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duiy (奶茶)
看板TW-history
標題Re: [問題] 查詢日治時期戶籍的問題
時間Fri Aug 14 20:17:08 2015
借標題我也想問一些關於日治時期戶籍謄本的問題:
1.我知道日治時期戶籍謄本上種族會註記如福與廣,但這是否沒辦法拿來做河洛或客家的
精確分析?因為有些河洛籍的人是來自廣,也有些客家來自福。如果像是詔安客家人的戶
籍謄本的種族來是否就會標"福"?也想順便請問如果無法調到家譜,要如何在日治時期戶
籍謄本上查詢自己家族的族群分類?
2.請問要怎麼精確知道當時的番地大約是現在的哪裡?我從戶籍謄本上的大字與番地大概
可以搜尋到該地址位在現今的哪個里(戶政事務所有對照表),請問有辦法更精確到是哪一
間房子嗎(就像現在的門牌號碼)?地政事務所是否有日治時期的番地對照可以查詢?
謝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11.6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439554639.A.6FE.html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0:18:45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0:21:37
推 KangSuat: 重點是,有人提到種族在當時是可以更改的,如熟→福、 08/14 20:41
→ KangSuat: 熟→廣。 08/14 20:41
這樣的話可能要問當時戶籍謄本上種族是怎麼被劃定的好像比較精確
我想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裡 感謝提出這個因素 因為其實還有更改的可能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0:53:06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0:54:18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0:55:20
→ KangSuat: 塩水港辦務署有"廣"字人群(第8、9頁) 08/14 21:03
→ KangSuat: 我是不太相信當時該地區還有客語人群 08/14 21:04
→ KangSuat: 可能不見得以語言來分類 08/14 21:05
推 KangSuat: 第19頁有1901年的全島優勢族群分佈圖 08/14 21:12
→ KangSuat: 竟然另有"潮州人",怪了... 08/14 21:14
感謝提供資料 粗略看來好像沒有列出當時的調查是如何決定福廣籍的
我在19頁的圖上也看到現在的族群調查幾乎不會另外列出的福州、潮州、汀洲、興化人
看來還是得要想辦法調家譜了 行政機關可能不會調查得很清楚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1:21:24
→ KangSuat: 從圖的顏色來看,嘉義部份可以確定有廣東人被當作漳州人 08/14 21:17
→ KangSuat: 而且不少是饒平客家人 08/14 21:17
→ KangSuat: 一直錯到1926年的數據,有不少饒平人的嘉義民雄,全部 08/14 21:20
→ KangSuat: 統計為漳州 08/14 21:20
→ KangSuat: 這就為何我更重視地方文獻(沿革)+長輩記憶(以前住哪庄) 08/14 21:22
→ KangSuat: 的原因 08/14 21:23
→ KangSuat: 像嘉義太保有饒平、普寧、惠來移民,卻全被統計為 08/14 21:24
→ KangSuat: 泉州府同安縣人 08/14 21:24
1926年的圖好像劃分就更粗略了 細微的族群差異直接被優勢的族群掩蓋過去
找時間用另外的方法搜尋看看好了 希望能鉤沉出一些資料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1:31:10
→ KangSuat: 即使像澎湖,某島也能被統計成有大量安溪人,實際都 08/14 21:26
→ KangSuat: 來自金門(屬同安縣) 08/14 21:26
→ KangSuat: 所以如果有更準確的資訊,這類日本時代的數據就退居二線 08/14 21:28
→ KangSuat: 有時候我懷疑日本人可能偷懶以信仰判斷族群... 08/14 21:29
→ KangSuat: 以台南學甲來講,明明不少同安人,卻統計成沒有同安人 08/14 21:32
→ KangSuat: 我比較喜歡搜尋某庄,看有哪幾姓,幸運的話,會說哪一府 08/14 21:34
→ KangSuat: 哪一縣來台 08/14 21:34
→ KangSuat: 否則就是那些堪稱經典的論文,直接列表供人閱讀 08/14 21:36
作者也指出1926年甲仙地區的問題
我也嘗試過用戶籍謄本上標明的街庄或大字找我家可能的來源, 或以姓氏找
但因為可能不是當地的大姓 現在還尚未找到相關的研究讓我可以跟自家連結
我的老家桃園楊梅素來有四縣客與海陸客分布,而我的父母的家族背景各屬於兩方
他們的老家也和研究提到的楊梅各大字的主流語言分布相符
只是我還想看看有沒有更仔細的資料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1:45:22
→ KangSuat: 我想起有一篇彰化的,好像圖文並茂的提到廣東人的數據 08/14 21:38
→ KangSuat: 漸漸被減少並改為漳州人 08/14 21:38
推 KangSuat: 講到更仔細的資料,我以前曾經寄信給台南幾個研究者, 08/14 21:47
→ KangSuat: 大概我不是個咖,就直接無視了 XDDD 08/14 21:48
→ KangSuat: 一點都不念及這些被說成喜歡讀冷門知識的讀者... 08/14 21:52
推 KangSuat: 所以你還不知道父母分別是哪府哪縣來台(也許平埔族)... 08/14 22:00
推 KangSuat: 我後來才知道阿公只是個養子,所以這種情況,要另外探討 08/14 22:18
→ KangSuat: 族群,往上追,沒人知道會有幾個岔路出現...真實種族 08/14 22:19
→ KangSuat: 又是什麼 08/14 22:19
因為我現在手頭上有的家族資料就是日治時期戶籍謄本
所以我也只能沿這個加上個人記憶逐一追尋 也不知道會追到什麼
對未知的結果其實非常好奇啊 我也不知道最後可以追到什麼結果
看到很多熟悉的地名覺得很興奮 因為當時的地址好像用了非常多的地名標示
不像現在用的是某某街某某路
我還沒有想到寄信給地方研究者這招 聽說有些圖書館或研究機構會有這類的諮詢服務
我滿想寄去諮詢的 XDDD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細微到幫忙查個人的家族史
我想過自行用姓名的取名原則判斷 但這樣好像還是非常粗略 還是想看有沒有更多證據XD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33:13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36:25
推 KangSuat: 我阿公生、養兩邊的祖籍都透過文獻+長輩印象找到了 08/14 22:37
→ KangSuat: 外公家族據說有族譜,但一直沒機緣去看 08/14 22:37
要看到族譜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嘆~) 只是因為好奇好像不太構成理由
好像有些姓氏的族譜是可以買到的 像是某地某氏族譜 可是好像終究不夠個人化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41:51
→ KangSuat: 因族人不睦,見面尷尬... 08/14 22:38
此時真的只能藉由第三者諮詢啊 開口要的話大概無論如何都會被問東問西的XD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44:25
→ KangSuat: 所以實際上,我沒親眼看到半本和我相關的族譜內容 08/14 22:43
我也不太能夠去要 所以想試試看能不能藉由另外的資源尋找到答案XDD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45:57
→ KangSuat: 研究者的產出,正好居間提供想要的訊息 08/14 22:45
XDDD只能找找看是否能幸運遇到自己的家族在研究中出現了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47:43
→ KangSuat: 但有時連第三者的研究經驗,也包含"你來知道這些做什麼" 08/14 22:46
→ KangSuat: 或者"你是詐騙集團吧" 08/14 22:47
因為族譜好像歷來都被認為是很私密的資料 我聽說是要是要藏在祖先牌位裡的
我也要不到 因為實在不想被問XD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51:05
→ KangSuat: 我外公家族正好缺席"麻豆鎮耆老口述歷史記錄座談會" 08/14 22:49
→ KangSuat: 雖然那本書看完大喜過望,發現竟沒外公家族,又當場失望 08/14 22:50
→ KangSuat: 我想應該不是單場座談會的原因 08/14 22:51
→ KangSuat: 而是家族本身拒絕被研究 08/14 22:52
真的是很可惜啊 不過我也大約明白決定要公開家族歷史本身就非常困難
只是這對想要用第三者的研究尋找家族歷史的子孫來說就很不方便了
當我每次看到與楊梅相關研究的時候 也盡量去翻閱或查找我的家族的資訊
但是目前還沒有找到我的家族有人去談的 所以也找不到我家的歷史出版的文字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57:19
→ KangSuat: 因為是個先盛後衰的家族,大概不願被敘述家族過往 08/14 22:55
我不太清楚我的家族的發展歷史 因為沒辦法開口向親人詢問 戶籍資料上也不會有XD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4/2015 22:59:54
→ KangSuat: 親人(父母)如果贊同還好,我的會叫你不要浪費時間在上面 08/14 23:03
→ KangSuat: 所以我這樣想要透過親人接線也難以看到族譜 08/14 23:04
→ KangSuat: 只能偶爾問問一些資訊,靠自己搜刮文獻 08/14 23:06
推 KangSuat: 但族譜內容也會被後人修改 08/14 23:29
→ KangSuat: 阿公養父家族派人回漳州詔安找原鄉村落,找不到 08/14 23:30
→ KangSuat: 以為是隔壁潮州饒平的同名村落(正好也是親族) 08/14 23:31
→ KangSuat: 結果族譜就出現兩種原鄉(但我已經找到詔安那個村落了) 08/14 23:32
→ KangSuat: 和它們沒有往來,所以它們也不知道有人找到了,原址無誤 08/14 23:33
目前我大概只是就所能從研究或戶籍謄本上看到的資料開始研究
我也不敢去詢問我家是否有人真的回去找原鄉 因為不想惹來反問
哈哈 越閱讀研究越覺得真的是是有眾多可能性 語言信仰居住地等都不是很可靠的指標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5/2015 00:25:32
→ KangSuat: 嘉義太保的饒平人拜的竟然是保生大帝,被當同安人不奇怪 08/15 00:31
→ KangSuat: 族譜出現兩種原鄉會被我知道,是因為詔安客家人的論文 08/15 00:33
→ KangSuat: 雖然是詔安閩南人,但也被列入研究對象 08/15 00:33
→ KangSuat: 同樣是保生大帝祭祀圈,台南學甲的同安人變沒有 08/15 00:38
→ KangSuat: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日本人當時在統計什麼東西、邏輯在哪裡 08/15 00:39
→ KangSuat: 但有總比沒有好,至少有一些東西可以咀嚼思考 08/15 00:40
真的是有比較好啊!!至少有些描述當時期的資料被保留下來
如果沒有官方的資料 我也沒有資料可以去尋找家族比較久遠以前的歷史了
我記得如果是養子 日治時期戶籍謄本上可能會有註記
仔細讀日誌戶籍謄本時我其實都滿好奇上面所寫的生日的真假
晚報生日一直到近幾十年好像都還在進行著 日治當時應該也會晚報吧?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5/2015 01:09:02
推 KangSuat: 以前撈到一個台中太平(還是大里?)的墓園統計檔案 08/15 01:01
→ KangSuat: 剛好紀錄墓碑上的資訊(含閩粵原籍),稍稍補足地方移民史 08/15 01:02
→ KangSuat: 的缺陷,因為有些地方志講了一堆就是很少提這一塊 08/15 01:03
→ KangSuat: 看完感想只有兩字...廢文 08/15 01:04
我還沒有去找地方志 因為地方志的範圍更大 個人化的資訊應該更少
我也試過朝墓園方向去尋找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些相關的訊息 但是也不是很有效
現在尋找看看地方宗親會或祭祀公業的資料 不知道可以找到什麼XDD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5/2015 01:17:49
→ KangSuat: 我大舅就是晚報生日,所以真實生日不詳... 08/15 01:17
我看到這個清冊有列堂號 其實我隱約記得我家祖墳的堂號
只是我印象中堂號似乎很不準 好像都是以姓為準 無論這個姓是怎麼取得的
XD 我想我有一天找到煩的時候就會去翻族譜吧
我看到生日那欄時滿驚訝的 因為如果是真的話 那就真的紀錄得很詳細
只是後來才想到應該有晚報的可能啦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5/2015 01:26:37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5/2015 01:29:01
→ KangSuat: 遷了多少地方,只有發現這一份,有些歷史就這樣損失了 08/15 01:27
→ KangSuat: 堂號範圍太大,很多不同縣份的同姓家族也共用堂號 08/15 01:29
我也沒找到我家那個區域的清冊 所以這一份是彌足珍貴的吧
目前在族譜之外我最能夠依靠個人找到的相關資訊大概就是謄本與地方的研究了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15/2015 01:36:47
→ KangSuat: 只出現堂號(不及格) 出現"O邑"(還算可以) 08/15 01:31
→ KangSuat: 但即使墓碑上的資訊提示OO縣了,也可能是不實資訊 08/15 01:33
→ KangSuat: 台中龍井有漳浦林姓家族,怕墳墓受鄰近泉州人(人多)破壞 08/15 01:34
→ KangSuat: ,上面不刻"金浦",改刻"銀同"(同安縣)。 08/15 01:35
→ lawrence7373: 日治時期州郡與目前縣市行政區對照表(內政部) 08/15 23:54
推 KangSuat: 同安縣移民後裔在臺南已發現五十姓,目前在臺南列第一多 08/16 00:24
→ KangSuat: 至於新竹縣市,已發現二十八姓,也是名列第一。 08/16 10:13
→ KangSuat: 漏了郭、康兩姓,已三十,恭喜新竹! 08/16 10:42
推 KangSuat: 同安移民的重鎮:臺南、雙北、澎湖、新竹 08/16 10:48
→ KangSuat: 不知道淡水河東岸的研究何時能進步到方便我統計... 08/16 10:49
推 KangSuat: 新竹不簡單,擁有鹿港的彰化,也只找到31姓的晉江後裔 08/16 13:55
推 KangSuat: 1926年的中壢郡楊梅庄:(單位:百人) 08/18 02:02
→ KangSuat: 漳州:2/福州:1/興化:1 // 潮州:17/嘉應州:107/惠州:78 08/18 02:04
→ KangSuat: 其他:9 08/18 02:04
→ KangSuat: 全部:215(=21,500人) 08/18 02:05
→ KangSuat: 當時人口僅少於大溪(25,300人) 08/18 02:09
→ KangSuat: 中壢第三(20,800人) 桃園第四(19,900人) 08/18 02:10
→ yduiy: 這個資料超珍貴 真的很感謝!!楊梅後來在1941升格為楊梅街 08/18 03:20
→ yduiy: 沒想到這麼多人!!真想知道是怎麼吸引到的 我猜是3個火車站 08/18 03:21
→ yduiy: 與台1線的經過讓楊梅成為交通很順暢的一個地方 只是從戰後 08/18 03:22
→ yduiy: 街更名成鎮之後楊梅的人口發展好像就停下來了 當了許久全台 08/18 03:23
→ yduiy: 人口最多的鎮 事實上在我的小時候我也聽到老師時常講再8千 08/18 03:23
→ yduiy: 人就到15萬了 XDDD 要我們好好增產報國之類的 當時楊梅甚至 08/18 03:25
→ yduiy: 不是郡役所所在 能吸引這麼多人 真的算是很好的成績了吧!! 08/18 03:26
→ yduiy: 其他桃中大都是形成桃園市今日3郡的郡役所所在 08/18 03:26
→ yduiy: 想請問這個資料出自哪裡呢?很想好好讀一讀!!嘉應與惠州人 08/18 03:28
→ yduiy: 口在1926年能相抗衡也讓楊梅形成了四縣與海陸並行的城市 08/18 03:30
→ yduiy: 只是最近看到的研究提到楊梅海陸比較佔優勢 我的話因為一直 08/18 03:33
→ yduiy: 在楊梅海陸口音很強勢的地區長大與我的家庭因素 耳熟的也是 08/18 03:34
→ yduiy: 以海陸為主 但是大家幾乎四海都能通了 說到新竹 我一直要到 08/18 03:36
推 KangSuat: <<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的數據 08/18 03:39
→ yduiy: 最近看柯媽媽的新聞之後才比較注意泉州音 08/18 03:40
→ KangSuat: 來自當初申請的原件掃描檔 08/18 03:41
→ KangSuat: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08/18 03:41
→ KangSuat: 當初好像是向後者申請的 08/18 03:42
→ KangSuat: 我當初還全部驗算過,確定2、3、5、8這些印刷模糊的數字 08/18 03:44
→ KangSuat: 1、7、9也是,真是走火入魔了... 08/18 03:45
→ yduiy: 真的很感謝提供這個資料 看來的確是福廣人口差距很懸殊了 08/18 03:45
→ yduiy: 最近知道原來客家這名詞戰後才提出的 難怪日治時不會出現XD 08/18 03:46
→ KangSuat: 可是1926年,新竹、苗栗都是閩遠少於客 08/18 03:47
→ KangSuat: 好像都是閩三客七左右 08/18 03:47
→ yduiy: 這樣的熱忱真的是幫助很多人啊!!再次謝謝 我現在還是以上網 08/18 03:47
→ KangSuat: 姓氏少不一定人少XD 08/18 03:48
→ KangSuat: 澎湖同安人姓氏也不多啊,但人數只輸雙北、臺南,橫掃 08/18 03:49
→ KangSuat: 本島一堆縣市 08/18 03:49
→ yduiy: 為主 要申請的就懶了 關於竹苗 我只知道現況閩佔海岸線為主 08/18 03:50
→ yduiy: XDDD實在很好奇是否有哪地海岸不是以祖籍泉州為主 08/18 03:51
→ KangSuat: 我當初只是網路寄信過去,簡短說明申請理由 08/18 03:52
→ yduiy: 哈哈 說到小姓 我的姓氏也實在是小姓 所以要找資料就很難XD 08/18 03:53
→ yduiy: 不過大幸應該也很困難 譬如陳雨林的資料應該就很龐大了 08/18 03:54
→ KangSuat: 北海岸(三芝某地以東)、基隆、宜蘭海岸不是泉州人 08/18 03:55
→ KangSuat: 宜蘭有些家族原先在竹苗海岸開墾過,被泉州人驅趕 08/18 03:57
→ yduiy: 當時的族群分類實在是比現在細 多了很多類別 我想是彼此分 08/18 03:57
→ KangSuat: 泉州人來到宜蘭時,這些家族也就自然的"回禮"了... 08/18 03:58
→ yduiy: 隔意識還是很清楚 三芝石門汀州客?宜蘭海岸與平原一樣屬漳? 08/18 03:59
→ KangSuat: 宜蘭算是罕見可以算純漳州的地區,因為械鬥過 08/18 04:01
→ yduiy: 基隆的話就比較不清楚了 08/18 04:01
→ KangSuat: 漳州人壓倒性優勢趕走廣東人+泉州人 08/18 04:01
→ KangSuat: 但還是有極少數留在宜蘭 08/18 04:02
→ yduiy: 難怪人說的宜蘭腔帶有很濃的漳州特色啊 08/18 04:03
→ KangSuat: 基隆沒什麼祖籍調查研究,很失望... 08/18 04:03
推 KangSuat: 基隆市(1926):(單位:百人) 08/18 04:06
→ KangSuat: 安溪(49)/同安(48)/三邑(5)/漳州(200)/汀州(99) 08/18 04:07
→ KangSuat: 龍巖州(16)/福州(2)/興化(1)/永春州(1) 08/18 04:08
→ KangSuat: 潮州(1) 08/18 04:09
→ KangSuat: 全部:422(=42,200人) 08/18 04:09
→ KangSuat: 七堵庄(1926):(單位:百人) 08/18 04:10
→ KangSuat: 安溪(85)/同安(1)/三邑(37)/永春(1) 08/18 04:11
→ KangSuat: 全部:124(=12,400人) 08/18 04:11
→ KangSuat: 看來七堵純粹是泉州人 08/18 04:12
→ yduiy: 看來漳州人勢力很龐大 我很好奇周圍是否反而環繞著泉州人 08/18 04:13
→ yduiy: 因為台北地區似乎是泉州人的勢力範圍 08/18 04:14
→ yduiy: 維基的奠濟宮條目說漳州人取得一代 泉州退居七堵暖暖 08/18 04:16
→ KangSuat: 黃色是漳州裔優勢區域 08/18 04:18
→ yduiy: 如果基隆以東的新北海岸也屬漳洲,漳州的海岸勢力就算頗大了 08/18 04:19
→ yduiy: 這張分布圖真的是很好用 XD看來要仔細看了 08/18 04:21
→ KangSuat: 漳州人至少也要搶到一點海岸,即使遠不及泉州人的西海岸 08/18 04:21
→ KangSuat: ,不然就太丟臉了... 08/18 04:22
→ KangSuat: 就像台語講的"關便所"XD 08/18 04:23
→ yduiy: 看到苗栗海岸屬混和腔還滿值得研究的 上下都是泉州人的範圍 08/18 04:23
→ KangSuat: 被鎖在裡面 08/18 04:23
→ KangSuat: 苗栗怎麼自然形成混合腔我也想不懂... 08/18 04:25
→ yduiy: XDD北桃好像也是 這頁看來其實漳洲的海岸勢力還滿大的 也有 08/18 04:26
→ yduiy: 一大群人住在海口 苗栗的混合腔我也想不出什麼 真的頗謎樣 08/18 04:27
推 KangSuat: 台北盆地真的是吸住了泉州裔,讓漳州人經營外圍據點 08/18 04:29
→ yduiy: 中北部看來混合腔不是主流 各自據有一塊勢力範圍 分很開XDD 08/18 04:31
推 KangSuat: 因為中北部漳泉械鬥很嚴重 08/18 04:31
推 KangSuat: 三芝有很多汀州客,比泉州少,比漳州多 08/18 04:41
→ yduiy: 忘了說到械鬥 我最近看到關於桃園的械鬥有的說特別嚴重 08/18 04:42
→ yduiy: 有的說特別寬容 好像很難判定 但是每族群倒是各有一塊勢力 08/18 04:43
→ KangSuat: 對南部來講都算嚴重XD 08/18 04:46
→ yduiy: 三芝海岸似乎以泉州為主 圖上似乎沒列汀州客 可能失傳了... 08/18 04:47
→ KangSuat: 李登輝口音可能有偏泉腔成份 08/18 04:48
→ yduiy: 南部混合腔的誕生過程沒有研究過 頗好奇!! 08/18 04:48
→ KangSuat: 他太太也是三芝人,三芝曾姓原鄉在廈門島(屬同安縣) 08/18 04:50
→ KangSuat: 南部混合腔成因有很多猜測 08/18 04:51
→ KangSuat: 可能多種原因促成的吧 08/18 04:52
推 KangSuat: 我的看法啦,看到楊梅當時多過中壢,直接"楊梅郡中壢庄" 08/18 13:10
→ KangSuat: 然後順便看"楊梅郡"的轄區有多大 08/18 13:12
→ KangSuat: 當然了,桃園、大溪當時都稱"街",楊梅當然順便給他升格 08/18 13:14
→ KangSuat: 變"楊梅街",每念及此,心中無限的爽快... 08/18 13:15
→ KangSuat: 對了,三芝只列出客家人 08/18 13:44
→ KangSuat: 裡面提到三芝客家人是偏漳腔,那李登輝大概也是了 08/18 13:51
→ yduiy: XDDD說到這個,當我在看到桃園廳裡出現楊梅壢(楊梅舊名)支廳 08/18 19:44
→ yduiy: 時,真的滿驚訝的 因為楊梅市附近的行政中心很少在行政區域 08/18 19:46
推 KangSuat: 臺南的同安裔已達52姓了,其中,金門人有20姓。 08/18 22:21
→ yduiy: 楊梅很少成為附近的行政中心 跨出楊梅的好像只有桃園廳這次 08/18 23:09
→ KangSuat: 雖然實際規劃和私底下的理想背道而馳,反正楊梅郡是信了 08/18 23:12
→ yduiy: XD雖然歷史上沒有真的有楊梅郡 知道楊梅人口曾經在桃園數一 08/19 00:14
→ yduiy: 數二 對我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收穫 因為從來沒想過楊梅的人口 08/19 00:16
→ yduiy: 竟然可以這麼多!哈哈 儘管可能看不出來 因為聚落住滿散的 08/19 00:17
→ yduiy: 楊梅的大姓好像與傳說的客家大姓相符 我覺得特別的是古姓 08/19 00:19
→ yduiy: 因為真的數量頗多 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地方也有這麼多古姓XD 08/19 00:21
推 KangSuat: 可能要挖桃竹相關的那一堆論文了XD 08/19 00:24
→ KangSuat: 楊梅古姓來自嘉應州長樂縣,另有邱、張、鄧、鄒、楊、李 08/19 00:38
→ KangSuat: 等姓的長樂移民 08/19 00:39
→ KangSuat: 龍潭古姓:鎮平、梅縣、長樂(都屬嘉應州) 08/19 00:43
→ KangSuat: 大溪古姓:鎮平、長樂 08/19 00:44
→ KangSuat: 八德古姓:鎮平、長樂 08/19 00:45
→ KangSuat: 新竹新埔古姓:長樂 08/19 00:52
→ KangSuat: 新竹橫山古姓:長樂 08/19 00:57
→ KangSuat: 新竹芎林古姓:長樂、海豐(惠州府) 08/19 00:59
→ KangSuat: 新竹北埔古姓:陸豐(惠州府) 08/19 01:04
→ KangSuat: 觀音古姓:長樂 08/19 01:08
→ KangSuat: 這類東西中國很積極,寫了一篇臺灣客家古氏源流XD 08/19 01:16
→ KangSuat: 有時候中國看到地名就斬釘截鐵說有哪一縣人來開墾,看了 08/19 01:20
→ KangSuat: 就反感 08/19 01:20
→ KangSuat: 翻論文不比人家整理的快,但論文較精緻,連地名都列出來 08/19 01:21
→ KangSuat: 但中國是怎麼整理的,是不是臺灣的一些宗親會繳交資料 08/19 01:23
→ KangSuat: 送給他們,我就不知道了XD 08/19 01:23
→ yduiy: XDDD我最近為了找我家性的來源 也翻論文翻到很頭昏 不過真 08/19 01:58
→ yduiy: 的會列很清楚 看來古姓也有很深的客家淵源 08/19 02:02
→ yduiy: XDD宗親會的資料還滿神秘的 我試了好幾遍可是找不太到 08/19 02:03
→ yduiy: 可是是因為我住的是海陸強勢的地區 我聽到的古姓幾乎也是海 08/19 02:06
→ yduiy: 陸口音為主的樣子 哈哈 最近為了找尋我的姓氏 學會重新認識 08/19 02:10
→ yduiy: 家鄉許多地名 08/19 02:11
推 KangSuat: 如果不是楊梅有的姓,我覺得可能要翻其他鄉鎮的資料 08/19 02:15
→ KangSuat: 咦,會不會是資料有,但你漏看了 08/19 02:15
→ KangSuat: 我覺得神奇的有鄔姓、尹姓 08/19 02:16
→ KangSuat: 還有孔姓 08/19 02:17
→ yduiy: 這三個姓真的滿少見的 我覺得我還沒有遇過姓鄔的XDDD 08/19 02:23
→ yduiy: 尹姓與孔姓在台灣應該常見多了 08/19 02:27
→ yduiy: 不過楊梅的姓是好像真的有許多客家色彩濃厚的姓氏 例如鍾姓 08/19 02:46
→ yduiy: 彭姓等等 范姜的話應該也從新屋來不少吧! 08/19 02:46
→ KangSuat: 論文裡面,楊梅沒有提到范姜姓,可能略過了XD 08/19 15:29
→ KangSuat: 楊梅本地家族有黃、張兩姓來自彰化,沈姓來自雲林。 08/19 15:33
→ KangSuat: 尹、孔兩姓在本省姓裡面算極罕見,鄔、鄞、諶、秦、金、 08/19 15:35
→ KangSuat: 殷、任、萬、錢、史、官、邵、管、包、湯、易、韓..都是 08/19 15:37
→ KangSuat: 蒲、商也是(先不論山地原住民、平埔族的改姓) 08/19 15:39
→ KangSuat: 蔣、毛、俞、佘 08/19 15:40
→ KangSuat: 還有馬XD 08/19 15:43
→ KangSuat: 嚴 08/19 15:44
→ KangSuat: 褚、花 08/19 15:51
→ KangSuat: 龍、顧 08/19 15:51
→ KangSuat: 看了一些資料才知道閩粵來台的還有這麼多稀少姓氏 08/19 15:53
→ KangSuat: 練、粘(粘姓算嗎?已靠女真後裔打開知名度了XD) 08/19 15:55
→ KangSuat: 角(泉州南安陳姓來台改姓)、于(清朝山東來台官員的貢獻) 08/19 15:56
→ KangSuat: 凌 08/19 15:58
→ shinshong: 有親戚姓練 住宜蘭 08/19 15:59
→ KangSuat: 駱、池 08/19 15:59
→ KangSuat: 台北三芝有練姓的汀州府武平縣客家人 08/19 16:00
→ KangSuat: 姜 08/19 16:01
→ KangSuat: 不知道本身是稀少姓氏的,週邊的人(像同學)有什麼反應XD 08/19 16:03
→ KangSuat: 麥 08/19 16:08
→ KangSuat: 向 08/19 16:08
→ KangSuat: 鐘 08/19 16:09
→ KangSuat: 童 08/19 16:09
→ KangSuat: 陸、伍 08/19 17:09
→ KangSuat: 車(高雄,自稱泉州安溪人,但平埔族好像也有XD) 08/19 17:10
→ KangSuat: 唐 08/19 17:57
→ KangSuat: 柳 08/19 17:58
→ KangSuat: 樊 08/19 17:59
→ KangSuat: 饒 08/20 01:42
→ KangSuat: 華、倪 08/20 20:45
→ yduiy: XD仔細看了一下發現我遇到的同學的姓氏都還滿普通的 很驚訝 08/20 21:37
→ yduiy: 台灣姓氏的多樣性 哈哈 果然上述的姓氏都滿不容易遇到的 08/20 21:39
→ yduiy: 裡面我覺得最特別的是角姓 而且從神改姓來很難想到關聯XD 08/20 21:40
→ yduiy: 粘姓的話真的是藉由彰化福興與記者名字知道的 看來只要聚居 08/20 21:42
→ yduiy: 到夠有規模 就算姓氏在全台灣罕見也會有一定名氣 08/20 21:43
→ KangSuat: 袁 08/21 01:18
→ KangSuat: 留 08/21 01:23
→ KangSuat: 韋 08/21 01:24
→ KangSuat: 甘 08/21 01:30
→ KangSuat: 譚 08/21 01:31
→ KangSuat: 黎 08/21 01:39
→ KangSuat: 闕 08/21 01:43
→ KangSuat: 辛 08/21 01:51
→ KangSuat: 城 08/21 02:14
→ KangSuat: 花 08/21 13:55
→ KangSuat: 穆 08/21 16:26
推 KangSuat: 楊梅除了高山頂庄屬桃澗堡,其餘屬竹北二堡 08/21 23:50
→ KangSuat: 往南到竹北、新埔、關西都屬同一堡 08/21 23:53
→ yduiy: 當時竹北二堡最北在大園 最南好像在竹北 XD感謝這個資源 08/22 04:50
→ yduiy: 有地圖相配真的很重要啊!!我的日治戶籍謄本也有竹北二堡XD 08/22 04:52
推 onizuca520: 前陣子看過篇文,判斷是否為廣籍,是以語言來做區分 08/22 16:59
好想看看那篇文啊!!我想最有可能的應該也是語言了,雖然也有不太準的地方
我很好奇如果有保留族語成功的汀州客或詔安客的族群應該會寫福還是廣?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22/2015 21:39:49
推 KangSuat: 虎尾郡西螺街(1926)(單位:百人): 08/22 22:40
→ KangSuat: 同安(1) / 三邑(2) / 漳州(198) ==>總計:201(=20,100人) 08/22 22:41
→ KangSuat: 二崙庄:漳州(128) / 潮州(1) ==>總計:129(=12,900人) 08/22 22:44
→ KangSuat: 崙背庄:同安(6)/三邑(107)/漳州(51) ==>總計:164 08/22 22:45
→ KangSuat: (=16,400人) 08/22 22:45
→ KangSuat: 這個地區有大量詔安客...廣籍數據幾乎零 08/22 22:46
→ KangSuat: 這個詔安客語使用人口最多的地區尚且如此 08/22 22:58
如果當時以語言為劃分標準,看來這些地方的詔安客當時就應該已經不再使用客語了
看來日治時期戶籍謄本的族群欄深入挖掘起來實在還有很多要注意的...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23/2015 00:54:45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23/2015 00:55:44
推 KangSuat: 所以寫"福"的有很多可能...原住民、廣東、福建客家、... 08/23 16:09
→ KangSuat: 不能保證是漳泉閩南人,所以寫"福"也沒什麼作用了 08/23 16:11
→ KangSuat: 有的即使不是客家,像興化人、福州人,也不是閩南人 08/23 16:13
→ KangSuat: 像臺南安平就有興化府莆田縣的陳姓、林姓家族 08/23 16:44
→ KangSuat: 即使發現自己是非客家且非閩南的福建裔,也是相當震撼的 08/23 16:47
→ KangSuat: 像麻豆、佳里、安南也有莆田沈姓 08/23 16:50
XDDD沒找到足以確信的資料之前真的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啊
福建真的有很多可能,廣東的應該也是,我想除了生、熟之外真的都很不確定了
突然想到戰後的族群分類與日治時期的文獻可說是完全不一樣,冒出了不少新名詞
※ 編輯: yduiy (140.112.211.67), 08/24/2015 11:46:43
推 KangSuat: 以前高中同學說,他們是清代來台的浙江人 08/24 17:38
→ KangSuat: 但我有點懷疑,會不會不識泉州的晉江,自己認定是浙江XD 08/24 18:04
→ KangSuat: 安平有林姓家族,自稱浙江永寧來台,我馬上想起晉江永寧 08/24 18:06
→ yduiy: 要練到這樣的敏感度真的需要長期的訓練,晉江與浙江的音好 08/24 22:41
→ yduiy: 像啊! 08/24 22:43
推 KangSuat: 新竹目前已發現的粵東移民姓氏統計(分縣): 08/25 22:03
→ KangSuat: 陸豐(29) 長樂(17) 鎮平(16) 饒平(13) 梅縣(7) 豐順(7) 08/25 22:05
→ KangSuat: 海豐(6) 揭陽(5) 大埔(4) 惠來(3) 平遠(3) 普寧(2) 08/25 22:06
→ KangSuat: 永安(2) 興寧(1) 澄海(1) 潮陽(1) 08/25 22:06
→ KangSuat: 陸豐和同安已經差不多了 08/25 22:08
→ KangSuat: 海豐和陸豐卻相當懸殊 08/25 22:12
推 KangSuat: 桃園目前已發現的粵東移民姓氏統計(分縣): 08/26 03:36
→ KangSuat: 陸豐(31) 鎮平(22) 饒平(17) 長樂(16) 梅縣(10) 大埔(5) 08/26 03:37
→ KangSuat: 豐順(4) 揭陽(4) 海豐(3) 海陽(3) 平遠(2) 普寧(2) 08/26 03:37
→ KangSuat: 興寧(2) 惠來(1) 歸善(1) 08/26 03:38
→ KangSuat: 所以桃、竹的前四名是固定班底... 08/26 03:41
推 KangSuat: 台南目前只看到同安、晉江、龍溪三縣姓氏多過上面的陸豐 08/26 03:46
→ KangSuat: 新竹的陸豐少一個朱姓,30了,和同安在新竹並列第一 08/26 04:21
→ yduiy: 陸豐分布這麼廣 難怪新竹的主流客語是海陸了 四縣的話似乎 08/26 10:05
→ yduiy: 主要從鎮平移來。海豐與陸豐的差距真大啊!海豐只有個位數 08/26 10:09
推 KangSuat: 嘉應州五縣(雖然一般都稱四縣客)在桃、竹的姓氏數量: 08/26 10:24
→ KangSuat: 鎮平>長樂>梅縣(嘉應州城所在)>平遠>興寧 08/26 10:26
推 KangSuat: 惠州府在桃、竹的姓氏數量: 08/26 10:39
→ KangSuat: 陸豐>海豐>永安>歸善(惠州城所在,但府城與縣城分開) 08/26 10:43
→ KangSuat: 1733年(清.雍正11年)長樂、興寧從惠州撥出來成立嘉應州 08/26 10:45
→ KangSuat: 潮州府也撥出鎮平縣、程鄉縣(梅縣)、平遠縣 08/26 10:46
→ KangSuat: 台南新化知母義的鎮平張姓稱潮州府鎮平縣來台,時間點早 08/26 10:49
→ KangSuat: 新竹寶山有梅縣饒姓、桃園市有長樂饒姓...前五名固定 08/26 19:16
推 KangSuat: 更新一下新竹的數據:陸(30)、饒(14)、梅(8)、海(7)、 08/26 23:25
→ KangSuat: 埔(5)、遠(4) 08/26 23:25
→ KangSuat: 新竹-更(2):陸(31)、鎮(19)、樂(18)、饒(16)、梅(10)、 08/27 00:15
→ KangSuat: 海豐(9)、豐順(8)、大埔(6)、興寧(2)、海陽(2)、潮陽(2) 08/27 00:16
→ KangSuat: 、澄海(1) 08/27 00:17
推 KangSuat: 楊梅在清末屬新竹縣 08/27 01:21
→ yduiy: 我記得楊梅境內有淡水與新竹縣的分界 分界試射子還是頭重溪 08/27 09:26
→ yduiy: 點忘記了...好像土牛溝也是?當時好像最北到今天大園 XD不過 08/27 09:34
→ yduiy: 我想我最驚訝的是原來頭重溪原來有這麼重要的位置 當過界河 08/27 09:40
→ yduiy: 前陣子有看到新聞說在楊梅發現全台僅存土牛溝遺跡 我家附近 08/27 09:42
→ yduiy: 的土牛溝好像化成水圳了XDD 感謝關於嘉應州的成立知識!! 這 08/27 09:44
→ yduiy: 麼一來在1733年之前來的應該不會稱自己從嘉應州來了 難怪渡 08/27 09:48
→ yduiy: 台禁令的用語會用「潮、惠之民」 08/27 09:49
→ yduiy: 從梅縣的人沒有想像中這麼多 我本來一直以為梅縣是四縣的 08/27 09:51
→ yduiy: 代表 不過從數據看來 鎮平比例真的較大 08/27 09:52
推 KangSuat: 彰化、台南還有包姓稱惠州府長樂縣來台,和上述張姓都 08/27 12:37
→ KangSuat: 不用嘉應州一詞 08/27 12:37
→ KangSuat: 楊梅的高山頂應該就屬淡水縣了 08/27 14:07
→ KangSuat: 以前潮州府往北管到廣東-江西省界為止 08/27 14:34
→ yduiy: 雖然無法找到地圖 但是從山廉到海面積應該非常大了!! 08/28 19:03
→ yduiy: XD後來仔細看到地圖發現高山頂與中壢平鎮有相連 看來應該 08/28 19:09
→ yduiy: 好好找一下土流溝的地圖了 我曾經找到楊梅境內的 但是沒找 08/28 19:11
→ yduiy: 到淡水新竹境內的全貌 08/28 19:11
推 KangSuat: 沒想到楊梅鬧區在土牛界外 09/01 08:22
→ KangSuat: 界內/壓界/界外:7/7/21個里 09/01 08:35
→ KangSuat: 包含部份苗栗、桃園地區 09/01 09:11
→ KangSuat: 下方標示頁數:p.106/p.116/p.117 09/01 09:13
→ KangSuat: <<清代新竹鳳山溪流域閩客族群空間分布之探討>>這篇發現 09/01 09:20
→ KangSuat: 乾隆55年(1790)還有新番界 09/01 09:22
→ KangSuat: p.13(下方標示482頁)也有番界位置圖(竹南-土城) 09/01 09:33
→ KangSuat: 看到竹南-新竹市-竹東-竹北-新埔-湖口-楊梅-平鎮-大溪- 09/01 09:36
→ KangSuat: 八德-鶯歌-三峽-土城的走向 09/01 09:36
推 KangSuat: 三峽部份不確定是否照樹林-三峽區界 09/01 20:26
→ KangSuat: 土城再往北,經中和-永和-文山-南港-汐止-基隆 09/01 20:27
→ yduiy: 真的是很珍貴的資料 感謝提供!! XD我也是最近看到資料之後 09/02 12:51
→ yduiy: 才發現原來我家離土牛溝這麼近XDD 09/02 12:51
→ yduiy: 楊梅的土牛好像一再重劃,因為一直被侵入 09/02 13:00
→ yduiy: 我對土牛溝的歷史沒有很深的知識 看來要去了解一下了 09/02 13:01
→ yduiy: XD不過我真的沒有探究過為什麼楊梅的鬧區在土牛溝之外 09/02 13:03
→ yduiy: 楊梅的鬧區是如何形成的 看圖發現今天楊梅人口比較多的地方 09/02 13:05
→ yduiy: 幾乎都在土牛界之外 09/02 13:07
→ yduiy: 高山頂倒是穩穩的在界內XD 看到家裡附近竟然有歷史課本提到 09/02 13:09
→ yduiy: 的遺跡 真的是讓人更深一層感受到過去歷史的存有啊! 09/02 13:09
推 KangSuat: 彰化饒平裔發現25姓,為當地粵東移民最大群體 09/02 19:47
→ KangSuat: 超過桃、竹的數據 09/02 19:48
推 KangSuat: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 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10/25 01:30
→ KangSuat: 提到福建福佬化的廣東客家、廣東福佬寫"福(福建)" 10/25 01:31
→ KangSuat: 福建客家中的汀州客則不一定 10/25 01:45
→ KangSuat: 漳州客家有少數寫"廣" 10/25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