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星巴克面試穿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星巴克面試穿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星巴克面試穿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星巴克面試穿著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出版魯蛇碎碎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長注意 #深夜宵夜場 印象中應該是去年在錄podcast的時候聊過的事: 2012年的時候,先後短暫離開了兩家出版社,找工作的過程非常不順,有面試的機會但一直都沒有上,待業連續好幾個月。這中間的過程曾經有幸到一家非常有名、到現在對我而言都還是明星等級的出版社面試,可想而知當我獲得面試通知的時候...

  • 星巴克面試穿著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3 02:55:05
    有 1,038 人按讚

    #文長注意
    #深夜宵夜場
    印象中應該是去年在錄podcast的時候聊過的事:

    2012年的時候,先後短暫離開了兩家出版社,找工作的過程非常不順,有面試的機會但一直都沒有上,待業連續好幾個月。這中間的過程曾經有幸到一家非常有名、到現在對我而言都還是明星等級的出版社面試,可想而知當我獲得面試通知的時候我有多興奮,雖然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大概是不會上(對,真的就是還沒面試就覺得自己不會上),但無論如何覺得是一個機會,一定要去試試看。

    主管在看了聽了我的自我介紹和經歷、為何離開A社的經歷之後,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如果現在有三種主管讓你選擇,你會希望在哪一個主管底下做事?

    1. 非常厲害、業界知名,但脾氣非常暴躁的主管。
    2. 個性很溫和,但沒有什麼能力的主管。
    3. 很有才華,但下指令常常朝三暮四的主管。

    當然了,她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在面試的時候,我不小心脫口而出「跟前主管不合、不知道怎麼跟對方相處」這樣的話。

    聽了問題以後,想也知道我不能回答她1吧,這樣不就跟我前面講的狀況產生矛盾嗎?但要選2嗎?不行啊這個答案她一定不會滿意啊!選3嗎?幹到底為什麼很有才華要跟指令朝三暮四、改來改去綁在一起啊?

    我整整呆了一分鐘,說不出任何話。那一分鐘,真的就像是過了一世紀那麼久。

    最後,我,硬著頭皮,選擇了一個答案。我知道這是一個陷阱題,但我還是得順著她的邏輯去回答,而這個回答本身又是一個陷阱,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但,那時候的我,能不這樣回答嗎?猶記得在離開那間辦公大樓的時候,知道不可能會錄取的我,心情已經夠差了,卻剛好在此時下起了雷陣雨,在附近的咖啡店躲雨的時候,竟然一個回頭,撞見了很久以前對不起過的一個人,我眼神快速的瞥開裝作沒看到,但當他過馬路離開以後,我就站在星巴克門口,默默流下眼淚......

    時至今日,十年過去了,因為那次面試的印象實在太深刻、太刺骨,我到現在都還是會像記仇一樣的、狠狠的記著那次面試的經驗。而且後來雖然沒上,但之後在其他場合遇到那位主管時,我也都還是會去打招呼刷個臉(畢竟我們是成熟的職場人嘛)。

    重點是,現在的我,已經知道當同樣的問句再次出現,我應該怎麼回答了。

    (上次我談這段故事的文章是寫到這裡)

    在這裡,我們先停一分鐘,思考一下過去的職場生涯裡你所遇過的每一位主管——

    你一定遇過脾氣非常暴躁的可怕主管/老闆,可能也有機會認識到個性很溫和、但沒什麼能力的那種,又或者,那種很有才華但指令常常變來變去、又打死不承認的那種,多多少少也遇過吧?

    我很幸運,不僅這三種都遇過,還遇過各種交叉組合變形款的:

    - 很厲害、業界知名,但沒有能力管理員工。
    - 個性溫和,卻朝令夕改。
    - 很有才華,但很暴躁、同時朝令夕改,並且時常忘記事情。

    其實面試我的那位主管提出的這幾種主管/老闆的類型並不重要,那只是測試題而已,早在我說出「跟前主管不合」的這句話的那個時候,就輸了這場競賽。

    可是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你有想過,哪一種主管/老闆,竟然是、有可能是,最能夠讓你發揮最大功能的嗎?

    甚至,我們還可以再更進一步的追問:在這些不同類型的大魔王背後,你能用什麼樣的方法去適應和調整?(職場變形蟲)

    最後是:你的界限在哪裡?哪一種大魔王的作為會踩到你的底限、你他媽以後再也不要遇到這種人?

    其實,當年的答案,我選擇了2。我的職涯中遇過幾次這類型的老闆、工作的經驗也很好,所以當時我心裡想的是,就算他沒有什麼能力,卻會讓我更願意為老闆、為公司付出更多心血,也是想報答這份知遇之恩。

    後來再想想,其他類型的大魔王雖然可怕,其實也有各自的可取之處。

    一、假設你今天遇到的是業界知名但脾氣暴躁——不要懷疑,你在這裡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蹭他或者這家公司的知名度,想想《穿著PRADA的惡魔》吧,大概就是那個感覺。

    二、很有才華卻朝令夕改——很多主管/老闆其實也是不小心成為了他們現在的身份,同時也是一邊學習怎麼管理公司的,不如多點耐心、陪他們一起成長,或許將來更有你的發揮之處。

    曾經我以為這些大魔王都很可怕,當然也是曾經深受其害,但等到那些壓力的最高峰期一過才發現,我竟然分別從這些魔王身上,獲得了一些無限寶石。

    例如遇到那種急驚風型的魔王,就逼著讓我學習在很短的時間內要搜集資料、整理分析、最後給出處理方法;只論結果、只看業績、不管你過程的魔王,那就是跟著業績導向、只給老闆他要的東西就好,不要讓其他的事情來妨礙,也是讓我學習到跟他們的溝通方式,也會更聚焦自己手中的每一件事情的進度;其實讓我最害怕的,是那種連過程都要追得很細的魔王,我是個不擅長細節處理、繁瑣冗長的人,所以遇到這種人,就是給我的最大磨練——這難道不算是一份特製的禮物嗎?

    好吧,不知不覺寫著寫著,都快變成心靈雞湯塊了。同學們把這段背起來,以後去面試遇到類似的問題,這個答案應該可以得到高分喔!(欸不是)

    雖然講了這麼多與大魔王的應對之處,但最終,我希望你還是要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什麼樣的狀況是你絕對無法忍受的?請你一定要比我清楚(也要比我幸福)。

    寫這篇的目的,不是要說我們就只能如此努力的在職場上當個社畜而已,而是當有一天,你也遇上了這輩子再也不想遇到的爛老闆、爛主管時,不要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只能摸摸鼻子忍受下去、怎樣都可以,你一定要能辨別: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有些人你真的不必忍,塊陶啊!

    #本篇獻給強者我朋友
    #也寫給你

  • 星巴克面試穿著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01 13:28:27
    有 479 人按讚

    謝謝《商業周刊》的露出!從蘋果日報記者,到臉書產品經理...別人不敢做的傻事,都成了她的求職祕技

    金融風暴這種全球性的大蕭條,正好被我遇上了。2008年雷曼兄弟等華爾街公司垮台,美國大部分企業都在裁員,失業率超過10%,而我剛好從台灣到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念行銷碩士,正準備畢業。我第一次去美國、在那也沒人脈、英文差、揹著一屁股學貸,可以說是前途堪慮。

    為了得到面試機會,我除了海投500封履歷和求職信,每一份都根據職缺說明修改,甚至一度到畢業生人數是我們系的10倍多的企管系「等門」,只求能夠攔截到一個機會。我跟以前在台灣當記者一樣,站在系館外一等就是幾小時,輪流面試的同學們一離開,面試官走出來,我就拿履歷上前毛遂自薦:「我是隔壁行銷傳播系的學生,我沒有拿到跟您的面試,但這是我的履歷,請您考慮!」

    但,我不出色的履歷幾乎沒有讓我拿到面試機會。

    聽人家說,找工作要靠人脈,但我去美國念碩士前不認識半個人,哪有人脈?不過,山不轉路轉,我念頭一轉:誰說沒人脈?學校這麼多老師,我是西北大學的學生,找老師,老師不會拒絕見我吧!我先拜訪了系主任Tom Collinger,他看著一臉愁苦的我說:「我相信每個學生的潛力!」接著建議我多跟其他老師聊聊,但系上老師早就被畢業在即的同學圍繞,我乾脆大膽地到其他科系的老師辦公室一一敲門!

    拜訪之前我會搜尋好老師的背景,看老師在專業社群媒體領英(Linkedin)有認識哪些人,那些人服務的公司有哪些我有興趣的職位,而且會先寫信給老師。當老師說:「我不知道有誰可以介紹給你。」我就說:「你可以介紹我某某某,他是你之前在這家公司的同事!」當老師說:「那妳再寄妳的履歷給我。」我就可以說:「有,今天早上寄出了!」當老師再說:「那妳寫信跟我說希望我怎麼介紹。」我就會說:「有,你介紹我的信我也幫你寫好了,你剪下貼上就可以了!」

    有一天,我拜訪了教授Abe Peck,老師是個5、60的活潑老先生,他說他大半時間住在加州聖塔芭芭拉,那兒陽光普照還有海灘,跟下雪的芝加哥不像,接著說:「我也不認識妳,一時也想不出要介紹誰。但我明天有辦一場演講,妳可以來聽!」

    去之前,我上網搜尋了所有講者的資料,一一聯繫講者,向他們自我介紹,你如果曾經試著在網路上搜尋人,你會驚訝發現不難找到他們的email。其中有個講者叫做Peggy Walker,是美國一家小雜誌社「凡斯媒體」的執行長。

    廣告

    演講當天,我用事先背好的英文,上前和Peggy表達來意:「Hello! I am Anya. Good Luck!」(你好!我是阿雅。祝你好運!)Peggy說她有收到我事前寄的信,我開心了一下,心想:肯定有好印象!演講結束,我幾乎沒聽懂Peggy在說什麼,但我又拿著事先背好的英文說:「Good job!Can I get your card?」(妳講得真好,可以跟妳要張名片嗎?)email聯繫後,Peggy說他們沒有在徵才,不過願意請人力資源長Loreen Muzik安排我跟他們的數位團隊見面聊聊。面談後我覺得這個公司實在太適合我了!這家媒體公司有在考慮提供廣告主數位行銷服務。我心想:「數位、行銷、媒體。太幸運了,我註定要到這家公司工作!」

    幾個禮拜過去了,我沒有收到任何聯繫。我打手機給Loreen,她接起電話:「喔!我已經被裁員了,不在那家公司工作了!對了,妳可以幫我介紹工作嗎?」當時的環境真的就是那麼差!我心想,雖然她不能幫我安排面試,但總可以告訴我一些公司的訊息吧!我約她喝咖啡,在芝加哥郊區鐵道旁的一家星巴克裡,我們談話每過20分鐘就要暫停,等火車轟隆轟隆的噪音結束才能繼續。她因為已經不在公司服務,一五一十告訴了我公司的狀況。我還記得,結帳時我們兩搶著付錢,畫面看起來挺有趣的,兩個人都失業,同是天涯淪落人,彼此惺惺相惜吧!

    芝加哥找工作沒著落,我就想不如到大城市機會應該比較多吧!媒體公司最多的城市是在紐約和洛杉磯(多年後我才知道洛杉磯的媒體是指電影業,根本跟我的背景沒有相關),我於是決定花兩個月在這兩個城市找工作、拜訪業界人士。但,我一個人也不認識,要拜訪誰呢?

    出發前,我拜訪了學校的老師們,牆上貼著他參加奧運幫忙傳遞聖火、上電視評論節目的照片,教授Clarke Caywood天生就適合上鏡頭,他先是一一跟我介紹他牆上的照片,但接著說,他的學生太多,每個人都要介紹,所以他不能幫我介紹什麼人。我正感到失望,老師一邊搖搖手,一邊拆開剛收到的包裹,我發現包裹裡是傳播專家產業公會的通訊錄。老師見我似乎不太願意離開,他說:「這樣吧!這通訊錄上面的人其實我大多不認識,但我們所屬同一個公會,要不妳去看看哪些人可以聯繫,借妳15分鐘,妳翻一翻,再拿來還我!」

    我打開通訊錄,發現都是傳播領域知名公司的一級主管,我發現撿到寶,連聲謝謝老師,飛奔到系學會上的影印機,那15分鐘,我沒看,倒是一頁一頁全部印下來。同時,我也找出學院過去十五年的校友名冊。靠著這兩份資料,裡頭有上千位行銷傳播類專家,我逐一列出住在紐約和洛杉磯的人,一個個寫信跟他們聯繫。

    我寫信問這些陌生人:「可不可以請你給我15分鐘?」我想,15分鐘很短,大家可能比較願意會接受,但現場見面通常會有半個小時的時間。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上,我剛見完一個校友,聊得很開心,但就像其他校友說的,他們公司在裁員,不但沒招人,連自己的飯碗都快不保。我狼狽地找了一家咖啡店,一邊翻著公會通訊錄,看到有美國最大電信業者Verizon的傳播長Peter Thonis,當時智慧型手機剛起飛,電信業者是影響社會動態的當紅角色,我猶豫了一下,我想,以他這樣權高位重的人,不可能回我;但我又想:「最糟會怎樣?」大不了就是他不回我啊!於是硬著頭皮寄了email給他。

    幾分鐘後,對,就在幾分鐘後,他回覆我了!當天下午在紐約一個飯店開會,5點鐘我可以在一樓咖啡廳等他,對!當天!我看著email,不敢置信,心想是不是我英文很差看錯內容,但左看右看,他確實答應見我。

    當天我戰戰兢兢地到了飯店,雖然通訊錄有照片,但我不確定是現場是哪個人,左右打量,「Are you Anya?」一個中年男子帶著大大的微笑跟我握手,我驚魂未定,他問我:「妳知道我為什麼見妳嗎?」我搖搖頭,根本緊張到沒辦法思考,他說:「像妳這麼有膽,敢直接約我見面的人不多!」

    就這樣,我陸續見到了很多業界大佬。我在紐約時報的報紙上找到了執行長的名字,試著在網路上找他的email,寫信後,他還真的答應見我!我在紐約和洛杉磯見到了上百位業界人士,每個人都說:「我很欣賞妳,但我們公司在裁員。」有一次在紐約,我穿著如今回頭看覺得很「俗」的白襯衫、黑套裝,結束跟VOGUE和GQ雜誌員工的面談,對方又對著我搖搖頭說:「我們在裁員,但是祝妳好運!」我踩著很不舒服的高跟鞋,走在垃圾發臭的紐約街頭,看到一家中餐館,坐下來點了一盤排骨飯,飯來的那一刻,我突然好想家,覺得自己好失敗,我想:「原本我在台灣,是走路有風的大報記者,怎麼會落魄到美國遇到金融風暴,到處求人,一個工作也沒有?!」那時候沒有LINE等通訊軟體,國際電話卡又不便宜,我撥了電話給芝加哥的政大校友會資深學姊Grace,眼淚不爭氣流了下來,滴到排骨飯上。

    我落寞地回到芝加哥,同期畢業的同學差不多都走光了,大家都說美國沒工作,不如趕快回亞洲卡位比較好,我看著拜訪各校友的筆記,雖然真的一個面試都沒有,但我在準備面談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了解這些各式各樣的媒體公司現在的專案、還有產業的趨勢。我想,要不我回頭跟幾個月前演講認識的凡斯媒體Peggy聯繫吧,或許這些資料對她會有幫助。

    我寫信給Peggy:「我在紐約和洛杉磯,見到了很多妳的同業和競爭對手,妳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可以給我15分鐘嗎?」Peggy答應了!

    去之前,我做了一本商業計劃,整理了當初人資長Loreen告訴我的資料,像是凡斯的現況和困境,凡斯的其中一本雜誌讀者是美容院老闆,於是我到了美容院採訪一些讀者,也聯繫上幾個廣告主。接著整理產業趨勢和其他公司在做的專案,選出我認為凡斯最適合的幾個項目。我舉了一個例子,企劃了一個手機網站,列出其中的功能和內容。我也列出,如果要做這些專案,他們需要什麼樣專長的人,當然,我「剛好」符合大部分的條件!

    凡斯的辦公室其實很老舊,有兩層樓,一樓中間有個木製的傳統櫃檯,中間還有著創辦人的照片,Peggy的辦公室在一樓的最底端,見到Peggy,我深呼一口氣,開始簡報。我建議他們創立一個數位服務部門,用原本公司做網站的人力,為廣告主做電子報、架網站等。15分鐘後,簡報完畢,我看著Peggy,她沒有說話。我想死定了,她肯定覺得我是來搞笑的!她說:「妳願意當contractor嗎?」我當時其實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只問她是不是全職、有沒有支薪,接著一口答應!回家查才知道其實contractor是約聘雇的意思,但在英文裡,也是那些水電工、土木工等臨時工的意思,我還差點以為她要我去當水電工!

    就這樣,當時,我的專長或許還是不是數位行銷或做app,但我靠著我的記者經驗,找人、採訪、創了我的第一份數位行銷工作,這工作也奠定了我日後做電商app、成長駭客和大數據行銷的基礎。我當時其實並沒有覺得我一定要在美國工作,我只是覺得,如果我失敗,我希望是因為我盡了全力還不夠好,而不是我沒有盡全力,因此沒有獲得機會。

    最糟的時代,我沒有找到工作,但我創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書摘選自: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作者簡介:矽谷阿雅
    台灣人,現居美國矽谷。原為台灣蘋果日報記者,毅然辭掉工作赴美讀書,一路到矽谷科技公司擔任電子商務app產品長。榮獲十多項美國數位大獎、美國Min雜誌年度最佳行銷人獎提名、Girls in Tech 40歲以下女性科技精英榜、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提名。
    阿雅在美國的十幾年工作經驗,讓她有了很多新的視野,經常在臉書「矽谷阿雅」粉專分享在美國的職涯故事、海外求職秘訣、矽谷最新產品管理與行銷知識。在美國西北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喬治亞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受邀在成長行銷座談會、數位分析座談會、手機創新座談會、矽谷頂級新創 加速器Plug & Play等美國大型座談會演講,也擔任人工智慧新創公司顧問。在TEDx Talk主講【慌世代-拓荒世代】,吸引台灣各大媒體驚艷報導,並在全台超過20間大專院校與企業巡迴演講。

    🔥 博客來:https://reurl.cc/Wd86qy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 [1661021360858244:69:對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說讚的朋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2616

  • 星巴克面試穿著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2-08 11:47:07
    有 224 人按讚

    昨天和我女兒去看體育表演會後,我和女兒談起生涯的選擇。

    我體育系的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是安靜的。但是在表演競技時你就會看到他們潛力噴發,如魚得水,他們的眼神抓住全場的觀眾。

    人得要放對位置,否則就像最精密的設備沒有電一樣。

    我對兒女的職業選擇總是「不動聲色」。我曾經問過我兒子為什麼當初會選擇法律系。他說我在學校處理性別平等案件時顯露出希望他能選擇法律這個工具,並且稱讚他在人的處理上與邏輯辯證上很有天分,很適合選擇法律這個專業。

    他為了滿足媽媽的期待而嘗試,結果十分痛苦。所幸他最終還是忠於自己的選擇。

    我在覺察自己的影響力後就盡量不顯露我的好惡。無論是語言或表情。

    我女兒在星巴克累得要死,說出「想考公務員」的話時,我不會喜形於色抓緊機會推一把「妳像烏龜一樣手腳慢,不要再待在服務業了!」

    我兒子接到正職的面試邀請,我也不會說「你快窮死了,快找個吃得飽的工作吧!」

    人只看到彼此穿的衣服、開的車子、住的房子,看不到內心的快樂與痛苦能量流動。

    你以為快樂與痛苦又不能吃也不會痛,有什麼關係?快樂與痛苦最終也是會化為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腫瘤與疾病。

    我不能也不願意為我兒女的快樂與痛苦負責。因此我坐在這裡看我兒子為服裝品牌在台北時裝週的走秀音樂。

    有一天半夜我正準備入睡,兒子和製作人問我可不可以幫他們錄一句話,我穿著睡衣依據他們的指示說了「once upon a time」。可惜沒有直播到開場。

    我是這樣支持我的兒女。

    把人生的主控權交在他們自己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