,成為第三代的龍山商場,平均每層樓有30家攤位店舖,地下一樓設有通道與臺北捷運龍山寺站相連。

    1995年(民國84年),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規劃萬華十二號公園。

    1999年(民國88年)2月14日,公園開工動土,由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主持,工程費時6年。

    2005年(民國94年)1月22日,定名為「艋舺公園」的萬華十二號公園正式啟用,目前公園北側(艋舺龍山寺正對面)在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之間每逢整點會有15分鐘的水舞表演,入夜之後,常可看到為數不少的民眾在園內休憩。

  • 昭和12年民國 在 Mimi Bla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6 17:48:30
    有 493 人按讚

    這個關公看起來真的有像會擋炸彈了(相傳屏東空襲時,關公和隔壁的媽祖一個用大刀一個用腳踢,讓這兩間廟都倖免於難)
    #屏東聖帝廟
    ----以下是最近在寫的內容----
    屏東聖帝廟(又稱關帝廟、武聖廟、阿猴武財神廟、武廟),1780年(乾隆45 年),由欽賜進士御前侍衛馬龍圖發起重建,並由郭萃、王廷魁二人及信眾資金所建,建廟奉祀關聖帝君。於1840年(道光20年)及1929年(昭和4年)重修,1956年(民國45年)建新廟,再於1970年(民國59年)重修。

    廟中擁有許多名家所立的匾額,廟匾「聖帝廟」三字,便是書法家于右任所題。其中有一「磚契」,為民俗上向「武夷王」購地的文據,武夷王為中國民間信仰中陰間土地所有權的持有之神,古時購宅會向武夷王祈禱,刻畫一磚做為契約文書並埋在屋角。磚契上刻有碑文,敘明購買之地基、座向、界址,又名「陰陽契」、「地頭契」,全台罕見。廟宇中最華麗的樑枋彩繪,則是由全台首位榮獲教育部民族藝師薪傳獎得主潘麗水繪製,門神彩繪更公認為傳世顛峰之作

    武廟所在之處為屏東市的武廟里,清代屬阿猴街、日治時期屬本町一、二丁目。從「本町」二字可知,這是阿猴街最古老的市街,也是屏東市發展的發源地。今日的永福路至中正路一帶,曾是阿猴時代最早最繁榮的街道,時稱「舊街」,在日治時期多是家具店,俗稱「接著店」,迄今仍可看到有少數家具店存在。

  • 昭和12年民國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6 12:03:01
    有 12 人按讚

    --走讀台灣--
    【昏暗中的茫然與低語:呂赫若的逃匿者與舊山線】(下)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大甲溪鐵橋與九號隧道

      呂赫若是潭子人,只要搭火車北上,沒多久就會來到大甲溪鐵橋與九號隧道,這路線他應該有某種程度的熟悉,進而借用為故事的場景。

      大甲溪鐵橋完工於明治41年,是一座六孔下路式桁梁喬,長度380公尺左右。九號隧道是舊山線是最南邊也是九座隧道中最長的一座,全長1273公尺,以日治時期火車的車速來計算,要過完這隧道也需要兩分鐘左右。原本磚造的城堡式隧道口,在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的墩仔腳大地震遭受損壞,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的材料。

      隧道內的昏黃與幽暗是慶雲悲慘生命的隱喻,而三等車廂中無精打采的旅客,因為有著共同的背景,才能拋開邂逅的陌生,展開彼此的對話與相互的理解。

    這橋梁這隧道

      猶記兒時搭乘火車北上時,火車經過豐原以後,窗外的景物從灰暗的建築物與街道,開始更換成綠野平疇,然後是蓊鬱的山丘,或是驚險的溪谷;才告別轟隆轟隆的鐵橋,迎面又是無盡頭的山洞。

      這條舊山線鐵道,是筆者的青春進行曲,演奏對未來的憧憬,但是在讀了呂赫若的逃匿者,這橋梁這隧道,帶領讀者跟著他的文句,體會他對庶民生活無奈的悲憐。

    #走讀台灣
    #呂赫若的逃匿者
    #舊山線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 昭和12年民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19:08

  • 昭和12年民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10:45

  • 昭和12年民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