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昆蟲的成長變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昆蟲的成長變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昆蟲的成長變化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專文】農業應對氣候變遷任重道遠 文/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近來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嚴重的天然災害,台灣亦無法倖免,而農業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部門之一。農漁業的生存發展高度依賴氣候,原因在於作物的種植、成熟、收穫、運輸及儲藏等,都取決於一致的季節性模式,只是農業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可能威脅到數以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
「昆蟲的成長變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Debby_黛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歐力、歐娜和歐爸,以及力娜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0:09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研之有物:從打狗到廈門,這位英國醫生如何破解熱帶病媒,甚至培養華人醫生?】 除了李仙得、必麒麟之外,在《斯卡羅》劇中,還出現這位萬巴德醫生。 那麼,他究竟何許人也?且聽故事娓娓道來…… 萬巴德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後,正是十九世紀中期,天津條約以及上海關稅會議之際,當時規...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Debby_黛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48:50
《農地的一年》 之前跟廖力辰聊到 如果要讓小鹿讀幼稚園 想讓他回娘家親友推薦的 因為是我很喜歡的田園生活🤣 從小就是跟著家人去田裡插秧還有拔花生 到現在長大家裡後面還種了一堆菜跟水果 所以小鹿、洋洋長大之後 很希望多帶他們去體驗田園生活 除了有趣也能刺激他們的感官 認識餐桌上的每一道菜更希望他們了解...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歐力、歐娜和歐爸,以及力娜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4 06:49:08
(#已結束)(#已抽出) #新品新品魔塑粒粒黏土ig首發團 ❚ 美國Educational Insights & Learning Resources 益智親子桌遊 ✘歐力媽❚ 開團啦! . ♥️團購時間:12/4~12/10 ♥️團購網址:@babyollielee 首頁連結下單 . 現在的孩子...
-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6-14 18:26:34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田。尚未搬到那喧鬧的台北前,她的生活被大自然的環境所環繞著,無論是下課時撿取松果,在經常有昆蟲出沒的遊樂器材區玩耍、去學校後山探險、幫忙家裡農務等。
每逢週末假日,陳妍臻與姐姐們常花約3個鐘頭的路程,到十公里遠的外公家遊玩,從田野小徑直到水泥砌成的道路,常一路望著天空唱歌、聊天,閱覽大自然的景色,因而養成這不經意時顯現的習慣:她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得,找尋週遭自然環境間的細微變化。
陳妍臻就讀高職時,主修數位媒體動畫,當時因緣際會下進入了畫室,而開始了純藝術的學習。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陶藝的地方,因為在畫室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日後進入大學時,便更加對陶藝及雕塑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的創作主題,陳妍臻皆以自己為中心發展,來感受家人、朋友及外在,給予她內心的想法,作為起初創作的養份。直到升上研究所後,她漸漸從過往的創作脈絡裡,挖掘到自己潛意識裡一直關注的題材。
喜歡攝影的陳妍臻,以拍照的方式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捕捉起來,將鏡頭作為她的眼睛,把雙眼所看到的事物紀錄下來。但對於當下所產生的心情與情感,往往難以呈現在一個畫面中,內心的想像更是無法用影像的方式保存。創作,能夠使她心中所有想像具體化呈現,而陶瓷這媒材擁有可保存千年的特性,讓一瞬即逝的風景、甚至是記憶的消退,不會再因為時間而消逝。
親手捏塑的真實感 豐盈了自己
陶土是陳妍臻人生轉折的初始點,代表著新生。初次接觸陶藝時,她感受到這媒材竟充滿了能量,無論是土本身的韌性,或是她本身的力量,在施做的過程的捏塑、堆砌、刮土的動作,都讓她在其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每一次的創作都代表著對自己新的認識,也包含著生活中所帶給陳妍臻的感動、體悟,還有挑戰。
「我不喜歡重複,而我的生活和創作中卻充滿了重複性。」陳妍臻每日從住家到學校之間往返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卓別林在《摩登時代 》中飾演的角色般,重複又乏味。即使不是在創作,她也常常輪播著同一首歌、同一齣電視劇,就像上了癮般的,即便她聽過、看過無數遍,還是得要撥放著甚麼,才能夠使她的內心感到安定,常常因為循環多次培養了慣性,如果一天沒有聽、沒有看,便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她跟重複不斷糾結著,於是她便開始從看似充滿重複性的生活裡,尋求微小的差異性。就如同安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頭》,是生活中常見的罐頭食品,也是經常在電視廣告中、大賣場出現的大眾商品,即便看似重複,其實仔細地檢視,當中必然發現有些微的差異。
習以為常的事情 未必如此
陳妍臻的創作動機,來自於某次與父親一起除草時的事件,當中對一種植物所產生的好奇,使她開始注意到:原來習以為常的自然生態象,都是以人為的角度,將它合理、想像化了,察覺了現實上與想像中的差異,當下的打擊也觸動了她,終於明瞭到自然之於她的意義。
當時她在山谷間看到許多樹木被藤蔓覆蓋著,好似自然編織而成的綠色地毯般,便慣性的將大自然的「美景」視為理所當然。陳妍臻描述了當下的情景,那時父親教她如何將野櫻花樹上的爬藤植物除去,她才驚覺一棵樹長得再好,若只要被爬藤植物纏住,爬藤植物會為了生存攀爬至樹木的頂端,包覆並阻礙樹木的生長,使樹木被攔腰折斷、或是見不到太陽慢慢枯死,無法長久存活。原來這爬藤植物名為「小花蔓澤蘭」,導致其它植物難以生存,影響了自然的生態。
關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
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有許多細微渺小的自然生態,也許大家都曾和陳妍臻一樣,不自覺地用人為的慣性將自然的視覺表象加以合理化,將自然美景當作為生活娛樂的一部分,而遺忘其存在的根本價值與意義。陳妍臻也希望透過她的作品,能使觀者重新認識生活當中,對生態、對人們而言,最重要的小事。
陳妍臻簡歷:
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研究所 (碩三)
長榮大學 美術系-立體組 畢業
復興商工 美工科-電腦繪圖組 畢業 -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04-12 22:27:26成田公園,完成於1928年的園丁誰處理澀澤榮一和眾議院別墅和老齋藤夏家,由松本Ikutsugu RAW2代。 從那時起,一年四季自然的編織,創造了獨特的日本庭園景觀豐富的情感,並一直維持到一個國家公園親近大自然足夠的昆蟲和鳥類的綠洲之間珍惜多年變化。
為了讓志賀氏菌葉蔓延的樹枝,現在樹木在公園裡,通過80多年完成,已經成長為令人欽佩的,當我們接近成熟時,他們是否產生圖像園丁沒忍住!有。 不同天氣變化的樹木,似乎看到藥水畫的紅色和金色的顏色會略有改變每次更改地點看到,每個表達日本秋天的美麗。
如何打開紅色和黃色至黃色和紅色在12月初11月中旬每一年,被投影表面水的池塘是優雅,約250楓木,橡木,橡木,和銀杏,樹的葉子覺得慢時,這將取悅我們。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文】農業應對氣候變遷任重道遠
文/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近來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嚴重的天然災害,台灣亦無法倖免,而農業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部門之一。農漁業的生存發展高度依賴氣候,原因在於作物的種植、成熟、收穫、運輸及儲藏等,都取決於一致的季節性模式,只是農業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可能威脅到數以千百萬人的生計及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帶來乾旱、酷熱、颶風、暴雨和洪水等災害,重塑了作物、害蟲、病原菌和雜草之間的關係(包括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土壤健康狀況惡化、授粉昆蟲減少、病蟲害加劇、改變降水模式、生長季節變短、成長減緩等),生產條件惡化給農漁業帶來空前挑戰。
#農業發展 #氣候變遷 #氣候智能型農業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疫情而延後120日的teamLab即將回歸了❤️
🎉正式宣佈鬆綁管制
現在入場不需要線上預約了!
開放現場抽號碼牌排隊入場喔~
teamLab遵守中央防疫措施做好萬全防護準備
#展區每日定時消毒讓你我安心觀展
#倒數開展二周 #期待爆表
#預售最低優惠倒數搶票 #趕快手刀預約看展
為維護觀展民眾健康安全☺️
進場一律管控人數 #採預約制入場
大家一起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實聯制
📅 10/8後到 #台北士林科教館 一睹七彩繽紛的藝想共創世界🎆
https://bit.ly/2RH6mZJ
-
滿心期待的teamLab終於要開展了!
延後了整整120日
即將在10/8做好最萬全的防疫措施迎接大家預約到場~
進場人數有控管,所以你們一定要 #提前預約進場!(預約連結放在留言第一則)
以往去teamLab都人山人海~
第一次teamLab開展因應疫情有特別人數控管,
更容易拍到跟IG上一樣美美的照片~
不會照片上滿滿的人~也不需要人擠人!😂
算是疫情中的小確幸。
-
700坪超大型空間,9大互動體驗展區!
直接把日本teamLab 原封不動的移植到台灣~
展期延長到寒假後~絕對是一個散心,遛小孩,IG必踩景點!
不能出國的這段日子最想念在日本帶孩子去的地方就是teamLab了。
每次去都可以玩好玩滿!至少半天的時間都可以泡在裡頭~
滿滿的互動空間以及色彩。
回頭再玩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帶小孩去大人也都跟著玩(整個都是超級IG打卡區呀)
「teamLab 未來遊樂園&與花共生的動物們」有9個展區~
跟在日本當地玩的是一模一樣的!
進去展場後會有瞬間來到日本的感覺~
原本預計6月份幫你們開箱teamLab,因為疫情延後到10月份開箱。
開展前我們會先去參觀然後分享給你們遊玩攻略💪
#購票資訊在文末ℹ️
-
👉 9個展區介紹:
我分3大類型介紹~(遊玩動線以及攻略等我正式開幕前介紹給你們)
🎡【#觀賞互動區】
——
1.《#與花共生的動物們II》
首次來台的超人氣作品!
這是每一次到日本進場teamLab最驚艷的區塊之一,
佈滿繽紛的花朵跟動物。動態不斷循環,美極了!
站在每一個角落都看起來不一樣。彷彿來到了彩虹的故鄉,
動物們由花朵花瓣形成~我們的手碰觸花朵時花朵就會凋謝散落。
花朵會持續的綻放-成長-凋零循環,持續塑造出動物的形狀。
2.《#遠古神靈的故事》
牆面螢幕上的符號都代表一種圖像。
碰觸符號後就會在牆面上演出一個故事,
故事內容情節還會因為觸碰螢幕上的東西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 #動態互動區】
——
3.《#小人所居住的桌子》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teamLab互動式螢幕桌面區!
小孩每次都最喜歡群聚圍繞的桌子~可以玩超久~
只要在桌面上放物品就可以跟在桌面上的小人們互動。
每放一個物件在桌面上,小人們的活動就會產生變化。
用跳躍,攀爬,滑動等等的方式跟孩子們放置的物品互動!
小孩用想像力創造物品擺放方式然後讓桌面的動態每一次都不一樣!
4.《#光球管弦樂團》
必玩的光音球區!
玩球也可以玩的很美~
這大概是世界上唯一大人也會搶著想要入場的球池區😄
觸摸球滾動球,光球就會改變顏色跟音樂🎵
周圍的球也會接收到活動方式的影響而改變整個空間的顏色。
大小不同的光球組合而成的光與音的球體管弦樂空間!
5.《#滑梯水果園》
消耗孩子體力的最佳場所❤️
話說這個溜滑梯,我們家的2個孩子每次都玩到不想要離開😂
好像在滑時光隧道一樣~滑下去的時候每一次都會穿梭不同光景,
百玩不膩!
滑下的途中碰到果實,果實會開始生長。
碰到花朵會變成水果。碰到水果,水果就會開始撒出新的種子。
千變萬化的最美溜滑梯區!
6.《#天才跳房子》
互動感應式的跳房子遊戲~�跳到水中的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跳躍時會出現魚兒,蝴蝶,鳥。
如果成功連續跳躍相同形狀!會出現更多動物跟色彩。
孩子們每次為了挑戰然後看到更多不同變化就會一直連續跳房子~
🎡【 #塗鴉互動區】
——
7.《#塗鴉自然:迷失、沉浸與重生, 紅色名錄(Red List)
紅色名錄(Red List)是記錄世界瀕危物種的數據庫。
這個作品會展示當地的瀕危物種(非常值得帶著孩子一起觀看)
來到這區先來繪製自己的塗鴉,然後掃描繪製後,自己的生物也會跑到這個自然世界。
整個區塊以自然生態概念為主軸。
生物們會吃掉其他的生物或是被其他生物吃掉,這就是一個由動物組建起來的生態系統。
自己所畫出的生物,也會吃掉其他的生物然後生長繁衍。
站著不動,花朵會大量盛開。如果四處走動跑跳,花朵就會散落。
動物,植物,昆蟲會互動循環。這就是生態!
在這裡可以慢慢尋找,觀察自己創造出來的動物的生態足跡,非常的有趣~
8.《#彩繪動物立體紙模型》
沈靜下來的3D手作空間~
用蠟筆畫在紙上的動物,經過特殊技術,掃描畫紙後就會轉換成展開圖可以變成立體紙模型。
DIY組裝在造紙世界中創建自己的3D立體動物。
�9.《#彩繪動物》
在紙張上畫出動物,
然後掃描繪紙~自己的作品就會跑到巨型三維藝術作品中獲得生命。
你畫的動物會與其他動物交流。
觸摸藝術銀幕上的動物,它們還會作出各種反應~
——
teamLab,不管你有去過還是沒有去過。都非常值得一去再去。
2021「teamLab未來遊樂園&與花共生的動物們」透過科技、藝術、互動等元素交織,建構出占地近700坪的超大型沉浸式夢幻世界。
結合「聲光,想像,藝術,色彩,創作,生態」
不管約會,家庭活動,男女老少都是一個非常棒的好去處!
10/8開展前預售期最低雙人套票才$540(雙人套票原價$760)
👉 #購票連結:
https://bit.ly/2RH6mZJ
「teamLab未來遊樂園」
展出時間:2021年/10月08日~2022年/02月28日
展出地點:台北士林科教館
售票資訊:
單人預售票$280(全票$380)
雙人套票組$540(原價$760)
以下通路可購買:
udn 售票網、7-11 ibon、全家、GOMAJI、博客來、KKday、KLOOK
昆蟲的成長變化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餓的毛毛蟲 🇺🇸🐛
「暖和的太陽升上來了,啵一聲,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爬了出來...」國際知名的暢銷繪本《好餓的毛毛蟲》作者——艾瑞.卡爾(Eric Carle)——已由家屬證實在5月23日病逝,享壽91歲。《好餓的毛毛蟲》不僅是卡爾的創作人生代表作,更是從1969年出版以來成為全球最熱賣的兒童繪本之一,影響了整個20世紀後半至今的繪本創作。卡爾的離世,令無數曾受其作品感動的人追思紀念:經典《好餓的毛毛蟲》留給世人最單純的喜悅與希望。
.
在192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艾瑞.卡爾,父母其實都是德國人。卡爾曾經在美國的幼兒園受教育,還被老師發現卡爾早慧的藝術圖畫天分,不過在卡爾6歲的時候,舉家就搬回了德國西南部的斯圖加特,度過他的少年時光。
.
不幸的是,卡爾身處的年代是最為動盪的歲月,他的父親被納粹德國徵召入伍、遠赴戰場之後失蹤多年,卡爾與母親更因二戰越演越烈而顛沛流離。在卡爾的青少年時代中,填滿記憶的是無情戰火與飢餓,對色彩運用相當敏感的卡爾如此回憶:
.
「戰爭期間沒有任何顏色。所有事物都只有灰色與棕色...」
.
親歷戰火的經驗沒有讓卡爾的藝術之心熄滅。卡爾12歲的時候,一位美術家教老師私下向他介紹了德國表現主義畫家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的作品。在納粹德國時期,表現主義是被禁止、甚至被批鬥的對象,然而卡爾親眼目睹了馬克的《藍馬》(Blue Horse)畫作後,深深受到其豐富色彩、動物圖象的心靈震撼,直接影響了後來卡爾的藝術風格養成。
.
戰後卡爾進入斯圖加特的藝術學校深造。畢業之後,卡爾的出生地——美國紐約——似乎成為他心中的藝術呼召,1952年23歲的卡爾,身上帶著僅有的積蓄40美元回到了紐約,在繪本家李奧尼(Leo Lionni,也是後來世界級的繪本大師之一)介紹下替《紐約時報》擔任平面設計和插畫的工作。
.
卡爾的繪本創作,其實是到了1967年才正式開始,他首先替《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繪製插畫,旋即引起出版界注意。隔年,他圖文創作了《1、2、3到動物園》獲獎,也在1969年推出《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從此奠定卡爾在兒童讀物與繪本的經典地位。
.
《好餓的毛毛蟲》故事極為單純,從「一顆小小的蛋躺在葉子上」開始,講述一條飢餓的毛毛蟲,不斷吃、吃、吃然後長大蛻變的蟲蟲一生。故事裡毛毛蟲依照星期順序,從星期一吃到星期天,天天吃著不同種類的食物,變成了又肥又大的毛毛蟲,接著還「造了一間小房子、把自己包在裡頭」,圖像停留在巨大的棕褐色繭,翻開下一頁的結局——
.
「啊!毛毛蟲變成了一隻好漂亮的蝴蝶。」
.
看似平常無奇的故事,為何如此受到歡迎與重視?首先吸引目光的就是卡爾的圖像風格,他運用多重層次的色彩拼貼,從德國表現主義脫胎而來的鮮豔手法,都令人印象深刻。而文本透過語句的反覆,一步一步推展故事邏輯,是讓兒童容易聆聽閱讀、成為後來許多繪本模仿的形式。
.
從《好餓的毛毛蟲》中可以看到故事的時間感與秩序性,在繪本一頁頁呈現的各類顏色、食物種類、數量與時間概念,以及最重要的「毛毛蟲的變化」,呈現出了一則有邏輯又單純趣味的成長故事。因此不只讓孩子有親近性,甚至是許多孩子人生的第一部繪本,成人也能從中得到童心樂趣。
.
卡爾曾在2019年《好餓的毛毛蟲》問世50周年的時候,在公開演說裡如此描述:
.
孩子們需要希望。小小的毛毛蟲,可以變成美麗的蝴蝶,靠著自己的才能飛向世界。「我做得到嗎?會,你會做到的。」我認為,這就是本書的魅力。
.
繪本也真的像毛毛蟲蛻變一樣,展開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至今已翻譯66種語言、銷售超過5,200萬本。期間,《好餓的毛毛蟲》更衍生出不同版本(像是給小小孩可以「啃咬」的版本)、動畫與遊戲作品等多元的媒介形式。
.
卡爾的創作能量豐沛,在《好餓的毛毛蟲》後陸續出版了《好忙的蜘蛛》、《好寂寞的螢火蟲》、《袋鼠也有媽媽嗎?》...等70多部作品,主題幾乎也都與大自然、動物與昆蟲有關。其中還有一本《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講述的正是影響卡爾深遠的法蘭茲.馬克。這些創作元素都可追溯到卡爾的童年,從父親的陪伴與教導下,耳濡目染許多自然生態的故事。
.
「我創作的初心,是想要啟發那個依然住在我心中的孩子...」這是卡爾對自己的詮釋。高齡91歲的卡爾已安詳離世——在好久好久以前,曾經有一個好奇心十足的孩子,聽著父親講述森林裡的一切,孩子就像隻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不斷吃著這些養分、吃著一幅又一幅的自然景象與藝術圖畫,「啊!毛毛蟲變成了一隻好漂亮的蝴蝶...」
.
photo credit:Eric Carle FB、Reuters、最後一張為卡爾創作的藍馬與法蘭茲馬克的藍馬。
.
#RIP #EricCarle #艾瑞卡爾 #繪本 #童書 #兒童 #美國 #毛毛蟲 #TheVeryHungryCaterpillar #はらぺこあおむし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