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巴克約會工業專家】
除非在香港,星巴客還是不錯的約會地方。在矽谷灣區Milpitas一個溫暖的三月早上,約了老朋友S,向他請教一下對香港「再工業化」的看法。S廿多年前已經參與香港官方機構在工業支援發展的工作,離開香港移居美國後,仍然保持香港聯繫,年年都會回港,有時有些顧問工作,有時舉行講座,...
【在星巴克約會工業專家】
除非在香港,星巴客還是不錯的約會地方。在矽谷灣區Milpitas一個溫暖的三月早上,約了老朋友S,向他請教一下對香港「再工業化」的看法。S廿多年前已經參與香港官方機構在工業支援發展的工作,離開香港移居美國後,仍然保持香港聯繫,年年都會回港,有時有些顧問工作,有時舉行講座,甚有見地。
近日因為香港口罩荒,很多人都突然要在香港設生產線做口罩,政府又說提供財務支援,但又有大學教授控訴,百分百香港研發的病毒快速測試技術卻得不香港政府支持,只好轉投深圳,本來的「香港製造」被迫成為「中國製造」....香港講了這麼多年的「再工業化」,現在是危還是機?
S的分析,一針見血,他說:究竟香港政府和創科局有沒有為「再工業化」定義,究竟要做些什麼,知不知道在做什麼?我說,應該不外乎發展高科技、知識產權成分高的生產,不一定是勞工密集的那些,但廠商大概不想或為不適合在內地生產的那些製造業吧。S再說:本來「再工業化」就來自「工業4.0」,那為什麼香港比較重視「再工業化」這概念?
我想,應該是因為香港過往投入研發的錢實在不少,但絕大部分不能商品化,工業界不肯接波,所以現在說「再工業化」,理念上先只集中要把工業家的投資帶回香港?S說:那些第二、三代的工業家族還會搞工業嗎?創科局的人能影響他們嗎?S還說,看到的反而是他們現在仍要把生產搬去印尼等地,那是為了高科技生產「工業4.0」,還是繼續追求更低成本?答案應該很清楚。
於是香港政府推出一個又一個的基金、一個又一個的計劃,香港「再工業」了多少?今年財政預算案又撥20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另外再花20億把一幢位於元朗工業邨的舊廠房改建為「微電子中心」,搞唔掂就再派錢,政府一向之道。S還提醒,留意一下那「研發開支佔GDP比例」的稍微增長,有多少是研發,有多少是起樓?
甚至現在雨後春筍般的口罩生產線,是「再工業化」嗎?如果當是香港必須內部生產而搬回來,再重新工業生產,是,但肯定不是工業4.0,沒有什麼高新科技,只是low tech。有需要,有必要,無問題,一定應該做,但政府不能當「創科」交貨。至於政府撥出8億研發可重用口罩,財委會文件以創新低的160多字交代,等於平均一個中文字可獲得約5百萬撥款,真發達,但在做些什麼,不清楚,不知道,只聽到局長說,買不到原料。
大學教授投訴得不到研發支援,是不是因為評審委員看不到這些病毒快速測試應用的創新發明,還是看不到市場潛力?但這些應用一定要創新發明至怎樣,創科署的官僚和顧問委員們才覺得值得投資?會不會考慮香港擁有一些基本需要上的自主科技研發甚至生產能力,是有其必要性,所以仍然值得做?Low tech如口罩,都要做?不過,官僚怎可能有mandate甚至能力預測未來,不做不錯,故事重回起點。
轉眼創科局成立近四年半了。初初說,資源少,人不夠,近年財政預算案在政策局方和創新科技署都增加了不少人手,為什麼至今仍然似在藥石亂投?S和我都同聲說,官僚!香港的創科局和創科署有多少人認識創新,了解科技,從行業出身?局長見過偉人,副局長出身業界,算是,還有創科署兩位沒有實權的科學顧問和生物科技顧問。我記得我們立法會訪問以色列的時候,以色列同類型創新支援機構的官員說,他們自己部門請了百名不同背景的博士,照顧不同科技範疇的發展項目,香港就把審核項目工作交給外人專家小組,跟進就是行政官僚,分別顯而易見。請博士的重任,撥款「博士專才庫」叫人家請,政府,只負責派錢。
不過,也不應把所有責任推在創科局身上,其他政策局有推動創科,有開發和應用新科技嗎?S指出美國的SBIR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由1982年已經開始為小型企業提供支援,香港官員喜歡戴頭盔,還不是要私人企業先與政府研發機構合作,才容易些拿到撥款?美國的不同聯邦政府部門,不論是能源、房屋、衛生等也好,都要有一兩個百分點的預算,由內部專才領導,預留進行有目標的研究。(可參考Michael Lewis的"The Fifth Risk",描述這些專才對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任,和特朗普政府推翻過去傳統對他們和國家的威脅。) 如果套在香港,例如要搞關於電能車的針對性研究,不是創科局透過基金撥出,是環境局自己掏荷包,自己管,自己做,所以,美國跟本沒有創科局、科技局,卻每個部門自己都有創科、研發。香港,創科局資助完的成果,通常其他部門都不會用,沒有reference,不是大公司嘛。
Grande Latte都喝完了,未有答案,因為不是錢不夠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問題,基本上不重頭做起,改變政府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恐怕連逐步的改善(incremental Improvement)都難以期望。
與S告別,下次,疫情過後,香港再談!
#再工業化 #創科局 #創新科技署
星巴克投訴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典】令人不捨!特殊員工的貼心舉動 顧客投訴嫌「礙眼」
#落山風:他的細心溫暖了整個店面
影片來源:少女凱倫
#身障者員工 #客訴 #小天使 #星巴克
星巴克投訴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意好,打工仔未必受惠?
香港出口貨值繼續升,企業有希望。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967846/
疫情帶動香港轉口貨值上升。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968106/
星巴克投訴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典】令人不捨!特殊員工的貼心舉動 顧客投訴嫌「礙眼」
#落山風:他的細心溫暖了整個店面
影片來源:少女凱倫
#身障者員工 #客訴 #小天使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