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治時期林野調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治時期林野調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治時期林野調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紀錄觀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比霧社事件更早 #原住民滅社事件 #泰雅族大豹社 #尋找隘勇線與餘族 #翻開台灣歷史的空白頁 【拉流斗霸】公視+免費線上看👉👉 https://lihi1.cc/vlqhP (9/30-10/7) 🎬導演:高俊宏 ⠀ ▃▃「拉流斗霸」(Llyung Topa)▃▃ 是大豹溪流域的泰雅語音,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拍攝時間2021年4月)還好有趕在疫情爆發前,完成花蓮神社的拍攝!花蓮真的太大了,我們去了兩次才完成,花蓮神社最特別之處,在於完美地融合了台灣在地文化!大家筆記起來,疫情過後納入出遊走訪名單!😁😁😁 全世界下載突破六千萬的貓咪大戰爭繁體中文版6週年紀念! 2021年6月25日(11:00)~7月...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0:09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2016 年 10 月 7 日,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在邀請學者專家研商平埔族群民族身分及權利相關事宜,獲致初步結論: 為回應平埔族正名訴求,落實歷史正義,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的方式,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此一決議,讓多年來的平埔正名運動看見遲來的曙光。 然而,平埔原住民此...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Openbook閱讀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9:58:22

漫畫家 #英張 在《#天黑請閉眼》、《#森山朗讀會》後的最新作品《#採集人的野帳》( @gaeabooks ),構思兩年,聚焦台北植物園內,台灣最古老也典藏最豐富的植物標本館——腊葉館,攜手林業試驗所董景生研究員 、蔡思薇博士與台北植物園同仁確核史料、與植物學之專業,還原時代的韻味,重現植物的模樣。...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甄兒?♉️南投·屏東·台南·台中·高雄美食?景點?抽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8 01:33:04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三) 花園、密林、博物館💐🌳💦 - 🚗臺南市山上區山上里山上16號 ☎️06-5781900 ⏰09:30-17:00 ❌每週二休園 🎟博物館區:全票💰100元、半票💰50元; 淨水區:免費 - 💦官網介紹💦 為了提供潔淨民生用水,改善衛生環境,1897年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

  •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22:00:43
    有 154 人按讚

    #比霧社事件更早 #原住民滅社事件
    #泰雅族大豹社 #尋找隘勇線與餘族 #翻開台灣歷史的空白頁
    【拉流斗霸】公視+免費線上看👉👉 https://lihi1.cc/vlqhP (9/30-10/7)
    🎬導演:高俊宏
     ⠀

    ▃▃「拉流斗霸」(Llyung Topa)▃▃
    是大豹溪流域的泰雅語音,有「大豹共同體」的深刻意涵。
    新店三峽的大豹溪流域,過去曾經是泰雅族大豹社的聚居地。

    #為什麼這裡沒有原住民?
    #三峽 大豹溪流域旁的一座陰廟萬善堂,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廟裡埋藏著日本殖民台灣時期,透過「隘勇線前進」入侵北台灣山林所留下來的數百具遺骨,那是一支被文獻記載為「滅社」的泰雅族—#大豹社。
     ⠀⠀

    #導演入山百回 #在荒煙蔓草中不斷踏查
    #找尋泰雅族大豹社被遺忘的血淚歷史

    導演高俊宏,因緣際會知道這段歷史後,展開了為期三到四年的解謎行動。#這宗日軍殲滅原住民的第一波行動,遠比霧社事件更早,卻幾乎無人知曉。他決定入山數百次,用雙腳走出日人為奪取山林,而逐步修築的隘勇線遺跡,將這些遺跡,用GPS定位出來,追尋土地資本化的線索,翻開歷史中的空白頁。


    #尋找隘勇線遺址
    環繞大豹溪周遭的山野稜線,存在著大量的夯土、凹槽,壕溝與石砌的碉堡土裡面,埋有玻璃、酒瓶、刺鐵網的碎片,以及用來「#防蕃」的高壓電設備,這些破碎的地景遺跡與遺物,如同神秘的史前遺址一般,或者像一面摔破的帝國之鏡,密碼一般散落在,濃密的北臺灣森林裡。

    ⠀ ⠀

    📣 #贈書活動 📣
    📕 抽導演的書 📕《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https://reurl.cc/DZyXqR

    ⠀ ⠀
    ▃▃▃▃▃▃▃▃▃▃▃▃▃▃▃⠀ 

    ▎#什麼是隘勇線?
    是臺灣早期漢人移民,逐漸向原住民地界拓殖,設於交界處的一種武裝保衛線。日治時代的隘勇線上險要之地,配備火砲、地雷、電流刺網等,並朝向鄰近的原住民部落群,發射空砲彈威嚇。——節錄自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 
    ▎【TIDF專訪】《拉流斗霸》導演高俊宏:
    以漢人之姿,探詢山林與原住民族歷史記憶  
    https://reurl.cc/431qyV
     ⠀

    𝐋𝐥𝐲𝐨𝐧𝐠 𝐓𝐨𝐩𝐚
    #泰雅族 #台灣 #歷史 #志繼部落 #獅子頭山
    #部落 #戰爭 #遺跡 #田野調查 #樟腦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19:06:38
    有 646 人按讚

    #尋找隘勇線遺址 #泰雅族大豹社事件 #翻開台灣歷史的空白頁

    #你知道什麼是隘勇線嗎? 隘勇線,是臺灣早期漢人移民,逐漸向原住民地界拓殖,設於交界處的一種武裝保衛線。日治時代的隘勇線上險要之地,配備火砲、地雷、電流刺網等,並朝向鄰近的原住民部落群,發射空砲彈威嚇。——節錄自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 
    1903年到1907年,日本為了消滅,#三峽 的泰雅族大豹社,透過隘勇線推進,發動了殖民史上,第一波的蕃地戰爭,前後進行了五次的 #隘勇線推進, 建立了長達上百公里的隘勇線,分割、 圍堵、 殲滅了大豹社, 相關的文獻以「#滅社」兩字,記載了大豹社的下場。
     
    林間的洄流夾帶著鮮血,翠綠的山野轉而為荒嶺, 留下了滿山的碉堡, 壕溝和隘路...導演在森林中尋找,斷成碎片一般的隘勇線遺址,尋找埋藏多年的泰雅族歷史,大豹社謎團。
       

    ⠀ ⠀
    ⠀ 
    【#拉流斗霸】𝐋𝐥𝐲𝐨𝐧𝐠 𝐓𝐨𝐩𝐚
    🈶公視+免費線上看👉👉 https://lihi1.cc/vlqhP (9/30-10/7)
    📺公視13 台┃9/30 (四) 22:00┃紀錄觀點
    🎬導演:高俊宏
    ⠀   
       ⠀
    #比霧社事件更早的原住民滅社事件
    #導演入山百回 #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三峽大豹溪流域旁,有座陰廟萬善堂,埋藏著日本殖民時期,透過「隘勇線前進」入侵北台灣山林所留來的數百具遺骨。#這宗日軍殲滅原住民的第一波行動,遠比霧社事件更早, 但被滅社的泰雅族「大豹社」,卻幾乎無人知曉。導演入山百回,用雙腳定位隘勇線遺跡,追尋著線索,翻開歷史中的空白頁。
      

      
    📣 #贈書活動 📣
    📕 抽導演的書 📕《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https://reurl.cc/DZyXqR
    ▃▃▃▃▃▃▃▃▃▃▃▃▃▃▃
      
      
    ▎隘勇線  ⠀
    https://reurl.cc/aNnR5G  
    ▎【TIDF專訪】《拉流斗霸》導演高俊宏:
    以漢人之姿,探詢山林與原住民族歷史記憶  
    https://reurl.cc/431qyV
     ⠀
      
    #泰雅族 #台灣 #歷史 #志繼部落 #獅子頭山
    #部落 #戰爭 #遺跡 #田野調查 #樟腦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5 17:00:05
    有 721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2016 年 10 月 7 日,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在邀請學者專家研商平埔族群民族身分及權利相關事宜,獲致初步結論:​

    為回應平埔族正名訴求,落實歷史正義,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的方式,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此一決議,讓多年來的平埔正名運動看見遲來的曙光。​

    然而,平埔原住民此稱謂就字面意義推想,應該是來自二十世紀初,殖民者族群分類中的「平埔族」。​

    一般認為平埔族是承繼清代番人分類中的「熟番」而來。現今平埔運動者,也主張在日治時期的戶籍登記被登記為「熟」者,應該恢復其族群身分。​

    那麼,什麼是「熟」?熟番的分類如何轉變成為平埔族並延續至今?​

    談到清帝國對臺灣的原住民分類,大略可分為「生」、「熟」番。身分的認定,過往都以服膺帝國文明化程度與繳納賦稅為辨別的基準。​

    也就是說,一般人大概不會反對作為「熟」番群體,一定比「生」番更符合帝國的「文明」。​

    實際上,回到番人分類的歷史發展過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康熙朝以來,帝國所認知的番社分類系統「野番」、「土番」是延續荷蘭時期以來「贌社」制度下在賦稅原額而展開的認知,並不具文明化概念的投射。​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康熙年間甫歸化的岸裡社群生活慣習,在方志中的描繪並不符合帝國「文明」的樣態。​

    直至康熙末年,官方對番人的分類稱謂才從「野番」、「土番」轉變至「生番」、「熟番」,後來也因界碑、番界的成立,才出現「界內熟番」與「界外生番」的對應。​

    此一轉變開始排除原本繳納賦稅、卻生活在番界外的番社,例如阿里山社(今鄒族)就從原本的「土番」分類中,被劃歸為界外的「歸化生番」。​

    然而,熟番族群類屬的確立,則是要遲至乾隆朝才完成。​

    當時地方官員們為了執行中央朝廷主張的族群政治,因而必須穩定清帝國在雍乾年間形成「生」、「熟」番的分類體系,所以開始制定一系列的熟番政策,用以作為區別不同人群的邊界。​

    伴隨政策的執行,熟番身分逐漸被固定下來。至此,今日大部分被歸為平埔族的番社,正式定著在「熟番」的範疇。地方社會也開始出現壁壘分明的「熟番」、「漢人」族群邊界。​

    簡單的來說,「熟番」一詞從清初開始,就不是「自然」或「科學」的族群分類,而是在賦稅架構下,被清帝國逐步以行政規範所產生的群體。​
    不過,也因為熟番身分具有相應的保護措施,在十八至十九世紀開始出現不少漢人藉由轉變族群身分進入番社,以享利益的情況。​

    例如:屬於巴宰族的岸裡社通事家族潘士萬一系原本是粵人,但經過抱養的方式成為「熟番」。​

    清帝國由於沒有具備現代國家精確的戶籍制度作為參考,因此官員們識別熟番的辦法,是以具備十八世紀以來帝國規範「熟番特徵」與否為準則(這類特徵最為顯著,是因為居住在番社、進入編屯等符合官方制度規定),而無關乎本身是否具有血緣、外在體徵等生物性特質。​

    也就是說,一個漢人如果具備「熟番」特徵,很可能就能被視為熟番。​

    也因如此,到了十九世紀,這些因制度而形塑的「熟番」族群類屬,恐怕早就與清初甫進入帝國版圖的番社人員組成大相逕庭。​

    如果說清代熟番是帝國對番人分類下的產物,那麼平埔番則是十九世紀地方社會區別族群邊界的稱謂。​

    平埔番一詞,並不全然是「熟番」類屬的代稱,而是指來自平原地帶的番人。甚至,居住在平原的阿美族也曾被稱為平埔番。​

    在此舉噶瑪蘭為例,傳教士馬偕在北臺灣的調查,將番人已被清帝國征服與否劃分為「生番」與「非生番」,在非生番中又分為「平埔番」、「熟番」與「南勢番」。​

    平埔番是指十九世紀初剛歸化的噶瑪蘭三十六社,他們穿著漢服、剃髮留辮,甚至是建立廟宇祭祀偶像、神主牌。​

    熟番是指西海岸已經非常漢化的原住民部落;南勢番則是居住在奇萊平原,被漢人征服而未開化的部落。​

    清帝國所遺留的「熟番」、「漢人」人群分類在朝代易幟後,出現不同的變化,並影響日治初期,伊能嘉矩進行臺灣原住民族群的分類工作,且延續至今。​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斯卡羅 #羅妹號事件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原住民 #排灣族 #馬卡道族 #生番 #熟番 #分類 #帝國

    📖歡迎至網站閱讀【#鄭螢憶:熟番、平埔番與平埔族:帝國對「番人」分類的歷史】完整文章:https://bit.ly/2WO32yq

  •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5 18:00:15

    (拍攝時間2021年4月)還好有趕在疫情爆發前,完成花蓮神社的拍攝!花蓮真的太大了,我們去了兩次才完成,花蓮神社最特別之處,在於完美地融合了台灣在地文化!大家筆記起來,疫情過後納入出遊走訪名單!😁😁😁

    全世界下載突破六千萬的貓咪大戰爭繁體中文版6週年紀念!
    2021年6月25日(11:00)~7月23日(10:59)期間內週年活動舉辦中!
    只要登入遊戲就可獲得豪華獎勵與限定角色,只有現在快來下載遊戲確認吧!
    ►立即下載:https://app.adjust.com/1v45rci
    ►貓咪大戰爭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yankoTW
    ►貓咪大戰爭官方YouTube頻道:https://ppt.cc/fsEbcx


    【蔡阿嘎尋找台灣神社系列2:花蓮】

    [壽尋常高等小學奉安殿] 00:56
    壽尋常小學校創立於大正3年(1914年),校園內的奉安殿奉遷式日期不詳,原是奉祀日人文人菅原道真,今則改奉我國的土地公,該祠的建築除屋頂被改成中式燕尾,其他則仍維持原有的日本樣式,十分具有特色。
    最特別的是,奉安殿側面有「五七の桐」徽飾。五七の桐紋慣例上是屬於首相或內閣專用的徽章,僅次於天皇的「菊の御紋」,這也代表此處曾是日本政府的官方建築。目前台灣僅存的奉安殿很少,即使在日本國內也不多見。


    [豐田神社] 03:34
    豐田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官營移民村-豐田村(今花蓮縣壽豐鄉豐裡、豐山、豐坪等三個村)的神社,當時為了這些來自日本的移民,因宗教上的需要,在豐田村的森本聚落內於大正4年(1915)鎮座,社格為無格社,祭神為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二次大戰後被改為碧蓮寺,改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來原神社建築於1958年毀於溫妮颱風,之後當地居民就地取材蓋小屋繼續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續又落成並增祀五穀爺、母娘宮、媽祖娘宮。


    [新城天主堂] 06:54
    新城社所在地一帶,過去曾立有日本當局跟太魯閣族衝突事件的紀念碑,後來在昭和12年(1923年),新城社落成鎮。二次大戰後,有傳說國民政府派士兵拆除神社,結果士兵發瘋而無人敢利用神社土地的故事。1964年聖奧斯定詠禮會出資,以天主教會花蓮教區名義買下神社土地興建天主堂。


    [台肥溝內社] 12:30
    是1939年設立的「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的構內社,即為「場內附屬的神社」,二戰時期為重要戰略物資「鋁」的生產工場,是將從菲律賓運來此處的原料加工後,憑藉鄰近港口的地利之便,再將鋁送至日本製成神風特攻隊所使用的戰機。


    [林田神社] 15:28
    為無格社,日本官方於今花蓮縣鳳林鎮設立官營移民村-林田移民村,為了撫慰移民不安之情緒,在移民村內興建有佛教的布教所、神道的神社,林田神社於大正4年(1915年)鎮座,是移居來臺的日本人原鄉信仰之開端。
    林田神社的布局,在一鳥居與本殿之間的參拜道上分布二鳥居與石燈籠,鳥居的型式為神明造、石燈籠的型式為春日型,神社的本殿坐落於三層臺基之上,臺基與玉垣為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遺構,在歲月的摧殘中顯得特別珍貴。


    [哈拉灣神社] 16:50
    現址為樂合基督長老教會,日治時期於今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下撈灣社(戰後改稱樂合)建有下撈灣祠。現位於部落南方的山坡上,相關資料十分匱乏,名稱也只是暫時以地名加以稱呼。鎮座時間、祭神均不詳,因此也有人推測下撈灣社是其他神社分靈出來的「大麻奉齋殿」,或者是某間神社的遠距離祭拜設施「遙拜所」。
    今日神社大部分遺跡已消失,神社本殿的位置被改為集會所,不過有趣的是,除了保留下兩個頗具規模的石燈籠外,還有一個經過數次整修的鳥居,這個鳥居早已沒了日本味,更多的是濃濃的原住民風。


    [玉里神社] 20:09
    玉里神社為當時花蓮南區相當重要的神道教信仰中心,社格為無格社,昭和3年(1928)鎮座,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大國魂命)。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
    二戰後,日人撤離臺灣,加上信仰的不同,神社空間一度成為居民承租改為農田使用,而部分設施則遭人為破壞,玉里社傾頹於雜草樹林之間,表忠碑亦被民宅包圍。民國98年,一群熱愛地方文史的玉里鎮民自發性組成玉里神社志工隊,展開玉里社的保存維護行動。經過數次清掃,清理出本殿與拜殿的遺構,扶正傾倒的石燈籠,並清除參道上的蔓生野草,逐一展露玉里社原貌。



    #尋找台灣神社 #蔡阿嘎 #花蓮神社和在地文化完美融合
    #貓咪大戰爭 #貓戰 #貓咪大戰爭六週年
    #蔡桃貴 #蔡波能 #嘎嫂二伯 #二伯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桃貴:https://pse.is/TsaiGray2018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蔡阿嘎主頻道:http://pics.ee/AGaU2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加LINE好友:https://pse.is/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

  •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19 19:00:08

    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帶大家去的秘境是『排骨溫泉』
    當初在做這個溫泉的功課時
    發現他是日治時期放屍體的地方
    而因為屍體過多轉變成白骨
    所以這邊就稱為白骨溪的事而震驚著
    雖然故事很驚人
    但秉持探險家精神
    還是來到這邊拍攝分享給大家
    已經沒有以前的恐怖感
    現在就是一個很親民的野溪溫泉
    排骨溪也是一個夏天玩水的好所在
    所以大家可以帶著親子前往
    享受宜蘭的好山好水

    『排骨溪溫泉』:
    依據明治31年(1898)9月,
    叭哩沙撫墾署《番社名及番人戶口調查報告》提到在蘭楊溪兩岸之「溪頭群」,
    共有10社,「擺骨社」是其中之一,「擺骨」是泰雅族語音譯。
    因此「白骨溪」或「排骨溪」應是泰雅族擺骨社的衍音,
    並非因日軍、泰雅族人在此地相互殺伐造成屍骨滿溪的緣故。.

    『嘎拉賀溫泉』怎麼去:
    座標:24°36'10.8"N 121°30'29.6"E
    從棲蘭往宜蘭方向走,過百韜橋後,左轉北橫公路(台7線),
    前行約三百多公尺,左前方的路旁有一間萬聖公廟, 廟前有一條岔路通往排骨溪。
    轉入這條產業道路,下坡路約一百公尺,即抵達溪岸,
    遠遠望見道路盡頭處有一座長吊橋跨越排骨溪。 路邊空地停車,
    然後步行走往吊橋。這座吊橋名為「林森橋」。橋下的溪谷有小車道可以越溪,
    不過路面已被溪流淹沒,車道成了河床,只適合高底盤汽車通行。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4am - KaizanBlu (No Copyright) Chill Hip-Hop Royalty Free Music Chillhop
    2.Thoughts - KaizanBlu (No Copyright) Royalty Free Chill Jazzy Hip-Hop Beat Chillhop Music

  • 日治時期林野調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19 08:04:33

    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旅行,但最後呼籲,島嶼千年靈氣,妖怪法力高強,懇請膽小者勿試!
      
    十一條探索島嶼妖怪路線──
    I:魔神仔(台北市、新北市山區)——瀟湘神◎手稿
    II:鄭成功之斬妖除魔(北台灣三峽、鶯歌地區)——瀟湘神◎手稿
    III:石爺信仰(新竹地區)——林祉均、謝蓓宜(小拉)◎手稿
    IV:噶哈巫族的番婆鬼(南投埔里)——林祉均、清翔◎手稿
    V:日月潭傳說(南投日月潭周邊)——高珮芸(Pey)◎手稿
    VI:大莆林水鬼(嘉義大林)——林祉均◎手稿
    VII:清代的女鬼傳說(台南地區)——阮宗憲(NL)◎手稿
    VIII:蛇神傳說(高雄美濃)——高珮芸(Pey)◎手稿
    IX:貓將軍(宜蘭頭城)——許雅婷(青悠)◎手稿
    X:鄭成功事件簿:千年老龜 (宜蘭龜山島)——瀟湘神◎手稿
    XI:巨人阿里嘎該(花蓮市美崙山)——楊海彥(小波)◎手稿
      
    本書特色:
    1.近年日本的妖怪普遍為人所知,也出現以妖怪為主題的民俗村或夜市,但臺灣傳說中的有關本地的妖怪們,究竟都去哪裡了?本企劃即藉台灣各地妖怪傳說的踏查之旅重新認識在地民俗文化。
      
    2.在日本,妖怪學是民俗學系統之下的特殊學科。日本民俗學的快速開展,某部分是反映對明治、大正時期快速西化與現代化的焦慮,民俗學家為了找回屬於日本的根基文化,重回鄉野,採集過往的民俗傳說。也因此以民俗學研究「常民文化」,紀錄常民的信仰、年中記事、生活習慣等,以此了解一個民族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許多妖怪傳說具地域性,往往蘊含最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記憶,本企畫即在民俗學的系統下,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
      
    3.臺灣有不少的妖怪紀錄。在日治時期出刊的《民俗臺灣》中,記錄過一種叫做「金魅」的妖怪。金魅原是被虐死的查某嫺,後來轉化為會替人工作的妖怪,文獻裡提到文山郡有人養金魅,只要供奉金魅的牌位,就會代人工作,但代價是要吃人。日本領臺前,據說到處都有祭拜金魅的人家。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幾乎都沒聽過金魅的傳說了。本企劃即調查興盛一時、今人卻失去記憶的民俗文化,重新賦予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尤其結合在地文史調查,實地走訪妖怪曾經流傳的地點,讓妖怪軼聞、生活慣習與文化記憶產生連結,建構出地方特殊的文化面貌。
      
    4.透過本書可實際按圖索驥有關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的不同面向:
    聯繫「妖怪」與「地方」:
      回顧妖怪故事的相關文獻,尋找具地域特性的「妖怪」與「地方」。透過訪查之過程,比對傳說與地景,於實際場域中尋找傳說的痕跡,強調出妖怪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結「妖怪」與「人」:
      拜訪傳說發生地之民眾,實際了解居民與妖怪傳說的互動,透過整理並記錄妖怪傳說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喚起大眾對妖怪傳說的重視。
      
    牽繫「人」與「土地」:
      以妖怪傳說的生活面向為引子,建構「妖怪」、「人」、「土地」之間密切相互影響的常民文化樣貌,帶領大眾跳脫一般思維,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地方,促使人們對地方產生興趣,重新認識所生所長的土地。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主要進行傳說故事考察、文獻整理、小說寫作、實境遊戲設計等,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價值,期望將故事當作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大眾對土地的情感重新復甦,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
      
      最初,「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進行小說及遊戲的創作,近來則投入臺灣各地的民俗故事收集以及神怪考察,並將之轉化為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故事與遊戲的創造者,工作室歷次產出的遊戲與小說,皆積極運用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並以時代氣氛與在地特色見長,有一定的支持群眾。閱聽人在閱讀及遊戲的過程中,能夠親自體驗看似生硬冰冷的歷史背景,走在城市的紋理之中,讓單純的「知識」產生「溫度」,連帶引發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動機。
      
      自2014年開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在臺灣歷史文獻與口傳故事之中,找尋神靈、妖怪與鬼魅等傳說,進行文獻整理、利用妖怪故事再創作,其成果已於今年(2016),集結出版為《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一書。「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其他重要作品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奇異果文創)、《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奇異果文創);獨立出版小說《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壹:妖怪偵探登場》、《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貳:雙面委託人》、《中元劫鬼記》;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西門町的四月笨蛋》、「給新溫羅汀一道不一樣的光-公共藝術計畫」紙上奇幻博覽會《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臺北眷村文化節《歸鄉:惡魔潛伏之村》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