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好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支持創作理念 🈲 幸福不敗兵法 ▶ http://bb.yehland.com ✔️ 抖內好倫買褲 ▶ http://donate.yehland.com ✔️ 加入紳士會員 ▶ http://join.yehland.com 本週主題(感謝豪佃提供時間軸) 0:44我們今天來談那個,石原...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 在 旻 Min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04:39:06
20210327 👩🏻⚕️👨🏻⚕️#你說我說他說 #文內抽獎 明明是喜歡陽光,但黑暗總是特別長 偶爾走在醫院病房走廊上還是有一種感慨 不算太高的天花板到現在還是會讓我有點窒息 一條路就這麼長,但所有的青春年少和人生 似乎就這麼回不來了 如果沒有明天,今天的你又為了什麼而活? 看過在兒童血腫...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 在 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33:17
- 𝐈𝐭 𝐢𝐬 𝐧𝐨𝐭 𝐨𝐮𝐫 𝐝𝐢𝐟𝐟𝐞𝐫𝐞𝐧𝐜𝐞𝐬 𝐭𝐡𝐚𝐭 𝐝𝐢𝐯𝐢𝐝𝐞 𝐮𝐬. 𝐈𝐭 𝐢𝐬 𝐨𝐮𝐫 𝐢𝐧𝐚𝐛𝐢𝐥𝐢𝐭𝐲 𝐭𝐨 𝐫𝐞𝐜𝐨𝐠𝐧𝐢𝐳𝐞, 𝐚𝐜𝐜𝐞𝐩𝐭, 𝐚𝐧𝐝 𝐜𝐞𝐥𝐞𝐛𝐫𝐚𝐭𝐞 𝐭𝐡𝐨𝐬𝐞 𝐝𝐢𝐟𝐟𝐞𝐫𝐞𝐧𝐜𝐞𝐬. - 𝙰𝚞𝚍𝚛𝚎 𝙻𝚘𝚛𝚍𝚎 - 將你我區隔的並非我們的差異,而...
-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 在 好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04 22:22:41💪 支持創作理念
🈲 幸福不敗兵法 ▶ http://bb.yehland.com
✔️ 抖內好倫買褲 ▶ http://donate.yehland.com
✔️ 加入紳士會員 ▶ http://join.yehland.com
本週主題(感謝豪佃提供時間軸)
0:44我們今天來談那個,石原里美(不要討拍、手指噴血的緣由
4:45好啦!我們先直接來講(日本所謂的一般/上班族、解析訊息(態度/階層/父母/相關資訊)
11:03大家都知道我對宗教包容性 非常非常的高(厲害之處、此宗經歷/歷史/作用/由來
19:30每一次(新興宗教發展崛起緣由、那時的有趣事件
25:37石原聰美(名字由來/聯繫/背景、日本人民/階級分析/過去經歷/人情事故/日本經歷
36:23好了我們現在來比較各個宗教(包容/信宗的緣由/解析
43:20先回答那個問題(調適心情方式/慕強/建議/不要追女同事/看法
48:30好我繼續講(龐大勢力分佈
50:09啊薩卡(不好意識拒絕男同事怎辦/
51:45我剛剛講到那(可能性/講完/思細極恐/讀女作家優美文字/解析內容/供養策略
57:41我都覺得怪怪的(可怕思維/文章故事繼續/思想解析/可怕文章/可能是幻想
1:05:20第一個說(分享學日語心得/方式/考試
1:07:37然後有人說為什麼薪水要上繳(1/3😱他們很開心/巨嬰/供養/安全感/吸引/男性解析
石原聰美本名是?
石神國子的袐密
日本為什麼那麼多新興宗教
宗教的功能
檀家制度
第六天魔王
創價學會與公民黨
什麼叫做「一般上班族男性」
慕強擇偶的鐵律
神奇的慢呼吸:不焦慮、心穩定,為身體「補氧」的呼吸術
https://bit.ly/3jID2LJ
冰人呼吸法,我再也不生病:身體變暖的反常識方法,肌力變勁爆、不感冒、遠離高血壓和糖尿病。醫學證實、運動員紛紛仿效
https://bit.ly/32ZIUuf
傷風敗俗文化史:十五個改寫人類文明的墮落惡習
https://bit.ly/3g5aUAy
Wim Hof Method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xY-zcdlHNlOTcWYnT6It6E8TqHzq6RF
Twitter CEO的日常
https://www.evernote.com/l/AXlnUy4TbBZLTbGiw_Vpwzmm8B5Z3stf1NE/
洗冷水澡的好處
https://www.evernote.com/l/AXkhICVOgtxB4a97n5t5rrazjWDLZ_FcGyM/
冥想的步驟
https://bit.ly/2BgiNE0
如何避免過度思考
https://bit.ly/3fLexLy
MUSE: The Brain Sensing Headband
https://amzn.to/333facs
TrueDark Sleep Hacking Twilight Elite Glasses - Protect Your Eyes from Harmful Computer Blue Light
https://amzn.to/2D1fGwK
🤵 倫粉基本義務
✔️ 訂閱好倫頻道 ▶ http://sub.yehland.com
✔️ 追蹤好倫唉居 ▶ http://ig.yehland.com
✔️ 按讚好倫臉書 ▶ http://fb.yehland.com
👀 精選必看好片
⏩ 交友軟體 ▶ http://youtu.be/qqo8i_8uhYM
⏩ 破解照騙 ▶ http://youtu.be/jIIcivxtxmk
⏩ 可愛柴犬 ▶ http://youtu.be/W4I6HuWCnJE
⏩ 型男速成 ▶ http://youtu.be/UerA6g26ZOA
⏩ 已讀不回 ▶ http://youtu.be/2zicCQ0Chyw
⏩ 最難駕照 ▶ http://youtu.be/0tiVrUO2-aM
🎥 更多經典作品
⏩ 深日本 ▶ http://dj.yehland.com
⏩ 好日本 ▶ http://gj.yehland.com
⏩ 好幸福 ▶ http://gs.yehland.com
⏩ 好知識 ▶ http://gk.yehland.com
⏩ 好廢片 ▶ http://bs.yehland.com
⏩ 純愛暴 ▶ http://bz.yehland.com
⏩ B旅推 ▶ http://bt.yehland.com
⏩ 少女觀 ▶ http://yg.yehland.com
水菫隊:好倫音樂明星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xY-zcdlHNnlOF1pV_s7cFYkcIGPcQXk&disable_polymer=true
楊定一:奇蹟
http://bit.ly/2QLaDbH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https://bit.ly/2Le2icK
#推薦書單
防彈成功法則:46個觀念改寫世界規則,由內而外升級身心狀態,讓你更迅捷、更聰明、更快樂
http://bit.ly/2rfgqvW
超級大腦飲食計畫:擊敗失智、調校大腦,讓你更聰明、更快樂、更有創造力
http://bit.ly/2qnFYHa
愈睡愈成功:揮別疲憊的生活,從充足睡眠開啟自信人生
http://bit.ly/2NhhCss
愉悅的秘密 強大的愉悅本能
http://bit.ly/2PcHXK1
像佛陀一樣快樂:愛和智慧的大腦奧祕
http://bit.ly/315QCzj
最高睡眠法:們都在進行的「睡眠保養」
http://bit.ly/2A2uF8e
視幻覺
http://brainden.com/color-illusions.htm
好倫TED影片精選(都有中文字幕)
意識之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R-n3oRg4c
你的大腦如何幻想出你意識到的現實:亞尼·賽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u7v7nWzfo
揭開心靈的神秘面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IaTaNR3gk -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 在 Ting's Bistro克里斯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0-17 19:15:00人的創意真的是無限的,每個年代的人都會在自己身處的時代盡可能地為自己跟身邊的人創造幸福!這就是我對於「花生可樂」的看法~你呢?
【克里斯丁也在這】
■ https://www.facebook.com/tingsbistro/
■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sbistro/
■ https://medium.com/@tingsbistro
■ https://tingsbistro.com/
【影音合作邀約】
📩https://tingsbistro.com/about
【克里斯丁人氣影片】
■ 牛排如何分級?Prime跟日本和牛一較高下|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youtu.be/79WuRPQRI2A
■ 【Gordon v.s. Jamie】戈登傑米恩怨史|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lihi.cc/yZEew
■ 中秋烤肉又到啦!今年只烤兩個字:質感|克里斯丁vlog
https://youtu.be/-JuzvgqqB30
■ 〈乾式熟成〉牛排の精神時光屋!吃出"時間的味道"|克里斯丁vlog
https://lihi.cc/CYrKo
【贊助Ting's Bistro美食自學廚房】
🎁https://lihi.cc/BRglk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雞蛋可以說是民眾補充蛋白質最重要的營養品之一,但當代民眾的雞蛋消費則仰賴產銷體系的通力合作。在疫情期間,日本的雞蛋購買量正在逐步提升。反觀台灣,近來新聞上傳出民眾買不到雞蛋,大宗散蛋卻又滯銷的消息。
這篇來自【上下游新聞網】的文章,帶我們看到台灣近來的雞蛋供應鏈上發生的挑戰,這也帶我們進一步思考當代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文化與產銷體系之間的密切關係。
---------------------------------
疫情停課、餐廳業績下滑,每日高達1200萬顆雞蛋滯銷
台灣持續與Covid-19病毒對峙,全國三級警戒及學生停止到校上課將延長至6月14日,使學校營養午餐、餐廳的蛋肉用量大減。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目前國內每日雞蛋產量約11.8萬箱(共2360萬顆、約1416公噸)、雞肉產量約1700公噸、豬肉約2200公噸;國內學童營養午餐每日平均雞蛋用量約1600箱(共32萬顆,約19.2公噸)、雞肉40公噸、豬肉56公噸。
江文全認為,國人雖因疫情而消費習慣改變,但肉類銷售轉移到其他通路,銷量變化不大,僅雞蛋供過於求,目前國內每日雞蛋需求量仍有11萬箱,每天僅多出約8000箱。
對於農委會說法,熟知全國雞蛋市況的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高傳謨則有不同看法。高傳謨表示,除了營養午餐沒有用蛋,四大超商的也因防疫而不賣茶葉蛋,全國烘焙業及餐廳、夜市等營業額大減,都讓蛋無處可去,目前各地傳統市場、行口、批發商每天回報的第一線銷售情況是「至少一半賣不掉」。換言之,每天有6萬箱(共1200萬顆、約720公噸)雞蛋滯銷。
疫情改變市場版圖,雞肉消費量下滑2─3成
禽肉行銷發展協會理事長卓育生則表示,市場版圖在疫情升溫後有了變動,學校及餐廳用量大減,但連鎖速食店如麥當勞、肯德基用量以及即食雞肉產品提升,消費模式也從店面選購轉為電商網購宅配,實體店面也從傳統市場改為全聯、家樂福等量販超市。「個人購買量還是比不上業務用量,整體來說雞肉消費量下滑了2至3成,現在肉商也調低價格促銷。」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2747/?fbclid=IwAR2jq6oHtJYqVQtd9dDmprOOb-k_TJbshr5JFfEaTpAKHQJNdj_GwFz9QUw
日本飲食文化的看法 在 全職旅行的日本人妻 / 風信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又來「台灣菠蘿包」!?! 錯夠未?請日本公司們尊重文化❌大家對事件有什麼看法?
4月24日,日本Wendy’s推出了「台灣菠蘿包」,旋即被指責菠蘿油不是台灣的,而是香港的。作為一個香港人,難以不生氣。有很厲害的網民指,如果真的是台灣,就應該叫鳳梨包吧!
剛剛,First Kitchen株式會社就發表了致歉聲明,表示對菠蘿油菠蘿包起源於香港之事實有所認識,其公司之商品對「菠蘿包」表示敬意,並以日本人更容易明白、共通點較多、日本發祥的「メロンパン」(蜜瓜包)為靈感作為產品開發。而在日本國內售賣並普及的「台灣メロンパン」(台灣蜜瓜包)則較容易令公眾理解,基於這個原因而優先採用了此名稱。
這個解釋,似乎將責任推落廣泛的日本人身上。
因為日本人不明白甚麼是香港菠蘿包,所以就寫了台灣。
不,其實有不少日本人都知道的!
早在2020年Like Japan已經有刊登過文章,提到大阪一間高級麵包專門店將菠蘿包稱作「台灣メロンパン」,而去年亦有麵包店以台灣博覽會作為宣傳,當中竟然也有一款食品叫做「台灣菠蘿麵包」。一而再再而三,總是犯同一個錯。
我相信理由很簡單,日本公司知道只寫日本常見的「メロンパン」(蜜瓜包)的話太平平無奇,加「台灣」兩隻字上去,增加產品吸引力。可惜連台灣人也知道這款產品是香港的,並不是自己的東西卻被拿去當作自己的東西去賣,一臉無奈。至於香港,自己的東西竟然被日本公司標誌為「台灣菠蘿包」,面對對方對自己文化的不尊重、作為大企業卻資料搜集不充足,卻被拿走自己的東西去謀利,怎麼可能不生氣?最後,兩邊不討好。
雖然這種事已經屢見不鮮,但我真心希望,
有一天,日本國民會叫菠蘿油為香港菠蘿油。
作為大企業們,也該有企業良心與責任,更何況是做飲食的,
對別人的飲食文化必須要尊重。
請別再錯下去吧,這是作為香港人的小願望。
First Kitchen聲明:
https://www.facebook.com/firstkitchen.offical/posts/3896008230497248
歡迎善意提醒First Kitchen菠蘿包是香港的。
Like Japan原文:
https://www.likejapan.com/life/pineapple-bun-hk-tw-wendy/
#菠蘿包は香港発祥