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日照督導機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照督導機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照督導機制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38的網紅林碩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訂出公園維護SOP #驗收作業要訂出廠商的求償機制 #草皮經常壞死區域要定期澆水 #12月底前完成草皮重新植舗作業 近日草皮修剪不當的爭議,造成風沙大、塵土飛揚的問題, 我們聯繫了負責維護的廠商負責人,面對面直接督導,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一. 工作人員應確實按照草皮修剪的SOP施作,切勿過度除...
日照督導機制 在 林碩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訂出公園維護SOP
#驗收作業要訂出廠商的求償機制
#草皮經常壞死區域要定期澆水
#12月底前完成草皮重新植舗作業
近日草皮修剪不當的爭議,造成風沙大、塵土飛揚的問題,
我們聯繫了負責維護的廠商負責人,面對面直接督導,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一. 工作人員應確實按照草皮修剪的SOP施作,切勿過度除草,如有未按規定施作,造成草皮壞死,重舗草皮費用,將由廠商負責。
二.經常壞死的區域,分析原因後要呈報公單位,如需要移樹增加日照等,請提出Rootcause解決方案。
三.無法立即確認原因改善,短期應變應「加強澆水」來維護。
四. 廠商承諾將於12月底前,九降風季節過後,將完成六家ㄧ路一段水車公園、六家五路的兒四公園的草皮重新植舗作業。
日照督導機制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屏科大與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策略聯盟備忘錄簽約儀式
屏科大長期致力於長照產業與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發展,並推動「白金社會」為校務發展四大主軸之一,積極關心長期照顧之議題、並開設「長期照顧模組課程─居家服務督導員跨域微學程」、「長照人力培訓課程」,提供學生跨域增能學習的管道。此次為了深耕屏東在地長照產業創新與人才培訓,本日(3/17)由本校戴昌賢校長與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長照推展中心莊淑婷副召集人,共同簽署長照產學合作策略聯盟,為長照人才培力也開創產業新契機。
戴昌賢校長致詞表示:「屏科大關注白金社會議題已非常多年,不只以培育相關產業人才為己任,同時校內各系所皆發揮專長為長照挹注更多不同新的力量,透過社工系當窗口,將農學院發展出適合老人的營養食品、工學院做出各種符合銀髮族使用的輔具、休閒運動管理系開發銀髮族的安全運動等跨領域串連並同時與社會機構接軌進而合作,希望未來能與慈濟共同一起為長照而努力。」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長照推展中心莊淑婷副召集人說: 「屏科大是台灣培育重要人才的學校,很感謝這次可以有共同合作的機會。目前慈濟長照中心提供五個實習據點,包括:社區關懷據點、日照中心、居家照顧、長照機構的護理之家、行政管理方面等,加強同學的實務經驗。最後希望大家在高齡社會化的來臨時,可以把我們的長者照顧得更好。」
近年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順應高齡人口與長期照顧之需求,開始積極投入長期照顧產業領域,落實長照議題的推動,也成為了屏東地區居家服務之長期照顧特約單位,除設置長照諮詢專線供民眾對長照服務有更進一步了解外,在今年於竹田鄉、鹽埔鄉開設日間照顧服務中心,供社區長輩能「就近」、「就地」得到妥善的照顧服務,後續也與屏科大在今年度共同辦理「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小時訓練課程」,以及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之「覺醒減碳新生活-環保5R新世力」協助員培訓課程,以提供本校學生在於長照學習與參訓之機會。
藉由與長照機構建立實習合作,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親臨第一線,並鼓勵相關科系的學生在未來能一同投入長照領域職場,加強長照科系產學合作,可適當地彌補人力需求的擴增,解決照服員人力不足的困擾,一方面也活絡其產業的活躍性。長照此新興產業具有不可被取代性、專業性、價值性之特性,為快速老化的台灣社會,提供足夠的長期照顧服務,也希望帶給屏東居民在未來能享有更美好的長照服務機制。
日照督導機制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環委員會安排了「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執行情形、困境及未來規劃」專題報告,我提出4點質詢。
Q1:你知道目前有關長照機構評鑑有哪些問題嗎?
Q2: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點)的問題是哪些嗎?
Q3:有關身障日照和長照身障日照的差異是什麼?
Q4:長照相關科系的實習卻無法幫長照產業解決留住人才!
📌長照機構評鑑指標錯誤百出 衛福部道歉允修正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20148
📌護理師兼個管與居服月入10萬? 衛福部將確認大數據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02225
------------------------------------------------------
一、有關長照機構評鑑:
依據長照服務法第39條的授權及長照機構評鑑辦法的規定,長照機構每4年評鑑1次,但新設、復業或評鑑不合格者,需於1年內接受評鑑。
目前正在實施的長照2.0特約機構,大都被視為新設,所以衛福部去年就以標案形式委託規畫與試評,並已經有公布長照服務機構評鑑基準範本供各縣市參考,預計在今年評鑑。
這次社區和居家評鑑在辦理說明會的時候,引起極大反彈,因為參考太多住宿機構和護理機構的評鑑指標,根本就不試用。結果修正公布之後仍有具爭議的共識基準和評核方式。
以日照機構的安全環境設備來說,評鑑代碼C1:休憩設備設置情形。其中基準說明第二點提到「提供足夠且清潔之寢具(含床、床單、冬夏棉被、套枕頭及被套)」。
Q1:日照機構是要提供住宿嗎?
根據”社區式長照機構設立標準表”,日照機構僅規定「每一空間應設休憩設備,且不得設於地下樓層。」有規定要”床”嗎?為什麼評鑑的時候要評估有沒有”床”還要枕頭、棉被。
再看C5:餐飲衛生情形。其中基準說明第一點規定,「結合餐飲供應者,其從業人員、作業場所、設施衛生管理及其品質保證制度,均應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 (HACCP 或GHP)。」
也就是說,自己備餐者不需要符合C5第一點,只需要符合C3的廚房衛生規範。
這個評鑑基準將造成幾個問題:
第一, 我們上網去查了幾個縣市符合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 的團膳餐廳,發現台東縣僅1家,嘉義縣3家(太保、水上、民雄),南投家6家,但都集中在(南投市、草屯、竹山),澎湖、金門、連江,完全沒有。請問以後一鄉鎮一日照,我的故鄉鹿草、南投埔里、魚池,是要叫日照機構去哪裡訂餐?且GHP根本沒有認證單位。
第二, 當然這個規定下去,為了要符合基準,可能會逼著日照機構自行備餐。但這就會耗費更多的人力成本,也會佔據更大的廚房空間,對於社區型小型日照機構是完全不敷成本的規劃。
還有社區式日照機構、小規模多機能和團體家屋的評鑑基準C1,休憩設備設置情形,備註說明都提到,如:使用隔簾。這根本就是不符長照機構設置標準的規定。
團體家屋B10基準說明第二點提到「落實增加服務對象自我照顧能力之措施,確實執行並有紀錄。」說明欄:「自我照顧能力之措施:如提供服務對象最少必要之協助、鼓勵服務對象自己照顧自己,如自己吃飯、翻身、如廁等。」團屋主要照顧對象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中輕度失智症長輩,這個指標根本就不適用。
結論:由於長照機構的評鑑只有合格及不合格,大家都很慎重看待你們提出的評鑑基準,衛福部委託規畫評鑑的單位根本必了解長照實務現場的情形,根本是所託非人,希望這個評鑑基準範本,仍有檢討的機會,特別今天講的這兩點應該刪除。次長可以承諾嗎?(已於五月十日要開會再討論)
二、A點的問題: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稱A點,是這次長照2.0的一大變革。
在長照1.0時代,原設計整合型服務中心可以扮演照顧管理角色,是因為A點是屬於綜合型服務的提供,該機構的人力比較了解失能者需要哪種類型長照服務,怎麼提供最有效率。
原本希望4年內佈建849個長照A,但目前全國卻已經成立2000個長照A,包括許多是沒有提供長照服務項目所謂”虛擬A”。
如果幫忙連結長照資源,並建議照顧組合的長照A產生問題,整個長照2.0最後絕對做不好。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醫事人力開始提供C碼長照服務的問題。
而A、C也產生關連性的問題。
Q1:復健科診所抱怨找不到PT,聽說許多PT去執行長照業務了?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
物治、職治和護理人員經過Level1,可以成為照顧服務員;也可以受訓成為個案管理員A;還有他自己的醫事人員證照,在長照領域一個醫事專業人力可以同時扮演三種角色身分。
再加上,因為是部分工時長照人力,就可以在不同的單位進行執業登錄,系統上並沒有限制他可以登錄的單位。
所以目前已經發生的問題是,某治療師上午當A,轉個案給自己下午提供C碼居家復能或居家護理的服務。
尤有甚者,居家護理也可能在一個時段裡提供服務,但在長照2.0及健保,兩邊申請支付的問題,例如:提供居家護理和也可以申請健保鼻胃管換置的給付。
還有,本來期待專業人力提供的是評估、擬訂計畫、與家屬及照服員都溝通與指導。現在卻變成是由醫療專業人員去直接提供服務,然後持續性申請支付。再多的政府預算都沒辦法支付單價這麼高的專業服務吧?
請問這樣合理嗎?
結論:C碼的亂象要徹底檢討;個管員和服務提供同一個人的問題必須被禁止。請部長承諾於三個月內檢討。
照顧服務的提供需要督導,這是從長照1.0時代建立起來的制度,督導可以監督照顧服務品質,也可以是服務使用者與照顧服務員的溝通橋樑,這是很重要的制度設計。
Q2:除了照顧服務以外,C碼:專業服務、D碼:交通服務、E碼:輔具服務、F碼: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是沒有督導的?
缺乏督導會產生兩個結果。
第一,A個管將服務轉出之後,CDEF碼,並沒有服務提供的回報機制,只能等申報支付的時候才看的出來。
第二, C碼專業服務,只有執行人員自己的良心知道有沒有做,有沒有做好、做滿。
請問這樣如何確保長照2.0的服務品質。
結論:所以CDEF碼的督導系統,也要麻煩衛福部再進行檢討。希望在九月底前研擬出具體方向。
三、有關身障日照和長照身障日照的差異
身障日照機構和長照身障日照機構,兩者之間的在機構收費、民眾負擔、外籍看護聘僱與否及是否可支領生活補助,都有不同的規定,造成機構經營者的困擾,上個會期去年12月26日你有承諾,需要六個月的時間來整合。期限是六月底。我只是提醒一下部長要趕快進行討論。
四、有關長照相關科系的實習:
每一項服務都需要長照專業人才,也都急於培養人才、招募人才。這是一個國家重大政策,也是一個國家的重大產業,所也產業界遇到的問題,長照都會遇到。本席接下來要向衛福部與教育部質詢人才的問題。
目前有45所大專院校設有長照科系,一年畢業生大約有5000人,畢業後留在長照產業的人數卻只有10%。這個現象,就是人力浪費。
教育部到此為止,為了促進長照科系學生畢業後留任業界,委託國北護設立實習媒合平台,接著在104人力銀行的平台上,也設立實習機構與應屆畢業生投入長照產業的求職管道。但是,在政策面未做更基本的檢討之前,恐怕效果有限,無法幫長照產業解決留住人才。
依據一線服務機構的分析要成為一個願意讓畢業生留下來工作的機構,本身在軟硬體與勞動條件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水準;同時學校在教學與師資上亦需要達到一定的水準;並且政府所職掌的制度包括:國家級證照考試、對實習機構的鼓勵措施、對機構督導的薪資獎助、工讀生納入人力比、實習生的食宿負擔等,都應該有具體的作為;並且如何透過學校的教師、實習輔導老師、與機構的督導相互間的配合,在產學合作階段給學生與家長正確的生涯願景與觀念等都是急需著力的重點。
Q1:請問教育部,在實習機構的選擇上,其軟硬體等環境條件是否有一套標準去認定?如果沒有怎麼能確保實習單位能夠提良好的環境?
Q2:請問教育部,學校的教師尤其是產學合作的輔導老師,是否具備照顧服務員資格?並從事過照顧服務工作?如果沒有怎麼有辦法告訴學生這份工作所遇到狀況的實際解決方式?
Q3: 請問教育部與衛福部,學生在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之前,當然被界定為實習,但是去得知後便應該具有從事服務的資格,因此界定為打工。這前後身分的轉換,是否對機構有明確的指導原則?並且反應在薪資等勞動條件,與是否得以獨立作業等機構管理上?
Q4: 請問衛福部,當學生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後到機構去工讀,是否能夠納入機構人力比?否則哪有聘僱與提升勞動條件的誘因?
Q5:請問教育部,實習階段,學校酌收三個學分的學分費,但是付出指導的人力卻來自於機構,並且學生在機構實習還有食宿費用的壓力,該筆學分費是否應該給付予機構作為督導的薪資補貼以及學生的食宿補貼才公平?
結論:請教育部及衛福部於三個月內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具體的檢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