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明報頭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明報頭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明報頭版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3513878 點解呢單嘢一出我唔拎黎講,就係唔想學班黃標KOL執住少少嘢響度尻估呃LIKE──一時又話響現場強姦比人捉倒、一時又話幾個高官唔會只係因為限聚被拉一定有更嚴重罪行,又係亂噏一通完全唔需要負責任──所以講乜撚嘢竹藍屍無腦作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20的網紅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月25日,港大校長徐立之於校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來年不會連任校長一職,希望新校長能為港大帶來新的思維和視野。10月26日傳媒報道有關事件,其中《明報》頭版引述接近港大高層的消息人士指徐立之乃被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逼退,引起廣泛回響;同日下午四點徐立之和梁智鴻主動會見傳媒交待不續任的原因及澄清事件。...
明報頭版 在 何潔泓 Willis H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2:04:26
六月四日《明報》頭版。 六四鎮壓,從未停止。極權一直讓人民恐於追求更平等美好的社會。沒有人想被困在籠裡。 反送中。不能相信中國的「陽光司法」;不能抱著無日無之的恐懼去想是否要說真話、是否能反抗、是能可以去行動;不能讓香港繼續瓦散下去。 . 「自由就是說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若此成立,其他同理。」 ...
明報頭版 在 kuen104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12:11:25
今日明報頭版 2003年當年沙士,同時亦是《駒歌》首度公演的時刻,當年因為大學停課,我地成班人每日排練,每日因爲beyond的歌而討論大家的理想。 我也是因為這演出決定行表演藝術的路。 【向家駒致敬音樂劇場《#駒歌》】 家駒離開25年了,你還記得嗎? 那首歌一直伴著你?你最喜歡那首? #背棄了...
明報頭版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3:32:58
《明報》頭版揭發剛履新的律政政司長鄭若驊屯門獨立屋樓的地下疑似僭建地庫。鄭若驊剛現身6分鐘指:「買嗰陣已經係咁」,她又承認警覺性不高。 #法治 #news #hknews #律政司 #公平 #僭建 #地庫 #hkpolitics...
明報頭版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3513878
點解呢單嘢一出我唔拎黎講,就係唔想學班黃標KOL執住少少嘢響度尻估呃LIKE──一時又話響現場強姦比人捉倒、一時又話幾個高官唔會只係因為限聚被拉一定有更嚴重罪行,又係亂噏一通完全唔需要負責任──所以講乜撚嘢竹藍屍無腦作假新聞丫,咪又係一撚樣。
去到今日明報頭版重整案情經已相當清晰,應該可以黎一個總結,基本上就係:
1.海關處長入境處長保安副局長三位政府狗官同恆大高層吉祥薈密會,因為係私人會所以為唔會比人查倒限聚,事實上當天晚上亦無警員去到現場,證明佢地判斷正確;
2.弊就弊在席當中恆大高層陳奮懷疑牽涉一單企圖強姦案,該案於跑馬地一住宅單位發生,而非網上所傳響吉祥薈發生
3.基於調查強姦案要搜證,例如當日飯局有幾多人參與、邊個人參與全部一次過起哂底出黎。結果因為有哂紀錄,三位政府狗官違反限聚令證據確鑿,無得唔罰,全部硬食599豬;並非如網上尻噏所言,係響餐飲現場捉到正
4.然後《明報》響六月底接獲匿名投訴信,開始展開調查採訪,去到7月8日覺得攞夠料就正式見報
好勒,咁點解三位狗官幾個月前打個邊爐違反限聚令要撳住唔比出街呢?
一、而家政府話有法必依,作為狗官知法犯法,有失政府顏面:要知道國安處長蔡展鵬嫖妓並無犯法,但三位狗官卻被罰款,案情係比前者更加嚴重,點可以唔冚住?
二、要知道高官同富豪/企業高層密會並唔係乜嘢新鮮事,曾蔭權作為特首當年都有搭乘富豪私人遊艇及飛機;富豪相約議員、官員飯聚其實亦係公開秘密;
問題係幾名政府狗官牽涉到出入境、貨物通關以及執法事務,幾位狗官無厘啦更(雖然區嘉宏區志光大家都姓區,但斷估唔係兄弟掛),同恆大高層打邊爐,必然惹黎「官商勾結」猜想,面對傳媒質問嘅時候,當晚同恆大高層傾嘅嘢,究竟講定唔講好?要知道在場有9人同場,當中仲有一人要上庭作供;一旦響盤問過程中爆響口當晚傾乜點算?
結果當然唔可以通天,要死冚到底,直到有鬼信爆出黎
三、最後一項當然就係牽涉到《防止賄賂條例》問題。同好多尻噏黃標KOL講法唔同,嚴格黎講三位狗官的確無犯法:根據《防止賄賂條例》第2條、III、17項指出,只要「當場享用食物或飲品」,即符合公務員接受利益及款待的指引,非明顯違規。
真正爭拗點應該係在於第2條、III、18項上面寫住:公務員不應接受過份慷慨、豐厚及頻密的款待。包括引致任何令公眾認為可能或實際出現的利益衡突:使人認為自己履行公務時可能會有所偏袒;或損害本身或政府的聲譽。
先講「過份慷慨、豐厚及頻密的款待」一Part,由於隨緣匯設最低消費,每人起埋幾千蚊埋單,基本上一定犯規。呢個亦係第三個點解狗官甚至政府一定要冚到實一實嘅原因──你就係無撚得兜嘛。
至於「包括引致任何令公眾認為可能或實際出現的利益衡突:使人認為自己履行公務時可能會有所偏袒;或損害本身或政府的聲譽。」,呢個其實係言人人殊──理論上拗唔掂數,就係要響立法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去決定幾位狗官是否需要面臨紀律處分同彈劾──但無論今時今日嘅垃圾會,定係以前飯民仲存在但只係少數派嘅垃圾會,基本上召開呢啲調查委員會都係無撚用,所以都係嘥撚氣。
明報頭版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明報頭版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開「白居二」秘密】
公開大學助理教授馬耀宗:「白居二」就係為咗推更多人進入私樓市場托市。
//公開大學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馬耀宗:「如果我花錢買了個居屋單位是有折讓的,如果價格一直與私人樓有很大差距,其實是沒法賣樓換私人樓。透過白居二將市場活化後,私樓與居屋第二市場價格差距是收窄了,所以變相一班本身住居屋的人,他們有更大的誘因出售居屋換想買的單位,這就可形成置業階梯。」
昨日明報頭版「白居二帶挈 業主平均賺240萬 本研社批淪炒賣工具」﹕https://bit.ly/2Gxmtng
#freudian_slip #打手發現 #房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