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春城大砌樂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春城大砌樂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春城大砌樂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春城大砌樂居產品中有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98年山城九份】#悲情城市 #九份 你是在幾歲的時候去過九份呢?記得是和誰去的呢? 現今的九份風情與昔日已相當不同。據說,早期拓荒者有九戶居於此地,每次均需採購九份日用品,「九份」之名因此來;近代淘金熱潮漸褪,九份也隨之隱入歷史,直到電影「悲情城市」,以九份為拍攝背景,寂寥的山城小鎮,一時聲名...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

  • 春城大砌樂居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2 20:33:00
    有 1,779 人按讚

    【1998年山城九份】#悲情城市 #九份
    你是在幾歲的時候去過九份呢?記得是和誰去的呢?
    現今的九份風情與昔日已相當不同。據說,早期拓荒者有九戶居於此地,每次均需採購九份日用品,「九份」之名因此來;近代淘金熱潮漸褪,九份也隨之隱入歷史,直到電影「悲情城市」,以九份為拍攝背景,寂寥的山城小鎮,一時聲名大噪,如今成為觀光熱區。

    報時光推出第一本老報旅聞手帳,
    收錄懷舊娛樂旅行圖像。
    經典收藏,分享給老派好友
    👉連結請見留言區 一起來看看
    #報時光UDNtime
    #老派旅行手帳

    日期:1998/4/25
    圖說:九份
    來源:聯合報
    攝影:楊迪文

    歷史新聞

    【1998-11-20/民生報/41版】

    探尋九份不為人知風情

    【記者王大同/報導.攝影】從悲情城市到英雄世家,九份,對許多遊客而言,就像自家廚房一樣,已再熟不過了;但一到冬天,具有文史知性的九份,卻有獨特的詩意與濕意,仍有萬種風情,值得細細品味。

    戀戀山城九份從電影「悲情城市」後聲名大噪,「無言的山丘」、「英雄世家」再錦上添花,許多人對九份大街小巷已經熟得跟走自家廚房一樣。不過,即使已經體驗過春天雲霧縹緲的九份、夏天夜景繽紛亮麗的九份、秋天滿山芒花的九份,或是冬天充滿詩意與溼意的九份,「文史知性的九份與金瓜石」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風情值得您細細探尋。

    福山宮拜金土地公福山宮是一座奇特的廟中廟,供奉土地公,原本是一座高僅及腰的小廟。當年金瓜石、九份地區採礦全盛時期,民眾或礦工採礦前一定到廟前拜拜,因為相當靈驗,民眾每挖到金礦就捐獻擴建,但擲筊請問土地公,土地公不答應搬家,於是在既有小廟外圍加蓋大廳堂,為讓土地公能在「上位」,將四周土地向下挖掘,突出原小廟位置,就像一般寺廟神明端坐高堂。

    福山宮的土地公號稱「拜金土地公」,因為寺廟端坐在雞籠山腰,全九份與金瓜石地區,就只廟後的雞籠山不產黃金,廟前方山丘全都是金礦,先民認為擺明了就是指點黃金所在,只要想挖金礦,就得先到福山宮拜拜,盛傳不拜是挖不到金礦的。

    走訪福山宮,心細的民眾不難發現,怎麼福山宮會有三個開間(間指的是兩柱中有一間隔)呢?根據一般台灣民間信仰,土地公是神格較低的神明,廟宇開間數依神格高低而定,帝后級可有五開間,如玉皇大帝、媽祖廟;王爺級有三開間,如城隍廟;土地公一般只能有一開間。民眾為了「拜金」,自行提高了土地公的神格,但中央開間還是可以讓民眾進出,不像其他三開間以上的廟,中間是留給神明通行的。

    還有許多特點,例如神龕上土地公坐騎是「豺」,而不是一般的虎爺。因為豺與財音相似,在出產黃金的九份,土地公當然要「坐財」了,善男信女到此一定要摸摸豺保發財。

    往神龕上方觀察,赫然出現金色天使雕像,東方廟宇出現西方豐滿露兩點的天使,可就讓人有點奇怪了。據說是當時匠師雕刻時,礦工要求雕上肉感天使。不管傳聞真假,可以看出當時因遍地黃金而「礦男」齊聚,有「小上海」、「小香港」紙醉金迷的九份,民風確實較為開放。(後略)

    九份遊程資訊

    遊九份,只要記住一個字「丰」,想迷路也難。四條主要街道大致呈丰字形。丰字最上方是應有俱有、俗稱「暗街」的基山街,中間是輕便路,下方是汽車路,貫穿三條路的是豎崎街。

    豎崎街以東的基山路,是觀山觀海的好地方,以西是品嚐芋圓、芋仔蕃薯等特產小吃的去處;豎崎路與輕便路交接處,是九份目前最熱鬧之處,昇平戲院、九份藝術小集、「悲情城市」茶館等,電影悲情城市即是以此拍攝當時九份的夜生活場景。

    豎崎路是一條階梯道路,循級拾階而上可至九份國小。九份國小校齡八十有九,由於地點高聳,可俯看山城遠眺海景,是極佳觀景點,其石塊砌成的駁坎相當壯觀。

  • 春城大砌樂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12:30:05
    有 151 人按讚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
    🧳Day2
    🔰新竹。尖石鄉

    ⛰#司馬庫斯巨木群
    蘊藏千年檜木森林🌲
    沿途還有櫻花樹群🌸
    大口呼吸着芬多精😌
    徜徉在負離子環境很舒壓
    凝聽大自然演奏優美樂曲🐦🐞
    巨木群森林來回一趟10km👨‍🦯
    明天更崎嶇的鎮西堡在後面等著…😂

    🍽#迦南咖啡美食屋
    第二天午餐
    同樣在民宿附近唯一的餐廳用餐
    🍖豬肋排套餐$450
    🥓烤山豬肉套餐$380
    🍗馬告香煎雞腿套餐$350

    👨‍🏫#新光國小森林教室
    新竹最偏遠的一所小學
    因為麥香紅茶廣告場景而爆紅
    偏遠山區的部落小朋友
    在充滿杉林的學校上課
    部落小學生可愛又調皮

    🏣#日日春民宿
    下午等待新光國小開放參觀校園
    在附近民宿旁邊兼開雜貨店小憩
    老闆娘是看星星民宿闆娘的媽媽
    講起話來非常親切可愛👵
    店內販賣咖啡 零食 飲料 日常用品
    還有居民自製的小米酒🍶

    💒#鎮西堡百年教堂
    鎮西堡長老教會✝️
    當地泰雅族人的信仰殿堂
    由居民一磚一瓦搭造砌成
    使用當地秀巒溪石、花蓮大理石
    耗費十年才建造而成的教堂
    近看十分宏偉莊嚴
    教堂上方紅色火炬
    牆面上的粗曠圖像
    彷彿正在訴說著屬於這裡的傳說

    🏣#鎮西堡看星星民宿
    第二天民宿
    位於長老教會下方
    擁有遼闊風景視野
    晚上看星星🌌
    早上看日出🌄
    浪漫紫色系民宿
    房間內環境整潔乾淨

    📮新竹縣尖石鄉9鄰8-1號
    📞0928 868 559

    🍽第二天晚餐/早餐
    民宿闆娘自家料理的餐點
    山上缺乏物資 食材也有限
    團體合菜雖然沒有餐廳精緻
    但是在1700多公尺的高山上
    能夠吃到栽種野菜🥬蒸魚🐟山豬肉 🍖真心覺得這樣已經很不錯囉!

    隔天早餐闆娘準備的白粥 饅頭 肉鬆 筍乾 菜脯蛋 簡單用餐後
    準備挑戰難度更高的鎮西堡神木步道💪

    💡喜歡林拔文章朋友們快追蹤 歡迎小盒子私聊 分享 推薦美食給我😆
    https://instagram.com/linbar917

    🔎林拔IG文章分類搜尋:
    🏷旅遊 #林拔旅行趣
    🏷城市 #林拔玩新竹
    .
    #司馬庫斯 #新竹旅遊 #台灣旅遊 #新竹景點 #打卡景點 #輕旅行 #網美景點 #網美集散地 #波波打卡 #好想去喔 #mook景點家 #hostel #nature #igtravel #Taiwan #taiwan1

  • 春城大砌樂居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5 11:56:50
    有 486 人按讚

    【62年前的最美橋梁】#猜猜這是哪座橋
        
    臺北市主要腹地由河流環繞,對外交通大多仰賴橋梁串連,許多橋梁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底蘊,卻也總在都市發展需求下被迫「改朝換代」,使得舊時風貌再不復見。
        
    作為日本時代銜接「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與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的明治橋,修建於1901年,最初為鐵製桁架橋,1927年即因坐落於劍潭山與基隆河畔的優美景色入選臺灣八景,為第一代明治橋。
       
    第二代明治橋則落成於1933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欄杆由花崗岩砌成,橋頭及橋尾的兩側各有一座燈柱,整體造型溫潤典雅,是當時工藝美學的一大成就,因與週遭的山青水秀相得益彰,被許多人認為是臺灣史上最美的橋梁。
      
    戰後明治橋改稱中山橋,隨著通往士林、北投、大直、內湖的交通運量不斷增加,在歷經多次整建後已逐漸失去初始風貌,而拆除重建與文資保護的聲音也不斷拉扯,直到2001年因納莉颱風造成大臺北地區嚴重水災,基隆河整治與中山橋議題再度浮上臺面,前臺北市長馬英九終以「影響水利」為由,宣布拆除橋梁,並允諾將易地重建。
      
    然而十九年過去了,拆除後的明治橋被分割成435塊,堆放於再春游泳池舊址,如何協助它重現風貌,至今仍無定論。
      
    #中山橋 #明治橋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美的景色
    #希望能看到明治橋再現風華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59/9/14
    攝影:陳維在
    圖說:專以淡水河、基隆河一帶開辦遊艇業務的金龍輪船公司,於十四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橋堍的該公司臨時碼頭開航。
       
    歷史新聞
        
    【1998-11-06/民生報/22版/都會焦點】
       
    中山舊橋 古蹟與防洪之爭
    公安為由除之後快 緬懷古蹟極力捍衛
    如何兼顧 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台北人要不要拆除中山舊橋,最近又成為熱門話題,有人拿公共安全為由想要除之而後快,有人則緬懷古蹟的歷史價值極力捍衛。中山橋未來的命運未卜,但回憶這座橋梁的歷史與存廢之爭,卻也凸顯出台灣對歷史文化保存的無力感。
    坐落於中山北路、橫跨圓山基隆河的中山橋,至今已有近66年歷史。這座橋最早建於民國3年,當時還是一座鐵吊橋,民國19年,改建為三孔的混凝土拱橋,並於民國22年完工,成為台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梁。
    由於完工當時正值日據明治時期,因此該橋又稱為明治橋。橋的總長度有120公尺,寬17公尺,護欄以精磨的花崗岩砌築,配有復古式的青銅路燈,是一座典型的和式橋梁,也是聯絡當年圓山台灣神宮的前站。到了民國57年,為了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橋面拓寬為23公尺,並畫設有四線快車道、兩線慢車道及兩側的人行道。
    工程界盛讚中山橋的施工品質與典雅的造型,使它曾經擁有全台造型最優雅橋梁的美譽,後來北二高碧潭橋也採取類似的復古設計。
    老台北人可能都不陌生,早年的中山橋下,基隆河是脫了衣就可以下水游泳的好地方,拱橋的造型搭配搖櫓而過的扁舟,勾勒出一幅優閒的人間意境。不過,隨著上游的開發腳步日漸加快,以及政府長期忽視河道的疏濬,基隆河開始砂淤穢塞,河岸兩旁的雜草取代了親水的空間,慢慢地,荒蕪的景象掩蓋了上述記憶,橋面的青銅路燈、精心設計的鳥居,也因為拓寬工程而消失殆盡。
    中山橋因位處圓山的急彎,歷年來發生多起中山北路南向北行駛的車輛,因超速無法轉過橋頭彎道,導致越過車道中心線及對方的來車道,撞斷對面的護欄而墜河,因此一度有「奪命彎道」與「奈何橋」的惡名。
    事實上,當年的中山橋也是一條「迎賓道」,每當外國元首來訪,車隊經由中山橋出入圓山飯店時,中山北路就會採取快車道淨空的管制措施,而國賓車隊就行駛在道路中央的雙黃線上,這也就是當年橋面沒有設置中央分隔島的原因。後來因為飛車墜河事件層出不窮,經由媒體輿論深入檢討原因之後,才由台北市政府增設了相關安全設施。
    民國76年琳恩颱風來襲,造成汐止地區與台北市東區嚴重淹水,此時的中山橋上、下游水位差僅有1.6公尺,雖然沒有斷橋及洪水溢堤,但在水理上及工程風險上,中山橋已被認定為一座相當危險的橋梁。因此,考量二百年的洪水頻率,拆除中山橋、另建新橋的呼聲響起,新建的中山二橋在民國83年7月完工通車,至於舊橋的拆除原本也要同步展開,但適逢市長選舉而遭延宕,加上藝文界為中山橋請命的舉動,也為其存廢投下變數。
    陳水扁打敗黃大洲獲選市長,新市府便針對中山舊橋的拆除委託台大教授許銘熙等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拆橋可確保二百年洪水頻率的要求,但若採取相關替代方案,例如將中山橋到南湖大橋的堤防加高2.1公尺、在圓山設分洪道及活動擋水牆等水工配合措施,加上在南湖大橋設置攔汙設施,可有效紓解中山橋的疏洪瓶頸,但不必拆橋的代價卻高達數億元,比新建一座橋梁的造價還要高;最後陳水扁市長仍裁示保留中山橋,但上述替代方案所需經費,應審慎評估其經濟效益。
    雖然市長以古蹟看待中山橋,但台北市民政局在完成古蹟評定之後,至今仍未公告,以致惹來經濟部水資源局多次要求拆除的爭執,公共安全與古蹟孰重,也成為中央與地方角力的關鍵。
    橋是可以跨河通行的道路,尤其是中山橋連繫了圓山文化觀光帶的建築,如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圓山飯店、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忠烈祠、故宮博物院等,如果拆了,等於截斷了這個觀光帶的步行系統,值得考慮,如何兼顧防洪與經濟效益,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 春城大砌樂居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8:00:00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 春城大砌樂居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7 08:00:00

    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
    內廷後三宮區:
    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禦制《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
    坤甯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內廷養心殿區:
    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三希堂
    內廷西六宮區: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甯壽宮九龍壁
    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甯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甯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佈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武英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西。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分九期展示從晉唐到明清的古代書畫發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兩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紙絹類書畫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體展期時間和展品目錄參見故宮博物院網站展覽目錄。展覽配套書籍為《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李湜等編,《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編出過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前者開本稍大,後者封面書名比前者多“第1編”字樣,此外後者與第2編至第9編的裝幀風格相同)
    陶瓷館:-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文華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東。故宮博物院堪稱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其中收藏陶瓷類文物約35萬件。正殿文華殿和主敬殿為第一展室,兩個配殿本仁殿和集義殿為第二、第三展室。400餘件陶瓷精品既體現出從陶器到瓷器的縱向演變,也反映出官窯與民窯的齊頭發展,涵蓋品系之全面,世界罕見。著名的各種釉彩大瓶即在此展出。
    玉器館:-常設展館。在明、清兩代宮廷遺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製造的作品超過一萬件。設在內廷東六宮區鐘粹宮,展示歷代玉器精品,陳列主題為《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閉展換陳,著名的“桐蔭仕女”玉雕即陳列於此。
    金銀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陽宮,展出清宮金銀器精品,陳列主題為《金昭銀輝——清代皇家金銀器特展》,著名的金髮塔、螭紋提梁壺即陳列於此。
    青銅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承乾宮和永和宮,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僅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目前正在閉館改陳,即將推出新的青銅器陳列。新陳列將分為四大主題:青銅器與禮制、青銅器與軍事、青銅器與音樂、青銅器與生產生活。青銅器定名及銘文,都有詳細的注音和淺白易懂的解釋。展覽還將設置“臺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觀眾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博物館中以及世界美術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一個“一斑窺豹”的瞭解。
    捐獻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仁宮。故宮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第一批私人捐獻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獻文物七百多人次,總計三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珍貴文物,故特辟展館分類別、分批次展示,並鐫刻捐獻人姓名於展廳中,以示尊重和感謝。
    延禧宮設在內廷東六宮區延禧宮的東、西配樓,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和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這裡不定期舉辦學術性較強的書畫和陶瓷特展。
    鐘錶館:-常設展館。設在奉先殿區,位於內廷東六宮區以南、甯壽宮區以西,陳列英國、法國、瑞士以及清朝造辦處、蘇州和廣州製造的清代鐘錶,著名的清銅鍍金寫字人鐘即在此展示。館內迴圈播放有關清宮鐘錶的紀錄片,館內11點和14點有鐘錶演示。參觀鐘錶館需要另外購買鐘錶館(即奉先殿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奉先殿區南側誠肅門外。
    甯壽宮區:-
    甯壽宮區位于宮城東北部,是乾隆時期修建的太上皇宮殿區,包含九龍壁、皇極殿、乾隆花園、珍妃井等著名景點。珍寶館、石鼓館和戲曲館這三個常設展館位於甯壽宮區內。參觀甯壽宮區景點和展館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含石鼓館、戲曲館)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錫慶門外。
    珍寶館:設在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展示各種材質的明清手工藝品、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鳳冠、清黃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極殿西廡房和部分東廡房)、清二十五寶、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儀、金編鐘和碧玉描金龍紋編磬(以上存養性殿)、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樂壽堂)、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金胎掐絲琺瑯鑲寶石高足蓋碗(以上存頤和軒)等。
    石鼓館:設在皇極殿東廡房。展示十件戰國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
    戲曲館:設在閱是樓內。滿族定鼎中原,受漢文化影響,宮中文化生活嬗變。關外“篝火觀舞”、“飲酒摔跤”的粗獷娛樂形式,被更有觀賞價值的戲曲替代,並成為宮中娛樂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展示故宮現存大量戲曲文物,從演戲機構、戲裝砌末、劇本、戲臺、帝后賞戲景觀等方面加以陳列,並遴選當年入宮名伶唱片復原播放,使觀眾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感受清代宮廷戲曲活動。
    其他展覽:-
    天府永藏展:設在保和殿西廡房及西北崇樓,位於外朝前三殿區西側,展示歷代皇家收藏傳統與清宮收藏類別。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銀槎杯、“一統車書”玉玩套裝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屜蘭亭八柱插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圓盤(複製品)、楊茂造剔紅觀瀑圖八方盤(複製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鈞窯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盤、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清楠木康熙算術桌、清康熙禦制銀鍍金簡平地平合璧儀等。展品明細詳見天府永藏展網站。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設在乾清宮東廡房,介紹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貴至極的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皇權。
    清宮鹵簿儀仗展:設在太和門西廡房,位於太和門廣場西側,展示清宮鹵簿和儀仗用具。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設在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軍機處相關史實,以圖片為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