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如一生的愛
👉_文末活動資訊:讓我寫封信給你
/
截錄書中章節:如夜晚深沉
今晚,我們就要分開了。
「真的沒辦法了吧。」停頓一會,彼此凝望,直到淚水滑落,我才終於看清女孩的臉;而她一如以往堅毅,忍著淚,哭的果然還是我。
當我們一起在人生的時間線上走得久了,總有遇到岔路的時候;
在這之前,...
#一日如一生的愛
👉_文末活動資訊:讓我寫封信給你
/
截錄書中章節:如夜晚深沉
今晚,我們就要分開了。
「真的沒辦法了吧。」停頓一會,彼此凝望,直到淚水滑落,我才終於看清女孩的臉;而她一如以往堅毅,忍著淚,哭的果然還是我。
當我們一起在人生的時間線上走得久了,總有遇到岔路的時候;
在這之前,我們都是一起度過的。
只是今後的路,不同了;而現在,便是來到岔路口了吧。
忘了從什麼時候,女孩從熟悉的枕邊人變成陌生人。
或許是這座城市迫使我們改變,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讓彼此變得不同,最後我們都成為連自己也覺得陌生的模樣。
如果當初我們不曾離開一起求學的中部,不曾來到這個迷幻又五顏六色的城市,或許現在的我們都還沉浸在當初相遇於綠色窗簾旁、有著燦爛陽光灑落在彼此身上的浪漫氛圍裡吧。
可是,我們終究遠離那個年紀,時間總會推著生命前行,將我們送進這座城市。
如今,我已被這座城市同化,女孩也不再是當初的模樣,但其實我無法分辨究竟是她真的變了,還是因為我已經不一樣了,才覺得她不一樣。
忽然想起退伍那天,班長對我說「這女孩可以娶了」,以及走過人生各個重大階段、即使相隔三百公里都沒分離的我們。
原來,真正的距離不是南與北的五小時車程,而是彼此的變化。
或許再晚個幾年認識,就可以在剛好的時間點結婚,此時此刻,我們就不會面對即將到來的離。
可是這條時間線是不可逆的,而岔路也在彼此不知不覺產生變化後悄悄形成,在終於走到這個節點時攤開在眼前。我們無法後退,也無法知道如果當初走慢一點,或走快一點,是不是就能避開這條岔路。
但就是這樣,即使都還愛著對方,卻沒辦法繼續走在一塊。
因為還愛著對方,此時分離,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都已經變成自己當初無法想像的樣子,或許分開,我們才能找回自己喜歡的模樣吧。
「如果真的沒辦法,那我們就這樣吧。」女孩說,一如她既往的體貼。
我緩緩起身,女孩也是。她家就在附近,我騎上機車,準備送她回家。
女孩的手壓住坐墊,跳上後座,小心翼翼地不觸碰到我。
我驚覺:這也許是最後一次載她回家了,淚水忽然潰堤。
這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路,在今天過後就要變成陌生的巷弄。
感覺到她的手在我腰間游移著,七年來的習慣動作,七年來的日常堆積,已在生活中留下滿滿的軌跡,如何能輕易地在這個夏日夜晚一刀兩斷,簡單地變成過去與未來的分水嶺?
我愣了下,緩緩將她的手拉了過來,環在腰間,讓她貼上我的背,一如這兩千五百個日子,一如大學時期上下學的路途,一如一起上山下海的冒險,一如一起騎車到巷口麵店吃晚餐的日常。
車子緩緩發動,向前。
巷弄裡,只剩機車的引擎聲,少了她總是在後座高聲唱著歌的旋律。
我將油門放慢。曾經三百公里的距離都無法分開彼此,如今,儘管我們仍緊貼著,但分開的時刻卻隨著逐漸縮短的路程倒數。
今晚,我們就要分離了。
轉過彎,已能看見她家門口就在巷弄尾端,剛剛被回憶轟炸的腦袋突然沒了畫面,只剩下轟隆巨響和一整片黑。
那些回憶都太浪漫、太美好,但眼前的現實終究將我拉了回來。
我們已是要分離的、相戀七年的情侶。
機車前行。
五百公尺。再見了,我的青春大學回憶。
四百公尺。再見了,我的人生精華時光。
三百公尺。再見了,我的可愛馬尾女孩。
兩百公尺。再見了,我的人生最摯愛。
一百公尺。再見了,我的一半靈魂。
機車停下,她家門口。
「再見。」這聲「再見」說得很輕,卻在心底留下沉重的分量。
該如何,才能對累積七年的日常說聲再見?
「對不起,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說。
「沒關係,沒關係,不用說對不起,好好照顧自己,記得對家人好一點、記得剪指甲、記得多喝水。」
我被自己的淚水淹沒,被這如此無以名狀的溫柔給淹沒,但我卻得將自己抽離。
一分鐘後,我的背不再因為悲傷哭泣而抽搐。
「等我們都變得更好了,就能再見面的。」女孩這樣說。
女孩走到家門口,忽然轉身大力地揮揮手,很用力地揮揮手,一如她可愛的招牌反應。
然後再轉身,此時我才看見她的眼角泛紅。
「再見了。」
女孩離開了,剩下我在原地。
夏日的夜晚,沒有蟬聲唧唧的詩意,只有一片黑。
__
/
👉這篇是新書中,關於情感分離的一段故事。
不知道你們對於書裡哪個篇章最有感呢?
-
這次和出版社爭取到最後一次活動加碼。
有五本限量獨家一日如一生的愛手帳本+信件交換名額要送給大家。
-
📮但這次我會在手帳本上,可以和我聊聊你的故事,我會回信在手帳本上,若沒有特別想說的故事,我會寫上一段想和你們分享的文字,並一定都會附上親筆簽名。
-
拿到手帳本的方法很簡單,想請你們分享看完書的心得或最喜歡的章節段落。
-
很期待藉這機會聽聽你們對書的想法,更期待有機會,聊聊屬於你的故事,讓我寫封信給你。
-
以下為詳細活動辦法:
▎參加步驟
1.即日期至8/30(一)23:59,於IG限動或貼文分享《一日如一生的愛》之讀後感或最喜歡的章節段落。
2.限動/貼文請設公開,tag #一日如一生的愛,標記 @gschen_photos 和 @booklife99love ,我會親自回覆
▎活動獎勵
1.8/31(二) 22:00由我親自選出最有感觸五則讀後感並公告,並請獲選讀者告知收件人全名/電話/地址,手帳本將由出版社協助寄出。
2.寄送僅限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
春山出版社地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啟文社與《台灣文學》略考》
發行日據時代代表性文學雜誌《台灣文學》的啟文社,是由張文環、陳逸松、王井泉以及中山侑等人於1941年5月共組的出版社。由於不滿日本皇民作家西川滿主編的《文藝台灣》,於是於1941年5月27日創辦了《台灣文學》。
舊址位於太平町3丁目28番地的啟文社,比對之後,非常意外地發現竟然與蔣渭水大安醫院同址!當年的大安醫院一共同時有三個門面,舊址對應了延平北路二段上的義美延平門市(29號與31號)、行冊(33號)與廣隆進菁仔行(35號)。
《臺灣文學》為季刊形式的雜誌,共發行了10期10冊。發行資金由王井泉、陳逸松、張清港援助,主要主編為張文環,中部地區由《臺灣文藝》發行人張星建負責、南部地區由鹽分地帶詩人吳新榮負責;從創刊號至1942年7月11日的第2卷第3號由蔣渭川的日光堂書局代理,之後轉由現址約於延平北路一段62號,舊址位於上奎府町2丁目24番地的清水書店代理販售。隔年1943年7月31日第3卷第3號秋季特輯號,再改由台灣文學社發行。同年11月13日於現今中山堂的公會堂召開台灣決戰文學會議後,呂赫若主編的《臺灣文學》終刊號第4卷第1號,於12月25日發行後停刊。
出版僅有短短兩年餘,《臺灣文學》卻囊括了日據時代最活躍的作家們作品,諸如賴和、楊逵、呂赫若、龍瑛宗與黃得時,當中也不乏日籍名家西川滿等。張文環的著名創作《閹雞》刊於1942年7月11日的《臺灣文學》第2卷第3號,王昶雄的代表作《奔流》則收錄於1943年7月31日的第3卷第3號,同期並收錄了張冬芳翻譯的老舍《離婚》。
除此之外,《臺灣文學》並力邀台灣最著名的畫家參與,包括林玉山、林之助、楊三郎、李石樵、李梅樹、陳春德與日本桑田喜好等等,創刊號封面為李石樵所繪。
曾經代理《臺灣文學》的日光堂書局與啟文社同樣位於太平町3丁目28番地,根據蔣渭水後人蔣朝根說法,蔣渭川的所在位於這個舊址三開間最北邊的一戶,比對現在地址,應為現今廣隆進菁仔行的位置,延平北路二段35號。
再對照《1932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當中可見蔣渭水文化書局的標示,而在蔣渭水於1931年8月5日離世後,蔣渭川於1934年於原址開設日光堂書局,隨後的《1935年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與《1936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皆能見到日光堂書局的標示。
往後的古籍地圖雖然沒能覓得啟文社的標示,但是從地址能夠確認從前的所在與現行的對應位置——蔣渭水的大安醫院與義美食品延平門市。
至於啟文社會位於這個地址?按照邏輯推論,他們或者是商請蔣渭川的日光堂書局照應協助,畢竟《臺灣文學》最初的五期皆由日光堂書局代理發行,全部在同一地址編輯製作可能時效更加倍迅速;也或者,啟文社只是單純在這裡和他人共享了一個辦公空間?
真相還待後人嚴謹考證,可是一個地址竟然能夠囊括台灣的文學、醫學、民主以及美味,真是太讓人驚訝了呢。
春山出版社地址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島聚專訪【山與山之間:38年唐山老書店】
文、攝:李囿蓁
台灣有句諺語:「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 描述先民從中國渡黑水溝來台的緊張心情。即使樹高千丈,離鄉背井的人對故土永遠是心心念念。
山一程,水一程
所謂「唐山」,對於廣東丶福建赴南洋的華僑而言指的就是對岸故鄕。在台北公館也有座「唐山」- 一家屹立近四十年的老書店,書店名字多少跟老闆陳隆昊的身世有關。陳隆昊本是客家人,籍貫五華。據說台灣的客家人都曉得《客家本色》這首歌,歌詞的第一句正是「唐山過台灣」,「我們祖先就是從唐山來的嘛。」
在新竹關西長大,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每當出去大城市,我就意識到自己是少數族群。」陳隆昊回憶道。從最早的原住民,到後來陸續遷台的Holo人(香港又稱鶴佬,台灣至今對正規漢字名稱未有共識)、客家人、外省人,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族群國家,至今相關問題依然非常複雜。也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使他從小對「身份」以及「文化差異」等概念特別敏感,「之後讀人類學都是這個原因。」
夜深點孤燈
直至小學畢業,陳隆昊離開自己長大的小鎮,隻身到新埔升中學。身邊沒有家人,新朋友也尚未交上,他每天過得十分孤單。某天機緣巧合下走進一家書店,用整個星期的吃飯錢買了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密史》,不眠不休地讀了兩天,「然後我得了一個結論,沒有朋友又如何?最好的朋友在這裡(書)。」自此陳隆昊與書結緣,當時書還只是逃離現實的出口,他全然不知日後自己會辦起書店來。
到了大學,陳隆昊根據興趣選讀人類學。「班上有28個女生,只有5個男生,那時候的我是一個快樂的年輕人。」他笑道。被選為班代表的他負責幫同學買教科書,卻發現很難買到。「因為那時候是理工科的天下,文科書不好買,自己又很喜歡書,我就想不如之後自己開書店算了。」
風一更,雪一更
在家人的支持下,陳隆昊先在1982年成立唐山出版社,兩年後門市(亦即唐山書店)開幕。彼時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書店生意卻蒸蒸日上。「它(政府)也不是説會把你抓去殺掉,但就要小心説話。所以那時候的大學生靜靜認真讀書,然後申請出國,出去就管不著你了。」向來政治環境愈是封閉,人們愈是渴望追求知識。「有些書是愈禁愈想看。而且老實說,在那個時候知識的唯一來源就是書。現在可以上網,那個年代沒有。」佔據了人文社會科學這個藍海市場,加上大膽販售盜版書,「大家都跑來唐山,數錢數到手都軟了。」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店內的「禁書」還是不時會被警備總部派人沒收。「當時戒嚴已經到尾,慢慢不那麼嚴格了。他們(警備總部)也還文明,還會給你一張沒收書單。」陳隆昊打趣說:「要是有留著那堆沒收單,現在放上網拍賣說不定能賺好幾萬。」對於人家說他賣禁書的舉動勇敢,他自覺不是,只是從小與這樣的政府共生,懂得審時度勢罷了。「香港現在的(書業)才真的勇敢。」他說道。的確,相對在戒嚴令下長大的陳隆昊,香港人對共產黨是缺乏認識的,而香港的「戒嚴時期」才剛剛開始。
現時在香港能夠感受政治紅線愈收愈窄,卻看不見一條明確的界線。大家只能在模糊地帶內小心翼翼地進行自我審查,國安法下人人自危。陳隆昊回應:「你們現在的狀態,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現在的香港我在五十年前就經歷過。」而當年其中一個對付白色恐佈的辦法,就是改書名或作者名。「比如作者是『向達』,就改成『向逵』。以假亂真丶以真亂假,哈哈哈。」
且向遠山行
基於種種原因,在這個年頭營運一家書店實屬不易。陳隆昊坦言:「現在全世界的獨立書店都陷入一個困境,若不跟數位結合,實體(店)的話賣什麼書也不好賣啦。」他解釋,除了電子書的遂漸普及,網路書店也對實體書店造成一定壓力。現時台灣國內最大的網路書店博客來與連鎖超商7-Eleven有合作關係,所以價格可以壓得很低很低。但一般獨立書店要承擔運費部分,網路販售變相是增加成本,所以要轉型還是有一定困難。
即使如此,台灣近年的獨立書店仍如雨後春荀紛紛冒出,對此陳隆昊心裡是佩服又擔心。「年輕人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我擔心的是他們要如何在這個環境撐起來。」作為「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前理事長,他表示很樂意與同行分享自己的經驗,一起尋找出路。「做任何事情永遠都會遇到挑戰,你一停下來就很容易被(別人)超過。」
由戒嚴時期到肺炎疫情,陳隆昊歷盡風雨飄搖的日子,卻從未想過放棄書店。「一是要夠喜歡,二是要有毅力,才會一直堅持下去。」他笑說,自己連退休的念頭也沒有,大概會工作到不能工作為止,死也會死在店裡。看來經過這麼多年,此唐山早已代替彼唐山,成為了他的根。
唐山書店/唐山出版社
門市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B1(地下室)
電話|+886 2-2363-3072
營業時間|平日 09:00~21:30丶假日 12:00~21:30
網路書店|https://tonsanbookstore.cyberbiz.co/
春山出版社地址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總編談書ㅣ在我們生存的殘酷世界裡
——你適合讀《火口的二人》嗎? #文末公布贈書
很難向所有人介紹《火口的二人》這本小說,雖然封面粉色系的富士山美到會讓想念日本旅遊的人快手下單,但我還是想提出強烈警告:不要貿然讀這本小說。這不是那種老少咸宜的小說。
不過,我會建議大家都看看我們為此書作的一段影片 https://youtu.be/4SK9oIHUD6Q。
影片是安全的,至少是普通級的,尤其是配合影片的音樂去思索這本書說的「欲望」。作曲的人是Joseph Earwicker,曲名:Ballad for the Damned,為受詛咒的人所寫的歌。
某種程度來說,《火口的二人》是為受詛咒的人所寫的故事。受詛咒的不只是書中不倫關係的直子與小賢,也是經歷外在不可抗力逐漸失去對人生確定感的人們,有時就是我們自己。
《火口的二人》作者白石一文,很多人知道他是因為2000年的話題作《一瞬之光》,白石先生從學生時代開始寫小說,大學畢業到文藝春秋上班,當過《週刊文春》《文學界》等刊物編輯,年輕時以瀧口明當筆名,參加《昴》雜誌辦的文學獎。
之後他也在《昴》上面發表短篇,一邊當編輯,一邊孜孜不倦地寫小說。有一天,他把寫完的《一瞬之光》草稿交給其他出版社,尋求發表,卻遭到拒絕,從那時起他漸漸出現恐慌症狀,之後還經歷了一段漫長的停職時光。
七個月後,白石復職重返出版社,負責資料室工作。《一瞬之光》最後經過朋友幫忙,將草稿交到角川書店,終於被採納出版,2000年發行後,成為年度暢銷話題作。2003年,他開始在雜誌上系列發表作品,並離開出版社,專心寫作。
我對這段故事印象深刻。當我看到《火口的二人》描寫著赤裸裸的男女身體關係,卻想起白石一文自己那段停職時光。小說裡有一段直子問小賢,為什麼知道大災難即將臨頭,他卻打算甚麼都不作。
「到那個地步,你還是不作任何決定嗎?你不覺得應該適可而止,不要老是想,要去試著活出自己的人生嗎?」
當外在世界變得殘酷,有人想的不是征服、不是挑戰,而是如何溫柔地活下去,靠身體本能活著,如果你也理解這樣的心情,即使那人的表現太怪異,但你知道那是當事人努力的模樣,那麼這本小說是適合你的。🔖
---
《火口的二人》線上新書座談
【今後要如何活下去 ——談末日、電影、文學的火山群】
對談:影評人 馬欣 x 小說家 高翊峰
日期:2021.7.23(五)20:00(19:50開放入場)
◆ 馬上報名 https://forms.gle/RgdHuXMztYrUZUzt5 🔥
---
恭喜參加新書封面留言分享活動的讀者🎉
獲獎名單:Yi-Hsing Chen、Lin Yi Jen
(請私訊提供收件姓名、地址含郵遞區號、電話)
---
《火口的二人》電影旬報年度十大No1 原著小說
作者/白石一文 譯者/陳系美
封面設計/吳佳璘
#7月21日全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